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本科产教融合课程的创新转型——以南昌职业大学为例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2-04 点击:

张志成

(南昌职业大学,江西安义 330500)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职业教育不受社会重视。在大中专招生中,家长和考生往往只愿意接受普通教育,却不愿意上职业院校。国家审时度势,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实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试点,现有本科职业院校32所,完善了职业教育的重要一环,努力消除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差距,极大地提高了职业教育的地位,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教育改革的进程。本科层次职业大学不是普通本科的翻版,也不是高职的延伸和扩展,而是肩负着探索高层次职业教育和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任务,应有自身的办学特色,瞄准新的发展目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本科层次职业大学仍要坚持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要切实履行职业人才培养任务,当前一个首要问题是课程建设,必须体现本科层次与职业教育类型特点,不能沿习普通本科课程设置的模式。课程是学校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所建构的各学科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是教育事业的核心[1],是培养合格人才的物质基础。职业教育类型决定课程形式,本科层次决定了课程的高度和广度。课程建设只有与教育类型、本科层次相吻合,才能保证职业大学的教育质量,达到教育目标。

教育部早在2006年明确指出,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2]2017年,教育部再次要求,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强化行业对职业教育的指导作用,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3]由此可见,课程建设是实施产教融合,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进一步明确要求,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拓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途径,深化“引企入校”改革,支持引导企业参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多种方式参与院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鼓励校企联合设立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和实践基地,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促进实习实训规范化。支持企业和学校开展科研协同创新,促进成果转化,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4]49该意见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产教融合课程的建设、创新转型指明了方向。

与此同时,高职本科课程建设的逻辑要遵循职业本位理念,应以工作岗位、工作任务为逻辑出发点,要强调能力本位,反映职业能力标准,要依托校企深度合作,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要紧密结合。[5]因而,职业本科试点院校要明确办学定位,把握发展方向,与普通本科院校错位发展,要对接职业标准,结合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要求,制订与完善课程教学标准,开发课程标准和教学模块等资源,构建项目模块专业课程体系,同时为保证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构建校内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积极探索本科职业教育发展路径,以满足企业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6]

总之,本科层次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决定了采用产教融合课程的教学形式,课程反映行业企业及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新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021年,中央和国务院再次强调,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高标准建设职业本科学校和专业,保持职业教育办学方向不变、培养模式不变、特色发展不变。[7]2南昌职业大学作为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和产教融合职业本科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坚守职业教育本位的办学理念,将职业技能作为课程开发的逻辑起点,在课程建设上突出校企合作,在课程内容上以项目和任务为主要形式,课程形式上要突破学科结构的束缚,[8]3面向市场,引企入校,校企共建,以拟定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抓手,紧跟行业企业发展动态,开发产教融合课程,校企共编产教融合教材,使学校课程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经营直接对接,教学理念由以教师为中心的主导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模式转变,[9]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 科学拟定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本科层次的职业人才,进行产教融合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是行动指南。早期高职院校课程实行学科三段式模式(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知识逻辑为价值导向,不太注重联系职业和岗位,因此在人才培养规格中只对教育对象的知识、能力、素养作一般描述,而没有将它与从事的职业和岗位紧密结合并展开具体描述。[8]3该校对症下药,广泛引企入校,已与170余家企业达成了校企合作协议,共同对行业企业人才的需求和应有的知识技能进行调研,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把行业企业对职业本科人才的最新标准和工作岗位技能要求写进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设置校企融合课程,拟定教学大纲,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一举突破高职实行课程知识结构和应用学科三段式模式的束缚,也开创了不同于普通本科的课程建设之路,为职业本科产教融合课程建设和教学打下了基础。

(二) 根据企业需要创设新课程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起点是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目标是强调能力本位,方式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为模块工作过程。[10]该校人才培养为企业量身定制,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开设新课程,把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写进课程教学中,使人才培养过程体现行业工作特点。

1.直接引进企业课程。企业课程来自企业生产经营一线,是企业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反映行业企业生产经营最新的动态。引进企业课程对学生进行教授,可以使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直接与企业工作岗位对接,消除了学校教育与工作岗位的“鸿沟”。该校与京东等企业共建大数据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5G技术方向)等本科专业,直接引进企业课程及教材《京东精准引流》(原名称《电子商务运营管理》)、《WEB程序设计》等。学生可在企业实训室一边学基础知识,一边动手实践,课程内容紧贴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效率和工作适应性得到较大提高。

2.共同开发新课程。校企共同开发课程能充分发挥校方的智力资源和教学所长,同时兼采企业新技术和新经验,调动了技术骨干的积极性。这样开发的课程既体现了企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和工作特点,又有利于学校根据企业岗位进行教学模式创新。该校铝材门窗学院成立后,引进企业技术力量,根据企业实际开设“铝型材加工技术”课程,并编写相应的教材,将铝材熔铸、挤压、氧化、喷涂等多道铝型材工序融为一体,紧密结合铝型材生产过程开展教学。该教材结束了铝型材加工业没有教材的历史。

3.对原有课程进行改造。学校原有课程理论知识多,实用技能少,教学与企业生产经营相脱节,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弱,应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实际进行改造利用,校企联合开发本科活页式教材。活页式教材常以单个任务为单元组织教学,以活页的形式将学习任务贯穿起来,强调在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基础上的实践和应用,培养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11]该校经济管理学院对照企业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编写活页式教材《物流设施与设备》《集装箱与国际多式联运》等,教学内容融合生产过程各个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活页式教材能促进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向学习任务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检查者转变,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三) 企业办实训基地落实课程教学任务

该校引进企业进校办实训基地,已建成校內实验实训中心2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18个,将之打造成产教融合课程的新平台,给学生提供真情实景的岗位任务,有助于开展生产经营式的实习实训,同时能感受到企业文化氛围,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又锻炼了教师队伍,促进教学与生产经营相融合,为产教融合课程的教学、实习实训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 校企融合师资开展教学

推进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先决条件。建设产教融合的师资队伍,大力引进企业能工巧匠进校任教,与学校教师共同开展教学教研。校企融合师资队伍能充分发挥企业骨干熟悉实务与学校教师善于教学之所长,营造良好的协同育人环境,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培养,促进学生职业技术技能稳定地提高。去年5月,该校推行本科生“双导师制”,其中一批企业骨干被聘任为“双导师”,至此全校行业企业兼职教师达100余人,同时一批教师被企业聘为技术顾问。校企师资融合给“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有力推动产教融合课程的建设。

(五) 产业学院助推产教课程融合

产业学院作为校企合作深度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组织形式,可以有效整合校企双方优势资源,有效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与人才链协同发力,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和教育主体作用,[12]能有效推进产教课程融合。由此,该校一改各学院各专业各自建设融合课程的分散状况,通过设立产业学院打造产教融合课程的创新地、整合地。校政企共建铝材门窗学院和陶瓷学院,引进企业生产线建成生产实习实验中心,自行编写产教融合课程教材,开展教研活动,人才培养实行招生、教育和就业一体化。

职业本科产教融合课程是新生事物,应遵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纲要和产教融合等一系列方针,因地制宜,转变课程开发思路和方法,从工作岗位的工作情境分析入手,采集本科职教课程内容,描述工作问题解决过程建立新的学习领域。[13]为此,南昌职业大学率先进行职业本科产教融合课程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引进、改造企业课程,编写校企融合校本教材,初步构建本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课程体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给产教融合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产教融合课程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1.对接行业企业标准。开发产教融合课程应坚持职业教育的性质,引进行业企业生产过程标准,融入到学校课程教学之中,使课程紧跟行业企业技术进步,反映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使职业院校的教学有所依托,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教学方式由过去的教室上课转向生产经营岗位,由教师口授灌输到学生上岗动手实践。

2.坚持和完善国家职业标准。行业企业标准固然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反映国家整个行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不能把它等同于国家职业标准。国家职业标准应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课程开发的依据。因此引进行业企业标准,必须对照国家职业标准,以防止将较低的企业技术标准植入教材,影响到整个教学质量。同时,较高的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也应通过相应认证程序上升到国家职业标准,使之规范化,具有普适性,如此才能在产教融合课程建设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如果忽视国家标准的作用,片面引进行业技术标准,势必造成产教融合课程的标准低下和内容残缺,以致学生职业能力平庸,难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中立足。

3.职业技能证书融入课程。产教融合重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力。职业技能证书是国家对职业人才职业能力的认定,课程建设融入“1+X”职业技能证书,应明晰基于“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思路,在人才培养标准、专业课程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等方面实现相互融合,促进职业教育走向市场化和社会化,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结合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14]能使教学课程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开展,避免学校课程对接行业企业标准的片面性和盲目性,使低下的行业企业标准给职业教育带来的混乱。构建“1+X”职业技能证书课程体系恰恰能解决行业企业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不相称的问题,同时使之与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个人学习账户系统对接,便于用人单位选拔人才和毕业生就业。

(二)产教融合课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建设职业本科产教融合课程,完善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应把握其重点,攻克其难点,加强校企合作,确定课程建设目标,开发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新课程。

1.产教融合课程建设的重点

(1)制订课程标准和计划。校企双方根据人才市场实际,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拟定相应的课程标准,制订课程方案,确定开设课程的门数和教学进程,[15]51建立以职业技能为基本教学内容的课程体系框架。这是产教融合课程建设的前提条件。

(2)校企课程有效嫁接。建立产教融合课程,关键在于加强校企合作,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引进企业专业课程,使学校专业教学直接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对接。企业课程由于其具有“实践性”和“企业实施”的特性,因而有必要对企业课程进行认证,校企联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认证标准和模式,共同推进课程认证评估,并将认证结果落实到企业考核与教学考核管理中,[16]使企业课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更加贴近学生学习技能、开发创新的实际。

(3) 编写产教融合教材。教材是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载体和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当前产教融合教材的开发是本科职业教育的处女地。校企双方拟定了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产教融合课程开发计划,就应大力编写产教融合教材。教材体现行业发展动态和职业技能及本科理论基础,力求多样化。只有制定产教融合课程的教材,使学有所依,方能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2.产教融合课程建设存在的难点

(1) 企业课程规范难。企业课程传授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员工,其课程实施则是对课程涉及的职业活动进行的演示式和模仿式的学习,往往只有行动,缺乏对行动的修正和反馈。而职业教育课程是包括观察、思考、行动和评价的整体系统。[15]7而且各行业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规范和制度,企业专业课程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而职业院校教育课程具有普适性、广泛性和超前性。企业课程进入职业大学课堂,如何与学校教育课程对接,如何按照教学规律进行规范然后开展课堂教学,是产教融合课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2)企业师资与学校师资融合难。实施产教融合,大批企业技术骨干进校担任教师,实务经验丰富,但是缺少课堂教学经验,其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学校教师理论基础较扎实,但是一线实践经验匮乏。企业教师与学校教师紧密合作才是提高产教融合教学的关键。破解企业师资与学校师资融合难题应有新举措。

(3)技能课程与理论知识融合难。职业教育以掌握职业技能为主,职业技能以显性、感性的形式呈现;
理论知识则以隐性和理性形式呈现,是培养学生厚实功底的,着眼于日后发展的。职业院校日常教学中,要么强化了技能,忽视了理论知识,要么重视理论知识,淡化了技能。这是职业院校课程教学的难点和痛点。诚然,职业本科传授技能应以一定的理论知识作基础,使之互促共进。

由于职业专科与本科在人才培养上类型相同和层次不同。职业专科主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的一般技术型人才,重点强调基本能力和实践技能,对知识的系统性要求较低,按照标准化思维与生产方式,解决生产问题,进行技术工作。职业本科则培养从事技术开发、技术创新,具有解决技术问题的创新思维的高级技术型人才,要求其在不放松技能要求的前提下,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具备跨岗位、跨职业的复合能力,具备多样化知识的整合能力。[17]因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建设符合本科职业教育及产教融合特点的课程。产教融合课程建设不能照抄照搬普通本科,也不是在高职专科课程上加码,必须创新课程建设思路,使之兼具本科层次和职业教育类型的双重属性,体现产教融合课程建设的要求。

结合南昌职业大学产教融合课程建设的经验,笔者认为,本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课程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调查社会需求

国家正加快推进教育“放管服”改革,注重发挥市场机制配置非基本公共教育资源的作用,强化就业市场对人才供给的有效调节。[4]8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应以市场为导向,广兴调查研究之风,调查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人才培养规格及岗位职业能力,了解市场对院校开设专业和课程的变化与要求,对设置课程的具体内容与行业企业最新的发展动态进行对照,确保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建立产教融合课程改革创新的常态化机制。

(二) 科学划分课程功能类别

本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课程的建设,既要引进或共建企业专业课程,同时要继续做强做实思想政治课、公共基础课和通识教育课等课程,不能一味专注于产教融合课程建设而忽视这些公共基础课程,不能因为专业技能的学习而摒弃人文素养和思想品德的修炼。立德树人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推进产教融合,建设新的课程体系,应做到齐头并进。因此有必要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进行合理划分,明晰各自的功能定位,确定开设的课程和课时比例,以做到均衡发展。

职业本科产教融合课程应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设置称之为课程“平台”。[18]南昌职业大学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着力打造三个平台,即“通识课程平台+产教融合课程平台+素质拓展课程平台”。一是通识课程平台,是不分专业的必修课程,如英语、数学、大学语文等文化课程,以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思政课程。这是增强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打牢理论基础的课程,必不可少。二是产教融合课程平台,由校企联合开发设置,包括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生产实训课、技术开发课等。这些课程主要由校企共建,对照企业岗位标准,实施典型工作任务教学,着眼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三是素质拓展课程平台,适应社会形势的变化,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如社会实践调查、选修课、专业拓展课。课时安排宜向校企产教融合课程倾斜,其他课程也根据政策规定和人才培养要求各占必要的课时。

值得注意的是,在职业本科产教融合课程建设中,校企双方不能因为强调产教融合而忽视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理论基础知识是管长远的、打基础的,尤其关系到职业本科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

(三) 突出重点抓好产教融合课程

产教融合课程是本科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怎样做好产教融合课程建设?

1.引进企业课程,进行消化吸收。企业课程是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知识经验的总结,操作性强,但是必须适合在校生学习的特点,企业课程要转化为学校的教学课程。学校教师会同企业人员要及时对企业课程进行改造,使之适合学校教学的要求。

2.建设全新的产教融合课程。确定和描述典型工作任务是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的基础,[15]52校企双方根据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和特点,认真分析专业岗位应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确定课程学习的内容,编制典型工作任务,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经验编入新课程,形成全新的产教融合课程。

3.编写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以国家职业标准和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重新制定产教融合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合理地设置课程的门数和教学模块,对产教融合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程实施等进行规范,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这样为开展课程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四) 抓好产教融合课程教材建设

教材是课程的有效载体,教材编写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有什么样的课程,必须有什么样的教材与之相配套。产教融合课程建设滞后,突出表现在教材建设之上,许多课程开设后没有及时编写相应的教材,给教学造成诸多障碍。职业大学应将产教融合教材建设作为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以新课程为行动指南,校企协同编写教材,保证教材及时吸收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既融合“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考核标准,又能很好地将企业技术、规范、案例吸纳其中,同时能反映职业院校的教学经验成果。教材形式力求多样化,新形态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活页式教材等成为职业本科新的选择,使教材能及时补充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并淘汰旧内容,反映行业企业最新动态,最大限度地推动教材更新完善,使之体现职业性和实用性。如此才能开发出基于真实工作场景、适配岗位需求的教材体系。

(五) 建设产教融合师资队伍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突出表现是师资力量不足,“双师型”师资匮乏。产教融合师资就是校企双方根据校企合作培育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共同建设师资力量,其首要任务是强化“双师型”师资建设,吸引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任教,推进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校企互聘兼职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大力提高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素质。[7]10产教融合师资要求在学校现有师资的基础上,大量引进企业专业技术骨干进校或在企业生产实训基地任教,定期派遣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同时加强对企业教师的教学技能的培训,与学校教师共同开展教学教研,建立校企师资融合机制,从而提高融合师资队伍的教学科研能力。

(六) 建立课程教学评价机制

为了保证产教融合课程教学质量,必须定期对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督查、评价,听取校企双方及学生的意见,校企共同拟定产教融合课程教学评价标准,对教学过程、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考试考核、课程适应性等逐一量化评分,给予适当的评价。对学生课程学习结果的评价形式力求多样化,除理论课程多采用笔试外,产教融合课程宜多采用实训报告、专业技能实际操作、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注重进行工作过程评价。这样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牢固树立职业技能教育的导向,以保证课程教学能取得明显的实效。

职业本科产教融合课程建设是职业本科试点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试点成败。南昌职业大学本科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出台切实可行的举措,加强校企合作,引进企业改造现有课程,开发全新的课程,为职业教育本科产教融合课程建设探索出一条新路,积累了可供借鉴的经验。但是职业本科试点仍然存在许多未知数,职业本科教育课程建设任重道远,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将为之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探索新的领域,获取新的知识和成果,推动职业教育稳步发展。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融合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22年2期)2022-04-21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经济研究导刊(2022年9期)2022-04-19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15期)2021-04-13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9期)2021-04-13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14期)2021-04-13《融合》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知识文库(2019年18期)2019-10-20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9-10破次元小资CHIC!ELEGANCE(2019年24期)2019-08-15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推荐访问:南昌 为例 职业教育
上一篇:前路经皮辅助关节囊上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探讨
下一篇:“糊弄学”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及翻译策略研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