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背景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以江苏省邳州市为例

来源:入党申请书 发布时间:2020-09-08 点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级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土地流转背景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以江苏省邳州市为例 Research on Social Security of Land-losing Farm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and Transfer ——Taking Pizhou Town,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学

 院 (系 、所)

 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一级学科 / 专业领域

  公共管理

  研究生 姓名 及 学号

 陈赫 2017052467

  指 导 教 师

 姓 名

 刘利鸽

  开题论证小组组长姓名

  开题论证小组成员姓名

  研究生通过开题论证日期:

 年

 月

 日

 1

 土地流转背景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以江苏省邳州市为例 一、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社会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恰当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有效地防范和应对社会风险。由于社会资源分配结构的不完善、市场经济的风险、家庭“遗传”优劣势的不同以及个人能力的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存在,社会成员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生存与发展方面的风险。所以,社会有必要通过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以及社会优抚等多个方面的社会保障,确保每一个社会成员有一个合理的基本生活水平,以有效地应对社会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保障是一种预先的制度准备与安排。它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处境不利的社会成员当前的困难,而且可以有效地增强社会成员解决未来困难的能力。所以,社会保障对于保持与促进长远的社会和谐,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我国城市与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城乡二元体制结构的特征。城镇的社会保障项目实行的是福利性社保,包括养老、医疗和低保等各种社会保险保障项目,同时还有住房公积金和经济适用房等住房保障项目以及其他最低保障项目。然而对绝大部分的农村来说,却仅仅只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给予其保障,虽然在少数农村地区已经在试行养老保险制度,但是在其他城镇已出台各项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却没有或基本没有在农村实行。在社会保障筹的资环节上城镇和农村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方面:我国城镇职多半都由企业和政府承担,城镇职工个人只需要承担其中的一小部份。但是在农村,大部分由村民自己承担。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国家通过土地政策来协调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土地作为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是最主要、最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农村家庭保障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土地被流转出去,农民的生活、生活保障面临巨大挑战。

 近年来我国土地流转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土地流转农民,而多数土地流转农民实际上符合了“失地农民”的基本特征,人均耕种民机在 0.3 亩以下。土地是农村家庭最基础的生存和生存要素,农民长久以来以土地为生, 只掌握了农业技能, 缺乏其他专业技能。土地流转后农民在就业市场处于劣势地位, 很多失地农民仅能从事一些工作环境差、专业技术水平低、薪资待遇水平低的工作,生活得不到有效保障。要想实现农村土地流转是要以农村社会保障得到稳步发展为先决条件的。江苏省邳州市现有耕地面积8.6 万亩,其中大田种植面积为 2.6 万亩,截止到 2018 年 5 月份,邳州市流转地已达到带 格 式 的: 突出显示批注 [ 利鸽1]: 逻辑乱 带 格 式 的: 突出显示批注 [ 利鸽2]: 不同意:人口流动背景下,这样说不合适,过于夸大问题严重性。应该强调土地对农民的基本保障作用。

 2

 6.2 万亩,涉及 41 个村。土地流转后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对流转地农村至关重要。基于此,此文将以邳州市农村社会保障为模板,对农村社会保障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探析土地流转中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内外经验,有的放矢地提出对策制定解决方案。

 (二)选题的目的 1、明晰土地流转背景下失地农民当前社会保障现状和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各种土地流转等政策的实行,大多数农民的人均耕种面积不足 0.3 亩,这些农民成为失地农民。农民原有的宅基地、农用地以及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保障作用被极大的削弱。然而这些农民失去 2、分析探索完善采用何种措施方能确保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的对策 土地流转是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趋势的制度,从长远来看,对各方发展均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也会带来部分问题,比如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等,尤其是在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减少之时,农民所拥有的土地的保障作用必然会减少,因此需要优化农村社保。当前我国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存在部分问题,笔者将从国家、政府以及农民三者出发,提出相应的措施。

 (三)选题的意义 1、现实意义 其一,强化土地流转农民能够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重要的基础。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土地流转的范围会越来越广、强度将越来越大。农民失去了自己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在生存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果涉及到失地农民的问题不能够得到有效地解决,将会阻碍和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本文的探究可以强化土地流转农民,最终促进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

 其二,完善土地流转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能够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国,农民人口总数占总人口数的大多数,如果不能够解决好农民的基本问题,社会就不能向前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诚信有爱、公平正义、安定有序、民主法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但是,近几年来,我国部分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害,有些连基本的生活都受到了威胁,生活十分困难。这就不能够符合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精神,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倡导的理念背道而驰,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影响了中国长远的发展蓝图。

 其三,健全土地流转农民的社会保障,促进城乡的统筹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国农村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影响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农民经济落后,生活水平不高。再加上当前土地流转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的数量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因此,不断健全土地流转农民的社会保

 3

 障制度,能够更好地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2、理论意义 土地流转背景下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滞后,推进改革理论不足,从理论上讨论此问题,可以弥补和丰富我国社会保障理论,完善现行的社会保障理论。总结经验,反思城镇社会保障问题,探索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为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撑。

 二、选题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 1、新公共服务理论 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公共利益是管理者和公民共同的利益和责任,是目标而不是副产品。新公共服务提出,建立社会远景目标的过程并不能只委托给民选的政治领袖或被任命的公共行政官员。政府的作用将更多地体现在把人们聚集到能无拘无束、真诚地进行对话的环境中,共商社会应该选择的发展方向。

 同时,新公共服务理论指出,符合公共需要的政策和计划,只有通过集体努力和协作的过程,才能够最有效地、最负责任地得到贯彻执行。为了实现集体的远景目标,在具体的计划实施过程中,依然需要公民的积极参与,使各方的力量集中到执行过程中去,从而迈向预期的理想目标。通过参与和推动公民教育计划、培养更多的公民领袖,政府就可以激发公民自豪感和责任感。

 因而国家在制定相应的政策,确保民众的社会保障之时必须要从民众角度出发,加强民众的参与度,方能使政策得以有效实行。

 2、凯恩斯社会保障理论 凯恩斯的社会保障思想是社会保障理论一个新的里程碑,并直接导致社会保障事业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建立和发展。他主张通过累进税和社会福利等办法重新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采取措施对失地农民进行保障,必须要从多角度出发,在社会公平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方能最大限度的对农民起到保障作用。

 3、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理论 建立适度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持经济社会正常发展的重要保证。一般来说,影响社保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和普遍性的价值理念以及分配制度等;考察一个社会社会保障水平是否适度,必须建立起一个涵盖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在职劳动者负担水平、制度覆盖面、失业率等大量具体内容的指标体系来进行衡量。只有在适度的基础上制定政策,保障大多数民众的最低生活要求,方能使社会保持

 4

 稳定,从而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二)现实依据 随着我国社会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社会保障不足的问题浮出水面,特别是农村人口。截止 2017 年底,经过城镇化之后,我国农村人口依然达到 5.77 亿人。农村人口参保人数少,是社会保障的薄弱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 9.15 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 11.77 亿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 1.88 亿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 2.27亿人,生育保险人数为 1.92 亿人。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保障中,五项基本保险中,除了基本医疗保险之外,其他四项基本保险的缺口都很大。国家采取各种措施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率,甚至意欲延长退休年龄来降低社会保障的压力。农村是我国社会保障比较薄弱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推动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是我国社会保障今后的重点任务。在土地流转背景之下,农民所依靠的土地保障大大减少,故而需要采取措施,以对失地农民提供相应的保障。

 三、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法律确认土地私有,可以进行自由交易,与我国土地制度有较大的差别,故而国外文献中关于土地流转的研究极少,但是土地流转所造成的失地现象,以及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研究则较多,其中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1、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总体认识方面的研究 西方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相对比较完善,他们一般不会轻易动用土地征用权。土地征用将土地所有权的绝对性转化为社会性,由私有财产转化为了政府所有。

 Kirit Patel(2015)认为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土地征用费,二是土地补偿费,土地征用费相当于土地的价值,由于土地征用费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区位等因素的制约,所以国家在确定适当的土地征用标准时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主要是涉及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部分,包括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失业救济、养老保险等。土地补偿费是土地征用补偿的另一部分,国家需要对失地农民提供较高的土地补偿费,需土地的市场价值,所以国家一般不动用土地征用权,一旦征用了农民的土地,就要遵循最有效利用的原则,这样才能够为失地农民提供生活保障,也能够做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Qiong Chen(2015)认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要与公民无偿享有基本生产保障权利以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自愿参加相协调,与农村土地资本化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衔接。

 2、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如何建立方面的研究

 5

 Nguyen Quang Tuyen(2017)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进行了探究,指出失地农民的后续生存方式大概有以下几种:一是仍以务农为生,仍以土地为基础,重新分配,适用于人均耕地较多,被征地较少的情况;二是依靠财产性收入:土地的产权属村,出租使用权,依靠土地、厂房、铺面、安置房的租金获得收益;三是工资性收入为主要来源:主要有领取一次性补偿后自谋职业、接受培训进行再就业、在用地单位的企业工作等三种途径;四是依靠社保制度,这依赖政府的主导和支持。

 Cliffe(2017)认为应当遵守制度的先行、因地制宜、公平和效率有机统一,与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先衔接等四项基本原则,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养老、医疗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资金的筹措应当由政府、集体、个人以及征地主体一并负担。

 3、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缺失原因方面的研究 Lionel(2014)认为失地农民面临的困难及其消极影响包括:失地等于失业;生活陷入贫困;失去社会保障;影响社会稳定。而在政府主导的农村征地过程中没有引入市场机制,征地失控,补偿标准严重偏离农村土地的现实,农民利益严损。

 Patrick Bitterman()认为土地是农业社会的象征,农民失去土地进入城市就意味着他们从传统农耕社会整体跃进到现代城市社会,由农民身份转变为市民身份,由务农转向非农就业,从而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上的一系列变革。从而要求失地农民在语言、风俗习惯、人际关系、生产和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适应。文化适应正是考察具有不同文化的群体在连续接触过程中所导致的双方或一方原有文化模式的变化。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在本质上表现为一种文化适应,是失地农民从传统农耕文化转向现代城市文化所必然遭遇的困境。

 4、对强化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方面的研究 Zannatul Ferdous(2016)指出需要以市场的方式进行征地安置补偿。具体来说,土地征用方一般都会给土地所有者较为满意的补偿,征用补偿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土地征用费和土地赔偿额。其中土地征用费相当于土地价值,一般按照征用时的市场价格给予补偿土地赔偿额是对土地权利人因土地征用而造成的经济及其他损失的补偿。· Jordi Comas(2018)指出要构建完善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即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失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失业保障,同时失地农民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和其他援助。

 Melesse.(2014)指出需要高度重视失地农民的教育与培训工作,增强失地农民在就业方面的能力。通过就业换取保障,从而减少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具体来说,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增强失地农民再就业的能力,通过就业换取保障,从而减少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以发挥非物质性的社会保障对现代化的作用。

 (二)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自 2005 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出台之后,国内多个省市开始采批注 [ 利鸽3]: 前后顺序和逻辑

 6

 取土地流转这一方式来优化土地利用资源。虽然该种方式有较大的优势,但在推行当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土地流转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国内关于土地流转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也极多,这与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很大关联。总体来讲,迄今为止,对于土地流转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对土地流转农民社会保障的总体认识方面的研究 王洲(2018)从历史与现实角度全面分析了不同时期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就当前土地流转农民问题的现状、产生问题的原因、土地流转农民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国内外的实际经验和教训也进行了详尽的论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征用补偿机制改革和土地流转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方面也都提出了创新性的独到见解。

 朱聪聪(2018)认为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是解决土地流转农民问题的前提,完善土地补偿机制是解决土地流转农民问题的关键,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土地流转农民问题的基础。

 2、对土地流转农民社会保障如何建立方面的研究 丁洁琼(2018)认为设立土地流转农民社会保障基金,以土地转用后的增值收益作为保障基金的主要来源。注意社保基金的运营和监管,从土地流转农民的最低生活、养老、医疗、就业培训、法律援助这几个方面对土地流转农民进行保障,这样,既可以使土地流转农民获得基本的生存权与发展权,又可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张梓榆(2018)提出了土地换保障理论。土地换保障就是把补偿同解决土地流转农民的养老保障有机结合起来。基本做法是将补偿费直接转变为养老保障基金,把土地流转农民直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既保障了被征地农村人口的合法权益,有效化解了他们的生活风险,又促进了城镇建设和发展,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吴玲(2018)提出,土地流转农民参加城镇养老保险,对于“农转工”人员,要按照将其农龄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工龄的办法,使农龄与工龄接轨,从而将这部分人纳入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对于自谋职业者,要为其开辟参加养老保险的渠道,达不到基本养老缴费年限的,允许其一次性补缴,使他们与城镇职工享受同等的养老保险待遇对于“超转”人员,要将其退休养老管理由民政部纳入城镇养老保险体系。

 3、对土地流转农民社会保障缺失原因方面的研究 张成玉(2018)指出大量非法圈地、农田占而不用、炒买炒卖土地等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现行土地流转以及征地制度不合理、有关土地法及其实施法规对农民的补偿规定的极不合理,以及农民基本上没有地权等。另外,他也认为土地流转农民权益受侵犯是由于现有的土地流转制度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徐成林(2018)从产权经济学方面进行了研究,认为造成土地流转农民社会保障缺

 7

 失的根本原因在于农地产权制度的缺陷。国家凭借其独特地位,通过强制性权力驾驭着集体所有的土地,而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主体模糊,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也不明确。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界定,国家、农村集体与农民个人之间的关系一直没有理清,这种模糊的土地产权状况是我国农村众多社会、政治问题产生的根源。这种产权模糊的状态只要持续下去,问题就不能得到彻底解决。

 黄德(2018)认为,土地市场垄断也是土地流转农民权益受损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家垄断了土地一级市场,只有城镇国有土地才能在市场上出让,农村集体土地只能由政府征用转为国有土地后方可转让。农村集体土地的先征后让,实际上把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排除在了土地市场主体之外,因此也就不能分享土地转让后所产生的巨大的增值收益。

 4、对如何解决土地流转农民问题方面的研究 鲍怀凤(2018)认为彻底改革现有的土地集体所有制,把土地还给农民实行土地私有制,同时实行一些配套的改革措施,是解决土地流转农民问题的主要方式。

 王黛(2018)考虑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继续维持现有的土地制度不变,企图在此基础上进行一次诸如把使用权物化、制订征地程序、加大征地补偿和尊重土地使用者权益之类的次生改革,以达到缓解因土地问题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的目的。

 胡方萌(2018)认为在土地使用权上给予农民永佃权。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民永久享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集体得到的平均分配的土地使用权,也称之为初始永佃权,这部分农民拥有在给定期限内转让土地使用的权利。

 张晓娟(2018)认为土地及其附着物的补偿应以市场价格为基准,并补偿农民的工作损失相邻土地损害,还从维持土地流转农民失地前生活水准出发,提出“维持生计理论”。

 (三)简单述评 通过对国内外的文献回顾,可以发现国内外对于社会保障的研究极多,因为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关于土地的所有权存在较大的不同,“土地流转”仅限于我国国内,但本文所探究的主要为土地流转背景之下农村社保问题的探究,而土地流转的一大结果便是土地流转农民成为“失地农民”,农民难以从赖以生存的土地上获得部分保障,故而需要强化农村社会保障。所以在参考国外文献之时,主要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相关文献进行总结。

 对国内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之后发现,我国国内对土地流转农民的探究主要在四方面,分别是土地流转背景下的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对土地流转农民社会保障如何建立方面的研究、对土地流转农民社会保障缺失原因方面的研究以及对如何解决土地流转农民问题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多是集中在理论探究之上,且是从宏观角度出发,提出系统性的保障,没有从某一区域出发进行探究,笔者以邳州市为例进行分析,将理论与实践

 8

 相连,单一提出对该区域的社会保障策略,最终以点带面,以为其他类似县市提供一定的参考。

 国外的探究主要是针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虽然土地所有制不同,但是其社会保障措施仍有可借鉴之处,比如说遵守制度的先行、因地制宜、公平和效率有机统一,与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先衔接的原则以及国家所提供的保障措施,构建的保障体系等等,这些均为笔者的探究提供了参考,尤其是文章中策略的制定,参考较多国外成功经验。

 四、研究内容 基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薄弱的现实背景下,选择从土地流转的角度对农村社会保障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土地流转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确失的原因,提出对策,最后从政府、社会、自身等多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土地流转农民建立覆盖范围广、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实现全民参与社会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研究课题存在的现实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对于社会保障相关的研究。

 第二章介绍社会保障基本概念和相关公共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社会保障、土地流转、新服务理论等的诠释。

 第三章邳州市社会保障概况及与全国社保对比分析,主要介绍市社会保障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并与全国发展情况进行对比。

 第四章 对邳州市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调查与访谈。设计问卷对邳州市农民进行问卷调查,获取一手资料和尽可能全面的资料,分析市农村社保问题。

 第五章 邳州市农村社会保障问题解决的对策。从政府层面和国家层面和农民自身层面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系统地解决了农村社会保障的问题。

 第六章结论。主要对本文研究结论进行阐述说明,并且指出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邳州市农村社会保障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批注 [ 利鸽4]: 重点关注邳州农村的社会保障;而非一般意义的或城市的社会保障。可以进行城乡对比 带 格 式 的: 突出显示

 1

 五、研究方法 第一,对比法。采用纵向比较法,通过对比分析土地流转村与没有参加土地流转村之间的农村社会保障情况,全面了解土地流转对农民参与社会保障的影响,发现事物的规律性,由表及里、借鉴采纳,为解决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提供更合理的思路判断。

 第二,分析法。采用实证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管理学、统计学、社会学等基础理论知识,结合调查问卷、入户访谈的方法获得部分数据(主要问卷调查对象将重点抽取未能参与社会保障的农村人口,而对于已经参保的社会保障农村人口,则只采用访谈的办法。)调查的主要内容为:土地流转的现状和收入、当前社会保障服务情况、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以及参保意愿等旨在为提出在徐州市邳州镇地区社会保障理论提供依据的同时找出是哪些因素影响到农村人口参与社会保障,哪些因素是导致农村人口不参保的关键因素,从而找准主要问题,从关键问题入手,真正解决邳州市农村人口社会保障的问题。

 第三,文献分析法。针对土地流转问题与社会保障问题,从图书馆、书店、咨询机构、网络、知网、万方、维普等论文资料数据库等有效资料的收集途径,尽可能多地寻找相关研究文献,全面了解目前国内外有关该问题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归纳研究的主要问题,找寻相关文献的研究现状,找寻相关研究的薄弱之处,从薄弱之处入手,构建本研究的研究方向。同时,借助相关文献的研究方法与观点,构建本研究的方法体系与理论结构体系。

 六、预期结果 对邳州市部分村民进行抽样调查与访谈,通过大量研究,了解邳州市村民对社会保障的看法,了解这些农村人口对参与社会保障的顾虑所在,从解决这些农村人口的顾虑入手,打通农村人口参与社会保障的障碍,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帮助邳州市解决其农村人口参与社会保障比率较低的问题。同时,针对土地流转背景下,政府、农民自身、社会如何提高农村社会保障的参保率,扩大邳州市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率。

 七、本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国内外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流转背景下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分析;农村社会保障的原因分析、问题分析;农村社会保障的对策分析。本研究的的特点和创新之处,本文的特点和创新之处:第一,可为城市边缘大都市项目的土地流转地政府提供可复制的模板。本文通过土地流转背景下的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认识到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流转后,农民丧失土地使用权,在农村土地仍然具有较强的社会保障和就业功能,是最后的“保障线”。但从大的方面讲,当前农村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完

 2

 善,进城务工的农民又无法取得城市社会保障,甚至工作也得不到保障;从小的方面说,土地转出后,如果转入方违约,而转出方又无力或没有条件返田种地,生活就会没有着落。从而,政府应该结合当地实际加紧定制土地流转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保障实践上承担重要角色。第二,具有科学性。通过对土地流转背景下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探索、总结、分析,提出一系列解决农民问题的方案,论点鲜明、论据典型。

 三、工作条件 获取参考资料主要通过图书馆与研究相关的国内相关期刊杂志,及其电子图书馆关于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电子数据资料,以及相关的社会学著作。实证调查阶段,需要借助本单位领导、同事帮助完成艰巨的调查任务。分析资料时主要用到计算机和相关统计软件。撰写调查报告主要应用个人计算机。

 四、论文工作进展安排(学位论文基本框架)

 1、选题阶段:2018 年 5 月——2018 年 6 月 2、收集资料:2018 年 5 月——2018 年 6 月 3、整理分析文献资料:2018 年 5 月——2018 年 6 月 4、撰写开题报告:2018 年 5 月——2018 年 6 月 5、开题论证:2018 年 7 月 6、撰写、修改、完善学位论文:2018 年 7 月——2019 年 4 月 7、完成和提交论文(定稿、预答辩):2019 年 4 月——5 月 8、学位论文答辩:2019 年 5 月

 1

 土地流转背景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以江苏省邳州市为例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 2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2.1 概念界定 2.1.1 失地农民 2.1.2 社会保障 2.1.3 土地流转 2.2 相关理论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2 凯恩斯社会保障理论 2.2.3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理论 3 邳州市农村社会保障现状 3.1 邳州市土地流转概况 3.1.1 邳州市简介 3.1.2 土地对邳州市村民的保障职能 3.1.3 邳州市土地流转情况 3.2 邳州市社会保障概况及与全国社保对比分析 3.2.1 社会保险现状及与全国社会救济对比情况 (1)农村养老保险 (2)农村医疗保险 批注 [ 利鸽5]: 与城市对比更重要吧

 2

 3.2.2 社会救济现状及与全国社会救济对比情况 3.2.3 社会福利现状及与全国社会福利对比情况 3.2.4 社会优抚现状及与全国社会优抚对比情况 4 邳州市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调查分析 4.1 调查问卷及访谈问卷的设计、发放与回收(问卷-政府人员+访谈-农民)

 4.2 国家职能方面 4.2.1 保障项目较为单一 4.2.2 保障标准略有不当 4.2.3 保障形式较为欠缺 4.3 基层政府方面

 4.3.1 政策宣传不力 4.3.2 执行力度较低 4.3.3 资金来源不足 4.4 土地流转背景下失地农民方面 4.4.1 存在养老问题 4.4.2 存在就业问题 4.4.3 意识转变问题 5 邳州市改进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 5.1 邳州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5.1.1 构建原则 5.1.2 构建思路 5.1.3 构建内容 5.2 国家方面 5.2.1 丰富农村社保项目 5.2.2 调整农村社保标准 5.2.3 优化农村社保形式 5.3 基层政府方面 5.3.1 加大社会保障的制度宣传 5.3.2 提供多种渠道的参保通道 5.3.3 充分利用土地流转相关政策 5.4 农民方面 5.4.1 投资入股 5.4.2 就业学习 5.4.3 转变意识提升素质 6

 结论与展望 批注 [ 利鸽6]: 这些是一般性的问题,还是失地农民的问题。研究过于一般性,缺乏对失地农民的针对性 批注 [ 利鸽7]: 强调相关部分统计数据等二手资料 批注 [ 利鸽8]: 突出不够 批注 [ 利鸽9]: 与农民个人有什么关系;这几个方面又与社会保障有什么关系?

 3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十、经费概算 本次调查的经费初步预算为 2000 元,具体的预算包括以下项目:

 十一、可能出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1. 可能出现的困难:相关文献缺少对于农业乡镇实际发展困境的详实调研与深入剖析。本论文收集资料主要以苏北农业乡镇为主,不够全面。

 2. 解决的办法:一方面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解决遇到的问题;其次是寻求导师的帮助,尽力解决好遇到的困难,让研究顺利的进行下去。

  十二、主要参考文献 [1]Kirit Patel,Hom Gartaula,Derek Johnson,M. Karthikeyan. The interplay between household food security and wellbeing among small-scale farmers in the context of rapid agrarian change in India[J]. Agriculture & Food Security,2015,4(1). [2]Qiong Chen,Yunlong Cai,Fenggui Liu,Qiang Zhou,Haifeng Zhang. Farmers’ perception to farmland conversio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in Xining City, Qinghai Province, China[J].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17,23(5). 花费项目 金额(元)

 参考资料

  500

  车费、打印、复印

 800 调查人员的劳务费

  400 上机查询资料

  300

 4

 [3]Nguyen Quang Tuyen. Land Holding Changes and Kinh and Khmer Farmers" Livelihoods in Thoi Thuan B Hamlet, Thoi Lai Town, Co Do District, Can Tho City, Vietnam[J]. Asian Social Science,2009,6(1). [4]Cliffe.. Food Security and Women"s Access to Natural Resources workshop; a brief report.[J]. Gender,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2017,1(3). [5]Lionel. Capitalism or feudalism? the famine in Ethiopia[J]. Review of African Political Economy,2014,1(1). [6]Patrick Bitterman,Eric Tate,Kimberly J. Van Meter,Nandita B. Basu. Water security and rainwater harvesting: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candidate indicators[J]. Applied Geography,2016,76. [7]Zannatul Ferdous,Avishek Datta,Anil Kumar Anal,Mazharul Anwar,A.S.M. Mahbubur Rahman Khan. Development of home garden model for year round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for improving resource-poor household food security in Bangladesh[J]. NJAS - Wageningen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2016,78. [8]Jordi Comas,David Connor,Mohamed El Moctar Isselmou,Luciano Mateos,Helena G ómez-Macpherson. Why has small-scale irrigation not responded to expectations with traditional subsistence farmers along the Senegal River in Mauritania?[J]. Agricultural Systems,2018,110. [9]Melesse. Significance of scavenging chicken production in the rural community of Africa for enhanced food security[J]. World"s Poultry Science Journal,2014,70(3). [10]王洲. 河北省贫困地区农村土地流转意愿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大学,2018. [11]朱聪聪.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障碍与对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8. [12]丁洁琼. “三权分置”下的农村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8. [13]张梓榆,王定祥. 农户经营特征分化与农地经营权流转[J]. 现代经济探讨,2018(01):114-123. [14]吴玲.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法律体系研究[J]. 法制博览,2018(08):77-78. [15]张成玉. 我国土地流转形式的未来选择[J]. 上海国土资源,2018,39(01):10-14+18. [16]徐成林,余丙南. 池州市马衙街道土地流转规范化调查研究[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05):15-20. [17]黄德. 重庆市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民养老保障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16):179-181. [18]鲍怀凤. 农村土地流转对农业经济的影响[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4):216. [19]王黛. 下渔口镇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8. [20]胡方萌. 农村土地的保障性功能及其与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 [21]张晓娟. 农村土地流转价格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 财经理论研究,2018(05):9-17. [22]崔巍志. 固阳县耕地农业内部流转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 [23]孙莹. 我国土地流转市场的交易费用分析[D].河南师范大学,2017. [24]陈楚.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 [25]张溪. 契约选择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模式的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2017. [26]王敏霞,李停停,代赫萍,王岩. 关于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支持探讨[J]. 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12):170. [27] 张 雅 琴 , 马 俊 平 . 我 国 农 村 土 地 流 转 中 存 在 的 问 题 与 对 策 探 析 [J]. 南 方 农业,2017,11(09):83-84+89.

 5

 [28]张海燕.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存在问题及对策[J]. 乡村科技,2016(27):72-74. [29]王玉英,温晶. 试述农村土地流转对农业经济的影响[J]. 山西农经,2017(09):53. [30]高春华. 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24):58-59. [31]朱考金. 基于土地流转的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 中国市场,2016(03):20-21. [32]李春晓. 河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研究[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6(03):14-16. [33]张艳芬. 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思考[J]. 山西农经,2016(06):32. [34] 孟 莉 . 农 村 土 地 流 转 问 题 与 对 策 — — 基 于 农 村 转 移 劳 动 力 视 角 [J]. 人 民 论坛,2016(17):100-102. [35]王然,康雯珂. 农村土地流转中的社会保障问题探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4):177. [36]山西省大同市大同一中 427 班 杨佳宁. 加强土地流转背景下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N]. 山西经济日报,2016-02-29(007). [37]职利杰. 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6. [38]聂金辉.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6. [39]刘燕. 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土地流转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6. [40]李艺,张宇. 土地流转制度下构建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探析[J]. 中国市场,2015(03):48+66. [41]刘婷. 苏州农地使用权流转研究[J]. 农民致富之友,2015(08):15-16. [42]程世英,王志,张倩文. 深化农民参保意识 加快农地流转[J]. 新经济,2015(Z2):76-77. [43]窦润磊. 加快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J]. 吉林农业,2015(23):59. [44]邢妍. 秦皇岛市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5. [45]郑爽. 我国基层政府在农村土地流转中的职能履行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7.

推荐访问:邳州市 江苏省 为例
上一篇:北京交通大学交大新园保安服务项目公开招标公告62
下一篇:厦门劳动合同样本下载(合同范本)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