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共建长效机制研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1-18 点击:

文/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沈杰;
浙江工商大学 张乃元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青团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把坚持党的领导深深融入血脉之中。”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党的建设和共青团建设指明了方向,为高校在“立德树人”过程中构建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的“大思政”格局指明了建设方向,也为探索构建以高校党建工作为核心的“党团共建”长效机制提供了指导原则。

(一)高校“党团共建”的必要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是群团组织与时俱进、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加强党委对群团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群团组织改革创新、增强活力,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重要内容。”共青团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党委对群团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党建带群建制度机制,把党建带群建作为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高校学生党建和团建具有高度共通性和一致性,本质上来说,“党团共建”是高校党团衔接的主要手段之一,是高校党建带团建制度的具体体现。“党团共建”在高校党的建设和团组织建设过程中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必要性。在具体实践中,唐胜球等从党组织建设的角度出发,认为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形势下,高校党的基层组织是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主要阵地,“党团共建”是高校党建工作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做好党团组织的衔接工作,可以保障党团组织的生命力与传承性;
廉欢等从共青团改革的角度出发,认为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教育、日常教育管理等日益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方面,需要坚持走党建带团建之路。而从各高校“党团共建”的具体实践中来看,高校的党建和团建在“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培育上具有一致性。以党建带团建,党组织工作重心下移,可以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不断坚定青年学生的“四个自信”。总的来说,“党团共建”是新时代党建理论与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国内国际日益复杂的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和意识形态日益多元,党的建设亟须凝聚青年,更需要联动团建,将党的基层建设重心下移,贴近青年学生群体、服务青年学生群体、关心青年学生群体、帮助青年学生群体,促进青年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高校“党团共建”的现状与问题。高等学校的党员发展和团支部建设都以青年群体为主,是党的青年工作的主阵地。发挥高校党支部与团支部的联动共建,对高校共青团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团共建”是高校党建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共青团建设的良好载体,是在党团建设的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但在具体的“党团共建”实践中凸显了不少问题和工作困境。比如:廉欢等在实践中发现,存在基层党组织对党建带团建重视不够、工作机制不够完善、部分党团员身份意识不强、联合培养教育较少等问题;
刘玮发现,在具体工作中存在着基层党组织对党团共建育人工作的指导流于形式、党团组织各自为政、团组织在党团共建育人方面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工作规划缺乏系统性和长效性等问题。在具体工作内容方面,绝大部分高校未形成党团共建育人工作的长效机制,没有形成统一的宣传载体和工作传承。因此,从目前“党团共建”长效机制建设存在的相关问题来看,大多数高校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带什么”“怎么带”和“怎么共建”,这些核心问题的解决仍然缺乏具体的措施和长效机制。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青年工作与要求。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工作具有很明显的时代性和历史性,始终伴随着历史发展,围绕着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和使命。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园隆重举行,迄今已有百年。在共产主义共青团作为党的后备军的发展历程中,充分证明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都需要青年的积极配合。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更是告诉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共青团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青团是党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紧紧围绕这个职责定位来谋划改革,出实招、出真招,不掩饰问题,不讳疾忌医,对症下药,刮骨疗伤,真正从思想上、工作上、制度上把这个问题解决好。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改革举措落到基层,使基层真正强起来。”总的来说,关于党的青年工作与要求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主要体现如下:第一,坚持为党育人,始终成为引领中国青年思想进步的政治学校;
第二,自觉担当尽责,始终成为组织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先锋力量;
第三,心系广大青年,始终成为党联系青年最为牢固的桥梁纽带;
第四,勇于自我革命,始终成为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组织。总之,这一阶段共青团工作紧紧围绕上述目标,深化共青团改革,加强在新时代联系青年、服务青年的工作。同时紧密联系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提出从严治团的要求,发挥好党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团共建”相关政策要求。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相关文件中并没有“党团共建”这一具体概念。一方面,需要从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工作理论和具体政策中进一步梳理相关概念,明确“党团共建”本质上是党建引领和党的群团工作在高校具体党建工作和共青团工作中的实践;
另一方面,要从具体实践出发,探索长效机制的构建,明确在高校的党员发展和团组织建设中“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具体关系和内涵。目前对“党团共建”的研究中,鲜有对现有政策文件层面的梳理,针对“党团共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亟须在政策层面梳理明确的工作要求和规范。因此,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党内相关法规、中国共青团工作文件的梳理,可以进一步明确“党团共建”的理论来源和工作要求,见表1。

表1 “党团共建”的相关文件

通过对上述文件中相关党团建设的词频分析,其中“工作、青年、组织、教育、领导、政治、管理、党建、团组织、加强”等的词频占比最多。当重点选取《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职业院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进行词频分析(结果见表2),其中“工作、组织、管理”均超过100次,而“学生、党员、团员”则分别占到1.29%、1.26%和0.91%。词频的集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高校党建、团建的基本状态,体现出高校对加强党组织建设工作、青年学生(党员、团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等的强调和重视。

表2 “党团共建”相关文件政策词频分析

通过相关文件政策的梳理,对于高校在“党团共建”工作过程中的实践,尤其是长效机制的建设,形成推优入党到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党团同工作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推行党团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对“党团共建”过程中明确责任主体和工作核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大思政”背景下“党团共建”的现实要求。所谓“大思政”,就是在高校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格局,即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不断深化高校“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这种格局的构建本身就包括大学生党建工作和共青团工作,在这一格局下,“党团共建”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高校学生党建是高校党组织基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检验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方面。“党团共建”应该以党建工作为核心,充分发挥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政治优势。首先,大学生党建工作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党组织通过对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提出理论学习要求,进而增强大学生群体对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其次,是大学生党建工作具有组织保障功能。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团和学生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可以形成统一、协调、联动的大学生党建工作体系,是高校推进“大思政”的有力组织保证。另外,大学生党建工作具有凝聚青年学生的功能,在党员发展和培养过程中可以凝聚起大批优秀的青年学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党团共建”是加强大学生党建尤其是党团共建,是做好高校“大思政”,密切党和青年学生联系的必由之路。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培养工作,跟共青团建设密不可分,既是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的实践过程。以学生党员培养为核心,不断创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党建,形成“党团共建”机制,是加强和改进高校“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总的来说,在高校“大思政”背景下,坚持以大学生党建工作为核心,实现了党建与团建在思政目标上的价值统一。

在高校“党团共建”的实际工作过程中,最明显的问题是长效机制的建设。针对上文提到的现状,要解决新时代高校“党团共建”思政育人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根据“党团共建”的理论要求、政策要求和现实要求,必须主动适应新时代的新特点、新需求,探索和构筑一套密切关注学生个人成长、紧密结合党团组织工作重点的育人体系,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党建工作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本文在具体实践中进行了以学生党建工作为核心的“党团共建”长效机制模式的探索。

(一)“党团共建”模式下团员推优全过程培养教育。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和入党启蒙教育一体化。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帮助新生了解大学生活、适应大学生普遍进行的教育管理活动,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新的学习生活目标,尽快完成中学生到大学生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对新生的党建工作应当同步启动,学校党组织在这一过程中要帮助新生班级抓好团支部班级组织的建设,依托新生团支部确立起党建联系人。在具体形式上,在新生教育环节加入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党员、学长与新生班团支部的座谈、交流和宣讲,通过新老学生和师生的谈心谈话,共叙理想和信念、畅谈责任和使命,启发和引导新生提高对党和新时代青年所肩负的使命与担当的认识。学生党小组学习与团支部推优有机结合。党小组学习和共青团推优分别是党组织和团组织理论学习、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提供党的后备力量的重要形式。将党章、党史学习小组作为学生党支部联系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落实党建带团建,对团员青年进行经常性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党小组和团支部构成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一体两面。学习小组在学生党支部和班级团支部的引导下共同开展活动,从而成为“党团共建”的重要形式,小组成员可以由学生党支部在团支部中的联系人担任组长,班委成员、申请入党的学生共同以班会、团日活动等形式集中开展,也可以以班级教学研究小组的形式进行。通过党小组和团支部一体两面的全员共建体系,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政治觉悟和上进要求的优秀学生,为团支部推优做好准备。

(二)“党团共建”模式下的党组织全方位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联系广大青年学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既担负着青年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和教育管理的重要职责,也肩负着团结和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勇担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历史使命。因此,只有探索出一个能够紧密联系广大青年学生的共建模式,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感染力。依托专业积极推进大学生党支部联系团支部。加强学生党支部在专业、年级和学生组织、学生社团的建设,在党支部组织全覆盖和工作全覆盖上,打造“党团共建”全方位建设的创新模式。在二级学院党组织和团组织的平台建设方面,做到阵地同建设、会议学习同步调、宣传教育同平台,依托微信平台实现党团组织同建设。从而进一步促进基层党团支部建设,使学生党支部建设与先进班集体的建设相统一、相结合,以党支部建设带动团支部建设,促进班集体建设,强化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班集体之间的密切配合与分工协同,共同建设具有凝聚力、向心力的先进基层学生集体。

(三)“党团共建”模式下的全员培养教育。以青年学生的素质提升为中心,创新全员“第二课堂”与党员培养教育。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要要求、贯彻落实团十八大精神的必然举措。高校共青团是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主体,也是高校团组织的重要工作之一。其出发点是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党团共建”模式下,高校党组织对党员的培养教育虽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但是其出发点和“第二课堂”教育的要求是一致的,本质上都是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和理想信念的养成。因此在具体学生党支部的党员培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依托团组织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联合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主题团课、实践活动等,更加注重活动的实效性,有机地把组织办活动、学生受教育、素质提升和考核统一起来,在“党团共建”中促使培养学习的方式受青年欢迎,让青年参与培养学习的过程,使青年受益。

“党团共建”是新时代党建理论与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校园文化和意识形态日益多元,党的建设亟须凝聚青年,更需要联动团建,将党的基层工作重心下移,贴近青年学生群体、服务青年学生群体、关心青年学生群体、帮助青年学生群体,促进青年勇担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历史使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建、团建工作的关键。“党团共建”正是“大思政”格局下高校思政育人模式、党建团建模式的创新实践。“党团共建”是高校党团衔接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党建带团建在高校党员发展和团组织建设中的具体实践,是“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具体体现。

通过对“党团共建”理论与具体政策和现实要求的梳理和分析,本文基于工作实践努力探索高校“大思政”背景下的党建、团建共建机制。从“党团共建”模式下团员推优全过程培养教育、“党团共建”模式下的党组织全方位建设、“党团共建”模式下的全员培养教育三个方面,针对性探索构建以党建为核心的“党团共建”长效机制。

猜你喜欢 大思党团大思政 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设立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中小学德育(2022年9期)2022-11-01成都理工大学:挖掘“攀登精神”内核 构建大思政格局在线学习(2022年4期)2022-05-31以“大思政”理念开启思政教育发展新篇章人民周刊(2021年11期)2021-07-09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学理论·下(2016年12期)2017-01-19好的爱情,从来都不需要刻意迎合婚育与健康(2016年12期)2016-12-29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求知导刊(2016年25期)2016-10-17“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24期)2016-10-11推荐访问:团支部 党支部 共建
上一篇:多措并举推动高职院校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下一篇: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研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