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勇担新时代新使命”,专题研讨交流发言材料(范文推荐)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0-25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勇担新时代新使命”,专题研讨交流发言材料(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勇担新时代新使命”,专题研讨交流发言材料(范文推荐)

“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勇担新时代新使命”,专题研讨交流发言材料3篇

“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勇担新时代新使命”,专题研讨交流发言材料篇1

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专题讨论会上的发言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要坚定理想信念,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总开关”问题没有解决好,这样那样的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政绩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领导干部中的根本体现。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每位领导干部都希望自己在任上能有一定的作为,在任后有好的影响和声誉,政绩观关系着每位领导干部工作的方式和成效。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对于每位领导干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利在一时勿谋,利在万世则谋。正确的政绩观在于不急功近利,不投机取巧,不弄虚作假,不追求短期效益,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万丈高楼平地起,世间万事万物,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可长远。打基础、利长远,是一种境界、一种作风、一种精神。一个脚踏实地“打基础”、深谋远虑“利长远”的人,必定是一个信念坚定的人,一个志向远大的人,一个干事创业的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头绪多、任务重,需要我们一滴汗一滴汗付出、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完成、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要能够耐住寂寞,默默奉献,沉下心来,努力干事。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既对现在负责,也对未来负责;
既对自己负责,也对后人负责,树立全局意识和长远眼光,多干当前事为长远计,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利在一己勿谋,利在天下则谋。正确的政绩观在于视群众利益重如山,看个人得失淡如水。必须始终把群众的意愿作为第一信号、第一标准,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每一次决策、每一项工作、每一个项目,都应充分征求采纳群众意见,考虑群众得承受能力,看能为群众带来多大好处。要把有限的资源、资金、政策最大限度用到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福祉上,尽最大努力解决群众求学、就医、出行、饮水等切身利益问题,绝不能搞任何不符合群众利益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检验政绩的根本标准,不是看自己怎么说,上级如何评价,而是要看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只有经历了历史检验、为群众所公认和拥护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把想法和说法变成具体的行动和办法,付之于行、见之于效,才是大本事、大智慧。正确的政绩观要靠工作实绩来体现,靠狠抓落实来保证。面对难得的机遇,面对发展的重任,要有责任感和紧迫感,主动干事,积极作为,自加压力促发展、满怀激情抓落实,发扬“钉钉子”的精神,脚踏实地解决问题,雷厉风行推进工作。特别是一些全局性的工作,往往遇到的阻力更大,触及的利益更多,涉及的矛盾更深,推进的难度更大。这个时候,要敢于迎难而上,不推卸责任,不回避矛盾,主动啃硬骨头,敢想敢干,敢试敢闯,用实实在在的发展业绩取信于民,把政绩追求建立在干成事的成就感上,建立在组织和群众满意的基础上。

“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勇担新时代新使命”,专题研讨交流发言材料篇2

树立正确政绩观

党课讲稿张国全同志们:  今天我讲课的主题是: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主要讲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什么是共产党人正确的政绩观,另一个是怎样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一、什么是共产党人正确的政绩观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该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那么,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全面准确地把握政绩观的科学内涵。要用政治的观点看待政绩,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要用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政绩,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要用实践的观点看待政绩,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用全面的观点看待政绩,把党和人民的要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发展观决定着发展方式、速度和质量,政绩观决定着领导干部的行为模式和成效。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使我们的事业健康发展,就必须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办实事、重实效、求实绩的政绩观。  具体讲,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所要树立的正确的政绩观,至少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正确的政绩观要突出一个“引”字。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来引领,也就是说,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校正和确立自己的政绩观,而不能偏离科学发展观的轨道。换句话说,就是领导干部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既定框架内来运作和建树自己的政绩,政绩则必须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实践的结果。首先,科学发展观阐明的发展是一种全面发展,那么政绩就不能是单打一,仅仅体现经济发展这方面,而置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于不顾,更不能牺牲人民群众的利益去实现所谓的发展。其次,科学发展观阐明的发展是一种协调发展,那么就要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上来统筹考虑、创造政绩,尽量减少与避免社会中的“长腿”与“短腿”现象。第三,科学发展观阐明的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那么就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努力创造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绩。政绩只有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才是党和人民所需要的政绩,才叫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当然,对于每一位领导干部来说,由于其分管工作的不同,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在工作指导思想上必须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有全局意识,在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要以大局为重,要尽可能协调好与其他领域和部门的工作关系,实现“共赢”。同时,领导干部在创政绩时,既要防止不思进取守摊子,又要防止不顾民力乱铺摊子,决不能造成“一代人的‘政绩’,几代人的包袱”。  二是,正确的政绩观要突出一个“创”字。  就是依照“万事民为先”的准则创政绩。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回答好什么是共产党人的政绩、共产党为谁求政绩的问题。所有党员干部都应该认识到,共产党人的政绩,说到底就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为民造福。  为民造福,就是让老百姓远离贫困,走上富裕之路。就是要千方百计帮助群众开辟致富之路,不仅是给他们送钱送物解决一时之需,更要给老百姓一只点石成金的“金手指”,让他们依靠自己长久富裕。  为民造福,不仅是让群众物质上富裕,也还要让群众精神上富裕。坚持这一尺度,就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不能放松精神文明来搞物质文明,也不能脱离物质文明搞精神文明。  为民造福,不是为少数几个人谋的福,而是为绝大多数人谋的福,也就是使全体人民群众都走上共同富裕的路。因此,坚持用为民造福的尺度衡量公仆政绩时,不仅要看他为民造福多少,而且要看他所造的福是否使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  为民造福,不仅要看当前为人民创造了多少财富,还要看为人民创造的财富,是否今后能长期给人民带来幸福。这里就是一个长期行为和短期行为的差别,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问题。  为民造福,是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的统一。如果为民造的福,既有利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人民群众,又有利于整体,那么,这样的福才是我们党员领导干部为民造的真福。  为民造福,还要善于为民排忧解难。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共产党的干部有无数这样的例子,如:原兴山县建设局局长王忠平,在他担任建设局局长的十年,正是兴山县移民迁建任务最繁重的十年,按照世俗的眼光,他有很多“发财”的机会,但他始终把手中的权利看作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从没利用权利为个人谋取任何私利,从没有利用自己的职权给家属、子女办过事。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实事求是,绝对不搞虚报浮夸。在工程建设上,他严把资金管理和工程质量关,确保数十亿新城建设资金得到有效利用,建设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将兴山建成了库区最美丽的县城。他十年奋斗如一日、十年慎独如一日、十年奉献如一日,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赤胆忠心和三峡建设者的历史使命,把年轻的生命献给了库区建设事业。  领导干部要想切切实实为民造福,就必须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真正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永葆共产党人和人民公仆的革命本色”。只有这样,广大领导干部才能不为名利所困,不搞形式主义,不搞面子工程,真正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当做衡量政绩的标准,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到实处。  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有句名言:“万事民为先”,告诫我们,创造政绩,须把人民的利益摆在优先的位置。那么,这个优先的位置又是什么位置呢?对此,胡锦涛总书记讲得更透彻,“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所强调的,“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对群众生产生活面临的这样那样的困难,特别是对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贫困居民等困难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一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帮助解决,切实把中央为他们脱贫解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三是,正确的政绩观要突出一个“实”字。  所谓“实”,就是办实事、重实效、求实绩。  什么是实事?就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事情,就是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什么是实效?就是办的事有效率、有效应。什么是实绩?就是办的事有效益、有实惠。三者紧密相连。领导干部创政绩时,必须将三者连起来思考、安排。要做的事情,既要实在,又有实效,更要对社会、对群众有实际的好处。  “实”,就是作风要务实;就是要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精神,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为群众办实事,通过办实事来凝聚民心、树立威望、密切关系;要呕心沥血为群众排忧解难,在下岗职工再就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减轻农民负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难事上,敢于啃硬骨头,做出让群众满意、高兴的成绩来;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胆探索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新途径,大胆创新工作思路,创特色、求实效,造福于群众,在人民群众的心中树立起多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办难事的丰碑。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事实证明,那些能够心系民生,促进地方经济的振兴,为百姓的脱贫致富打下可持续发展基础的为官业绩,方可视为真正的“政绩”。我们已置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代,政绩不应仅仅是追求GDP多少,基础设施投资多少等。领导干部应该从本地、本单位的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摒弃摆花架子走过场的形式主义,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定脱离实际的超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洞口号,不搞只顾眼前的虚假繁荣,不求劳民伤财的虚假政绩,存实心,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切实解决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问题。把这些事办好了,政绩也就自然地体现到了老百姓身上,成为领导干部为老百姓谋的实惠。  二、如何树立正确的的政绩观。   政绩观关系到我们的工作能否做实,关系到干部有没有实干精神,对我们事业的成败至关重要,对领导干部的个人成长至关重要。有些领导干部,如我们熟悉的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他们之所以能够为党为国为人民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是因为他们心中树立起了正确的政绩观;有些领导干部之所以不愿意实干,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热衷于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甚至走上腐败的不归路,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政绩观出了问题。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根本,就在于广大党员干部在灵魂深处能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的问题,如果你的世界观人生观摆的正,就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否则,就会树立错误的政绩观。所以,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改造我们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官先要学做人,解决思想意识的问题  创造政绩是领导干部的事情,创造什么样的政绩,既有其职务的规定性,即“在其位,谋其政”;也有主观的引导性,即个人的思想深处让其创造什么样的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很多时候,职务虽规定某职该谋什么政,为官者也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但在实际中却大违其道。古往今来,几乎所有当官的都熟知一句话——“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什么偏偏出了那么多贪官污吏?究其原因,主要是思想出了问题,没有把“为民造福”铭记在心里。所以,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在领导者心里确立从政道德,领导干部要先学会怎么做人。  做官先做人。这就是说,要当好一个领导,要创一番事业,就要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中国传统德政思想,非常重视官德修养,把良好的道德品质作为“德政”得以实现的前提。古人云:“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虽然古人要求的官德,与我们今天要求的从政道德相差甚远;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为官者官德的优劣,直接影响其领导活动。党的领导干部要修的德,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从政道德;要做的“人”,就是做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真正解决“当官为什么,现在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宣告没有一党之私,要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如果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能够坚持把自己“锤炼”成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做到“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最高目的,从而更加自觉地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一切工作和政绩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历史的检验和群众的检验”,那么,他们就不会受任何错误政绩观的影响,就会一身正气、清正廉洁,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  (二)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要求领导干部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解决群众的紧迫问题就是关系重大的政绩。  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上,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阶段性任务统一起来,把实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  第一,切实关心和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把求真务实精神落到实处。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这是我们的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但也必须看到,目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还不高,城乡收入差别还较大,一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这是“真”。面对这样的“真”,我们所务的“实”就是从政治的高度和保持稳定的大局出发,始终把解决好人民的生产生活问题作为党和政府的根本任务。当前,我们已经进入改革的攻坚阶段、发展的关键时期,多样化趋势日趋明显。在新的形势下,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关系,必须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正确地统一和结合起来,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只有这样,我们的改革和建设才能始终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第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使改革会得到更加广泛的支持。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党推进改革就会得到更加广泛的支持,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会更加巩固,这是“真”。我们要务的“实”,就是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高度,切实把改善人民生活的工作抓紧抓好;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在整个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不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文化利益,使他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实行改革开放和实现社会主义的重要性。

“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勇担新时代新使命”,专题研讨交流发言材料篇3

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作者:王太华;

作者机构:;

来源:江淮

年:2004

卷:000

期:002

页码:P.4-7

页数:4

中图分类:D630.3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政绩观;领导干部;执政为民;从实际出发;始终坚持;立党为公;重要思想;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发展要求

摘要:最近,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并强调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对此,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一、准确把握正确政绩观的基本内涵所谓政绩,就是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成绩和贡献,是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反映。所谓政绩观,就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去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对干部履行职责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其主要内涵是:政绩为谁而树、树立什么样的政绩和怎样树立政绩相互关联的三个方面。干部的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到事业、单位、地方的顺利发展,也会影响到干部、班子、队伍的健康成长,乃至影响到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

推荐访问:
上一篇: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怎么写(完整文档)
下一篇:2022医院门卫值班、巡查人员管理制度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