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髓功修炼步骤_静坐修炼的行功步骤与方法(下)

来源:初中作文 发布时间:2019-04-09 点击:

  三、卡于其所      这里的“止”,有两重涵义:从入静的角度讲是止念。在修持中如不能止念入静,则练功无效,有时甚至还会起副作用。另一个则是从意守窍位上讲的要知止。止于其所,止于至善之地,什么地方最好呢?一般的讲是下田为宜,不出偏,易于入静。这里讲的止于其所不是下田,而是艮背。
  刘一明在《周易阐真》中讲:“艮者,止也”。修炼者“欲烹炼大丹,非择善固执,止于其所不能。止于其所,非空空无为,其道有行有止”。艮卦更,内外皆止。“内止者,止而止于其所;外止者,行而止于其所也。止以养所止,行以验所止,行止皆归于一止也”。在行功中以意守夹脊之窍,将心火之南而藏于背水之北。水火互相交养,自然念虑不生。此为洗心之法。也即艮背止念之功。妄念既止则真息自现。真息无息,真念无念。息无则命根永固,念无则性体常存。性存命固,息念俱消,即性命双修之第一步也。
  艮背止念,入静入定,进而入于杳冥之境,则无人无我,不识不知也。“凡人有人我之分,内外之别者,由于有心。有心则有我,有我则有人。有我有人,不知其所止也”。不知止,是因识神主事,念虑不息,不能入静入定,也就不能做到艮背止念入于化境了。反之如能由静而定而忘,则能艮其背,使“人我之心俱化”,即能进入“心死神活”的境界,使“人心去而道心生”;自然就能止于其所。“内不知有身,外不知有人。无我无人,既能止于内,也能止于外。动静随时,内外合道”。行之止之,皆出于无心之心。在无意识状态下,由元神主宰“止于其所,不动不摇,得其一而万事毕。何患金丹不结,大道不成乎?”
  
  四、忘我忘物
  
  这里的“忘”是指在修炼中的“坐忘”。司马承祯就解释过:“夫坐忘者,何所不忘哉?内不觉其一身,外不知手宇宙,与道冥一,万虑皆遣……同于大道。”在静坐中忘我忘物,与大自然融合为一,就进入坐忘境界了。《天隐子养生书》云:“坐忘者,因存想而忘也。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用存想之法,即见海底一轮红日,寂静常存。内若有见,以充实丹田之虚境;外即无存,渐入于杳冥之境,而不知乎宇宙的存在了。如此众念归一,神凝气定,渐趋于虚无境界。静则气息俱沉,思念皆寂,万虑皆遣,与道冥一,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无何有之乡也。这就是“先存后忘”之法。
  这一过程,正如张伯端在《悟真外篇》中讲的:“大抵忘于目则神归于鼎而视于内。盖绵绵若存之时,目垂而下顾也。忘于耳则神归于鼎而闻于内。盖绵绵若存之时,耳内听于下也。忘于鼻则神归于鼎而吸于内。盖真息既定之时,气归元海之理。合而言之,俱忘俱归于鼎而合于其内矣”。把视、听、吸均归于鼎而合于其内,即七窍合一之功。久之,先天�生则可一统七窍而入于清寂之境了。
  “一统七窍谓之清,七窍归一谓之静,身中气生谓之铅,心中精来谓之汞”。合起来“清静铅汞”四字,即是炼丹之次第口诀。其具体运用就如闵一得在《还源篇阐微》序言中讲的:“未得手时,本清静以为体,守铅汞而为用;及下手处,聚铅汞为药材,致清静为火候;既得手后,主清静以拳拳,宾铅汞而穆穆……如是而已”。
  
  五、定慧等修
  
  《洞玄灵宝定观经》在题解中诜“定者,心定也,如地不动。观者,慧观也,如天常照。定体无念,慧照无边。定慧等修,故名定观”。
  凡欲修道,必先舍事。外尘不入,内念不出。一切无染无着,内观念起,务须除灭,使之安静。“惟灭动心,不灭照心”。慧照常明,妄念不起。“有事无事,常若无心。处静处喧,其志惟一”。有时心动,要“制而不著,放而不动,处喧无恶,涉事无恼。此是真定”。真定本寂,“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空而常用,用而常空”。所以在寂静中返照虚空,此乃真定之基。
  定中发慧,就叫放任。在放任中要宽急得所,使定慧融一,同等齐修,二者不可偏废。“定多则愚,慧多即狂”,那是会出偏的。但“慧发迟速,则不由人”,所以“勿令定中急急求慧,急则伤性,伤则无意”。因急于求慧,用后天识性代替真定之基,则无慧可生也。若在定中“不求慧而慧自生”此乃“真慧”也。慧生之后,要慧而不用,韬光晦迹,此为若愚实智之举,能使寂照齐融,无染无着。无所挂碍,智照不灭。行之既久,契理合真,使形神合一而得道也。
  总的讲来,在静坐修炼的行功中,应从一心清静开始,然后收视返听,并止于至善之地。由止而定而忘,进入无人无我之境。在定中慧照常明,同等齐修。慧而不用,定而不愚。如此,尘垢不染,烦恼消除,契理合真,大道可期矣。
  (全文完)[编辑:迟昊]

推荐访问:静坐 修炼 步骤 行功
上一篇:久咳不愈是什么原因_皮肤怪病久不愈 祸起“玩具屋”
下一篇:[勇于面对病魔] 战胜病魔的诗句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