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及其电离”教学设计csh

来源:思想汇报 发布时间:2020-11-11 点击:

 “电解质及其电离” 教学设计

 陈素华

  厦门市松柏中学 一、概述 电解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 1(鲁科版) )第 2 章第 2 节内容。本节内容分为“电解质及其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两部分,共安排三课时。本节课完成第一部分为第一课时,主要包括电解质、非电解质、酸、碱、盐、电离等概念,物质的导电性,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等内容。

 本节课从溶液导电性实验提出化合物还可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并指出溶液导电的实质是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从电离的角度还可将电解质分为酸、碱、盐,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本节课的重点是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及判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电解质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它们与人类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因此认识电解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习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学生能够体会到它也是化合物的另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学好这一对概念对《选修 4》弱电解质电离的学习将奠定重要的知识基础。《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同时离子反应又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学好本节课,必将为离子反应、化学必修课程乃至整个高中阶段化学的学习起到奠基性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学习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在初中学习了酸、碱、盐的相关知识,并且刚刚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学习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学生能够体会到它也是化合物的另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本节课主要包括电解质、非电解质、酸、碱、盐、电离等概念,物质的导电性,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等内容。故确定本节课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 :

 1、使学生了解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导电的原因,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二)、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做过溶液导电性实验。在此基础上,做几组对比实验,引出电解质的电离及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概念。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氯化钠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从 HCl、NaOH、NaCl 等的电离方程式中归纳出酸、碱、盐的定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观察、猜想、分析和归纳的能力,但是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故确定本节课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

 1、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探究电解质导电的原因。

 2、在电解质知识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质疑”、“猜测”、“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尊重课标和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教学的最高立意是“育人”.我们尊重课标和教材的“育人”功能。学生具有活泼的性格,喜欢沟通,好奇心强,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他们对化学现象、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故确定本节课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1、能以“联想·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以“迁移·应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能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借助“知识点击”让学习有余力的同学感受化学学习的无穷魅力。

 2、通过对电解质知识框架中各知识点有序的衍变分析、推导,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中的逻辑美。

 3、通过“身边的化学——电解质与细胞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其实离我们不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关注化学与生命活动的联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1、学生是厦门松柏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

 2、学生已在初中学习了酸、碱、盐的相关知识,并且刚刚学习了物质的分类,这些内容对电解质电离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学生基本上能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比较物质,由此过渡到具体的电解质,对学生来说应该难度不大。

 3、学生整体对高中课程和学习还不适应,基础较为薄弱,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知识水平都未达到较高的层次,他们还习惯于感性思维、形象思维,未向理性思维、抽象思维转轨。

 4、学生具有活泼的性格,喜欢沟通,好奇心强,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有一定的动手实验的能力。他们对化学现象、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探求欲、表现欲和成就欲。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经过高一将近两个月的训练,学生善于质疑、主动思考、积极获取知识的学习习惯已经基本养成,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已有明显的提高。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基于学生的状况、教材内容的安排及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实实在在的实验,对所产生的现象采取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体会科学概念和人类知识的建构过程,认识知识的本质。遵循由实践到理论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注重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形成概念理论,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理解概念。整个设计力求既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又要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教材处理:

 ①教材知识顺序:溶液的导电性实验→电离的概念(导电的实质)→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从

 电离角度对化合物进行分类)→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电解质电离的表示法)→

 酸、碱、盐的概念(电解质电离出离子的共性)。从实验开始,由实验现象引发并围绕电离这一概念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究以达到教学目标。这样的处理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便于学生内化所学的知识,自觉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其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再次,就是易于突破疑点。如碳酸钙在水溶液中不导电,在未达到熔融状态前早已分解,但它是电解质。

 ②在实验中加入醋酸溶液是为了对照实验,使实验具有全面性,防止学生认为有机物溶液都不能电离不能导电的误区。

 ③书写酸碱电离方程式时既设计了简单的又设计了复杂的阴阳离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所有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达到对本节课难点的突破。

 本节课的重点是电离及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教学方法上采用多实验,多启发,多比较,多讨论,多延伸,讲练结合。经过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注重课堂细节的设计,如课堂引入的设计,展示百度搜索的一个网友的问题“为什么我的惠普笔记本 CQ40-506 在我流汗或是洗了澡之后,按方向键会触电?疼死了发麻”学生非常兴奋,感兴趣。教师设问汗液和自来水从混合物的分类来看属于哪一类?你能回答该网友的问题吗?人体在剧烈运动后为何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从而自然引入课题。这样的引入有利于和学生在情感上拉近距离,从一开始给课堂营造了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也有利于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切身感受来理解较为抽象的知识,从而产生对后续知识学习探究的强烈愿望。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一)学生准备 1、复习 初中化学酸、碱、盐部分中酸、碱、盐概念及复分解反应反应完成的条件。

 2、预习 第 2 节 电解质。重点联系 P 40 的“联想·质疑”所提出的问题,有的放矢的进行阅读与思考。

 3、事先收集运动饮料的标签 (二)教师准备 1.教学媒体、课件、学生用的学案; 一个截图:来源于百度知道 两个动画:来源于中学化学资料网的课件 两段视频:一段是新闻 30 分的有关视频(黑龙江七台河隆鹏煤矿透水事故抢险新闻报道),一段是

 电解熔融状态氯化钠的(均来源于中学化学资料网)

 一个课件:独立制作 一个学案:独立制作 2.相关演示实验器材及药品(铝、铁、铜、NaOH 固体、NaCl 晶体、KNO 3 晶体、BaSO 4 固体、 HCl 溶液 、NaCl 溶液、H 2 SO 4 溶液、 NaOH 溶液、KNO 3 溶液、CH 3 COOH 溶液、酒精、蔗糖(C 12 H 22 O 11 )溶液;电解导电装置)

 3、可能的话现场录像学生的实验过程,好的或是有待改进的直接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加深印象。

 六、教学过程 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情况 设计意图 【 问题引入】

 】

 汗液和自来水从混合物的分类来看属于哪一类?你能回答该网友的问题吗?人体在剧烈运动后为何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出汗后体表有更多的盐分,这些盐分在汗中起到导电的作用。人体剧烈运动流汗后,体内的 Na + 和 K + 、Cl - 伴随水分一起流失很多,出现电解质浓度失衡、紊乱,产生恶心、肌肉痉挛等症状,故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到底什么是电解质呢? 【板书】第2节 电解质 一、 电解质及其电离 【探究活动 1】:分组实验: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下列各组物质哪组能导电、哪组不能导电?

 ①铝、铁、铜 ②NaOH 固体、NaCl 晶体、KNO 3 晶体、BaSO 4 固体 ③ HCl 溶液 、NaCl 溶液、H 2 SO 4 溶液、 NaOH 溶液、KNO 3 溶液、CH 3 COOH溶液 ④酒精、蔗糖(C 12 H 22 O 11 )溶液

 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化学学习的潜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电解质的热情。

 通过实验和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再学习的欲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结果]:(幻灯展示) 第①组

  (填物质的状态及类别)

  (填“能”或“不能”)导电; 第②组

  (填物质的状态及类别)

  (填“能”或“不能”)导电; 第③组

  (填物质的状态及类别)

  (填“能”或“不能”)导电; 第④组

  (填物质的状态及类别)

  (填“能”或“不能”)导电; [分组讨论]:以上实验中能导电的物质有

 ,不能导电的物质有

  【探究活动 2】

 :为什么上述有的物质的溶液具有导电性?它与金属导电又有何不同? 【学生讨论后归纳】(在教师的引导下沿着以下路径分析归纳)金属能导电→金属内部有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盐酸、NaOH 溶液、NaCl 溶液能导电→溶液中也有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推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分别带负电和正电的阴、阳离子。

 [分组讨论 1]:物质中有阴阳离子就能导电吗? 【教师分析】那么固体的氯化钠为什么不能导电呢?我们来看一下氯化钠的晶体的结构(动画展示):其中 Na+ 、Cl- 已经被束缚住了,我们知道:导电必须有可以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微粒。NaCl 晶体虽含 Na+ 、Cl- ,但不能自由移动而不能导电。

 [分组讨论 2]:为什么 NaCl 溶液导电呢? (观看 NaCl 晶体溶于水动画演示)

 【教师分析】若将 NaCl 晶体溶于水,形成 NaCl 溶液后,原来 NaCl 晶体中被束缚着的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解离为可自由移动的离子,这样的离解过程叫做电离。

 [分组讨论 3]:还能用什么方法使其产生自由带电的粒子呢? [探究结果]:除了在水溶液中,加热 NaCl 至熔化状态也会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定向移动亦可产生电流。(播放熔融 NaCl 导电的视频)许多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探究活动 3】

 :现在我们就不同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行为表示的不同,究其实质能否对化合物重新分类。

 [ 分组讨论 1]:结合实验及电离的概念设定标准给化合物重新分类

 [讨论结果] :象 NaCl、 KNO 3 这种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象蔗糖、乙醇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

 从金属导电的“已知”完成对电解质导电“未知”的认识,学生通过这样迁移式的学习,使知识结论得到了活化。

  通过探究实验演绎出电解质的概念。

 并 借 助 对 比法,在电解质的概念的基础上得出非电解质概念。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感性、直观地 认识电解质的电离过程。

 澄清对电解质

 【板书】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酒精、蔗糖)

 【板书】2、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分组讨论 2]:下列物质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哪些能导电?

 ①金属铜

 ②固态 NaCl

 ③H 2 SO 4

 ④ KOH

  ⑤熔融的 KNO 3

 ⑥蔗糖

  ⑦CO 2

 ⑧BaSO 4

  ⑨ 石墨

  ⑩盐酸 【教师分析】辨别电解质的要点之一为化合物本身;其次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导电(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即能电离);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过渡】NaCl、KNO 3 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板书】3.电解质的电离 (1) 电离定义:电解质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探究活动 4】电离除了能用方才的模拟过程表示外,还能用什么方法表示呢? 【板书】(2) 电离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来表示物质电离的式子 HCl=H + +Cl -

  NaOH=Na + +OH -

  NaCl=Na + +Cl -

 [分组讨论] :书写电离方程式, (1)硝酸 HNO 3 、硫酸 H 2 SO 4 、 (2)氢氧化钾 KOH、氢氧化钡 Ba(OH) 2 、 (3)碳酸钠 Na 2 CO 3 、硝酸铵(NH 4 NO 3 )、氯化铵(NH 4 Cl)

 (三学生板演、学生评析)

 【教师分析】书写电离方程式时①质量要守恒②电荷要守恒。遇到原子团不能拆。

 【 探究活动 5 5】大家能否从以上三组物质电离后的阴阳离子类型及共同特点入手,给酸、碱、盐下定义呢? [ 分组讨论]:

 :从电离的角度看,我们认识的酸、碱、盐在电离时都生成了何种共同的离子? 【学生讨论并归纳】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 4+ )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教师讲解】

 1、强调酸、碱定义中“全部”二字的含义; 2、酸碱盐的电离特点。

 【板书】(3) 酸、碱、盐是电解质 【交流拓展】

 1、电解质的知识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它的踪迹。人体在大量流汗后为何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在海上遇险的人们,喝海水为何如 同“饮鸠止渴”?请同学们用本节课所学的电解质知识加以解释。

 溶液或熔融电解质导电原理的模糊认识。

 通过练习,加深对电解质电离的理解,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规范化学用语。

 放 手 让 学 生“归纳”,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2、许多运动饮料都含有电解质,展示学生事先收集的运动饮料的标签,找出其中含有的电解质。

 3、观看视频

 黑龙江七台河隆鹏煤矿透水事故抢险新闻报道。为什么获救矿工要补充电解质,要进行水电解质紊乱的调整? 4、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P41,身边的化学

 电解质与细胞活动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电解质的知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电解质的一些规律性的知识(教师边引导边媒体演示):

 一、电解质的电离

 1.酸、碱、盐的电离

  注意: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 2.酸、碱、盐是电解质 【 练习 】:

 (学案)

 1、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

  )

 A.熔融的氯化钠 B.硝酸钾溶液 C.硫酸铜晶体 D.无水乙醇 2、下列物质中,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 A.熔融氢氧化钠 B.石墨棒 C.盐酸溶液 D.固态氯化钾 3、下列电离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 A.Al 2 (SO 4 ) 3 =2Al+3 +3SO4-2

  B.HF=H+ +F -

  C.HI=H + +I -

 D.Na2 CO 3 =Na+ +CO32-

 【布置作业】

 作业 1:P47 课后练习与活动 1 及教辅相关的练习。

 作业2: 电解质的水溶液能够导电,说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发生电离。那么,电解质溶于水后是否都能全部电离?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自己去解决,如果有兴趣,同学们可以参看 P40“知识点击”部分,也可以通过 Internet 网在“百度搜索”上输入关键词“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进行自主学习 作业3:预习下一节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化学学习的潜在价值,感受化学的无穷魅力。

 使学生对本节的重要内容有一个全面的回顾,加深对本节重要知识点的印象。

  通过针对性的练习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

 布置有层次性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让学生尝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通过 Internet 网)。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化合物 电解质 酸:

 碱:

 盐:

 H 2 SO 4 =2H + +SO 4 2-

 NaOH=Na+ +OH -

 MgSO 4 =Mg2+ +SO42-

 离子正负电荷守恒 非电解质:

 酒精、蔗糖

 板书设计:第2节 电解质 一、 电解质及其电离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酒精、蔗糖)

 2、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3.电解质的电离 (1) 电离定义:电解质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 电离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来表示物质电离的式子 HCl=H + +Cl -

  NaOH=Na + +OH -

  NaCl=Na + +Cl -

 (3) 酸、碱、盐是电解质

  教学过程流程图:(附后)

 七、教学评价设计 1、 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讨论发言等随时给予评价反馈;课程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和后续工作进行评价、指导和反馈。

 2、课堂表现活动评价表 化学课堂表现评价表

  姓名

  评价项目 学生自评 小组互评 教师评价 总评 课前资料收集(10 分)

  发言表达的完整性(10 分)

 上课专心的程度(15 分)

 小组交流时的合作精神(10 分)

 倾听同学发言的情况(10 分)

 提出化学问题次数(5 分)

 提出化学问题的深浅度(10 分)

 解释化学问题的创新性(10 分)

 课堂检测(20 分)

  合计

 八、帮助和总结 这篇教学设计着重于实验启发引导,通过生动直观的实验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以及对

 实验现象的概括分析,引导学生不断总结归纳,得出自己的结论,其思路流畅,说理严谨。针对课时内容提出探究性问题,并指导学生体验探究,注重过程,给予学生思维上的启发与点拨,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及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明白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通过图标直观体现知识网络,优化知识体系,使学生形成清晰知识结构。通过课堂的及时训练,迅速获得反馈信息,及时对教学做出调整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体验了一些概念的建构过程,得到了一些探究物质性质的经验;学到了一些生活中的常识,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以后学习化学打下良好的情感和知识基础,使教学取得了较好地效果。

 附:教学流程图

 开始 创设问题情境 讨论回答 听课思考 小结引题 指导探究 动画课件 分组实验 观察思考 形成概念 小组讨论 判断概念 组织讨论 归纳点评 小组讨论书写 电离方程式 小组讨论 重返生活 交流拓展 激发兴趣 结束 视频课件视频课件 截图课件

推荐访问:电离 电解质 教学设计
上一篇: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
下一篇:学校教职工环保知识问答题及答案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