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城轨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来源:成人英语 发布时间:2021-01-18 点击:

 南宁城轨设备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MACRO 泓域咨询

 报告说明

 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先进的交通运输方式,其快速高效、低碳环保等诸多优点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共识,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对轨道交通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国家重点支持的装备制造业之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铁路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等文件均提出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行业。“一带一路”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致力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部署与邻国间的铁路公路项目,并出资 400 亿美元并设立丝路基金,以及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一带一路”为中国铁路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契机,我国高速铁路在运营经验、技术质量、性价比等方面具备诸多优势,庞大的海外市场将为我国铁路设备行业的未来增长打开巨大的市场空间。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48048.23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41343.9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86.05%;建设期利息 350.3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0.73%;流动资金 6353.92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3.22%。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 134500.00 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 106297.20 万元,净利润 17456.21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14.66%,财务净现值 2324.02 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 3.94 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

 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南宁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勇当广西“两个建成”排头兵的关键期。必须深刻认识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准确把握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阶段特征,抓住用好重大战略机遇,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报告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投资融资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环境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分析评价意见。

 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

 目录

  第一章

 项目概况

 第二章

 背景、必要性分析

 第三章

 市场需求分析

 第四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第五章

 选址可行性分析

 第六章

 建筑技术分析

 第七章

 原辅材料及成品分析

 第八章

 工艺技术分析

 第九章

 环境保护分析

 第十章

 劳动安全生产分析

 第十一章

 节能说明

 第十二章

 人力资源配置分析

 第十三章

 进度计划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

 第十五章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第十六章

 项目招标、投标分析

 第十七章

 项目风险防范分析

 第十八章

 总结评价说明

 第十九章

 附表

  附表 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附表 2:建设投资估算一览表

 附表 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附表 4:流动资金估算表

 附表 5:总投资估算表

 附表 6:项目总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附表 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附表 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 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附表 1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附表 1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第一章

 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及投资人

 (一)项目名称

 南宁城轨设备项目

 (二)项目投资人

 xx 集团有限公司

 (三)建设地点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 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

 二、编制原则

 1、所选择的工艺技术应先进、适用、可靠,保证项目投产后,能安全、稳定、长周期、连续运行。

 2、所选择的设备和材料必须可靠,并注意解决好超限设备的制造和运输问题。

 3、充分依托现有社会公共设施,以降低投资,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4、贯彻主体工程与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消防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产。

 5、消防、卫生及安全设施的设置必须贯彻国家关于环境保护、劳动安全的法规和要求,符合行业相关标准。

 6、所选择的产品方案和技术方案应是优化的方案,以最大程度减少投资,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和抗风险能力。科学论证项目的技术可靠性、项目的经济性,实事求是地作出研究结论。

 三、编制依据

 1、本期工程的项目建议书。

 2、相关部门对本期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3、项目建设地相关产业发展规划。

 4、项目承办单位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5、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四、编制范围及内容

 1、对项目提出的背景、建设必要性、市场前景分析;

 2、对产品方案、工艺流程、技术水平进行论述,确定建设规模;

 3、对项目建设条件、场地、原料供应及交通运输条件的评价;

 4、对项目的总图运输、公用工程等技术方案进行研究;

 5、对项目消防、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和节能措施的评价;

 6、对项目实施进度和劳动定员的确定;

 7、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和经济效益评价;

 8、提出本项目的研究工作结论。

 五、项目建设背景

 我国规划的“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规划里程约 1.5 万公里,预计“十三五”期间竣工运营的里程约 0.33 万公里;连接“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重要干线规划里程约 1.37 万公里,预计“十三五”期间竣工运营的里程约 0.88 万公里;根据发改委以及各省、市的规划,我国快速城际铁路规划里程约 1.9 万公里,预计“十三五”期间竣工运营的里程约 1 万公里。假设动车组保有量密度保守按 10 标准列/百公里测算,“十三五”期间新线投入运营需要动车组 2,269 标准列,年均需求量约 454 标准列。

 除高速铁路新线投入运营催生动车组需求以外,既有线路加密也将带动车辆需求的快速增长。高铁因其舒适、快捷、准点率高等特点,已成为人们出行首选的交通工具,京沪、京广、沪宁、厦深等多条重要线路其客运量屡创新高,节假日期间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更是普遍。2014 年上半年,高铁客运占总客运量比例达 37%,同比上升 8 个百分点。2016 年 5 月 15 日起,我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全国铁路增开旅客列车 300 对,其中,增开动车组列车 100 对。负荷较重的高铁线路通过增加动车组密度扩充运输能力,将带来新的车辆需求。未来动车组加密需求也将随我国高速铁路运营网络的逐步完善和运营密度

 的提高而增长,成为推动我国动车组需求的另一重要因素。以 2016 年末高速铁路运营里程 22,000 公里估算,已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每百公里密度增加 1 列,将新增需求 220 列。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南宁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勇当广西“两个建成”排头兵的关键期。必须深刻认识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准确把握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阶段特征,抓住用好重大战略机遇,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六、结论分析

 (一)项目选址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 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120.44 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二)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城轨设备 50000 套的生产能力。

 (三)项目实施进度

 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12 个月。

 (四)投资估算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48048.23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41343.9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86.05%;建设期利息 350.3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0.73%;流动资金 6353.92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3.22%。

 (五)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 48048.23 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 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33748.23 万元。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 14300.00 万元。

 (六)经济评价

 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134500.00 万元(含税)。

 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106297.20 万元。

 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17456.21 万元。

 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4.66%。

 5、全部投资回收期(Pt):3.94 年(含建设期 12 个月)。

 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17247.97 万元(产值)。

 (七)社会效益

 本项目实施后,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国家及地方财政收入,带动产业升级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由于本项目环保治理手段完善,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

 80293.25

 约 120.44 亩

 1.1

 总建筑面积

 ㎡

 85110.85

 容积率 1.06

 1.2

 基底面积

 ㎡

 45767.15

 建筑系数 57.00%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318.20

  1.4

 基底面积

 ㎡

 45767.15

  2

 总投资

 万元

 48048.23

  2.1

 建设投资

 万元

 41343.96

  2.1.1

 工程费用

 万元

 34913.88

  2.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5352.48

  2.1.3

 预备费

 万元

 1077.60

  2.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350.35

  2.3

 流动资金

  6353.92

  3

 资金筹措

 万元

 48048.23

  3.1

 自筹资金

 万元

 33748.23

  3.2

 银行贷款

 万元

 14300.00

  4

 营业收入

 万元

 134500.00

 正常运营年份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106297.20

 ""

 6

 利润总额

 万元

 23274.95

 ""

 7

 净利润

 万元

 17456.21

 ""

 8

 所得税

 万元

 5818.74

 ""

 9

 增值税

 万元

 4959.44

 ""

 1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4927.85

 ""

 11

 纳税总额

 万元

 15706.03

 ""

 1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38765.54

 ""

 13

 盈亏平衡点

 万元

 17247.97

 产值

 14

 回收期

 年

 3.94

 含建设期 12 个月

 15

 财务内部收益率

  14.66%

 所得税后

 1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2324.02

 所得税后

 第二章

 背景、必要性分析

  一、行业背景分析

 1、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扶持

 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先进的交通运输方式,其快速高效、低碳环保等诸多优点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共识,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对轨道交通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国家重点支持的装备制造业之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铁路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等文件均提出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行业。“一带一路”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致力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部署与邻国间的铁路公路项目,并出资 400 亿美元并设立丝路基金,以及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一带一路”为中国铁路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契机,我国高速铁路在运营经验、技术质量、性价比等方面具备诸多优势,庞大的海外市场将为我国铁路设备行业的未来增长打开巨大的市场空间。

 (2)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合并利好铁路装备制造行业

 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合并后能够有效避免国内整车制造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激烈竞争,市场竞争地位将极大提升,并有利于带动中国高端整车设备的出口,给国内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制造企业带来新的市场空间。

 (3)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保证投资可持续性

 2013 年 8 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通过多种方式为铁路建设筹集资金;2014 年 4 月,国务院会议再次讨论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铁路建设的政策措施;2014 年 7 月,国家发改委推出了铁路建设发展基金。铁路投融资体制的持续改革将为行业注入市场活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铁路建设,保障未来铁路建设的持续投资能力。

 (4)轨道交通发展逐步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

 动车组因其舒适、快捷、准点率高等特点,逐渐成为人们出行首选的交通工具。城轨运输具有运量大、准时、环保及占地少等优点,随着大中城市交通运输压力不断增大,城轨运输成为解决大中型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首选方案。随着动车组、城轨交通客运需求的不断增长,将带动轨道交通车辆及配套产品行业的市场需求。

 (5)国际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近几年来,国内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突破了一系列高端产品的关键技术和制造工艺,产品竞争力大幅度提高,产品出口大幅增长,出口市场已从发展中国家扩展到发达国家,国际市场的拓展将进一步带动国内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的发展。

 2、不利因素

 (1)关键设备的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国在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领域已经达到了国际较为先进的水平,但部分关键设备的生产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这将影响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走向国际市场的进度。

 (2)石油等传统能源价格大幅下降

 2014 年来,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等因素导致全球原油需求下降,导致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与飞机和传统能源汽车不同,轨道交通客运车辆主要以电能而不是化石能源为能源动力,原油价格的大幅下跌有利于航空、传统能源汽车等运输方式,短期内对轨道交通运输行业可能带来不利影响。

 二、产业发展分析

 1、材料成形技术

 材料成形技术工艺包括机加工、冲压成形、铸造成形、玻璃钢接触成形、精密挤压、超塑成形等多种技术。在材料成形过程中,模具的精度、刚性、耐热性、耐磨性是影响制品尺寸精度最直接的因素。随着我国模具开发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的不断缩小,轨道交通车辆配套行业的成形精度将逐步提高。

 2、焊接技术

 由于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的特殊性,客户对焊接过程有着严格的认证要求,如欧洲《轨道车辆及其部件的焊接》EN15085 系列标准是配套产品进入欧洲市场的必备条件。此外,为了满足轨道交通车辆轻量化、抗压、防火阻燃、美观等方面的要求,轻合金材料、高分子工程材料的应用范围不断加大,也对焊接装备和工艺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3、材料复合技术

 轨道交通车辆轻量化要求使得复合材料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对材料复合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铝蜂窝具有强度大、重量轻、抗振动疲劳、耐冲击性强、表面平整度好等特性,在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中得到了大量应用;铝蜂窝复合材料的工艺主要包括喷胶复合、

 热压复合、平面连续热复合等;为满足产品的性能指标,复合过程对环境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洁净程度均有较高的要求。

 4、表面处理工艺

 表面处理是改进构件表面性能的处理工艺,主要目的是满足产品的耐蚀性、耐磨性、装饰或其他特种功能要求。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的表面处理方法较多,主要包括油漆、喷塑、电镀、氧化,贴膜、贴防火板等,除外观质量要求外,对表面材料的防火、耐刮擦、抗涂鸦等性能有严格要求。

 5、模块化技术

 模块化是轨道车辆制造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为了方便车辆总装和后续维修,在设计时将车辆分为若干个模块并安排接口,每个模块的生产可以独立进行并可实现自身预组装。模块化能够保证整车总装的效率,提高整车的质量,并且在后续维修过程中可以采用更换模块的方式进行,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6、客户壁垒

 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的用户主要是动车组、城轨车辆及普通客车车辆制造企业,客户对配套产品的可靠性要求很高,要求供应商有过硬的产品制造工艺水平、较高的质量检测水平、及时优质的售后服

 务和充足的产品供应能力。客户一般不会轻易改变已经使用的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不会轻易放弃与现有合格供应商的合作关系。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认证目录以外铁路车辆零部件装车前技术审查管理办法》的要求,不同类别的配套产品需通过 CRCC 认证或需经过技术审查、运用考核合格后,方可批量应用。因此,本行业对新进入者具有一定的客户壁垒。

 7、技术壁垒

 目前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企业倾向于选择具有同步设计开发能力的配套产品生产企业,这对配套产品生产企业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具制造和分析检测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要求企业具备多样的材料成形技术、焊接技术、材料复合技术、表面处理技术,这些技术的形成一方面需要较大的研发投入,另一方面对生产设备、检测设备的投资要求也较高,刚进入市场的企业受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制约,难以达到整车制造企业的要求;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学习先进制造工艺和技术,到具备自我研发和创新能力,并获得整车制造企业的技术认可,需要长期时间积累和丰富的行业经验,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因此,本行业对新进入者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

 8、管理壁垒

 轨道交通车辆型号众多,不同车型的配套内装产品和设备产品也存在较大差异,要求配套产品生产企业必须具备小批量、多品种、短交期的生产制造能力,具备多个项目同时进行生产的管理能力。这对配套企业在原料采购、生产、销售等方面的精益化管理和快速响应客户要求的信息化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具备系统、成熟的管理能力,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持续供货能力。新进入配件行业的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高效的管理团队和稳定的管理机制,较难获得整车制造的认可。因此,本行业对新进入者具有一定的管理壁垒。

 “十三五”时期,我市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诸多发展机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仍是时代主流,世界经济增长态势总体趋好;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南宁渠道”作用和区位优势进一步突显,开放合作发展的条件更加优越;国家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扶持中西部地区培育新的增长点,支持贫困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自治区实施“双核驱动”战略,推动“三区统筹”协调发展,南宁核心引擎作用进一步增强,资源集聚效应更加充分;城乡基础设施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和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市场活力动力更加强劲,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空间广阔、潜力巨大。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新常态下面临的挑战更加复杂严峻。主要表现在:传统增长动力逐步减弱,新兴增长动力难以接续,稳增长压力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科技创新能力薄弱,转型升级困难多;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土地等资源供需矛盾加大,保持良好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低,区位优势和作用未能充分发挥,辐射带动能力弱;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不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城乡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等等。新常态下我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难度加大,推动广西实现“两个建成”目标的任务更加艰巨,必须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准确把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的新要求,抢抓新机遇、激发新动力、创造新条件、夯实新基础,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市场需求分析

  一、行业基本情况

 1、《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

 取消和下放共计 117 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其中,取消国家发改委“企业投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信号系统和牵引传动控制系统制造项目核准”;国家发改委“企业投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项目按照国家批准的规划核准”下放省级投资主管部门。

 2、确定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铁路建设的政策措施

 一是设立铁路发展基金,拓宽建设资金来源。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使基金总规模达到每年 2000—3000 亿元;二是创新铁路建设债券发行品种和方式,今年向社会发行 1500 亿元,实施铁路债券投资的所得税优惠政策;三是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支持铁路建设,扩大社会资本投资规模;四是对铁路承担的公益性、政策性运输任务,中央财政在一定期限内给予补贴,逐步建立规范的补贴制度;五是加强统筹协调,保证在建项目顺利实施,抓紧推动已批复项目全面开工,尽快开展后续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铁路投资稳定增长和铁路建设加快推进。

 3、《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到 2020 年,普通铁路网覆盖 20 万以上人口城市,快速铁路网基本覆盖 50 万以上人口城市。

 4、《关于印发<中国制造 2025>的通知》

 大力推动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突破发展,研发新一代绿色智能、高速重载轨道交通装备系统,围绕系统全寿命周期,向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建立世界领先的现代轨道交通产业体系。

 5、《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

 加快铁路“走出去”步伐,拓展轨道交通装备国际市场,以推动和实施周边铁路互联互通、非洲铁路重点区域网络建设及高速铁路项目为重点,发挥我国在铁路设计、施工、装备供应、运营维护及融资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积极开发和实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扩大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国际合作,在有条件的重点国家建立装配、维修基地和研发中心;加快轨道交通装备企业整合,提升骨干企业国际经营能力和综合实力。

 6、《城镇化地区综合交通网规划》

 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优化运输结构,提高路网运行效率,优先发展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强化轨道交通的骨干作用;鼓

 励采取开放式、立体化方式建设铁路、公路、机场、城市交通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

 7、《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构建一体化现代交通网络,加快建设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并逐步成网;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等大容量公共交通。

 8、《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进一步打造以沿海、京沪等“八纵”通道和陆桥、沿江等“八横”通道为主干,城际铁路为补充的高速铁路网,实现相邻大中城市间 1-4小时交通圈、城市群内 0.5-2 小时交通圈。同时,还将进一步完善普速铁路网,扩大中西部路网覆盖,优化东部网络布局,形成区际快捷大能力通道,加快建设脱贫攻坚和国土开发铁路。

 9、《铁路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

 完善铁路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标准;健全完善铁路行业监督管理和中国铁路“走出去”所需的标准;推进铁路标准国际化工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深化标准化基础性研究工作,开展新技术、关键装备、国际先进标准等方面的基础性研究,加强前瞻性技术研究和储备。

 10、《“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构建横贯东西、纵贯南北、内畅外通的“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快实施重点通道连通工程和延伸工程,强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通道建设;到 2020 年,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部分地区和领域率先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

 二、市场分析

 (一)全球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概况

 (1)全球铁路行业

 全球铁路行业市场空间广阔,根据全球知名轨道交通行业咨询公司 SCIVerkehr 的统计,2013 年,包括铁路基础设施建设(路基、桥涵、轨道)、智能化(电气化、信息化)和车辆在内的全球铁路市场规模已达 1.25 万亿元。SCIVerkehr 同时预测,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逐渐提高以及全球经济体之间互连互通程度的加深,铁路作为经济环保的交通模式会持续发展,在铁路细分领域中,高速铁路近几年来发展速度最快。世界范围内,高速铁路的发展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阶段:20 世纪 60 年代至 80 年代,为高速铁路发展初期,日本、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国家相继建成高速铁路近 3,000 公里;第二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中期,欧洲形成修建高速铁路

 的热潮,修建高速铁路的国家扩展到英国、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典等国,这一时期建成高速铁路约 1,500 公里;第三阶段:20 世纪90 年代后期至今,为高速铁路发展的第三次浪潮,正在修建和规划修建高速铁路的国家和地区达 20 多个,亚洲、美洲、澳洲等地掀起了世界范围内建设高速铁路的热潮,多国政府制定了全国性的整体修建规划。

 世界高速铁路建设进入 21 世纪以后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中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增长最快。截至 2016 年末,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 22,000 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2)全球城市轨道交通行业

 从 1863 年伦敦建成世界上首条地铁至今,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已经有 150 多年的历史。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城市人口数量的激增以及城市公路交通的拥堵使得城市轨道交通日益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全球每天客运量约为 1.2 亿人次,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在城市客运体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拥有城轨线路最多的地区分别为欧洲、亚洲和美洲。运营线路最长的国家分别为中国、美国、日本和德国,上述国家运营里程数合计占全球运营里程近 45%。发达国家的主要大城市如纽约、华盛顿、芝加哥、伦敦、巴黎、柏林、东京等已基本完成

 城轨网络建设,后起的新兴国家和地区城轨建设正方兴未艾,亚洲地区包括中国、印度、伊朗、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在内的多个国家均有多个城市在建或规划建设城轨线路。

 (3)全球轨道交通装备行业

 根据 SCIVerkehr 统计资料,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市场规模由 2006年的 838 亿美元增长至 2012 年的 1,165 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 5.7%;2018 年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 1,400 亿美元以上。2012 年,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市场规模最大的 10 个国家合计占有市场份额的 68.9%,其中,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市场。

 (二)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概况

 (1)中国铁路行业基本情况

 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铁路运输基于其运载量大、运行成本低、能耗少等特点,已成为我国最为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铁路建设也成为保障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手段。

 2000 年以来,我国铁路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2003)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最高额为 2002 年的 963 亿元,三年复合增速仅为 3.2%,铁路建设进程缓慢。2000 年和 2001 年,对主要干线进行了提速,达到最高时速 160km/h。第二阶段(2004-2010)国

 家相关部委先后出台 6 项文件,提出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快铁路建设、提高运营里程等。另外分别在 2004 年和 2007 年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大提速,大力发展高速铁路。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由 2004 年的 901 亿元上升到 2010 年的 8,426.5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38.5%。第三阶段(2011-2015)受 2011 年“甬温线”动车事故影响,2011 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大幅下降至 5,889.4 亿元。此后 4 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度逐步增长至 2015 年的 8,238 亿元,重新回到高位。

 我国铁路由于其特殊背景,行业整体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特色,因此铁路规划在铁路整体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扩大高速铁路覆盖范围,高速铁路覆盖 80%以上的城区常住人口 100 万以上的城市;加快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进一步提升全国铁路客运动车服务比重;大幅提升铁路信息化水平。

 我国铁路在“十二五”期间取得了跨越式的大发展,其中以高速铁路建设发展最为迅速。截至 2016 年底,我国境内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22,000 公里,铁路营业里程约为 12.4 万公里,位居全球第一位。根据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到 2020 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 15万公里左右,其中快速铁路达 3 万公里,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

 60%和 70%左右;到 2020 年底,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部分地区和领域率先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2017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7 年全年铁路投资要完成 8,000 亿元。

 我国铁路在过去几年虽然取得了高速发展,但我国客运及货运运输量较大,铁路网络密度相比世界发达国家依然较低。根据 WorldBank数据估算,2015 年底中国铁路线路总长约占全球的 7%,但承担的货运量和客运量却均占全球的 25%左右。中国的铁路网线密度,无论是按国土面积平均还是按人口平均,均低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加大铁路建设力度成为改善运输条件的必然选择。

 (2)中国高速铁路网络建设的发展状况

 1992 年,铁道部完成了“京沪高速铁路线路方案构想报告”,中国正式提出兴建高速铁路;1997 年到 2007 年十年间,中国铁路完成了六次铁路大提速,铁路高速化的概念进入中国;2004 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发布后,中国开始进入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建设时期。2008 年 8 月,我国第一条真正意义的高速铁路正式开通,京津城际高速铁路运营时速达 350 公里,高速铁路迎来快速发展。截至 2016 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22,000 公里,2009 年至 2016 年的复合增长率达34.95%,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占铁路总里程的比例达 17.74%。2013 年,

 我国乘坐高铁出行的人次达 5.3 亿,2008 年到 2013 年间的高铁客运量复合增长率达 135.35%。随着中国高铁“四纵四横”的网络布局逐渐成熟完善,乘客出行对高铁的选择也日益增多,高铁的客运需求保持了高速增长,表明我国高铁的发展符合市场需要和时代背景。

 根据发改委规划,我国目前已有的 13 个城市群中,除北部湾城市群尚未正式出台城际铁路规划,12 个城市群已规划建设约 1.9 万公里城际铁路,按中国快速铁路的平均造价 0.8 亿元/公里计算,涉及总投资额约 15,200 亿元人民币。未来城际铁路的快速发展,也将拉动动车组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

 (3)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状况

 与其他城市交通运输方式相比,城轨运输具有运量大、准时、环保及占地少等优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国百万人口城市的增加,城市交通运输压力不断增大,城轨运输成为解决大中型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首选方案。建设高效、快速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被提上了多个城市的规划议程。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信息等资料,截至 2016 年底,我国累计有 30 个城市建成投运城轨线路 134条,运营线路 4,153 公里,新增 18 条运营线路 535 公里,创历史新高。

 2011-2016 年,以地铁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期,地铁运营里程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17.76%,运营里程达 3,173 公里。

 第四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一、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一)项目场地规模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 80293.25 ㎡(折合约 120.44 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 85110.85 ㎡。

 (二)产能规模

 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 xx 集团有限公司建设能力分析,建设规模确定达产年产城轨设备 50000 套,预计年营业收入 134500.00 万元。

 二、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

 本期项目产品主要从国家及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市场需求状况、资源供应情况、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具体品种将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各年生产纲领是根据人员及装备生产能力水平,并参考市场需求预测情况确定,同时,把产量和销量视为一致,本报告将按照初步产品方案进行测算。

 第五章

 选址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选址原则

 1、符合城乡规划和相关标准规范的原则。

 符合产业政策、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有利于产业发展、城乡功能完善和城乡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的原则。

 保障公共利益、改善人居环境的原则。

 保证城乡公共安全和项目建设安全的原则。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互协调的原则。

 二、建设区基本情况

 南宁,简称邕,别称绿城、邕城,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北部湾经济区中心城市、西南地区连接出海通道的综合交通枢纽。截至 2018 年,全市下辖 7 个区、5 个县,总面积 22112 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 372 平方千米,常住人口 725.41 万人,城镇人口 452.61 万人,城镇化率 62.4%。南宁地处中国华南地区、广西南部,中国华南、西南和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泛珠三角合作等多区域合作的交汇点,也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城市、中国—东盟

 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国家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南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南宁古属百越之地,东晋大兴元年(318 年),建晋兴郡,为郡治所在地,南宁建制从此开始,至今已有 1700 年历史;唐朝贞观年间(632 年),更名邕州,设邕州都督府,南宁的简称邕由此而来;元朝泰定元年(1324 年),邕州路改名为南宁路,取南疆安宁之意,南宁得名始于此。南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同时也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和睦相处的现代化城市。2017 年 1 月,国务院发布《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将南宁定位为面向东盟的核心城市,支持建成特大城市和边境国际城市;2018 年 11 月入选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 100 名;2018 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2023 年,第三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将在广西举行,广西计划采取以南宁市为主,其他城市辅助的办赛模式举办青运会。

 “十三五”时期,我市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诸多发展机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仍是时代主流,世界经济增长态势总体趋好;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南宁渠道”作用和区位优势进一步突显,开放合作发展的条件更加优越;国家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扶持中

 西部地区培育新的增长点,支持贫困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自治区实施“双核驱动”战略,推动“三区统筹”协调发展,南宁核心引擎作用进一步增强,资源集聚效应更加充分;城乡基础设施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和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市场活力动力更加强劲,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空间广阔、潜力巨大。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新常态下面临的挑战更加复杂严峻。主要表现在:传统增长动力逐步减弱,新兴增长动力难以接续,稳增长压力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科技创新能力薄弱,转型升级困难多;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土地等资源供需矛盾加大,保持良好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低,区位优势和作用未能充分发挥,辐射带动能力弱;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不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城乡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等等。新常态下我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难度加大,推动广西实现“两个建成”目标的任务更加艰巨,必须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准确把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的新要求,抢抓新机遇、激发新动力、创造新条件、夯实新基础,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南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4506.56 亿元、同比增长 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4.2%,建筑业增加值增长 9.2%。财政收入突破 800亿元大关,增长 6.3%;非税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比全区平均占比低 9.83 个百分点;二产税收增收对全市税收增长贡献率达 72%,其中制造业税收增长 31.7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8%。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3.4%。紧紧围绕把南宁建设成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枢纽城市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和国家物流枢纽作用,提升交通、信息、资金、物流、人文互联互通水平,打造西部地区连接“一带”和“一路”的重要枢纽。今年全市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区增速 0.5 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0.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 8.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3.7%左右,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任务。

 三、创新驱动发展

 发挥南宁龙头带动作用,引领北部湾经济区升级发展,积极推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打造“双核驱动”的核心引擎。

 (一)引领带动北部湾经济区发展

 以户籍、港口、园区、通关、金融及行政管理、人才开发、市场监管、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南宁与北海、钦州、防城港同城化,促进北部湾经济区升级发展。加快推进南宁港建设,积极培育开拓港航服务业,规划建设港航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枢纽型临港物流园区。推进高新区、经开区、东盟经开区、六景工业园区管理服务市场化,打造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发展核心平台。坚持产业引进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完善人才自主创新激励政策,加快实施南宁英才、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外向型人才培养计划。积极参与构建物流联动监管系统,实现货物在北部湾经济区自由流转。

 (二)积极参与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

 落实粤桂共同行动计划,围绕交通、产业、生态、城镇化、开放合作、公共服务六大建设,深化与泛珠三角区域城市特别是省会城市合作。充分发挥南宁在“一轴、两核、四组团”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协同推进铁路、公路、机场、航运以及综合交通枢纽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主动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加强与港澳台建立更加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借助港澳台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共同拓展东盟和全球市场。

 四、 “ 十三五 ” 发展目标

 综合考虑当前和未来趋势条件,提出我市“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保持年均增长 8%,2018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 2010 年翻一番(按可比价计算),到 2020 年突破5000 亿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财政收入年均增长 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9%,价格总水平保持稳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区的比重稳步提高,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贡献力、辐射力和拉动力全面增强。

 ——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若干领域改革走在全区前列,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进一步迸发。区域合作不断深化,“南宁渠道”作用进一步发挥,对东盟的门户作用更加突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 10%,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 8%。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进步综合实力达到全国中等水平,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比例达到 2.2%左右,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 8 件以上。

 ——统筹城乡发展迈入新阶段。空间格局和功能布局更加优化,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6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48%左右。南宁都市圈基本形成,五象新区呈现繁华新气象。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特色风貌进一步显现,现代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社会文明达到新水平。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社会诚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南宁文化品牌进一步彰显,文化影响力明显增强。法治南宁基本建成,社会治理体系逐步完善。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全社会环保意识显著增强,“中国绿城”品牌更加凸显。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目标任务以内。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 85%以上,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到 2020 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 年翻一番,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就业比较充分,教育、医疗、社

 保、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县(区)全部摘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居住环境品质大幅提升,公共安全明显加强。

 五、产业发展方向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做大工业总量,提升制造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食品加工 3 个千亿元产业,扶持壮大生物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优化工业布局,进一步提高工业核心竞争力,基本建成面向西南中南、辐射东南亚的区域性现代制造业基地。“十三五”期间,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 6500 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33%以上。

 (一)突出发展主导产业

 突出发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个主导产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全产业链新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二)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区和重点特色园区,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和自主品牌拳头产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扩大、创新能力提升,成为工业新的增长点。

 (三)优化提升传统产业

 突出特色资源优势,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力度,以绿色发展倒逼转型升级,优化提升食品、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

 (四)优化工业产业布局

 实施园区经济倍增跨越计划,以园区为载体,以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按照整合资源、错位发展、打造品牌的要求,规范产业选择与引入,加快产业集群化和规模化,延伸产业链,引导产业集聚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构建“3+4+N”工业空间体系,支持三大国家级开发区完善配套设施和产业转型升级,严格准入门槛,通过联营、托管等方式对县(区)工业园区整合提升,成为全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主要载体。发挥新兴产业园、江南工业园区、六景工业园区、黎塘工业园区产业基础较好、发展空间大的优势,促进产业特色化、集聚化发展,形成特色产业高地。支持县(区)工业园区专业化、特色化、生态化发展。

 (五)进一步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

 落实《中国制造 2025》,加快实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以智能制造、工业大数据集成等为重点,积极推进“互联网+先进制造”行动。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

 业制造融合发展,拉动重点行业大中型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互联网+制造业”产业生态体系。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持续提升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工业基础能力。推进生产模式创新,以智能制造、网络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为核心,推进流程再造、关键工序智能化,加快工业机器人等先进制造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提高制造业设计创新能力,促进工业设计开放合作,培育工业设计产业。实施质量强市、品牌兴业战略,支持企业创建国家品牌培育示范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广西名牌、广西著名商标,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行业品牌。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适应我市产业发展的技工人才。

 三、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项目选址应符合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项目占地使用规划的要求,同时具备便捷的陆路交通和方便的施工场址,并且与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保护相一致。

 第六章

 建筑技术分析

  一、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一)设计原则

 本设计按照国家及行业指定的有关建筑、消防、规划、环保等各项规定,在满足工艺和生产管理的条件下,尽可能的改善工人的操作环境。在不额外...

推荐访问:南宁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
上一篇:婚庆创业计划书
下一篇:华夏民族端午节演讲稿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