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三篇

来源:商务英语 发布时间:2020-08-22 点击: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三篇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 一)

 1、案例介绍

 陈某,男, 36 岁,小学五年级时因被怀疑偷同学的东西,遭到老师的批评 和同学的讥笑,回家后又不容分说被父亲打骂,自此心情一直很压抑,脾 气也很古怪, 有时遇到很小的事情表现出情绪暴躁, 生怕自己受委屈吃亏 28 岁时经人介绍与梁某结婚。几年后,因夫妻关系不好离异,离异是梁某 主动提出来的,她说陈某疑心很重,老是怀疑周围的人看不起他,夫妻之 间的几句不经意的玩笑话,常常被他错误理解认为是对他的侮辱,他往往 大动干戈,动手打人,而且每次出手很重,几次把她打伤,亲戚朋友劝了 若干次都不起作用,无法忍受,只得离婚。离婚后留下儿子小文归父亲陈 某抚养,这时的陈某没有固定的工作,靠用摩托车载客维持家庭生活,他 自己省吃俭用,对儿子生活上很关心照顾,尤其对儿子的学习方面要求很 严格,特别是当儿子考试成绩不好时,常常毒打儿子,这使得儿子十分害 怕父亲。有一次邻居听到小文的哭叫声跑了过来,把孩子从拳打脚踢中拉 了出来,孩子被打得浑身多处是伤,在邻居的劝说下才送往医院。陈某一 直不承认自己打儿子有什么过错,因此这种情形在未来还有可能发生。2、案例分析

 陈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个是个人方面;二个是家庭方面;三个是生活方面。

 产生个人方面问题的原因,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评价体系,这个体系最初 形成时,是来自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种评价会慢慢地在一个人的心理成 长和发育过程中,形成他对自己的认识的架构,也决定了他会有什么样的 自尊系统。在自尊系统建设过程中,有的人建设的正性因素多一些,那就 是高自尊体系,通俗地说,也就是一个自信的人;如果在心理成长和发育 过程当中,别人给予的评价都比较低,负性的因素就会多,那就演变成低 自尊体系,他就变成一个自卑的人。两种不同自尊体系的人在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他们的选择是不 一样的:

 在别人的评价中可能有正性的部分,也有负性的部分。高自尊体系的 人往往会选择接收别人对自己评价正性的部分,即接收到的就是别人在赞 扬我;而低自尊的人接收到的就是,别人在说我不好,会很敏感地捕捉到 背后的意思,而且有意识地加工成不好的部分。低自尊体系的人平时会很注意观察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一旦他 发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够高,他的情绪立即就会受到影响,对自己产生 否认,就会有自卑感,甚至把自责的情绪表现出来,觉得自己不好。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每个人的人格都是独立的、平等的。陈某是因 为两个方面的原因影响到他人格的不平等,首先,他已是一个低自尊体系 的人,同时,他的社会角色又是一个相对的低社会身份。来自两个方面的 力量让他在日常生活中性格压抑、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且自尊较低。产生家庭方面问题的原因,其实造成这方面的问题,说到底还是要归结 到他扭曲的心理。在生活中,夫妻之间的沟通是正常的,难免的,但是当 其妻子本来说出不含复杂的话时,在陈某扭曲心理的折射下,常常就成了 一种对他侮辱的话,由于多年扭曲的心理使他的脾气暴躁,所以他往往就 大动干戈,动手他的妻子,在打他的妻子的过程中,会使他得到发泄,也 会觉得解气,慢慢地他就有了一种把他的妻子幻想成一切侮辱过他的人, 他要泄恨,渐渐地他忘记了分寸,出手很重,这样把他的妻子打伤就是在 所难免的了。在打人时,心里只知道发泄,所以对于亲戚朋友的劝告也就 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在他对待其孩子的问题上,一个是在教养孩子方面缺 乏能力与技巧,只会使用打的方式来进行教育。二个是他希望他的孩子成 才。由于他小时候遭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和他的低社会身份,他就更希望他 的孩子比别人更加有出息,来弥补陈某人生的不足。三个是才离婚,在情 绪上还不适应。产生生活方面问题的原因,陈某无固定工作,且收入较低。

 3、解决方案

 对于陈某个人方面的问题的解决办法

 建议陈某对自己的自尊体系进行评估。评估自己是一个高自尊 体系的人,还是一个低自尊体系的人,澄清以后就能明白问题的产生,并 不只是事件本身,而是一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建议陈某澄清自己对投射性认同的态度,是不是容易产生投射 性认同的人, 当别人有投射的时候, 一定要分清是投射, 还是自己的观点, 如果是投射,坚决不接受,因为那对自己是不利的。如果能分得清楚,就 会减少别人带来的心理负担。建议陈某在认知上,社会角色不同,有高低社会身份之分,但 绝对不是和人格、道德品质相对应的,人格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只要你 不去认同别人的投射,别人是无法给你带来伤害的。建议陈某发泄负面情绪。心里的委屈、愤怒、自责、悲伤等情 绪都需要发泄掉,表达出来。可以把这些说给身边自己信任的人,一方面 是一个表达、发泄,另一个方面也是寻求支持的力量。表达的时候,更多 的不是这个事件本身,而是由于这个事件而产生的一些情绪和感受到的, 可以通过言语、眼泪等表达出来,这才是能帮助到他的。对于陈某家庭方面的问题的解决办法

 建议陈某在处理前一段婚姻时有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以适应离婚 后单身带孩子的生活。

 建议陈某参加讲座或辅导,或与孩子的老师联系,学习合理教养孩

 建议陈某要与其儿子的关系协调。

 3 对于陈某生活方面的问题的解决办法

 建议陈某察看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看自己是否符合申请最低生 活保障金。

 建议陈某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以增强个人的就业能力,寻找稳定的 工作。

 4、理论依据

 4.1 社会工作的含义

 关于社会工作的含义,有学者认为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代表其 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类,把社会工作视为一种慈善事业。

 第二类,把社会工作视为一种由政府或私人社团的,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 的的各种有组织的活动,包括对由于失业、贫困、疾病、年老、残疾、精 神疾患、孤寡等各种原因而面临困难的众的扶助救济事业、调查活动、贫 困预防工作等。第三类,把社会工作视为一种由政府或私人所举办的专业服务。

 可怕的不是投射,而是认同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我,这个自我包括对待事物的态度、价值观和道 德观等。而这些都来自于过去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在我们和别人相处当 中,别人总是拿他过去积累的经验投射到我们身上。

 本来是他自己的想法, 他却会以为你也这样想。案例一:大学毕业生小梅因车祸导致瘫痪,整天躺在床上无所事事,情绪 十分低落。社会工作者小张介入后,对小梅进行了情绪疏导,并与她一起 分析讨论,决定开办一家网上工艺品商店。一年来,在小张的协助下,网 店发展走上了正轨,小梅已掌握了所有业务流程,情绪也恢复正常。在此 情况下,小张觉得可以结案了,一天,小张在家访中对小梅说,自己的任 务已完成,从明天开始将不再来小梅的家,小梅感到十分震惊,情绪又回 落到服务前的状态,没有心思处理网店的业务了。【问题】

 (1)分析导致小梅在结案时情绪回到以前状态的原因。

 (2)结合案例,说明为避免小梅的负面反应,社会工作者小张在结案时 应采取的处理方法。【参考答案】

 (1)①结案是一个转折性事件,意味着服务对象接受社会工作者协助工

 作的结束和另一种新生活经验的开始。服务对象在这个阶段可能会出现两 极情感反应,即一方面对即将结案而产生的与社会工作者的分离,及由此 产生的失落、难过等负面情绪;另一方面也充满兴奋、成就感和对未来充 满希望等正面情绪。本案中,小梅因即将面对与社会工作者的分离产生失 落、难过的负面情绪服务对象在整个过程中都会感受到社会工作者的真诚与关注、尊重、接 纳和肯定。但由于结案意味着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终止,意味着服务对象 要回到自己的生活世界中,也意味着其后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就要停止 接触,服务对象不再有社会工作者的陪伴,因此,终止关系可能给他们带 来“分离焦虑”等感受,表现为对这种即将到来的结案产生负面反应。除 此之外,本案例中小梅在结案时产生失落、难过的负面情绪,还有一部分 原因是小张通知结案太过于突然,没有给小梅一个心理缓冲的时间。正确 的做法应该是在结案前一个月告诉小梅服务即将结束,协助小梅接受这个 事实,并处理离别情绪,培养小梅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最终逐步退出小 梅的生活。(2)社会工作者要注意在结案期服务对象可能会有的负面反应,并在结 案阶段审慎处理它们,采取步骤与方法让服务对象适应和接受结案即将到 来的事实。具体方法包括:与服务对象一起讨论他们对结案的准备情况。小张在结案前应与服务对 象小梅回顾一下工作的过程,以确定结案的时机是否已经成熟。提前让服务对象知道结案时间,早些做好心理准备。社会工作者应该明 白服务对象的负面反应只是暂时性的,社会工作者要做的是尽力减少结案 的副作用。小张应鼓励小梅公开讨论结案,并告诉她结案可能使她感到难 以接受。要以同感的态度向小梅传达愿意与她讨论她的反应、理解她的心 情等信息,以减少负面情绪在结案阶段社会工作者小张要逐渐减少与服务对象小梅的接触,提醒她 要学会自立,给她以心理支持,告诉她在有需要时他将继续提供协助。社会工作者也要估计一些可能会破坏改变成果的因素,预防问题的产 生,继续提供一些服务,并为服务对象提供能够对他们有帮助的资源系统 的支持,待稳定了服务对象的改变成果时,才最后结束专业助人关系。小 张在结案前可以为小梅提供家庭系统的帮助,通过小梅的家人继续对小梅 提供支持,稳定和巩固小梅的改变成果。必要时安排正式的结案活动,让服务对象分享自己的收获,以建设性的 方式表达感受,相互鼓励,面向未来。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二)

 某街道是一个人口密度较大、老年人口特别是空巢老人较多,同时存在相 当数量的患病、贫困老人的老旧城区。该市近期推广居家养老模式,使老 人在家里就能享受护理、送餐、心理咨询等服务。上述街道是此次试点之 一,为此,街道对 60 岁以上空巢老人进行了普查,以了解老人经济情况、 居住条件、 生活自理情况等。

 老人们都配合填表, 但调查表中 “存在需求” 一栏却几乎无人填写。

 有人说这些东西没什么用, 没有老人主动要求服务。

 然而现实是许多老人无法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却拒绝别人的帮助。老人 家属也不理解,认为社区提供这些服务暗示他们不孝顺,没有照顾老人。

 于是,该街道在推广居家养老时,遇到了极大的障碍。请针对上述情况,分析居家养老工作难以推广的原因,并设计社工服务方

 案。

 答:( 1)居家养老工作难以推广的原因:

 认识上的滞后和偏差。对于大多数公众而言,更多的还是沿袭中国传统 的养老理念 --- 养儿防老。很多老人认为社会服务是给极少数经济没能力 和生活贫困的人提供的,家属也因怕遭受舆论谴责而拒绝接受社会服务。宣传不到位。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力度不够,社区居民对这项服务模式 的了解程度不高,导致居家养老遭遇抵触。(2)社工服务方案:

 ①服务活动主题:宣传居家养老,了解老人需求。

 ②活动地点:街道广场

 活动对象:社区居民

 活动目的:

 大力宣传居家养老工作,使社区居民更了解这种以家庭为核心、以社

 区为依托、以养老服务所等专业机

 构为服务实体、以老年人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专 业化服务为依靠、社会各界与志愿者广泛参与,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 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新模式。了解社区居民对居家养老的真实看法,打消他们心中的顾虑,调查社

 区老人的真实需求。

 活动内容:

 社区居民需求调查和留言板块。发放简单问卷,在广场设置留言板等。

 社工宣传服务。包括居家养老宣传单的派发、悬挂宣传横幅、展示宣 传海报、发放社工联系卡等。c .社区义诊服务。联系社区卫生医疗资源,为参加活动的居民和社区老

 人免费检查身体,让他们体会在家中得到服务的感受。

 d.社工与社区居民互动环节。通过问答、游戏等让社区居民更加了解居 家养老服务。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三) 本市某小区内有一位现年 80 岁的老太太,名叫孙阿婆。孙阿婆一生养育 了 9 个子女,老伴已经去世多年,平时她跟独身的小儿子一起居住,其他 8 个子女则分别居住在本市的其他地方。

 2008 年冬天,孙阿婆的小儿子 因遭遇车祸不幸身亡,孙阿婆一下子变成了依靠低保金生活的独居老人, 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

 几年来, 孙阿婆的其他 8 个子女在照顾母亲的问题 上,相互推诿,互不相让,谁都不肯承担照顾和赡养母亲的责任。现在, 年老多病的孙阿婆孤身一人独自生活,因行动不便也很少出门;有时烧一 顿饭要吃好几天, 有时烧不动就只有饿肚子, 有一顿没一顿地苦熬着日子。

 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孙阿婆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是什么? (2)针对孙阿婆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答: (1)孙阿婆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年老多病,生活无人照料;孤身 一人生活,身边无人陪伴,缺乏精神慰藉。(2)针对孙阿婆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以下主要介入策略: ①与孙阿婆的 8 个子女进行联系, 要求他们通过协商, 确定照顾孙阿婆的 实施方案,或将孙阿婆接到他们自己家中居住照顾(固定或轮流居住照 顾),或轮流定期前来料理孙阿婆的日常生活,或为孙阿婆请一名保姆照 顾其日常生活,或将孙阿婆送进敬老院,实施院舍照顾;必要时,社会工 作者可以通过社区法律援助中心实施法律监督,督促孙阿婆的子女切实担负起照顾和赡养母亲的责任

 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联系,请医生定期上门为孙阿婆做身体健康检

 查,或设立家庭病床开展医疗服务。

 组织社区志愿者上门看望孙阿婆,与孙阿婆聊天谈心,开展精神慰藉。

推荐访问:社会工作行政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 案例分析 三篇
上一篇:社会工作小组活动案例分析
下一篇:学习民法典“细事”入典感悟心得体会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