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对现代园林景观规划影响解析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2-02 点击:

廖 萍,林有智,谢秋兰

(湛江科技学院,广东湛江 524000)

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是博大精深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大量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学观点是由先秦时期时人类淳朴的思想意识与纯粹的环境意识结合而成,都蕴含于孔子的美学理论,也铺垫了后来的生态美学思想。通过对这些思想理论进行透彻分析、多角度诠释并借鉴学习,探究其对现代园林景观布局的指导,从而将儒家文化这项传统文化瑰宝转换和应用到现代,必将对现代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有着深远影响[1]。此外,在现代园林景观趋于“天人合一”,实现人类观赏休闲功能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兼顾的同时,加深和扩大了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延续中国儒家文化。

生态环境的思想理念最早由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提出,这一兼具开创性与独特性的思想后来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丰厚理论源泉,指导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文化思想将保护自然、尊重自然从仁爱角度进行阐释,具有源自社会且应用性强的特征,不但合理客观,还蕴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2]。

孔子提出“敬天地,但也不以为所有”的观点,他认为人类和自然天地间有着一定的联系。《中庸天命》中的“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论语·阳货》中“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均认为天地自然作为客观事实存在,并无神秘性。自然虽未言语,但自然的客观存在及其作用毋庸置疑。孔子认为天地不是神的作用,而是四时变化的自然规律现象。万物随着四时运行而形成特点的生长规律是不可逆乱的自然韵律。《论语·季氏》指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故若违反天命,违背自然规律,则自取灭亡,四时逆转,万物天逝。因此,孔子强调不违背四时,顺应天地,方为智者,方能从心所欲不逾矩。

当下,生态环境恶化现象日趋严重,促使人们不得不愈发重视环境问题,而从传统文化中寻求借鉴理论思想是值得探究的。儒家文化流传至今,历史悠久,其本身具备极高的魅力和价值。但学者大多局限于对其人伦关系的研究,忽视了对其中生态美学理论的探索。

2.1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具备的儒家生态哲学意识

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科技进步的同时,也备受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困扰。这种以损害自然环境为代价的快速人类文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早在先秦的儒家文化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其指出人类应反省自我、端正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哲学思想,并且认为人虽无法成为自然的主宰,但也绝非自然的奴隶,紧密相依、协调发展才是自然与人的真正关系。儒家文化中的生态哲学思想对当今的规划设计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

2.2 儒家哲学思想与现代设计

2.2.1 “天人合一”的内涵。儒家哲学思想蕴含丰富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辨证哲理,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从根源上提供了理论根基。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表明应将规划设计视为一动态过程,而不能只对其进行静态思考,应站在发展的角度处理问题。故而,各个设计环节应进行动态穿插,加强规划的连贯性与流动性。在进行现代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应从儒家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中领会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设计出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策略。

2.2.2 儒家思想明确了人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主体性。儒家文化的三大内容是“仁、义、礼”。“仁”意指要敬爱他人,尊重他人,且述说了安人之道,故儒家文化的仁学明确了天地世间人的主体性。论语中孔子上百次的提及“仁”,人们能从中全面探究“仁”各层面的含义。“仁”的众多释义使其兼具活动性与无限性外,还有着以人为主体的独特审美性。在“仁”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儒家文化美学理论非常丰厚,且有着理智和民主的特性,能引导规划设计者当从“仁”出发,以人为主体,通过将功能性和艺术性相结合,进而开展现代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主观能动性、包容性和综合性是规划设计均需兼顾的三方面,其根本目的是在符合生态要求的同时实现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环境[3]。人作为天地的主体在儒家哲学思想中得到了肯定,自然界中突出人的地位,历史名人的引领主导性更得到诠释和展示。其理论认为规划设计具有灵动流动性的特征,与规划设计中强调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相吻合。除人之主体性外,儒家“仁”文化还充分强调说明了人之社会性方面,因而现代景观设计还需充分考量儒家的伦理道德等社会观念。尽管在儒家文化中也存在部分的片面与不够民主现象,如相对忽视了个人需求如情感心理等而过于拔高人的社会性,但在当代的社会发展中,这种人的社会责任性确是我们日趋丢失的。所以,认真研究儒家思想并将其运用于当代景观规划设计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2.2.3 “天人合德”思想。“天人合德”指出人作为规划设计的主体,表现出主观能动性和引领性,然而人不能为所欲为地成为世界的主宰,人需要尊重自然万物的规律,尊重天地自然,适应自然遵循规律而非改变它,这就是生态自然伦理。自然之大、万物为生,人类并非自然的唯一度量尺度,而需从自然、社会、人三方协调考虑,探求三者的最适统一点,从而达到系统统一。这种系统统一便需要现代规划设计者全视角性、系统性地处理问题,关注各事物间的联系性。“天人合德”思想强调这种协调性,小到水体、建筑等园林要素间的协调统一,大到自然、社会、人的和谐发展,只有将各方面事物系统统一,才能使其和谐完整。

2.2.4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思想。“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思想认为:完整的自然体系是由世间各元素综合构成的,将人与自然世界万物视为一体。除系统性外,儒家文化还特别注重整体性,这种整体性并非简单地反复强调,而是把不同意义的概念进行了梳理明确。孔子这种仁德思想的对象不仅仅指的人类,更是指对自然万物,其强调和谐、生态和统一。此后的荀子、孟子也将这一思想理论进行了继承与发扬,提出要仁德与生态并重。在当今的园林规划中,若将这种儒家哲学思想进行应用,将规划设计的各要素进行统一考虑,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

园林的主体构成要素便是植物,设计者的思想理念能通过植物配置很好地得以展示。儒家文化的融入对现代园林景观的审美层次和艺术造诣能起到引领和升华的作用,在植物景观配置中融入儒家哲学思想,能为园林景观赋予更高的灵性。

3.1 “美善相乐”之美

儒家美学文化艺术很好地体现在了园林植物的审美之中。当今的景观设计须认识到善与美是相互关联且不可分割的,善与美相组合方能完整表现一个生命,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善与美的组合正是儒家美学文化所强调的,认为美善相乐,指出尽善尽美方为世间之最高境界,也是规划设计者追求的目标。当今园林景观的审美还表现了华夏民族期盼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儒家思想中的“美善相乐”也反映了这一点。景观规划者探求着美的境界,希望既使人类的物理需求得以满足,也使人类的精神需求得以给养,即追求尽善尽美,在“美善相乐”原则指导下进行景观植物配置,能为园林景观赋予深层次的美丽。儒家美学文化并非空口奇谈,而是基于道德伦理进行的升华,既将景物外部美化,还兼具优化内涵意义。

3.2 “比德与比兴”之美

万物相辅方成自然天地,人亦是如此。景观设计的意义是满足人类的功能需求外创造美,使人们受到美的滋养,以满足其审美的精神需求[4]。君子比德,感受美于山水之间。君子比德指欣赏美景作为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方式之一,赏的不仅是自然景物,而更注重精神层面的感受与感悟,从而培养高尚的品格。儒家“比德”思想强调在赏自然风景的同时去感悟其蕴含的社会伦理道德的精神含义,这种思想也充分体现在现代园林植物景观配置之中[5]。常用的理想比德植物如竹子的“挺拔有节且虚心”“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中,松柏的不畏严寒的品格与“事不难无以知君子”中坚强刚正的君子性格相比德、梅花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兰花的“幽谷出幽兰,秋来花畹畹”等等。这些被赋予了内涵品德的植物,用独特的传统审美思想构成现代园林造景艺术。通过以高尚的道德品格寄托于具体的花木植物,来达到宣传的推崇效果。

儒家文化的另一项道德理念“比兴”同样也是一种审美理念。“比兴”把人的思想情感富于草木花鸟,使草木花鸟似有灵魂,从而会表达喜怒哀乐。人们还通过赋予不同属性的植物以不同寓意,再经由这些象征含义来实现不同的内容目的。“比德”之美和“比兴”之美是儒家美学文化的一个重要视角组成,为现代设计者提供了理论依据,引领了发展趋势。

3.3 “中和”之美

中庸之道乃儒家文化的精髓之一,表现在现代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则为“中和”之美。这种思想将景观植物和社会文化相互结合,不仅是在进行植物造景,更是在表达深层次情感。“中和”之美思想源远流长,对园林造景影响深远,在四大名园拙政园、颐和园、留园、承德避暑山庄中都有所展现。“中和”之美提出了园林植物配置的文化价值,使之在满足人类基本需求之外更具各个时代特征价值。

4.1 儒家传统思想文化之现代价值

孔子提出“敬天地,但也不以为所有”的生态理论,强调不违背四时,顺应天地,方为智者,方能从心所欲不逾矩,并提出大爱理论,将“仁”政扩延至世间万物,使世间万物得到人类的平等对待,有利于自然与人和谐共生。仁爱之心是儒家思想的精髓,这种仁,放眼世间万物均可施用。当今社会,尽管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发展水平上仍为发展中国家,摆在国人眼前的生态环境问题尤为突出,不容忽视。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匮乏。因此,从现代园林景观的角度弘扬儒家文化的生态美学理论,从文化视角渗透生态的重要性,让人们入脑入心,建立生态意识,节约环境资源,维护自然和谐。现代景观设计者应通过深入学习这些儒家文化中的优秀理念,将其运用于现代景观中,使得园林景观环境既满足客观生活需求、精神文化需求,又与自然生态环境可持续性需求相契合,同时还兼具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儒家文化中类似的思想理论还有许多有待发掘[6],它们在现代仍有丰厚的应用价值。

4.2 儒家传统思想文化之新进展

由于历史时代局限,加之社会环境的信息闭塞和人们认知领域有限,儒家传统思想文化虽然精粹且耐人研学,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代代儒家文化传承者随着时代的变迁,继承与发扬着儒家文化,不断形成新的发展,使得积淀数千年之久的儒家文化即便在21 世纪不但没有落伍,反而从生态美学意识到审美思想都形成了新的升华,理论体系更加明确,更符合当代特征,更有指导意义。基于近年来的儒家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以生态美学理论为代表的诸多优秀理念为现代园林景观赋予了深度和热度,奠定了现代园林景观的长足发展。

通过解析儒家文化对现代园林景观规划的影响,明晰了儒家文化历经了数千年积淀,在源源不断的新活力注入下,仍服务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且拥有博大精深的推动力。现代园林景观规划需要不断地吸取其精华内涵,通过不断完善和升华,形成既有当代自然情趣又饱含儒家精神文化的融合产物,才能在满足当代社会的生产生活环境、体现时代创新性的同时,创造性地弘扬儒家思想文化。现代的景观规划日趋关注具备生态性、人本性、文化性和社会责任性的设计,因此,传统园林审美艺术情趣的满足只是一个基本前提,满足社会需求的功能要求和对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是现代园林景观肩负的又一责任。儒家思想文化中对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民风民俗及社会人伦思想均能移植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只有将两者融会贯通,把握它们的契合点,才能创造出兼具中国特色精神和时代气息的现代园林景观。

猜你喜欢 儒家文化园林景观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4期)2022-06-15乡土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房地产导刊(2022年5期)2022-06-01园林景观设计与公共建筑规划的融合分析房地产导刊(2022年5期)2022-06-01儒家文化与我国文化建设研究公关世界(2021年7期)2021-05-25园林景观的设计要点及问题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5期)2018-04-13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名作欣赏(2017年25期)2017-11-06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江淮论坛(2017年2期)2017-03-30基于儒家文化下的产品设计探讨设计(2016年9期)2016-06-03李倩园林景观设计作品艺术评论(2016年5期)2016-05-14——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古代文明(2013年2期)2013-10-21推荐访问:园林 解析 影响
上一篇:青藏高原土壤放线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下一篇:基于BIB-LCJ,法的杜鹃花景观美景度评价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