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脱贫故事征文

来源:程序员 发布时间:2020-09-10 点击:

 扶贫脱贫故事征文三篇

  ?

  ?

 【篇一】

 “黄沙漫天飞,乘凉无避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曾是******庙**的真实写照。位置偏僻,资源贫瘠,**年被评为贫困**村,贫困发生率 45.5%。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在党员干部带领下,**绘就了全面小康新画卷。如今,这偏远的“旮旯”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 ?

 从村貌说起——变化溢满谈笑间 ?

 盛夏,绿树成荫,花红柳绿,街巷整洁,村庄如画。

 “以前,土房土墙土路,哪敢奢望换房子,搬迁以后,排排大瓦房整整齐齐,水泥路直通家门口,日子过得红火了。”谈及**的变化,村民代乌力吉感慨地说到。

 **年,**党支部积极申请生态移民项目,争取资金 3600 万元进行了移民新村建设,原来的土房不见了,整齐的村落就地而起。

 **年,村屯房屋、院落、街道亮化、道路硬化均高标准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村内随处可见金叶榆、锦绣海棠等树木,全村绿化面积达 108 亩,“脏乱差”变成了“美佳净”,**先后获评市级文明村、自治区级卫生**、自治区级美丽宜居乡村。

 村子美了,**党支部又配套建成了 980 平文化活动综合服务中

 心、3000 平文化活动广场,为村民文娱活动提供场所,着力提升村民精神面貌。

 每天晚上,热闹非凡的广场上,身着民族服饰的民间艺术团成员带着农牧民群众们载歌载舞,此起彼伏的乐声与村民淳朴爽朗的谈笑声,久久飘扬在小村落上方的浩瀚星空里。

 从产业谈起——长效发展有保障 ?

 “易地扶贫搬迁,是‘挪穷窝’与‘拔穷根’的治本之举,我们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带领村民发展养殖、种植等产业,确保‘既要搬得出,还要稳得住、能脱贫’。”**庙**党支部书记包吉仁台说。

 为使产业发展“增足后劲儿”,**庙**党支部投入扶贫资金 105.8万元帮助 100 户贫困户购买 103 头基础母牛,大力发展养殖业。目前,全**牛存栏 1704 头,成为农牧户主要收入来源。

 “那时候,帮扶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现,部分村民留有游牧民族生活习性,发展庭院观念淡薄,于是,我们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和农牧民一起‘算账、细说收入’,号召村民以‘小庭院’做出增收‘大文章’。”第一书记赵忠凯说道。

 今年,党支部统一购置黄瓜、豆角等种子,又购置 450 株锦绣海棠、李子等果树苗,分发至户,并根据农牧户庭院实际,帮助合理规划地块,种植茄子、黄瓜等时令蔬菜,全力抓好“半亩田、半亩园、半亩果”建设,以小庭院实现农牧户自供自给,户均节支增收可达1000 元。目前,**150 户庭院全部按照“三个半”要求,整村推进庭

 院经济建设。

 党支部同时瞄准“强村**”路子,利用闲置土地,以“党支部+企业+生态产业园+贫困户”模式,与**众森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建立利益联结关系,建设 400 亩生态产业园, ?

 其中建成 100 亩采摘园和 300 亩苗圃基地,分别栽植锦绣海棠、李子、黄太平、龙丰等果树及培育樟子松、沙棘、果树、景观林苗等,每年带动集体增收 6 万元,并为 7 名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促进集体与村民“双增收”。

 此外,**党支部抓住“31111”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工程,实施退耕还林项目,打造特色经济林 5000 亩,分别栽植 3000 亩沙棘和 2000亩锦绣海棠,着力以“党建红”共创“生态绿”,切实带领农牧民群众走好种植特色经济林的致富之路。

 从车间看去——村口就业可实现 ?

 左手缠细线、右手握织针,手指交错翻飞之间,**袍成品渐显现。

 “以前做些民族手工品都是自己穿戴,没想过还能靠这个在家门口解决就业。现在有了车间,我闲暇时间就过来,有时候家里忙,还可以带回家里做,产品做完后就送到车间统一销售,既省心还能顾家又能补贴家用。”正在车间工作的村民高娃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党支部以领办合作社的方式,全力趟出了一条在村门口的致富路。

 **年,党支部结合民族特色资源,以“党支部+合作社+企业+扶

 贫车间”运行模式,由党支部牵头领办专业合作社,投入 100 万元扶贫资金,建立了占地 380 平方米的“**淖尔”民族手工艺扶贫车间,将贫困人口融入民间手工艺品产业链。

 合作社吸纳本村 20 名村民长期务工,其中 15 名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每人年工资 1.5 万元,同时实行“一个扶贫车间+N 个卫星工厂”模式,辐射带动周边**52 名贫困人口,利用农闲时间到车间务工或居家组件生产,以“家厂结合”的方式将生产工序化整为零,从“小手工”中挖掘“大收益”,带动人均年增收达 5000 元以上。

 “在我们村子里,既能享受生活,又能发展产业,还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我觉着,‘诗和远方’就在我们的脚下,小康对于我们而言,已经融入了生活的欢声笑语中。”见证了贫困村一步一步“华丽变身”到脱贫摘帽的 90 后党员**说。

 昔日贫困村,如今大变样。这个曾经的贫困村正在脱贫攻坚道路上奋勇前进。

 【篇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市**将这一论述深深扎根于支部引领村民致富的理念中,也传进万千村民的心坎里,激励鼓舞贫困群众奋力奔小康。

 在****镇**村,每天不到清晨五点钟,**夫妇就在自家的粘豆包加工厂忙碌起来,从黄米面发酵到豇豆蒸熟制馅,到包成团放入铺有苏子叶的蒸笼…… ?

 **制作的粘豆包口感甜糯、黏合劲道,很多人尝过后,都说吃

 出了记忆中小时候的味道,许多超市、粮行都订购她家的粘豆包,夫妻俩靠着辛勤劳作,赢得了诚信经营的好口碑,逐步稳定了豆包的销量,加工厂每年生产粘豆包超 3 万斤,净收入达 5 万元。

 这样的好日子放在几年前,**可是想都不敢想。**年底,**一家由于“因病致贫”,被村里党支部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夫妻俩身体不好,家里仅靠补贴和微薄的收入维持生活,**清楚,好政策只能帮一时,彻底摆脱困境,还要在支部引领下,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

 在**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的政策宣传和引导下,**动了发展产业的心思,可又担心这不起眼的粘豆包是农村人都会的一门手艺,不是什么稀罕物,不一定有销路。**村党支部书记徐华良了解情况后,综合考虑市场需求、政策扶持、销售渠道、自身优势等因素,及时为**“量身定做”脱贫计划,打消了**的各方面顾虑,**年,在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协助下,**的粘豆包加工厂开张了,还注册了“老味道”牌商标。

 粘豆包加工厂开张仅 3 个月,就为**带来 9000 元的收入,**用凭借自己的一双巧手,“包”出了脱贫致富之路,过去不起眼的粘豆包摇身变成了“金疙瘩”,**年底,**就主动向党支部提出了“我要脱贫”的申请

 如今的**是村里的活跃分子,村里有大事小情,她都会主动来帮忙,义务打扫卫生、疫情值班值岗都有她的身影。随着粘豆包加工厂规模扩大,夫妇俩主动为 9 户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鼓励他们到加

 工厂工作,学习掌握粘豆包制作,帮助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增收。

 “有着支部的引领,还有着扶贫政策托底,我一定好好干,把日子越过越红火。今年,我想扩建厂房,再把设备升级一下,到时候带动更多的村民一起增收致富,共同奔小康!”对于未来,**充满信心得说到。

 【篇三】

 “我们‘两委’班子刚算了一笔细账,咱们**的集体经济突破5.1 万元了!”**市****镇****党支部书记**兴奋地说。

 ****有 104 户 468 人,其中贫困户 43 户 145 人,贫困发生率达26.7%,**年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村。

 近年来,为摘掉“穷帽子”,**党支部带领村民走出一条强村**的脱贫路子,**现有未脱贫户 3 户 13 人,贫困发生率降至 2.14%,人均收入达 1.1 万元,牲畜存栏 1805 头,村民的日子蒸蒸日上。

 队伍配强矢志摘“穷帽” ?

 队伍强不强,关键在“头羊”。**年以前,****矛盾纠纷突出,党支部班子不团结、内耗严重、工作不能顺利开展,为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该镇党委下派党员干部**任****党支部书记,全面负责****工作,**年,**由“后进村”变成了“后劲村”。

 在下派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党支部采取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组织推荐的“三荐”方式,选优配强“两委”班子成员,并动态储备3 名创业致富青年、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后备干部。

 创业致富青年包康伟说道:“作为一名 90 后,我们的想法新、

 点子多,考虑了很久,我决定回村带领村民发展养殖业。如今,我已是一名村级后备干部,我想要尽我最大的力量,配合“两委”班子帮助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

 队伍配强了,支部的堡垒作用也发挥得越来越充分了。****党支部积极争取“一事一议”项目,投资 60 余万元,新建 260 平方米村部,切实提升村“两委”班子办公条件及党群服务中心整体服务功能,并做到“三会一课”、党员组织生活制度、党内规章制度等全部上墙,党务、村务、财务等第一时间公开。同时,党支部依托“群众说事点”,全面落实“逢五说事日”机制,每月 5 日、15 日、25 日组织村民集中“说事”,着力将为民解难题落到实处,目前,帮助村民解决低保救助、发展产业、建设牛棚窖池等惠民实事 30 余件。

 环境宜居谱写“欢乐颂” ?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升起,漫步在****绿树成荫的街道,新时代新农村的气息扑面而来,宽敞明亮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生机盎然的庭院经济赏心悦目。

 “咱们村子这两年变化很大,家家户户都修建了花园,房子新了,环境美了,腰包鼓了,大家伙儿的精神头儿更足了,日子真是越过越有滋味了。”谈及**里的变化,村民王大叔津津乐道。

 为改变农牧民生产习惯和生活习俗,促进人居环境和精神面貌改善,近年来,**党支部筹资 5.4 万元,扶持 30 户贫困户按照“三个园”模式发展庭院经济,“小菜园”里栽种了茄子、辣椒、豆角等蔬菜,“小田园”里耕种了油葵、黄豆等经济作物,“小果园”里栽植

 了锦绣海棠、沙果、李子等果树,户均增收 1000 元以上。目前,党支部已为 80 户农牧户累计发放 0.45 万株果树。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党支部带领村民美化庭院的同时,全力开展村屯绿化工作,在村屯道路两侧累计栽植 1.2 万延长米的柳树,并在村内无立木林地块栽植 1500 余棵锦绣海棠,既为村民纳凉避暑提供了好去处,又为村民营造了美丽宜居新环境。

 产业引领蹚出“脱贫路” ?

 **年 5 月,**农牧局派出扶贫工作队进驻该**,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冯玉涛说:“为切实发挥农牧扶贫优势,我们工作队和‘两委’班子经过多方考察论证、评估,最终敲定了发展养殖业作为**脱贫的主导产业,并充分利用**镇‘黄牛特色小镇’的独特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拉动贫困户走向致富之路。” ?

 “园有粮、圈有牛,要让村民心里亮堂堂”,一直是党支部的努力发展方向。近年来,**党支部带领村民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充分利用上级扶贫专项资金 47.6 万元,扶持 35 户贫困户购置 70 头基础母牛,目前已生产 68 头犊牛,直接经济效益 40 余万元,为贫困户稳定脱贫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要想把牛养好,好的场所是关键。为实现贫困户“养好牛”目标,党支部筹资 26.8 万元,跟进配套设施建设,扶持 5 户贫困户每户建设 1 座 52 平方米棚舍,扶持 27 户贫困户每户建设 1 座 20 立方米青(黄)贮窖池,扶持 26 户贫困户每户建设 1 座 30 平方米储草棚,多措并举助力贫困户实现脱贫。

 ****,这个地处草原深处的民族特色小村,在脱贫攻坚前沿上演了从贫困村到美丽乡村的华丽“变形记”,如今,党支部带领着村民们正昂首阔步走向致富奔小康的幸福之路。

  ?

  ?

推荐访问:脱贫 扶贫 征文
上一篇:商住小区开发合同(合同范本)
下一篇:演讲稿: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演讲稿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