“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三级递进的“321”劳动育人模式探索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1-17 点击:

赵周娟, 张 涉, 刘 博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杨陵 712100)

遵循人才成长和培养规律,深入挖掘劳动育人功能,成为 2019 年国家“双高”计划启动以来的重要内容。“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精神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目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现劳动教育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高职院校不断深入开展学生劳动教育研究与实践,完善劳动课教学内容,开展劳动知识教育,开展校园卫生劳动、公益劳动和企业生产劳动等,建立学生劳动教育的机制体制,完善劳动课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考核体系,完善劳动课学分认定办法等,积极探索劳动育人。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如何进一步围绕 “德技并举”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双高”背景下的实践方式方法,对于挖掘劳动育人功能具有相当的迫切性。

1.1 劳动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明确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2020年7月,教育部制定出台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课提出了系统要求,明确了职业教育中劳动教育的内容,要求劳动教育必须落到实处。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职业素养及新时代的“德技并举”人才的任务,在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是坚持“以人为本”育人理念和“五育并举”育人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1.2 劳动教育是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德技并修、吃苦耐劳、全面可持续发展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目标的,很多学生将来从事的都是一线的专业技能劳动。这不仅要求学生要具有熟练地专业技能,更要养成严守劳动纪律、高尚的劳动品质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热爱专业,遵守劳动纪律,养成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
实践劳动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精神,从实践中能够获得职业荣誉感。因此,劳动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就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大学生可以在劳动中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当代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劳动磨炼自己的意志,养成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可以在吃苦的过程中磨练学生的心智、增强学生的毅力,提升学生的受挫能力,让学生懂得劳动的艰辛,成果的来之不易,进而使内心变得更加强大,促使以后会用智慧与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大学生可以通过劳动锻炼,减少对他人的依赖,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性。通过劳动教育有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健康的体魄,并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2.1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

2.1.1 现阶段大学生的学情现状 现在高职大学生基本都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学生出生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部分学生从出生就片面的认为劳动就是单纯的体力劳动,认为是一件不光荣的事情,对劳动和劳动者有很多的误解。加之,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基本不参与家务劳动,生活在家长的处处呵护中,在“蜜罐”里长大,劳动意识比较淡漠,自理能力不足。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本身在入校前就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近年来在学生中兴起的“躺平”,影响了一大批高职学生盲目跟随,让学生更觉得劳动无用,在“躺平”中心安理得。

当前,多数高职院校一般聘请物业公司对校园公共卫生、教室、宿舍等场所进行维护和清洁,导致大部分高职学生没有参与劳动的机会,因而学生不珍惜劳动成果,也就不会尊重劳动者。

2.1.2 高职院校职业特点现状 当前各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进课堂,既没有统一的职业教育劳动教材,也没有符合专业特色和院校特色的校本教材,使得劳动教育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导致劳动教育各个专业开展情况不尽相同,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常常忽略劳动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考核;
各专业主要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对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生涯教育、生活技能教育等有弱化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劳动教育育人模式、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和劳动教育育人评价体系,使劳动教育仅仅停留在体力劳动的层面上,对于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精神的教育还处于一种探索中。

2.2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育人存在的问题

2.2.1 当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功利化现象 部分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课或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时往往看中的是获得的学分,而很少有学生通过参与劳动活动体现自我价值,忽视了劳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对某高职院校开展的劳动教育问卷调查中发现:对于“多久打扫一次宿舍卫生”,每天按时打扫占28%,不经常打扫占38%,检查时才打扫占34%,数据表明部分大学生不能够做到生活自律,难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才打扫卫生。学生中没有将劳动最美丽、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的观念融入到自我成长过程中,因此,学生参加劳动教育活动存在功利化现象。

2.2.2 劳动教育与专业结合不紧密 目前,高职院校对劳动教育路径和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部分高职院校把劳动教育同学生日常的宿舍卫生、校园公共卫生打扫与维护对等起来,要么就是将劳动教育简单的同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对等,使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导致劳动教育没有紧密结合专业实训实践课程,造成劳动教育课和专业劳动教育相脱节,达不到“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实习实践和实训中的要求”。将劳动教育和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训实验相结合,不仅能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能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劳动精神。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还存在劳动教育课程师资队伍不完善,部分高职院校将劳动教育课程简单的交给辅导员承担,难以让劳动教育与专业实践和实训紧密结合。

2.2.3 劳动教育与企业结合不紧密 现阶段,高职院校虽然基本都走上了工学交替、产教融合、校企校政合作的道路,但是在劳动教育这方面高职院校和企业对接还不够紧密,没有抓住这一良好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劳动精神。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工学交替能让学生把学习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提前适应工作岗位。在此过程中,由于学校实习指导老师未能和企业做到协调互动,企业的的实习指导老师仅做到对学生的生产实训指导,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
没有有效的和企业协作,在生产实训过程中专门开展对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劳动精神、劳动纪律等方面的教育。

根据目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和发现的问题,结合职业院校职业特点和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构建高职院校三级递进的“321”劳动育人模式,其目的在于将日常劳动教育、专业技能劳动教育和企业生产劳动教育有机贯通,形成逐级递进的劳动育人模式,具体构思是三级递进,即高职学生在校三年从“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劳动精神”的逐级递进;
“3”表示在校三年中贯穿始终的日常劳动教育;
“2”表示从二年级开始融入专业技能劳动教育;
“1”表示从三年级开始融入企业生产劳动教育。

3.1 在日常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人才培养全过程中,更应凸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校园文化氛围营造中,应多途径多渠道开展特色劳动项目,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交往、实习的各个方面培养良好的劳动意识、劳动品质和劳动习惯。比如设立课堂教学、劳模精神引领、校园服务劳动、生活技能劳动、公益劳动、实践结合劳动、劳模精神教育等。在日常劳动教育中让学生了解劳动创造一切,没有劳动就不会有现在的幸福生活。高职院校将学生日常劳动分为校园公共区域、实验室、教室和公寓等区域的卫生打扫。一是在宿舍卫生保持中让学生养成劳动习惯,教育引导学生每天认真打扫、整理宿舍卫生,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让学生在平时的日常劳动中明白劳动的意义,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明白幸福生活需要辛勤劳动来获得。二是在校园公共卫生的打扫和维护中养成劳动意识,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校园公共场所的卫生清洁学生参与其中,让其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从而养成干一行爱一行。三是推动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进校园,充分调动学生的劳动热情。通过日常劳动和卫生维护,向劳模学习、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的情怀。让劳动教育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才能真正完成“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劳动教育宗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2 在专业技能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

《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学校要把劳动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的实习实训中,面对不同年级学生、不同专业、不同的课程设计出有专业特色的劳动实践项目,学生在参与专业技能实训、生产实习、假期社会实践等活动的同时,还能够强化劳动责任感,提升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高职院校还可以利用各方优质资源,抓住机会为学生打造创新创业平台,为学生劳动实践提供支持和帮助,例如现在很多专业都有专业社团,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探索实践,引导学生在平台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增强自己的劳动意识进而提升职业技能。

遵循人才成长和培养规律,深入挖掘劳动育人功能,成为 2019 年国家“双高”计划启动以来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通过积极培育“劳动+”专业课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特别是实践性教学课程中,引入劳动教育内容,树立“脑力+体力”的劳动观念,鼓励学生擅于思考、勤于动手。将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使德育劳育形成协同效应。要把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教学中,主要是将劳动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有机融合起来、把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有机融合。一是将劳动教育的目标根据不同专业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现阶段高职院校每一个专业都有实训室,每一个专业每年都要举办国家、行业等技能大赛,我们要将专业技能劳动教育考核体现在实验、实训、技能大赛中来,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劳动价值观,培养遵守劳动纪律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二是将劳动教育目标有效融入每一个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中,在课程标准中明确劳动素养的具体要求,要培养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
在培养情感态度方面要让学生能深刻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没有贵贱之分、能热爱劳动,尊重每一种职业、培养具有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的新一代劳动者。三是要把劳动教育的培养目标融入到每一个课程小节中,在每一个课程小节的教学过程中,在每堂课的教案中明确课程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养目标(含劳动教育目标)。只有做到这样的要求,那就能从根本上让现在的学生干一行,爱一行,行行精,这也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

3.3 在企业生产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大三学生会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此期间学生既是一名学生又是一名企业员工。高职院校教育的目的是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顶岗实习期间学校要和企业共同培养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半年到一年的锻炼,最终成为企业所需的合格劳动者。

“双高”院校在劳动教育的任务贯彻中,应注重从理论到实践,校内到校外,生活到学习等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养成劳动习惯。除了培养学生在学校劳动观念及劳动知识教育、学期集中劳动、卫生清洁劳动等,还应培养学生的公益劳动、校外环境治理、企业实习、生产劳动等,把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品质融入到学习、生活、交往、实习的各个方面。要把劳动教育融入到高职学生的实习中,一是高职院校要和企业共同制定相应的顶岗实习规定,严格要求劳动纪律。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身份特殊,既是学生也是企业员工,要求学生不但要遵守学校的劳动纪律,也要遵守单位的劳动纪律,从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二是学生要充分学习企业文化,养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走向社会主要从事一线技术劳动,通过学习企业文化精神,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三是利用学徒制,师傅传帮带,认真学习,虚心请教,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从而达到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为培养大国工匠奠定基础。

3.4 制定详细的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劳动教育属于人的思想教育范畴,如何来评价劳动教育效果,标准不一,高职院校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不可或缺。劳动教育理论课的评价指标主要是理论课程的教授,学生们通过老师教授,上课听讲,这是一个思想变化的过程,通过学生课后反思,实践课程反馈,对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理解,从尊重劳动者的情怀来评价。日常劳动教育评价指标:是在日常的宿舍、校园公共区域卫生清洁等方面,从劳动的自觉性、劳动纪律、劳动习惯的养成上来进行评价;
实训实践课程的评价指标,一是从实训课程要求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实践操作的规范程度,课堂纪律、出勤率、实验实训成果等几个方面评价,每一个方面都要做到精益求精,一方面加强了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考验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劳动态度、劳动纪律等;
在企业顶岗实习中劳动评价指标:从学生的劳动纪律、劳动能力、学习能力、劳动精神和生产安全等几个方面来评价,培养学生的劳模精神和大国工匠精神。总之,评价劳动效果主要以劳动过程为主,弱化只重视结果的原有评价指标。

在认真落实“双高”任务过程中,科学的劳动教育考评机制,能进一步使劳动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实效化,真正提高师生们的劳动积极性。“双高”院校可以通过制定相关劳动课实施办法,规定劳动课的考评办法,将劳动课的考核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内容,赋予相应学分,并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劳动态度、 劳动效果两方面,规定学生每学期参加劳动的学时。考核主体责任分工方面可以由班主任负责考核学生参加的劳动知识教育、校园卫生劳动和公益劳动,由实验实训指导教师或企业指导教师考核学生参加的专业劳动和企业劳动,由校区学生服务中心的教职工来考核学生宿舍卫生,每次学生参与劳动后确定单次劳动成绩,并分别给出相应的考核成绩或意见,最终由班主任审核认可后计入学生劳动课综合成绩,在每学期末录入教学系统。

综上所述,在“双高”背景下,围绕 “德技并举”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和挖掘劳动育人是十分有意义的。高职院校还应积极落实劳动课的运行管理、教材的编选、课程考核的组织实施、劳动范围的划分、劳动工具的提供、劳动课的实施等每一个环节。劳动教育是一个系统的育人过程,通过劳动教育育人,引导高职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理想,确立崇高的志向,并能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践行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提升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主力军,同时,进一步助推“ 双高” 计划和专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双高实训劳动 “双高计划”背景下汽车专业群建设改革创新与实践汽车实用技术(2022年11期)2022-06-20“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年11期)2022-05-31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2年5期)2022-05-25数说高教北京教育·高教版(2022年4期)2022-04-27“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1期)2022-04-25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科普童话·学霸日记(2021年5期)2021-09-05基于OBE理念的工程造价实训课程教学探索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9期)2021-07-16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智慧健康(2021年33期)2021-03-16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电子制作(2019年10期)2019-06-17推荐访问:递进 育人 探索
上一篇: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诊断与防治措施
下一篇:献血者B(A)04,亚型分子生物学鉴定1,例报告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