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辨伪成就考论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1-18 点击:

孙新梅

(河南省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52)

宋人解经不肯墨守汉唐训诂之学,他们颇具胆识,对于前人定论,必求以可信与否。在这种学风的影响下,辨伪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果说宋代以前是辨伪的创始期,宋代就是辨伪的上升期。

1.1 欧阳修在《易》《诗》《周礼》《中庸》《春秋》三传方面的辨伪成就

欧阳修(1007—1072)是一个勇于疑古的人,他承继韩柳辨伪思想之余绪,对于儒家经传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开启了有宋一代的新学风。清人陈澧在《跋欧阳文忠公集》中对于欧阳修的辨伪成绩进行了总结,云:“欧阳子掊击经传何其勇也!其于《易》则以为‘《系辞》非圣人之作’,又以为‘《十翼》之说不知起于何人,自秦汉以来大儒君子不论’。其于《周礼》则以为实有可疑,‘反秦制之不若’。其于《中庸》则以为‘其说有异于圣人’,‘怠人而中止,无用之空言’。其于《春秋》三传则以为‘妄意圣人而惑学者,三子之过’。然则如欧阳子之说,六经真可焚矣。”

其子欧阳发尝论及乃父对于汉唐旧疏的讨论,云:“其于经术,务明其大本而本于情性,其所发明简易明白。其论《诗》曰:‘察其美刺,知其善恶,以为劝戒,所谓圣人之志者,本也。因其失传而妄自为之说者,经师之末也。今夫学者得其本而通其末,斯尽善矣。得其本而不通其末,阙其所疑,可也。’公于经术,去取如此,以至先儒注疏有所不通,务在勇断不惑。平生所辨明十数事,皆前世人不以为非,未有说者。”欧阳修的辨伪之学并非为标新立异刻意为之,他对于先贤的错误是非常包容的。子发言欧阳修的学术胸怀:“然亦不苟务立异于诸儒,尝曰:‘先儒于经不能无失,而所得已多矣。正其失可也,力诋之不可也。尽其说而理有不通,然后得以论正。予非好为异论也。’其于《诗》《易》,多所发明。”

1.2 欧阳修在《泰誓》《尔雅》《石鼓文》及帝王世次等方面的辨伪成果

陈澧、欧阳发胪列了欧阳修在《易》《诗》《周礼》《中庸》《春秋》三传方面的辨伪成就,然二人未言及者,尚有涉于《泰誓》《尔雅》《石鼓文》及帝王世次等方面的辨伪成果,以下略记。

欧阳修在《泰誓论》中批驳了“西伯受命称王十年”的妄说。“以纣之雄猜暴虐,尝醢九侯而脯鄂侯矣,西伯闻之窃叹,遂执而囚之,几不免死。至其叛己不臣而自王,乃反优容而不问者十年,此岂近于人情邪?由是言之,谓西伯受命称王十年者,妄说也。”欧阳修言《尔雅》:“非圣人之书,考其文理,乃是秦汉之间学《诗》者,纂集说《诗》博士解诂之言尔。”欧阳修疑韦应物、韩愈所言周时石鼓之伪,云:“此鼓按太史公《年表》,自宣王共和元年至今嘉祐八年,实千有九百一十四年,鼓文细而刻浅,理岂得存?此其可疑者一也。其字古而有法,其言与《雅》《颂》同文,而《诗》《书》所传之外,三代文章真迹在者,惟此而已。然自汉已来,博古好奇之士皆略而不道。此其可疑者二也。隋氏藏书最多,其志所录,秦始皇刻石、婆罗门外国书皆有,而独无石鼓。遗近录远,不宜如此。此其可疑者三也。”欧阳修还在《帝王世次图序》中批评司马迁《史记》所载帝王世次之谬:“虽古远世异,与今容有不同,然人伦之理乃万世之常道,必不错乱颠倒之如。此然则诸家世次,寿数短长之说,圣经之所不著者,皆不足信也决矣。”

程颐(1033—1107)既是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也是一位杰出的辨伪学者,他的辨伪成果涉及经、子二部,兼及一些伪说。

程颐疑《尚书》之不可信,“此事与舜喜象意一般,须详看舜、周公用心处。《尚书》文颠倒处多,如《金縢》尤不可信”;
疑《诗》的大部分内容为后人所作,“《诗》大率后人追作”,“《诗序》必是同时所作,然亦有后人添者。如《白华》只是刺幽王,其下更解不行”;
疑“《周礼》之讹缺甚多”;
认为《仪礼》只能“信其可信。如言昏礼云,问名、纳吉、纳币皆须卜,岂有问名了而又卜。苟卜不吉,事可已邪!若此等处难信也”;
认为《礼记》之《儒行》《经解》皆“夸大之语,非孔子之言然,煞害义理”;
言《儒行》“此书全无义理,如后世游说之士所为夸大之说。观孔子平日语言,有如是者否”;
言《经解》“只是弄文墨之士为之”;
言《祭法》“如‘夏后氏郊鲧’一片,皆未可据”;
认为《左传》“非丘明作”,并言《左传》“不可全信,信其可信者耳”;
认为《公羊传》《谷梁传》“又次于左氏”;
指出《孟子》的夸张不实之词,“夷、惠之行,未必如此。且如孔子言‘不念旧恶,怨是用希’,则伯夷之度量可知。若使伯夷之清既如此,又使念旧恶,则除是抱石沈河。孟子所言,只是推而言之,未必至如此”。

此外,程颐对子部的一些著作进行了辨伪考订。程颐言“观《素问》文字气象,只是战国时人作。谓之三坟书,则非也”;
疑“《阴符经》,非商末则周末人为之”;
认为“《老子》言甚杂”,“《老子》书,其言自不相入处如冰炭”;
认为文中子“本是一隐君子,世人往往得其议论,附会成书”等。

对于佛家各说,程颐陈述了一些个人看法。“佛家有印证之说,极好笑。岂有我晓得这个道理后,因他人道是了方是,他人道不是便不是?又五祖令六祖三更时来传法,如期去便传得,安有此理?”“学佛者多要忘是非,是非安可忘得?自有许多道理,何事忘为?”他对于那些荒诞的神话传说,给予了合理的解释。对于“传、记有言,太古之时,人有牛首蛇身者”这一说法,他说:“既谓之人,安有此等事?但有人形似鸟喙,或牛首者耳。”

宋代力辨《周礼》之伪者有三家,上述欧阳修居其一,余二人即苏轼(1037—1101)、苏辙(1039—1112)兄弟。

苏轼《天子六军之制》云:“《周礼》言五等之君,封国之大小,非圣人之制也,战国所增之文也。”他阐述了理由:“按郑氏说,武王之时,周地狭小,故诸侯之封,及百里而止。周公征伐不服,斥大中国,故大封诸侯,而诸公之地至五百里。不知武王之时,何国不服,而周公之所征伐者谁也?东征之役,见于诗书,岂其廓地千里,而史不载耶?此甚可疑也。周之初,诸侯八百,春秋之世,存者无数十。郑子产有言:‘古者大国百里,今晋、楚千乘,若无侵小,何以至此?’子产之博物,其言宜可信。先儒或以周礼为战国阴谋之书,亦有以也。”

苏辙《历代论·周公》云:“言周公之所以治周者,莫详于《周礼》。然以吾观之,秦汉诸儒以意损益之者众矣,非周公之完书也。”他讲述了三点理由:“周之西都,今之关中也;
其东都,今之洛阳也。二都居北山之阳,南山之阴,其地东西长,南北短。短长相补,不过千里,古今一也。而《周礼》:王畿之大,四方相距千里,如画棋局,近郊远郊,甸地稍地,大都小都,相距皆百里。千里之方地实无所容之,故其畿内远近诸法,类皆空言耳。此《周礼》之不可信者,一也。《书》称:‘武王克商而反商政,列爵惟五,分土惟三。’而《周礼》:诸公之地方五百里,诸侯四百里,诸伯三百里,诸子二百里,诸男百里,与古说异。然则虽衰周列国之强家,犹有不及五十里者矣。韩氏、羊舌氏、晋大夫。也其家赋九县,长毂九百。其余四十县,遗守四千。谓一县而百乘则可,谓一县而百里,则不可。此《周礼》之不可信者,二也。王畿之内,公邑为井田,乡遂为沟洫。此二者,一夫而受田百亩。五口而一夫为役,百亩而税之十一,举无异也。然而井田自一井而上,至于一同而方百里,其所以通水利者,沟、洫、浍三。沟洫之制,至于万夫,方三十二里有半,其所以通水之利者,遂、沟、洫、浍、川五,利害同而法制异,为地少而用力博。此《周礼》之不可信者,三也。”苏辙举以上三例,认为《周礼》各制颇为诡异,与世故人情实在不符,故以为《周礼》非周公之书。

晁说之(1059—1129),字以道,因仰慕司马光(号迂叟),自号景迂生。他的著作大多散佚,洪迈《容斋三笔》之《晁景迂经说》一节记录了他辨伪经传的情况。

《晁景迂经说》云:“景迂子晁以道留意六经之学,各著一书,发明其旨,故有《易规》《书传》《诗序论》《中庸》《洪范传》《三传说》。其说多与世儒异。其论《书》曰:惟此经遭秦火煨烬之后,孔壁朽折之余,孔安国初以隶篆推科斗。今之学者尽信不疑,殆如手授于洙、泗间,不亦惑乎?论《尧典》中星云:于春分日而南方井、鬼七宿合,昏毕见者,孔氏之误也。此夏至一时之中星,非常夜昏见者也。秋分、冬至之说皆然。其论《诗序》云:作诗者不必有序。今之说者曰,《序》与《诗》同作,无乃惑欤!旦逸诗之传者,岐下之石鼓也,又安睹《序》邪?谓晋武公盗立,秦仲者石勒之流,秦襄公取周地,皆不应美。《文王有声》为继伐,是文王以伐纣为志,武王以伐纣为功。孟子、荀卿、左氏、贾谊、刘向汉诸儒,论说及《诗》多矣,未尝有一言以《诗序》为议者,则《序》之所作晚矣。其论《三传》,谓杜预以左氏之耳目,夺夫子之笔削。公羊家失之舛杂,而何休者,又特负于《公羊》。惟《谷梁》晚出,监二氏之违畔而正之,然或与之同恶,至其精深远大者,真得子夏之所传。范宁又因诸儒而博辩之,申《谷梁》之志,其于是非亦少公矣,非若杜征南一切申《传》,汲汲然不敢异同也。”洪迈评价说:“然则晁公之于群经,可谓自信笃而不诡随者矣。”此确为宋儒精神。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著录《景迂论语讲义》十卷,云:“右从父詹事公撰。多取古儒之说,以正近世之失。”

关于吴棫的生平与著作,《韵补》书前提要云:“宋吴棫撰,棫字才老,武彝徐蒇为是书序,称与蒇本同里,而其祖后家同安。宣和六年第进士,召试馆职,不就。绍兴中为太常丞,以为孟仁仲草表忤秦桧,斥为通州通判以终。蒇《序》称所著有《书禆传》《诗补音》《论语指掌考异续解》《楚辞释音》《韵补》凡五种。”从上述可知,吴棫(约1100—1154),精音韵、训诂之学,宣和六年(1124)进士,曾召试馆职不就,历官太常丞、通州通判,被称为是怀疑《古文尚书》的第一学人,著有《书裨传》十三卷、《韵补》五卷、《论语指掌考异续解》十卷等。

东晋之初,豫章内史梅赜献伪《古文尚书》,历数百年后,至宋人吴棫始疑其伪。清人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卷八载:“《书》古文出魏晋间,距东晋建武元年凡五十三、四年,始上献于朝、立学官。建武元年下到宋南渡初,八百一十一年,有吴棫字才老者出,始以此书为疑,真可谓天启其衷矣!”清人朱彝尊《经义考》卷七十四亦云:“《古文尚书》晋唐以来未有疑焉者,疑之自吴才老始。”吴棫辨伪《古文尚书》之语当在《书禆传》中,惜乎此书已亡。关于《书禆传》的卷数和篇章,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载:“十三卷。首卷举要:曰总说,曰书序,曰君辨,曰臣辨,曰考异,曰诂训,曰差牙,曰孔传,凡八篇。考据详博。”

元人吴澄《书纂言·目录》按语:“吴才老曰,増多之书皆文从字顺,非若伏生之书诘曲聱牙。夫四代之书,作者不一,乃至一人之手而定为二体,其亦难言矣。”吴棫大致主要从《古文尚书》的文体上辨其之伪。清人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卷八载:“又按《书禆传》虽不传,而蔡传《泰誓》篇目下引吴氏曰:‘汤、武皆以兵受命。然汤之辞裕,武王之辞迫;
汤之数桀也恭,武之数纣也傲。学者不能无憾。疑其书之晚出,或非尽当时之本文也。’此吴氏疑即才老。”笔者根据阎若璩论述推断,宋人蔡沈《书集传》所引吴氏,或即吴棫。考《书集传》,凡称引吴氏说者,除阎氏所引一节涉于辨伪外,余皆传注之语,姑不录之。

猜你喜欢 周礼尚书欧阳修 北魏四部尚书释疑*中州学刊(2022年3期)2022-04-08张满菊 周礼平作品选当代文坛(2021年5期)2021-08-30谦虚作文评点报·低幼版(2020年35期)2020-09-17自大的马谡学苑创造·A版(2020年2期)2020-03-23快乐的“长工”作文大王·低年级(2019年6期)2019-08-01班门弄斧 唇亡齿寒小雪花·小学生快乐作文(2019年12期)2019-02-06还好,我们没有放弃妇女之友(2018年1期)2018-03-02还好没放弃新青年(2017年7期)2017-07-19勤奋的欧阳修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17年2期)2017-03-23欧阳修拜师家教世界·创新阅读(2014年6期)2014-09-25推荐访问:北宋 成就
上一篇:区域公共图书馆服务可及性现状调查分析*——以河南省公共图书馆为例
下一篇:乡村振兴背景下完善广西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