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教学反思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0-26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我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我教学反思

我的教学反思4篇

第1篇: 我的教学反思

篇一:我的母亲教学反思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

职教中心 侯攀

首先,我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精神。课前预习,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生字词、文学常识。这些小任务促使学生主动认真地自学课文。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时,必然要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在上课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自己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我只作点拨和归纳。在拓展延伸阶段,我让学生相互讲发生在自己与妈妈之间的生活细节。这既让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加深了解,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是良好的。

其次,我落实了“四基”。我没有放字弃字词、文学常识这些基本知识,而是把它们放到了课前预习里面。这样做既促进了学生自学,又使课堂内容更集中紧凑。在上课过程中,我始终抓住“培养学生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及形象”这一教学目标展开。不论是开始的导入,还是后面的母亲性格分析,儿子对母亲的爱,都让学生找到相关的细节,并加以诵读品味,进一步感受细节的表达效果。可以说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到了实处。学生的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再次,我实现了新课改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德育目标都得到较好的落实。学生通过这一堂课,切切实实懂得了运用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并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在训练延伸阶段,学生讲述与母亲的故事时,全班同学在下面抹眼泪,其他同学及老师也眼圈红红。学生讲自己与妈妈之间的生活细节时,也声音哽咽。我在点评时,也深受感动,几乎说不出话。可以说,这一节课让师生都

受得一次情感的洗礼。经过这一次情感的洗礼,大家更加热爱父母,热爱生活。

最后,我充分落实了教材编者的设计意图。此篇课文是《阅读与写作》中写人叙事散文中的一篇文章编者在课后的“思考探究”中强调了“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法”,要求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文中细节。我在教学过程中,正是围绕“情感与细节”作文章,层层推进课堂。以归纳母亲性格品行为纲,串起所有细节,做到了整体把握与局部分析的较好结合。

《我的母亲》是我十分喜爱的作品,在教学之前,我再三吟诵,反复咀嚼,使得自己对本文的研究领先于学生,深刻于学生,但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是有感情、有思想、发展中的个体,学生学习的潜力是无穷的。因为我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丰富、提升了自己的见解。本课教学最大的特点是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我首先引领学生研读文本,继而诱导其发现问题,最后是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始终是引领者、参与者和调度者。如果说以前要求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那么,在研究性学习的时代更需要教师自身的研究能力与创新意识。如果说以前注重的是教给学生方法,那么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强调的是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尊重,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篇二:《我的母亲》教学反思

一堂语文课所引发的思考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

【案例描述】

我在教学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时,学生们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和参与热情,尤其是针对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时,学生们的热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纷纷各抒己见,课堂气氛非常热烈,这堂课,似乎就要圆满结束了。但当我进一步把问题拓展延伸,问学生:“文章在结尾写到‘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到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影响呢?”。对于前一个问题,学生们的回答依然是那么积极、热烈,但对于后一个问题,便戛然而止。我于是让学生们互相交流,然后再汇报,但结果还是不近人意,发言的人只有寥寥几个,而且形成的答案跟课本的雷同。下课铃响了,我只好布置学生们回去练笔完成。

【课后反思】

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与我们的生命联系得最紧密的人,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母亲的言行举止,无不对我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们能在文中描述他们所感受到的母爱,但却说不出母亲的性格在哪些方面影响了自己。我百思不得其解。为此,我找了学生谈话,向他们了解家里的情况,结果情况不容乐观。

垦区地处偏远,文化信息传播渠道不够通畅,数学生的父母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有些甚至连小学都没毕业。他们整天忙于劳作,饱尝生活的艰辛,因而越发不忍让孩子受苦,极少让孩子参加劳动。这不但没有让孩子们学到他们那种吃苦耐劳的好品格,也没有把孩子教育成一个勤奋好学之人。而有的父母则热衷于玩乐,整天无所事事,不是去喝酒,就是去赌博,根本无暇顾及孩子和家人,他们的这种行为,能让孩子们学到什么呢?长此以往,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岂不丧尽?要想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必须创造一种文化的氛围,人人都读书,人人都知书达礼。惟有这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由此,我更加意识到自己肩上所肩负的重担。我一定尽自己的能力,让今天的孩子成为有文化、有道德、有修养的人,造福下一代的子孙。

篇三:《我的母亲》教案、反思

我的母亲 胡适

夏丽云 2011-9-26

一、教学目标:

1、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三、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测预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ou1) 绰号(chuo4) 庶祖母(shu4)

吹笙(sheng3) 摹画(mo2) 眼翳(yi4)

舔去(tian3) 侮辱(wu3)

2、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
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仁慈:仁爱慈善。’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二、导入新课: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提示及要求:

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四、学习课文内容:

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提问: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明确:“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提问: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明确: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教师可让学生从收集来的有关胡适生平材料来交流介绍)。

提问: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明确: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王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五、探究活动:

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六、小结: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了自己的母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

七、布置作业:

1.品读与探讨第一题。

2.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听写词语:管束责罚气量广漠质问宽恕文绉绉

二、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语意,以学生的理解为主,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示。)

三、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学生朗读课文,交流心得。

明确:

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这份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通过淡似白描的勾勒,显示出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不是凭借什

么宏伟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而是仗凭它的平实。

平实的语言,朴素明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学”。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女性的地位极低。更何况胡适之母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主妇,她身为寡妇又兼后母,除了巴望亲生儿子“踏上”他“老子”的脚步外,还企盼什么?所以“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对于非己所生的儿子、媳妇,母亲则“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母亲忍辱负重的痛苦形象.只通过这平淡的叙述,便跃然纸上,并在读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响。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对母之爱倒显得深沉而质朴。

其实,平实的风格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任何虚情假义、矫揉造作都不会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通读全篇,我们能够感到胡适对母亲的深深爱意。胡适作为书香门第的后代,在幼年时期接受的便是论述传统儒家忠孝仁爱的伦理教育,以后又从朱子《小学》中,学会了“勤谨合缓”,因而对于母亲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说出了家乡“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当然,对于自己的母亲,也就爱得更深。“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爱母之情,敬母之意,透过字里行间,强烈涌现出来。感情之真、之纯,动人心弦。

四、比较欣赏

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写成读书随感一篇。

推荐篇目:

老舍《我的母亲》。邹(zōu)韬奋《我的母亲》。朱德《回忆我的母亲》。赵丽宏《母亲和书》。

五、欣赏“诗中的母爱”

如: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又如:歌曲《妈妈的吻》(付林)、《烛光里的妈妈》等,通过欣赏歌曲,来感染教育学生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

六、小结

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2.选用练习册题目。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

夏丽云

《我的母亲》作者胡适。通过对自己一段人生历程的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切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现了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和优秀品质,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

本文我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为从文中所写的具体事例中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以及其优秀品格。第二课时主要是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和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品味语言。

首先,文本解读不够独特深刻,解读的角度也不够新颖。没能真正体现教师的个性解读,也就没能更高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这堂课仅围绕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来体验和品读,过于平面和肤浅;
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进入课文的设计也较直接。然而,我虽认识这一点,却因为自身解读能力的限制,让学生还是始终停留在文本的浅层进行阅读和感受,最终使这堂课显得平淡无奇。

其次,问题的设计不够新颖,缺乏深度,这样就很难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对第二部分的品读也就达不到一个高潮。看来一堂课的成功关键是问题设计的成功,真正成功的问题设计应该是新颖而有深度的,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思维兴趣。

篇四:教学反思论文-《我的母亲》课后反思

编者按:围绕《反思性教学与教学反思研究》,学校召开了课题中期研讨暨成果展示活动。现将一些这次活动的部分反思案例印发下来,供学习参考。

《我的母亲》课后反思

徐 向 前

反思一:

“教师眼里要有学生”。反复地回顾这堂课的每一个细节,究其根源就是“我的眼里没有你(学生),只有它(教案)”。

我想就两个片断谈谈这份遗憾:

片断(一),在引导学生品读“母亲与家人相处时,作者感受到什么?”这一环节时,第一位学生就一下子把母亲的性格全说出来了,当时我的心里就一惊,接下去怎么办?情急之中就随便敷衍了一句让他坐下了。为了让课堂能沿着自己的预设进行下去,便请了另一位学生谈母亲一方面的性格,并没有让第一位学生具体地谈谈自己的感受。此时我发现他那失望的眼神,而且在之后的讨论中他很少举手。这应该是一位语文素养很高的学生,但是正是我的“无视”打击了他的积极性,可能也打击了许多学生的积极性。

片断(二),在进行“用文中5—7段的相关内容仿照例句,说出作者的心声。”这一环节时,站起来两个学生都用8—12段的内容来回答,很明显学生对这一环节的要求没有明确,然而课堂上因为急于赶时间,并没有引导学生回到前一部分进行重新的思考,而是寥寥带过,没有让学生的思维在这一环节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施展。我也错失了让课堂呈现精彩的机会。

以上的两个片断留给我深深的遗憾,这不仅说明我教学机智的薄弱,更说明我在课堂上没有真正地把学生装在眼里,放在心上,始终考虑和关注的仅仅是自己的教案。我想只要我们在课堂上能始终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思维发展的进程,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对语文课的兴趣,也一定会呈现活跃而生动的课堂生命力。

反思二:

曾有一位老师这样说:“课不新就不要拿出来。”是的,循规蹈矩、平平淡淡的课有什么必要上呢?

首先,文本解读不够独特深刻,解读的角度也不够新颖。没能真正体现教师的个性解读,也就没能更高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这堂课仅围绕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来体验和品读,过于平面和肤浅;
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进入课文的设计也较直接。然而,我虽认识这一点,却因为自身解读能力的限制,让学生还是始终停留在文本的浅层进行阅读和感受,最终使这堂课显得平淡无奇。由此我深感一名语文教师提高自己文本解读能力的重要性,这真是任重而道远。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深入地钻研教材,更要广泛地阅读来丰富自己的内涵、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只有这样,在课堂上才会出现教师独特而深刻的解读,才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的情感。

其次,主问题的设计不够新颖,缺乏深度。整堂课围绕两个问题展开:“在作者的心中这是一种怎样的做人训练?”“母亲与家人相处时,作者感受到什么?”显然这两个问题形式的区分度不够,难度不高,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这样就很难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对

第二部分的品读也就达不到一个高潮。然而,在这堂课整个准备过程中始终找不到一个最佳的主问题,我想课堂呈现的一些不足就是问题的设计不佳造成的。看来一堂课的成功关键是问题设计的成功,真正成功的问题设计应该是新颖而有深度的,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思维兴趣,能真正起到“点燃”和“碰撞”的作用。

以上是我对这堂课的一些并不成熟的反思,一方面是为了梳理自己在这段时间里的一些思想碎片,能让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更清醒地走好每一步;
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机会能得到同行们的指点和帮助。

努力做一个反思型教师

曹 云

大家都知道,反思性教学与教学反思就是我们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思考与研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标、教学用具、教学方法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对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持有一种“健康”的怀疑态度,并及时地把思想落实到教学行动中。像课堂上所进行的师生活动中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一样,我们教师也要能够在反思中“学会教学”。对我们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不断地检验自己,追求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而这种合理性的涵盖量很大,如教学计划中的目标设定是否合理,教学过程设计是否合理,目标达成是

否合理等等。同时它研究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即学习方式的改变,它更强调教师如何“学会教学”,即教学方式的改变,进一步理解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角色及行为的转变。

现在我们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一堂课老师最多讲15分钟,剩下的要么是开展活动,要么就是让学生自学。英语教学从去年开始提倡阅读教学,每周开设一节英语阅读课,每单元有一个reading,如何教?我们现在一般都采用阅读教学法,也就是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得知识,强调自学与合作学习。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到底要不要讲?究竟应该怎样讲?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我认为,教师并不是不能讲,而是要“精要地讲”。再说,只让学生畅抒己见而没有教师适当的讲授和适时的点拨,学生的思维不可能到一定的深度;
只让学生去想象、去体验而没有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的创新精神很难得到培养;
只让学生去诵读来感悟而没有教师的对词和句的解释,学生的学习势必缺少深度和广度。因此,我认为我们必须从我们本班的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好自己的“讲解点”。对于reading,我是这么做的

:首先是词汇,对于词汇我让学生自己借助字典自学,包括读音和用法。然后花几分钟纠正一下。接下来,听录音,读课文。第三步是小组合作学习,两人一个小组,在对reading理解的基础上设定问题,同学之间互相提问。最后让学生自己找出短语和语言点。那么,在何时精要地讲呢?我一般是这样的:

1、自读之前启发讲:即在学生自主阅读之前,简明扼要地揭示阅读要求和重点。

2、重点地方着重讲:对材料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之处,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讲解,该挖掘处必挖掘,该品味,该讲深讲透的地方必须讲深讲透。

3、疑难问题明确讲:当学生在材料理解上遇到疑难时鲜明地讲,从而为学生解难释疑,让学生正确理解、领悟材料内容。

4、合作中提示讲:当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能抓住要点进行有效合作时,教师要进行提示性讲解,以便使合作有效、深入。

5、总结时补充讲:在总结一节课、一篇材料的阅读情况时,在学生概括、总结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进行补充,以进一步进行提炼和归纳,从而使总结更加完整、准确。

在反思性教学的过程之后,我们不仅想知道自己教学的结果,而且要对结果及有关原因等进行反思,根据结果(不光是课堂教学中的信息反馈,还有作业和考试中的信息反馈),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这种追问的习惯,往往促使我们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所以它是一种千方百计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通过反思可以及时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我们的责任心,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

教学反思的方法和过程其实也很简单:

1.教师在每日教学结束后,在备课笔记后面进行简单的反思日记记载。

篇五:《我的母亲》教学反思

一堂课所引发的思考──《我的母亲》教学反思 韩放

【案例描述】

我在教学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时,学生们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和参与热情,尤其是针对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时,学生们的热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纷纷各抒己见,课堂气氛非常热烈,这堂课,似乎就要圆满结束了。但当我进一步把问题拓展延伸,问学生:“文章在结尾写到?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到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影响呢?”。对于前一个问题,学生们的回答依然是那么积极、热烈,但对于后一个问题,便戛然而止。我于是让学生们互相交流,然后再汇报,但结果还是不近人意,发言的人只有寥寥几个,而且形成的答案跟课本的雷同。下课铃响了,我只好布置学生们回去练笔完成。

【课后反思】

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与我们的生命联系得最紧密的人,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母亲的言行举止,无不对我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们能在文中描述他们所感受到的母爱,但却说不出母亲的性格在哪些方面影响了自己。我百思不得其解。为此,我找了学生谈话,向他们了解家里的情况,结果情况不容乐观。

垦区地处偏远,文化信息传播渠道不够通畅,数学生的父母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有些甚至连小学都没毕业。他们整天忙于劳作,饱尝生活的艰辛,因而越发不忍让孩子受苦,极少让孩子参加劳动。这不但没有让孩子们学到他们那种吃苦耐劳的好品格,也没有把孩子教育成一个勤奋好学之人。而有的父母则热衷于玩乐,整天无所事事,不是去喝酒,就是去赌博,根本无暇顾及孩子和家人,他们的这种行为,能让孩子们学到什么呢?长此以往,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岂不丧尽?要想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必须创造一种文化的氛围,人人都读书,人人都知书达礼。惟有这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由此,我更加意识到自己肩上所肩负的重担。我一定尽自己的能力,让今天的孩子成为有文化、有道德、有修养的人,造福下一代的子孙。

第2篇: 我的教学反思

美术教学反思

美术课到底是怎么样的一门课程?大多数学校尤其是小学来说,美术课无需重要,所以经常有其他学科的老师羡慕地对我说:“你们美术课最好上了,不用从头讲到尾,学生兴趣自然有,上课轻松又愉快。”刚出入教师行业的我,对于美术教学是从零开始的,但是我觉得要真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这样的美术老师应该有相当高的造诣才行。

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最大的追求就是上好一堂美术课,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面对农村小学学生轻美术的思想观念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面对如此的现状如何来改变呢?再看看小学的美术教科书,每一课都只有几张插图,其他的内容都比较少,那么如何让学生对这些课程感兴趣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了兴趣,何谈对美术感兴趣。可见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

经过两个多月的教学,我发现每个班级有着不同的特点,而且各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认识能力,应该根据年龄点提出相应要求。但是小学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好奇心比较强,每次当我带着教具走进教室的时候他们都会开心的围到我身边。看着漂亮的教具惊奇而羡慕,从他们的面部表情就能看出他们对美术的热爱。我想:兴趣的产生应该是从这里开始的吧,浓厚的兴趣必然要勤练,表现能力也会自然而然的提高,从而带动了兴趣递增,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所以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都是必不可少,这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老师的备课很重要,但是学生的参与才是最终的目的。让每位学生做到真正的心动,因为心动了他们才会有行动。根据国家义务教务美术课程标准规定,美术课程以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为主要教学。美术课强调的是实践性、人文性和愉悦性。

根据这一标准,我将美术课分为两个部分来上。第一部分我会以教材为主,利用多种教学设备和手段,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第二部分我会根据学生这个年龄段的特点,专门设置简笔画课程教学。小学生的世界是天真的,充满童话般的色彩。所以我将儿童简笔画与童话故事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法我在三年级做了第一次尝试。首先我做了一张范画,画了一颗大树,一个小兔子,和一只乌龟,上课时,让学生根据画面展开想象力讲故事,没想到结果让我很惊讶。孩子的想象力真的是无穷无尽的,把故事讲的很生动,还会根据自己的见解将出好几个精彩的结局,看到学生的兴趣这么浓厚,我就会说那么你们想想不想把这么快乐的场景画出来呢?想不想把你们的成果拿回家和爸爸妈妈分享呢?这时候等我还没把话说完,学生们都已经动手开始认认真真的画起来了。我告诉学生发挥想象,大胆的画,只要能想出来的都可以画。画完之后我对于颜色我也没有要求,只要图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就可以。课后作业交完成的质量很高,就连平时几个什么作业都不交的“捣蛋鬼”都把作业认认真真的交了上来。这样的教学让我感到很满意。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和肯定,小学生的这一点尤为显著。对于学生的每次作业,我都会认真的批改,然后写上几句评语,再写上学生喜欢的“分数”,在他们的眼里分数就是衡量的标准。五年级的一名学生,各科成绩都很差,比较内向,得知这个情况后,我给他的评语是最多的,当然鼓励性的话语是最多的,如此下来几次作业,我发现他一次比一次画的好。又一次我去收上次我批改的作业准备展览,结果我发现他把那幅写满我评语的画叠起来在兜里装着呢,当他双手递给我那张揉的皱皱的纸时,我感觉到了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久久的不能平静。

艺术并不神秘,就说画画吧这可以使一个普通的孩子,一下子成为一个自由叙述的途径,可以无拘无束的进行心灵的对话,甚至先于语言。作为美术老师我们培养小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好比一颗树苗,在每个年龄必须完成年轮的正常发育,然后由下一个年轮延续。所以我们要用心去对待么一个学生,用真情去感动孩子们,用心灵与孩子沟通,鼓励每一个孩子努力的去发现美,动手创作美,让一路“艺花”永开不败。

第3篇: 我的教学反思

我的教学反思——课堂观摩给我的启示

从教二十多年,总觉得语文所承载的人类深邃的思想、丰富的情感是任何学科所无法比拟的。语文的精彩之处,如细雨滋润的嫩苗,透着些许青绿,洗去了心灵之浮华,荡涤了尘世之喧嚣。课堂观摩给了我以下启示

1.课前互动各具特色,彰显教师的智慧。

课前谈话犹如戏剧的“序幕”,必须讲究艺术。参赛教师一个个妙趣横生的课前谈话、让一堂堂好课更是锦上添花,妙不可言,让听课的我也在互动中流连忘返,情不自胜。

2.幽默风趣,智慧课堂充满愉悦。

老师和学生的互动谈话,幽默风趣,有策略,既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又为新课的学习铺了路搭了桥。老师用他的幽默、智慧,让课前谈话这一小小的环节如春风化雨,沟通起师生之间的情感,使学生得以更快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真可谓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3.自然流畅,新课导入大雪无痕。

张红霞老师执教,不露痕迹地由谈话引入新课学习中去,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做好知识、方法、情感等方面的准备。上课前,教师紧扣文本,以及学生的问题,通过教师风趣的语言引导,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后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这是最高境界的谈话,几乎分不清哪是谈话,哪是导入,真正做到“大雪无痕”。

4.课堂教学方法独到,彰显教师的素质

语文教学观摩活动课堂空间广阔,课型多样,流派纷呈。无论是那种类型的课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教学语言的丰富生动,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一个高明的教师不管是在课始、课中甚至课堂结束后都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得学生的学习欲罢不能,从而树立学生强烈的学习自觉意识。“一切的行为都始于强烈的需要”,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创设这种需要。几位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各有特色,精彩纷呈。

她们从容不迫的、行云流水般大气自然的教学风格,以及她们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独到又充满智慧的教学设计,都让我深深的为之折服。

通过学习,我深深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所谓学无止境,作为教师,应该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素质。

第4篇: 我的教学反思

我的教学反思

上完了心理健康课——《做个快乐的人》,我心里还算踏实,比较快乐,因为我在往好处想:这节课,虽然有缺点,但还是有许多优点的,比如:通过实践,对心理健康课的基本教学过程有了一些清晰的认识,在课堂上,孩子们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是我最为欣喜的一点。
   心理健康课所设计的内容,应该是来源于学生,回归于学生,不是老师想当然。反思这节课的设计, 我抓住心理健康课应该解决的问题:一、班级学生的普遍心理问题;
二、教给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  

评价心理健康课,要遵循新课改的理念,如:课堂上要面向全体学生,心理健康课以活动为主,尊重学生、体现主体性原则,教师的亲和力要强等等。 这节课的优点是:课前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分享行动的快乐;
动物分组,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
总体的设计比较到位,各个环节都有,还有课件制作非常精美。当然,还有许多不足:分组让学生互相交流不够,有些环节不需在小组交流的,交流并浪费了时间,让孩子们谈烦恼还不够深入,没有将具体的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引导到位等等。
    在心理健康课上,我觉得我的经验少,方法自然就少,有些问题,还是不能及时打破砂锅问到底,并给予方法的指导。
    反思这节课的得与失,值得欣慰的是,在课堂上,我极力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言,在这样的宽松环境下,孩子们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有的说某个同学给自己起外号很烦,有的说写作业烦,有的说带了眼镜烦……甚至在最后,我们班平时不举手的几个孩子还积极举手发言,告诉大家自己在心情烦恼的时候,采用的方法。
    这样的课,可能由于我的和蔼可亲,孩子们并没有做得端端正正,但我觉得孩子们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敞开心扉的,有老师说:如果让孩子们在一间大教室里,分组席地而坐,这场面多温馨呀!心理健康课,让孩子们放松心情,说出心声,这是我应该一直努力的方向。
 

推荐访问:反思 教学 我教学反思 我的教学反思 我的教学反思幼儿园
上一篇:2022年守纪律、讲规矩两学一做发言材料
下一篇:幼儿园社会教案《致敬最美逆行者》【精选推荐】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