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职级制下校长专业化发展

来源:程序员 发布时间:2020-09-11 点击:

 校长职级制下的校长专业化发展

  摘要:我国的校长管理制度 发展 到现在,暴露的缺点和不足日益增多,原有的校长管理制度越来越不适应新时期校长队伍管理的特点和实际。随着 教育 改革的深入发展,出现了校长职级制等一些新的管理制度。在这一制度下,要求校长努力提高专业化水平。校长专业化在校长职级制中起着核心作用。

  关键词:校长职级制;校长专业化;个性化培训

  

  一、我国以往校长管理制度的分析

  

  (一)以往校长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发展

  我国校长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发展主要包括校长的任用、校长的评价、校长的培训等几个方面。

  1.校长的任用制度。

  (1)校长的任用资格。1991年国家颁布了《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对校长的任用资格做了明确的规定。

  (2)校长的任用方式。我国校长选任机制有一些形式如:委任制、选任制、聘任制、考任制,推举制、任期制等。

  2.校长的评价制度。1992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国家教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全国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意见(试行)》提出:“按照干部德才兼备的原则,全面考核校长的德、能、勤、绩”等。

  3.校长的培训制度。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校长培训的文件。如:1989年原国家教委和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1999年《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等。

  (二)以往校长管理制度建设出现的弊端

  1.校长管理制度不完整,处于残缺状态。

  2.已形成的几个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如我国现在实行的是校长职位与行政级别挂钩的校长管理制度。这种校长管理制度的弊端具体表现如下:[1]

  (1)校长职位与行政级别挂钩,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校长的“官本位”思想,淡化了校长作为学校管理者领导者的角色意识,忽视了校长的专业化发展。

  (2)校长行政级别的界定决定了校长只能单向流动,即只能往上走,而不能往下调,不利于薄弱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

  (3)区县教育局业务科与基层学校在行政级别上出现倒挂现象。区县教育局业务科长难以领导副处级以上的校长。

  (4)按行政级别划分,无论校长的工作出色与否,校长的既定级别不动,使得校长缺乏积极进取创新的动力。

  我国以往实行这种校长管理制度逐渐出现的这些弊端,越来越不适应 现代 教育的发展。这使得校长管理制度必须进行必要的改革,因此一些新的做法如校长职级制出现了。

  

  二、校长职级制的试行和推进

  

  (一)校长职级制的涵义

  校长职级制是指将校长的职位按照不同的任职资格、条件、岗位职责要求,分为若干个等级,形成职务等级系列,为校长的任用、考核、奖惩、晋升、工资待遇提供依据和管理标准。[2]

  (二)校长职级制的试点改革和推进

  1993年上海市率先进行试点改革,提出要建立校长职级制的改革目标,在静安、卢湾两区进行试点。接着宁波、杭州、大连、高密等地先后实施或准备实行校长职级制。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试行校长职级制”。

  以上海市为例对校长的职级认定、确定校长工资待遇和轮岗交流这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1.校长的职级认定。校长的职级认定,主要依据校长的教育经营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做出的实绩,通过考评来确定校长的职级。

  2.确定校长工资待遇。上海在实行校长职级制后,对其工资制度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形成了校长工资的单列制度。其工资主要有三部分构成:第一,级等工资,这是校长职级制工资的主要组成部分;第二,基础工资,是中小学校长按国家和地方规定发放的基本构成工资中扣除浮动部分(用作重新分配的效绩工资)后的固定部分;第三,效绩工资,这部分工资在校长职级制工资中是属于比较灵活的部分,主要由各主管部门和同级人事行政部门,按照本系统执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校长级等工资和基础工资之和的20%至70%酌情规定。[3]

  3.优选任用和轮岗交流。上级在推荐、选拔和任用领导干部的过程中,要对职级既定的中小学校长进行逐级优选。在职级待遇不变的情况下,要定期适时对校级领导干部易地任职、轮岗交流,特别是向薄弱学校流动,促进校长的合理流动和薄弱学校领导班子的优化组合。

  同时,国务院于2001年5月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其中第31条明确规定: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逐步建立校长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机制以及推进校长职级制。

  

  三、校长职级制的核心是校长专业化

  

  随着校长职级制的试行和推进,校长在引领学校 发展 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可以说,校长专业化是校长职级制的核心。

  (一)校长专业化的概念及特征

  校长专业化是指校长这一职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逐渐形成专业知识体系,技能体系和伦理规范体系体系,成为专门职业的动态发展过程。其特征包括:(1)具有长期的校长专业 教育;(2)具有严格的校长专业准入制度;(3)具有针对性的校长职后培训;(4)具有完善的校长专业监督机制;(5)有 科学 的校长专业激励的机制;(6)有专门的校长组织;(7)校长具有专业上的自主性;(8)校长专业能够产生巨大的 经济 效益,且具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和经济地位等。[4]

  (二)校长专业化的内容

  校长专业化一般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几个部分。

  1.专业精神。

  (1)首先校长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应具有一定的管理 哲学 和管理思想。

  (2)有一定的专业理念。

  (3)有公正廉洁的品质,高度的自制力和一定的人格魅力。

  (4)要有准确的角色意识。

  2.专业知识。

  (1) 现代 管理科学知识(2) 一定的教育科学知识 (3)有一定的实践性知识

  3.专业能力。

  (1)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2)突出的创新能力 。(3)良好的科研能力。(4)较强的规划能力。(5)有效的协调能力。

  

  四、校长职级制下校长专业化的实施

  

  校长专业化是校长职级制的核心,校长职级制的推行必须努力提高校长自身的专业水平,因此在校长职级制下如何实施校长专业化成了关键。

  (一)校长专业化的推行

  1.在制度保障方面。

  (1)以科学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指导,根据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要求,建立一个完整、良好、均衡的校长管理制度框架。

  (2)国家在逐步完善校长管理制度方面,以促进校长专业化的发展。

  2.专业化的校长培训体系。

  中小学校长的培训成了校长专业化实施的主要途径,我国也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专业化的培训体系。

  (1)建立完善的专业化培训体系,首先要构建更好的校长培训格局,促进多级多类校长培训机构的竞争,以此带动校长培训的多样化,提高培训质量;其次是加强对培训的研究,培训培训者,形成生动有效、形式多样的方式与方法。

 [5

  (2)在校长职级制下为了促进校长专业化的发展,必须根据校长职级制对校长的考核要求,建立一套与校长职级制相适应的校长培训制度。

  (3)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也在日益推进校长专业化进程。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专门对中学校长职级制进行了调查研究,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以及一些省的校长培训中心都把校长专业化作为校长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在尝试推行校长专业化培训工作。[6]

  

推荐访问:校长职级制工作总结 校长 职级 专业化
上一篇:高血压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总结
下一篇:个人职级并行工作总结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