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17-2020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9.3大气压强,同步测试(解析版)

来源:入党申请书 发布时间:2021-03-05 点击:

  2017- -8 2018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3 9.3 大气压强

 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A. 自来水笔吸墨水 B. 用吸管吸饮料 C. 活塞式抽水机抽水 D. 高压锅煮饭 【答案】D 【解析】

 分析:我们生活在空气中,经常利用大气压为我们服务,例如:钢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抽水机抽水、吸盘吸在光滑墙壁上等;高压锅是利用锅内气压增大、沸点升高的原理煮熟食物的.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用力一按橡皮囊,排出了里面的空气,当其恢复原状时,橡皮囊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墨水被压入钢笔内,用到了大气压,不符合题意,故 A 错; B、用力吸气,吸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饮料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口内,利用了大气压,不符合题意,故 B 错; C、抽水机抽水是通过活塞上移或叶轮转动使抽水机内水面上方的气压减小,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上来,不符合题意,故 C 错; D、用高压锅煮饭,是利用了锅内气压升高,水的沸点升高的原理,不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符合题意,故D 正确. 故选 D. 【点睛】平时学习物理知识时要多联系生活实际、多举例、多解释,提高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如图所示的实验,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 瓶吞鸡蛋 B. 皮碗对吸 C. 纸托水杯 D. 橡皮膜凸出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瓶内点燃酒精棉球,鸡蛋封住瓶口,当酒精燃完后,温度下降,瓶内气压减小,在外部大气压

  的作用下,鸡蛋被压入瓶内,故 A 不符合题意; B.皮碗对好后,用力挤压排出一定的气体,当皮碗恢复原状时,体积增大,内部气压减小,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两皮碗对吸.故 B 不符合题意; C.纸托水杯,大气压给纸片一个向上的压力,托住了水杯内的水,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故 C 不符合题意; D.橡皮膜向下凸出,是因为受到管内液体压强的缘故,与大气压无关,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3.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解释错误的是(

 )

 A. 甲图:马德堡半球实验是最早证明大气压很大的实验 B. 乙图:吸盘能吸附在墙上的原理是大气压强的作用 C. 丙图:高压锅容易把食物煮熟是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D. 丁图:用自制气压计可探究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关系 【答案】D 【解析】

 分析:铜球内为真空,实验可证明大气压的存在;高压锅通过增大锅内气压的办法来提高水的沸点,大气压与高度有关; 解答:马德堡半球实验是最早证明大气压很大的实验,是课本上的实验 A 正确;在使用吸盘时,先向下压,排出里面的空气,这样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就将吸盘牢牢的压在了墙壁上,B 正确;气压大沸点高,这是高压锅的原理,C 正确;高度越高气压越低,D 错误.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了大气压的综合应用、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难度不大,要求我们在生活中认真观察,思考身边的物理现象. 4. 下列事例中,利用大气压作用的是(

 ) A. 水往低处流 B. 医生用针筒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 C. 用吸管吸饮料 D. 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水往低处流是水受到重力作用的结果,与大气压无关,故不符合题意; B.注射时,医生用力将针筒内的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不是大气压的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C.用吸管吸饮料饮料时,口腔内气压小于饮料瓶中的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把饮料压入口内,这是有大气压的缘故,符合题意; D.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是为了承受更大的水压,不是大气压的作用,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5.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标准状态下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得管内水银面比水银槽内水银面高出 76 厘米,下面的那个措施能够改变这个高度

 A 往槽内加一些水银

 B. 将玻璃管倾斜一些 C. 把实验移动到高山上去做

 D. 将玻璃管上提或下插(管口不离开水银面)

 【答案】C 【解析】

 分析:托里拆利实验要抓住是大气压支持住水银柱,故大气压有多大,支持住的水银柱就有多高; 解答:往水银槽加水银、使玻璃管倾斜、把玻璃管往上提或下插,这三个方法既不能改变大气压的大小,又不能改变水银柱的压强,故都不能使管内外高度差变化.只有把实验移到高山上去做,高山上大气压小,能支持的水银柱高度也就变小.故 ABD 错误,C 正确; 故选 C. 【点睛】托里拆利实验能测出大气压的值,是利用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即p p gh   大气 水银 水银. 6. 不可以直接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实是(

 )

 A. 带挂钩的塑料吸盘能吸附在光滑的玻璃上 B. 钢笔从墨水瓶中吸取墨水 C. 用塑料管吸取饮料瓶中的饮料 D. 河堤的下段比上段要造得宽 【答案】D 【解析】

 A、带挂钩的塑料吸盘能吸附在光滑的玻璃上,是大气压把吸盘紧紧的压在玻璃上,能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B、钢笔从墨水瓶中吸取墨水时,挤出笔囊中部分空气,笔囊内气压减小,墨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笔囊中;C、用塑料吸管吸取饮料瓶中的饮料时,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压入口中;D、河堤的下段比上段造的宽,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是利用液体压强的知识,有大气压无关.故选 D. 思路分析:根据题干和已有的知识分析,此题关键是弄清楚四个选项各是利用什么物理原理来设计和工作的,便可很容易得出答案. 试题点评:本题是考查生活中与大气压强知识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比较简单,要求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储备,更好的做到从生活中学习物理知识. 7. 下列现象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 A. 用塑料吸盘挂物体 B. 用塑料吸管吸饮料 C. 用注射器将药液注入病人体内 D. 用活塞式抽水机抽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压吸盘时,排出了吸盘内的空气,当吸盘要恢复原状时,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大气压将吸盘紧紧地压在墙面上,故 A 正确; B.吸管吸饮料时,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了,外界大气压把饮料被压进吸管里,故 B 正确; C.注射器将药液注入病人体内是利用了人的推力,与大气压无关,故 C 错误; D.用活塞式抽水机抽水是大气压把水压上来的,故 D 正确。

 故选 C。

 8. 我们用吸管将盒装牛奶中的牛奶吸出后,纸盒向内凹,原因是 A. 盒内所剩的牛奶太少 B. 盒内外的大气压力差把纸盒向内压 C. 牛奶把纸盒的纸粘住 D. 吸出牛奶后,纸盒外的大气压增大 【答案】B 【解析】

 用吸管将牛奶吸出来后,盒内牛奶减少,盒内气体体积增大,外界空气又无法及时进入盒中,使得盒内气压变小,于是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纸盒就凹陷进去了.故 B 正确为答案.选项 ACD 错误. 9. 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得大气压强值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

 A. 玻璃管放得不竖直 B. 玻璃管混入少量空气

  C. 水银槽内的水银太多 D. 玻璃管粗细不均匀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在大气压未发生变化时,实验中用的玻璃管的粗细、水银槽内的水银多少均不会影响玻璃管中水银柱的高度.玻璃管放得不竖直时,虽然水银柱的长度增加,但高度不变,以上原因均不会影响测量的结果.当玻璃管内混入少量空气时,水银柱的上方已不再是真空,存在一定的气压,作用在管内水银面的上方,使水银柱高度变小,测量值小于真实值;B 符合题意.. 10. 有关大气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气压强等于 760 厘米水银柱高 B. 大气压强的值在不同的地方是不同的 C. 同一地方的大气压的值总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D. 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空气具有重力且具有流动性,这是大气有压强的原因,并且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即使在同一地区大气压也是变化的. 解:A、1 标准大气压约等于 76 厘米水银柱高产生的压强,故 A 错误; B、大气压强的值在不同的地方是不同的,故 B 正确; C、同一地方的大气压的值是变化的,故 C 错误; D、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故 D 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与大气压有关的知识,都是一些基础知识,要注意理解并识记. 二、多选题

 11. 沈清同学利用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此时大气压强等于 760 mm 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B. 若将玻璃管稍稍倾斜,则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不变

  C. 若把此装置从天塔首层乘电梯带到顶层,则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增大 D. 若换用密度比水银小的液体做实验,则大气压能支持液柱的高度会增大 【答案】BD 【解析】

 分析:(1)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反映了大气压强的大小;玻璃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 pp gh   大气 水银 水银. (2)气压跟海拔有关,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解答:A、读图可知,玻璃管内水银面到水银槽中水银面的垂直高度为 750mm,因此,当时的大气压强等于 750mm 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故 A 错误; B、若将玻璃管稍稍倾斜,但不能改变大气压的大小,又不能改变水银柱的压强,故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不变,故 B 正确. C、若把此装置从天塔首层乘电梯带到顶层,由于气压跟海拔有关,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则顶层大气压小,能支持的水银柱高度也就变小,故 C 错误; D、玻璃管的长度至少为0Phg 液,由于大气压不变,若换用密度比水银小的液体做实验,则大气压能支撑的水柱高度会增大,故 D 正确. 故选 BD. 【点睛】托里拆利实验能测出大气压的值,是利用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即p p gh   大气 水银 水银.此问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水银柱的高度是指玻璃管内水银面到水银槽中水银面的垂直高度. 12. 把装有适量水的玻璃倒置在盛水的烧杯中,液面稳定后,玻璃管中水面高于烧杯中水面,a 是玻璃管口处一点,如图所示.将玻璃管绕 a 点倾斜一定角度,液面稳定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玻璃管内水的质量变大 B. 玻璃管内气体压强变大 C. 玻璃管外水对烧杯底部压强变大 D. 玻璃管内气体压强的变化量小于管内水对烧杯底部压强的变化量

  【答案】ABD 【解析】

 分析:对玻璃管内外的压强情况进行分析,明确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管内气体的压强=外界大气压.再根据玻璃管倾斜时的变化做出分析与判断. 解答:分析图中的情形可知,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管内气体的压强=外界大气压.当玻璃管倾斜一定角度时,原有水柱高度变小,压强变小,而外界大气压不变,所以会将一部分析水压入管中,使管内压强重新变大,此时,玻璃管内进入的水变多,水的质量变大,管内气体被一定程度挤压,所以压强变大.故 A、B正确;由于一部分水进入管中,则烧杯中水面会稍有下降,玻璃管外水对烧杯底部压强变小,故 C 错误;对烧杯底部压强进行分析,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管内气体的压强=外界大气+管外水柱压强,管内水柱压强变小,管内气体压强变大,外界大气压不变,管外液体压强变小,所以管内液柱变化量更大.故 D 正确. 故选 ABD. 【点睛】通过分析管内外压强的平衡情况,知道“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管内气体的压强=外界大气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填空题

 13. 如图所示,塑料瓶中灌满水,用一张纸覆盖瓶口,压紧后倒置,瓶中的水和纸都不会下落,是因为_____的作用.(选填“大气压”或“分子间有引力”),为了证明此判断,只需在____(选填“瓶底”或“纸片”)用针扎一小孔,观察现象便可知.

 【答案】

 (1). 大气压

 (2). 瓶底 【解析】

 【分析】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托里拆利实验知,大气压可以托起 10 多米高的水柱,当然可以托起一杯塑料瓶水;为了证明此判断,只需在瓶底用针扎一小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杯子中的水会被压下来; 考点:大气压存在 14. 张硬纸片就可以托起一整杯水,这证明_____,若杯口朝向其他方向,如图所示,则硬纸片_____(会/不会)掉下,这说明_____.

 【答案】

 (1). 大气中存在大气压强

 (2). 不会

 (3). 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解析】

 【分析】

 【详解】试题分析:(1)杯中装满水后倒置,纸片不会掉下来,是因为被大气压给“支持”住了,即大气压对纸片有个向上的压强. (2)大气压的特点与液体压强类似,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故不管杯口朝哪个方向,纸片都不会掉下. 解:该实验是探究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如图将杯子倒置,水不会流出,纸片也不会掉下,说明空气中有向上的压强,即大气中存在大气压强; 如图杯口朝向其他方向时纸片也不会掉下,杯子里的水不会流出来,说明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故答案为大气中存在大气压强;不会;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点评】本题是考查探究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分析清楚实验操作及现象是解题的关键. 15. 托理拆利实验测量出 1 标准大气压的值大约为_____ mm 汞柱,合______ Pa.可以支持________ m 的水柱(最后一空取一位小数). 【答案】

 (1). 760

 (2). 1.013×10 5

  (3). 10.3 【解析】

 分析:1 标准大气压相等于 76cm 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p gh   求出其大小,再根据标准大气压不变和液体压强公式得出等式即可求出能支持水柱的高度. 解答: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利用一根玻璃管测出了大气压所能支持的水银柱的高度,即 760mm,这也就是后来规定的 1 个标准大气压的大小,根据液体压强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得:3 3 513.6 10 / 9.8 / 0.76 1.013 10 p gh kg m N kg m Pa         . 因为标准大气压不变,所以p gh gh    水银 水银 水 水 ,所以水柱的高度 hh水银水 水银水,可得:

  3 33 313.6 10 /0.76 10.31.0 10 /kg mh m mkg m水.  . 故答案为 760;1.013×10 5 ;10.3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 1 标准大气压的掌握情况,及液体压强公式的灵活运用;一个标准大气压可以支持 760mm 高的水银柱,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大小是 1.01×10 5 Pa,这些内容都要牢牢的记住. 16. 如图所示,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就制成了一个简易的气压计.小明把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上,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其原因是_____.如果在瓶中装满水,就可以制成一个测量_________的仪器.

 【答案】

 (1). 变大

 (2). 山顶的气压低于山脚下的气压

 (3). 温度 【解析】

 把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上,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变大,其原因是山顶的气压低于山脚下的气压; 如果在瓶中装满水,就可以制成一个测量温度的仪器. 17. 2003 年 5 月 22 日,国内各大报纸报道了中国登山队再次登上高度为 8848.13m 的珠峰.登山运动员从高山顶返回到山脚宿营地时,随身携带的气压计的数值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变大

  【解析】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高度越高,气压越小. 解答:当登山运动员从山顶下到山脚下的时候,高度降低,气压增大.所以随身携带的气压计的数值将变大. 故答案为变大.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气压强与高度关系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8. 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了 ________,意大利科学家

 ________第一个用实验的方法(如图)测出大气压的值 ________.

 【答案】

 (1). 大气压的存在

 (2). 托里拆利

 (3). 1.013×10 5 Pa 【解析】

 分析: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托里拆利实验都是与大气压强有关的著名实验,但他们的意义和结果却有着较大的区别,一个重在验证大气压的存在,一个重在测量大气压值,1 标准大气压所能支持的水银柱的高便是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测出的大气压值,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求出其数值. 解答: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两个中间抽成真空而压合在一起的铜半球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利用一根玻璃管测出了大气压所能支持的水银柱的高度,即 76cm,这也就是后来规定的 1个标准大气压的大小,其具体数值是 3 3 513.6 10 / 9.8 / 0.76 1.013 10 P gh kg m N kg m Pa        水银. 故答案为(1). 大气压的存在

 (2). 托里拆利

 (3). 1.013×10 5 Pa 【点睛】本题考查了大气压存在的证明、大气压值的测定、大气压值,考查的是基础知识;一个标准大气压可以支持 76cm 高的水银柱,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大小是 1.013×10 5 Pa,这些内容都要牢牢的记住. 四、解答题

 19. 小张利用吸管喝饮料,用嘴对着吸管用力吸,饮料进入口中,嘴离开吸管,管中的饮料又回落到饮料瓶中.于是他与小吴一起对此现象进行探究,但是观点不一致.小张认为饮料是靠嘴的吸力进入口中的,而小吴则认为饮料是靠大气压进入口中的.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他俩的观点是否正确.________ 【答案】:用如图所示装置设计实验如下:

 第一次:用塞子将瓶口塞紧,保持注射器的活塞不动,用嘴通过吸管吸饮料,发现不容易把饮料吸上来; 第二次:用注射器向瓶中打气,发现饮料会沿着吸管自己流出来.这说明,饮料是被气压压上来的,不是被吸上来的. 综上表明,小张的观点错误,小吴的观点正确.

 【解析】

  分析:吸管吸饮料时,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使管内气压减小,这样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就被压进吸管里; 解答:

 用如图所示装置设计实验如下:

 第一次:用塞子将瓶口塞紧,保持注射器的活塞不动,用嘴通过吸管吸饮料,发现不容易把饮料吸上来; 第二次:用注射器向瓶中打气,发现饮料会沿着吸管自己流出来.这说明,饮料是被气压压上来的,不是被吸上来的.综上表明,小张的观点错误,小吴的观点正确. 【点睛】会利用外界大气压和瓶子内气压的关系设计实验,注意玻璃瓶内的气体封闭不漏气. 五、实验探究题

 20. 小明所设计的“估测大气压的值”的实验方案如下:

 ①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②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固定在墙上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 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移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③观察并记录注射器筒上所标明的容积 V,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长度 L. (1)根据以上实验方案,用测得和记录的物理量计算大气压强的表达式应为 p= _____.

 (2)按照上述实验方案测得的大气压强的值,往往会比大气压强的实际值偏小.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_____

 【答案】

 (1). FL/V

 (2). 注射器内不是真空,有一定的压强 【解析】

 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不容易拉开是因为受到了大气压的作用,所以可以测量大气压.根据公式 P=F/S 可知,用测力计测量出刚好拉动时的拉力就是大气压对注射器的活塞的压力,再利用注射器的刻度标的容积和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长度 L 计算出活塞的面积,即可求出大气压的值. 思路分析: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不容易拉开是因为受到了大气压的作用,所以可以测量大气压. 试题点评:本试题考查的是大气压的知识. 21. 小明利用标有 2.5mL 的一次性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帽等器材,对大气压的值进行测量.

  (1)该实验中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

  (2)实验时一手托住弹簧测力计保持在水平方向的目的是________,从而使活塞受到的拉力和大气压力在同一直线上.

  (3)下面是小明记录实验情况的表格,请将其中两项空白处内容补充完整.______

  ___________

 【答案】

 (1). 刻度尺

 (2). 消除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3). 刻度部分的长度 L/cm

 (4). 1.2×10 5

 【解析】

 分析:(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FpS ,实验中要测出注射器刻度部分的长度,因此还要有刻度尺. (2)实验时,若弹簧测力计不在水平方向,由于弹簧测力计受重力的作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增大,测量的误差增大,故托住弹簧测力计保持在水平方向的目的是消除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3)根据注射器 容积公式 V SL  可以求出刻度部分的长度,与表中数据对比可知①为有刻度部分的长度,并写出物理量的符号和单位;已知测得的大气压力和活塞面积代入公式FpS 可算出大气压强的大小. 解答:(1)该实验 实验原理是FpS ,为了测出活塞的面积,根据注射器的容积公式 V SL  可知,需要测出刻度部分的长度,因此还需要的器材是刻度尺. (2)实验时,若弹簧测力计不在水平方向,由于弹簧测力计受重力的作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增大,测量的误差增大,所以托住弹簧测力计保持在水平方向的目的是消除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对实验的影响,提高实验的准确度. (3)从表中数据可知,注射器容积 V=2.5mL=2.5cm 3 ,活塞面积 S=0.625cm 2 ,根据注射器的容积公式 V SL 可得,刻度部分的长度:322.540.625V cmL cmS cm   ,与表中数据对比可知,①处应为:刻度部分的长度L/cm(需写出物理量的符号和单位); 已知大气压力 F=7.5N,活塞面积 S=0.625cm 2 ,所测大气压强:

 54 27.51.2 100.625 10F Np PaS m   ,故表格②处应填:1.2×10 5 . 故答案为(1). 刻度尺

 (2). 消除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3). 刻度部分的长度 L/cm

 (4). 1.2×10 5

 【点睛】本题考查了大气压的特殊测量方法,解答该题时,关键是在弄清实验的原理,然后才能分析出实验需要测量的是哪些物理量,怎么才能计算出大气压强的值.

  六、综合题

 22. 在长约 1 米、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如图所示.

 (1)第一个完成这个实验的科学家是______,这时必须测量_________.如果将此装置拿到比地面高得多的山峰顶部,则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也利用此装置,把水银换成水,将玻璃管灌满水后倒插在水槽内时,如果这时在管顶开一个小孔,水柱______向上喷出.(均选填 “会”或“不会”) 【答案】

 (1). 托里拆利

 (2). 水银柱高度

 (3). 水银柱高度差变小

 (4). 不会 【解析】

 (1)第一个完成这个实验的科学家是托里拆利; 大气压的值等于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这时必须测量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 如果将此装置拿到比地面高得多的山峰顶部,因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故所能支持的水银柱高度也变小,即观察到的现象是管内水银柱高度变小; (2)当管顶开一个小孔时,管内的水与外界的大气相通,水的顶部也受到大气压的作用,玻璃管和水槽组成连通器,则管内的水不会从小孔喷出,反而会立即下降,直到液面相平. 故答案为(1)托里拆利;水银柱高度;水银柱高度差变小;(2)不会.

推荐访问:解析 压强 下册
上一篇:Unit,06,People,of,Achievement,拔高练习(原题版)-2021年高一英语春季辅导讲义
下一篇:新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必考题)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