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来源:商务英语 发布时间:2020-09-23 点击: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 0 2020 届高三历史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第 第 I I 卷

 1.战国时期,秦国“对新取得地方之人民,恐其反复,故令徙之他处,而以赦免之罪人迁实新地”。秦昭襄王晚期将“迁”纳入律令体系,使其稳定化与制度化,成为刑罚的一种。秦国这些举措主要是为了 A. 扩大王朝统治疆域 B. 瓦解地方反抗势力 C. 巩固宗法血缘体系 D. 适应集权政治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秦国“对新取得地方之人民,恐其反复,故令徙之他处,而以赦免之罪人迁实新地”主要是为了瓦解这些新占领地区的宗法血缘关系,瓦解这些地区的反抗势力,从而达到加强对地方统治的目的,而将“迁”入刑的根本原因是集权社会的基本成型,只有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君主才可以通过律令体系直接支配每一个人,才可以通过包括刑罚在内的各种方式使他们成为迁移的对象,故选 D 项;这些迁移的地区都属于秦国统治区域,与扩大王朝统治疆域无关,排除 A;B 项不是最主要目的,排除;秦国这些举揹利于削弱地方宗法血缘体系,而不是“巩固”,排除 C。

 【点睛】本题考查秦汉“以迁入刑”的目的,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隋朝统一后编定了《切韵》,以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融合南北朝官音形成长安官音,又称“汉音”“秦音”。这一做法 A. 形成了最早的官方语言 B. 促进了地区交融与文化认同 C. 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 强化了北方的政治中心地位 【答案】B 【解析】

 根据“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融合南北朝官音形成长安官音,又称‘汉音’、‘秦音’”,表明“汉音”是融合了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和南北朝官音的基础上形成的,促进了

 地区交融与文化认同,B 正确;A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与经济重心的南移无关,排除 C;材料反映的是语言问题,与“强化了北方的政治中心地位”关系不大,排除 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融合南北朝官音形成长安官音,又称‘汉音’、‘秦音’”的准确解读,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3.有宋一代,神童辈出。诸如丘浚十岁、孔文仲七岁、蒋堂六岁、黄庭坚七岁等,会赋诗、能作文的记载比比皆是。从宋太宗时起,朝廷专门设立童子科,有多位童子被赐予同进士或学究出身,其中最小的只有三岁。这一现象说明宋代 A. 皇权日趋随意独断 B. 乡学教育成效显著 C. 官僚体制充满活力 D. 科举考试流于形式 【答案】B 【解析】

 材料“有宋一代,神童辈出”“从宋太宗时起,朝廷专门设立童子科”说明了宋朝比较重视科举制度,乡学教育发展较好,故 B 项正确,D 项错误;AC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点睛:材料“有宋一代,神童辈出”“从宋太宗时起,朝廷专门设立童子科”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4.明初,朱元璋曾谕户部:国家赋税已有定制,撙节用度,自有余饶。轻徭抑末,使得尽力农桑,自然家给人足。嘉靖九年,又将赋役名目统一后折银征收,减少征收环节,使各级官吏难以巧立名目渔利。这些举措的目的是 A. 减轻贫困以缓和社会矛盾 B. 增强中央政府财政实力 C. 限制苛扰以促进农业发展 D. 适应封建商品经济发展 【答案】C 【解析】

 材料“撙节用度,自有余饶。轻徭抑末,使得尽力农桑,自然家给人足”反映了统治者减轻百姓的赋税徭役以促进农业生产,故 C 正确;材料并未反映缓和社会矛盾的问题,故 A 错误;限制百姓的赋税并不能增强中央政府财政实力,故 B 错误;“轻徭抑末,使得尽力农桑”不

 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故 D 错误。故选 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轻徭抑末,使得尽力农桑,自然家给人足”,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减轻百姓的赋税徭役以促进农业生产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材料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5.如图是 1887 年上海《点石斋画报》刊出的社会新闻绘画。对图中事物,时人或以“今则乘气球者,非从前所谓腾云乎?”加以评议,或以《庄子》的“列子御风而行”抒发观感,甚至以《山海经》中的“奇肱国飞车”想象未来的空中飞行物。此类评论在当时较为多见,表明当时

 A. 图文并茂 报道推动科学常识的普及 B. 以文学想象描述新知形成普遍的风气 C. 传统文化观念影响对近代科技的认知 D. 对西学的了解始终停留在器物的层面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类评论多引用中国传统观念评论乘坐气球的现象,说明传统文化观念影响对近代科技的认识,故选 C;A 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文学想象”与题意不符,排除 B;D 项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 D。故选 C。

 6.1936 年关东军司令部责成伪满政府建设丰满水电站。次年,水力电气建设局于长春成立,并由日本水电建筑权威专家本间德雄对坝址的选定、厂房的配置、土地的布局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由此可知,日本修建丰满水电站的根本目的是 A. 对华实行长期殖民统治 B. 掠夺东北水利资源 C. 为日提供战争战略物资 D. 加速东北经济建设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水电站”、“合理规划”等信息可知,日本企图把东北建成为侵略中国的基地和大本营,企图长久占据中国,因此 A 选项正确。B、C 选项都属于目的,D 选项是

 客观影响,都不是根本目的,排除。故选 A。

 7.下表为 1937 年至 1941 年国家资本、民营资本工矿企业新设立的厂家的数量(单位:家)。据表可知,这一时期

 A. 近代中国工矿业呈发展趋势 B. 民营工矿企业发展优于国营企业 C. 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日益改善 D. 国际局势制约中国近代工业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 1937 年至 1941 年国家资本、民营资本工矿企业新设立的厂家的数量大幅增加,说明近代中国工矿业呈发展趋势,故 A 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营企业数量多于国营企,不能得出民营工矿企业发展优于国营企业,B 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民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不能反映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日益改善,并且 1937 年至 1941 年是抗日战争时期,环境恶劣,故 C错误;材料表明 1937 年至 1941 年国家资本、民营资本工矿企业新设立的厂家的数量大幅增加,反映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不能体现“制约”,排除 D。

 8.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总结发言中宣布“我们与苏联应该站在一条战线上,是盟友,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说明此点”,同时指出“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这反映出 A. 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完全胜利 B. 党的工作重心实现全面转移 C. 外交策略受到国际环境影响 D. 和平共处成为国际关系准则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了“一边倒”的思想雏形,与美苏冷战的国际大环境有关,故 C 正确;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于 1949 年 3 月,当时新民主主义革命仍未取得完全胜利,排除 A;七届二中全会提出要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材料与这一转移无关,排除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排除 D。故选 C。

 9.如表为雅典城邦法规在公民权问题上的改变,其目的在于

  A. 限制婚姻自由 B. 打破社会的传统秩序 C. 缓和社会矛盾 D. 维护城邦的整体利益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只有父母双方都是公民的人才拥有公民权”“私生子……不应拥有公民权”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对公民权的规定限制雅典公民的规模,其最终目的是为维护城邦的整体利益,故 D 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与婚姻自由无关,故 A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雅典公民权的规定,没有体现对传统秩序的打破,故 B 选项错误;缓和社会矛盾不是目的,故 C 选项错误。

 10.中世纪,欧洲圣诞老人的形象人是主教圣·尼古拉斯,由他负责赠送礼物给民众,也负责拿鞭子和棍棒抽打异教徒和为恶者。16 世纪后,人们彻底摒弃尼古拉斯的存在,将妖怪、女巫等神话人物,塑造成了民间新的“圣诞礼物赠送者”。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 文艺复兴的兴起 B. 宗教改革的推动 C. 自然科学的勃兴 D. 启蒙运动的传播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中世纪将主教圣•尼古拉斯奉为圣诞老人体现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16 世纪后,将妖怪、女巫等神话人物塑造成了民间新的“圣诞礼物赠送者”反映了宗教改革后,天主教会的权威被动摇,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文艺复兴兴起于 14 世纪,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与 16 世纪后欧洲民间圣诞老人形象的变化没有直接关系;C 选项错误,这一现象与自然科学没有直接联系;D 选项错误,启蒙运动出现于 17、18 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

 11.1941 年春,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威胁,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美国急需补充兵力,有相当数量的青年前来应征,但陆军医疗队却以身体素质问题为理由,拒绝了近半数召集来的应征青年。这反映出 A. 美国军队拒绝介入战争 B 医疗科技取得重大进展 C. 分权制衡导致效率低下 D. 大萧条的后续影响深远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 年的经济大萧条也称为经济危机,是空前严重的,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值都大幅度下降,比如美国直接下降了 50%,失业人口超过了1500 万,这也是在 1941 年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有相当数量的青年前来应征但近半数应征青年被拒的原因,经济危机导致失业人口过多,即大萧条的后续影响深远,故 D 选项正确;“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威胁,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美国急需补充兵力”体现了美国面对二战的威胁而增兵,没有体现美国军队拒绝介入战争,故 A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经济危机导致失业人口过多而大量青年征兵被拒的现象,没有涉及到医疗科技进展的问题,故 B 选项错误;材料中近半数召集来的应征青年被拒的原因是大萧条的深远影响,与分权制衡无关,故 C 选项错误。

 12.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大力主张资本市场自由化。1996 年,仅印尼、马来西业、非律宾、韩国、泰国的国际私人资本净流人就高达 930 化美元,而 1997 年已净流出120 亿美元。一年间资本变化流量超过这些国家 GDP 总和的 10%。这说明资木市场的自由化 A. 增加了全球经济动荡的潜在风险 B. 削弱了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霸权 C. 维护了国际货币体系的长期稳定 D. 推动了新兴国家经济的迅速增长 【答案】A 【解析】

 【详解】东南亚等国私人资本的剧烈变动明显增加了国家的金融风险,说明资本市场的自由化会增加全球经济动荡的风险,故选 A;资本市场的自由化有利于加强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霸

 权,不利于维护国际货币体系的长期稳定,不能推动新兴国家经济的迅速增长,排除 BCD。故选 A。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主要金融风潮

 ——摘编自兰旭日《中国近代金融风潮防范》 材料二

 建国后,以 20 世纪 30 年代形成的前苏联金融模式为改革方向,采取了一系列适合当时中国国情的改革。通过接管官僚资本银行、改造民族资本金融业、取缔外国在华银行的特权等措施,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全融体系的基本框架。改革开放初,大量的西方金融理论得以引进和广泛传播。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专门履行中央银行职能、监管各类金融活动的金融机构。国务院于 1986 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将当时存在的主要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基本都纳入了调整范围。

 ——摘编自崔鸿雁《建国以来我国金融监管制度思想演进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和北洋政府时期频发的金融风潮特征的差异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金融业治理措施的演变过程并说明

 其意义。

 【答案】(1)差异:晚清:冲击传统金融机构(票号、钱庄)。

 民国:冲击近代金融机构;晚清政府基本上都是被动参与治理的,以维护自身利益为核心;北洋政府治理政策更趋理性,突出综合治理。

 原因:晚清:中国传统金融机构没有实现近代化转型;清政府为维护统治且缺乏银行管理制度和必要的监管规则。

 民国:中国金融业近代化有所发展但不成熟;受到西方经验和本国金融风暴教训的启示;政府重视。

 (2)演变:从建国初受苏联金融模式影响,建立起社会主义金融体系 基本框架到改革开放初期采用多元金融模式,构建金融法制化、规范化管理。

 意义:根据国家需要调整治理措施,有利于我国金融秩序的安全与稳定;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金融业管理和预防治理危机体系的不断完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发挥了政府的“无形之手”的作用;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

 【解析】

 【详解】(1)差异,据材料“清政府大型钱庄倒闭”“导致民族工业走向衰落”等信息可知,晚清时期主要冲击传统金融机构,而民国时期主要冲击近代金融机构;据材料“并未对此采取任何措施”“对定期存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兑换”“颁布《证券交易所课税条例》”等信息可知,晚清政府基本上都是被动参与治理的,以维护自身利益为核心,而北洋政府治理政策更趋理性,突出综合治理。原因,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清时期主要以传统的金融机构为主,如票号等,没有实现近代化转型,并且清政府缺乏银行管理制度和必要的监管规则,而民国时期,中国近代金融机构相对发展,同时受到西方经验和本国金融风暴教训的启示,北洋政府治理政策更趋理性。

 (2)演变,据材料“形成的前苏联金融模式为改革方向”“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全融体系的基本框架”“专门履行中央银行职能、监管各类金融活动的金融机构”等信息可得出从建国初受苏联金融模式影响,建立起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到改革开放初期采用多元金融模式,构建金融法制化、规范化管理。意义,据材料“改革开放初,大量的西方金融理论得以引进和广泛传播”“当时存在的主要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基本都纳入了调整范围”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接见西方金融理论结合中国国情,逐渐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有利于我国金融秩序的安全与稳定;建立较完备的金融体系,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有利于促进金融领域的有序发

 展,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名言警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催人奋进给人以启迪和感悟。

 从上述名言警句中提炼出一个感悟,并结合中外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中外关联、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感悟:爱国的情感是共通的,古今中外各国涌现出了许多爱国的典范。

 阐述:在 1894 年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在舰船受伤、弹药用尽的情况下,毅然下令撞向敌舰,与敌人同归于尽,与全舰 250 余各官兵一同壮烈殉国。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 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巴斯德是 19 世纪法国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因发明了传染病预防接种法,为人类和人类饲养的家畜、家禽防治疾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在科学上的卓越成就,他在整个欧洲享有很高的声誉,德国的波恩大学郑重地把名誉学位证书授予了这位赫赫有名的学者。但是,普法战争爆发后,德国强占了法国的领土,出于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侵略者德国的极大憎恨,巴斯德毅然决然把名誉学位证书退还给了波恩大学,他说:“科学虽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拟定具体的论题,结合中外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材料主要体现了相关个人与国家关系的名言警句,都强调了爱国主义,解答时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如可以选择爱国的情感是共

 通的,古今中外各国涌现出了许多爱国的典范的角度,结合中外近代史的史实说明。要求,观点明确、中外关联、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15.材料

 东汉初,豪强势力发展,土地兼并逐渐严重,既威胁皇权,也影响百姓生活。为了加强朝廷对全国垦田和劳动人手的控制,平均徭役负担,光武帝颁布了“度田”诏令,核实各地的垦田数量和清查户口。起初,地方官员在执行“度田”诏令时,畏于权势,不敢认真清查,袒护豪强大族。特别是河南、南阳两地,一为京师之地,功臣居多;一为帝乡,皇亲尤众,“田宅逾制”更甚。这些问题暴露后光武帝极为重视,果断采取措施,整肃吏治,严惩在“度田”中作弊的官员,因“度田”不实被处死的郡守达十余名从打击官员所涉及的地域范围看,有河南郡、河内郡,充州之东平国,徐州之东海国、琅邪郡,荆州之南郡等,范围很大。光武帝的“度田”令因此得以严格执行,取得显著成效。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武帝“度田”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光武帝“度田”改革的作用。

 【答案】(1)原因:豪强势力壮大,威胁皇权;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土地人口的不实登记,影响政府征发赋役。

 (2)作用:重点打击豪强势力,巩固了统治;与豪强争夺上地人口的控制权,抑制了兼并,增加了政府赋税收入:整顿吏治,缓和社会矛盾,为光武中兴创造了条件。

 【解析】

 【详解】(1)据材料“豪强势力发展,……既威胁皇权”可得出这时期豪强势力壮大,威胁皇权;据材料“土地兼并逐渐严重,既威胁皇权”可得出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据材料“畏于权势,不敢认真清查”等信息可知,土地人口的不实登记,影响政府征发赋役。

 (2)据材料“严惩在‘度田’中作弊的官员,因‘度田’不实被处死的郡守达十余名”可得出重点打击豪强势力,有利于巩固了统治;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点打击豪强势力,限制其土地兼并,有利于增加了政府赋税收入;光武帝“度田”改革限制土地兼并,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和,为光武中兴创造了条件。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国歌《马赛曲》诞生于战火,淬炼于战火,成熟于战火。1940 年,德军直越英吉利海峡,40 万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小港准备撒离。在德军轰炸和扫射下,法国军队激昂唱起《马賽曲》,最终搬离 33.8 万余人。法国沧亡后,法国被卖国维希伪政府奉送给了希特勒,伪政府禁止人民歌唱《马赛曲》。但是法兰西独立的精神并没有终结,具有斗争传统的法

 国人民不甘心屈.服。在法国将军戴高乐的领导下,“自由法国”武装力量在非洲组建,立志保卫家园,《马赛曲》成为“自由法国”运动的战歌。1944 年 8 月,法国装甲师进入巴黎,解放巴黎。戴高乐唱着“自由法国”的《马赛曲》来到巴黎,并将指挥部搬到巴黎,高唱着战歌《马赛曲》,“自由法国”在戴高乐的领导下,最終解放了法国。

 ——摘编自闫雪主编《难忘二战:硝烟中国旗国徽国歌的故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赛曲》成为“自由法国”运动战歌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赛曲》的影响。

 【答案】(1)背景:法国沦陷,第三共和国灭亡;伪政府抑制言论自由;戴高乐领导自由法国运动;《马赛曲》象征独立自由

 (2)积极作用:鼓励自由法国的战斗志气;鼓舞了世界各地人民反抗压迫、争取民族独立;法国音乐文化的典型代表,对各国音乐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解析】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中“1940 年……法国沦亡”,“维希伪政府奉送给了希特勒,伪政府禁止人民歌唱《马赛曲》”,“在法国将军戴高乐的领导下,‘自由法国’武装力量在非洲组建,立志保卫家园”,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法国斗争需要和《马赛曲》的精神内涵等方面,分析其成为“自由法国”运动战歌的背景。

 (2)影响:根据材料中“《马赛曲》成为‘自由法国’运动的战歌”,“戴高乐高唱着战歌《马赛曲》,‘自由法国’在戴高乐的领导下,最終解放了法国”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鼓舞法国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到影响法国乃至世界音乐文化发展等方面,简析《马赛曲》的影响。

 17.材料

 章太炎(1869—1936)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出身世医之家,他曾自谓“吾家三世皆知医”。章太炎自幼聪慧,启蒙老师朱有虔在民族主义思想方面对其影响极深,他曾说“不为良相,当为良医,此亦吾人之志也”。1906 年,章太炎东渡日本,亲见老医治肠僻,十六岁时,尝见“老医以四逆汤与之,亦十活八九”。1910 年,写成并发表《医术评议》,1924 年著成医学论文集《时病新论》,1926 年,在《张仲景事状考》中考证张仲景事状。章太炎对中医学术问题还提出了不少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经脉属西医所论血管,“中医诚有缺陷,遽以为可废,则非也”。他冷静剖析中医、西医各自利弊,融汇中西,有学者评论“若论近代中西医结合学科之始,当自章太炎始”。

 ——摘编自段晓华《章太炎医学思想渊源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章太炎对近代国医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章太炎在近代国医发展方面作出贡献的原因。

 【答案】(1)贡献:出版医学著述;考证中医代表人物;反思中医理论;促进中西医融合;维护中医国粹。

 (2)原因:自幼聪慧与个人价值取向;家学渊源与师承关系;强烈的民族主义观念;丰富的人生阅历。

 【解析】

 【详解】(1)据材料“1910 年,写成并发表《医术评议》1924 年著成医学论文集《时病新论》”得出出版医学著述;据材料“1926 年,在《张仲景事状考》中考证张仲景事状”“对中医学术问题还提出了不少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经脉属西医所论血管”来考证中医代表人物;据材料“中医诚有缺陷,遽以为可废,则非也”可知反思中医理论;据材料“若论近代中西医结合学科之始,当自章太炎始”可知促进中西医融合;维护中医国粹。

 (2)根据材料“出身世医之家,他曾自谓‘吾家三世皆知医’。章太炎自幼聪慧,启蒙老师朱有虔在民族主义思想方面对其影响极深,”从 自幼聪慧与个人价值取向;家学渊源与师承关系;强烈的民族主义观念;丰富的人生阅历等方面回答。

 【点睛】本题考查章太炎在近代医学方面的成就,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

推荐访问:长沙市 湖南省 适应性
上一篇:XX镇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工作方案
下一篇: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财政局大竹县长亭送别棚户区改造建设工程(地下室)预算控制价评审机构竞争性谈判成交公告1766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