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白云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来源:商务英语 发布时间:2020-09-17 点击:

 贵阳市 白云区 卫生计生事业发展

 “ 十三五 ” 规划

 贵阳市白云区卫生计生局 2016 年 年 11 月

  目录

 第一章 规划背景 ...................................................................................... 2 第一节 现状 ...................................................................................... 2 第二节 形势与挑战 ........................................................................ 11 第二章 规划目标和原则 ...................................................................... 16 第一节 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 .............................................. 16 第二节

 总目标和主要考核指标 .................................................. 18 第三章 “十三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和主要任务 ................ 21 第一节 加快健全基层医疗机构体系 ............................................ 21 第二节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 26 第三节 深入推进医疗保障工作开展 ............................................ 29 第四节 全力配合建设贵阳市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 30 第五节 加快大健康医药产业体系建设 ........................................ 31 第六节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 33 第四章 “十三五”期间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 ............................ 35 第一节 加强“三区”医疗资源统筹 ............................................ 35 第二节 合理配置医疗机构人力资源 ............................................ 36 第三节

 完善医疗机构科室建设及设施设备配套升级 .............. 37 第四节 合理规划医疗用地及床位资源 ........................................ 37 第五节 进一步推进民营医院建设 ................................................ 39 第五章

 “十三五”期间加强医疗卫生计生事业的保障机制 .......... 40

 第一节 加强医疗卫生计生事业的组织保障 ................................ 40 第二节 健全医疗卫生计生事业的财政投入机制 ........................ 41 第三节 完善医疗卫生计生事业的管理制度 ................................ 42 第四节 加大医疗卫生计生事业的人才培养 ................................ 43 第五节 强化医疗卫生计生事业的监督管理 ................................ 44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现状 1 、白云区社会、经济概况

  白云区是贵阳市的六个市辖区之一,地处贵阳市中部,北接修文县,东、南与乌当区毗连,东南部与云岩区相邻,西部与观山湖区相连,西北部一角与清镇市接壤,把守着贵阳市北部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区境东西最长为 28 千米,南北最宽为 20 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 270.37 平方千米,占贵阳市总面积的 11.31%。

 白云区位于贵阳市的地理中心,贵州省的地理中心也恰好位于此处,因此白云区素有“双心之区”、“贵州中心”的美誉。

 白云区辖区人口 31 万,其中常住人口 27 万人,少数民族主要为布依族。2015 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178.23 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65367 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478 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 14.04 亿元(含保税区 0.54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43.16 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 15500 万美元。“十二五”期间,白云区在贵州省 31 个经济强县(市、区、特区)中,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综合测评居第 1 位。

 2 、白云区卫生资源及医疗服务总体情况 ( (1 )全区人口发展状况

 表 1

 2011-2015 年白云区人口相关指标变化

  指

 标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辖区总人口(含流动人口)

 (万人) 29.38 30.77 32.20 30.69 32.04

 人口出生率(‰) 9.00 8.4 8.26 8.57 6.35

 人口自然增长率(‰) 3.69 3.59 3.26 3.18 2.73

 符合政策生育率(%) 98 98.5 98.1 97.97 98.85

 出生人口性别比(男:女) 106.95 106.1 106.9 106.75

  104.70

  2011-2015 年,白云区常住人口继续增长,人口相关指标保持稳定。到 2015 年末,辖区总人口 32.04 万人,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为 6.35‰和 2.73‰,符合政策生育率为 98.8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 104.70。

 ( (2 )全 区 卫生资源及医疗服务总体状况 截至“十二五”末期(2015 年 12 月),全区共有医疗机构 193家,其中医院 13 家,乡镇卫生院 5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 家,门诊部 5 家、诊所 79 家、医务室 2 家,村卫生室 67 家,社区卫生服务站 8 家,妇幼保健院机构 5 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 家、戒毒所 1 家、精神病防治站 1 家、急救站 1 家、采供血机构 0 家、卫生社会团体 0家。按照医疗机构性质统计,共有盈利性医疗机构 84 家,非营利性(政府办)医疗机构 22 家,非盈利性医疗机构(非政府办)87 家。按照医疗机构级别统计,共有三级医疗机构 1 家(贵医白云分院);二级医疗机构 2 家(贵阳市白云区第一人民医院、贵阳市白云区医院);一级医疗机构 10 家(贵阳市白云区中医医院、贵州省金西监狱医院、白云中航医院等);未定级医疗机构(村卫生室、服务中心

 等)180 家。

 “十二五”期间白云区卫生人员总数(见表 2)从 2010 年 1724人增长到2014年1891人,年均增长2.42%;卫生技术人员总数从2010年 1646 人变动到 2014 年 1663 人,年均增长 0.2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数从2010年186人增长到2014年374人,年均增长25.27%。全区区级医疗机构医生类卫技人员 80%达到本科学历水平;护理人员50%达到大专学历水平;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医生类卫计人员 50%达到本、专科学历水平。医疗机构执业医师与注册护士人员的配置比例为 1:1.24。

 表 2

 2010-2014 年白云区卫技人员分布及变化 指

 标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年均增长(%)

 1.卫生人员总数 1724 1782 1748 1878 1891 2.42

 其中:城市 1586 1644 1540 1646 1630 0.69

 农村 138 138 208 232 231 16.85 2.卫生技术人员总数 1646 1698 1629 1607 1663 0.26

 其中:城市 1519 1570 1433 1395 1414 -1.73

 农村 127 128 196 212 249 24.02

  执业(助理)医师数 624 668 562 629 669 18.03

  注册护师(士)数 794 846 734 807 831 11.65

  医技人员总数 58 64 93 88 94 15.52

  药师(士)数 25 27 36 47 46 21.00 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数 186 197 281 326 374 25.27 备注:2011 年我辖区的贵州铝厂职工医院改制为现在的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原注册在我辖区的卫生技术人员逐步进行执业地点变更由省卫生厅进行管辖。

 “十二五”期间,诊疗人次数(见表 3)从 2010 年 48.36 万增长到2014年73.81万,年均增长13.16%;人均门诊费用从2010年1461.16

 元增长到 2014 年 2319.92 元,年均增长 14.69%;出院人数从 2010年 11248 人增长到 2014 年 14573 万,年均增长 7.39%;人均住院费用从2010年10084.88元增长到2014年12787.07元,年均增长6.70%;病床使用率从 2010 年 35.02 增长到 2014 年 52.34,年均增长 12.36%;平均住院日从 2010 年 11.68 天增长到 2014 年 15 天,年均增长 7.10%。

  表 3

 2010-2014 年白云区医疗卫生服务相关指标变化 指

 标 2010 年 2011 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年均增长(%)

 诊疗人次数(万人次) 48.36 57.29 57.72 70.7 73.81 11.53 人均门诊费用(元)

 116.76 230.97 167.63 167.68 189.53 10.61 出院人数 11458 13329 13895 17332 19074 7.58 人均住院日费用(元)

 286.49 336.13 360.08 366.32 366.70 3.56 病床使用率(%)

 21.96 31.52 34.06 42.73 37.26 12.38 平均住院日(天)

 5.99 6.68 6.53 8.19 7.73 3.35

 3 、“十二五”期间医疗卫生事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对比“十二五”时期白云区的主要卫生工作指标,根据前 5 年各指标实现情况,在确定的 27 个主要指标中,达到或好于规划要求的指标为 23 个,指标完成率为 85%。未达到规划要求的指标为 4 个(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每千人口床位数、每万人口全科医生)。

 表 4

 白云区“十二五”主要卫生指标实现情况 序号 指标 2010 年 “十二五”目标 2015年 指标变化(%) 1 卫生事业 发展总体指标 平均期望寿命(岁) 71.34 74 74.86 4.93 2 婴儿死亡率(‰) 7.38 于 低于 9 4.86 -34.14 3 孕产妇死亡率(/10 万) 52.74 低于29 0 -100 4 卫生事业经费占政府财政支出比重(%) 6.24 6.51 6.51 4.32 5 门诊及住院病人满意度(%) 90 95 95 5.56 6 无偿献血满足率(%) —

 100 100 —

 7 公共卫生指标 甲乙类法定传染并报告发病率(/10 万) 261.05 低于250 232.15 -11.07 8 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95 95 95 —

 9 孕产妇保健覆盖率(%)

 95.36 90 95.1 -0.27 10 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率(%) 100 100 100 0 11 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率(%) 30 75 75 150 12 社区卫生机构覆盖人群(%) 85 90 95 11.76 13 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率(%) 100 100 100 — — 14 农村卫生指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98.08 97 99.67 1.62 15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90.79 92 93.50 2.98 16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90.59 91 93.12 2.79 17 达到甲级村卫生室比重(%) —

 —

 89.2 2.67 18 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人数(人) 1.96 2.67 2.67 36 19 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数(张) 0.61 0.65

 1.35

  121.31 20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 99.25 95 99.94 0.70 21 初级卫生保健合格率(以区县为单位)(%) 100 100 100 — — 22 卫生资源指标 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人) 7.74 8 6.47 -16.41 23 每千人口执业医师(人) 2.55 2.61 2.5 -1.96 24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人) 2.56 3 2.75 7.42 25 每千人口床位数(张) 5 6.5 5.2 4 26 病床使用率(%) 72.1 80 75 4.02 27 每万人口全科医生(人) — — 2 0.8 — —

 4 、“十二五”期间医疗卫生事业取得的主要成效 ( (1 )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适当 “十二五”以来,白云区始终高度重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全面做好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促进社会性别比平等和人口长远发展。十二五期间(2011年为 106.9、2012 年为 106.1、2013 年为 106.9、2014 年为 106.75、2015 年为 104.69),白云区综合治理力度到位,确保出生人口性别比均处于正常值域。

 ( (2 )卫生投入加大,卫生资源总量快速增加 “十二五”期间,全区继续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力度,完成了一系列卫生资源项目的建设和扩建。一是完成白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总投资 600 万元(其中中央资金 320 万元),提升了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二是完成白云区卫生监督局建设:总投资 280 万元(其中中央资金 195 万元),极大地提升全区公共卫生监督保障能力。三是实施基层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先后完成艳山红卫生院污水系统建设、牛场卫生院扩建项目、麦架镇卫生院扩建项目;四是启动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完成艳山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建项目、大山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主体工程。五是完成 35 个计生村室、卫生室建设。

 ( (3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 一是新农合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白云区自 2007 年纳入国家新农合新增试点县以来,全区参合率每年均保持在 95%以上,2015 年实际参合 87117 人(含属地管理纳入我区参合的白云、金西、沙子哨 3家监狱服刑人员 6645 人),参合率达 99.74%,比市下达的目标高 2.74个百分点。2015 年筹资标准 450 元/人,筹资总额为 3920.27 万元。

 新农合报销人次、报销比例和报销病种显著提高(见表 5 、表 6)

 表 5:“十二五”期间新农合报销政策提高情况 年

 度 报销比例 报销封顶金额(元)

 门诊费用纳入住院报销的“特慢病”病种 按 80%报销的大病病种 建立大病保险制度 门诊 住院 门诊 住院 2010 年 30-60% 40-70% 300 65000 15 0 未建 2015 年 50-70% 60-80% 400 150000 24 24 已建

 表 6:“十二五”期间新农合报销补偿提高情况 年

 度 总就诊报销情况 基本医疗住院报销情况 大病保险报销 住院实际补偿比% 总诊人次(万人)

 报销金额(万元)

 住院人次 报销金额(万元)

 报销人次 报销金额(万元)

 2010 年 17.34 745.85 3468 489.37 0 0 59.9 2015 年 17.86 3036.51 9631 2462.81 346 121.34 71

 二是全面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区 5 家乡镇卫生院、59 家村卫生室统一在贵州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平台上采购、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配备率达 100%。不断扩大实施基本药物覆盖面,2015 年 4 月已将大山洞、艳山红、红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白沙关第一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范围。制订了基本补偿分配和考核工作方案,按工作服务量、基药销售情况及绩效考核情况进行基药补助发放。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三是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得到普及,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与规范管理、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重精病规范管理、0-7 岁儿童管理、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卫生监督协管等 12 种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区普及。四是积极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自 2009 年启动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工作以来,白云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通力协作,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推进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发挥创新思维,积极推进我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

 四是实施基层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先后完成了艳山红镇卫生院污水系统建设(2013 年度中央投资项目,总投资 40 万元)、牛场卫生院扩建项目(2014 年中央投资项目、总投资 115 万元,其中中央资金 80 万元,省级资金 35 万元)。

 五是加强农村卫生机构机制建设。在 5 家乡镇卫生院和 59 个村卫生室推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以统筹互助为基础,强化绩效考核,由乡镇卫生院对辖区卫生室实行“六统一”,进一步明确了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职责及任务,落实政府对村医的定额补助,全区乡村医生每月定额补助达 1071 元,并建立以绩效考核为重点的乡村医生稳定的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全区所有村卫生室达标准化村卫生室标准,建立乡镇卫生院院长绩效考核机制。

 。

 六是提高城镇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水平。全区重新设置审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 家、服务站 8 家,其中新大山洞卫生服务中心与艳山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管理,成为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机构。在 5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艳山红镇实施“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工作,共建全科医生团队 9 支,完成签约服务 9600 人。在 5 个乡镇为 12343 户、51608 名农村居民签约乡村医

 生。同时,为签约服务的居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了慢病管理,老年人管理、健康教育宣教、服药及健康方式指导,中医体质辨识等服务。全区城镇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进一步提升。

 ( (4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持续推进。全区已建立较为完善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在农村及城镇基层医疗机构全面推进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保健、重性精神病管理、慢性病管理、中医健康服务等十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2015 年底,完成辖区内 194493 名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规范管理高血压患者 8683 人,糖尿病患者 2278 人、65 岁以上老年人 17276 人。对全区筛查出的 508 名重性精神病患者中 447 人全部纳入规范化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投入资金进一步加大,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严格绩效考核后兑现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

 ( (5 )完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 一是区级医院逐步完善信息化系统建设。2012 年,我区第一人民医院院确定为市级电子病历系统试点单位,制定了《白云区第一人民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案》。2013 年区政府将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纳入白云区重点建设项目。2015 年,区一医纳入全省远程医疗试点单位。区医院院逐步启用了 HIS 系统、市医保信息系统、农合信息系统、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电子病历、市医保智能监控系统、健康云数据共享接口等。

 。

 二是完成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白云区已建立县、乡、村“三位一体”的新农合信息系统平台,2015 年通过完善医院管理系统与

 新农合系统进行系统桥接,进一步保障数据精准的基础上,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面启动了新农合指纹识别系统,确保新农合资金合理有效使用; 。

 三是加快推进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工作。已参与建设贵阳人口健康信息云,云平台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覆盖全区医疗卫生服务、管理机构的卫生计生大数据,促进全区医疗卫生服务、管理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及其他相关机构的信息交换、共享和业务协同。

 第二节 形势与挑战 1 、发展机遇 ( (1 )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增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高 2015 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178.23 亿元,比 2010 年的 54.53亿元净增 123.7 亿元,年均增长 26.5%,增速大幅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65367 元,突破 1 万美元大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478 亿元,年均增长 3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 14.04 亿元(含保税区 0.54 亿元),年均增长 2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43.16 亿元,年均增长 17.5%;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 15500 万美元,年均增长 20%以上。白云区在全省 31 个经济强县增比进位考核中,排名从 2010 的 24 位上升到第 1 位,实现历史性跨越。2014 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 150.75 亿元,增长 17.3%,高于全省、全市 6.5、3.4 个百分点。在 17 家千亿级开发区综合考评中,白云经济开发区居全省第 1 位。经济发展在应对挑战、攻坚克难中攀升突破,产业结构在转型升级、创新驱动中优化调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4508 元,增长 9.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833 元,增长 11.25%。区级财政投入 10.74 亿元用于各类民生实事,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 61%。财政投入力度的加大、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从供需两端发力,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强大动力。

 ( (2 )中心城区区位优势显著,医疗卫生辐射带动作用强

  贵阳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和便捷的出海通道,我区位于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圈的中心,是国务院确定的“黔中产业带”和“南、贵、昆经济带”的核心区域,是全国最大的铝工业基地,也是目前贵州省最大的经济开发区。根据《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我区处于贵阳市区位中心城市区,区域发展和战略定位上处于核心位置,地理优势明显。同时围绕贵阳市三区统筹的规划目标,白云区将与比邻的高新区、综保区实施统筹协调发展。区内工业园区较多,形成较强的集聚功能,有利于整合医疗资源,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区内建设的中心医疗机构将对周边都拉乡、朱昌镇、沙文镇等地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 (3 )社区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功能日趋完善

 随着近年来政府对社区建设投入力度加大,社区建设水平增强、服务功能改善。同时我区形成以铝及铝加工、新材料生产、信息产业、机械制造、食品医药等产业为骨干的工业体系,企业园区带动下的社区服务和社区医疗卫生建设具有其特殊性和优势性。

 ( (4 )政府对卫生计生事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提升 一是“十三五”期间各级政府对卫生计生事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将继续加大。2014 年中央投资贵阳市卫生计生建设项目 137 个,

 将先后在“十三五”期间竣工完成,我区卫生计生基础设施建设可得到显著改善。二是我省实施的健康贵州建设工程和“智慧医疗”建设项目将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改善医疗条件,为我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三是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医药卫生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公立医院改革、基本药物制度、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卫生监测和医疗质量监管、人口发展等政策措施的进一步完善也将为我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2 、主要挑战 ( (1 )为实现全面小康,医疗卫生现代化步伐亟待加快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新进程的重要历史时期,我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围绕这一大目标、大背景,跟上全国现代化建设步伐,建立起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医药卫生体制与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 (2 )医疗资源布局和结构不尽合理,医疗机构等级偏低 医疗资源布局不尽合理,等级偏低,且类别结构欠合理。全区90%以上医疗机构布局比较集中分布在白云区老城区,综保区、高新区几乎无医疗机构分布,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全区仅有二级医院 2 家,三级医院 1 家,医疗机构总体等级偏低,优质医疗资源稀缺。在医疗资源结构配置上,中医医疗机构基础薄弱,专科医院数量少、规模小。

 ( (3 )基层医疗机构发展较薄弱,基层医疗体系建设仍需加强 从大环境来看,目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改革的难点不断凸显,“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改革目标仍需强化。“十二五”期间,白云区在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群众就医满意度方面有了很大提升,但是仍然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有一定差距。基层医疗机构设施建设仍需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有待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相对薄弱。“医院联合体”和分级诊疗制度尚处于探索阶段,有待完善。

 ( (4)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形势严峻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随着慢性病患病率上升,疾病谱的变化,对慢性病防治任务带来更高要求,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白云区农村和城郊结合区域卫生基础条件仍然较差,传染病发病风险仍存在。结核病、艾滋病等老的传染病疫情形势仍然严峻,而新发和新流入传染病的威胁也不断加大,给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任务。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变化带来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医疗救援应急处置任务更加繁重。

 ( (5 )人口结构改变,迫切需要增加多形式的医疗卫生服务 未来五年,人口结构将发生重大改变。一方面,人口将进入加速老龄化阶段。伴随着老龄人口增多,退行性疾病、功能障碍性疾病随之增加。另一方面,人口计生政策的改变,全面放开二孩将使妇幼健康等服务的内涵发生变化,妇幼健康等服务将面临新的挑战。此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增加,居民医疗卫生

 服务需求总量会有大幅增长,对医疗服务资源的利用也相应增加。因此,如何有效满足不同人群的多层次医疗保健需求是“十三五”期间的一项巨大挑战。

 第二章

 规划目标和原则

 第一节

 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 1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各级政府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卫生事业发展公益性质,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主线,坚持“预防为主、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优化资源配置,健全城乡居民的卫生计生服务体系;以保障人群健康和提升人口素质为中心,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促进健康公平性和人口均衡发展,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奠定基础。“十三五”期间,我区将着力增加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完善全民健康促进体系;着力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着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增强发展活力;着力创新发展方式,推进医疗卫生事业与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健康白云,以全民健康助推全面小康。

 2、 、 基本原则 ( (1 )以人为本、需求导向原则 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中心,以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服务

 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使卫生事业的发展成果更加广泛、均衡地惠及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

 ( (2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 强化政府责任,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加大政府对农村卫生、公共卫生的投入力度,夯实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强化政府在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项目等方面的职能。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卫生机构,促进有序竞争,满足群众卫生需求。

 ( (3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原则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卫生改革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立足当前,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和工作对策;关注长远,统筹规划好符合卫生事业自身发展规律和发展阶段特点的战略重点和目标任务。

 ( (4 )创新体制、完善机制原则 建立统一协调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强化政府发展卫生事业的责任和卫生行政部门履行卫生行业管理的职能。建立高效规范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落实政府财政补助政策,完善补偿机制。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建立严格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 (5)

 )

 立足当前、注重前瞻 原则 立足我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形势,遵循卫生计生工作的发展规律,深入分析我区现实基础和客观条件,明确发展定位。抓住当

 前“健康贵州”、“生态示范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等发展契机,注重我区整个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战略性和前瞻性,保持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步伐提升的一致性。

  第二节

 总目标和主要考核指标 1 、发展的总体目标 ——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提高居民健康生活质量。减少不同地区间健康状况差异,主要健康指标基本达到贵阳市平均水平以上。

 ——完善覆盖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到 2020 年,使全区人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明显增强,地区间人群健康状况和资源配置差异明显缩小。

 ——推进以大健康为目标的医药养生产业新格局初步形成。促进健康服务产业发展,培育养生养老产业。推进“大健康”与“大数据”的融合,适应信息时代对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要求。

 ——扶持中医事业发展,基本建立机构完善、功能健全、特色突出的中医药服务体系,综合服务能力有效提升,推动中医药、民族医药在基层卫生机构的应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优势和特色。

 ——推进人口计生综合改革,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全面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保持出生性别在合理范围,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 ——健全医疗保险可持续的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全面实施

 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健全,继续促进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提高报销比例,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发挥医保控费作用。

 2 、主要考核指标 表 7:“十三五”期间卫生事业主要发展指标

 内容 具体指标 单位 “ 十三五” 发展目标 1.居民健康水平 平均期望寿命 岁 75 婴儿死亡率 ‰ <7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12 孕产妇死亡率 1/10 万 <20 2.人口发展指标 人口出生率 ‰ 13.5 人口自然增长率 ‰ 5.8 符合政策生育率 ℅ ≥94 出生人口性别比 无 103-107 3.卫生投入 卫生投入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重 ℅ 持续增加 4.公共卫生服务 法定传染病报告率 ℅ 99 甲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 1/10 万 240 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 95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 ℅ 95 孕产妇保健覆盖率 ℅ 99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 9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 元 ≧510 元 6.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人群 ℅ 95 社区常住人口高血压管理率 ℅ 80 社区常住人口糖尿病管理率 ℅ 80 精神病患者社区监护率 ℅ 90 居民人口健康档案建立率 ℅ 90 7.卫生应急系统 应急知识培训覆盖率 ℅ 城区>80,农村>70 8.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居民基本健康知晓率 ℅ 城区>80,农村>70 居民基本健康行为形成率 ℅ 城区>70,农村>65 9.卫生资源配置 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 人 9 每千人口执业医生数 人 3.28 每千人口护士数 人 4.36

 每千人口开放床位数 张 8.4 病床使用率 ℅ 88 每万人口全科医生 人 2-3

 10.基础设施和专科服务 每个县(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数 所 ≥1 每个县(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数 所 ≥1 每个乡镇标准化建设的乡镇卫生院数 所 1 每个社区标准化建设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 所 1 每个行政村标准化建设的村卫生室数 所 ≥1

 第三章 “十三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和主要任务

 第一节 第一节 加快健全基层医疗机构体系

  1 、进一步加大基层医疗机构 标准化 建设力度

  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强化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高群众基层就医满意度。以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医疗服务能力。以维护辖区居民健康为中心,完善服务功能,提高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疗服务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坚持“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改革目标,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全面落实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标提质工程”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设施建设,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全面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一是,规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科室设置、人员配备和设施设备配置,并根据实际需要更新更换必要的设施设备,以满足群众健康需求。二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健康、精神卫生、急救、采供血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三是,扩大基药配置、开展基层适宜的手术与治疗,鼓励开展中医药服务、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床位利用率。四是,加大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力度,不断引进医疗高层次人才并加大对已有医疗队伍的培养促进医疗水平的提高。

 到 2020 年,全区每个乡镇建成 1 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将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建成中心乡镇卫生院,也可参照二级医院的标准建设;每个社区(街道办事处)建成 1 所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

 个行政村建成 1 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将社区卫生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区政府目标考核,到 2020 年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网络和功能100%全覆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 90%。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服务量占当地总门急诊服务量的 55%以上;基层医疗机构的床位使用率达到 50%以上;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静脉点滴处方比例<30%;基层医疗机构门诊、住院抗生素处方比例<30%;基层医疗机构与县级医院药品品种匹配率达80%以上;基层医疗机构急救知识和技能掌握率 90%以上;基层医疗机构群众满意度 90%以上;基层医疗机构一般手术能力和手术数量逐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普及率达 95%。

 2 、大力发展“ 医院联合体”服务模式

 通过建设发展医院联合体,向下加快乡镇(社区)卫生院、村(居)卫生室能力建设,提高健康服务水平和诊疗能力,实现小病不出村(居)、乡镇(社区),大病不出区。建立五级诊疗体系,向上联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省外高端医疗机构,形成村(居)卫生室—乡镇(社区)卫生院—区级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省外高端医疗机构。在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建立统筹协调和分工合作机制,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运行效率,合理分流患者,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通过组建医疗联合体、对口支援、医师多点执业、鼓励开办个体诊所等多种形式,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2020 年,实现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联合体全覆盖。

 3 、进一步落实分级诊疗制度

 按照“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分级医疗目标,到 2017 年,逐步完善分级诊疗政策体系,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明显提升,就医秩序更加合理规范。实施有效双向转诊,建立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与市级医院间稳定的双向转诊机制和流程,双向转诊服务便捷、通畅,二级以上医院指派专家负责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经常性业务指导,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建立远程会诊系统和双向转诊系统。到2020 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通过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健全双向转诊制度和规范服务流程、大力开展基本医疗及康复服务,逐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床位使用率。

  一是完善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机制,制定不同级别、不同类别的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标准。二是建立基层签约服务制度,由二级以上医院医师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组成团队,与居民或家庭自愿签约。三是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四是健全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合理制定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对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患者合理选择就医机构形成有效的激励引导。五是建立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引导二级以上医院向下转诊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要向签约服务的医务人员倾斜。六是以业务、技术、管理、资产等为

 纽带,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

 4 、全面推进精准扶贫人群免费基本医疗“白云模式” “十三五”期间,白云区在深化医疗卫生改革中将不断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和服务能力,以促进精准扶贫为重点,力争使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人群政策范围内实际补偿比例达 90%以上,切实遏制和减少农村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对于《白云区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保障水平促进精准扶贫工作方案》中规定的农村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中的大病患者、特困供养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等 11 类人群实施“一站式”医疗救助。积极引导救助对象参合参保,实现应保尽保,对已参合参保的人员在门诊就诊、住院及重大疾病补偿标准按照现行国家医疗保险政策及《贵阳市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保障水平促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的相关规定进行补偿。

 基本医疗保险部分,按照现行贵阳市医疗保险政策相关规定进行补偿。对民政部门认定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 11 类人群的普通病种自费部分由医保及其它财政渠道报销,力争报销率达到 90%以上。大病保险部分,利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为参合人员购买大病保险,筹资标准原则上不低于年度人均筹资总额的 5%,投保资金严格按照省、市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执行。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大病患者等 11 类救助保障对象,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计生医疗扶助、民政医疗救助等救助保障后,符合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用保障平均水平达到 90%以上。

 5 、促进中医药事业在基层医疗卫生中的发展 积极鼓励开展中医药服务,发挥中医药在预防、养生、保健、康复领域的特色优势。一是要促进大中医、大健康、大数据三者的有机融合,实施“中医药+”行动计划。将中医与健康管理相结合,以“治未病”为理念核心,探索融合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健康保障模式。二是基本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到 2020 年,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 90%乡镇医院设立中医科、中药房,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 6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每万人口中医床位数达到 4.78 张,每万人口卫生机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力争达到 2.4 人。三是要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要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在疾病预防与控制、妇幼保健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各基层医疗机构要建立中药、针灸、推拿、火罐、敷贴、刮痧、熏洗、穴位注射、热熨、导引等 6 种以上中医药服务。加强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如针灸、推拿、火罐、敷贴等)。四是提高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的应急能力,提高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发掘中医药的发展潜力。五是不断提高中医药产业的人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基本适应和满足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六是进一步提升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水平,提高野生重要资源培育、研究开发和合理利用的能力。打造现代中药工业体系建设并加强产业创新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第二节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1 、加强传染性疾病的防治能力 切实加强艾滋病、结核病、麻风病、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等传染性疾病的防治能力,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防治,不断提高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水平。

 一是广泛开展防病知识宣传,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组织专业人士深入基层和社区,为居民提供艾滋病、结核病、麻风病、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等传染性疾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开展筛查工作,开展个体化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和疾病管理,大力普及相关知识,指导和帮助社区居民不断增强健康管理技能、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免疫力。使参与人数达到常住居民人口的 1/3 以上,宣传资料覆盖率达到每户一份。二是做好计划免疫工作。至 2020 年,以乡镇(社区)为单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5%,适龄儿童建卡建证率≥95%,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80%,规范接种单位覆盖率≥90%,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率≥95%,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覆盖率100%。三是医疗机构规范开设“发热门诊”、“肠道门诊”、“传染病隔离观察室”,合格率达 100%。四是做好传染性疾病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

 2 、促进慢病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卫生部门支持、社区(乡镇)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国的慢性病防治服务网络和综合防治工作机制,建立慢性病检测与信息管理制度,提高慢性病防治能力,努力构建社会支持环境,落实部门职责,降低人群慢性病危险

 因素水平,减少过早死亡和致残,控制由慢性病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水平。至 2020 年,慢性病防控核心信息人群知晓率达 50%以上,35岁以上成人血压和血糖知晓率分别达到 70%和 50%。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 40%,管理人群血压、血糖控制率达到 60%;脑卒中发病率上升幅度控制在 5%以内,死亡率下降 5%。

 3 、健康教育知识宣教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进一步指导社区的健康教育工作,以达到营造健康的环境,培育健康的理念,优化健康的设施、完善健康的服务,拥有健康的人群的目的。使辖区居民群众掌握有关的健康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形成一定的健康行为规范,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充实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组织机构,进一步发挥以社区领导干部、居民小组长为主体的健康教育网络的作用;以社区健康教育为主,组织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健康教育学习培训、座谈,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广泛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以老年人、妇女、青少年、流动人口四种人群为重点,利用宣传栏等阵地向居民宣传健康保健、卫生科普知识,增强群众健康意识,推进人口素质全面提升。

 4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妇幼保健体系 继续深入贯彻“一法两纲”,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的妇幼工作方针,建立完善区、乡(镇、社区)、村(居)“三级”妇幼健康服务管理和技术服务网络。2020年,确保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整合率达 97%以上。进一步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转诊网络建设,确保危重孕产妇和新生

 儿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全面落实妇幼卫生重大公共项目,大力宣传住院分娩,有效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继续开展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提供同城化保健服务。进一步规范产科建设,提高产科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新生疾病筛查等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程,不断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质量。积极开展国家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和二级甲等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创建活动。至 2020 年,区妇幼保健院全面达到国家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创建要求,达到《贵州省二级甲等妇幼健康服务机构评审标准》。

 5 、实现“人人拥有家庭医生”目标 大力开展“人人拥有家庭医生”健康行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建家庭责任医师团队,由全科医生(含中医)、公共卫生医师、社区护士 3—5 名组成。该团队不仅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如建立健康档案、预防接种、慢性病管理、妇儿保健等,而且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家庭出诊及康复治疗。今后,居民想了解养生、运动、营养方面的知识都可以从家庭医生那里获得,心理、营养、用药咨询也随时可以和对应的医生沟通;如果需要转诊,家庭医生会协助提供预约专家等服务。至 2020 年,从社区到乡镇到农村,逐步实现人人拥有家庭医生的目标,80%的社区及乡镇配备家庭责任医师团队,社区及乡镇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比例将达到 30%以上。

 第三节 深入推进医疗保障工作开展 1 、进一步完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十三五”时期,白云区将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全面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发展。结合中央、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相关指导意见,合理制定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缴费标准及报销方案,进一步扩大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人群及保障范围;二是全面推进精准扶贫人群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模式,力争对认定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 11 类人群的政策范围内实际补偿比例达 90%以上;三是要提高城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服务能力,提高医保经办机构对医疗服务的监督能力。应从制度层面优化并改善影响医疗保险经办效率的不良环节,改善服务质量。要提高城乡医疗保险对医疗费用审核的信息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对可疑医疗行为进行分析,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防止医疗服务滥用。

 2 、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是防止城乡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最后一道制度防线。白云区“十三五”时期应紧紧围绕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样主基调,进一步建设与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一是要与民政部门、财政部门积极配合,进一步落实好医疗救助对象的认定与核实工作,提高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精准度。二是要进一步提高医疗救助对象门诊补偿与住院补偿,降低各级医院住院补偿起步线,提高重大疾病补偿标准。三是简化医疗救助对象报销程序,定点医疗机构应进一步落实好针对医疗救助对象各层次报销补偿资

 金的垫付制,根据规定一律实行现场减免补偿,实现“一站式”结算。

 3 、支持鼓励商业保险进入城乡居民医疗保障领域 商业医疗保险是城乡居民医疗保障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商业医疗保险不仅可以提高广大城...

推荐访问:贵阳市 计生 事业发展
上一篇: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0
下一篇:AA市社会保障卡基本信息确认表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