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附疏肝和胃汤联合针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2-05 点击:

芮康乐 叶青青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5) (杭州市拱墅区祥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为消化系统常见病、疑难病,以上腹部胀痛、嗳气、纳差为主要表现,常伴有消瘦、贫血,通过胃镜和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其发生发展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屏障功能减弱、胃黏膜损伤因子的作用以及自身免疫机制和遗传因素等有关[1]。该病造成患者消化功能减退,可并发胃出血、胃溃疡,部分可发展为胃癌,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除外避免损害胃黏膜的各种因素,西医常以弱酸、增加胃黏膜营养、抗幽门螺旋杆菌和改善胃动力等为主要治疗措施,同时配合劳逸结合、戒烟酒、保持良好情绪等日常护理和少食多餐、规律进食、忌辛辣刺激食物等饮食调理,虽可短期收到一定疗效,但患者病情容易反复[2]。中药和针灸被广泛用于治疗CAG,在改善CAG症状、降低复发率和癌变率,以及保护胃黏膜完整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3-4]。笔者于2018年10月—2020年12月采用自拟柴附疏肝和胃汤联合针刺治疗CAG肝胃不和证患者32例,收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杭州市拱墅区祥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CAG(肝胃不和证)患者6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8例;
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49.28±6.35)岁;
病程1~9年,平均病程(6.21±0.96)年。观察组男性13例,女性19例;
年龄27~76岁,平均年龄(49.37±6.24)岁;
病程2~10年,平均病程(6.29±0.87)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诊断标准 1)符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精简版(2017年,上海)》[5]中CAG的西医诊断标准;
2)符合《胃脘痛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中“肝胃不和证”的中医辨证标准[6]。

1.3 纳入标准 1)符合CAG的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属肝胃不和证;
2)年龄20~80岁,且病程≤10年;
3)近1个月内未接受过制酸剂、抗生素等相关药物治疗;
4)认知、理解力正常,依从性良好,能够完成各项临床指标评定。

1.4 排除标准 1)伴有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其他消化道疾患者;
2)伴有胃癌、食管癌等消化道肿瘤者;
3)伴有消化道活动性出血者;
4)针刺部位皮肤有瘢痕、破损或感染者;
5)既往有食道或胃部手术史者;
6)对多种药物过敏或晕针者。

2.1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针刺治疗,穴取中脘、上脘、足三里、上巨虚、梁门、行间、太冲,具体操作如下:除单穴外,均取双侧,选0.3 mm×40 mm的毫针常规针刺,中脘、上脘、上巨虚、梁门平补平泻,行间、太冲用泻法,足三里用补法,得气后,留针30 min,1次/日,连续针刺12周。观察组加服柴附疏肝和胃汤(柴胡10 g、香附12 g、郁金12 g、川楝子9 g、佛手10 g、延胡索9 g、陈皮9 g、枳壳9 g、制半夏9 g、砂仁5 g、白芍12 g、甘草6 g、瓜蒌皮15 g、海螵蛸15 g、鸡内金10 g)治疗,水煎取汁300 mL,1剂/天,早晚分服,连服12周。

2.2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中CAG的疗效判定标准,分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

2.3 观察指标 1)中医症状(胃脘胀满、胁肋胀满、胃痛、胸闷、嗳气反酸、饮食减少、大便不畅)积分比较:2 组患者治疗前后根据症状严重程度,按无(0分)、轻(2分)、中(4分)、重(6分) 进行计分。2)生活质量比较: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8]进行判定,包括精力、情感职能等8个维度,每个维度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3.1 2 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1。

3.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分)

3.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CAG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增快,饮食结构随之发生变化,生存压力也日趋增大,CAG的患病率逐年增高[9]。该病具有发病时间长、治疗较困难等特点,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折磨。情绪低落、长期疲劳和饮食不规律等多种因素可促发或加重CAG,因此除外药物治疗,调整心态、劳逸结合和饮食规律等,也有重要临床意义[10]。西药虽然能缓解症状,但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手段,难以根治CAG,停药后易复发,整体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且副作用大,患者难以耐受。如何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甚或逆转胃黏膜萎缩,降低癌变风险,是治疗CAG的目标,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中药、针灸等中医治法,具有简单易行、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研究前景[11]。

祖国医学将CAG归属于“胃脘痛”“痞满”等范畴,由素体亏虚、劳倦过度、邪毒内侵、饮食不节、情志不舒等损伤脾胃之气,导致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司,病变虽在胃,但与情志不舒,肝失疏泄密切相关[12]。肝性喜条达,主疏泄,若情志不舒,木失条达,则肝气郁滞,失于疏泄,横逆乘脾犯胃,脾胃升降失常,可出现胁肋胀满,脘腹胀痛,嗳气反酸等症状,故临床上“肝胃不和证”较为常见[13]。本研究对照组选择中脘、太冲等7个穴位进行针刺,用治CAG肝胃不和证。中脘穴乃胃之募,腑之会,疏利中焦气机,和胃健脾;
上脘穴属于任脉,和中降逆,利膈化痰;
足三里穴为保健要穴,调理脾胃,补中益气;
梁门穴、上巨虚穴均属足阳明胃经,具有调肠和胃、消积化滞的作用,常用治胃痛、呕吐、泄泻等胃肠疾患;
行间穴、太冲穴均属足厥阴肝经,具有疏肝和胃的功效,常用治胁痛、腹胀、呕逆等肝胃病证。诸穴合用,共奏和胃健脾、理气疏肝之功效。

本研究观察组在针刺治疗基础上加服柴附疏肝和胃汤,该方剂为笔者治疗CAG肝胃不和证的经验方。方中柴胡味苦性微寒,疏肝解郁,行肝经逆结之气,常用治肝经郁证;
香附辛散苦降,开郁散气,利三焦,常用治肝郁气滞胁痛、腹痛;
郁金散肝郁,凉心热,破恶血,常用治胸腹胁肋诸痛;
川楝子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常用治上下部腹痛、胁痛;
佛手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常用治胃脘痞满、胸胁胀痛;
延胡索理气止痛,活血祛瘀,主治脾胃气结滞不散、扑损瘀血作痛;
陈皮、枳壳苦辛而温,理气健脾,行滞消胀,用治胸脘胀满、食少纳呆;
制半夏消痞散结,降逆止呕,常用治胸脘痞闷、呕吐反胃;
砂仁化湿行气,常用治湿阻中焦、脾胃气滞;
白芍配甘草,调和肝脾,缓急止痛,常用治肝脾不和、脘腹疼痛;
瓜蒌皮利气宽胸,与柴胡、郁金等配伍,用治胸闷胁痛;
海螵蛸制酸止痛,常用治胃痛吞酸;
鸡内金健胃消食,常用治食积不消。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之功效,使肝气调达,脾胃升降功能得以恢复。

本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柴附疏肝和胃汤可提高CAG肝胃不和证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疏肝针刺脾胃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13期)2022-05-10清明的雨散文诗世界(2022年2期)2022-03-10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2021年18期)2021-02-28中医专家谈养胃之道人人健康(2018年5期)2018-05-10黄精治乏力饮食科学(2016年7期)2016-07-27细嚼慢咽护脾胃爱你(2014年23期)2014-11-14浅谈《格致余论》中顾护脾胃思想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13年1期)2013-11-01新疆抓获75名“针刺”嫌犯环球时报(2009-09-16)2009-09-16柴胡疏肝散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型腹痛35例浙江中医杂志(2004年9期)2004-03-08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28例浙江中医杂志(2004年9期)2004-03-08推荐访问:针刺 疗效 观察
上一篇:参黄汤联合穴位按压治疗气滞血瘀型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34例
下一篇:芩桔清肺方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观察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