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纤维项目实施方案参考范文

来源:托福 发布时间:2020-11-17 点击:

  陕西纤维项目

 实施方案

 泓域咨询

 MACRO

  摘要说明—

 化学纤维是利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物质为原料,经过化学和物理的方法制得的纤维的统称。

 该化学纤维项目计划总投资 4690.44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127.99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66.69%;流动资金 1562.4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33.31%。

 达产年营业收入 10427.00 万元,总成本费用 8207.97 万元,税金及附加 87.23 万元,利润总额 2219.03 万元,利税总额 2612.33 万元,税后净利润 1664.27 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948.06 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7.31%,投资利税率 55.69%,投资回报率 35.48%,全部投资回收期 4.32年,提供就业职位 158 个。

 纤维材料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涉及到民生及众多工业领域。1884 年,硝酸酯纤维的发明拉开了世界化学纤维工业的序幕;1935 年,聚酰胺 66 纤维的工业化生产标志着合成纤维的问世。进入 20 世纪 60 年代后,石油化学工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化学纤维工业的迅速发展,1962 年,世界范围内合成纤维的产量超过了羊毛产量,1967 年又超过了人造纤维的产量。

 报告内容:项目概况、项目背景、必要性、项目调研分析、投资建设方案、选址规划、工程设计可行性分析、工艺可行性分析、项目环境保护

 和绿色生产分析、项目安全卫生、投资风险分析、节能、项目进度方案、项目投资分析、经济效益分析、项目评价等。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陕西纤维项目实施方案目录

  第一章

 项目概况

 第二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

 第三章

 项目调研分析

 第四章

 投资建设方案

 第五章

 选址规划

 第六章

 工程设计可行性分析

 第七章

 工艺可行性分析

 第八章

 项目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分析

 第九章

 项目安全卫生

 第十章

 投资风险分析

 第十一章

 节能

 第十二章

 项目进度方案

 第十三章

 项目投资分析

 第十四章

 经济效益分析

 第十五章

 招标方案

 第十六章

 项目评价

 第一章

 项目概况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名称

 xxx 集团

 (二)公司简介

 成立以来,公司秉承“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的信托理念,将“诚信为本、合规经营”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不断提升公司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产品提供商。我们在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坚持围绕客户需求持续创新,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厚积薄发,合作共赢。

 公司依托集团公司整体优势、发展自身专业化咨询能力,以助力产业提高运营效率为使命,提供全方面的业务咨询服务。

 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随着新项目的建设及未来产能扩张,将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建设、生产、研发、销售、管理等环节中。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公司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不具备明显优势。未来公司将通过自我培养和外部引进来壮大公司的高端人才队伍,提升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公司通过了 ISO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严格按照上述管理体系的要求对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等过程进行管理,同时以客户提出的品

 质要求为基础,建立了完整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产品质量的优质、稳定。

 (三)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上一年度,xxx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615.48 万元,同比增长 15.73%(763.23 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化学纤维生产及销售收入为 4968.57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 88.48%。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 1373.62 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346.26 万元,增长率 33.70%;实现净利润 1030.21 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160.37 万元,增长率 18.44%。

  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 单位 指标 完成营业收入

 万元

 5615.48

 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万元

 4968.57

 主营业务收入占比

  88.48%

 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

  15.73%

 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

 万元

 763.23

 利润总额

 万元

 1373.62

 利润总额增长率

  33.70%

 利润总额增长量

 万元

 346.26

 净利润

 万元

 1030.21

 净利润增长率

  18.44%

 净利润增长量

 万元

 160.37

 投资利润率

  52.04%

 投资回报率

  39.03%

 财务内部收益率

  23.21%

 企业总资产

 万元

 9340.74

 流动资产总额占比

 万元

 33.04%

 流动资产总额

 万元

 3086.47

 资产负债率

  39.19%

  二、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陕西纤维项目

 化学纤维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两大类。两类的主要区别是原料不同。人造纤维是以含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为原料,合成纤维是以石油、天然气、煤及农副产品等为原料。

 化学纤维是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经过制备纺丝原液、纺丝和后处理等工序制得的具有纺织性能的纤维。

 (二)项目选址

 xx 出口加工区

 陕西,简称陕或秦,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西安,位于中国内陆腹地,黄河中游,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介于东经 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总面积 20.56 万平方千米。中国经纬度基准点

 大地原点和北京时间国家授时中心位于该省。陕西省地势呈南北高、中间低,由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貌构成,其中黄土高原占全省土地面积的 40%,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横跨三个气候带,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季风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温带季风气候,陕南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西周、秦、汉、唐等 14 个政权在陕西建都。2019 年,陕西省下辖 10 个地级市(其中省会西安为副省级市)、30 个市辖区、6 个县级市、71 个县,常住人口 3876.21 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25793.17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990.93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 11980.75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11821.49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 66649 元。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 12626.31 平方米(折合约 18.93 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 76.62%,建筑容积率 1.33,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6.91%,固定资产投资强度 165.24 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 12626.31 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 9674.28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16792.99 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 11311.33 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 1160.40 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 104 台(套),设备购置费 1625.92 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 1009507.96 千瓦时,折合 124.07 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 8496.44 立方米,折合 0.73 吨标准煤。

 3、“陕西纤维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 1009507.96 千瓦时,年总用水量 8496.44 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24.80 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 43.85 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 29.64%,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 xx 出口加工区发展规划,符合 xx 出口加工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 4690.44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3127.99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66.69%;流动资金 1562.4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33.31%。

 (十)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 10427.00 万元,总成本费用 8207.97 万元,税金及附加 87.23 万元,利润总额 2219.03 万元,利税总额 2612.33 万元,税后净利润 1664.27 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948.06 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7.31%,投资利税率 55.69%,投资回报率 35.48%,全部投资回收期 4.32年,提供就业职位 158 个。

 (十二)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12 个月。

 将整个项目分期、分段建设,进行项目分解、工期目标分解,按项目的适应性安排施工,各主体工程的施工期叉开实施。

 三、项目评价

 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 xx 出口加工区及 xx 出口加工区化学纤维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的建设对促进 xx 出口加工区化学纤维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2、xxx 公司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陕西纤维项目”,本期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 xx 出口加工区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职位158 个,达产年纳税总额 948.06 万元,可以促进 xx 出口加工区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

 3、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47.31%,投资利税率 55.69%,全部投资回报率 35.48%,全部投资回收期 4.32 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 4.32 年(含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4、从经济的贡献看,截至 2017 年底,我国民营企业的数量超过 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了 6500 万户,注册资本超过 165 万亿元,民营经济占 GDP 的比重超过了 60%,撑起了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部分,民营经济未来将继续稳步发展壮大,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加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和支持,引导中小企业专注核心业务,提高专业化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的能力,为大企业、大项目和产业链提供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产品和配套服务,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发展一批专业化“小巨人”企业,不断提高专业化“小巨人”企业的数量和比重,有助于带动和促进中小企业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提振民营经济、激发民间投资已被列入重要清单。民营经济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壮大区域经济、安排劳动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已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是环境保护、清洁生产都是积极可行的。

 四、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平方米

 12626.31

 18.93 亩

 1.1

 容积率

  1.33

  1.2

 建筑系数

  76.62%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165.24

  1.4

 基底面积

 平方米

 9674.28

  1.5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16792.99

  1.6

 绿化面积

 平方米

 1160.40

 绿化率 6.91%

 2

 总投资

 万元

 4690.44

  2.1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3127.99

  2.1.1

 土建工程投资

 万元

 1254.39

  2.1.1.1

 土建工程投资占比

 万元

 26.74%

  2.1.2

 设备投资

 万元

 1625.92

  2.1.2.1

 设备投资占比

  34.66%

  2.1.3

 其它投资

 万元

 247.68

  2.1.3.1

 其它投资占比

  5.28%

  2.1.4

 固定资产投资占比

  66.69%

  2.2

 流动资金

 万元

 1562.45

  2.2.1

 流动资金占比

  33.31%

  3

 收入

 万元

 10427.00

  4

 总成本

 万元

 8207.97

  5

 利润总额

 万元

 2219.03

  6

 净利润

 万元

 1664.27

 7

 所得税

 万元

 1.33

  8

 增值税

 万元

 306.07

  9

 税金及附加

 万元

 87.23

  10

 纳税总额

 万元

 948.06

  11

 利税总额

 万元

 2612.33

  12

 投资利润率

  47.31%

  13

 投资利税率

  55.69%

  14

 投资回报率

  35.48%

  15

 回收期

 年

 4.32

  16

 设备数量

 台(套)

 104

  17

 年用电量

 千瓦时

 1009507.96

  18

 年用水量

 立方米

 8496.44

  19

 总能耗

 吨标准煤

 124.80

  20

 节能率

  29.64%

  21

 节能量

 吨标准煤

 43.85

  22

 员工数量

 人

 158

 第二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

  一、化学纤维项目背景分析

 化学纤维是利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物质为原料,经过化学和物理的方法制得的纤维的统称。

 化学纤维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两大类。人造纤维是以含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为原料,经化学处理和机械加工制得的纤维,主要产品有粘胶纤维、醋酯纤维等,竹子、木材、棉子绒等都是制造人造纤维的原料。合成纤维是以石油、天然气、煤及农副产品等为原料,经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制成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再经加工而制得的纤维。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的主要区别是原料不同。化学纤维分类如下图所示:

 涤纶自上世纪 40 年代诞生以来,由于原料易得且具有结实耐用、弹性好、耐腐蚀、耐光性好、易洗快干等特点,用途非常广泛,不仅可以纯纺,还可以与各种纤维混纺或交织。目前,涤纶已大量用于衣料、床上用品、各种装饰布料、国防军工特殊织物等纺织品以及其他产业用纤维制品。据统计,2015 年涤纶的产量为 3,917.98 万吨,约占化学纤维总量的 81.09%。

 涤纶按长度可分为涤纶长丝和涤纶短纤,涤纶长丝主要指长度为千米以上的丝,涤纶短纤是几厘米至十几厘米的短纤维,主要由涤纶长丝束经切断制得。目前,涤纶长丝的产量较高、应用较为广泛。根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的统计,2015 年涤纶长丝的产量为 2,958.07万吨,约占化学纤维总量的 61.22%。

 依据用途不同,涤纶长丝分为民用涤纶长丝和工业用涤纶长丝。民用涤纶长丝主要应用于服装、家纺和产业用等领域,就产量而言,民用涤纶长丝远高于工业用涤纶长丝。

 依据性能不同,涤纶长丝分为常规丝和差别化丝。差别化丝主要指在技术或性能上有很大创新或具有某种特性、与常规丝有差别的新品种,主要通过改变物理形态、添加添加剂、复合纺丝或前述方法的组合使用来增加新特性或克服原有的缺陷,从而进一步拓展涤纶长丝的应用领域。

  二、化学纤维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化学纤维是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经过制备纺丝原液、纺丝和后处理等工序制得的具有纺织性能的纤维。

 2009-2018 年,除 2017 年外,我国化学纤维行业产量逐年上升,2018 年我国化学纤维产量达到 5011 万吨,同比增长 1.86%。2019 年1-7 月化纤产量为 3424.34 万吨,同比增长 11.67%。

 2010-2018 年,除 2014 年外,我国化学纤维行业销售收入逐年上升,2018 年我国化学纤维行业销售收入达到 7989.6 亿元,同比增长1.10%。

 2009-2016 年,我国化学纤维产品销售量逐年上升,最高 2016 年达到 4863.15 万吨,2018 年我国化学纤维销量为 4837.77 万吨,同比增长 0.57%。截至 2019 年上半年我国化学纤维产品销售量为 2750.24万吨。

 2016-2018 年,化学纤维市场价格指数波动上涨,波动区间在95%-110%之间。截至 2019 年 10 月 11 日,化学纤维市场价格指数为108.98%。

 近年来我国化纤市场需求平稳增长,但是由于下游行业需求下滑,预计短期增长不大,2018 年化纤市场产品需求达到 4837.77 万吨,同比增长 0.57%。长期来看,化纤市场仍有较大空间,至 2024 年市场需求将超过 6400 万吨。

 第三章

 项目调研分析

  一、化学纤维行业分析

 化学纤维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两大类。两类的主要区别是原料不同。人造纤维是以含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为原料,合成纤维是以石油、天然气、煤及农副产品等为原料。

 涤纶纤维涤纶又称聚酯纤维,是以精对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MEG)为原料经过缩聚反应而制得的成纤高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经纺丝制成的纤维。1941 年,涤纶在实验室研制成功。50 年代开始,涤纶在世界各国得到迅速发展。1972 年,涤纶的世界产量超过其他各种纤维,成为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品种,占合成纤维的 85%。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涤纶产量最大的国家,2016 年我国涤纶长丝产量达3048 万吨,世界涤纶长丝产量的 70%以上。

 涤纶具有结实耐用、弹性好、耐腐蚀、耐光性好、易洗快干等特点,用途非常广泛,不仅可以纯纺,还可以与各种纤维混纺或交织。目前,涤纶下游需求有 52%来自服装,33%来自家纺,还有 15%来自产业。依据生产工艺的区别,涤纶长丝产品主要分为初生丝、变形丝和拉伸丝。

 涤纶长丝生产按其使用原料状态的不同,可以分为熔体直纺和切片纺两类。熔体直纺是将聚合后的聚合物熔体直接送往纺丝,切片纺则需将高聚物熔体经铸带、切粒等纺前准备工序而后送往纺丝。

 最近 5 年,涤纶价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016 年一季度价格跌到谷底之后开始反弹。相较于 2016 年 7 月,POY、FDY、DTY 价格增幅分别为 16.73%,17.11%和 13.78%。涤纶的柯桥纺织价格指数在2014 至 2016 年低位波动后,自 2016 年下半年开始上涨。

 产能产量逐年上升,产能利用率小幅上涨。涤纶长丝的产能从2009 年的 1908 万吨增长至 2016 年的 3701 万吨,复合增长率为 9.93%。产能利用率从 2014 年低点稳步提升,目前维持在 82%左右。

 涤纶表观消费量由 2007 年的 1179 万吨增至 2016 年的 2905 万吨,复合增长率 10.5%。涤纶长丝消费量的增长与下游纺织业的需求有密切关系。从柯桥纺织总景气指数可以看出,16 年下半年后纺织业景气度回升明显,至 2017 年初,纺织景气情况已创近 5 年以来的新高。

  二、化学纤维市场分析预测

 纤维材料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涉及到民生及众多工业领域。1884 年,硝酸酯纤维的发明拉开了世界化学纤维工业的序幕;1935 年,聚酰胺 66 纤维的工业化生产标志着合成纤维的问世。进入

 20 世纪 60 年代后,石油化学工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化学纤维工业的迅速发展,1962 年,世界范围内合成纤维的产量超过了羊毛产量,1967年又超过了人造纤维的产量。

 石油化工、生物、信息技术等学科的进步,带动了纤维材料科学的深入发展,人们开始利用化学、物理改性手段,开发出多种改性纤维、功能纤维。特别是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人们对纺织纤维的需求范围及性能要求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促使化学纤维的染色、光热稳定性、抗静电、防污、阻燃、抗起球、蓬松度、吸湿性等性能都有了较大改进,各种仿棉、仿麻、仿丝、仿皮、仿毛的改性产品也逐步进入市场,差别化纤维的比例不断提升。

 在全球化时代,联动发展成为全球化纤工业发展的新形势。各国在提高自身竞争力、占领市场和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重新定位各自化纤行业的产业定位及对未来产业布局的思考,呈现出东西方不同的技术发展模式和特点。

 欧洲、日本、北美等化纤工业发达国家地区的发展特点是减少或退出常规品种,加大高新技术及产品研发力度。欧洲作为全球化纤第二大产区,生产企业致力于差异化、精细化产品的生产,并注重可持续发展及行业上下游的协同创新;日本化纤工业在经历了 20 世纪 90

 年代的产量下滑后,调整了纤维品种结构,不断扩大和发展高性能纤维并积极开展“智能织造”;美国为确保自身纤维产业处于世界前沿,专门设立了革命性纤维与织物织造创新机构(RFT-IMI),借助数字化革命和物联网技术,促使纺织纤维与多学科、多领域技术交汇融合,并催生了“智能纤维”这一重要产业。

 韩国、台湾等化纤工业迅速发展的国家和地区正在调整常规品种发展战略,强化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韩国在功能性纺织品制造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其在加强纺织、时尚与技术融合的同时,加强全球品牌建设,着重发展高附加值功能性纺织品;中国台湾地区在常规产品的生产上不具备优势,其化学纤维产业已不再向量进行扩张,而主要依赖于差异化产品及市场来推动其发展。

 我国化纤工业起步于 20 世纪 50 年代,在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后,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化纤生产国;特别是近年来,借助于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技术的推动,我国化纤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十二五期间”化学纤维总体差别化率、产业集中度也不断提升。生物基化学纤维的产业技术及规模化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PTT 等生物基纤维实现了产业化,并进入快速发展期。

 从未来发展看,我国化纤工业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进入“新常态”,依靠拼设备、规模、产量、成本的时代已经过去,资源、渠道、品牌、标准、产品性能成为当前我国化纤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未来,我国化纤工业需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通过增量控制、存量优化、应用拓展,依靠科技创新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目前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聚酯纤维是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原料制得的,可简称为 PET 纤维,我国对其的商品名称为涤纶;其占比达到聚酯纤维产量的 90%以上。

 目前,全球聚酯纤维行业的发展方向主要围绕生产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柔性化及大型化,提高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新原料合成技术,特别是生物化工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化应用;适合聚酯、纺丝、纺织加工产业链效率提升,且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生产技术以及开拓纤维复合材料的高新产业应用市场等几大方面展开。

 我国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引进聚酯纤维生产技术和设备,并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发展迅速。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的统计,2011 年,我国涤纶产量为 2,794.90 万吨,其中涤纶长丝产量为1,912.83 万吨;2016 年,我国涤纶产量达到 3,959.00 万吨,其中涤纶长丝产量达到 2,996.96 万吨,涤纶长丝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9.40%。2017 年 1-11 月,我国涤纶长丝产量达到 2,774.74 万吨,较2016 年同期增长 3.39%。

 随着我国涤纶长丝产能及产量的提升,我国涤纶长丝市场的消费量也呈稳步增长态势,2011 年,我国涤纶长丝的表观消费量为1,833.81 万吨,2016 年达到 2,811.22 万吨,复合增长率达到 8.92%。2017 年 1-11 月,我国涤纶长丝的表观消费量达到 2,600.54 万吨。

 目前,聚酯纤维长丝的生产主要有切片纺及熔体直纺两种工艺。切片纺工艺具有生产转换灵活、产品开发便捷、适宜生产多组分及结构/功能复杂产品的特点,切片纺企业呈现产品特色化、专业化及新型化发展态势;熔体直纺工艺具有规模效应及成本优势,主要用以大规模生产常规产品及简单差别化产品,熔体直纺企业呈现规模化、产业链上游延伸的发展态势。

 切片纺生产工艺具有生产转换方便及转换成本低廉、产品开发便捷的优势,特别是在开发、生产超仿真纤维、多组分复合纤维等结构、功能等较复杂产品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相较于熔体纺生产企业,采用切片纺工艺的聚酯纤维长丝生产企业产能及产量规模相对较小,但产品特色较为明显,产品附加值高。

 基于上述特点,在发展战略与趋势方面,优秀的切片纺企业基于各自的技术积累及产品研发优势,专注于差别化产品的开发,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满足并引导下游面料及终端服装、家纺等市场的需求,例如不断开发“五仿”(仿棉、仿麻、仿丝、仿毛、仿皮)纤维特别是高仿真动物皮毛纤维、包括弹性纤维和新型超/极细纤维等在内的功能性纤维以及利用生物基原料或回收再生原料等生产的环保型纤维等。在我国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切片纺工艺通过不断开发、生产差异化特色纤维,满足大众个性化需求。

 熔体直纺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及相对成本优势,熔体直纺生产企业通过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来提高其成本优势;但在生产技术含量较高、功能要求较多、多组分及结构较为复杂的差别化纤维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采用熔体直纺工艺路线的生产企业以生产常规产品及简单差别化产品为主。

 基于上述特点,大规模熔体直纺企业的拓展动向及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和扩大涤纶长丝的产能,如荣盛石化、恒力股份向行业上游炼油业务延伸,桐昆股份在扩大其涤纶长丝产能的同时也相应配套了 PTA 产能,恒逸石化向上游炼油业务延伸并扩大涤纶长丝产能,新凤鸣则不断扩大其涤纶长丝的产能。

 第四章

 投资建设方案

  一、产品规划

 项目主要产品为化学纤维,根据市场情况,预计年产值 10427.00 万元。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经济建设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目标,国家出台并实施了加快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对于相关行业来说,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管理水平、筹措发展资金、参与国际分工,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逐渐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各行各业面临市场国际化,相应企业将面对极具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品牌优势的竞争对手,市场份额将会形成新的分配格局。采取灵活的定价办法,项目承办单位应当依据原辅材料的价格、加工内容、需求对象和市场动态原则,以盈利为目标,经过科学测算,确定项目产品销售价格,为了迅速进入市场并保持竞争能力,项目产品一上市,可以采取灵活的价格策略,迅速提升项目承办单位的知名度和项目产品的美誉度。

 二、建设规模

 (一)用地规模

 该项目总征地面积 12626.31 平方米(折合约 18.93 亩),其中:净用地面积 12626.31 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 18.93 亩)。项目规划总建筑面

 积 16792.99 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 11311.33 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 16792.99 平方米;预计建筑工程投资 1254.39 万元。

 (二)设备购置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 104 台(套),设备购置费 1625.92 万元。

 (三)产能规模

 项目计划总投资 4690.44 万元;预计年实现营业收入 10427.00 万元。

 第五章

 选址规划

  一、项目选址原则

 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耕地;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选择土地综合利用率高、征地费用少的场址。投资项目对其生产工艺流程、设施布置等都有较为严格的标准化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并综合考虑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根据项目选址的一般原则和项目建设地的实际情况,该项目选址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的要求。场址应靠近交通运输主干道,具备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原料和产成品的运输,同时,通讯便捷有利于及时反馈产品市场信息。

 二、项目选址

 该项目选址位于 xx 出口加工区。

 陕西,简称陕或秦,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西安,位于中国内陆腹地,黄河中游,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介于东经 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总面积 20.56 万平方千米。中国经纬度基准点大地原点和北京时间国家授时中心位于该省。陕西省地势呈南北高、中间低,由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貌构成,其中黄土高原占全省土地面积的 40%,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横跨三个气候带,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季风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温带季风气候,陕南属北亚

 热带季风气候。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西周、秦、汉、唐等 14 个政权在陕西建都。2019 年,陕西省下辖 10 个地级市(其中省会西安为副省级市)、30 个市辖区、6 个县级市、71 个县,常住人口 3876.21 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25793.17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990.93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 11980.75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11821.49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 66649 元。

 三、建设条件分析

  四、用地控制指标

 投资项目办公及生活用地所占比重符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 号)中规定的产品制造行业办公及生活用地所占比重≤7.00%的规定;同时,满足项目建设地确定的“办公及生活用地所占比重≤7.00%”的具体要求。投资项目占地税收产出率符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 号)中规定的产品制造行业占地税收产出率≥150.00 万元/公顷的规定;同时,满足项目建设地确定的“占地税收产出率≥150.00 万元/公顷”的具体要求。

 五、地总体要求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规划建筑系数 76.62%,建筑容积率 1.33,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 6.91%,固定资产投资强度 165.24 万元/亩。

  土建工程投资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平方米

 12626.31

 18.93 亩

 2

 基底面积

 平方米

 9674.28

  3

 建筑面积

 平方米

 16792.99

 1254.39 万元

 4

 容积率

  1.33

  5

 建筑系数

  76.62%

  6

 主体工程

 平方米

 11311.33

  7

 绿化面积

 平方米

 1160.40

  8

 绿化率

  6.91%

  9

 投资强度

 万元/亩

 165.24

 六、节约用地措施

 土地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项目承办单位在利用土地资源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行业规定的用地指标,根据建设内容、规模和建设方案,按照国家有关节约土地资源要求,合理利用土地。土地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项目承办单位在利用土地资源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行业规定的用地指标,根据建设内容、规模和建设方案,按照国家有关节约土地资源要求,合理利用土地。

 七、总图布置方案

 (一)平面布置总体设计原则

 同时考虑用地少、施工费用节约等要求,沿围墙、路边和可利用场地种植花卉、树木、草坪及常绿植物,改善和美化生产环境。按照建(构)筑物的生产性质和使用功能,项目总体设计根据物流关系将场区划分为生产区、办公生活区、公用设施区等三个功能区,要求功能分区明确,人流、物流便捷流畅,生产工艺流程顺畅简捷;这样布置既能充分利用现有场地,有利于生产设施的联系,又有利于外部水、电、气等能源的接入,管线敷设短捷,相互联系方便。

 (二)主要工程布置设计要求

 项目承办单位项目建设场区道路网呈环形布置,方便生产、生活、运输组织及消防要求,所有道路均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其坡路及弯道等均按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设计。车间布置方案需要达到“物料流向最经济、操作控制最有利、检测维修最方便”的要求。项目承办单位项目建设场区主干道宽度 6.00 米,次干道宽度 3.00 米,人行道宽度采用 1.20 米。道路路缘石转弯半径,一般需通行消防车的为 12.00 米,通行其它车辆的为 9.00米、6.00 米。道路均采用砼路面,道路类型为城市型。

 (三)绿化设计

 场区植物配置以本地区树种为主,绿化设计的树木花草配置应依据项目建设区域的总体布置、竖向、道路及管线综合布置等要求,并适合当地

 气象、土壤、生态习性与防护性能,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场区绿化设计要达到“营造严谨开放的交流环境,催人奋进的工作环境,舒适宜人的休闲环境,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之目的。

 (四)辅助工程设计

 1、场内供水采用生活供水系统、消防供水系统、生产补给水系统,消防供水系统在场区内形成供水管网。投资项目用水由项目建设地给水管网统一供给,规划在场区内建设完善的给水管网,接入场区外部现有给水管网,即可保证项目的正常用水。投资项目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分别汇集后排入项目建设区不同污水管网。

 2、投资项目生产给水的对象主要是各类清洗设备,其余辅助设备、空压机及厂房内水冷制冷机组等均采取冷却循环用水。

 3、为节约电能,设计中选用节能型电器产品,照明选用光效高的光源和灯具,采用低压静电电容补偿以降低无功损耗。合理安排生产,加强用电监督管理,对计量仪表定期校验,确保其计量的准确性。

 4、场内运输主要为原材料的卸车进库;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转运,以及成品的装车外运;场内运输由装载机、叉车及胶轮车承担,其费用记入主车间设备配套费中,投资项目资源配置可满足场内运输的需求。

 5、工业电视部分:在场内主要场所进行重点监视,适时录像并存储图像,不仅可以了解工作人员及场内来往人员的情况,还可通过查询录像资料,为事故鉴定、责任划分提供法律认可的视频图像证据。

 八、选址综合评价

 该项目拟选址在项目建设地,所选区域土地资源充裕,而且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平坦、土地平整、交通运输条件便利、配套设施齐全,符合项目选址要求。拟建项目用地位置周围 5.00 千米以内没有地下矿藏、文物和历史文化遗址,项目建设不影响周围军事设施建设和使用,也不影响河道的防洪和排涝。

 第六章

 工程设计可行性分析

  一、建 筑工程设计原则

 建筑物平面设计以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为前提,力求生产流程布置合理,尽量做到人货分流,功能分区明确,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要求。建筑立面处理在满足工艺生产和功能的前提下,符合现代主体工程的特点,立面处理力求简洁大方,色彩组合以淡雅为基调,适当运用局部色彩点缀,在满足项目建设地规划要求的前提下,着重体现项目承办单位企业精神,创造一个优雅舒适的生产经营环境。

 二、项目总平面设计要求

 功能分区合理,人流、车流、物流路线清楚,避免或减少交叉。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功能分区合理,人流、车流、物流路线清楚,避免或减少交叉。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

 三、土建工程设计年限及安全等级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是根据建筑物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的严重性来划分的,本工程结构安全等级设计为Ⅰ级。

 四、建筑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土建工程是在满足生产工艺专业所提条件的前提下,使其满足国家的有关规范规定,还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施工能力,力求建筑的美观大方,

 经济实用,并使场区各建构筑物协调一致。项目总体布置要按照使用功能要求,进行功能分区,做到人流、车流路线通畅,空间布置和周围环境协调,同时,应符合相应满足噪音控制、采光、透视、日照、温度、净化等及其他特殊要求;所有建筑物设计应满足防火、防空、防腐、防盗等要求;环境美化、绿化要同周围环境协调并且别致新颖有特色;所有建筑物设计,应尽可能采用布置一体化、尺寸模数化、构件标准化,以便于施工和降低成本。

 五、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本期工程项目预计总建筑面积 16792.99 平方米,其中:计容建筑面积16792.99 平方米,计划建筑工程投资 1254.39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6.74%。

 第七章

 工艺可行性分析

  一、原辅材料采购及管理

 所需原料应经济易得,就不同原料的投资、成本、生产效率进行比较,选择最为适合、最经济的原料。投资项目原料采购后应按质量(等级)要求贮存在原料仓库内,同时,对辅助材料购置的要求均为事先检验以保证辅助材料的质量和生产需要,不合格原材料不得进入公司仓库,应严把原材料质量关,确保生产质量。undefined

 二、技术管理特点

 项目产品制造执行系统(MES):制造执行系统的作用是在项目承办单位信息系统中承上启下,在生产过程与管理之间架起了一座信息沟通的桥梁,对生产过程进行及时响应,使用准确的数据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调整。项目承办单位从项目产品的研发阶段就特别关注质量控制,引入了DFMEA 设计失效模式分析、QC 质量检验、SPC 统计过程方法、GRR 检验测量的再现性、TQM 全面质量管理等控制方法。项目产品数据管理技术(PDM):项目承办单位数据管理技术即是以软件技术为基础,以产品为核心,实现对产品相关的数据、过程、资源一体化集成管理的技术。PDM 明确定位为面向制造企业,以产品为管理的核心,以数据、过程和资源为管理信息的三大要素。

 三、项目工艺技术设计方案

 (一)工艺技术方案要求

 工艺技术生态效益与清洁生产原则:项目建设与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相结合,将项目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相协调一致;投资项目建设应与当地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项目选址应充分考虑建设区域生态环境容量。对于生产技术方案的选用,遵循“利用资源”的原则,选用当前较先进的集散型控制系统,控制整个生产线的各项工艺参数,使产品质量稳定在高水平上,同时可降低物料的消耗;严格按照相关行业规范要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有效控制产品质量,为广大顾客提供优质的项目产品和良好的服务。

 (二)项目技术优势分析

 投资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的产品技术,该技术具有资金占用少、生产效率高、资源消耗低、劳动强度小的特点,其技术特性属于技术密集型,该技术具备以下优势:节能设施先进并可进行多规格产品转换,项目运行成本较低,应变市场能力很强。

 四、设备选型方案

 根据项目的建设规模和项目承办单位生产经验以及对国内外设备性能的了解,投资项目工艺设备及检测设备选用原则是以国产设备为主,关键设备拟从国外进口,国内采购以人民币支付。

 项目拟选购国内先进的关键工艺设备和国内外先进的检测设备,预计购置安装主要设备共计 104 台(套),设备购置费 1625.92 万元。

 第八章

 项目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分析

  先进适用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及装备基本普及,钢铁、水泥、造纸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显著提高,工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明显下降,高风险污染物排放大幅削减。

 一、建设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二、建设期环境保护

 (一)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防治对策

 土建建筑施工应首选使用商品混凝土,因需要必须进行现场搅拌砂浆、混凝土时,应在临时工棚内进行,加水泥时尽量靠近搅拌机料口,加料速度宜缓慢,应尽量做到不洒、不漏、不剩不倒,搅拌时要有喷雾降尘措施。对施工场地、施工道路应适时洒水、清扫,在施工场地每天洒水抑尘作业四至五次,可使扬尘造成的 TSP 污染距离减小到 30.00 米以内范围。在施工过程中用到的施工机械主要包括搅拌机、推土机、挖掘机等,它们都是以柴油为燃料,因此,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气,主要包括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施工机械产生的燃油废气均为不定时无组织排放,排放量随设备性能而异;由于产生量不大,且施工场地空旷,废气易扩散,废气经自然扩散稀释后对周围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二)建设期噪声环境影响防治对策

 施工噪声是居民特别敏感的污染源之一,根据目前的机械制造水平,它即不可避免又不能从根本上采取噪声控制措施予以消除,只能通过加强施工产噪设备的管理,以减轻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通过以上计算结果表明,在施工过程中高噪机械产生的噪声影响范围昼间为 45.00 米-120.00 米、夜间为 140.00 米-350.00 米,项目所处位置为区域环境噪声的Ⅱ类区

 (三)建设期水环境影响防治对策

 施工现场因地制宜建造沉淀池、隔油池等污水临时处理设施,对含油量较高的施工机械冲洗水或悬浮物含量较高的其他施工废水需经处理后方可排放;砂浆、石灰等废液宜集中处理,干燥后与固体废弃物一起处置。施工废水:建设期废水污染源主要有施工区域地面清洗和施工机械、建材冲洗产生的废水;各种施工机械设备运转的冷却水及洗涤用水和施工现场清洗石料等建材的洗涤、混凝土养护、设备水压试验等产生的废水,含有一定量的油污和泥砂,主要污染物为 SS。

 (四)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防治对策

 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应当与当地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签订环境卫生责任书,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和各类建筑垃圾应当及时清理,保持施工现场整洁;在建设期间,应认真核实土石方量避免多余弃土,多余废弃物和弃土必须及时清运,以免影响周围环境。项目建设期间将有一定数量的废弃建筑材料,如:砂石、石灰、混凝土、废砖、弃土、土石方、废弃

 的包装材料等;处置不当将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根据调查资料分析,投资项目挖填土方量基本能够达到土方平衡,没有取土场和弃土堆。

 (五)建设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土地利用资源影响:项目建设前土地使用功能以农业生产为主,随着项目的建设,土体可利用潜在资源受到一定破坏,开发利用时应边建设边征用。

 三、运营期环境保护

 (一)运营期废水影响分析及防治对策

 清净水回收系统采用专用管道和设施收集工艺设备工艺排水、循环水的反洗排水。部分排水回收利用,部分污水送入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达到再生水水质指标后作为循环水补水。

 (二)运营期废气影响分析及防治对策

 生产过程产生的粉尘由布袋除尘设备处理后,经 15.00 米烟囱高空排放,其排放浓度和排放速率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标准表 2 中颗粒物Ⅱ级排放标准要求,经过以上的处理措施后,基本上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经净化处理后,皂化油雾无组织排放浓度为0.11mg/?,远远小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所规定 300.00mg/?(皂化油雾参照松节油标准执行)的 30.00%要求即90.00mg/?。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投资项目产生的各类固体废弃物均能得到妥善处置,拟建项目产生的各种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均立足于废物的综合

 利用或委托处置,操作比较简单没有技术上的问题,在正常工况条件下,运营期每年产生的各类工业固体废弃物物经过回用于生产、外销综合利用以及委托具有经营资证的单位外运处理等方式,处置率达到 100.00%,不直接排入环境,对项目周围环境基本无影响。

 (三)运营期噪声影响分析及防治对策

 采用建筑隔声结构、厂房内加装隔声、吸声效果好的建筑材料,安装隔音板等措施降低噪音污染,根据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建议选择超细玻璃棉、矿渣棉、岩棉板等性能良好的隔声、吸声材料,在建筑中采用薄板共振吸声结构,使其具有低频的吸声特性。采用建筑隔声结构、厂房内加装隔声、吸声效果好的建筑材料,安装隔音板等措施降低噪音污染,根据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建议选择超细玻璃棉、矿渣棉、岩棉板等性能良好的隔声、吸声材料,在建筑中采用薄板共振吸声结构,使其具有低频的吸声特性。采取吸声、隔声以及隔震措施后,噪声能大大减少,各主要设备的噪音可降低到 30.00dB(A)-50.00dB(A)之间,均可达到预期效果,可使噪声强度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分级标准》Ⅱ类要求,昼间≤60.00dB(A),夜间≤50.00dB(A)。

 四、项目建设 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项目建设区域建成后,因引进的企业的需要,工人、家属以及流动人口在此集结,农副产品的需求量将会大大增加,可以刺激项目建设区域边缘地区的农、副业的发展,使周边土地增值,使边缘地区的农民可从中得

 到更多的经济利益。工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种植业、养殖业与加工业的良性互动,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另一方面,降低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项目建设区域农民的增收。

 五、废弃物处理

 项目承办单位危险废弃物的管理是应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手段解决危险废弃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施对危险废弃物的全过程管理,即对危险废弃物的避免和减量,产生后的收集、运输、贮存、循环、利用、无害化处理以及最终无害化处置的管理,其优先序列为废物最小量化、废物的回收利用、废物的环境无害化处置。投资项目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对各设备排放的“三废”进行治理,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达标后排放,减少了环境污染。

 六、特殊环境影响分析

 加强绿化建设;根据建设区域不同的生态绿化功能,对生态绿化进行合理配置,改变林相单一现状,构建安全、稳定的植物群落,并为其他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以大型乔木为主,适当考虑林下灌层的发育,构筑“多廊多点多面,点、线、面结合”的绿化体系。施工期间以控制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为重点内容,加强扬尘污染控制,有效降低大气中颗粒物浓度,提高大气能见度;工程结束后,全面覆盖裸土、树穴,裸土覆盖率达到 100.00%;大力整治堆场削减扬尘污染源;加强道路保洁,所有建设施

 工过程全面实施扬尘污染规范化控制措施;加强建筑施工场地噪声控制,对工地噪声的相关工序的重点监控。

 七、清洁生产

 项目承办单位能够将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整个生产过程和产品服务中,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能够达...

推荐访问:陕西 实施方案 纤维
上一篇:村主任述职述廉报告()
下一篇:工作总结,【推荐】音乐教学工作总结汇编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