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书颜:让黎族文化看得见、摸得着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0-20 点击:

赵汉琪

海南省五指山市东北处,江河流经、溪流环绕、峡谷纵横。雨林深处,坐落着海南岛海拔最高的乡镇——水满乡。

水满乡是个古老的黎乡,在黎语中,“水满”是“非常古老、至高无上”的意思。黎族姑娘卓书颜生于斯、长于斯,在传统黎族文化浸润下,她的生命早已深深刻下民族的印记。

大学毕业后在外打拼十年,卓书颜毅然返乡创业,成立海南山上黎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通过文旅融合、创新传播的方式,传承黎族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在她心中,黎族传统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她要通过有活力、有魅力的表达,讲述黎族故事,让黎族传统文化“活起来”。

返乡创业,投身黎族文化产业,在卓书颜看来是件理所当然的事。

卓书颜生于五指山水满乡,自小成长于一个民族文化氛围浓厚的黎族村落。母亲和小姨爱跳黎舞,外婆擅长织黎锦,年幼的卓书颜跟在她们身后学得有模有样。七八岁时,卓书颜就跟外婆学织黎锦、缝纫、做八角凳。那时外婆总是念叨“黎锦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可当时她并不理解这句话,只是觉得织锦腰机上的彩线经纬交织、竹梭上下翻飞,十分有趣。

从小,她就浸润在黎族传统文化中,村里男女青年跳打柴舞时灵动的舞姿,“三月三”山间飘着的山兰酒香、回荡的黎族山歌,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时村里长辈遵循的特色民风民俗,都深深地印刻在她脑海里。多年耳濡目染,让她对黎族审美文化与传统民风民俗充满好奇和热爱。

水满乡坐落在五指山脚下,包围在原始热带雨林的绿意盎然里,山清水秀,宛若仙境。在这里长大的卓书颜称自己是“大山的孩子”。记忆里,她每天上学都要穿行在原始密林小路上,过山沟、跨石头、趟河水。每天除了上学,就是跟着身为黎医的外公上山采黎药。

五指山区植被资源丰富,蕴藏着大量植物药材,素有“天然药库”的美称。卓书颜儿时就听外公说,黎族全民皆医,人人识药,每人或多或少都懂得一些草药知识。入得深山,方有良药,外公有时为了寻找更好的草药,往往要翻山越岭。儿时的书颜,每次感冒发烧,治病的药方便是外公从山上采回的草药。那些看起来不起眼的枝叶,放在锅里煮出汤汁,似乎有了神奇功效。每次喝完后再睡上一觉,醒了便能“药到病除”。

大山里的孩子,对外面的世界格外向往。“村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家里没有电视,报纸几乎是我们认识外面世界的唯一渠道。”卓书颜回忆,那时每天父亲下班后都会带一份《海南日报》。每次等大人看完后,她都会将自己喜欢的内容剪下来,贴在笔记本中,标注好日期。一开始,她最喜欢看娱乐新闻,渐渐地,开始关注文学板块,散文、诗歌成了她剪报的主要内容。再之后,许多有意义的历史瞬间也被她收录。读报剪报这个小习惯,卓书颜一直坚持了十多年,制作了三大本剪报集。

2003年,卓书颜第一次走出海南岛,到江西上大学,毕业后又在北京、深圳、新疆等地工作十余年。她一直将三本剪报集随身携带,想家时就会拿出来翻一翻。离家的岁月里,她一直习惯通过《海南日报》了解海南的变化,每次她都会浏览报纸的每个角落,看看有没有关于黎族的报道。她恳切地说:“即使远在他乡,我也一直没忘记血液里的黎族文化。”

随着信息资讯接收愈发便捷,卓书颜时常看到手机中弹出类似的消息:黎族传统歌舞搬上舞台、长桌宴受游客热捧……看到这些,她既欣喜又疑惑:“近年来黎族文化的宣传与我儿时印象中的黎族传统好多不一样了,究竟我的记忆和宣传报道哪个是对的?”

她发现,现在年轻一代的黎族同胞很少说黎话,对山歌时会唱流行歌曲,女孩结婚办西式婚礼、穿西式婚纱……许多古老、美好的黎族风俗正逐漸消逝。“跟朋友通电话,十句里面有九句是普通话,我特别害怕,怕我到五六十岁的时候,身边没有人可以讲黎话。”她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把这些渐行渐远的东西留住。

带着困惑和责任,2017年,卓书颜放弃在内地优越的工作,毅然返乡创业,成立海南山上黎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身文化产业。她坚信,黎族文化需要挖掘、需要传承、需要创新。她希望传统文化能通过新面孔呈现在大众眼前,能通过新载体的方式让传统文化踏上新的里程碑。

黎族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何把这些文化做出原味来,是卓书颜创业来一直在思考的。

在外求学、工作时,卓书颜总在服饰方面有些巧思:裙边的一小块黎族传统花纹、改良的黎族藤编挎包、细窄的黎锦腰带……这些不抢眼却又如同点睛之笔的黎族服饰元素,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她的与众不同。

在黎族文化的诸多符号中,卓书颜最偏爱黎锦。黎锦起源于海南,其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最早的棉纺织品,也被誉为纺织史上的“活化石”。由于其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工艺价值,2006年,黎锦被我国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成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卓书颜介绍,黎族没有自己的文字,黎锦就成为黎族人民表达的载体。他们通过丰富的纹样、图案,将民间传说、农耕场景、日常生活、美好祝福等记录下来,各色各样的黎锦也就凝聚了黎族历史、文化、艺术多方面的元素。“看到美的东西,黎族人会情不自禁通过自己的方式记载下来,一代代传下来。”黎族有哈、美孚、杞、赛、润五大方言区,由于各方言区的喜好、习俗不同,在色彩搭配、图案纹样上也各具特色。

近年来,黎锦被改良成了服饰,甚至还登上时尚舞台。欣喜之余,卓书颜也有些担忧。“黎族的很多图案是有禁忌的。什么图案做头饰、什么图案做筒裙,都十分讲究。有时我和身边的黎族同胞看到颠倒、割裂的图案,都会觉得很不协调、不舒服。”

创业伊始,她就寻访黎族长者、技艺传承人,慢慢收集不同类型的黎锦,逐渐接触到一些以往不曾见过的图案,甚至有很多上百年的款式也被她找到珍藏,陈列在公司里。在不断收集过程中,她还会将遇到的各方言区服饰及图案归纳整理,便于黎锦纹样的研究和传播。

传承原汁原味的黎族传统民俗,则是卓书颜留住记忆的另一种方式。“有些地方办长桌宴时会往桌上铺芭蕉叶,但我记得黎族奥雅(即黎族老人)从小教导我们芭蕉叶不能随便铺,有些甚至把喜事长桌宴和白事长桌宴都搞混了。”一些很火的旅游项目,本意是让游客体验特色民俗、品尝美食,却与她记忆中的黎族传统相左。

为了找寻答案,卓书颜一门心思扎进黎族传统传承中,四处搜索有关黎族传统的实物与文献资料。她走村串户,访遍当地有威望的黎族长者,用口述历史的方式,还原最原汁原味的民俗。“一千个人心中可能会有一千种关于民俗的记忆,当很多老人讲的东西一致时,就能梳理出一个完整的民俗系统。”

在进行大量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后,卓书颜终于梳理出一套与黎族传统文化相关,系统、完整的资料。“比如传统婚俗的迎宾、敬酒、斗酒、回礼几个环节的顺序,比如长桌宴的桌椅该怎么摆,不同场合上桌的菜品有哪些区别,这些细节我们都整理出来,形成文字和图示,今后再举办相应活动时,按图索骥即可。”在她看来,对传统风俗的规范化是对黎族文化的最大尊重,也更有利于进一步传承与弘扬。

每当卓书颜的公司接待外地游客、开展特色民俗体验项目时,全村老小都会来帮忙,摆桌椅、做竹筒饭、演奏鼻箫、跳竹竿舞,十分热闹。卓书颜坦陈,不尊重真正的黎族文化,只靠商业模式,自己做不到。“能得到父老乡亲支持,是我最大的慰藉。黎族长者和同胞是我取之不尽的财富和能量,黎族没有文字,他们才是文化传承的真正保障。每件事都做到他们心坎里,他们才会如此真心诚意地帮助我。”

卓书颜对黎族传统文化的“守正”,来自多年生活的浸润,而作为一名成长于大众文化背景下的新时代女性,她也看到一些年轻人对黎族传统文化缺乏兴趣。“传统文化要注入让大家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新物质载体,才能让人们更清晰、更直观地了解。”

她再次把目光投向黎锦。虽说黎锦是非遗界的“活化石”,但怎么让这个“活化石”走入寻常百姓家,是卓书颜一直在思考的。“黎锦是纯手工织锦、费用高,做成传统服饰,价格昂贵、使用面不广,游客买回去,很难找到合适的场合穿,往往只能摆在家里,束之高阁。”卓书颜希望找到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找到其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

如果你到卓书颜的山上黎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转上一圈,就会发现这里是个小型的黎族文创展览馆。你会看到带有黎锦元素的服饰、手提包,装裱好的黎锦装饰画,小到书签、饰品,大到厨具、乐器,还有用马赛克材料镶嵌拼贴而成的黎锦图案和整面墙的黎乡风光……卓书颜带领团队开发出一系列具有民族标识的文创产品、手工伴手礼、鑲嵌艺术品,几乎囊括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市场上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

但是,相比游客的“买完就走”,她更希望能“构建出鲜活的旅游消费新场景”。“例如,面对一套黎锦是如何织出来的疑问,我希望游客能走进黎寨,自己去亲身感受。”除着力开发文创产品外,卓书颜还成立了水满乡黎族苗族表演艺术团,将民族歌舞、婚俗仪式等传统民风习俗改编为舞台表演的形式,与海南中部五指山区独特的旅游资源相融合。游客沉浸式参与、互动,村民也可通过舞台表演、销售织锦等产品获得收入,有效带动水满乡等民族聚居地经济发展。

“五指山还有很多好东西,营养价值很高的土蜂蜜、原生态的健康美味五脚猪都可以推广,水库还可以发展渔业、旅游业,我们还正在打造研学旅游产品,让八方来客亲身感受我们黎家故事……”卓书颜的想法正在通过她的努力和政府支持,一件件落地。

近年来,五指山为了激励返乡大学生创新创业,设立五指山市创业孵化基地,吸纳黎锦制作销售和农特产品养殖及销售等9家创业团队入驻,为返乡大学生、应届毕业生等各类人才提供免费创业平台,卓书颜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2018年,黎人文化公司先后举办毛纳村“双十一单身节”交流、农校在校生民族文化交流活动、黎人文化游学研学营旅游学习等活动,受到很多青年欢迎。2019年,《黎人文化IP》项目参加海南文创大赛,荣获第一等奖,并代表海南参加全国总决赛,荣获“特别荣誉奖”、“文化小天使奖”。2019年,团五指山市委经过调研,授予黎人文化公司“青年之家”,并成立共青团海南山上黎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团支部。卓书颜的团队经由团市委选送,参加2020年海南“青春创未来,建功自贸港”创青春大赛,并获得农业农村组三等奖。

“让全国人民知道,在中国,在海南,还有这样一个民族,它叫黎族,这是我参加比赛的最大收获。团组织的支持和关注,让我们在创业道路上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念!”

2020年,卓书颜又开始了新探索。她成立黎柏扣茶文化公司,将祖祖辈辈辛勤耕耘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五指山红茶,塑造新品牌。

茶叶是大自然给予五指山的馈赠,独特的热带山区气候,造就五指山这一低纬度、高海拔的热带雨林高山云雾茶叶产区,五指山红茶素有“琥珀汤、奶蜜香”的特质,口感鲜爽、味韵悠长。

“黎柏扣”是黎语,意为黎族姑娘。谈及为何以此命名,卓书颜打开了话匣子。“我从小在五指山的茶香中长大,算是个‘茶三代’。奶奶那一辈采茶作为药引,后来制作黎族手工茶。父亲是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茶厂第三任厂长,父亲和母亲在茶厂相知、相恋、结婚。”

卓书颜常听母亲说起自己十五六岁时,和一群姐妹上山采茶。不同于现在漫山遍野的茶园,以前是去五指山深处寻找野生茶树采茶。姐妹们成群结队,穿着黎族服饰,走羊肠小道,翻山越岭,害怕的时候,就一起大声唱黎族山歌。一天结束,满载而归,又载歌载舞庆祝一天的丰收。这个鲜活的场景一直印在她脑海,注册新公司时,“黎柏扣”这三个字跃然脑中,她觉得这三个字,包含着很多意义。

“现在五指山的茶叶公司有三十家左右,本土茶企不多,很多茶企更多是做商业,而我想传承黎族茶文化和父辈的制茶记忆。”在卓书颜看来,以前黎族人靠山吃山,将茶当作一种配料,鲜叶煮水,渴了就喝,清热解毒,润喉,是第一代制茶方式。五十年代末,到了她父母那一代,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茶厂在水满乡设立,开始利用机械化设备和工艺手段制茶,但仍保留了水满原生茶的味道。如今,她正沿用原生态的制茶方法,并融合现代先进的制茶理念,继续擦亮水满的茶品牌。

在采茶制茶方面,她同样把控得细致认真。“采收的茶叶符合一定标准,对采茶时间、茶叶厚度长度等均有要求;
制茶方面,多采用第一代制茶方式,采摘古树产的青叶,进行传统手工炒制,就是为了保证纯正的水满茶味。”卓书颜说。

结合水满乡的茶文化,卓书颜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当地村民,即“白天采茶,晚上演艺”。黎族人民生活内容丰富,在辛勤工作后,會选择用民间艺术为生活做展示,例如打柴舞、黎族快板等。但传统表演只有展示,没有伴奏,于是黎人文化艺术团结合现在的舞美、伴奏等新元素,帮助当地艺人进行路演。如今,采茶女白天采茶,晚上参与演出,不仅销售茶青获得收入,演出也多了一份收益。

如今,卓书颜的黎人文化公司业务范围已经扩展到文创设计及开发、农产品品牌推广、文艺活动策划、民族民俗音乐创作、宣传片拍摄制作、旅游咨询服务等多个领域。未来,卓书颜想继续盘活、创造和转化民族文旅资源,让黎族传统文化不断“破圈”、“吸粉”。

今年,卓书颜当选五指山市政协委员,她十分关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程。她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及‘围绕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健康医疗、养老养生等深度融合’等内容,这让我意识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在海南大有作为。可以期待的是,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政策逐步细化和落地,海南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具活力的机制、更加务实的举措,加大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力度,进一步释放文旅产业消费潜力,我们这些文旅产业从业者也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五指山深处,原始森林里上百年的茶树,还在冒着片片新芽。文化随时间沉淀,传统与现实碰撞。新时代、新使命、新追求,在卓书颜的不懈努力下,古老的黎族文化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猜你喜欢 五指山黎族海南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新阅读(2022年4期)2022-04-25《黎族母亲》等青年文学家(2022年3期)2022-03-16五指山旋律现代青年·精英版(2021年5期)2021-06-23地方高校该如何传承海南黎族音乐北方音乐(2019年18期)2019-11-01五指山晚晴(2019年3期)2019-07-08小林的漫画阅读与作文(初中版)(2018年3期)2018-06-08黎族元素在校园美术教学中传承的思考名家名作(2018年7期)2018-05-1459国免签游海南南方周末(2018-05-03)2018-05-03热带宝岛海南小猕猴智力画刊(2017年9期)2017-10-19五指山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2009年9期)2009-10-29推荐访问:黎族 看得见 摸得
上一篇:思科:全新定义未来的网络
下一篇:强制报告制度的数字化场景构设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