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问题以及对策

来源:高中作文 发布时间:2020-09-25 点击:

 略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摘要 意识形态作为反映特定阶级或社会集团根本利益的思想体系,在整合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样,高校意识形态 教育 在培养高校高素质人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 历史 的、现实的因素制约,当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就通过分析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原则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 意识形态;高校;高校意识形态教育

  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标准来划分可以分为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是指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意识形态,它因为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极力倡导和灌输而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接受。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及贯穿于其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构成当代 中国 的主流意识形态。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既是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经济 形态和 政治 制度的反映, 同时也维系着它们的存在、 巩固和 发展 。我国的高校是知识、人才密集的地方,是知识群体的聚集地,是培养我国建设人才的基地,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敏感中心和前沿阵地,对全社会的思想文化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不仅是社会的必然要求,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高校的非主流意识形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并不断蔓延。如果任由非主流意识形态发展蔓延,势必严重危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动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使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受到重大的冲击。

  一:目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尤其是2000年以后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削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西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劲渗透。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西方文化通过影视、书刊、 网络 等途径像潮水般汹涌而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流行的大型网络游戏中,由西方游戏公司出产和设计的产品占整个网网络游戏的70%。另外,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扩展,网路传播呈现出了一种开放性的姿态,互联网逐渐深入到人类社会的思想领域,引起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变革。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互联网传播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思想渗透,他们不仅拥有强大的技术系统,而且研究了各种意识形态的传播理论与方法。目前,互联网正日益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所谓的西方价值观和“人道主义”的外衣的掩护下,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往往极力谊染西方政治制度和生活理念的优越性和不可超越性,以“意识形态多元化、意识形态虚假化或隐或现地削弱 、贬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试图用文化渗透的策略影响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和价值取向,最终产生对西方意识形态的盲目崇拜心理”2

  2:社会转型带来的“阵痛”与“纠结”

  中国作为一个后起的发展中国家,从传统农业社会向 现代 工业 社会的转型任务更加艰巨,过程也更加错综复杂,它包括从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社会向有计划的市场经济社会转型,从血缘亲族聚居的乡村社会向城镇社区社会转型,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型社会转型,从单一性社会向多样性社会转型,从伦理型社会向法理型社会转型等若干个方面,由此带来了社会成员流动性的增加以及社会各个方面的巨大摩擦。特别是对个人道德观、社会价值观带来强烈的冲击和震荡。社会转型带来的影响大概有两个层面的影响。一方面,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调整的深刻变化时期,种种变化导致人们对过去较为统一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由认同走向迷惑或质疑,由此产生了思想观念和评价标准的多元化3。这些变化都不可避免地反映到高校中来,从而导致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导向功能产生较大的冲击和消解。另一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化,整个社会显现出极大的流动性、过渡性和不稳定性,矛盾和冲突逐步凸现。其中最为典型的无疑是社会不公的加剧和腐败现象的蔓延,这也直接导致不同社会阶层对于我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认识和理解,出现模糊化和离心力不断增加的趋势,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效果。

  3:世俗文化的消极影响。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主流话语支配了社会生活和它的发展方向,它被普遍认同的同时,也为大众文化或者称为世俗文化的生长、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合法性。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大陆具有消费性的大众文化中断了50年之后,它的再次启动是在港台消费文化的“反哺”中实现的。邓丽君的流行歌曲、金庸、梁羽生、古龙、温瑞安的武侠小说、琼瑶、席慕容的爱情小说和诗歌以及海外华文电视连续剧等,以另外一种方式占领了中国大陆的文化市场这一文化形态被称为“快餐文化”。随着市场化、全球化的发展,以往的主流文化、精 英文 化逐渐被大众文化取代。在这种充分满足人们欲望的平民文化的冲击下,社会主流思想以及人们的行为都发生着剧烈的改变。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经济发展的“这一条腿”已经长粗长壮了,而文化发展的“这一条腿”却成了残废——经济的发展无法掩盖精神的贫乏和道德的颓废。这种负面影响辐射到大学校园,势必导致大学生更多地关注个人利益、推崇享乐主义、忽视人性的祟高性、神圣性和超越性,从而对主流意识形态所主导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价值理想产生拒斥心理。

  4:“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当前高校意识形态 教育 的主要途径是理论课程和日常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理论课程主要是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以及形势政策课,而日常教育则主要是学工处和辅导员的日常教育工作。这些课程虽然在大学生树立 科学 的世界观、人生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有余,而对实践中的热点、难点以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关注不足。以笔者所在的高校为例,一方面,作为主渠道和主阵地的马克思主义 政治 理论课,不再是大学生们自愿认同的对象,而是成为强制被动接受的负担。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上形势政策课仅仅是为了拿到学分,上课近乎30%的学生在干一些与上课无关的事情。另一方面,担任形势政策课的基本上都是辅导员,所讲述的课题也基本上是由政治理论课部以及上级宣传部门布置好的议题,而很少关心那些学生很感兴趣的内容。由此而来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上课内容过于固定,对 现代 新现象、新问题、新科技、新观念反映得不够,使得意识形态教育脱离社会实践,变成远离生活的理论说教,造成了教师“供给”与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就大大降低了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教育实效。

  由此造成的结果就是目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怎么让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做得更好?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实问题并保持高度的重视和警惕 ,切实有效地加强和改进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和建设。参照目前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加强和提高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

  一、加强政治理论课和形势政策课的吸引力。

  政治理论课和形势政策教育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学生提高政治理论和政策水平,提高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只有加强了政治理论课和形势政策课的吸引力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二、加强教育主体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意识。

  高校直接从事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专职教师是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实施者和组织者,他们肩负着传播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光荣使命,是实现意识形态教育目标的重要因素。主要从事专业技术教育的高校教师,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思想方法、行为方式等会对大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实现意识形态教育目标的不能忽视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确保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主体认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形态教育的积极性和趣味性最终要落脚在受教育者身上。以受教育者为中心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意识形态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必须关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心理特点、成长 规律 及变化趋势,关注其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和迫切需要理解和解答的思想政治问题入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受教育者为中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才能提高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总之,我们要利用现有社会资源,整合教学资源,与时俱进,探寻意识形态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不断提高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实效。

 参考

推荐访问:高校意识形态教育 略论 意识形态 存在问题
上一篇:支部党风廉政建设自查报告
下一篇:医务人员廉洁自律承诺书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