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统计与测量

来源:软件设计师 发布时间:2020-10-17 点击:

  教育统计与测量多项选择题

 0.1.教育统计学的内容主要包括(AD)。A.描述统计 B.假设检验 c.数理统计 D.推断统计E.教育测量

  0.2.教育测量的特点是(BC)。A.直接性 B.间接性 C.抽样进行 D.实用性 E.标准化

  0.3.描述统计研究的主要问题是(ABC)。A.如何把统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科学地加以整理、概括和表达 B.通过列表归类、描绘图像,计算刻画数据分布特征 C.把数据的分布特征、隐含信息概括明确地揭示出来,从而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对待和使用数据 D.利用实际获得的数据,对总体数量特征与关系作出推论判断 E.进行统计估计和统计假设检验

  0.4.测量结果取定数值的量尺,从量化水平高低的角度看,有四种不同类型,它们是(ABDE)。A.名义量尺 B.顺序量尺 c.测量量尺 D.等距量尺 E.比率量尺

  0.5.测量工作必须遵循的规则是()。A.测量工具 B.逻辑顺序 C.施测和评分程序与要求D.结果解释参照系或参照物 E.抽样进行

  0.6.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学的意义是(ACD)。A.教育统计与测量是教育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B.教育统计与测量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工具 C.教育统计与测量是教育改革的目的 D.锻炼思想方法,掌握专门化的术语和符号,提高科学素养 E.进行切合实际的科学研究,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

  0.7.学好教育统计与测量学要做到(BC)。A.深刻理解统计与测量的原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B.掌握好基本概念和原理,弄懂内在逻辑与方法 C.坚持理论联系实践,认真做好练习,并力争用新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D.积极翻阅教育科学文献,弄懂教育科学前沿问题 E.重视掌握计算工具

  1.1.下列能称为数据的是(ABCDE)。A.体重 48.5 千克 B.血型 AB 型 C.9 月 28 日 D.证件号码 97113418;E.性别为 0(代表女生) 自考交流网

 教育统计与测量单项选择题

 0.1.统计的目的在于(C)。A.达成对总体的质的认识与把握 B.对局部的量进行描述 c.达成对总体的量的认识 D.在规定的范围内作出局部的认识

  0.2.教育统计学与数理统计的关系是(A)。A.教育统计是数理统计和心理学、教育学交叉结合的产物 B.教育统计就是数理统计 c.教育统计属于数理统计 D.教育统计与数理统计没有联系

  0.3.将调查所得数据求平均,这属于教育统计学中的(A)。A.描述统计 B.推断统计 c.既有描述成分、又有推断成分的统计 D.非描述统计,又非推断统计

  0.4.下列测量量尺根据量化水平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B)。A.名义量尺、顺序量尺、等距量尺、比率量尺 B.比率量尺、等距量尺、顺序量尺、名义量尺 C.名义量尺、等距量尺、顺序量尺、比率量尺 D.比率量尺、顺序量尺、等距量尺、名义量尺

  0.5.温度计示值,以冰水混合物为零度,这种量尺是(C)。A.名义量尺 B.顺序量尺 c.等距量尺 D.比率量尺

  0.6.教育测量与物理测量等其他形式的测量相比,有两大特点:(A)。A.间接性和要抽样进行 B.直接性和要抽样进行 C.间接性和要整体进行 D.直接性和要整体进行

  0.7.下列关于测验与测量表述正确的是(A)。A.测量包含测验,测验特指标准化测量 B.测验包含测量,测量特指标准化的测验 C.测量就是测验 D.以上都不正确

  0.8.考试在教育测量中充当(C)。A.测量程序 B.结果解释参照系 c.测量工具 D.测量要

 求

  0.9.“统计”就是“统而计之”,对所考察事物的(B)的情况在其出现的范围内作()的把握与认识。A.量局部 B.量整体 c.质局部 D.质整体

  0.10.教育统计要考察的对象是(D)。A.物的现象 B.人的现象 C.心理精神 D.以上都是

  0.11.关于描述统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描述统计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把统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科学地加以整理概括地表述 B.描述统计就是依据所获得的样本数据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与关系作出推论判断 C.描述统计是教育统计的核心内容 D.把数据的分布特征、隐含信息,概括明确地揭示出来,不是描述统计的任务

  0.12.测量工作必须按一定的规则进行,这些规则被规范化或物化为(D)。A.测量工具、施测和评分程序与要求,测量样本对象的选取 B.测量工具、评分标准、施测人员要求 C.测量对象选取、施测人员安排、结果解释参照系 D.测量工具、施测和评分程序与要求、结果解释参照系

  0.13.教育统计与测量在教育研究中起到的作用是(A)。A.它起到方法与工具的作用 B.它是教育研究的目的 C.结果解释 D.研究对象

  0.14.学好教育统计与测量要求我们(D)。A.切实下功夫掌握好基本概念,会套用公式即可B.尽量避免使用计算工具,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 C.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全面有效的科学研究 D.认真做好练习,力争用新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1.1.“语文成绩是 92 分”这里的“92 分”是(B)数据。A.计数 B.测量 c.人工编码 D.等距变量

  1.2.一个人的证件号码 97113418 是(C)数据。A.计数 B.测量 c.人工编码 D.不是数据自考交流网

 教育统计与测量填空题

 0.1.对事物某方面特性的(量)的取值从(总体)上加以把握和认识,就叫统计。

  0.2.教育统计学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应用统计,是(数理统计)和(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结合的产物。

  0.3.统计的目的在于(达成对总体的量的认识)。

  0.4.教育统计包括两大部分内容,即(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0.5.测量结果能在其上取值的量尺,共有四种不同的种类:(名义量尺)、(顺序量尺)、(等距量尺)、(比率量尺)。

  0.6.测量工作三要素是:(测量工具)、(施测和评分程序)、(结果解释参照系或参照物)。

  0.7.教育测量中学业成绩测评的工具是(考试试卷)。

  0.8.教育测量的两大特点是(间接性)和(要抽样进行)。

  0.9.量表是(测量工具)和(解释分数的常模)的物化的形态。

  1.1.从广义角度讲,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示的资料事实,称为数据。

  第 0 章:绪论

  通过绪论部分的学习,理解什么是教育统计与测量;掌握教育统计与测量的基本内容范围;明确学习本学科的意义和方法。

  一、教育统计。统计就是对事物某方面特征的量的取值从总体上加以把握和认识。教育统计就是对教育领域中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数理统计与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结合的产物。

  二、教育统计的主要内容。教育统计包括两大部分内容:描述性统计和推断统计。前者是指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揭示数据分布特征及隐含信息。后者是指利用实际获得的样本数

 据资料,依据数理统计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来对总体数量特征与关系作出理论判断。描述统计是推断统计的基础。

  三、教育测量。测量,就是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教育测量,就是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规则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测量量尺根据它们量化水平的高低顺序可以分为四类:(1)比率量尺;(2)等距量尺;(3)顺序量尺;(4)名义量尺。

  四、教育测量的特点及标准化测验。1.教育测量有两个突出特点:(1)间接性;(2)要抽样进行。2.标准化测验又称测验,即对代表性行为样本进行的客观而标准化的测量,这种测量工作中的测量工具、施测和评分程序、解释分数的参照系都已科学地实现标准化。如果这种标准化测验测的是学业成绩,那么这种测验就是标准化考试。在标准化测验中,测量工具(考卷)和解释分数的常模(标准),都已有物化的形态,它们合称为量表。

  五、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有很重要的意义。1.是教育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2.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工具。3.可锻炼思想方法,掌握专门化术语和符号,增强科学修养。

  六、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的方法.1.切实下功夫掌握好基本概念和原理,弄懂内在的逻辑和方法。2.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做好练习,并力争用新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3.要重视掌握计算工具,学会带统计功能的计算器的使用。

 第一章数据分布的初步整理

 本章是统计学的最基础内容,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应该了解数据的种类及特点;掌握次数分布表的编制及数据分布的初步整理方法;能够阅读常见的统计图表。

  一、数据。数据从广义的角度讲,是指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示的资料事实。数据的种类可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数据来源分,可划分为计数数据、测量评估数据和人工编码数据;从数据所反映的变量的性质来看,数据又可分为称名变量数据、顺序变量数据、等距变量数据和比率变量数据。顺序变量数据和等距变量数据易混淆。数据有三个特点:(1)离散性;(2)变异性;(3)规律性。

  二、次数分布表。次数分布是指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多少情况,或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所出现的次数多少情况。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1)求全距:R=Xmax-Xmin;(2)定组数 K;(3)定组距 i;(4)写出组限;(5)求组中值;(6)归类划记;(7)登记次数,整理成表。组限的表示方法是个难点,在统计学中,数轴上的数字表示的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段距离,例如数字“5”,表示的是这样一个区间[4.5,5.5)。因此,每组的组限都有精确的上下限,如:组限是“20~24”,“20”表示的是[19.5,20.5),“24”表示的是[23.5,24.5),综合起来 20-24 表示的便是[19.5,24.5)。

  三、次数分布图次数分布图是由次数分布表出发绘制而成的,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常用的次数分布图有:1.次数直方图。2.次数多边图。3.相对次数直方图和多边图。4.累积次数分布图。5.累积相对次数曲线图与累积百分数曲线图。

  四、常用的统计分析图.1.散点图。2.线形图。3.条形图。4.圆形图。

 第二章次数分布的特征量数

 通过本章学习内容,了解常用的几种特征量数及其应用特点,掌握常用特征量数的计算方法,以提高对数据资料的概括表达能力和数量分析能力。

  一、集中量数。观测数据不仅具有离散性特点,还具有集中的趋势,反映次数分布集中趋势的量数叫集中量数。常用的集中量数有: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算术平均数可分为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一般说的算术平均数指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公式是:

 。加权算

 术平均数是在考虑到各数据权重后计算得到的,用 表示,计算公式:

 。中位数指的是位于数据分布正中间位置上的那个数,用符号 Mdn 表示。中位数可用观察法或简单的计算求得。众数是一个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用符号 M0 表示,可直接观察得到。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三者之间有以下经验公式:

 此式也可作为次数分布表中众数求取的方法。

  二、差异量数。差异量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离中趋势的量。常用的差异量数有平均差、标准差和方差。平均差指的是各数据与其平均数离差绝对值的平均值,用 AD 表示,计算公式:方差是标准差的平方,指的是一组数据的离差平方数的算术平均数,用 AD 表示,公式是 或 。故标准差 s 是 。差异系数是把差异量数和集中量数两相对比后形成的相对差异量数,用 CV 表示:

 它是一种反映相对离散程度的系数。

  三、地位量数。地位量数是反映次数分布中各数据所处地位的量。常用的地位量数是百分等级,用符号 PR 表示,意义是反映某个观测分数以下数据个数占总个数的比例的百分数。

 名词解释 0.1. 统计:对事物某方面的特性的量的取值从总体上加以把握和认识就叫统计。

 0.2. 教育统计:就是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

 0.3. 测量:就是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0.4. 教育测量: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规则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0.5 .测验( 标准化测验):在测量中,如果测量工具、施测与评分程序、解释分数的参照系(或标准)都已科学地实现标准化,像这样对代表性样本的宏观而标准化的测量,就是标准化测验,简称测验。

 0.6. 量表:在标准化测验中,测量工具(考卷或心理测试项目的集合)和分数解释的常模(或标准),都有物化的形态(如常模表),它们合在一起被称为量表。

 0.7. 标准化考试:在标准化测验时,如果所测的心理特质是学业成就,这样的标准化测验又称为标准化考试。

 1.1 .数据:用数量或数字表示的资料事实。

 1.2 .称名变量数据: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的数据。自考交流网

  1.3.人工编码数据

  1.4.次数分布

  1.5.次数直方图

  1.6.次数多边形

  1.7.散点图

  1.8.线形图

  1.9.条形图

  1.1 0.圆形图

  2.1.集中量数

  2.2.算术平均数

  2.3.加权和

  2.4.加权平均数

  2.5.中位数

  2.6.众数

  2.7.差异量数

  2.8.离中趋势

  2.9.平均差

  2.10.方差

  2.11.差异系数

 2.12.地位量数

  2.13.百分等级

  3.1.相关

  3.2.相关系数

  3.3.积差相关

  3.4.等级相关

  3.5.点双列相关

  4.1.分数

  4.2.原始分数

  4.3.导出分数

  4.4.相对评分分数

  4.5.绝对评分分数

  4.6.常模

  4.7.常模组

  4.8.发展常模

  4.9.组内常模

  4.10.比例智商

  4.11.标准分数

  4.12.标准分数常模

  4.13.线性变换后的标准分数

  4.14.离差智商

  5.1.测验项目难度

  5.2.项目难度指数

  5.3.项目区分度

  5.4.测验信度

  5.5.观察分数

  5.6.真分数

  5.7.稳定性系数

  5.8.等值性系数

  5.9.测量标准误

  5.10.测验效度

  5.11.内容效度

  5.12.表面效度

  5.13.效标关联效度

  5.14.效标关联效度验证

  5.15.效标污染

  5.16.结构效度

  6.1.学业成就测验

  6.2.安置性测验

  6.3.形成性测验

  6.4.诊断性测验

  6.5.终结性测验

  6.6.常模参照测验

  6.7.标准参照测验

 6.8.标准化成就测验

  6.9.命题双向细目表

  6.1O.心理测验

  6.11.智力测验

  6.12.能力倾向测验

  6.13.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6.14.学习能力倾向测验

  6.15.创造力

  6.16.自陈量表法

  6.17.投射测验法

  6.18.情景测验法

  6.19.评定量表法

  6.20.人格

  7.1.随机现象

  7.2.随机试验

  7.3.随机变量

  7.4.频率

  7.5.概率

  7.6.必然事件

  7.7.不可能事件

  7.8.小概率事件

  7.9.概率分布

  7.lO.总体

  7.11.样本

  7.12.参数

  7.13.统计量

  7.14.抽样分布

  8.1.小概率事件原理

  8.2.显著性水平

  8.3.虚无假设

  8.4.备择假设

  8.5.检验统计量

  8.6.临界值

  8.7.危机域

  8.8.I 型错误

  8.9.Ⅱ型错误

  8.lO.单侧检验

  8.11.双侧检验

  8.12.检验灵敏度

  8.13.方差齐性检验

 简答题

 0.1 .教育统计学包括哪两部分内容,它们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1)教育统计学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部分内容。(2)含义分别是:①描述统计就是把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和表述,使数据隐含的信息明确地揭示出来。②推断统计就是利用实际获得的样本数据资料,依据数理统计所提供的理论方法,对总体作出推论判断。

  0.2 .测量三要素分别是什么?(1)测量工具;(2)施测与评分程序;(3)结果解释参照系和参照物。

 0.3 .教育测量的特点是什么? 怎样理解它的间接性特点? (1)教育测量的特点是:①间接性;②要抽样进行。(2)所谓间接性特点,指的是测量的对象为受教育者的心理特质,不能直接测量,只有通过设置一定的情景,施以特定刺激,引发出代表性的行为样本,再对之按一定规则,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0.4 .教育测量学包括哪两部分内容? (1)测验工具编制、施测与评分程序确定,常模与标准建立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包括项目分析与测验质量检验的具体理论和技术。(2)各种类型教育与心理测验的具体编制与使用。

 1.1 .数据可以分为哪些种类? (1)从数据来源划分,可以分为:①计数数据;②测量评估数据;③人工编码数据。

 (2)根据数据所反映的变量的性质,可分为:①称名变量数据;②顺序变量数据;③等距变量数据;④比率变量数据。

 1.2 .数据有哪些特点? (1)数据的离散性:数据通常以一个个分散的有一定间隔的数字形式出现。(2)数据的变异性:指人们在得到数据的过程中,数据总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以变化的形式出现。(3)数据的规律性:一定范围内变化着的一组观测数据潜存着某些规律。自考交流网

  1.3.简述次数直方图与次数多边形的联系与区别

  1.4.常用的统计分析图包括哪几种?各适用什么情况?

  2.1.常用的集中量数有哪些?如何求取?

  2.2.算术平均数作为集中量数有哪些优缺点?

  2.3.简述算术平均数据的性质

  2.4.集中量数有哪些作用?

  2.5.中位数在哪些情况下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2.6.常用的差异量数有哪些?如何表示?

  2.7.百分等级的意义是什么?

  2.8.差异量数有何作用?

  2.9.标准差有何运算性质?

  2.10.未归类数据计算百分等级的步骤是什么?

  3.1.相关的统计学意义是什么?

  3.2.积差相关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3.3.等级相关有哪些适用范围?

  3.4.点双列相关的适用范围及基本公式分别是什么?

  3.5.相关的两类事物有因果关系吗?

  4.1.相对评分分数和绝对评分分数的含义是什么?

  4.2.原始分数与导出分数的含义是什么?

  4.3.可以确定原始分数含意的参照系的种类有哪些?

  4.4.建立常模的步骤是什么?

  4.5.举例说明比例智商的不足

  4.6.年级常模有哪些不足?

  4.7.组内常模和发展常模各有何作用?

  4.8.为什么说百分等级不是等单位量度?

  4.9.如何建立标准分数常模?

  4.10.不同测验间的分数如何比较?

  5.1.分析一个测验的质量应从哪两个方面进行?

 5.2.求取整个测验的难度指数有哪些方法?

  5.3.教育与心理测验的误差主要来源是什么?

  5.4.观察分数、真分数、误差分数的关系怎样?

  5.5.信度系数为何只能估计?

  5.6.稳定性系数的适用范围与不足?

  5.7.利用单一测验估计信度系数的必要性是什么?

  5.8.说明何种类型的测验适用使用何种信度系数?

  5.9.效度有哪些种类?试举例说明

  6.1.学业成就测验如何分类?

  6.2.测验标准化包括哪四个环节?

  6.3.形成性测验、诊断性测验、终结性测验的主要应用特点分别是什么?

  6.4.诊断性测验与其他成就测验的区别在哪里?

  6.5.常模参照测验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6.6.标准参照测验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6.7.口头测验的应用领域及常用方法分别是什么?

  6.8.实验技能考核的三条原则是什么?

  6.9.布卢姆把认知领域中的教育目标从低到高分为哪几个层次?

  6.10.简述客观题的常用题型。

  6.11.主观题有哪些优点?有哪些局限性?

  6.12.心理测验有哪些主要用途?

  6.13.心理测验的分类方法及相应的分类结果是什么?

  6.14.最高成就测验与典型作为测验的区别是什么?

  6.15.目前国内常见的几种智力测验是什么?

  6.16.韦克斯勒儿童智力测验的各个分测验的测量目标是什么?

  6.17.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有哪些特色?

  6.18.能力倾向测验同一般的智力测验和学业成就测验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6.19.学习能力倾向测验(SAT)的主要功能与特点是什么?

  6.20.发散性思维的特征是什么?

  6.21.什么叫自陈量表法?有哪些典型测验?

  6.22.投射测验可分为哪四种技术?

  6.23.艾森克人格量表的依据是什么?它有几个量表组成?

  7.1.频率与概率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7.2.什么叫概率分布

  7.3.正态分布是如何形成的?

  7.4.正态分布有什么形态特征?什么是标准正态分布?

  7.5.总体与样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7.6.参数与统计量有何区别与联系?

  7.7.如何进行简单随机抽样?

  7.8.平均数抽样分布有哪三种情况?

  8.1.什么是小概率事件原理?

  8.2.统计假设检验的反证法与一般的数学反证法的差异是什么?

  8.3.统计假设检验的步骤有哪些?

  8.4.显著性水平仅与临界值危机域的关系怎样?

  8.5.影响Ⅱ型错误概率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8.6.单侧检验和双侧检验有何不同?

  8.7.两总体平均数差异的抽样分布形态以及它的各种参数估计公式受哪四个因素影响?

  8.8.在什么情况下两总体相关?

  8.9.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分为哪四种情况对待?

  8.1O.F 分布有哪些形态特征?有何用途?

  9.1.x2 统计量的一般表达式是什么?它表示什么意义?

  9.2.x2 分布有哪些特点?

  9.3.x2 检验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9.4.x2 检验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0.1.方差分析的目的是什么?单向方差分析的数据形式怎样?

  10.2.单向方差分析的步骤有哪些?

  10.3.如何判断方差分析前提条件中,总体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是否得到满足?

  论述题

 0.1 .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有何意义?

 (1)教育统计与测量是教学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国教育正处在深刻的变革之中,一些重要教育现象和特别问题,都要通过统计调查加以分析研究,确定对策,改革措施的落实情况也要进行统计分析。因此科学地运用教育测量与统计手段,对改革和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2)教育统计与测量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工具。要想认识教育现象的本质与规律,可以作定性的研究,也应作定量的分析。统计与测量就是强调实际,从事实资料出发,专门来作深入的量的探讨,通过量化分析来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3)通过学习可以锻炼思想方法,掌握专门化的术语和符号,提高科学素养。教育统计与测量学不仅要求我们善于处理确定性现象,更注重去处理随机性现象;不但采用正面论证方法,而且十分重视使用反证法,通过证伪来求知;不仅力求用好数学手段来建立数学模型,还非常重视把这些数学形式的测量模型与认知心理学的实质理论结合起来。学习这些能很好地锻炼我们的思想。同时,学习统计与测量,能够使我们掌握专门化的统计语言,便于阅读教育教研文献。

 0.2 .怎样学好教育统计与测量?

 (1)切实下功夫掌握好基本概念和原理,弄懂内在的逻辑和方法、概念和原理是基础,只有首先掌握它们,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做好练习,并力争用新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些基本计算方法和逻辑思想,必须通过实践与练习才能掌握。(3)要重视掌握计算工具,特别是具备统计功能的计算器的使用,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而且计算也比手算更准确。

 1.1. 试述简单次数、相对次数、累积次数及累积相对次数的意义。

 (1)简单次数是数据经过分组后,落在该组中的数据的个数,各组简单次数相加求和便是数据的总个数。(2)相对次数是一组数据的简单次数与总次数(即数据总个数)的比值,相对次数为小于 l的小数,各组相对次数之和为 1。(3)累积次数分“以下”累积次数和“以上”累积次数。分别表示从该组数据向下或向上累加,所得的总次数,都包括该组的次数。所得的总次数便是该组的“以下”或“以上”累积次数。(4)累积相对次数同累积次数意义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累积相对次数累加的是相对次数而非简单次数。累积相对次数也是小数,累积的最终值是 1;累积相对次数也分“以下”累积相对次数和“以上”累积相对次数。

  2.1.分析平均差与平均数两者之间的区别。

  3.1.试述积差相关、等级相关、点双列相关的联系与区别

  4.1.百分等级常模与标准分数常模的异同

  4.2.试述对标准分数进行线性变换的必要性

  5.1 试述什么是测验项目的恰当难度分布

  6.1.试述常模参照测验与标准参照测验的主要差异,及两者的共同点?

 6.2.选择题在知识能力测验中的优点和局限性?

  6.3.请联系实际谈谈心理测验在学校教育领域的应用。

  6.4.如何编制和评价一个命题双向细目表。

  7.1.分层抽样方法和分阶段抽样方法有什么异同?

  7.2.试述你对 t 分布有哪些认识?

  8.1.试述统计假设检验的思想方法

  8.2.如何根据不同条件进行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10.1.单向方差分析的原理

  10.2.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

推荐访问:测量 统计 教育
上一篇:对于税务机构改革有关事项公告
下一篇:2020水利水电安全C证书测试试题与答案(N卷)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