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者B(A)04,亚型分子生物学鉴定1,例报告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1-17 点击:

贾波,孔永奎,赵言腾

(1.济源市中心血站质控科,河南 济源459000;
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输血科,河南 郑州450052)

ABO 血型系统在临床输血和移植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ABO 血型不合能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及移植排斥反应等[1]。

ABO 血型系统中存在一些变异型或亚型, 影响常规血型血清学的检测和判定。

近些年随着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对于B(A)亚型的鉴定逐渐引起国内输血工作者的重视,分子生物学试验越来越多地应用于B(A)亚型的分析研究[2],这极大降低了误定血型而造成的输血风险。

本文通过对1 例疑难的女性献血者ABO 血型血清学的鉴定, 结合分子生物学检测最终确定其血型基因型为ABO*B(A).04/O.01.01,并探讨分析其未来献血、输血等策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无偿献血者,女性,19 岁,汉族,籍贯为河南省开封市,在校大学生。

于2018 年11 月14 日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 血型血清学鉴定结果提示其ABO 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既往体健,无输血史。

1.2 试剂与仪器 单克隆抗-A、 抗-B 血型定型试剂(批号:20180306),抗-A1 试剂(批号:20180501),抗H 试剂(批号:20180808),人ABO 血型反定型用红细胞试剂盒(批号:20185331),以上试剂由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人源抗-A 血清(本实验室制备,效价≥128);
DNA 基因组提取试剂盒(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LATaqDNA聚合酶(大连TaKaRa 公司);
KA-2200 台式离心机(日本久保田公司)、 三目显微镜 (莱卡DM500)、3730 基因测序仪(美国ABI)。

1.3 血型血清学方法 参照文献[3]采用盐水试管法进行ABO 血型正反定型、吸收放散试验。

1.4 分子生物学方法

1.4.1 DNA 抽提和PCR 扩增 采用北京天根公司的血液DNA 抽提试剂盒,按照说明书提取该献血者基因组DNA。

ABO 基因1-7 外显子的扩增采用上海生工合成的引物进行扩增, 扩增反应体系为50 μL,包括25 μL 的2x La Taq Mix(内含dNTP 和MgCl2),2 μL 的正向引物,2 μL 的反向引物,4 μL的基因组DNA,ddH2O 17 μL,95℃预热3min,95℃变性30 s,57℃退火30 s,72℃延伸50 s,扩增共计30 个循环后于72℃延伸7 min。

1.4.2 PCR 扩增产物纯化和基因测序 采用虾碱性磷酸酶及核酸外切酶I 纯化PCR 扩增产物。

于每5 μL PCR 产物中分别加入SAP 和Exo- I 各0.75 μL,37℃酶切反应30 min,80℃酶失活15 min。PCR产物经酶切纯化后作为模板,采用3730 基因测序仪进行基因测序。

1.4.3 序列比对和分析 序列比对采用Chromas 软件进行,ABO 等位基因的命名方法参照ISBT 血型抗原等位基因数据库。

2 结果

2.1 血型血清学结果 正定型与单克隆抗-A 反应呈w+,与人源抗-A 不反应,与单克隆抗-B 呈4+凝集;
与抗-H 反应强度为:B 细胞<自身细胞<O 细胞;
反定型与A1 细胞反应2+,与B 细胞、O 细胞均不反应,4℃正反定型试验有轻微增强;
吸收放散试验证实该献血者红细胞上有弱A 抗原存在。

见表1。

表1 血型血清学结果

2.2 ABO 基因检测结果 对该例血型血清学鉴定不一致的标本进行1-7 外显子直接测序, 测序结果与A1.01 参考序列比对, 显示1-5 外显子无突变, 第6-7 外显子存在c.261delG,c.297A>G,c.526C>G,c.640A >G,c.657C>T,c.703G>A,c.796C>A,c.803G >C,c.930G >A 杂 合 突 变, 基 因 型 为ABO*B(A).04/O.01.01。

见图1。

图1 杂合突变位于B(A)04 亚型关键核苷酸c.640A>G

2.3 B(A)04 亚型关键核苷酸差异 与A1.01 相比,存在c.297A>G,c.526C>G,c.640A>G,c.657C>T,c.703G>A,c.796C>A,c.803G>C,c.930G>A 突变;
与B.01 相比,多出了c.640A>G 突变,提示B(A).04 的遗传背景与B.01 基因有关。

见表2。

表2 ABO*BA.04 与参考序列差异比对

3 讨论

ABO 血型的正确鉴定是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前提,错误的血型鉴定结果直接引发血液的误输注。

而输注血型不合的血液可能引起输血反应[4]。因此一旦发现ABO 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建议进一步完善检测方法[5]。

兰炯采等[6]报道,对ABO 正反定型不一致的疑难血型检定,第一步首先排除人为因素或操作失误, 第二步对应临床资料予以归纳分类, 第三步设计针对性试验验证。

针对该例ABO 正反定型不一致结果进行分析和设计进一步试验:(1)应用特殊分型试剂和吸收放散试验;
(2)分子生物学方法。

具体到本例疑难血型的鉴定结果显示,正定型与单克隆抗-A(w+),与人源抗-A(-),与单克隆抗-B(4+);
与抗-H 反应强度依次为:B 细胞<自身细胞<O 细胞;

反定型与A1 细胞(3+),与B 细胞、O 细胞均(-);
吸收放散试验证实该献血者红细胞上有弱A 抗原存在。

根据血型血清学反应格局推测可能为B(A)亚型。

通过进一步对献血者ABO 基因的1-7 外显子测序显示:1-5 外显子无突变, 第6-7 外显子存在c.261delG,c.297A>G,c.526C>G,c.640A>G,c.657C>T,c.703G>A,c.796C>A,c.803G>C,c.930G>A 杂合突变,确定其基因型为ABO*B(A).04/O.01.01。

ABO 亚型中,B(A)亚型发生率相对比较低。

B(A)亚型从遗传学上被认为B 型,其红细胞上除表达较强B 抗原外, 同时存在较弱的A 抗原表达[7]。近些年来发现, 部分B 性红细胞能够与某些高反应能力单克隆MHO4 抗-A 产生弱凝集,并证实弱A 抗原确实存在于这部分B 性红细胞上[8],关于B(A)亚型的报告逐渐增多。

B(A)亚型的血型血清学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具有接近正常的B抗原特异性,与抗-B、抗H 发生较强凝集,二是表达较弱的A 抗原,红细胞与部分单克隆抗-A、抗-A1、人源抗-A 发生弱凝集,三是此类个体血清中存在针对弱抗原产生可凝集A1 细胞、 部分A2 细胞的较强抗-A[9-10]。因此,B(A)亚型的血型血清学表现为血清中存在抗-A 抗体、红细胞抗原呈“A 弱B强”的“AB 型”[11]。

此外,B(A)亚型与AwB 血型的血清学反应格局不同,AwB 血型正定型与单克隆抗-A 发生较强凝集、与抗-H 发生弱凝集,反定型时,血清中可能存在的不规则抗-A1 与A1 红细胞发生弱凝集, 这种现象由A 与B 糖基转移酶重叠的部分特异性引起[7],二者在血清学反应格局上的区别有助于分析判断。

文献报道B(A)亚型有B(A)01~06 六种,国内报道以B(A)02(c.700C>G)、B(A)04(c.640A>G)、B(A)05(c.641T>C)为主[12]。

B(A)04 是在B.01 的基础上出现了c.640A>G 突变后出现了p.Met214Val,由一个极性亲水性氨基酸Met 变成了一个疏水性氨基酸Val,该突变可能对GTB 转移酶底物结合口袋的构象产生了影响, 使原本的GTB 转移酶具备了部分GTA 的功能,从而形成具有了双功能酶活性,造成B 强A 弱的血清学格局, 但是其表型还具有异质性,在进行血型鉴定时仍然需要我们谨慎对待。如果父母双方一条基因是BA.04, 另一条基因是A1.01,其子女表型仍然是AB 型,欲确切知道其基因型就需要进行测序, 以确保精准输血并避免溶血反应发生。

该研究因受地域限制及其他因素影响暂未能进行家系调查,其B(A).04 基因遗传自其父/母尚未确认,将在以后继续关注。

鉴于该例女性B(A)04 亚型的献血者未婚未育特殊性,无论其作为献血者还是受血者,均需要血站和输血科血型工作者引起高度重视。

郑望春等[8]报道罕见B(A)作为供血者,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给B 型受血者,交叉配血相合,输血后Hb 升高达到预期值,输血过程无输血反应发生,输血后随访受血者状况良好。

其原因可能为献血者红细胞上A 抗原非常弱,抗原抗体比例不适合,或受血者体内抗-A(人源抗-A)不具备特异性结合献血者A 抗原决定簇的结合位点。若作为受血者或者将来需要孕产备血时, 本着输入红细胞抗原 “从无从少”原则,可考虑输O 型或B 型洗涤红细胞。此外,提倡B(A)血型家系调查,动员更多的B(A)血型者参与自体输血、互助献血,建立能够实现红细胞长期冷冻保存的罕见稀有血液库(含信息库)[13]等,以提高B(A)血型输血的及时性、安全性、有效性。

猜你喜欢 单克隆外显子献血者 FDA批准紧急使用授权礼来新冠抗体Bebtelovimab对Omicron有效首都食品与医药(2022年19期)2022-11-19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检测的评价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22年9期)2022-10-09成分献血者电话回访效果分析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2022年10期)2022-05-29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系统医学(2021年17期)2021-11-27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处理方法分析智慧健康(2021年22期)2021-10-18[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人人健康(2021年11期)2021-06-17携IL-6单克隆抗体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兔MI/RI损伤中的应用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1年2期)2021-03-29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筛选过程及意义吉林农业(2014年9期)2014-09-18人类组成型和可变外显子的密码子偏性及聚类分析湖北农业科学(2014年11期)2014-09-10177Lu标记单克隆抗体Rituximab及其初步生物学评价同位素(2014年2期)2014-04-16推荐访问:分子生物学 鉴定 亚型
上一篇:“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三级递进的“321”劳动育人模式探索
下一篇:基于改进KNN算法的潜山复杂岩性测井识别方法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