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考点

来源:程序员 发布时间:2020-09-09 点击:

  七年级历史上册考点

 第1课 神州大地上的远古人类

 考点:

  时间:距今 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元谋人 地点:云南省 元谋县

  生产、生活:会制造简单石器(工具),知道使用天然火。

 会不会制造工具 ,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时间:距今 七十万年至二十万 年

  地点: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北京人 生产情况:使用打制石器,用树木制成木棒。

  生活情况:会使用天然火,并会保存火种,过着群居生活。

 

  身体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元谋人和北京人都属于晚期猿人)

  时间:距今 三万 年

  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山顶洞人 生产情况: 使用打制石器,懂得磨光(制)和钻(穿)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他们用骨针缝制衣服,制作装饰品,懂得爱美。

  生活情况:过着氏族生活,共同劳动无贫富贵贱的差别

 考核要求:

 1.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了解即可)

 原始人类最早制造石器的方法,是用一块石头去敲击另外一块石头,以制成简单工具,这种打制石器,被称为旧石器,使用旧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年至1万年左右。后来将石料磨制加工,制成比较顺手合用的工具,这种磨制石器,被称为新石器,使用新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至5千年左右。

 2.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理解即可,会看图)

 古猿和北京人头部的特点是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

 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额。

 3.海蚶是生活在海里。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海蚶壳说明什么问题?

 一万多年前北京的地貌同现在基本相同。

 因此,在山顶洞穴里发现海蚶壳,只能说明山顶洞人已经走得很远了。

 4.议一议: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代表文化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生产活动 社会组织 北京人 约70万-20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石器 采集、狩猎 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 约年 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 采集、狩猎 懂得爱美 氏族 早期文字出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人物 发明 黄帝 炎帝 发明了制陶术,教人耕田并改进农具;炎帝化身神农尝百草,组织集市进行交易。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造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想象一下,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有怎样的劳动分工。(理解)

 妇女主要从事耕作、纺织,男子主要从事捕鱼打猎以及制造工具、制陶等繁重的手工业生产,老年人从事家务劳动和照顾、教育小孩。

 3.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多少悬殊的现象?因为大汶口晚期农耕经济有了更大发展,财富增多;氏族首领凭借权利拥有较多的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三项。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5.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有哪些异同?

 同:(1)都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母系氏族指:子女、财产属于母系,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占主要地位);

 (2)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发展;

 (3)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4)生产工具先进。

 异:(1)半坡氏族是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典型,河姆渡氏族是长江流域农耕文化的典型;

 (2)半坡氏族最早培育了粟,河姆渡氏族最早栽培水稻;

 (3)半坡氏族居民住半地穴的房子,河姆渡氏族居民住干栏式的房子;

 (4)半坡氏族能制造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河姆渡氏族会挖水井,会制造简单玉器和乐器。

 6.因为气候和地理环境不同,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房屋的形态不同。(理解并记忆,会看图)

 

 河姆渡氏族居民住的干栏式房子 半坡氏族居民住的半地穴房子

 样题汇编:

 1.(2013?内江)下列原始人类出现的先后顺序是(C)

 ①半坡遗址 ②元谋人 ③北京人 ④河姆渡遗址

 A.②③①④ B.①④②③ C.②③④① D.④①②③

 2.(2013?聊城)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据考古发现,下列使用磨制石器的远古居民是(D)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半坡居民 ④河姆渡居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2013?苏州)近日,苏州市工业园区唯亭草鞋山遗址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该文化遗址是典型的新石器文化时期的遗址,下列遗址中与其同位于长江流域的是(C)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

 第3课 中华文明之祖

 考点:

 战争 交战双方 战争结果 战争影响 阪泉之战 炎帝与黄帝 黄帝胜 炎帝部落并入黄帝部落。两部合并后,不断繁衍发展,构成了华夏民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奉为中华名族的共同祖先。(他们生活在距今约5000-4000年间) 涿鹿之站 黄帝与蚩尤 黄帝胜 为华夏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实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公天下)

 顺序:尧传位给舜,舜传位给禹禹禹建立第一朝“人文初祖”是黄帝,“人文祖”帝帝夏商西周的此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思考:首先,夏桀、商纣的极端残暴统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不满和反抗。

 其次,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结束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深得人心。

 最后,商汤和周武王能够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部落,抓住时机一举取胜。

 2.简单做一个夏、商、西周大事年表,内容要包括重要年代、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三大项。

 重要年代 重要事件 重要人物 约前2070年 夏朝建立 禹 约前1600年 汤灭夏,商朝建立 商王汤 约前1300年 盘庚迁殷 商王盘庚 前1046年 牧野之战,西周建立 周武王(姬发)王 前771年 西周灭亡 周幽王 周平王将都城东迁至洛邑,建立东周 周平王 样题汇编:

 1.(2013?佛山)陕西出土的大盂铜鼎铭文记载,周康王一次赏赐盂壹仟柒佰零玖个奴隶。据此铭文判断,盂受赏赐时的身份是(D)

  A.周康王的嫡长子 B.大地主 C.自由平民 D.大贵族

 2.(2013?白银)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候”,该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 (B)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 (2013?珠海)制度创 新是政治文明的体现。右图所反映的是创建于西周时期的(B)

 A.郡县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4.(2013?长沙)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B)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种姓制

 5.(2013?济宁)人们常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这源于西周实行的(A)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第5课 甲骨文和青铜工艺

 考点:

 农业、畜牲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1.(2013·淮安)文物是鲜活的历史。右侧图片所示文物透露出来的相关历史信息是(B)

 A.原始居民的生活B.商周的青铜文明

 C.春秋战国的纷争D.秦汉时期大一统 

 2.(2013·东营)文物是考证历史的重要资料。下面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C)

 A.半坡彩陶 B.大汶口黑陶 C.司母戊鼎 D.毛公鼎

 3.(2013·连云港)文物反映一定时朗人类的社会活动。下列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A)

 

 ①司母戊鼎 ②人面鱼纹彩陶 ③兵马俑 ④汉、胡服佣

 A.① B.② C.③ D.④

 第6课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考点:

 东周:公元前770年-前221年,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东周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争霸目的: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著名霸主争霸战争的影响(1)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2)在争霸战争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战争的目的:兼并和统一战国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赵军东方六国从此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商鞅变法 设计建造者:地点:意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时期 代表人物 历史地位 著作 思想内容 儒家 春秋晚期 孔子 创始人

 “至圣” 《论语》 政治思想:

 (1)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

 (2)提出以“礼”治国,以“德”教化百姓;

 教育思想:

 (1)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有教无类;

 (2)因材施教,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3)学生要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

 文化:

 (1)整理和编订《诗经》;

 (2)编写《春秋》;

 (3)其言行被弟子编成《论语》。 孔子的学说在西汉汉武帝时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战国 孟子 “亚圣” 《孟子》 “仁政”治国;轻徭薄赋;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学说;反过捕,按令伐,可持续利用资源;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有名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儒家 战国 荀子 代表人物 《荀子》 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人能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道家 春秋晚期 老子 创始人 《道德经》 思想主张:

 (1)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能相互转化;

 (2)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辩证思想;

 政治上:

 主张无为,认为国家不安定是统治者造成的,提出“损有余而补不足”。 战国 庄子 代表人物 《庄子》 政治上: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哲学上:提出“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墨家 战国 墨子 创始人 《墨子》 “兼爱”:希望人们互助互爱。

 “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法家 战国 韩非子 代表人物 《韩非子》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最喜欢其学说。 兵家 春秋 孙武 兵家鼻祖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战国 孙膑 代表人物 《孙膑兵法》 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天文 古书记载的最早日食发生在夏朝。

 西周有第一次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历法 夏朝就有历法(农历或夏历);

 商朝的历法更为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

 战国时期,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 医学 名医扁鹊创用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沿用 文学 楚国屈原有代表作《离骚》。屈原创立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音乐 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 考核要求:

 1.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阶级关系发生巨大变化,新旧势力斗争十分激烈,政治经济领域的变革和斗争在思想上反映出来,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对当时的变革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2.诸子百家中的学说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

 孔子“仁” 的学说和孟子的“仁政”;孔子关于教育的主张;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墨子的“兼爱”“非攻”;韩非子的法制思想都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和借鉴。

 注意:儒家 与 法家 的思想主张截然相反。

 样题汇编:

 1.(2013?盐城)文字是承载历史的符号,通过“甲骨卜辞”可以了解到(B )

 A.夏朝的历史 B.商朝的历史 C.秦朝的历史 D.汉朝的历史

 2.(2013?齐齐哈尔)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今天的汉字最早源于(A)

 A.甲骨文 B.金文 C.大篆 D.小篆

 3.(2013?无锡)历史悠久的汉 语言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若寻找这一文化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B)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4.(2013?鞍山)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D)

 A.商代文字 B.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C.字母文字的起源 D.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文字

 5.(2013?临沂)现在,大型手术使用全身麻醉药剂已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事情了。在世界医学史上,最早制成这种药剂的医生是(B)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5.(2013?兰州) 战国时期 李冰在岷江中游修建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A)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赵州桥

 6.(2013?广东)有学者认为:“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外国朋友要了解“孔子之道”可以参阅(C)

 A.《韩非子》 B.《道德经》C.《论语》 D.《墨子》

 7.(2013?兰州)《论语》记载的是我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言论(B)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董仲舒

 8.(2013?福州)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A)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9.(2013?福安)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这位思想家是(A)

  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孙武

 10.(2013?连云港)有人认为,“人类今天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智慧。”这里的“智慧”是指 (D)

 A.“无为而治” B.“尚贤”与“节俭”C.“依法治国” D.“仁”和“礼”

 11.(2013?株洲)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又是大教育家。他在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是(A)

 A.兴办私学 B.创立儒学 C.开办太学 D.创设科举制度

 第9课 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

 考点:

  (1)春秋战国的纷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民渴望安定与和平;

  原因 (2)各族之间交往密切,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基础;

 秦 (3)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强大;(4)策略正确;(5)重用人才;

 统一 过程:秦王嬴政先后吞并六国,完成统一,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定都 咸阳

 六国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意义 (2)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

  (3)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为百官之长,分管行政;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主管监察。

  地方:推行郡县制,主要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秦统一货币,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 圆形方孔铜 钱,为“秦半两”

 秦 经济文化上 统一 度量衡 :对尺寸、升斗、斤两,做出整齐划一的规定。

 朝 统一文字,把 小篆 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又推广隶书。

 巩 影响: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固 目的: 加强思想控制

 统 内容:下令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

 一 思想上 又把暗中批评他的儒生在咸阳活埋。即“焚书坑儒”。

 的 影响:摧残了文化,制约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措

 施 修筑长城:派将军蒙恬北击匈奴,夺回了河套地区,把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了西起 临洮 ,东到 辽东 的 “万里长城”。

  军事上 开发边疆:统一了南方,派史禄兴修了 灵渠 (连接湘江和漓江),沟通了长江和珠江

 两大水系。

 

  影响:秦朝疆域广大,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朝疆域:东至 东海 ,西到 陇西 ,北至 长城一带 ,南达 南海 。

 考核要求:

 1.讨论一下秦始皇的历史作用?(正确评价秦始皇)

 功: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封建皇帝。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他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货币、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过:秦始皇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秦朝建立后,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严酷的法律,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总的来说,功过相比,秦始皇功大于过。

 样题汇编:

 1.(2013?十堰)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秦始皇任命丞相李斯制定笔画规整的文字作为全国推广的标准文字。这种文字是(B)

 A.大篆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2.(2013?福州)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B)

 A.夏朝 B.秦朝 C.隋朝 D.清朝

 3.(2013?福安)严格官员管理,健全监察制度是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的重要途径。为此,秦始皇时期设立了(B)

 A.丞相 B.御史大夫 C.门下省 D.军机处

 4.(2013?湛江)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秦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后。下列不存在的情况是(D)

  A.“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   B.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钱

  C.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 D.农民缴税用的“斗”容量不同

 5.(2013?牡丹江)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措施是(C)

 A.修长城 B.统一文字 C.焚书坑儒 D.统一度量衡

 第10课 秦朝的速亡和西汉王朝的建立

 考点:

 秦的暴政:(1) 繁重的徭役;(2)沉重的赋税;(3) 刑法严酷;(4)秦二世统治更加残暴。

  直接原因:陈胜吴广因大雨冲毁了道路,不能按期到达,依律当斩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时间: 公元前209年

 起义地点: 蕲县大泽乡

 陈胜吴广起义 经过:在 陈 建立“张楚”政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

 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意义: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 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 中以少胜多,消灭秦军主力。(项羽“破釜沉舟”)

  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刘邦“约法三章”)

 过程: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前206-前202年)的战争,历史上称为

  “楚汉之争” ,最后在垓下之战中项羽败于刘邦,项羽自杀。

 楚汉之争 相关成语:破釜沉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 

 相关故事:鸿门宴

  性质:封建统治者相互争夺帝位的战争

 公元前 202 年,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定都长安,刘邦就是汉高祖。

 西汉 汉文帝、景帝时期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推行“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的政策,出现了

 “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景象。

 样题汇编:

 1.(2013?德州)秦朝举行的一次廷议中,廷尉李斯的发言得到秦始皇的支持,李斯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人);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置诸侯不便。”由此可以看出,李斯明确反对(D)

 A.禅让制 B.世袭 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2(2013?南通)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秦代修筑的万里长城西起(B)

 A.咸阳 B.临洮 C.阳关 D.玉门关

 3.(2013?盐城)被誉为世界奇迹的万里长城充分反映了

  A.古代人民的智慧 B.秦灭六国的惨烈

  C.焚书坑儒的残暴 D.闭关锁国的愚昧

 4(2013?日照)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天下“统于秦”发生在(C)

 A.公元前356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02年

 第11课 汉武帝的“大一统”

 考点:

  必要性:(1)诸子百家各派相当活跃(思想);

  背景 (2)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主观);

  可能性:汉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客观)

  政治上:(1)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诸侯王权,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分封制度,颁布“推恩令”;

 (2)加强中央监察权。每州设刺史一人,专门负责监察本州主要官吏和豪强地主的不法行为。

  经济上:加强中央的经济权。废止旧币,由中央铸五铢钱,在全国通行。

 汉武帝 措施 思想上:(1)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把儒家学说作为

 的 正统思想;

 大一统 (2)长安设太学,置《诗》、《书》、《礼》、《易》和《春秋》五经博士;

  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在漠北对匈奴进行长达30年的战争,一直把匈奴赶过大青山(后来由于战败和自然灾害,再无力和汉对抗)

  意义: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这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北疆:(1)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在漠北对匈奴进行长达30年的战争,一直把匈

 奴赶过大青山;

  (2)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投降汉朝,汉元帝把王昭君(王嫱)许配给他。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昭君出塞”,董必武称赞王昭君“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经略边疆 西域:(1)汉武帝时两次(公元前139年和公元前119年)

 样题汇编:

 1(2013?广东)董仲舒认为,与儒学相异的学术“皆绝其道”,使文化的一统与政治的一统相一致。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D)

 A.焚书坑儒 B.八股取士C.设立太学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2013?南京)汉武帝采取的利于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的措施是(B)

 A.统一文字 B.统一铸造五铢钱 C.开通大运河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3 (2013?襄阳)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A)

 A. 光武中兴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文景之治

 4(2013?荆门)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董仲舒语),人君无法维持统一。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C)

 A.焚书坑儒 B.削弱诸侯国势力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大兴文字狱[

 5. (2013?珠海)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始于西汉时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哪一项建议(D)

 A.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行推恩令 加强集权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2013?齐齐哈尔)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大一统的皇帝是(B)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7.(2013?济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规定,监察部对国务院各部门及其国家公务员、国务院及国务院各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实施监察。秦始皇、汉武帝在中央设置的类似功能的官员或机构是(C)

 ①太尉 ②御史大夫 ③司隶校尉 ④丞相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第12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

 考点:

  兴修水利:(1)汉武帝亲自治理黄河,修筑 白渠 ,引泾水入渭水;

  (2)东汉明帝时,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治理黄河。在以后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改道。

  两汉经济 农业上: (1)西汉时期,铁农具大大发展,铁犁和牛耕在黄河流域普遍推广使用。

  的发展 (2)汉武帝时,提出“力本农”政策;

  (3)汉武帝时,赵过创用了“代田法”;

  手工业: (1)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2)汉时有人发明了翻车以引水浇田;

  开通者:张骞

  管理机构:西域都护府

 丝绸之路 路线:(1)南道长安——阳关——昆仑山北麓西行——葱岭——中亚南部、西亚、

 地中海东岸(陆上)

  (2)北道长安——玉门关——天山南麓西行——葱岭——中亚北部(陆上)

  (3)汉朝与东南亚、南亚等国的海上交通和贸易往来,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班超: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 班 超 出使西域,班超经营西域30年,为保护和改善丝绸之路做出贡献。

 丝绸之路主要经营物品:中国:丝织品、漆器、铁器

 西方:良马、橐驼、香料、葡萄、石榴、苜蓿等

 丝绸之路影响: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与亚欧各国人民加强联系,发展友谊的桥梁;今天丝绸之路沿线出土的各种遗物,是我们考察和研究当年丝绸之路的兴盛繁荣的宝贵资料。

 丝绸之路因中国运输丝织品到西方而得名。

 外交 57年,倭奴国(今日本)使者来到洛阳,东汉光武帝刘秀赠以“汉倭奴国王”金印。

 166年,大秦派使臣安敦访问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第一次直接交往。

 样题汇编:

 1.(2013?泰宁)在古罗马,丝绸的价值等同于同等重量的黄金,古罗马人以能穿上中国丝绸为荣。中国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下列事件与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关的是(B)

 A.玄奘西行 B.张骞出使西域 C.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洋

 2.(2013?兰州) “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为它的开辟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B)

  A.鉴真 B.张骞 C.郑和 D.玄奘

 3. (2013?日照) “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B)

 A.中国的冶铁技术传到西方 B.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

 C.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 D.西域的葡萄传入中国

 4.(2013?乌鲁木 齐)某中学要举办一次“了解新疆,热爱新疆”的历史知识竞赛,李新同学把搜集到的有关汉朝西域都护府的资料朝廷了分类。下列人物在东汉时担任过西域都护的是(B

 A.张骞和郑吉 B.陈睦和班超 C.郑吉和陈睦 D.张骞和班超

 第13课 秦汉的科学技术

 考点:

 科技领域 人物 时期 主要成就 造纸术 西汉 出现用于书写和绘画的纸 蔡伦 东汉 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为原料,制成“蔡侯纸”。不仅降低了造纸成本,而且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 造纸术的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都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纸张便于人们的书写,有利于文化的传播。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为以后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准备了条件,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也起了推动作用;传入世界各地,也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造纸术是书写材料划时代的革命。 数学 东汉 《九章算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古代数学专著,总结了春秋以来的数学成就,其中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基础,并形成比较完整的数学体系。 医学 华佗 东汉 华佗擅长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编制了医疗体操“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鸟),在民间被称为“神医”,在医学界被称为“外科鼻祖”。 张仲景 东汉 张仲景写成的《伤寒杂病论》(后人整理分国《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中医辨证施治)基础。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地理 张衡 东汉 张衡发明了地动仪,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 样题汇编:

 1.(2013?湛江)近来在我国一些地方发生了H7N9禽流感的感染。在防治传染病方面,我们可以参考古代“医圣”的医学著作是(D)

 A.《本草纲目》 B《千金方》 C.《唐本草) D《伤寒杂病论》

 2.(2013?恩施)生活在东汉时期、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是(B)

 A.华佗 B.张仲景 C.李时珍 D.郦道元

 3.(2013?无锡)时下禽流感横行,板蓝根游行,板蓝根源自于《神农本草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一直被历代医学家所珍视,是重要的医学瑰宝。在医学界同样影响深远,被誉为“医圣”的是(D)

 A.李时珍 B.扁鹊 C.华佗 D.张仲景

 第14课 秦汉的文化艺术

 考点:

  体裁和成就:《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内容:记述了 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 约3000多年的史事。(作者司马迁为汉武帝时期人)

 司马迁和 特点:(1)不虚美,不隐恶,力求实事求是;

 《史记》 (2)文辞精炼优美,人物栩栩如生,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组成:由本纪、世家、列传、表和书五部分组成

  评价:鲁迅称此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作者:东汉班固

 《汉书》 体裁和成就:《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内容:记录了西汉一代的历史

  评价:被认为是和《史记》并列的我国古代“正史”的典范。

  汉朝的文学作品以赋和乐府诗为代表

 汉赋和 赋家代表: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班固的《两都赋》

 汉乐府 汉乐府诗歌被称为“乐府诗”或“乐府”

  汉乐府代表作:《陌上桑》、《东门行》

  地点:陕西临潼秦陵

 秦始皇陵 形态:展现了两千多年的秦国强大威武的象征和秦军横扫六国的气势,李白有诗赞为:

 兵马俑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价值:显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雕塑艺术水平,是研究秦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极为

 重要的史料。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样题汇编:

 1.(2013?重庆)右图所示邮票纪念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 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他的著作是( A )

 A.《史记》 B.《水经注》 C.《伤寒杂病论》 D.《齐民要术》

 2.(2013?泰州)《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传体通史,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 C)

 ①商汤灭夏 ②齐桓公称霸 ③商鞅变法 ④赤壁之战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第15课 三国鼎立

 考点:

  背景:184年,暴发了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军农民大起义。

 东汉末年,军阀长期混战。袁绍和曹操成为北方实力最强的军事集团。

  政治上:曹操“挟天子(汉献帝)以令诸侯”,

 官渡之战 经济上:招募流亡农民垦荒屯田,发展生产,实力不断增强。

  经过:200年,袁绍与曹操在 官渡 进行决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影响:曹操取胜,随后又消灭了一些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曹操基本上统一北方

  背景 孙权在江东基本上建立了比较巩固的统治

  刘备依附于荆州地方势力刘表,三顾茅庐请来有才干的诸葛亮辅佐他。

 赤壁之战 经过:208 年,曹操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天下。孙权、刘备组成联军,在 赤壁

  一带与曹军展开决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军。

  影响: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魏:220 年,曹操之子曹丕废掉汉献帝(汉朝灭亡),自称皇帝,改国号为魏,都城洛阳

 三国鼎立 蜀:221 年,刘备称帝,仍以汉为国号,史称蜀或蜀汉,都城成都

  吴:222 年,孙权建立吴国,孙权为吴王,都城建业。222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评价:形成局部性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西晋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三国经济的发展 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天下

  吴国:造船业发达,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的联系

 天下一统 263年,(曹)魏灭蜀汉→ 265年,魏国权臣司马炎废曹魏自立,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280年,晋灭吴→280年,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全国归于统一。

 第16课 两晋与南朝

 265年,司马炎废曹魏自立,改国号为晋,西晋建立

 西晋 280 年,西晋灭吴,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

  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人所灭。西晋存在时间:265年-316年

  317年,司马睿 重建晋朝,定都 建康 ,史称东晋

 东晋 420年,刘裕废东晋自立,建国号为宋,东晋亡。

 与南朝 此后,南方相继出现了齐、梁、陈三个朝代。宋、齐、梁、陈四朝,都建都建康,总称“南朝”

  东晋存在时间:317年-420年 南朝存在时间:420年-589年(隋朝灭陈)

  “永嘉南渡”:永嘉年间(西晋未年),北方战乱不断,大批汉人弃家南逃至长江中下游

 地区,从事生产劳动。

 南方的开发 收复北方的代表:祖狄(闻鸡起舞、击楫中流)

  影响: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考核要求:

 1.西晋灭亡或西晋短暂统一的原因?

 (1)统治腐朽;

 (2)实行分封制引发的“八王之乱”耗尽了西晋的国力;

 (3)内迁各族与汉族之间矛盾,趁西晋混乱,起兵反晋。

 2.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1)自然条件优越,雨量充沛,土地肥沃;

 (2)北方人南迁,带去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及先进生产工具;

 (3)南方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4)南北方人民共同努力;

 (5)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

 3.南方发展的表现?

 (1)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育种施肥,牛耕和铁制农具得到推广,农业技术的进步;

 (2)手工业有很大进步(冶铁、纺织、造船和青瓷制造业);

 (3)水路交通发达,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出现了商业城市。

 4. 江南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样题汇编:

 1.(2013?牡丹江)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B)

 A.刘备 B.曹操 C.孙权 D.诸葛亮

 2.(2013?无锡)《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C)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3.(2013?德州)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A)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4.(2013?东营)诸葛亮的超凡智慧和军事谋略在下列哪场战役中得以施展(C)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

 考点:

  西晋末年,北方内迁并起兵反晋的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鲜卑,史称“五胡”;

 五胡十六国 西晋灭亡后,这些民族各立政权,重要的有16个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存在时间:316年-439年

  背景:氐族人建立的前秦政权在苻坚领导下,重用汉人王猛为相,学习汉文化,发展农业

 生产,兴修水利,兴办学校,强大后统一黄河流域。

 淝水之战 经过:383年,前秦(苻坚)90万大军南下伐东晋(谢安),东晋以8万军大败前秦苻坚。

  影响:(1)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

  (2)东晋在南方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成语:“投鞭断流”(苻坚)、“草木皆兵”(苻坚)、“风声鹤唳”(苻坚)

  439年, 鲜卑 族拓跋部建立的 北魏 统一了黄河流域。

  根本目的和原因:为了革除落后习俗,吸取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

  (1)迁都洛阳;

 北魏孝文帝 (2)汉化政策: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把皇族由拓跋改为元);与汉族联姻;

 改革 内容 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建立太学,学习儒家经典。

  (3)实行均田制;

 (4)建立农村基层组织以稳定社会秩序。

 (1)加速了内迁的北方各民族在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上的认同与融合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以后南北朝统一创造了条件。

  影响 (2)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

  439年,鲜卑 族建立的 北魏 统一了北方。

  北魏末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分别改名为北齐和北周。

 北朝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这五个朝代,合称为“北朝”

  北朝存在时间:439年-581年(隋取代北周)

 考核要求:

 1﹒前秦苻坚淝水之战失败的原因?

 从前秦方面看:

 (1)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矛盾比较严重,统治并不稳固(内部原因);

 (2)连年战争,人民渴望安定,不愿战争(人民方面);

 (3)前秦统治集团内部大部分人认为时机不成熟反对对东晋发动战争(统治方面);

 (4)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长(战略方面)

 巨鹿之战(项羽败秦军主力):破釜沉舟

 官渡之战(曹操败袁绍):曹操写有《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分天下鞠躬尽瘁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苦肉计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夏 商 西周 春秋 战国 公元前2070 年

 -前1600年 公元前1600年

 -前1046年 公元前1046年

 -前771年 公元前770年

 -前476年 公元前475年

 -前221年

 秦 西汉 东汉 魏 蜀 吴 公元前221 年

 -前207年 公元前202年

 -公元9年 公元25年

 - 220年 公元220年

 -265年 公元221年

 -263年 公元222年

  -280年

 西晋 五胡十六国 北魏 东魏 北齐 隋 公元316年-439年 西魏 北周 公元265年

 -316年 东晋 宋 齐 梁 陈 公元317年-420年

 北京人头部复原图

 周朝

 汉朝

 东周

 三国

 北朝439年-581年

 南朝420年-589年

推荐访问:人教版七年级历史考点 上册 考点 七年级
上一篇:中小学图书室管理工作总结
下一篇:劳动保护用品配备标准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