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经络与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经络

来源: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9-08-10 点击:

  中医理论认为经络是连接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的网线和桥梁,也是我们通过体表来医治内脏的“长臂触手”。经络由经和络组成,经就是干线,络就是旁支。人体有12条主干线,也叫做“十二正经”,还有无数条络脉,经和络纵横交错,在人体里构成了一张大网。经络内联脏腑,外接四肢百骸,可以说身体的各个部位,脏腑器官、骨骼肌肉、皮肤毛发,无不包括在这张大网之中。通过正确运用经络穴位自疗方法,我们可以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但是穴位众多,如何选取?穴有五行,如何搭配?穴有补泻,如何操作?本刊特别邀请专家撰稿,为大家指点迷津。
  全身主要经络12条,再加上奇经八脉,共有360多个穴位,听起来就会让人望而却步、无从下手。其实,我们需要掌握的穴位总共也不过20多个。每天记住两个,十几天也就都烂熟于心了。而通过点揉或其他中医疗法刺激这20多个穴位,在养生防病方面却可收到较好的效果。下面我就重点介绍一下心包经、胆经、脾经、肾经、胃经和肺经上的有关穴位。
  
  ▲为心脑血管保驾护航的心包经
  
  心包经在经络图上显示为从胸走向手,起于乳头外一寸天池穴,止于中指指甲旁的中冲穴,左右各9个穴位。心包经主治“手心发热,心跳不安,胸闷心烦,喜笑不休,臂肘屈伸不利”。现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与心脏、心血管有关的疾患。下面就选几个心包经的常用穴,和大家细致地探讨一下。
  曲泽穴:在肘横纹上,此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合穴,合属水,水能养木,又可去火,可用来以水灭火,以水涵木,以缓解木旺强直、肝火过盛,所以最善治痉挛性肌肉收缩、手足抽搐以及心胸烦热、头昏脑涨等“肝风内动”之症,即现代医学所称的冠心病、高血压等。
  郄门穴:在腕横纹上5寸,郄穴在经络中具有特殊功效,专门用于治疗急性病。每条经都有一个郄穴,如胃经的郄穴是梁丘,膀胱经的郄穴是金门,心包经的郄穴为郄门。当突发胃痛时可揉梁丘,若急性腰痛就点金门,当心绞痛时点揉郄门穴可缓解症状。
  内关穴:在腕横纹上2寸。历来医家都把内关穴当成万能穴,为治疗心、胸、肺、胃等疾患的要穴。据我的经验,此穴镇静安神的效果不错,可用于治疗心慌失眠;还有止呕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晕车。
  大陵穴:此穴善治口臭,口臭源于心包经积热日久,灼伤血络,或由脾虚湿浊上泛所致。大陵穴最能泻火祛湿。很多报道说大陵穴治疗足跟痛效果不错,您不妨一试,但我觉得点揉手掌根部与足跟相对应部位的痛点效果更佳(可在手掌根部仔细点揉探查一下),左脚跟痛就点揉左手掌根,右脚跟痛则点揉右手掌根。
  此外,心包经的“劳宫”穴,我曾解释为“劳累了以后去宫殿休息”,以强调这个穴最补心血。
  
  ▲胆经上的五大“英雄之穴”
  
  胆经是一条穴位众多的经络,左右两侧各有44个穴位,起于眼外角旁的瞳子�,止于第四脚趾趾甲外侧的足窍阴。胆经上特效穴很多,可谓群英荟萃,下面先选出5位“精英”,详解一番。
  风池穴:此穴为风邪窝积之处,所以只要我们经常刺激此穴,那么风邪就没有藏身之所了。
  常揉风池穴,可预防和调治由风邪引起的众多疾病,如感冒头痛、小儿抽动症、帕金森症等。但风池的功效远不止这些,对头面五官的疾病,如鼻炎、眼疾、耳鸣、牙痛、面部神经麻痹都可通过刺激它得到改善,尤其是青少年的近视眼,风池穴为特效穴。之所以没能显示出其应有的功用,主要在于取穴不准,点按无力,且用力方向不对。此穴在后颈部,当枕骨之下入发际陷中,大致与耳垂平。用拇指或食、中、无名三指向鼻根方向用力点按,点按时闭眼效果更佳。通常按此穴1分钟,马上会感到眼睛明亮,神清气爽。另外,此穴还是奇经八脉中的阳跷脉的终止穴,阳跷脉起于足跟,主管下肢运动,所以风池穴还是治疗足跟痛的要穴。
  
  足少阳胆经
  肩井穴:凹陷深处为井,此穴在肩膀上较深的凹陷中。右手随意搭在左肩上,右拇指贴于颈左侧,右中指尖下即为此穴。此穴最善通经活络,消肿散结,善治“不通则痛”之症,对偏头痛、胃脘痛、乳房疼痛有即时缓解之效。另外,肩井穴善治牙痛,若与大肠经的合谷穴同时按压,通常在30秒内,止痛效果就很明显。另外,拿捏肩井穴还可缓解坐骨神经痛,正所谓“下病上治”,若能同时用肘尖按揉臀部胆经的环跳穴,效果更佳。
  风市穴:此穴最好找,直立,手自然下垂于两腿外侧,中指尖处即为此穴。此穴可治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而且还有安神之功效,用按摩棒稍重一些点按此穴1分钟便会产生睡意,对改善失眠有很好的效果。
  在风市穴下2寸,有个穴叫中渎。中渎穴是治疗胆结石、胆囊炎及胆绞痛的要穴。此处肌肉较厚,穴位较深,建议用四指关节尖来敲打,效果更佳。
  阳陵泉穴:在膝盖下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此穴为胆经之合穴,善治胆囊之病,对嘴苦之症有特效。可通过刺激阳陵泉穴来改善肋间神经痛、肩肘关节痛、急性腰扭伤、妇女月经不顺、内分泌失调、更年期综合征等症。刺激阳陵泉穴,可舒肝解郁,常与著名的“消气穴”太冲合用,功效更为明显。
  
  ▲治疗一切慢性病的关键就是健脾
  
  在中医理论中,脾的功能非常巨大,被称为“后天之本”。运用健脾的方法,可以迅速增长人体的气血,为防病治病储备能量。
  在饮食上,我们已经知道了健脾最快的是山药薏米芡实粥、红枣牛肉、四季豆。另外我们还可选中成药参苓白术丸、补中益气丸、人参健脾丸。此外,还可以随时随地按摩我们的脾经,这条经有许多非常有用的穴位。下面我就把主要的穴位一一道来。
  隐白穴最善止血;大都穴善治脾虚大便无力,心中有火无食欲:
  公孙穴为八脉交会穴。是治妇科痛的要穴;
  血海穴能治各种与血有关的疾病;
  三阴交穴是生殖病专穴,地机穴是治糖尿病必选穴位;
  阴陵泉穴专祛湿毒,商丘穴最善消炎。
  隐白穴(井木穴):在足大趾趾甲根的内侧角。脾经属土,木穴通肝。脾统血,肝穴最善止血。像子宫出血、月经过多、崩漏等,都可选用此穴。通常可用艾条灸一灸,在穴位上距皮肤1~2厘米处,灸至皮肤发红为度。此法还可治疗小儿因肚子不舒服引起的夜啼不止,但要注意灸的时间要短些,以免起泡。常揉此处还可防止流鼻血,对过敏性鼻炎也有辅助疗效。
  大都穴(荣火穴):在足大趾关节后内侧陷中,脾经属土,火能生土,所以此穴为本经母穴。善治脾虚大便无力,心中有火不欲食,以及缺钙引起的腰痛、腿抽筋等。
  公孙穴(脾经络穴):此穴也为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冲脉 为妇科主脉,所以公孙是治疗妇科诸症(如痛经、不孕、崩漏)的要穴。此穴是脾经络穴,脾胃相表里,所以一穴可治脾胃两经之病。胃痛、胃胀、胃下垂,都可按公孙穴取效。就连胃经头痛(眉棱骨痛),揉此穴也有很好的效果。
  血海穴:屈膝,在髌骨内上缘2寸。血海穴是妇科最常用穴位之一,能通治各种与血有关的疾病,不管是出血、淤血,还是贫血、血不下行,都可选用此穴。此穴还有一特殊功效,专能止痒,取艾条或香烟灸此穴2分钟,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脾经其他的穴位也都“身怀绝技”,如三阴交是生殖病专穴,地机穴是治糖尿病必选穴位,阴陵泉专祛湿毒,商丘穴最善消炎等。
  
  ▲肾经是强壮一生的经络
  
  肾是先天之本,是我们身体的根基。我们要及早培补它,时时加以呵护,千万不可让我们的根基动摇倾倒。下面介绍几个肾经大穴。
  太溪穴(俞土穴):在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此穴是俞土穴,阴经以俞代原,所以也是肾经的原穴。太溪穴治疗范围极广,是个大补穴,很多人觉得自己肾虚,如感觉腰膝酸软,头晕眼花,按按太溪,当时就会见效。具体地说,太溪穴可以治疗足跟痛、失眠、耳聋、耳鸣、支气管哮喘、小儿抽动症、肾虚脱发、内耳眩晕症、高血压、遗精、遗尿、假性近视等。
  照海穴: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此穴是治疗眼疾及咽喉痛的要穴,不论是急慢性扁桃体炎,还是咽炎、咽鼓管炎,都有很好的疗效。此穴有很好的安神镇定之功,配合膀胱经的申脉穴,治疗失眠和神经衰弱效果极佳。还可用于治疗脑卒中偏瘫的足内翻。此外,此穴还是利尿消肿的要穴,经常点按,可以增强泌尿
  太溪穴为补肾要穴,多按揉能够改善体质;
  照海穴能治疗多种眼疾以及咽喉肿痛,与申脉穴配伍可治疗失眠和神经衰弱;
  复溜穴通经活络,利水消肿,功效极多,与尺泽穴同用,疗效更好。
  复溜穴(经金穴):在太溪穴直上2寸。此穴专能通经活络,利水消肿,去腐生肌。所以可以治疗气血淤阻所致的慢性腰痛、膝关节肿痛、水肿少尿、月经不下、泌尿系统感染、溃疡伤口不愈诸症。此穴还可以治疗夜间烦热失眠、咳喘盗汗、口干尿频,与肺经的尺泽穴同用,疗效更佳。此外,复溜穴还能治疗手脚麻木、眼皮下垂、眼痛散光等。它的功效太多了,真是随身药囊中不可或缺的宝贝。
  
  ▲胃经――多气多血的勇士
  
  胃经上行头面,令我们脸色红润,下行膝足,让我们步履矫健,激活这条能量的供给线,让它时时保持气血充足,那样我们就可以昂首挺胸,精力无穷。
  足三里是长寿第一要穴,常刺激可降血糖,治疗胃下垂、肌肉萎缩、痛风等,通治一切与肠胃有关的病症,配合中脘和公孙穴,可迅速缓解胃痛;
  刺激丰隆穴,可以消痰,让喉咙清爽。
  足三里穴:在膝眼下3寸向外旁开1横指。此穴功用太多。这里拣几个常用的说说吧。足三里是治疗各种胃病的首选。若能同时配上中脘穴拔罐,再点揉脾经公孙穴,会有即时缓解胃病之效。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刺激足三里可以降低血糖。对胃下垂的患者,刺激足三里也有升提之效。另外,肌肉萎缩、痛风、高血脂、醉酒等,都是它的适应证。您在操作时记住几个要点:第一,足三里为强壮穴,能增强体质;第二,足三里是胃经的合土穴,通治一切与肠胃有关的病症;第三,中老年人艾灸足三罩,疗效往往更佳(小儿不灸此穴)。
  丰隆穴:此穴疗效显著,是我最喜欢的穴位之一。我把它叫做“化痰穴”,凡是嗓子有痰咳不出的,点按此穴,当时就会喉咙清爽。只是此穴位置不太好找,在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外侧2横指。此穴肉厚而硬,点揉时可用按摩棒,或用食指节重按才行。找穴要耐心些,可在经穴四周上下左右点按试探,取最敏感的点就对了。
  对于急性胃痛或慢性胃痛的发作,马上点按梁丘穴有立时止痛的疗效。如果疼痛的位置偏于胃脘,要再多揉足三里。偏于小肠部位则多揉下巨虚。若属于慢性胃肠病,则丰隆穴治疗效果最好。记住一点,按摩的穴位不敏感则无效。可能有3个原因:①穴位的位置找得不准确;②病症与选穴不符;③气血过于虚弱,无法传导到腿部穴位。
  
  ▲主治各类咳嗽的肺经
  
  咳嗽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有时还经久不愈,让人烦恼不已。因为咳嗽不单源于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常常难除病根,所以有“医不治喘”之说。咳嗽本身并非坏事,它是身体的一种自然保护反应。通过咳,排出肺中痰浊,以宣畅气机。但久咳伤肺,会破坏肺脏的正常生理结构。这时,我们需要及时去修补受损的肺脏,而刺激肺经就是最便捷的方法。
  云门穴:前正中线任脉旁开6寸,锁骨下缘处。两手叉腰时,此处会有一个三角窝。云门穴止咳平喘效果很好,还善治肩臂痛麻、颈淋巴结炎等。
  中府穴:在云门下1寸,为治疗支气管炎及哮喘的要穴,又是肺脾两经的会穴,所以同时可以治疗脾虚腹胀、气逆痰多、食欲不振诸症。若与后背肺俞穴同时点按,可有即时止咳之效。
  天府穴:在腋下3寸,此穴可以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来找到。两臂向前平伸,掌心相对,在鼻尖上涂上一点墨水,歪头用鼻尖触上臂,点到处就是此穴。此穴最大的效用就是善治鼻炎。
  尺泽穴(合水穴):在肘横纹桡侧凹陷中。本穴善清肺热,不但治热性咳嗽,还对咽喉炎和扁桃体炎有特效。尺泽为肺经合穴,“合治逆气而泄”,所以此穴不但是治疗气喘要穴,对因饮食不洁引起的吐泻之症也卓有成效。
  孔最穴:“孔”为孔窍,“最”为第一。此穴有统领人体诸窍之义。凡窍之病,皆可用此穴调治,如耳痛、耳鸣、鼻塞、鼻出血。此穴还是治疗痔疮的要穴。另外,孔最还善调毛孔的开合,为治疗“热病汗不出”之第一要穴。孔最为肺经郄穴,郄治急症,所以此穴也可治急性咽炎、咳嗽、扁桃体炎。
  太渊穴(俞土穴):土生金,此穴为肺经母穴。“虚则补其母”,所以此穴可治一切肺虚之症,对虚寒咳嗽、脾虚咳嗽,特别是表现为咳声无力、遇寒即咳、口吐清稀白痰者,最为对症。
  此外,从太渊穴到孔最穴之间的这一段上有“止咳点”,大家在咳嗽时,可以找此处最敏感的地方多揉一揉,症状马上就会减轻。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是一套具有强大自我调节能力的系统,五脏六腑通过经络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对健康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中介绍了人体经络的各种保健作用及通过刺激经络穴位来防治疾病的养生手段,希望大家活学活用,利用自己身体的“医疗系统”获得健康与长寿。

推荐访问:经络 养生 中医 人体
上一篇:感觉综合失调症【精神失调症的新疗法――感觉疗法】
下一篇:重金属的毒性_警惕具有生殖毒性的重金属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