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相互结合

来源:小学作文 发布时间:2020-09-25 点击:

  论高校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相互结合

 [摘要]高校党建与意识形态教育相互结合是一个理论上需要梳理和实践上需要体制创新的重要问题。从理论上看,相互结合以后,高校党建为意识形态教育的突破提供了组织人员保证;而意识形态教育则为高校党建的与时俱进不断提供系统的理论动力。从实践上讲,要积极进行两者结合后实践体制的目标设计、主体设计和制度设计。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党委领导下的专门的督导制度,相关各个单位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信息和经验的横向联系制度,具有可操作性的教职员工与学生面对面的对话制度。

  [关键词]高校党建 意识形态 相互结合 理论意蕴 实践设计

  [作者简介]雷志成(1977- ),男,湖南邵阳人,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中共经济史。(广东 中山 528436)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3-0050-03

  从党建的高度搞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促进高校党建质量,从而使高校党建与意识形态教育和谐发展。这是一个理论上需要认真梳理和实践上需要体制创新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由于高校党建与意识形态教育分属组织部、宣传部、共青团、学生工作处和思想理论课教学部等部门,条块分割,侧重点不同,难以形成系统的合力。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前瞻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党建与意识形态教育相互结合的必要性

  1.时代主题要求我们必须把高校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一方面,政治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思想文化跨国交流与相互交融日益增多,在这种频繁的政治经济往来和思想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不同价值观念之间既相互碰撞又相互融合,并形成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强烈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上升,民族复兴之路稳步前进。国际社会一些敌视社会主义制度及害怕中国强大的国家和势力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针对中国年青一代,尤其是中国大学生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思想意识形态渗透,企图通过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来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些新的形势对我国高校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提出了各种新的要求。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和清醒的头脑,把高校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将高校打造成防止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培养合格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牢固阵地。

  2.高校的主要职能决定了我们必须把高校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高校的主要职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等学校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基点,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这就要求必须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和意识形态教育的结合,培养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文化素质,又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热爱和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分辨是非对错和抵御腐朽思想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且还要把优秀的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使学生党员的比例在总体上大幅提升,不断提升党的整体素质,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这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战略任务,也是高校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相互结合的根本目标。

  3.高校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迫使我们必须把高校党建与意识形态教育创造性地结合起来。现在,高校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一是部分高校对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不够重视,在党的建设和学生党员发展上,违背党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上所应遵循的客观规律,往往只注重党员数量的要求或党组织形式上的健全,如提出“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全然不顾党员质量的提高和对党员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道德规范、全面发展等社会意识形态的教育和引导。二是部分高校的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没有真正形成合力,高校里的各级党组织及各类党建及意识形态教育相关机构,如党校、团委、学生工作部、思想理论课教学部、学生社团组织等在开展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的过程中各自为战,缺乏有效统一的协调运行机制。

  总体而言,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如何相互结合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较为完善的经验和新的对策。为此,我们在实现高校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相互结合时,要深入分析我们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的“结合”理论和措施。

  二、高校党建与意识形态教育相互结合的理论意蕴

  1.相互结合以后,高校党建为意识形态教育的突破提供组织人员保证。列宁曾经指出:“学校的真正性质和方向并不由地方组织的良好愿望决定,不由学生委员会的决议决定,也不由教学大纲等决定,而是由教学人员决定的。” 因此,我们要按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要求,不仅要把专职从事意识形态教育的人员组织起来,还要把全校教职员工组织起来,要求全体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树立意识形态教育意识,增强意识形态教育责任,并通过自己的坚定政治立场、良好道德品质和和正确的行为方式来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也要从党的建设的高度对受教育者――大学生进行组织教育和组织激励,把各项评优和吸纳入党积极分子同意识形态的全方位考核挂钩。

  2.相互结合以后,意识形态教育为高校党建的与时俱进不断提供系统的理论动力。近年来,很多研究者在探讨高校党建存在的问题时,都不约而同地把高校理论学习内容的单调、学习方法的简单和学习组织工作的随意作为主要的原因。其实,在这些原因之中理论投放不足才是最为根本的原因。我们所说的“理论投放不足”一是指理论的视阈不足;二是指理论学习的时间投放不够;三是理论学习的精力投入不够。理论投放不足会造成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贫血、组织建设的乏力和作风建设的浮躁。在高校党建工作中,思想建设是基础,加强思想建设是高校党建的首要任务。而要完成这一首要任务就必须抓好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用先进文化武装师生,并使之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的全程。要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融入和谐校园建设的全过程,为高校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使党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3.相互结合以后,意识形态教育能够整合教、管、学的功能,构建高校党建的崭新局面。意识形态具有社会整合功能,一方面,它为社会成员提供共同遵从的价值取向,能促成其内在精神生活的有序化、合理化和归属感。这有利于消解社会矛盾冲突、观念对抗、权利差别等,从而协调人们的活动,使社会共同体成为一个有凝聚力的统一体。另一方面,意识形态具有一种思想先导的作用,成为社会或政治共同体成员前进的一面思想的旗帜。所以,把高校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统一起来,可以实现两者的良性循环,为双方的理论研究和方法创新提供现实的生长点。高校党建可以源源不断地为意识形态教育提供实践资源和主体的素质保证,而意识形态教育的优秀成果又可以引领高校党建的协调发展。

  三、高校党建与意识形态教育相互结合的实践体制设计

  实践体制指在高校党建与意识形态教育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中学校的各个相关单位的设置和权力配置的具体体系、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的总称。实践体制是实现“结合”的关键,是整合各方面力量的重要环节。

  1.高校党建与意识形态教育结合实践体制的目标设计。目标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制定目标体系。制定目标体系之前,要根据学校党委和学校行政对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的要求和各个相关部门的本身特点,制定包括长远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在内的目标体系。长远目标是要使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确保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忠实实践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中期目标是建立党委领导下的各相关单位的协调机制,做到分工有特色、资源可共享、内容有交叉、成果有共创。近期具体目标就是要落实两个“渗透”,即意识形态教育向高校党建渗透和高校党建向意识形态教育渗透。通过这种双向渗透,达到两项工作的融合与协调。此外,在构建目标体系时,要及时对目标进行调整,一方面,中期目标要根据党的政策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调整而变化,各个相关的单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经上下充分协商,结合单位实际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各个相关单位要结合学校不同时期的形势和需要,及时提出双向“渗透”的新举措,对短期目标进行适当调整,使目标体系能更好地符合实际,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目标的具体实施是目标体系实施过程中实质性的一步,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引导各个相关单位正确理解实施目标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每位教职员工的责权;二是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使经常性的工作规范有序,做到有章可循;三是推行长效的监督机制。目标的考评是目标制定实施的最后一个阶段,它是总结经验教训、检验实施成果、进行奖优罚劣的重要手段。考评结果是否公正合理将极大地影响各个相关单位积极性的发挥,是将目标体系引向良性发展的关键。为此,在目标体系已按计划实施结束后,必须对各个相关单位的目标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考评,并将评定结果与个人利益相结合,作出合理的奖惩,并及时将结果反馈给各个相关单位,使他们能及时总结目标实施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主动改进今后的工作。

  2.高校党建与意识形态教育结合实践体制的主体设计。实践体制的主体当然是各个相关单位的教职员工和大学的培养对象――大学生。主体设计就是要计划如何造就一支能够完成以上目标体系的队伍。这支队伍主要由行政管理干部、思想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三大块组成,从各自的岗位来看,他们大多数人都很负责、很优秀,但是从高校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相结合这个新的目标看,就不一定所有的人都能够合格。为此,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对这支队伍进行再造:一是更新观念。观念是行为的内在依据和导向,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统一是凝心聚力,实现共同目标的重要保证。在现实的“结合”过程中,各种思想会相互碰撞、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各种新情况会不断出现,各种新问题需思考解决,人们的思想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疑虑与困惑。这就需要做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的同志要把高校党建工作和意识形态教育看成是一盘棋,摒弃过去那种自扫门前雪的行为方式。在新的形势下,党建工作者和意识形态教育者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不断接受新的信息,提高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把握党建工作和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动权。二是提升素质。高校在探索“两个工作”的干部培养方式的时候,要注意提升他们的素质。要把大部分专职党务工作干部、思想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培养成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的人才。要求他们既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较强的党建业务能力,能切实做好党建方面的工作,又要有能力对高校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趋势进行针对性的理论探讨和分析研究并制定出科学的应对之策和具体的实施措施。三是加强实践能力。从“两个工作”相互结合的角度看,应从调查研究能力和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的能力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加强。大学生活相对比较宽松,自由度较大,大学生开始注重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并容易对现实生活产生困惑和疑虑,他们迫切需要帮助和引导。高校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者应该加强对他们进行意识形态的指导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帮助他们确立思想和行为的理论基础以及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因此,高校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

  3.高校党建与意识形态教育相互结合实践体制的制度设计。所谓“相互结合的实践体制的制度设计”就是要为相互结合的实践活动制定出几条原则,以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其获得效率最大化。考虑到有不少的研究者对微观的、具体的制度设计已有一定的论述,这里主要是从宏观的方面谈几点建议:一是要建立党委领导下的专门的督导制度。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对学校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的领导关键在党委,在于党委能否有效地领导全校各个相关单位的师生团结拼搏、争创一流。学校要设置一个专门的督导小组,建立督导制度,不定期地检查各个相关单位落实“结合”的情况,使其形成一个长效机制。二是要建立相关各个单位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信息和经验的横向联系制度。各个相关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联络“结合”的事务,高校各相关单位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的新思路,不断开创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的新模式,通过单位与单位之间的理论研讨、经验交流、信息交换以及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等方法,不断开创高校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相互结合的新局面。三是恢复和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师生面对面的对话制度。自从高校扩招和高校网络平台建立以来,教职员工在“教书育人”和“管理育人”的过程中面对面地与学生对话的机会越来越少了。现在看来,在搭建高校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的新平台时,必须克服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和随意性等缺点,在实名制的条件下建立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的网站和微博,争取做到点对点和面对面的交流。与此同时,相关单位的教职员工要分工负责,深入学生课堂、宿舍和课外活动场所,在课堂灌输、心理疏导和课外活动引导等各个环节都能体现党建和意识形态教育相结合的全方位的立体育人的制度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1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2]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1-19.

  [3]刘明合.论党的意识形态的利益整合功能[J].理论与改革,2005(3).

  [4]宋惠昌.当代意识形态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1

推荐访问:高校意识形态教育 意识形态 党建 相互
上一篇:医务人员民主评议党员个人总结
下一篇:2016医院普法实施方案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