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陈市长在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启动会议上话

来源: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0-11-10 点击:

在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启动会议上的讲话 副市长 陈竹琴 (2019年8月9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会,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论述,分析研判当前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形势,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努力推动平安运城、健康运城和文明城市建设。刚才,市卫健委主任叶新龙同志解读了《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运城工作方案》,市委政法委李培鸿副书记对下一步试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大家要认真抓好落实;
永济市、盐湖区,市教育局、总工会做了很好的交流表态发言,有亮点、有思路、有举措,希望各县(市、区)、各部门认真学习借鉴。下面,就进一步开展好我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明确形势,充分认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2018年11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政法委等10部门印发了《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我市被确定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这是对我市工作的肯定支持,也是对我们的考验鞭策。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荣誉感、紧迫感、使命感,深刻认识到做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重要意义。

(一)做好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是加快“平安运城”建设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社会的巨大发展进步与人民群众的认知提高不相匹配,社会心理问题突出。特别是在当前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传统价值观、就业模式急剧变化,造成信任感缺失;生活成本提高、收入偏低,造成幸福感缺失;人口流动变化快、自然灾害频发,造成安全感缺失;个人和社会对心理疾病的错误认识,造成人文关怀缺失。一些具有普遍性的社会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不确定因素。因心理问题引发的犯罪活动在我市屡有发生,2017年临猗县1.14三人以上的命案;
河津市3.24三人以上的命案;
万荣县10.24三人以上命案,犯罪嫌疑人皆是因矛盾纠纷导致心理失衡,从而造成严重后果。从统计数字上看,2018年我市共发生各类命案26起,有13起是因为婚姻家庭纠纷,4起因为邻里纠纷;
2019年至今发生命案的15起命案,6起是因为婚姻家庭纠纷。可以说,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及时发现苗头隐患,积极开展心理疏导,是加强“平安运城”建设的有力抓手、重要组成和必然要求。

(二)做好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是加快“健康运城”建设的重要内容 十九大报告深刻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7月15日,《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正式发布,其中提出“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人数逐年增多,个人极端情绪引发的恶性案(事)件时有发生,抑郁症患病率达到2.1%,焦虑障碍患病率达4.98%。截至2018年底,全国已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581万人;
其中我市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2.4万余人。同时,公众对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的认知率仍比较低,缺乏主动心理调适、防治和就医意识,部分患者及家属有讳疾忌医心理,造成病情加重,危害社会。因此,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具体实践,更是改善公众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人际和谐和社会心态稳定,提升公众幸福感的重要举措,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推动“健康运城”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

(三)做好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是加快“文明运城”建设的有力保障 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是“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社会发展进步、人民是否幸福安康、社会是否有序和谐的标准之一。加强心理健康服务,既是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改善公众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心态稳定和人际和谐、提升公众幸福感的关键措施,是培养良好道德风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源头性、基础性工作,是建设“文明城市”的有力保障。

二、明确任务,突出抓好我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工作 这次我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主要任务就是在全社会建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具体来讲,就是要建立“五大网络”。

(一)积极建立基层社会心理服务网络 市委政法委要牵头建立基层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建设。要充分利用各县(市、区)、乡(镇、街道办)、村(社区)已经设立的综治中心平台,在此基础上搭建社会心理服务网络;
要保证办公场所,统一加挂“心理服务室”的牌子,配备心理辅导人员或聘请社会工作者、志愿者;
要对村(社区)居民广泛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定期排查,及时发现问题隐患,对重点人群提供精准服务。逐步形成村级预防、乡级服务、县级指导的工作体系,有效预防因各类矛盾纠纷引发重大案事件的发生。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机制,以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引导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积极参与基层心理健康服务,为贫困弱势群体和经历重大生活变故群体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确保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有场地、有设施、有保障。

(二)健全机关、企事业单位心理服务网络 市总工会要牵头建立健全机关、企事业单位心理服务网络。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建立组织机构,确定联络员,依托本单位工会、人力资源部门、卫生室,设立心理辅导室、建立心理健康服务团队,或通过购买专业机构服务的形式,为员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

各级各部门要依托各级工会组织,建立基础设施完备、人员配置合理的“职工心理健康咨询基地”,研究职工心理健康咨询工作的发展规律,为全市广大职工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心理咨询服务。从现在开始,在全市建设一批既有统一标准模式、统一规范要求、统一检查考核,又各具特色,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省级职工心理健康咨询示范基地”标准典型。到2020年,实现全市职工“心理健康意识明显提高,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体系初步建成”的工作目标。

(三)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心理服务网络 市县两级教育主管部门要牵头做好教育系统社会心理体系建设和服务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统筹协调好队伍建设、硬件建设、课程建设等五方面工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一是要加快心理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心理教师补充力度,分层次、分类别对学校专兼职心理教师、班主任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确保参训率达到100%。二是要完善心理辅导室建设和运行机制。各学校需在确保千人以上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覆盖率达到100%的基础上,逐步健全心理辅导室工作制度,不断提高心理辅导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充分发挥“释疑”“减压”“清障”的作用。三是要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评估体系,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水平。四是要建立健全学校心理预防与危机干预体系。各学校要在开学后对在校学生进行心理普测,并重点做好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等特殊群体的心理状态排查工作。五是要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通过“示范带动、以点带面”的方式,推进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和健康水平。

宣传部门要协调各相关部门,在市、县两级设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辅导中心,依托条件较好的心理咨询站点,整合区域内心理健康服务资源,面向未成年人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与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对村(社区)、学校等基层心理咨询站点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辅导中心的建设纳入文明城市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考核范围。

(四)建立健全专业心理健康医疗机构服务网络 全市卫健系统要整合现有资源,支持市、县两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提升心理健康服务能力。综合医院要开设精神(心理)科。妇幼保健、中医医疗、基层医疗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心理服务和人文关怀。针对目前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普遍不足的现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对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人员提供规范的诊疗服务,对易伴发心理行为问题的躯体疾病患者开展心理支持服务,鼓励开展睡眠相关诊疗服务。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要开设康复科(室),组织开展辖区内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服务能力。使其具备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筛查、识别、处置能力。市卫健委要督促指导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与综合医疗机构建立心理和躯体疾病联络会诊制度;
落实民政部等四部门《关于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意见》。依托民政、残联、卫生健康等部门或社会力量开办专业康复机构,大力鼓励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提供社区康复服务,让患者早日康复,回归社会。通过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升各医疗机构的心理专业服务能力。

(五)建立社会化心理健康服务网络。

由市卫生健康委、市委政法委共同牵头、民政等部门配合做好社会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行业组织机构的培育、引导和规范管理工作。市委政法委、卫健委、民政局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制定支持、引导、培育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和行业组织机构参与心理健康服务的政策措施,并研究制订管理、规范、监督、评估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和行业组织机构的相关措施,促进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和行业组织机构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

要鼓励心理学相关专业人员创办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行业组织机构,通过购买社会心理服务等形式,向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用人单位、基层组织及社区群众提供心理健康相关服务,鼓励为弱势群体提供公益性服务。

要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类专业心理服务队伍的作用,针对不同情况,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志愿者队伍、社会工作者队伍和心理援助热线等队伍。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纳入到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中,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要立即同时开展有序、高效的个体危机干预和群体危机管理,特别要重视自杀心理预防。在突发重大事件善后和恢复重建过程中,要发挥志愿者队伍,社会工作者队伍和心理方面的专家队伍心理援助热线的作用,对高危人群持续开展心理援助服务。

总之,市卫健委、市委政法委、民政局要采取各种措施切实提高社会化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建设水平。

三、明确措施,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是考验各级党委政府社会治安综合管理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坚持建立“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有效工作机制,强化监督问责,狠抓各项措施落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各县(市、区)政府、各相关部门,要把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摆上重要工作议事日程,纳入社会管理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中,保障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确保思想认识到位、政策措施到位、职责任务到位、人员配备到位、工作落实到位。市政府已成立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机构,研究、协调和解决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单位职能,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密切配合,通力合作,落实心理服务辅导等工作措施,切实加强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和督查。

(二)强化保障,落实经费。市、县两级财政部门要将试点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增加。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积极利用政法、卫健、民政、教育、残联等部门经费,开拓公益性服务的筹资渠道,鼓励和争取社会资本投入心理健康服务领域,推动各项任务有效落实。

(三)强化督导,确保实效。各县(市、区)政府要深刻认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重要性,珍惜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甩开膀子,撸起袖子,扑下身子抓试点。要聚焦试点工作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不健全、心理健康服务政策不完善、心理健康氛围不浓、心理服务能力不强,心理服务成效不明显等问题,强化问题导向,围绕试点目标任务抓督导和评估。对当年没有完成工作指标或任务进度的单位要进行通报批评或约谈,对试点期间工作不积极开展、责任落实不到位,造成心理问题事故发生或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单位和责任人,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问责。要建立健全高效顺畅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试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试点工作启动后,宣传部门、卫生健康、政法、教育、公安、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都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做好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工作。要发挥新闻媒体的主力军作用,努力提高宣传的主动性、针对性和自觉性,提高宣传频次,通俗化宣传内容,注重宣传效果。要以扩大覆盖面、提高知晓率为目标,把村镇、社区、学校以及社会压力大、工作节奏快的行业工作人员作为重点,着力提高普及程度。要借助板报、传单、文艺活动等宣传形式,开展丰富多彩、贴近群众的宣传教育活动,使社会心理服务相关知识真正做到妇孺皆知、家喻户晓,切实减轻心理压力对群众身体健康危害,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同志们,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责任重大、使命神圣、任务艰巨。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稳妥,大胆探索,全面落实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各项措施,加快在全市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为“走进新时代,建设大运城”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推荐访问:市长在全市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长在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局长在全市教师培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县局局长在全市烟草工作会议上发言 副市长在全市粮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县长在全市安全生产会议上的表态发言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副市长在全市污水处理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市公安局长在全市公安禁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长在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上的主
上一篇:最新2020年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研讨发言心得体会
下一篇:2020年学校七五普法工作总结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