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研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1-15 点击:

肖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 杭州,310000)

乳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又被称为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病变的特征为小叶周肉芽肿性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良性乳腺炎性疾病,威胁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提及GLM,最早在1972年被Kessler和Wolloch提出,但是,究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则没有定论。具体到该病,临床症状的表现形式多样,容易与乳腺导管扩张症、乳管周乳腺炎等疾病混淆,临床病理特点也没有被定论。根据相关流行病学的研究,GLM占所有良性乳腺疾病的1.8%,地中海国家、西班牙、亚洲等地区的女性更加具有易感性,发生率显著高于白种人,这也为该病的地域性、种族性特点提供了证据支持[1-2]。由于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因此,尚没有规范的治疗指南,治疗效果不佳,导致病情反复发作以及窦道形成,造成乳腺外形改变,严重者甚至接受全乳切除术,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3]。近年来,GLM一直是乳腺外科、风湿免疫科、整形美容科、病理科等临床工作者的研究热点,在本次研究中,对乳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开展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收集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GL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病历资料完整,接受手术治疗,经临床病理证实,最终纳入77例。

1.2 研究方法

对纳入研究的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一般资料、临床特征、检查结果、病理特征,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随访。对病理切片进行HE染色,并交由3名高级病理医师复诊。

1.3 病理诊断

在纳入研究的77例患者中,术前接受超声引导下空心针穿刺活检者30例,术中接受冰冻病理检查者69例,手术标本石蜡包埋病理切片检查为77例。

2.1 一般资料情况

77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平均值为(34.58±7.11)岁,其中,左乳36例,右乳35例,两侧发病6例,生育史者70例,流产史者39例,哺乳史者67例,外伤史者4例。

2.2 临床表现情况

患者最初就诊时主诉乳房肿块。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划分为单纯肿块型、肿块+疼痛型、肿块+乳头溢液型、肿块+疼痛+乳头溢液型,具体情况见下表1。研究发现,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涉及单纯肿块型和肿块+疼痛型,分布象限主要为外上象限,质地硬,存在乳头内陷、腋窝淋巴节重大、皮肤炎症等问题。

表1 患者临床表现统计

2.3 辅助检查情况

影像学检查:在77例患者中,X线检查共计58例,彩超检查共计62例,均检查者45例,未检查者3例。根据X线检查结果,诊断为GLM者共计3例,慢性炎症19例,乳腺癌及考虑恶性25例,腺体增生6例,腺体致密3例,考虑浆细胞性乳腺炎1例,导管炎性病变1例。根据彩超的检查结果,考虑炎症或炎性包块22例,诊断为乳腺癌或考虑恶性病变者27例,考虑导管病变3例,腺体增生3例,良性肿瘤及其他8例,超声引导下空心针穿刺活检30例,诊断为GLM者5例。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共计71例,9例患者的白细胞数量超过10*109,行血清泌乳素检测者包括10例,6例存在异常,行乳腺肿瘤标志物CA153检测的患者涉及37例,结果显示无明显异常。可见,77例患者中,术前拟诊断为GLM的患者共计8例。

2.4 病理检查情况

在术前,对30例患者利用超声作为引导行空心针穿刺活检,其中,诊断为GLM者5例,慢性炎症18例,炎性改变7例,术中性冰冻病理检查69例,其中,慢性炎症46例,GLM为22例,小叶增生及炎症1例,无恶性病变。对所有患者的手术标本进行石蜡包埋病理切片处理,并得到确诊。

镜检发现,病变中心集中在乳腺小叶部位,以结节状多灶性的特点分布(图1),大小存在不一致性,在小叶部位的末梢导管或腺泡,已经消失了大部分,病变部位可见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偶尔可见浆细胞(图2)。检查发现,病灶中心合并微脓肿状态(图3),共计10例。切除标本边缘均没有炎性细胞浸润。所有患者中,石蜡切片未见干酪样坏死和胆固醇结晶。

图1 GLM病理表现(HE×40,病变以小叶为中心,呈现结节多灶性分布)

图2 GLM病理表现(HE×100,病变小叶内可见淋巴细胞、多核巨细胞、上皮样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图3 GLM病理表现(HE×100,病变内微脓肿表现)

2.5 治疗情况

77例患者手术情况以乳腺小叶区段切除为主,根据患者情况对患者手术方案进行调整。具体为:肿物所在区段切除术58例,肿物广泛切除术15例,单纯肿物切除术2例,脓肿清除引流术1例,乳腺次全切除术1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痊愈率为100%。

GLM属于一种乳腺炎性病变,但是,临床发病并不多见,多数研究发现,其好发于年轻且有生育史的女性。对病变乳腺组织进行镜下观察,主要特点为乳腺终末导管小叶单位为中心的肉芽肿性炎症,在小叶单位内,含有多种炎性细胞,特别是以中心粒细胞为主,从而形成特征性脂质空泡和小脓肿,并见多核巨细胞和淋巴细胞。GLM患者首诊症状多为乳房肿块,间或伴有疼痛,对患者进行触诊,可发现肿块,大小不一。病变可以发生在乳腺的任何部分,但是,对于乳晕下区域的不利影响较小。该病变往往为单侧分布,但是,也有一定比例的患者会出现双侧发病。对于患者而言,会感觉到明显的触痛感,尤其是在急性期,触痛感会更加明显,其中的肿块界限不清,肿块活动度不强,皮肤黏连及酒窝征也是常见的临床表现,另外,对于急性期患者,在肿块所在位置的表面皮肤处,常伴有炎性发红和水肿的现象,橘皮征也常见,但是,乳头内陷的发生几率并不高。形成脓肿后,触诊可发现皮下波动感。对于伴有脓肿的患者,待脓肿破溃后,随着瘘道的形成,反复破溃时有发生,细菌感染问题猝不及防。另有患者会伴有腋下淋巴结肿大问题,但是发生几率不高,乳头溢液问题的发生率也不高,根据患者的临床所见,容易把医生误导,提示为恶性病变[4]。近年来,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GLM的发生率逐渐增加,但是,究其原因,仍然存在争议。根据多数文献[5-7]的相关内容,GLM患者以经产妇为重点人群,发病前5年内存在妊娠及哺乳史,可见,妊娠、哺乳、高泌乳素血症可能为引发GLM的原因。也有许多学者认为,GLM的发生与自身免疫有关。有研究[8]指出,GLM患者免疫组化的结果显示,病灶部位拥有数量众多的IgG4+浆细胞浸润,同时,也存在大量CD4+或CD8+的淋巴细胞浸润,也有报道[9]指出,对患有GLM合并结节性红斑及关节炎的患者,给予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证实部分有效。Zhang[10]在研究中发现,NTM感染是导致GLM的发生原因之一,例如棒状杆菌等。Ila[11]等在研究中,对12例GLM脓液进行培养后,检测出2例革兰阳性菌,并经测序证实为棒状杆菌,因此,也有一部分脓肿型GLM病例是由于棒状杆菌所导致的。另外,乳腺外伤、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口服避孕药也可能增加GLM的发生几率。

在本次研究中,77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平均值为(34.58±7.11)岁,其中,左乳36例,右乳35例,两侧发病6例,生育史者70例,流产史者39例,哺乳史者67例,外伤史者4例。血常规检查共计71例,9例患者的白细胞数量超过10*109,行血清泌乳素检测者包括10例,6例存在异常,行乳腺肿瘤标志物CA153检测的患者涉及37例,结果显示无明显异常。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涉及单纯肿块型和肿块+疼痛型,分布象限主要为外上象限,质地硬,存在乳头内陷、腋窝淋巴节重大、皮肤炎症等问题,这也与相关报道[12]表现出一致性。

对于GLM的诊断,通常需要借助影像学手段来实现。首先,最普遍的就是超声检查。对于GLM的超声检查结果,特异性并不强,纵观其检查结果,以孤立或多发不规则的混杂性低回声团块影为主要表现,一旦脓肿或瘘管已经形成,在超声下,会呈现出弥散或区段局灶性不均质低回声现象,并且,屏幕会呈现出流动的细密光点,后方回声也呈现出增强。乳腺钼靶X线检查指出,在纤维腺体组织中弥散不均质高密度影,毛刺征也会出现,与癌块的表现相似,但是,并不能发现细沙粒样钙化,因而可判定为良性病变[13]。在本次研究中,X线钼靶检查共计58例,彩超检查共计62例,均检查者45例,未检查者3例。根据X线检查结果,诊断为GLM者共计3例,慢性炎症19例,乳腺癌及考虑恶性25例,腺体增生6例,腺体致密3例,考虑浆细胞性乳腺炎1例,导管炎性病变1例。根据彩超的检查结果,考虑炎症或炎性包块22例,诊断为乳腺癌或考虑恶性病变者27例,考虑导管病变3例,腺体增生3例,良性肿瘤及其他8例,超声引导下空心针穿刺活检30例,诊断为GLM者5例,可见检查结果考虑恶性病变的几率较高,这也符合GLM与癌症相混淆的结论。

空心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显示,存在由上皮样组织细胞及巨细胞构成的非干酪样肉芽肿,并伴有乳腺小叶及小叶间质内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偶见)浸润,空心针穿刺活检的应用,可以有效实现炎症与恶性病变鉴别诊断。根据涂片显示的内容,中性粒细胞明显浸润,大量的上皮样组织细胞浸润,缺乏坏死性病灶,这些均是诊断GLM的有力证据。但是,在检查中,需要警惕多形核白细胞、上皮样细胞及巨细胞表现为非典型性核大深染的细胞簇,容易与癌细胞相混淆。在临床实践中,GLM与癌症容易混淆,因此,需要开展组织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作为“金标准”,所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具体到GLM患者,所表现出来的病理学改变通常涉及肉芽肿性小叶炎,肉芽肿的主要构成成分为上皮样组织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同时,伴随着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星状小体比较少见,在巨细胞中,Schaumann小体也是不存在的。由于脂肪坏死、含多形核白细胞的脓肿及纤维化等问题的存在,以小叶为中心的分布就会被掩盖。存在近期生育史的女性会出现小叶局部泌乳改变,在病变部位,导管往往表现出扩张状态,形成管周或管内的炎症,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凸显,在GLM的受累小叶及导管内,胆固醇结晶和钙化问题并不常见,小叶和导管上皮一般也不会出现鳞状化生,血管炎问题发生率更少。细菌、抗酸染色以及真菌培养和染色均为阴性[14-16]。在本次研究中,术前超声引导下行空心针穿刺活检30例,其中,诊断为GLM者3例,慢性炎症20例,炎性改变7例,术中性冰冻病理检查69例,其中,慢性炎症46例,GLM为22例,小叶增生及炎症1例,无恶性病变。所有患者手术标本均行石蜡包埋病理切片最终确诊。镜检发现,病变中心集中在乳腺小叶部位,以结节状多灶性的特点分布,大小存在不一致性,在小叶部位的末梢导管或腺泡,已经消失了大部分,病变部位可见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偶尔可见浆细胞。检查发现,病灶中心合并微脓肿状态,共计10例。切除标本边缘均没有炎性细胞浸润。所有患者中,石蜡切片未见干酪样坏死和胆固醇结晶。在明确患者的临床诊断后,为患者制定了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分别给予肿物所在区段切除术(58例)、肿物广泛切除术(15例)、单纯肿物切除术(2例)、脓肿清除引流术(1例)以及乳腺次全切除术(1例),临床治疗结果显示,患者恢复良好,痊愈率为100%。

GLM在临床上发病率并不高,但是,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与乳腺恶性病变相似,病理镜检也容易与慢性炎性乳腺疾病相混淆,容易发生误诊,延误患者的临床最佳治疗。因此,对于GLM的临床诊断,需要严格掌握其临床病理特征,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猜你喜欢 脓肿小叶炎性 炎性小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中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年19期)2022-11-19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中国现代医生(2022年21期)2022-08-22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1年12期)2021-12-30畜禽养殖中发生脓肿的处理措施中国动物保健(2020年6期)2020-11-27小叶樟树下的遐思海峡姐妹(2019年1期)2019-03-23治疗难易不同的肝脓肿家庭医学(2016年8期)2017-01-10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浅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13年1期)2013-11-01和司机抢饭碗人民交通(2009年2期)2009-03-04消痈解毒汤为主治疗阑尾脓肿180例浙江中医杂志(2004年10期)2004-03-08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48例浙江中医杂志(2004年12期)2004-03-08推荐访问:肉芽肿 乳腺炎 病理学
上一篇:男性性冷淡背后原因要细探
下一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定点收治医院预检分诊管理体系实践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