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商文化网络构建模式研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0-08-31 点击:

  豫商文化网络构建模式研究

 【摘 要】豫商是中国古代九大商帮之一,豫商文化在中国历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豫商文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形式也是不同的,以人物思想、组织、建筑遗迹为主要表现形式,所以网络构建以历史时间和空间为坐标系,建立点轴和中心外围的实体网络模式和立体化的虚拟空间网络模式。

  【关键词】豫商文化;网络构建;模式

  一、引言

  2012年8月28日、29日,以“商聚许昌、许君以昌”为主题第七届豫商大会在许昌举行。从2006年以来,已分别在郑州、洛阳、南阳、漯河、开封、商丘和许昌成功举办了七届豫商大会,豫商大会己经成为展示豫商风采、凝聚豫商力量的盛会,促进合作共赢、助推中原崛起的盛会。河南是商人、商业和商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豫商”属于中国九大商帮之一,豫商文化在中国商帮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商人这一群体自古发源于河南,中国第一位商人王亥就是河南商丘人,被称之为华商始祖。应该说在古代,华商的祖师爷级别的人都集中在历史地理单元上的河南。豫商在北宋以后随着华夏经济中心的转移曾一度衰落,到明清之际的怀庆商帮则重塑了“豫商”的重要形象。改革开放以后,豫商作为一个群体,不断崛起和壮大,体现出草根成长、一脉传承的特征。本文通过对豫商文化全方位的网络构建,形成豫商文化系统化、渐进式的传承和发展模式,重塑豫商文化在企业发展和河南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推动中原经济区的崛起和快速发展奠定重要的文化基础。

  二、相关研究

  国外学者注重中国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有些学者指出中国各种本土区域文化是构成区域资本积聚战略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区域文化是区域经济起飞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是国外最早涉及到的中国区域文化和经济之间关系的研究。国外关于经济文化的文献中,大多是研究在转型国家中,经济和文化的关系,其研究的视角,主要是放在“企业家精神(enter

  preneurship)”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就国内而言,豫商的研究则刚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力量也相对晋商、徽商等较为薄弱。目前,国内对豫商文化的研究较少。庞卫东(庞卫东,2011)在其论文中指出关于豫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豫商发展史、唐宋行会制度、古代豫商人物、近代豫商人物、康百万庄园及家族、怀商、豫企等方面。安杰山(安杰山,2011)在其论文《豫商文化的形成及利弊探析》中指出豫商文化优点在于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突出的政治智慧和社会责任感,义利并举和以义制利、勤俭为本和勤奋创业、乐善好施和扶危济贫。刘亚轩(刘亚轩,2011)在论文《豫商精神的形成、发展和传承》中认为豫商精神形成从商朝到东汉时期,发展与隋唐和北宋期间,传承于改革开放后新兴的豫商中。刘泓汐(刘泓汐,2010)在其论文《豫商传统对新豫商的影响》中指出主要的影响有两点,一是社会责任感,二是合作共赢精神。综上所述,国外学者从宏观层面上研究区域商业文化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国内的学者研究体现在豫商的发展史、豫商的代表人物、传统豫商文化的剖析和对新豫商发展的影响,从不同侧面展示了豫商的发展。但豫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所以豫商文化建设需要借助于现实网络和虚拟网络进行全方位的重构。

  三、豫商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

  1.三商之源——商丘火神台。商丘是先商和商业的发祥地,商人发源于商丘,商族的先族东夷人活动在商丘一带,商业起源于商丘。先贤豫商文化集中体现在商丘古城西南火神台,是距今4000多年的观星台的遗址。早在4千年前,帝喾次妃简狄,因吃玄鸟而生阏伯,故《诗经·商颂·玄鸟》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阏伯便是商的始祖。阏伯之孙相土首先发明了马车,六世孙王亥又发明了牛车,用牛车拉着货物,到外部落去交易,开创了华夏商业贸易的先河,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从事贸易活动的商部落人称为“商人”,把用于交换的物品叫“商品”,把商人从事的职业叫“商业”,由此衍生的文化称为“商文化”。因上古时期商部族的起源地和聚居地在商丘,商人、商品、商业发源于商丘,商丘被誉为“三商之源”,商朝开国帝王商汤灭夏后在商丘建都,商丘被誉为“华商之都”。

  2.京都圣地——唐宋行会。“行”作为“市”内依类相聚的行列早已存在,而作为工商业者的一个同业组织“行”或“行会”始见于唐。自先秦、秦汉至隋,行或行列指的是同业商店的街区,这一含义在唐宋时代仍然存在。但一个巨大的变化是,在行内开设店铺的同业商店形成了一种组织,称为“行”。这种组织始于唐。唐代城市建置,沿袭汉以来的里市分区制,改里为坊,实行坊市制度。坊是居民住宅区,市是商业区。在商业繁华的都会,一般都设有市,大都会有两个或三个以上的市,洛阳有南市、北市、大同市等。宋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行会也有了比较广泛的发展,自京都到州县城镇,同行的商业都组成商行,入行的商户叫“行户”,参加商行叫“投行”,宋代城市中行的数量很多,如汴京(开封)市上至少有160多行,行户

  6400多户。

  3.怀庆商帮──怀帮会馆。河南省沁阳市古为怀庆府府址所在地。清朝时候怀庆府管辖八县,其中温县、武陟、孟县、沁阳、博爱等县盛产这四种药材,所以叫做“怀药”,又名“怀货”。怀药被列为贡品,怀药名品有四种,就是山药、地黄、菊花、牛膝。经营怀药的商人,过去是成帮的,有组织的。明清时期怀庆府的药材商贾成立了紧密型的行业联盟——怀帮,又名怀货庄。怀帮是怀货庄组织的,怀货庄是怀帮的前身,二者是分不开的。怀帮药材业发展以后,货到销售地点,堆积如山,行栈存放不了,甚至遭到损失;行栈租费很高,花费亦大,因此由全行业议定,集资建设怀庆会馆,为怀帮商人坐落地址。在旧社会,凡是怀货销售地点都有怀庆会馆。会馆是怀帮的办事机关,它办理全行业销售事宜,按当地当时行情,不得抬高或降低价格。有的商号派押货人去码头,有的商号没有派押货人,可以凭书信委托会馆代办。会馆是为怀帮商人服务的,会馆的管事人也就是怀帮的管事人。

 4.商业神话──康百万庄园。康百万庄园,坐落于河南省巩义市(原巩县),位于巩义市康店镇,距市区4公里,始建于明末清初。由于它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因而有“金龟探水”的美称,是全国三大庄园之一。被誉为豫商精神家园。“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康百万家族,上自六世祖康绍敬,下至十八世康庭兰,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历史上曾有康大勇、康道平、康鸿猷等十多人。因慈禧太后的册封而名扬天下。康百万家族,以财取天下之抱负,利逐四海之气概,秉诚诚实、守信、勤俭、拼搏的原则,保持儒家中庸、留余的处世态度,大胆开拓、勇于创新,富裕十二代、四百多年,成为豫商成功的典范,彰显着豫商文化家园深厚的文化底蕴。

  四、豫商文化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原因

  从上述的豫商文化的代表人物思想和豫商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研究中,我们不难看出豫商文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豫商文化的发展是一部断代史。五千年的中华历史中,豫商文化的辉煌只停留在春秋战国、唐宋和明清时期。三商文化始于河南商丘,却没有永远繁荣下去,原因是多方面的。

  1.地理原因。豫商文化在历史上的衰微,需要了解河南的独特地理位置。河南省处在黄河中游的下段和黄河下游的上段,西部和南部主要是丘陵山地,北部和东部统称为豫东平原。河南处于中国的中心地带,交通便利,土地肥沃,适合粮食作物的大面积种植,因此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种先天性的有利条件,却给河南人民带来了灾难。另一方面,人类对自然的征服范围越来越大,已经从最初的黄河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东北平原等。南方温暖的气候和北方肥沃的土壤大大扩展了人类的生存范围,为了躲避中原地区的战火,追求更加安定的生活,黄河流域的居民开始大量向南方和北方转移,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使得中原地区作为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地位日衰渐微。

  2.政治原因。北宋以后河南经济衰落,人口减少。宋朝时,金人进入开封,开封被攻破后受到毁灭式破坏。而且,战乱与灾荒相连。东京陷落之后,南宋的著名诗人范成大形容东京是,“新城内大抵皆墟,至有犁为田处,旧城内粗布肆,皆苟活而已。四望是见楼阁峥嵘,皆旧宫观寺宇,无不颓毁”。世界性大都市开封竟如此脆弱而瞬间败落,标志封建市场经济因侧重流通而缺乏生产力的支撑,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其中心地位也随之转移。河南的商文化进入了衰退期。到了元代,河南灾荒与战争频频发生。史书记载元初“两淮之北,大河之南,所在萧条”。至正元年到十六年,黄河频繁溃堤,几乎年年有洪水泛滥。在元军与农民起义军拉锯式征战中,河南受创伤最大。

  3.历史原因。作为地域文化之一的豫商文化本质上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上的理学文化,遵循的是“天理和天道”。豫商文化起于农业,重视伦理秩序,体现出强烈的政治特色,更多的是对历史的缅怀,大都本着趋“中庸”的理念。这样的中原文化,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与重视商业精神的市场经济背道而驰。豫商文化在封建社会晚期,层层积淀,势成迷茫,虽位居地理中心,却形不成文化中心,失去了自己固有的特色。潜在的文化进取心,因难以找到新的发展方向而受到抑制。

  五、豫商文化的网络构建

  传统上的区域商业文化开发类型主要分为“点——轴”开发模式和“圈层”网络开发模式。总的说来,豫商文化呈现出一种由“点”到“点——轴”再到“圈层”的空间网络开发状态。

  1.实体网络构建。一是点——轴模式。节点城市是几个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呈散点状分布在行政中心、交通枢纽、黄河流经区或资源丰富区,主要支流以及重要铁路线构成了轴带,轴带的沿线地区文化虽然仍薄弱,但已经依托轴线,连成一片。“点一轴”开发模式里的“点”指各级中心城市,一般是增长极;“轴”交通、通讯干线和能源、水源通道连接起来的文化产业聚集带。“轴”对附近区域有很强的商业文化吸引力和凝聚力,同时,“轴”也是“点”上商业文化要素向外扩散的路径。从某种意义上说,“点——轴”开发模式是增长极开发模式的扩展,因此,文化空间的移动和扩散是通过点对区域的作用和轴对文化扩展的影响、采取短距离跳跃式转移实现的。该开发模式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选择若干豫商文化资源较好的具有开发潜力的重要交通主干经过的地带,作为一级发展轴。该点要求必需综合考虑划定的区域范围。在各发展轴上确定重点发展的文化中心城镇,即增长极,确定其功能和发展方向。既然“点——轴”开发模式是增长极在轴上的扩展,增长极对于这一开发模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确定增长极的功能和发展方向,对于带动整个发展轴的豫商文化发展,进一步带动整个区域的文化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确定增长极与发展轴的等级体系,先集中力量重点开发较高级的商业文化增长极和发展轴,随着区域商业文化实力的增强,开发重点逐步转移到二级或三级增长极和发展轴。从河南的交通要道形成豫商文化“点——轴”模式的构建。如图1所示,以洛阳为点,以黄河为轴,以时间为脉络,以人物思想、行会组织、建筑遗迹为主题建立豫商文化的空间网络布局,促进文化作为经济增长动力的发展。以郑州、开封、商丘为点,以陇海铁路为轴,建立东西水平走向的豫商文化脉络。以郑州为点,以京广铁路为轴,建立南北垂直方向的经济文化的纬线。

  二是圈层开发模式(中心——外围模式)。圈层结构的排列顺序是:由中心的高水平区域到中高水平区域逐步向外扩展到中等水平区域、中低水平区域和低水平区域。河南境内形成了以郑州为核心的圈层结构。

  河南商业文化圈层开发模式的形成必须从开封、洛阳没落和郑州的地位上升开始。唐朝后期,因漕运的发展,开封、洛阳在黄河流域乃至全国,地位逐步提高,后来成为五代、北宋的都城。随着战争爆发与黄河决堤,开封地位开始下降,但是直到新中国成立它一直都是河南的省会。后来由于京广铁路的修建,开封、洛阳的交通地位下降,郑州作为汇集京广铁路和陇海铁路的交通枢纽,其地位提升使得河南省省会西迁,拉开了河南商业文化差异的序幕。河南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虽是一种骄傲,但也是一种负担。豫商文化对政治的依赖性随着时间推移变得更加强烈和突出,因此,省会西迁这一政治因素使得郑州成为河南区域商文化发展的增长极。正如中心外围理论分析的那样,增长极的循环累积效应和聚集效应开始发挥作用,直接导致生产要素向郑州周边聚集,回流效应又削弱了其它周边城市的聚集和吸引能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生产关系的解放,郑州开始快速发展,其实这可以说是全省商业文化实力的综合支持。同时,因为增长极在发展过程中具有扩散效应,加上郑州周围分布着不同层次的城市,这样,就形成了目前河南商业文化空间的圈层开发模式。豫商文化开发以郑州为核心,郑州、开封、洛阳三个高水平区域为第一层,三门峡、焦作、新乡、商丘、许昌、漯河为第二层,济源、鹤壁、安阳、濮阳、信阳、驻马店、南阳、平顶山形成外围,这一圈层结构能促进豫商文化的扩展,增强豫商文化的影响力。

推荐访问:豫商文化历史探源 构建 模式 研究
上一篇:九成宫醴泉铭碑繁体全文及翻译
下一篇:“学党章、忆党史、党性”知识竞赛题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