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前教育概况及学前教育发展趋势分析

来源:成人英语 发布时间:2020-09-14 点击:

 中国学前教育概况及学前教育发展趋势分析

  学前教育行业攸关个人发展和国计民生,学前教育阶段是儿童接触世界的第一步。围绕学龄前儿童成长需求,托育、早教、幼儿园等多样化的业务模式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逐渐发展起来。

  教育行业的发展是关乎个人和国家层面的重要内生动力之一。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同样会反哺教育投入,从而实现在人才能力提升驱动下的国家经济发展。

  一、概况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居民综合产出的提高,教育是提高单个劳动力产出的最重要方式之一,经济发展也会反哺居民教育服务支出。从

  历史的长周期而言,居民对于教育的支出将持续上涨。

  以美国为例,1929 年,美国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约为 774 亿美元,其中教育服务支出约为 5 亿美元,占比仅为 0.65%。之后的 90 年之间,教育服务支出比重逐渐上涨。2018 年,美国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约为 13 万亿美元,教育服务支出约为 2928 亿美元,占比约为 2.09%。可以看到长期而言,个人对于教育的支出逐年增加是必然趋势。

 1929 年至 2018 年美国居民教育服务支出与个人消费支出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的不断提高,政府和个人的收入水平也在同步增加。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 2000 年迈入十万亿级水平,在 2014 年之前保持维持了每年 7%以上的增长,到 2018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91.92 万亿的水平。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社会教育支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率

  从国家层面的教育投入来看,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以及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持续增长。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从 2010 年的 1.96 万亿增加至 2018年的 4.61 万亿,增幅约为 135%。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从 2010 年的 1.47 万亿增加至 2018 年的 3.70 万亿,增幅约为 152%。2018 年,全国幼儿园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达到 7671 亿元,全国幼儿园生均一般公共预算经费达到 2431.7元。

 2010-2018 年全国教育经费投入趋势

  2010-2018 年中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趋势

 从个人层面的教育投入来看,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连年增长的态势,年复合增长率为 7.48%,2018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 2.82 万元。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支出也在不断增加,从 2013 年的 1398 元增加至 2018 年的 2226 元,增幅近 60%,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9.75%。可以看到在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的情况下,居民对于教育的投入的水平会越来越大。

 2013-2018 年中国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支出

  二、现状

  中国新生儿数量自 2000 年至今,以每年 1500 万人以上的水平增加,特别是在 2010 年至 2016 年之间,中国新生儿数量持续攀升,从 1592 万人增加至 1786万人。自 2017 年开始中国新生儿数量下滑至 1723 万人,较 2016 年降低 3.5%。2018 年出现大幅下跌至 1523 万人。新生儿数量的大幅下降,侧面反映出目前社会存在的生育意愿下降的问题,进一步推动解决适龄儿童照护的问题。

 2010-2018 年出生人口数量(万人)

  虽然新生儿数量规模出现了下滑,但多年的生育观念积累,以及相应的政策刺激在各个年份都起到部分积极作用,从 0-6 岁儿童的整体规模而言,中国学前教育儿童数量已经超过 1.1 亿人。预测,到 2025 年中国 0-6 岁儿童整体的规模会呈现下降趋势,但总体保持在 8000 万以上的规模,由此带来学前教育需求仍然需要满足。

 2010-2025 年适龄儿童(0-6 岁)数量及预测(万人)

  1997 年,社会化办学逐渐走上学前教育办学舞台。随后民促法的颁布也逐渐推动社会力量补充学前教育供给。2001 年开始中国幼儿园园所数量进入到一个新的增长周期,从 11.17 万所增长至 2018 年的 26.67 万所,增幅约为138.76%。2018 年学前教育入园幼儿 1863.91 万人,比上年减少 74.04 万人,下降 3.82%;在园幼儿 4656.42 万人,比上年增加 56.28 万人,增长 1.22%。幼儿园教职工 453.15 万人,比上年增加 33.86 万人,增长 8.08%;专任教师 258.14万人,比上年增加 14.92 万人,增长 6.14%。学前教育毛入园率[ 达到 81.7%,比上年提高 2.1 个百分点。

 2010-2018 年中国幼儿园园所数量(万所)

  三、学前教育投资

  社会资本的进入推动着学前教育行业进行整合和快速扩张,一定规模的幼教资产成为资本市场的“香饽饽”。在与资本的结合过程中,资本的“逐利性”与教育的“普惠性”的平衡出现一定的问题,同时,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管理和监管上存在的漏洞也逐渐暴露出来。

 2015-2019 年教育行业融资事件数

  2015-2019 年教育行业融资金额

 从融资事件的数量上来看,教育行业在 2015 年至 2018 年之间保持了比较高的水平,2018 年总融资数量更是达到 691 起的历史新高。从融资金额上来看,随着资本进入教育行业越来越深入,教育企业本身成长的速度很快,金额在这段时间基本保持了增长的态势,2018 年总投资金额达到 684 亿元。

  儿童早教市场远比教育行业整体的体量小。2015 年至 2018 年,年投资数量约在 100 起左右,其中 2018 年高达 142 起。学前新规的影响叠加 2019 年的资本寒冬,无论是投资数量还是投资金额均下降约一半。其中不少为非学前教育行业项目。据统计,2019 年托育/早教企业融资事件仅为 14 起,占比不足 25%。

 2012-2019 年儿童早教融资事件数

 2012-2019 年儿童早教融资金额

  从学前教育的投资情况来看,投资者自 2018 年开始对于学前教育的关注度整体呈现下滑的趋势。加之市场整体的资金数量趋紧,投资者在学前教育领域的投资愈发谨慎。但是优质的教育企业仍然能在市场中找到适合的投资者。从投资的角度而言,学前教育行业整体借助外部资金发展的可能性较低,需要学前教育企业自身修炼内功,在现阶段注重各自盈利能力和运营水平的提高。

  四、托育/早教市场

  学前教育行业需求本质上而言是人口结构的变化及市场接受程度的变化。随着独生子女一代进入生育期,生育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单身、晚育、丁克等观念被更多适龄人群接受,教育、住房、医疗等成本的攀升也一定程度上抑制适龄人群生育意愿,纵然经济生活水平总体提升,鼓励生育政策不断出台,新生儿数量依然在 2018 年出现大幅下滑。面对新的人口结构,新的市场导向,原来的商业模式需要进一步改进升级。

 中国学前教育体系以儿童年龄段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以 0-3 岁儿童为主的托育/早教行业和以 3-6 岁儿童为主的幼儿园行业。相较于幼儿园,托育/早教行业发展处于相对早期阶段,商业模式需要进一步探索,寻找需求及供给的“最优解”。2016 年原国家卫计委在 10 个城市调查得到 33.3%的儿童家长有托育需求,调研样本的实际入托率仅为 5.55%。2017 年由国务院妇儿工委在 4 个省市调研数据表明,48%的家长有托育需求,而调研样本实际入托率仅为 4.29%。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OCED 国家的平均入托率约为 34.95%,欧盟国家的平均入托率约为32.7%。在所有OECD国家中,卢森堡的儿童入托率最高约为63.34%,韩国的入托率约为 56.25%,日本的入托率约为 29.55%。中国入托率水平接近墨西哥及哥斯达黎加等国。由此可见,中国托育行业的渗透和普及水平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OCED 国家 0-2 岁儿童最新入托率(%)

 一个国家的托育率水平与该国的总和生育率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即国家可以通过社会福利等手段,以向家庭提供托育服务及提升托育服务质量的形式,降低家庭的间接生育成本,从而促进该国总和生育率的提高。

  中国新生儿数量在近几年出现的快速下降对于国家整体的发展影响深远。2019 年开始,政府层面释放出关于托育/早教行业的积极信号,鼓励增加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托育/早教行业供给之中。在促进生育的整体方向不变的情况下,托育/早教行业将获得持续的政策支持。

 2019 年育婴员及保育员职业技能要求 类别 内容 备案管理 评价为“合格”的《托幼机构卫生评价报告》;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明、场地证明、工作人员资格证明;备案书和承诺书、《食品经营许可证》(如有)

 收托管理 婴幼儿进入托育机构前,应当完成适龄的预防接种;建立与家长联系的制度,定期召开家长会议,接待来访和咨询;成立家长委员会,事关婴幼儿的重要事项,听取意见和建议;托育机构应当建立家长开放日制度; 保育管理 应当保证婴幼儿每日户外活动不少于 2 小时;应当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注重与婴幼儿面对面、一对一的交流互动; 健康管理 应当坚持晨午检和全日健康观察;托育机构应当组织在岗工作人员每年进行 1 次健康检查;建立卫生消毒和病儿隔离制度、传染病预防和管理制度; 安全及人员管理 建立照护服务、安全保卫等监控体系,确保 24 小时设防,相关区域全覆盖,监控录像资料保存期不少于 90 日;建立工作人员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制度;

  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解读 类别 内容 备案管理 评价为“合格”的《托幼机构卫生评价报告》;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明、场地证明、工作人员资格证明;备案书和承诺书、《食品经营许可证》(如有)

 收托管理 婴幼儿进入托育机构前,应当完成适龄的预防接种;建立与家长联系的制度,定期召开家长会议,接待来访和咨询;成立家长委员会,事关婴幼儿的重要事项,听取意见和建议;托育机构应当建立家长开放日制度; 保育管理 应当保证婴幼儿每日户外活动不少于 2 小时;应当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注重与婴幼儿面对面、一对一的交流互动; 健康管理 应当坚持晨午检和全日健康观察;托育机构应当组织在岗工作人员每年进行 1 次健康检查;建立卫生消毒和病儿隔离制度、传染病预防和管理制度; 安全及人员管理 建立照护服务、安全保卫等监控体系,确保 24 小时设防,相关区域全覆盖,监控录像资料保存期不少于 90 日;建立工作人员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制度;

 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解读 类别 内容 设置要求

 城镇托育机构建设要充分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婴幼儿的照护服

 务需求;在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中,应当统筹考虑托育机构建设;支持用人单位以单独或联合其他单位共同举办的方式,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有条件的可向附近居民开放;鼓励通过市场化方式,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在就业人群密集的产业聚集区域和用人单位建设完善托育机构; 场地设施 托育机构应当有自有场地或租赁期不少于 3 年的场地;托育机构应当设有室外活动场地,配备适宜的游戏设施,且有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可利用附近的公共场地和设施; 人员规模 托育机构负责人负责全面工作,应当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有从事儿童保育教育、卫生健康等相关管理工作 3 年以上的经历,且经托育机构负责人岗位培训合格;保育人员应当具有婴幼儿照护经验或相关专业背景,受过婴幼儿保育相关培训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保健人员应当经过妇幼保健机构组织的卫生保健专业知识培训合格;保安人员应当取得公安机关颁发的《保安员证》,并由获得公安机关《保安服务许可证》的保安公司派驻;托育机构一般设置乳儿班(6-12 个月,10人以下)、托小班(12-24 个月,15 人以下)、托大班(24-36 个月,20 人以下)三种班型,18 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可混合编班,每个班不超过 18 人,每个班的生活单元应当独立使用;合理配备保育人员,与婴幼儿的比例应当不低于以下标准:乳儿班 1:3,托小班 1:5,托大班 1:7;按照有关托儿所卫生保健规定配备保健人员、炊事人员;独立设置的托育机构应当至少有 1 名保安人员在岗;

  早在 2018 年 4 月,上海率先出台“1+2”文件,包括《关于促进和加强本市 3 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上海市 3 岁以下幼儿托育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市 3 岁以下托儿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成为全国第一个颁布托育行业管理规范的地域。后续安徽、四川、湖北等省份陆续出台了与托育行业相关的服务规范和管理意见,成为 2019 年全国性指导意见的重要参考。

 全国性的指引文件出台后,各地陆续将托育行业管理纳入到监管体系之内,陆续制定并颁布相应的 3 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管理办法。在各地制定管理的过程中,根据地域情况及对于托育行业的接受程度在管理要求和相关规模上呈现出各对托育行业的接受程度不同,管理要求和相关规模呈现出较大差异性。

  基于 2019 年全国超 2 万家早教机构数量,以行业代表企业在 2018 年至2023 年机构数量 10%-17%的年复合增长率,对全国 2016 年至 2025 年的数据进行拟合。综合考虑早教业务的发展水平,确定单体早教机构的客户数量区间约为450 人至 680 人,每个客户的单价水平在 2019 年保持在 1.2 万至 2 万之间,以每年 4%-5%的调价幅度进行估算,在 2019 年早教市场规模将近 1900 亿,到 2025年早教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 4000 亿以上的水平。

 2016-2025 年早教市场规模及预测(亿元)

  综合考虑托育市场目前的发展现状,多数托育机构的核心用户为 2-3 岁儿童,随着托育行业的发展,入学儿童逐渐向 2 岁以下延伸。托育行业的客单价水平在 3000 元/月至 1 万元/月之间,儿童接受托育服务的周期在半年到 1 年左右,

 随着各地鼓励托育机构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到 2025 年,托育市场的渗透率预计将从 5%左右的水平逐渐增长至 15%左右。预测托育市场在 2025 年总体规模将超过 1600 亿元。

 2015-2025 年托育市场规模及预测(亿元)

  五、幼儿园

  经过多年的市场发展,学前教育领域已经孕育出各种业态,无论是创投市场,还是资本市场,都有学前教育企业的身影,由此可见学前教育市场本身的发展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与此同时,全国和地方财政不断加大在学前教育阶段的投入,持续为适龄儿童提供普惠性的学前教育服务。社会资本在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市场提供了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内容及产品。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和行业环境的不断变化,学前教育领域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市场在变化中前行。

 预测,2020 年将是 3-6 岁儿童群体规模的最高峰,约为 6851 万人。自 2012年开始,中国 3-6 岁儿童群体规模就呈现持续上涨趋势,在 2017 年以后上涨幅度明显增加。预计 2020 年将有超过 5800 万人入园才能达到国务院关于毛入园率85%的要求。假设平均分配的情况下 ,普惠性幼儿园将接收约 7300 万人。持续增长的适龄儿童规模带来相应年龄段儿童教育及照护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最终反馈到对幼儿园学位需求的大幅增加。

 2010-2018 年中国幼儿园毛入园率趋势

  中国幼儿园园所数量自 2001 年开始不断增长,从 2001 年的 11.17 万所增长至 2018 年的 26.67 万所,近 18 年间增幅约 138.76%。2018 年,全国 6617 万适龄儿童若全部入园,平均单个园所承载近 248 人。以当年在园儿童数量 4656万人计算,平均单个幼儿园承载儿童数量近 174 人。2020 年峰值时,全国计划入园人数约为 5823 万人,若保持 2018 年的园所数量,平均单个幼儿园将承载约218 人,相较于 2018 年增长近 25.48%。由此不难看出,全国幼儿园的承载能力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快速增长,由此引发“入园难”的问题。

 2006-2018 年中国幼儿园园所数量趋势

  2006-2018 年中国幼儿园园所数量民办园占比

 在幼儿园行业多年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力量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从改革开放后的行业建设,到 2011 年以后质量的快速提升,社会力量都是推动行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园所数量上看,2018 年全国 26.67 万所的幼儿园中,有约 16.58 万所是民办幼儿园,占比约为 62.16%。而在 2001 年,全国 11.17 万所幼儿园中仅有4.45 万所为民办幼儿园,占比仅为 39.86%。

  从在校生数量来看,2001 年 ,全国共计约 2021.80 万在园儿童,其中民办幼儿园比例约为 16.91%,即将近 284.26 万人选择民办幼儿园入读。而 2018年共有约 4656.40 万人进入幼儿园就读,其中选择民办幼儿园的人数将近2639.78 万人,占比将近 56.69%。18 年左右的时间内,民办幼儿园在校人数取得了近 10 倍的增长。

  与公办幼儿园接受政府定价和限价不同,民办园所大多实行的是市场定价机制,服务内容与价格相匹配即可。因此在发展过程中,部分幼儿园选择了相对较高的定价,进一步加剧了进入公办幼儿园的压力的同时,增加了家庭在学前教育方面的负担,“入园贵”的问题逐渐显现。

  “入园难”、“入园贵”问题逐渐加剧并成为影响中国生育率的因素之一,成为政策层面计划解决的重点问题,推动幼儿园行业优先满足入园需求,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普惠性供给改革是现阶段的主要任务。2018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不仅明确了全国幼儿园行业的发展目标及方向,同时通过“切断”幼儿园资产资本化路径,推动幼儿园行业进入行业整合进程。

  在学前教育行业中,相较于托育/早教,幼儿园在中国的发展时间更长,社会接受程度更高。同时,幼儿园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伴随政策层面的指导和规范,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市场体系。在不断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幼儿园形成了适应当地情况的空间和人员配置。全国性的幼儿园教育企业也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出现并

 成为行业头部企业。但是幼儿园所开设本身有覆盖人群范围的限制,因此幼儿园行业整体仍然是处于分散的情况,不少单体品牌和小型企业同样是市场中的重要参与者。

  随着幼儿园教育在中国逐渐推行和普及,全国幼儿园园所分布情况从人口密集地区逐渐向地广人稀地区深入。山东、河南、广东等人口大省仍然是幼儿园园所最多的省份,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等幼儿园园所密度增长,与当地人口数量逐渐趋于匹配。新疆、黑龙江、陕西等省份的幼儿园园所数量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结合全国平均 1300 ㎡的使用面积、约 17 人的人员配置、6 个左右的班级、170 人左右的儿童,不难计算相应的盈利模式和投入产出比例。

  预测到 2025 年,全国毛入园率水平将接近 90%左右,但受到新生儿数量下降的影响,全国适龄儿童规模约为 5670 万人左右,保持 80%普惠园和 20%的高端园比例不变,由于普惠园受到国家支持,所以学费水平保持不变,高端园以中国消费价格增速 3%左右的水平增加,由此计算可得 2025 年中国幼儿园市场规模约为 1.43 万亿。

 2015-2025 年中国幼儿园市场规模及预测(亿)

  六、学前教育趋势

  1、尚未满足的市场需求与短期行业调整降低的供给水平,是优质教育企业整合市场的机会

  虽然在未来的 5 年内,0-6 岁儿童的整体规模会有所下降,但是依然是约亿级的规模。而中国幼儿园的入园率目标水平是 85%左右,儿童入托率是远低于其他国家的水平,因此无论是从地区还是行业的角度来看学前教育的市场需求仍然长期存在。

  而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推进,不少资质不合格、不能合规经营、经营状况不理想的企业在政策环境和疫情的作用下退出市场,原有的市场份额和机会将再次释放。与此同时,在企业退出的过程中,在学前教育行业有经验的人员也重新流入市场,为市场整合提供了一定的人力供给条件。

  对于目前经营良好的企业而言,短期目标在于坚持现有的规模不变,充分寻求内外部支持取得留下来的资格。在市场回暖之后,通过积蓄的资源,可以快速展开整合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

  2、学前教育行业震荡叠加疫情带来的线上化冲击,新型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型有待探索

  从托育/早教到幼儿园,2020 年疫情的出现,给了不少办学者尝试线上化业态的决心。不少企业都从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无论是线上的讲座分享巩固客源,还是趁势推出线上化课程供家长学习与儿童更加紧密的互动,线上化在学前教育行业的渗透率在不断提高。

 自 2018 年以来的普惠化改革也拉开学前教育行业细化分工和多元模式探索的过程。从内容一体化平台、第三方服务平台,到幼托一体化、幼儿园早教一体化,市场环境和政策监管正在逐渐推动学前教育行业探索更加优质的商业模型和财务模型。

  如果有办学者能够在政策的大方向指导意见下,通过创新的商业形态和模式取得市场的认可,或将在市场中取得先发优势,有机会收获更多的市场空间。但值得注意的是,学前教育行业是以地域为依托非常分散的行业,同一套内容在各地可能会遇到 不同的监管环境,需要办学者针对各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模式和形态。

  3、托育元年叠加内陆地区的市场空间尚未释放,学前教育行业发展仍有巨大空间

  2019 年是托育行业的元年,正如前文所述,中国儿童的入托水平相较于其他国家而言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国内的托育行业集中在北京、长三角和珠三角等经济相对发达、人口相对密集的省份。随着内陆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意识的不断提升,内陆地区的托育需求也将逐步释放,由此所带来托育市场的增量空间是十分可观的。

  在学前新规的意见出台之时,城镇内幼儿园的改革是进程相对较快的地区,而在深化改革的任务中,农村地区同样是普及学前教育的重要区域。农村地区是达成 85%入园率的关键地区,有需求就有供给,地区经济的发展可以带动学前教育的普及,因此也存在可以尝试的机会。

  整体而言,学前教育行业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随着人才和政策支持不断进入市场加以引导,期待更多优秀的企业和个人投入到学前教育行业的建设中来,为儿童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推荐访问:学前教育 发展趋势 中国
上一篇:职级晋升现实表现材料
下一篇:注册会计师《税法》练习及答案(一)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