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浅议团结稳疆方略意义及其贯彻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0-26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浅议团结稳疆方略意义及其贯彻,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浅议团结稳疆方略意义及其贯彻

浅议团结稳疆方略的意义及其贯彻5篇

浅议团结稳疆方略的意义及其贯彻篇1

中央关于新疆新政策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6日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新疆发展稳定,事关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目前,新疆发展势头良好,社会大局稳定。实践证明,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大政方针完全正确。同时,要深刻认识新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充分认识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上来。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是我们党治疆方略的方向目标,是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迫切期盼,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坚决反对和依法打击民族分裂主义活动,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要把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作为当前斗争的重点,使宗教极端势力渗透蔓延和暴力恐怖活动得到遏制,坚持长期作战,坚定必胜信心,扎实做好新疆长治久安各项工作。    会议指出,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执行中央关于新疆工作大政方针,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以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基础,以促进民族团结、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等为重点,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    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把民族团结作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贯穿到新疆工作各个方面,加强和创新民族团结工作,大力推进双语教育,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加大爱国宗教人士培养力度,努力促进宗教和谐。    会议指出,要围绕民生推进科学发展,坚持就业第一,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
坚持教育优先,全面提高新疆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质量,加快农牧区和偏远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在南疆全面实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
坚持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加大民生建设力度,加快推进惠及各族群众的重大项目建设,在资源开发利用转化过程中提高地方参与程度,加快新疆对外开放步伐;
坚持可持续发展,着重水土资源合理配置、集约节约利用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
坚持开放战略,着力打造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会议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会面防控,强化网络安全监管,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集中开展专项打击行动,保持对“三股势力”严打高压态势,有效遏制恐怖活动在新疆多发频发和向内地蔓延。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新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定占领宣传、文化、教育阵地。    会议认为,要采取特殊措施支持南疆发展,加大以贫困群体为重点的民生改善力度。要加强兵团维稳戍边能力建设,切实发挥好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新疆稳定的特殊重要作用。    会议强调,做好新疆工作,关键在党,根本靠坚强的干部队伍、严密的基层组织体系、管用的群众工作机制。要加强党的领导,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和政权建设,切实改进干部作风,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组织保证。

浅议团结稳疆方略的意义及其贯彻篇2

“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及其当代的借鉴意义

摘要:“德主刑辅”的是我国古代主要的治国方略,其基本含义是以德治为主、法律治理为辅,强调德治以及法律的补充作用。但是这一治国方略的确立也经历了从德治到法治,然后到了西汉才真正形成这种治国方略,成为历代政府推崇的治理理念。“德主刑辅”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延续了数千年,肯定与其内在的逻辑分不开,虽然这种治国方略也存在弊端,但是我们需要取其精华以服务于当代中国现代化治理。

关键词:德主刑辅;
法治;
德治;
治国方略

一、“德主刑辅”思想的历史传承与演变

在我国古代的治国思想上,存在着对道德和法律关系的认识,其延伸出来的分歧在于道德和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关于两者的争论一直很大。但是,从西汉汉武帝开始,“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的思想被古代的统治者奉为圭臬,成为历代统治者治国的基本方略。

1、早在西周时期,统治者就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思想理念。周天子吸取了商朝灭亡的教训的基础上,摒弃了单方面强调重刑在社会治理上的作用,认识到德治的重要作用。“明德”即重视道德教化,大力弘扬德政;
“慎罚”说明了统治者要谨慎的使用刑罚。西周的统治者认识到了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成为后来“德主刑辅”思想的先声。

2、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百家争鸣,其中两种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即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法家思想单方面强调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在当时是符合时代的要求的,但是秦朝的灭亡与这种严刑峻法的理念也是分不开的。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在继承西周时期“明德慎罚”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德轻罚”的思想,首次强调了道德的作用,但是他并没有否定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孔子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他一方面强调通过教化提高人的道德修养,避免犯罪的发生的积极意义;
另一方面肯定了刑罚在惩处犯罪方面的消极意义。孟子认为树立法刑的权威与树立道德的权威同样重要,都是国家治理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荀子提出“礼法并用”的思想,但是强调礼才是法的根本所在,是法的前提。这是“德主刑辅”思想的孕育时期。

3、西汉中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式确立了“德主刑辅”的思想。西汉儒家的集大成者董仲舒总结了先秦诸子关于道德与法律关系的各种思想,结合秦朝灭亡的教训与汉代的实际,明确提出了“德主刑辅”的主张。他认为“刑者,德之辅;
阴着,阳之助也”,“教,政之本也;
狱,政之末也”。这一思想主张受到汉武帝的赏识,从此“德主刑辅”奠定了社会主流和治国方略的地位。”

4、从西汉至明清,历代统治者继承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德主刑辅”的思想。无论是圣君贤臣还是昏君庸臣,还是汉族政权、少数民族政权,都坚持了“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

二、“德主刑辅”思想的思考

“德主刑辅”其实是有所侧重的,从表面上看,以道德治理为主,而以刑法作为辅助的手段。事实上,这一思想拥有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德教的地位高于并优先于刑罚。德礼才是为政教化的根本所在,应该以德为主,刑罚是为政教化的手段,以刑为辅为用。而且在顺序上,是先以德为先,先德后刑。其次,道德是评价法律的价值标准与尺度。古代的法律主要是一种所谓的“道德立法”,很多法律其实就是道德的法律化,道德规范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立。再次,刑罚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德教的要求。事实上,实行刑罚并不是目的,刑罚是在德治无效的基础上才加以利用的,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德治的实施。总之,法律从属于道德,以道德为准,道德法律化,道德几乎成为法律的化身。

但是,“德主刑辅”的思想只是区别了道德与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有所不同,两者只是地位不同,而非有无的不同。因此,古代的统治者采取的德法结合的手段其实是避免了只是强调一方面可能带来的弊端。道德是一种强调个人内在的自我反省,具有软约束力,如果违反了道德要求,主要就是通过谴责等手段加以约束;
但有时这种手段的约束力并不起作用。而法律是一种明文规定的带有强制性的规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只有违反了法律,就应该受到法律的惩罚;
但是法律容易受到人为的滥用,而且古代的法律只是皇权之下的法律,法律只是统治百姓的工具。所以,古代统治者接受“德主刑辅”的治理方略,有效的避免了两者存在的弊端,其治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三、“德主刑罚”治国方略的现实意义

“德主刑辅”是我国古代政府的治国方略,其作为上层建筑是为皇权专制服务的,当然我们不能直接拿来利用。但是我们也不能坚持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应该辩证的看待古代的思想文化,因此把“德主刑辅”的思想与现代化建设结合是很重要的。“德主刑辅”这一思想推广到现代,就是法治与德治的关系问题。法治思想应该说是一种舶来品,因为我国古代的法律治理和西方的法治根本不是一个意思,这是我们进行现代化治理不可缺少的手段。而德治作为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治国方略,也有现实意义。

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和治国方式的重大进步。而2014年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讨论的专题,足以体现出党和国家对于依法治国的重视,会议提出要贯彻执行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000年6月,江泽民在《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法律与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应该互相结合,统一发挥作用。”2001年1月,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他明确提出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以德治国”就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为落脚点,积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并使之成为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规范。“以德治国”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借鉴中国历代的治国之道,吸取国外事务管理中的经验教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如何管理国家事务,如何教育引导人民崇尚高尚的精神生活思考的结晶。

根据古代“德主刑辅”的逻辑并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我提出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借鉴这一治国方略。一方面是要将法治和德治相结合,两手都要抓,另一方面是要以法治为主,德治为辅。

1、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法律的优势在于其体现的是人的理性,而且是通过明文规定的,对公民的行为加以规范,法治思想是借鉴了西方法治传统的结果。有利于避免人治的明显缺陷,但是法律的制定与执行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步骤。而德治是中国的传统治理方式,大力宣传先进的思想文化,提高公民的思想意识非常重要。

2、法主德辅。法治与德治两者结合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以法治为主,德治为辅,分清二者在国家治理中的不同地位。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当代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都是在法律规范之下。国家的权力是通过法律确立的,政府的权力行使的范围必须在法律规范的范围内;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律治理,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也离不开法律。以德为辅,因为法律与道德相比,人更容易不触犯法律的底线,而人的行为符合道德的要求却很难,所以要以法为主,以德为辅。

浅议团结稳疆方略的意义及其贯彻篇3

新疆稳疆固边 脱贫为先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是全国面积最大、陆上边境线最长、邻国最多的省份。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区情社情,使得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2013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1万、贫困发生率为22%,到2020年,这261万贫困人口将全部摘掉头顶上的“穷帽子”。

  剩下的时间并不多,但全区两千多万各族干部群众有信心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如期和全国人民一道站在小康水平起跑线上。

  欲善其事,必利其器。新疆如期脱贫的勇气和信心都来自于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精细部署。

  根据中央的决策部署,新疆把脱贫攻坚放在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中进行把握、谋划和推进,团结和带领全疆各族干部群众向贫困发起总攻,以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和小康目标的如期实现,团结群众、凝聚人心,夯实稳疆固边的基础。

  “现在我将家里的两亩葡萄地流转给了合作社,土地流转费用每年每亩地是2500元,闲暇时间,我就去附近工业园区打工,每月可以挣两、三千元,年底合作社还将给我们分红。一年下来,就有三份收入。今年无论如何我都要脱掉贫困户帽子。”阿图什市阿扎克乡铁提尔村的吐尔逊?阿吉脱贫信心十足。

  如今,为了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阿扎克乡铁提尔村共向昌吉输出劳动力20人,向周边工业园区输出劳动力30人,向合作社输出劳动力12人。通过输出劳动力的方式,让贫困家庭的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是新疆脱贫攻坚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

  遵循“五个一批”方向,新疆制定了切合新疆实际和特点的“十大专项行动”,通过实施特色产业带动、转移就业、生态补偿脱贫,边境扶贫等专项行动,聚合各方各类资源通力实施,开辟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的大通道,解决既富“脑袋”、又富“口袋”的问题。

  今年,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作为要实现“脱贫摘帽”的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对该县扎格斯台乡的吐洪拜来说,脱贫显得尤为紧迫。但吐洪拜的信心无比坚定,信心来自于自家150平米的棚圈和60亩红花地,而这些致富的渠道离不开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新疆始终把各族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最高位置,把本级财政支出和援疆资金的70%以上用于保障改善民生,将80%以上的援疆资金安排在县及县以下的民生领域,持续开展民生建设年活动,每年推进“九项惠民工程”,提高各族群众的获得感,以“千企帮千村”行动为抓手,广泛参与扶贫开发。

  新疆各级政府紧紧抓住对象识别精准、贫困退出精准两个关键环节,通过建档立卡“回头看”挤“水分”,运用大数据检索手段清理不准不实人口,依规按程序识别农村无户籍新落户的贫困人口,让扶贫政策充分瞄准真正的贫困人口,使扶贫资源精准释放最大效应。各级干部驻村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更加突出了党委领导地位和政府主导方向。

  承接各方努力、八方支援,新疆各族群众有理由相信,到2020年新疆将如期脱贫,幸福的阳光将洒满天山南北。

浅议团结稳疆方略的意义及其贯彻篇4

近期我院组织全院职工学习了“我与总目标大反思、大讨论、大谋划专题教育活动”深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治疆方略,进一步学习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做好新时代新疆工作,贯彻落实好党中央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决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现结合工作剖析以下几点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针对落实总目标意识淡薄、总目标责任不强、总目标落实不力。
1、欠缺对总目标学习认识的高度。由于平时较多的工作加以延误,产生了“学不学不是很重要,做到工作才重要”的以干代学的思想,没有把学习总目标摆到重要的位置,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
2、欠缺学习总目标的广度和深度。平时的学习中,只注重看些时世新闻之类书籍,对政治理论方面的知识涉猎较少;只注重基本的材料整理方面的知识,对有一定深度的业务知识涉猎较少。学习的知识缺乏理论上的深度和广度,对思想和灵魂的触动不够,学习停留在表面上。
二、理论学习不够,宗旨意识不牢。
1、理论学习深入不够。工作中忙于具体事务的时候较多,习惯按上级要求学习,主动学习的时候较少,片面的认为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重要。
2、学用结合不紧。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工作实践上还做的不够。加之平时工作繁忙,对一些新知识、新理论只是浅尝辄止,不求深入研究
三、针对本职工作于总目标贴的不近、结合的不紧密、落实的不到位的问题。
原因分析
一是对总目标的认识不透。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以及党中央对全疆的稳定和经济形势做出的准确判断,学习不够、领悟不深,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学的不深不透,放松了理论学习和政治修养,放松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改造,特别是对我们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两面人”的现实危害认识不足,警惕性下降,忧患意识缺失。没有把理想信念的升华和实现党的现阶段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没有把理想信念的锤炼融入到具体实践中去。
二是对担当精神的不够。满足于按照“规范动作”办事,没有过深地研究和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想、影响了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别是遇到棘手问题,经常碰到挫折,斗志不免有所减弱,工作起来顾虑也多了,甚至产生了依赖上级

医生决策、依赖科室主任执行的情绪。反思自己,主要是缺乏担当精神和敢于吃苦、甘于奉献的奋斗精神。
整改措施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要进一步的聚焦总目标,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牢牢记在心里。在思想上认同、行动上紧随、落实上坚决对自治区的组合拳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知行合一。
我要深刻的认识到,自己是生在新疆,长在新疆的,是新疆的儿女,总目标是我们终身奋斗的目标,没有与总目标无关的地区,新疆的每一寸土地都需要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医院的一份子,在工作中要做到对每一位病人一视同仁,不搞民族歧视,认真履行作为一名医生的职责和义务,只有做好了一名医生的本职工作才能为患者造就一个和谐的就医环境,在单位工作中落实好总目标。并且在生活中,要贯彻总目标的落实,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要按照会议精神要求,结合自己工作实际,爱岗敬业,关爱病人,多做民族团结的事,在治疗上和生活上给民族同胞进行帮助。对今后的工作任务进行逐项梳理,一项一项推进,一件一件把工作做好,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坚决与两面人作斗争。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是打赢反恐维稳斗争的坚强保证。在这场我们与“三股势力”的激烈交锋中,党员干部要身先士卒,做出表率。党员干部中如果出了表里不一的“两面人”,出了组织策划暴恐活动的“幕后黑手”,给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带来的危害不可估量。如果“两面人”出现在领导干部中,权力就可能成为“三股势力”的保护伞,反恐维稳的各项举措就难以不折不扣落到实处,甚至会产生倒行逆施的危险;如果“两面人”出现在政法队伍,反恐维稳的行动力、战斗力就会大为削弱,犯罪分子就有可能被袒护包庇,公平正义就得不到伸张;如果“两面人”出现在基层干部中,自然无法引导群众、发动群众,促进和谐、维护稳定,“强基层打基础”也有可能成为一句空话,更难凝聚起反恐维稳的强大力量。如果两面人出现在卫生系统,那我的危害会更大,就好比原新疆医科大学校长哈木拉提,医生是治病救人的天使,但他的思想毒瘤影响了一批茫然的学生,让他们成为了分裂新疆的牺牲品。
总而言之,面对国家和民族欣欣向荣的大好发展局面,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与“三股势力”的斗争是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的。我要以党的十九精神为指导,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在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等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始终拥护党的领导,紧紧围绕总目标,争做社会稳定的维护者、民族团结的促进者。

浅议团结稳疆方略的意义及其贯彻篇5

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心得体会楷书
9月25日,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提出了“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这一新的治疆方略。通过这次学习,我充分感受到了党中央建设新疆、发展新疆的决心,下面就浅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这是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核心思想,而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这两个新的战略目标,代表着党中央对这些年新疆工作的认可和下一步工作的方向。
依法治疆是基石。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遵守法纪,依法办事,是任何人都不能例外的庄严准则。新疆曾被“三股势力”的阴云所笼罩,但在近年来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这股阴云已基本不见踪影。在法治社会下,人人有法可依,“三股势力”终究逃不过法律的制裁。
团结稳疆是关键。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团结就是力量”,而在新疆这片多民族汇聚的土地上,团结更是一切工作的核心。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分裂势力越是企图破坏民族团结,我们越要加强民族团结,筑牢各族人民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
文化润疆是根本。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多种文化包容互鉴、交融贯通,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同时丰富了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而中华文化则始终是新疆各民族文化发展的深厚土壤,始终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精

神家园,始终滋养着各族人民的心灵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就要把牢正确方向,创新方式方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润物无声,要让各族人民打心眼里热爱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文化,还要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将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融汇进对整个中华文化热爱之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就是长远之策、固本之举。
富民兴疆是核心。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心,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面对周边地区日趋复杂的形势,新疆在全国发展和稳定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我们要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加快实现新疆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目标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让新疆真正繁荣昌盛起来。
长期建疆是落脚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冲锋号。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自然需要更好的发展新疆和建设新疆,“罗马非一日建成”,因此美丽新疆的建成更需要以问题为导向、为抓手,充分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站在高处、想在远处、做到细处、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以小胜积大胜,扎实做好利新疆长远的各项工作,为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这二十字的工作方针标定了新疆社会发展的“新航线”,作为新疆人民中的一员,有责任有义务出一份力。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扎实工作,甘于奉献,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疆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推荐访问:方略 贯彻 团结 浅议团结稳疆方略意义及其贯彻 浅议团结稳疆方略的意义及其贯彻 团结稳疆的意义简要总结
上一篇:2022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下一篇:医务人员收受回扣(全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