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指南之家庭教育中家长妙招汇总

来源: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0-09-21 点击:

 99 条建议,优秀的孩子就是这样培养的!

 告诉你的孩子什么最重要? 1、旅行比上课重要; 2、主见比顺从重要; 3、兴趣比成绩重要; 4、良知比对错重要; 5、幸福比完美重要; 6、信仰比崇拜重要; 7、成长比赢输重要; 8、察己比律人重要。

 家里有小孩的务必留着,太全面了。

 优秀的孩子是这样培养的(教育篇、成长篇、生活篇、学习篇、娱乐篇) 教育篇 1.每天花半个小时和孩子交流。

 2.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语,“早上好,请,谢谢,晚安”等等。

 3.让孩子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4.多听听孩子的声音!——用耐心、用爱心、用开心,心是长着眼睛的! 5.不要为了提醒孩子,而总是揭孩子的伤疤。

 6.严肃指出孩子的错误! 7.不要总对孩子一本正经,要多和孩子一起欢笑:因为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的看待事物。

 8.给孩子讲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9.不要把当年未曾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想让孩子去实现。

 10.关爱孩子但适当时候适当的惩罚也是需要的,不要护孩子的短。

 11.教育并不一定只是讲道理,有时适当可以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

 12.结合孩子的表现,每天思考至少一个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

 13.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培养幼儿高雅的审美情趣,注意引导、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在大自然中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是非常有益的。

 14.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不要让他们长时间地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隔代更

 亲,不利于教育。也许没有科学道理,但绝对适用。

 15.注意培养孩子的善心。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6.教会孩子微笑,微笑面对生活的一切,微笑面对人生。

 17.对孩子不要乱许愿,承诺的事情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兑现。

 18.要常换位思考!对孩子的所做、所想等家长应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的话,我将会怎样? 19.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同时给一定的压力和责任! 20.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了,不用再表现自己。

 21.从来不说孩子比别的孩子差。

 22.绝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

 23.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

 24.不要吓孩子。以免造成孩子过分胆小、怕事。

 25.不要当众批评和嘲笑孩子,以免造成心理畸形,失去自信心等。

 成长篇 1.给孩子一些私人空间。

 2.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和权利。

 3.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的伙伴、朋友。

 4.让孩子做想做的事。

 5.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洗自己的衣服、烧水煮饭等,让他意识到自己是家庭成员中的一分子。

 6.为孩子准备一个陈列架,让他在上面展示自己制作的物品。

 7.认真地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

 8.把孩子当作成人一样,和他平等相处,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

 9.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懂得赏识孩子。

 10.记得对孩子说:我爱你,你是我的宝贝! 11.记得经常的亲吻你的孩子,抱抱他(她),摸摸他(她)的头,让他(她)知道你的爱! 12.随时关注他(她)的进步,并也让他(她)自己知道自己的进步!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懂得赏识孩子。

 13.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与孩子同行。

 14.不要给孩子贴上“笨”的标签。

 15.家长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烦恼。

 16.要学会真诚地赞美孩子,而不是像对宠物一样说句“你真聪明”。

 17.让孩子经常有机会和他的同伴在一起。

 18.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更关注孩子的情感需要。

 19.先成人再成才,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一个健全的人。

 20.在生活中创设一些困境,和孩子一起度过。

 21.鼓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

 22.了解孩子有哪些朋友,这很重要。

 生活篇 1.给孩子一些钱,让孩子学会理财。

 2.没有得到孩子的许可,不要看孩子的日记与信件。

 3.经常和孩子郊游。

 4.睡前给孩子讲讲故事,让孩子笑着入睡! 5.给孩子一个主要供他玩耍的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

 6.如果有条件,每天晚饭过后和孩子到户外散散步。

 7.快乐与孩子一起分享! 8.对小家伙开心的笑,并希望他(她)也常笑! 9.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正常交往。

 10.鼓励孩子与各种年龄的人自由交往。

 11.给孩子留出真正的“玩”的时间和空间。

 12.教会孩子骑自行车,游泳,这都是进入社会的一种基本技能。

 13.每天早上与孩子相互问候,让他感受到美好的一天的到来。

 14.夫妻实在要吵架,请一定要记住:避开孩子。

 15.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孩子,首先微笑着问他一遍:孩子,你今天快乐吗? 16.不给他留有太多的物质遗产,给他一个健康的身体,给他一个健康的心理,一个快乐的人生。

 17.着重进行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18.不要责备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乱。

 19.父母对自己的双亲要孝敬有加,让孩子觉得家中充满了爱,同时父母也是他们值得学习的榜样。

 20.父母之际间要互相谦让,相互谅解。

 21.不要太关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免孩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坏习惯。

 22.不要太亲近孩子。让他与年龄相仿的孩子多交往,以免孩子养成性格孤僻的恶习。

 23.不要孩子要啥买啥。让他知道“劳动与所得、权利与义务” 的关系。以免孩子养成好逸恶劳的性格。

 24.生活中的困难以及一些家庭大事有时可以和孩子商量商量。

 25.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一会儿晴,一会儿阴。

 学习篇 1.和孩子一起读书,家长可以看看报,一个好的学习伙伴很重要。

 2.孩子在家学习,家长切莫搞一些娱乐活动,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很重要。

 3.不要逼孩子学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4.不要因为孩子的成绩而责骂孩子。

 5.不要因为孩子试卷上的低分而认为孩子没有出息。

 6.教他(她)足以带来成就感的知识:古诗、数字、故事、家务、玩耍、交朋友…… 7.教育孩子读好书、好读书。

 8.不要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表示太大的关注,那样会造成孩子学习紧张,压力增大。

 9.不要把孩子的成绩与其他孩子相比,要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反思一下有没有自己的责任。

 10.孩子的房间要有自己的书桌,书桌上要有几本自己爱看的书籍,如《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

 娱乐篇 1.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欢的动画片、一起听他爱听的故事等。

 2.和孩子一起玩游戏、锻炼身体。

 3.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每天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之间。

 4.多让孩子看一些少儿节目:动画片、益智节目等,少看动作片、连续剧。

 5.孩子看电视时,家长们适时地陪他们一起,并且对里面的内容作一些讲解与讨论。

 6.春天可以和孩子骑自行车去郊游,夏天和孩子一起去河边游泳,秋天则背着铁锅和孩子去野炊,冬天一家三口在野地上打雪仗,堆雪人。

 7.允许孩子收集各种废弃物。

 8.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要表示欢迎。

 9.和孩子下棋,让孩子知道落子无悔,教育他对自己所做事要负责任,同时下输了要承认,家长有时也要放手让孩子赢一两盘,这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测一测:当你错怪孩子时,你的行为得几分?

 100 分:主动向孩子道歉 我觉得向孩子说声“对不起”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困难,我就是这么做的。

 有一次,邻居找上门来说儿子把他家的孩子打哭了,我当时就骂了儿子一顿,后来我了解到,原来邻居家的孩子随意摘小区里的花,儿子去阻止,因为邻居家孩子不但不听,还动手打儿子,才被儿子“修理”的……当我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我主动向儿子道了歉。

 向孩子道歉,既有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同时也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知错能改的形象,增加孩子对父母的敬重,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正直无私的品德。

 70 分:以承诺代替道歉 这样的家长在现实生活中很普遍,这类父母在发现错怪孩子之后,其实心中也是有歉意的,但是又拉不下脸面给孩子道歉或担心直接道歉会损害自己的权威形象。

 于是,就以物质、精神许诺来代替道歉。诸如:“明天我给你买一个大洋娃娃。”或“星期天我带你去儿童乐园玩。”等等。

 我觉得不应该提倡这样的做法。但是,这样的家长毕竟能让孩子了解到自己的歉意,也算是“知错能改”了。但不能经常采取这样的方式,以防孩子养成习惯,对父母提出各种无理的要求。

  60 分:转移视线岔开话题 家长们都知道,孩子一般会很快忘记发生过的事情,包括不愉快的事情,所以,很多家长都喜欢利用孩子的这种特点,在自己错怪孩子的时候,就故意用玩具转移孩子的视线,或故意岔开话题。

 父母转移视线有两种具体表现:

 第一种发现错怪孩子后故意岔开话题,文过饰非。如发现错怪孩子打翻油瓶后,转而问“你今天的画画完了吗?” 第二种是当错怪孩子的事实被澄清后,认为自己丢了面子,反而故意挑出孩子别的错处来掩饰自己的窘迫。如妈妈责怪孩子弄乱抽屉,事后才得知是爸爸干的,一时下不了台,于是转而指责孩子乱放玩具等,以此来推卸自己的责任。

 但是这种做法只能偶尔为之,如果经常这样做的话,家长在孩子面前所树立的榜样就成了遇到问题后就逃避。父母都逃避责任,那孩子在遇到困难时该怎样应对呢?

 50 分:认为没什么大不了 许多家长都觉得孩子年龄还小,还不懂事,是不会“记仇”的,于是,当自己有什么事情错怪了孩子时,觉得不必当回事儿,没什么了不起的。

 这类父母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认识到孩子无论多大,都是有思想、有感情,需要尊重和理解的个体,长期这样下去的话,家长就会失去孩

 子对自己的信任。

 30 分:找孩子别的错掩盖窘迫 有些家长当自己错怪孩子后,会故意找孩子别的错误来掩盖自己的窘迫。从表面上来看,家长这样做,似乎维护了自己做父母的尊严,但是,这样做会深深地伤害孩子,孩子不再相信家长,不敢对家长说真话。长此以往,不但会使孩子学会推诿责任和逃避现实,而且会使孩子养成不正面看待问题的习惯。

 专家解析:在错怪孩子时候,父母向孩子道歉不仅有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更能解除双方心中的不适,孩子还能从家长的态度中学会如何承担错误,以诚相见。不但不会失掉或降低家长的权威形象,相反大大增加了孩子对父母的敬重。

 人与人心灵上的亲密感,是心理上深刻的需求,在这种民主、互尊的家庭气氛下,孩子绝不会因父母的一声道歉而轻视他们,反而会因父母的泱泱大度和光明磊落更增添了对他们的敬与爱,从而于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正直无私的好品德。

 惩罚犯错孩子后怎样善后?

 1.安抚情绪 在中小学家庭教育中,惩罚的最大副作用就是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对错误的懊恼、对斥责的委屈、对气氛的害怕、对家长的恐惧……甚至延伸到对爸爸妈妈爱的怀疑。此时家长必须站在比孩子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一旦孩子知错表态,就要及时压下怒火,以宽大的胸怀安抚孩子,让他知道,惩罚是出于一颗爱他的心。

 2.加深印象 不服管教,反复再犯是家长常常头痛的问题,家教咨询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就是:为什么孩子如此“难教”?家长一方面要考虑孩子的心智发展程度,能否明理自制;另一方面要加深孩子印象,注意不是惩罚的印象,而是犯错后果的印象,罚在点上,才能管在面上。

 3.帮助改正 惩罚只是治标,改错才是治本,如果孩子犯错了,受罚了,道歉了,结果却不知如何改正,那么再犯时家长不需反省吗?正确的做法是像家长一样管,像老师一样教,让孩子明确知道日后如何避免重复错误。

 4.监督检查 孩子好奇心重,玩性大,自制力弱,自觉性差,这些特点都决定了改正错误后需要家长反复的监督巩固,适时提醒、总结经验、举一反三都是家庭管教的好窍门,也是“监护人”监督和爱护的职责所在。

 除了惩罚,我们还能怎么做? 导语:爱孩子,他很快没有规矩;管孩子,他很快感觉到父母不爱他。怎么办?用爱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才能感受到规则是爱的一部分;用惩罚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感受到的是恨,而非规则。怎样找到替代惩罚的方法? 生活中,“惩罚”已经成了很多家长最常用、最爱用的杀手锏了,的确很好用,也很省事,似乎身边所有的家长都是这么做的。大家都认可的选择就一定是最科学的吗? 当然不是,只是因为这是大家最无奈的选择,除了这“招”我们的确想不出什么好“招”了,这里告诉你一些可以代替惩罚的好方法!

 一、对于惩罚的认识 1、惩罚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敌意、仇恨、抗拒、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 2、孩子在惩罚中会把精力分散到如何报复家长上面,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不利于孩子发自内心地认识和改正错误; 3、惩罚作为一种行为是会被孩子效仿的,“以强欺弱”会成为他面对问题的处理方式; 4、孩子受到的惩罚,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认为“惩罚”可以抵消他们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复自己的错误; 5、专家认为一个孩子应该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让他感到,在一个相互关心的亲子关系中,是没有惩罚的。

 二、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及案例 1、转移注意力:把孩子对“问题”行为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助家长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

 适合:不太严重或者偶然性的问题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随意拿货架上的商品 反例(家长):“你再乱拿,看你爸爸来了,怎么收拾你!”

 正例(家长):“宝贝,你来帮我挑三个最红的苹果吧!” 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让孩子了解问题本身的影响:

 适合:行为的后果比较严重,需要及时纠正、明确态度的问题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跑来跑去 反例(家长):“你太鲁莽了,晚上不许看电视!” 正例(家长):“我不喜欢你这样!小孩在过道乱跑会干扰别人购物!” 3、表明你的期望:对于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并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

 适合:问题影响不大,属于主观上非故意的行为 案例:孩子把从家里带出去的玩具弄丢了 反例(家长):“你怎么又把玩具弄丢了,以后不许你带玩具出去了!” 正例(家长):“我希望你能保管好自己的玩具,下次能让它和你一起回家!” 4、提供选择:提供给孩子合理的、且我们能接受的选择,给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强迫感。

 适合:行为相对顽固,但有可替代的选择的问题;也可以用于引导孩子开始某种行动的建议。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跑来跑去 反例(家长):“你再乱跑,我就不带你回家了!” 正例(家长):“齐齐,别跑!给你个选择,你要么好好走,要么坐在购物车里,你来决定。” 案例:孩子在看电视不愿意洗澡 反例(家长):“赶紧洗澡,你再不过来,我就关电视了!” 正例(家长):“你是愿意现在洗澡、一会儿讲两个故事听,还是现在看电视,洗澡后没时间讲故事。你来选吧!”

 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适合:由于无知而导致的失误,需要补充孩子相关常识的事件 案例:孩子用水彩笔画画时,把没盖笔帽的笔放在沙发上,染了一大片颜色。

 反例(家长):“你看看你干的好事,以后别用水彩笔了!” 正例(家长):“看沙发都花了,以后记得用完笔就把笔帽盖起来,放在桌上。” 6、采取行动:对于反复建议多次的问题仍然没有改正,可以采取适当行动。

 适合:相对严重的原则性问题,特别是“屡教不改”的问题,需表明正确的原则 案例: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反复玩弄桌上的物品 反例(家长):“你再不专心吃饭,就干脆别吃饭了!” 正例(家长):“宝贝,专心吃饭!”,数次劝说未果,可以把桌上附近的东西拿远,说:“吃饭时候应该专心,吃完饭你可以随便玩这些东西。” 7、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适合:孩子存在一定的主观意识的行为,即“明知故犯”的行为,需要承担因此引起的后果 案例:孩子在都是油的餐桌上玩小汽车 反例(家长):“别在上面玩,都是油!听见没!是不是要我没收才行!” 正例(家长):“桌子上还有很多吃饭洒的汤和油,把小汽车都弄脏了,你要负责把它们洗干净!” 三、针对特别顽固且不易改正的习惯,采取相对复杂的措施 案例:孩子晚上总想玩耍、说话,不愿意睡觉 反例(家长):呵斥、发脾气:“再不睡觉就出去!我都累死了,没时间陪你折腾!” 正例(家长):

 第一步: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如:坐在一起,问问孩子睡觉前都喜欢做什么?

 第二步: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如:告诉孩子妈妈每天上班很累,需要早点睡觉、得到休息。

 第三步: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

 一边讨论,一边将双方所有的想法逐一记录,让孩子有受尊重感和参与决定感,更利于提高孩子日后行动的主动性。

 如:(孩子)听三个故事、看会电视、翻跟头、十点睡觉…… (家长)一个小时的游戏时间、九点上床后可以聊会天、九点半准备睡觉…… 第四步:挑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需要付诸行动。(家长应给予适当让步,会带动孩子主动让步)

 如:分别在各自能接受的方法上“打勾”,不能接受或者想去掉的方法上“打叉”,在双方达成共识的方法上画“五角星” 第五步: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总结达成共识的意见,双方共同努力完成。

 如:我们都同意每天八点半到九点自由活动,可以讲两个故事、九点半睡觉(可以写在纸条上,贴在冰箱上)

 四、最后请记住这几点 1、当我们发生冲突时,不要把精力用于彼此的对抗,或者担心谁输谁赢。而是把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寻找一种方法,让家长和孩子的需求都得到尊重; 2、在气头上时,暂时不要开始“解决问题”,当自己足够冷静时再开始用科学的语言,如果是在叉腰瞪眼的情况下说的都是不会有效果的; 3、挑选建议时,不要评价“主意不好”、“那不行”,而是记录每个想法,让想法得到尊重; 4、当一个计划执行一段时间后,贯彻不下去,可以选择回到老路,也可以选择再做计划; 5、如果孩子不愿意坐下来商量解决问题,可以用便条方式表达我们的想法:(适合相对较大的孩子)

 “亲爱的孩子,我想听一听关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你是不是觉得……,我觉得……,请告诉我你有什么解决方法,我们都能接受。爱你的爸爸/妈妈” 结语:惩罚原本是以让孩子改正错误为目的,却常常最终成为我们发泄自己情绪的借口,我们痛快了,可是孩子却受伤了。多一些对孩子的尊重、会多一份孩子对父母的尊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胆大≠勇敢,如何培养孩子成为勇敢的人? 勇敢的定义是什么?如何让孩子勇敢起来? 为了帮助身边有孩子的朋友,我这个“砖家”运用“素质”构建的方法对勇敢以及勇敢的层级进行了简单的定义。输出的结果不一定准确,但至少给大家一些参考。具体内容如下:

 一、勇敢的定义 勇敢是指人在面对危险、挑战、痛苦等情况下,已经认识到可能的危险、丧失、挑战、受伤等,放下自己对危险的本能恐惧反应,对情境进行理性的评估并接受行动的可能后果,自愿、自主、努力、有策略地争取对于个人或组织有益的结果,而且也知道这种有益的结果也许不能有效达成但仍然努力尝试。

 二、勇敢的构成 恐惧反应:面临危险时所表现出来的反应。

 理性评估:面对情境时对情境的思考和分析。

 独立活动:在没有成人或小朋友陪伴的情况下,独立活动的能力。

 策略实施:策略性的面对危险并解决问题。

 三、勇敢的分级 0 级:面对外界行为或情境刺激,经常是立即表现极度恐慌并伴随哭泣等行为;对情境没有思考和分析,在无成人或同伴的陪同下不能进行活动、问题解决或影响外部环境。

 1 级:面对外界行为或情境刺激,首先表现中断或压抑恐惧情绪的行为,逐步表现出不知所措、哭泣行为;对情境表现出瞬间或短暂思考

 后的语言和行为;在周围有成人或同伴的情况下,能够配合他/她人活动。

 2 级:面对外界行为或情境刺激,会表现出短暂的恐惧或不安行为;但很快就能冷静下来分析和评估当前情境;能独立开展活动但策略性不足。

 3 级:面对外界行为或情境刺激,会表现出冷静的行为;能对情境进行基本性分析;能独立、主动开展活动;采用少量方法和策略影响对方情绪和行为。

 4 级:面对外界行为或情境刺激,表现出冷静和博爱的行为,能对情境进行全面、系统地思考和分析,能独立、主动、组织活动并能安慰和稳定他/她人情绪,采用多种方法和策略影响对方情绪和行为,争取达成有益的结果。

 通过行为分析,幼儿的“勇敢”等级大多在 0 级,大部分孩子在1 级,少部分孩子能达到 2 级。受过专业训练的军人、警察和部分成人能达到 3 级,只有极少部分达到 4 级。

 四、勇敢素质的训练 对于勇敢素质的训练和提升,我提出以下训练方法供大家参考:

 方法一:学习 学习勇敢的定义以及在各种情况下,应该表现的行为。

 学习方式:书籍和视频,孩子和家长同时学习;模拟各种情景演练。比如“抢劫”、“打斗”、“消防”等模拟。

 方法二:接受辅导

 根据以上学习内容设计知识技能点,家长和老师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境中提升孩子的胜任能力。家长的行为包括:不要随便用语言或行为限制孩子、家长遇到事情时不要一惊一乍、家长处事表现出冷静和智慧……. 方法三:实践 安排大量的任务让孩子接触,迅速提升其胜任能力。比如幼儿可以安排独立去超市买东西等。

 当孩子大哭不止时,你做了什么? 毫不奇怪,当孩子不停哭时,我们会心烦。孩子为一点小事哭起来,我们立刻失去了好心情,感到恼火、不安、厌倦和愤怒。我们想止住他的哭声,尽力哄他,试图说服他,我们以为只要止住孩子的哭声麻烦就过去了。

 但是,仔细观察就会注意到,情况并非如此,孩子可能会安静下来,但仍然不高兴,长时间情绪低落,打不起精神,不再信任别人。父母也为此感到气恼,整个家庭生活受到影响。

 在孩子开始哭时,换一种做法可以直接调整孩子情绪。我们留在孩子身边倾听他,不打断他的哭泣,他的烦恼会随着哭泣逐渐消散,哭泣也会随之停止。原因是:哭泣能愈合创伤。由于你给孩子机会,让他自己排除受到伤害的感觉,之后他会变得更坚强和自信。

 他努力消除自己的坏情绪时,你要留在他身边,提供他所需的支持,使他在整个过程结束时,重新充满信心和希望。所以,在孩子开始哭时,我们应当停下手边的事去倾听他,以便有助于愈合孩子受到伤害的感情。

 要理解孩子对哭的需要,可以设想他们站在一条窄窄的平衡木上。在平衡木上,快乐情绪使他们善学,乐于接受我们的建议或帮助。由于感到安全和受到关怀,他们能不断尝试,一次不成就再来一次。但他们这种宝贵的自信心和对他人的信任也很容易受干扰,努力频频失败,或周围的人显得漠不关心或态度消极,都可能伤害他们的感情,使他们从感觉良好和安全的平衡木上摔下来,脱离了“正常轨道”,他们无法找到能支持自己继续尝试的信心,感到伤心,就开始哭起来。

 哭泣是愈合感情创伤的必要过程。有你在他身边,他会感到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支持和关心。一旦通过哭泣排除了烦恼,他就又可以精神焕发地面对生活。所以,倾听哭泣的孩子,能使他得益于所面对的困境,并从所受的伤害中恢复过来。

 小事情会引发大的情绪波动 大哭不止,直到不快情绪消失——这种康复过程会很自然地发生在孩子身上。每当他们感受不到爱或丧失信心时,就会启动这个过程。当孩子为要独自挨过半小时感到烦恼时,就

 会把不快投射到一件小事上。有时,孩子在为了一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哭一场后,能够告诉你他大哭的真正原因;有时,孩子可能哭完就跑出去玩,什么也不说。我们苦苦地想要知道孩子究竟为何如此伤心,但孩子有时候说不出自己的感觉,好在我们能做到倾听他们。有我们在他们身边,他们就能完成康复过程,尽管我们对其内容不很清楚。

 欢乐时刻常常会把以往积存的不快带出来 孩子们经常选择家庭中欢乐融洽的时刻表露他们不快的情绪,使履行父母职责看来更像是对性格的考验。我把这称作“被糟蹋的郊游”现象。比如,你和孩子们也许是一整天都在公园里快乐地玩耍,当你们动身回家时,孩子却变得不高兴,容易生气,会为必须坐在车子后排座哭叫等。

 实际上,孩子是在利用这天从父母身上新感受到的安全感和亲近感。这一天的满足衬托出平日里感到的缺憾,就像是一块白桌布上的污点。度过了如此快活的一天,现在他要致力于往日里积存下的不快。对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能排泄掉积郁的机会。不过,如果你对此没有思想准备,这处“被糟蹋的郊游”会是令人沮丧甚至恼火的。一旦你明白它准会发生,你可以让自己做好准备,等孩子哭时好好倾听,直到他平静下来。比如,你可以在自己尚未筋疲力尽时就动身回家,因为你知道路上可能要处理某些会有积极的结局的“麻烦”。

 当孩子哭起来,你最起码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先检查孩子身体方面是否受到损伤,或环境是否有危险。如有,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2、不要流露出不安,也不要给以忠告。

 孩子会寻求你的帮助。你的忠告,或明显的不安,只会妨碍他理解所发生的事。例如,如果孩子哭是因为奔跑时摔倒了,你只需搂着他,听他哭。你可能很想责备他的不小心或想告诫他要当心有水的路面。不要这么做,孩子哭的时候,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自己的感受和你的存在上,对四周事物全不在意。

 他已把注意力收拢在康复过程的进行上,否则无法完成该过程。不要对他说什么他要是小心些就不会摔倒之类的话,因为那会分散他的注意力。他哭的时候,听不进你的忠告,你的任何责怪也只会加深他受到的伤害。

 等孩子哭够了,重新感到安全和自信时,会急切地想知道刚才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你只需点到为止,说句“瞧见你刚才摔倒的地方了?那儿有水”就足够了。畅快的哭泣已经荡去孩子由于意外的摔倒所感到的紧张与困惑,他现在能自信地回答:“噢,我是在有水的地上滑倒的。妈妈,下次在有水的地方我会跑慢一点。放心吧!”

 3、靠近孩子,轻轻地搂住他,让你们的目光相接

 抚摩和爱抚的目光是我们能给孩子的最有力的支持。搂住孩子并注意相互位置,让他在愿意时能望到你的眼睛。不要让他趴在你的肩头上哭,或一直把头埋在你的膝头上。要温和地鼓励他抬头望着你,感受你对他的爱。如果他能注意到你充满爱抚的目光,就可能哭得更厉害。不过也许他根本就不望着你,那也没关系。他的注意力是在自己的坏情绪上,他还没有把它们清理完。

 足够的哭泣和你的耐心倾听终会使他放松下来,恢复与你的全面接触。

 孩子哭的时候,情绪会随之放松。他在宣泄悲伤的过程中,能敏锐地感受到你的反应。温柔的触摸,轻抚他的面颊,把他搂在怀里轻摇,不时地轻吻他的小手,都会把你的关切直接送入他的心田。言语几乎是多余的。孩子对你的感情可能没有什么对应的表示,但只要你看到孩子越来越放松,就知道他已经接受了你给予的每一分爱。

 4、和蔼地请孩子把他的烦恼告诉你

 放声大哭的孩子总不是无缘无故地感到委屈的。委屈越深,孩子越不容易开口谈。你要对他说你想了解他的烦恼,然后,就耐心地听他说。有时候,你说完以后,孩子只是大哭不

 止,好久也说不出一个字来。不定期的,你仍然能凭借他的表情、哭泣的声调、他看你时的眼神等大致推断出他的烦恼所在。所以,你要保持对他敏锐的观察,不论他能开口谈自己的烦恼与否。哭在前,谈在后,然后是新的认知——这就是一般的规律。

 5、如果你发现孩子害怕某个特定的事物,应该向他保证你一定会保护他,不让他受到伤害。

 当孩子感到非常恐惧时,你的保证可以提醒他注意“现实是安全的”这一事实。不要期待你这些话会止住孩子哭泣。但孩子在通过宣泄重新获得安全感的过程中,的确需要听到你的安抚式的保证。

 6、不要对孩子的情绪作评论

 这一点太难做到了!我们太习惯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如果我们自己有好心情,别人也该如此。但孩子们的情绪有自己的阴晴雨雪气象系统,为我们成人经常注意不到的因素所左右。在孩子伤心时对他说“你该感到高兴才对”,无异于对一场暴风雪说“快走开”。最好对孩子说,“你这样伤心我很难过,”或,“你不好受,我就在这儿陪着你,”这样就给孩子机会去正视和处理他的坏情绪。而类似“别觉得委屈,是你自己先动手的!”和“不就是撕坏了一份作业嘛,别像个爱哭的小宝贝似的没完没了!”这样的话只会羞辱孩子。你本想帮助孩子摆脱烦恼,可你这样说只会适得其反。

 倾听孩子,既不意味着你认可他的情绪,也不意味着你纵容他。你只是在帮助他摆脱不良情绪。孩子只在烦恼得不能正常思考时才会哭闹。烦恼和不安,能压垮孩子,驱使他做出非理智的事来,所以孩子才力图把这些不良情绪“哭掉”。他恨自己行为“出轨”,失去自控。你的倾听可以逐渐减弱不良情绪对孩子的控制。一旦完成整个倾听过程,孩子自己的良好判断力就会得到恢复。

 孩子哭闹时,你会听到他抱怨你或其他与自己的生活有重要关系的人。比如,“你不爱

 我,从来就不爱我!”“我希望你不是我妈妈!”“我恨你,爸!别人的爸爸都比你好!”这些都是孩子在宣泄烦恼时会说的。孩子在试图“哭掉”烦恼,恢复好心情时,需要“口无遮拦式的自由”。如果他们能哭出来并对你说出自己最糟的感觉,他们的委屈就会渐渐消失。不要对孩子的抱怨太在意。孩子对你的抱怨并不代表对你的全盘评价,只代表他急于排除掉的烦恼而已。只要他摆脱掉那些令他不快的情绪,他就会重新注意到你对他有多好。

 7、允许孩子畅快地哭,不要有时间限制

 孩子哭起先是为刚发生的事,然后可能是为以前发生的伤心事。如果他是初次得到倾听,他会哭得很厉害,很久,一般达半小时到 1 小时之久。为这样的机会他已经等了很久。你表现得越温和慈爱,他哭得越久、越厉害,因为感受到了你的支持和关注。我们许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困难时刻,他人不期而至的关心会使我们落泪。孩子也是如此,越有安全感,他就越能向你充分显露他的情感,在哭过之后,越能深深地感受到轻松愉快。

 说到时间,父母们会觉得很难办。我们怎么会有那么多半个小时来坐下听某个孩子哭呢?谁去准备晚饭等等,在我们的生活中,时间是个昂贵的消费品,大多数人不会轻言为某件事多用些时间,或多做些努力。不过许多父母发现,当孩子烦躁不安时,如果肯花时间倾听,可以省去其他不少麻烦。比如,你不再需要花时间训斥他,为他担心,不停地抚慰他。你只需在孩子发脾气时坐下来,把他搂在怀里,允许他哭出内心的委屈,明确意识到这是孩子处理自己不良情绪的机会,也是让你自己放松情绪,通过倾听,让自己的爱浸润孩子心田的机会。

 8、孩子大哭一声之后或许需要睡觉

 恢复过程中,睡眠的作用可能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孩子在一场翻江倒海的大哭之后可能连续打几个哈欠,然后倒在你的臂弯里沉沉入睡。这样的睡眠很重要。它给了孩子为恢复

 由于情感伤害而丧失的感知能力所需要的时间与安宁。通常,他一觉醒来,又是个快乐的、充满活力的孩子。

 有时,睡眠只是恢复过程中的一个间歇,并不意味着过程的终结。闷闷不乐的孩子会逐渐地、时断时续地抽泣着进入梦乡。醒来时仍然不快活,但已有了新的活力继续自己尚未完成的恢复过程。

 9、倾听过孩子充分哭泣之后,注意发现孩子身上新增长的领悟力、热情和创造力,以及他更加充满活力的游戏。

 孩子在成人的帮助下,痛快地哭过之后感到轻松,被爱,满怀希望。他们会通过某些看似微小而意义重大的行为,让我们了解他们的变化。在对你大哭大闹之后,孩子可能会轻柔地帮你整理头发,勇敢地去和他以前害怕的孩子一同玩耍,自编几首快活的小调,或把他以前最厌恶的数学作业做完。注意捕捉他渴望生活与爱的天性的闪光。你一定不想错过他对你表达爱的一举一动,愿意看到他的自信心不断增长的迹象,这些就是对你的倾听的报答,是你的努力赢得的。

 一位母亲每次送女儿去托儿所都痛苦万分。每天早晨和母亲告别时,孩子都会抓住她不放,抱怨,哭闹。然后,她会很快停止哭泣,但整天闷闷不乐,不爱说话。最后,母亲决定每天提前到校,以便有充裕的时间与孩子道别,孩子哭时能陪在她身边。头三个早晨,母亲每次都留在车里听孩子哭近一个小时。

 等女儿哭声一停止,她就温和地说,“该进学校了。准备好和我一起下车进大门了吗?”孩子就又抽泣起来,紧紧抓住她。在经过几乎不可想象的那么长久的大哭之后,孩子会安静下来,向四周望望,悄悄看一看饭盒里为她准备的午餐,或转转汽车方向盘,然后就同意进校门了。第四天早晨,孩子比以往哭得还要厉害,可只持续了 15 分钟,就很快决定要进校门。第五天早晨,孩子没哭。她用力长久地拥抱了妈妈,说她要自己一个人走过校门。保育员后来报告说,她的女儿的自信心在那一周里有显着增强。这个变化正是母亲终于在第五天

 所明确看到的。

 就像上述例子中的情况,孩子在面对新的挑战时,如能得到倾听,他们的自信心会得到惊人的增长。为了清除某种情感创伤,孩子可能需要多次倾听,需要你付出相当多的时间。但你可以看出,孩子在最初表现出的软弱无能的状态会随着每一次倾听获得明显的改进。

 倾听孩子对于父母不是件容易的事。倾听一个哭闹的孩子本身并不复杂,对孩子的成长极为有益,但实践起来确实不容易。要做到全神贯注地倾听孩子,我们父母也需要别人花时间来倾听我们的想法和感受。孩子的激烈情绪会触发我们自己的情绪。

 我们也有许多话要说:比如,作为父母有多难,我们如何爱自己的孩子,孩子有时让我们多么恼火,对孩子的担忧、失望和希望。如果父母们之间能建立起一种彼此倾听的伙伴关系,就能满足这种需要。当我们自己信赖着一个倾听者时,我们会更好地理解孩子是怎样努力要信赖我们。让倾听者了解我们自己有多么伤心、劳累,有助于培养我们倾听孩子的耐心,更有效地帮助孩子摆脱烦恼。

 低年级小学生提升注意力的训练法 孩子不专心,通常表现为两种情况:

 其一是注意力飘浮不定,专注的目标会经常转移;其二是心不在焉,常沉浸于白日梦而忘记眼前的事情,后者其实不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只是将注意放错。只要家长老师用心帮孩子纠正,使他们将心事转移到主要事情上去,往往会有不错的表现和成就。

 首先,对刚上学的孩子的注意能力不能要求过高,在课堂上,教师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内容和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对注意力集中困难的学生多一些关注,通过适时的提醒帮学生维持注意力;教师还应该结合课堂学习内容组织一些专门的训练注意力的活动,促进学生注意品质的提高。同时,多给这些学生以表扬鼓励,以此强化他们的适宜行为。

 其次,家长对孩子的这类问题也不能操之过急,要耐心培养孩子做事的良好习惯和学习兴 趣,这对孩子注意力的发展非常重要。家长应该认识到,专心其实是一种可以训练、学习和培养的行为习惯,我们可以在家里和孩子做一些专门的注意训练活动来促进注意品质的改善。以下几种家长可以参考选用:

 1、听数报数法:让孩子听一组数字,如 375985,然后立即报出来。每天训练的数组可逐渐加长。

  2、听数倒背:读给孩子一组数字,让孩子倒背出来,如 426,孩子背出“624”。数组随训练的进程逐渐加长。

 3、复述词语:家长从书中随意读出 5 个词,要求孩子复述;家长从书中读出 6 个词,要求孩子复述;

 4、数数法 从 3 开始,隔 3 就数,如 3、6、9、12、15……数到 300;从 300 开始,隔三就数,数到 3.也可选择从其它数字开始。不管怎样数,先记下时间,看多长时间数完。然后看后一次数是否能快于前一次……

 5、读书训练 家长和孩子各拿一本相同的书,选一篇文章让孩子大声朗读,家长记下孩子读错的地方;再让孩子从头读起,看读书的时间能否加快,错误能否减少。

 6、智力游戏训练 买一些智力训练的书,找那些锻炼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图文,如走迷宫,在一大堆图中找某样东西,找异同(同中找异,异中找同),比大小、长短,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一页图中的物品记住,然后合上书让孩子报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让孩子在接受这些训练时不感到枯燥,可以有一定的奖惩措施,也可和家长以比赛的方式来进行,这样可以增加训练活动的乐趣。家长应该以身作则,表现出专心、坚持和耐心的榜样。一旦发现孩子有专心的表现,更应加以鼓励和称赞。

 父母的 8 个忠告 有一种孩子,叫做“别人家的孩子”:他们品学兼优,乖巧可爱,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在羡慕的同时,作为家长,是否想过“别人家的父母”是怎么做的?今天,我们特别分享一位考上清华的学霸的文章,她从多个角度分析了父母对她的影响,非常受启发!

 1 关于分数 从小学开始,爸爸妈妈对我就是这样要求的,只要学习态度好,考试考多少分都不会怪我,所以,我考试对分数没什么压力,所以很少有发挥失常的时候,成绩也差不到哪去。

 我的经验就是:像考试一样认真做作业,像做作业一样地轻松考试。

 初中了,妈妈重新告诉我:考试,只要考出你的真实水平,就可以。比如,某次考试,你的真实水平是 90 分,你考了 90 分,就很好。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你只考了 70 分,那爸爸妈妈就会为你遗憾,因为你的努力付出没有得到对等的回报。

 在我们家,分数引起的反应基本上是波澜不惊的,考 100 分也好,80 分也好,没什么太大的反响。人生处处是考场,从容面对,考出自己真实水平就好。在我们家,物质也不与分数、成绩挂钩。

 物质上的东西,能给生活带来便利,而爸爸妈妈的经济能承受的,就会给我买,与成绩没关系。爸爸妈妈认为,那种挂钩很容易培养孩子的功利思想,而偏离了学习和生活的本质。

 我身上不缺零用钱,钱包里有一张银行卡备用,家里的小盒子里,爸爸妈妈也常放了几百元零钱备用。

 爸爸妈妈的理念是,在当今充满诱惑的时代,孩子不缺钱、不缺爱,到外面走弯路的概率就要小很多。

 2 享受生活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有能力创造幸福生活,享受生活。

 爸妈觉得,享受生活,不要说等你长大以后,而是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

 有一次,一位奶奶对我说,你父母对你这么好,你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报答你的父母。妈妈更正了这种说法,对我说:对父母的报答不是很高的分数,而是从现在开始,好好活着,每一天。

 所以,学习只是我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交朋友、看电影、打扮漂亮、和小狗狗玩、适当上网玩游戏、放松去乡下陪伴疼爱我的奶奶、外婆外公等这些让我的生活很丰富,也让我的生活充满了爱,生命之火激情燃烧。

 妈妈说,她从我的每一篇作文中,都感觉到了我对爱的理解。

 3 阅读经典 阅读经典,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也是理解人生的重要途径。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必定有它的卓越之处。从去年开始,我开始阅读外国经典名著。我强烈地感觉到,我的作文、考试做阅读题目都上了一个台阶。

 在阅读的时候,并不一定感觉到明显效果,但写起作文来,笔下的文采仿佛不是自己的,涓涓流出。这就是文化的熏陶,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了阅读者的生命。

 建议大家不要让孩子读那种快餐书籍,比如各种杂志、童话故事、如何成功速成等,要读经典的世界名著。可能刚开始读,会找不着感觉,但读上两三本,就会找到节奏。

 有一次,妈妈问我:你阅读名著时,感受到愉悦了吗?我说,感受到了!那一刻,妈妈很欣慰。因为,愉悦,是最高层次的享受。

 从阶段性的作用上讲,阅读经典可以使语文成绩提高十分左右,这十分左右对于中高考来说,是多么重要。

 4 润物细无声 现在的孩子叛逆心极重,我也不例外。

 比如阅读,听音乐这些事情,我妈妈做得很随意,不露痕迹,根据我的情绪来,在我想休息或者做其他事的时候,她会尊重我的意见,不强行摊派。

 5 训练独立性

 从小,爸爸妈妈就有意识地培养我的独立性。因为,孩子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

 尊重孩子的选择,这是最重要的。因为,人生很多事情不是只有一个选择,可以有很多选择,每一种选择都有一定的道理。不要用家长心中的选择去评价孩子。

 比如:我五岁的时候,天气很热,从幼儿园出来,很渴,想要喝饮料。妈妈给钱给我,让我自己去买。我害羞,因为从未尝试过,害怕,就不肯自己去。

 妈妈告诉我,现在你有两个选择,一是自己去买,然后喝。一是自己不去买,那就忍着,回家再喝水。我犹豫了一下,选择了不去买,忍着。妈妈觉得这也是一种选择,就尊重我,也不评价我。

 小学时,放学下雨了,妈妈也不会主动送伞。她知道,我总会想办法的,比如,和同学共用,比如在教室里先做作业,比如去超市里避雨,顺便逛一逛超市。因为,我曾对妈妈说过,你女儿没你想象的那么蠢,总会想到办法。

 再比如:现在我买衣服,妈妈只负责出钱。上次,和同学一起去买地摊货,25 元买了一件衬衣,穿到学校来了,妈妈说也还漂亮,但建议我把那些线头剪一下, 别让人一眼就看出地摊货。第二次,我又去买了一件,拿回来就觉得小了。妈妈也没评价我,建议我送给一个比我矮一点的朋友了。

 这都是我的选择,爸爸妈妈都尊重我。不作负面评价。就是这样,我一路思考,爸爸妈妈一路尊重,我渐渐长大了,遇事不逃避,学会

 思考,有自己的主见。

 6 关于粗心 经常听见有家长这样说自己的孩子,我家孩子这次错的题目好多都知道做,就是粗心啊。

 在这里,我想谈一谈我们家的观点。从五年级起,妈妈就告诉我:粗心,就是能力差,学得不扎实的表现!

 任何时候,都不要说是因为粗心没考好。也请家长不要再为孩子找这个推脱责任的借口。

 细心、沉稳、脚踏实地是必备的能力,如果具备了这些能力,偶尔丢一两分,可以理解,超过两分,就是能力还欠缺,学得不扎实。

 这个观点,妈妈五年级开始和我交流,我也渐渐认同。所以,我正常情况下能考高分,成绩稳定,这个观点应该起了很大的作用。

 7 培养孩子的能力 家长要放手,在可控的范围下尽量放手。

 比如,做一件事,孩子去做,可能只能打 30 分,你不满意,骂他,甚至代替他做了,当时事情的效果可以打 90 分。但请家长注意,这 90 分,永远是你的 90 分,孩子仍然是 0 分。

 如果,你让他做,用他不反感的方式指点一下,这一次可能只是30 分,下一次就有可能是 60 分,再下一次,可能就是 95 分,甚至比你做得更好。

  所以,家长要学习聪明地示弱,把机会让给孩子,并及时鼓励肯定孩子。爸爸妈妈终将老去,要学会把舞台适时地让给孩子,让他们发挥。

 孩子只有在一次次的实践、思考中,不断长大,独立,然后超越父母。长江后浪拍前浪,我爸爸妈妈常常很幸福地被我拍死在沙滩上。

 8 赏识孩子,扶持自信,呵护自尊 中华民族是个谦逊的民族。在教育孩子方面,却容易走入一个误区。不注意赏识孩子的优点,而过份强调孩子的错误。

 当我做得对的时候,爸爸妈妈会及时肯定我,表扬我。

 妈妈平时在同朋友谈话时,谈到孩子的时候,她会充分肯定孩子身上的优点。我们偶尔听到,表面会装得不在意,实际上,我们很在意,得到肯定的这些优点,我们会继续坚持,越来越好。会按照父母描述的那样优秀的样子去校准自己的言行。

 当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就事论事地分析。不哆嗦,不翻旧账。正确面对事情,改正就好。事情过了,继续过美好的生活,不要把负面情绪过分强调和延伸。

 富养还是穷养,决定孩子的一生 事实并非由物质决定,而是由心灵决定。一朋友富有而且修养气质很好,兄弟姐妹也都如此。她的童年时代,物质上大家都很贫乏,但妈妈总是保持生活中的美感,时不时给孩子们带回一些小玩意,从来不对孩子传递生活艰辛、金钱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这样的沉重感教育,孩子们一直感觉内心富足,所以后来到社会上凭借自己的能力,各个富有而且有精神追求。

 见过几个这样家庭出来的人,出生于中国最贫乏的年代,父母和大家一样接近一贫如洗,但即使半年只能吃一顿肉,也愿意叫上朋友孩子一起快乐分享,孩子们精神气质如贵族一般。后来等政治环境一好转,他们总是能最先找到出路。三代出贵族指的不是必须三代财富才够培养出贵族,而是内心的匮乏感,经常要三代以上才能转变。

 所以说,不是贫富而是父母对金钱的态度直接决定孩子未来能否丰盛。很多家长不愿意痛痛快快给孩子买东西,给孩子花钱的同时反复强调金钱多么来之不易、要珍惜东西不可以浪费等等,孩子由此收获到的是匮乏感和愧疚感,跟金钱的关系沉重艰难。

 精神分析心理学说,童年亲子关系内化成孩子的内在关系模式,从而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运。通俗点讲,父母好比孩子的程序员,童年父母给孩子潜意识写入的是匮乏与沉重,孩子未来怎能丰盛流

 动?带着匮乏感来到社会上,潜意识指挥着自己,也容易处处体验匮乏与沉重。

 例如不相信自己配得好工作,总是能找到吃力不赚钱的活,即使赚到钱也无法轻松享受,一给自己花钱就觉得愧疚,同时容易过度囤积东西,造成更大浪费。例如曾经总被父母说不要浪费护肤品,自己赚钱后忍不住买大量护肤品,却舍不得用,最后都过期浪费。

 如果父母经常传递的是:物质攀比可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可以了...

推荐访问:妙招 家庭教育 汇总
上一篇:体育健康安全教育论文
下一篇:内科护士个人年终总结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