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家庭教育 论文

来源:初中周记 发布时间:2020-08-20 点击:

 家庭教育高级班

 浅谈小学生的家庭教育

 茫丁乡小学 王守凯

 摘 要: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因此家庭中家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他们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家长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家长对子女教育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程度。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从根本上说家庭教育就是“教子做人”。做人是立身之本,良好的品质是成才的基础。但是,在目前众多学生家庭中,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各方面能力尤其是思想上的培养和提高,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奠基作用、家长的言行对小学生的发展起表率作用、和谐的家庭文化对小学生的心理具有熏陶作用。作为家长不能忽视对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 现存问题;基本方法;

 一、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过分显权威,缺少对孩子的尊重

 身为家长,肩负教育子女的重任,具有一定的权威是很有必要的。家长的权威是家庭教育的保障和前提,家长越有权威,对子女的要求和教育越有可接受性,教育结果越有深刻性和持久性。试想一下,家长在孩子面前唯唯诺诺,还有什么教育可言?但是,家长的权威是有限度的,绝不能表现为不切实际的高高在上和刚愎自用。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过分的显示权威,唯我独尊,要求孩子唯命是从,若有违背,轻者责骂,重者体罚。它表现为:粗暴对待孩子的错误,对孩子随意吆喝,干涉孩子的兴趣爱好及个人活动,左右孩子的发展(如升学、就业等)。这些做法不仅导致教育失效,还极大的伤害了孩子的自尊,打击了孩子进取的积极性。

 (二)“松”、“严”失度,缺乏连贯性和稳定性

 家庭教育与学校工作同样具有连贯性和稳定性,以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多数家长都是从严治教,但往往“严”过了头,限制了孩子的自主发展,其结果得不偿失。也有家长因对孩子的溺爱或自身懒散的原因,对孩子管教不严,松松垮垮,任由孩子自我膨胀甚至胡作非为,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也有的家长平日里对孩子的言行熟视无睹,一旦心血来潮又严加管教,随意性极强,弄得孩子无所适从。久而久之孩子便养成了察言观色,练就了一套当面一个样背后一个样的“本领”。等到“伪装”被揭穿时,不良行为已养成,教育的难度又增加了。

 (三)“言传”多于“身教”,缺乏教育的示范作用。

 教育不仅仅是通过“言传”来完成,还通过“身教”在受教育者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是教育的示范功能。据了解,多数家长手中的“尺子”只对人不对己,是用来约束和衡量子女的,在自己身上没有作用。因为在社会上跌爬滚打,不少家长已养成了这样那样的陋习。因为知道自己的不足与错误,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就会明确的规定不许如何如何!子女们开始时自然是照样执行,但不久就发现父母却在犯着类似的错误(比如:粗暴的对待他人、说脏话谎话、赌博、酗酒、打架斗殴等),他们心中原本已架起的衡量是非的天平便会发生倾斜!并且,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其子女会“斗胆地去实践”一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极易模仿的对象,是孩子评判是非的活标本。父母言行不一致的作法不仅有损自身形象,往往还会事与愿违的推动孩子向错误的边缘迈进。

 (四)溺爱与盲目乐观,导致发展动力的缩水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地设计奋斗目标并不断地实现,不但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教育目的,也培养了孩子的意志,增强了孩子的信心。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激励机制。激励的目的得以实现,是因为它调动了孩子内心深处的发展动力。这种源于孩子内心的动力,是帮助孩子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遗憾的是部分家长没有意识到这种力量的开发与利用。对孩子的溺爱,以及对孩子现状的盲目乐观,导致了发展动力的严重“缩水”。一些家长对子女宠爱过渡,对孩子无限度的娇惯,无限度的满足孩子的需求,使孩子养成自私任性、霸道暴躁的性格。这些孩子平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理能力很差。父母怕孩子这不行,那不行,凡事都替孩子动手完成。久而久之,养成一种怪习性、怪性格。孩子一旦离开父母则无所适从,在集体中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显现出其与众不同的弱点。与此异曲同工的是,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当前状况盲目乐观,看到孩子某些方面的成绩就沾沾自喜,捡了芝麻当西瓜,认为自己的孩子了不起,常为此夸耀孩子。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是让孩子在虚荣心日渐增强的同时,还失去了攀登另一高峰的勇气和力量,并且缺乏面对失败的承受力。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即使没有遭遇到失败,也会如方仲永一般,最终只落个“泯然众人焉”的下场。

 面对这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二、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家庭中的父母都必须注重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环境和适当的教育方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良好发展。家庭教育常用的方法:

 (一)正确维护家校关系,共同教育孩子

 孩子走入学校,并不是说,教育孩子的责任交给了学校,而是家长成为了该学校的一个教育者,与老师一起担负起了教育孩子的责任,所以,家长和老师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家长要尊重、配合、服从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加强沟通,常问问孩子的情况。

 (二)重视家长的榜样作用,让孩子养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想使孩子有良好的品德,就必须从小好好培养。先让我们来看两个例子:一个周末,一位年轻的母亲从幼儿园接孩子时,发现孩子的脸上有轻微的伤痕,问:“是小朋友抓的?”孩子点点头,母亲火了:“为什么不抓他?星期一去了狠狠地抓他。” 一位小学生做错事,遭到同学的嘲笑,其父听说后,气冲冲地赶到学校:“打他,打伤了我出医药费!”真是可悲啊!在这种近乎病态的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能养成良好的品德吗?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吗?这两位家长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他们伤害了孩子的心灵,干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这样的家庭教育是绝对不行的!作为家长还必须重视榜样的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和教育孩子。你孝敬老人,子女才能孝敬你;你下岗择业时充满自信,子女才可能面对挫折不断追求。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家长的人格力量是重要的教育因素。

 (三)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做父母的总是教育孩子要尊重长辈,这是无可挑剔的,但是父母是否想过,也要尊重孩子呢?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活动圈子,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需要有自己的倾诉对象。父母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拿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解除他们的疑虑,适时的加以引导。对于工作繁忙的父母也要应尽量做到,哪怕睡前拿出几分钟的时间也可以。如,问问孩子在校一天的学习情况;一天都做了什么?有哪些进步?短短的几句,足以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关心,从而增进大人与孩子的沟通。其实,沟通是无处不在的。如,有个家长买一个地球仪放在家里,孩子对新闻报道到哪件事感兴趣时,就和孩子把那个地方找出来,聊一聊,既增长了知识,又增进了亲情。每个周末的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把一周来遇到的事情以及孩子在本周的表现情况做次交流。交流中,孩子提到家长的缺点不足,家长要敢于承认,并及时改正。孩子的内心世界很丰富,要了解孩子,只能用心换心,用信任赢得信任;更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培养自信,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四)注意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引导孩子和谐发展

 家庭是多个亲情关系的组合,家庭教育也不是单独存在于哪一个人的身上。作为父母或者其他亲人,在对待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达成一致,必须多沟通,多交流,互相支持,千万不能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把分歧暴露给孩子。其实有分歧没有关系,关键是要正确面对,达成一致,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案。还要防止隔代长辈对孩子的过分溺爱。这样才能给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五)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孩子的潜能

 人的一生成就的大小,主要依赖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聪明才智和学习能力的强弱,即智力因素;二是实践中是否具备了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饱满的情绪、坚强的毅力及良好的习惯,即非智力因素。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家长们都很重视,但对于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兴趣与自信的培养,则很容易被忽视。中国家长下班回家,见到孩子会问“考了多少分”,而美国家长则会说“今天有什么发现”。从诸多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并不是因为他们生来所具有的天赋所致,而是他们在幼年时期的兴趣和热情的幼芽没有被扼杀,而是得到了顺利成长的结果。孩子们最怕寂寞无聊、闷着没事,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总想投入到某项最喜爱的活动中去。当孩子们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某种喜好的活动中时,他们的内心就会充满“成就感”,愉悦之情溢于言表。

 家长应该了解并尊重孩子的意愿,为孩子提供自由探索的天地和活动场所,并进行热心的鼓励。因为兴趣、自信是进步的动力。

 (六)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让孩子以学为乐

 现代社会都提倡“创建学习型家庭”。如何创建“学习型家庭”,每个家庭都有独特的见解,但有几点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有固定的学习场所。没有书房的,哪怕是客厅或者卧室的一角也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二,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在固定的学习时间内,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交流。第三、有必要的读物和学习资料,并不断充实、更新。家长要积极创设条件,添置书籍,引导孩子少买玩具,多买书。第四、家长要成为家庭学习的主体。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一个日夜打麻将的家长,他不停地叫孩子学习、学习,孩子能学习吗?父母都在看书、看报,孩子也会跟着看书的,和孩子一起看书,和孩子交流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哪些人物该学习,哪些人物让人讨厌,孩子的心中有自己的想法,他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并能得到家长的认可,那么他渐渐地就会喜欢阅读了。

 综上所述,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小学时期是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父母应该站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高度,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承担起家庭教育的重任,为造就品德高尚、博学多才、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的一代新人而尽职尽责。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家庭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2]李国霖.提升家校合作的主体性.【J】中国家庭教育,2004年1月

 [3]尹秀平. 浅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及其教育合力. 【R】 中央民族出版社2003年5月

 [4]康红秀. 善待孩子的错误. 【R】 中央民族出版社2003年10月

 [5]黄济. 小学教育学. 【M】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

推荐访问:浅谈小学生家庭教育 浅谈 家庭教育 小学生
上一篇:江苏开放大学2015年春季开放教育招生简章
下一篇: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重要作用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