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成考高等数学二_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提升练习【8-11】

来源:托福 发布时间:2018-12-03 点击:
成考网免费发布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提升练习【8-11】,更多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提升练习【8-11】相关信息请访问成人高考网。

【导语】众所周知,成人高考考试内容为高中知识点,成考试题虽然简单,但大部分考生都是上班族,学习时间较少,要想通过考试,除了自身的努力,也需要精华资料。以下是大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提升练习【8-11】》供您查阅。

【篇一】

1.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B)

  A.老子B.孔子C.孟子D.荀子

  2.孔子思想的核心是(A)

  A.仁B.义C.礼D.信

  3.《论语》一书的体裁是(C)

  A.对话体B.专论体C.语录体D.评述体

  4.下列孔子语录中,说明乐于切磋的是(A)

  A.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下列孔子语录中,含有“烈火见真金”“路遥知马力”之意的是(C)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D.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6.下列孔子语录中,提出了被视为儒家道德节操境界的是(D)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D.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下列孔子语录中,运用对偶修辞手法的是(A)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下列孔子语录中,说明学习方法的是(A)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D.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9.下列孔子语录中,没有含思想道德修养的一项是(A)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B.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C.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D.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蝜蝂传》第二部分的表达方法是(B)。

  A.叙述描写B.夹叙夹议C.抒情D.议论

  11.《哀溺文序》的文体是(B)。

  A.小说B.寓言C.童话D.随笔

  12.《哀溺文序》的主题思想是(C)。

  A.应该学会游泳B.反对见死不救C.讽刺要钱不要命D.悲悼溺水而死者

  13.下列语句中,使《哀溺文序》的主题思想得到升华的是(D)。

  A.“吾腰千钱,重,是以后”“何不去之”。B.“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C.“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D.“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14.《蝜蝂传》的主题思想是(D)。

  A.描绘小虫形象B.刻画小虫善于负物C.刻画小虫喜攀高D.讽刺*官僚

  15.《蝜蝂传》第一部分的表达方式是(A)。

  A.叙述描写B.夹叙夹议C.抒情D.议论

  16.为了鲜明地体现主旨,《五代史伶官传序》所采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D)

  A.托物言志B.侧面烘托C.象征D.对比

  17、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A)

  A、史论B、奏疏C、小说D、辞赋

  18、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说明王朝的兴衰主要在于(B)

  A、天命B、人事C、人才D、伶官

  19、北宋中叶的文坛是(B)

  A、王安石B、欧阳修C、苏轼D、梅尧臣

  20、《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告诚人们要居安思危的警戒性语句是(C)

  A、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B、“满招损,谦得益”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D、“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1.下列文章中属于史论的是(C)

  A.李斯《谏逐客书》B.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C.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D.司马迁《李将军列传》

  22.欧阳修的文学主张是(C)

  A.“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

  B.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

  C.“明道”、“致用”、“事信”、“言文”

  D.“胸有成竹”、“心手相应”

  23.《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D)

  A.满招损,谦受益。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D.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4.集中体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心旨意的一组反义词是(A)

  A.盛与衰B.天命与人事C.满与谦D.忧劳与逸豫

  25.整体看来《五代史伶官传序》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C)

  A.归纳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

【篇二】

1.李斯《谏逐客书》能够说服秦王收回逐客成命的根本原因(C)

  A.排比对偶联翩,行文气势充沛B.论据充分,事实胜于雄辩

  C.反复正反对比,纳客逐客利害昭彰D.论证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心理要害

  2.下列文章中,以驳论为主的是(D)

  A.《季氏将伐颛臾》B.《寡人之于国也》C.《秋水》D.《谏逐客书》

  3.《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是(D)

  A.秦国依赖客卿才强大起来B.重物轻人不是统一天下的正确方略

  C.驱客卿比将造成秦国的危亡D.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4《谏逐客书》列举秦国历四位君主重用客卿而取得大成就的事实,来证明驱逐客卿是错误的,这种论证法是(A)

  A.归纳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

  5.《谏逐客书》铺陈秦王所喜欢的珍宝,美色,音乐,是为了(D)

  A.批评秦王声色误国B.宣扬秦国强大富足

  C美化秦王以增强其接受劝谏的可能性D.阐发重物轻人不能统一天下的道理

  6.在《谏逐客书》中,李斯用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色都出产于外国,来证明驱逐客卿是错误的,这种论证方法是(D)

  A.例证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

  7.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指出纳客之利,又说逐客之害,这种论证方法是(C)

  A.归纳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

  8.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说驱逐客卿是“藉寇兵而赍盗粮”,后说驱逐客卿是“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这两者在论证方法上的不同是(C)

  A.前者是类比法,后者是归纳法B.前者是对比法,后者是归纳法

  C.前者是类比法,后者是对比法D.前者是演绎法,后者是对比法

  9.本文中,作者用“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的做法来论证秦王的错误,这里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A、归纳法B、对比法C、演绎法D、类比法(B)

  10.作者用“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论证“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这里运用论证方法是(D)

  A、归纳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

  11.下列文章中,属于奏章的是(C)

  A、《五代史伶官传序》B、《答司马谏议书》C、《谏逐客书》D、《报刘一丈书》

  12.李斯的代表作是(A)

  A、《谏逐客书》B、《寡人之于国也》C、《大同》D、《陈情表》

  13、李斯的《谏逐客书》选自(B)

  A、《左传》B、《史记》C、《战国策》D、《国语》

  14、《谏逐客书》贯穿始终的论证方法是(A)

  A、由个别到一般B、由一般到个别

  C、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比较D、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

  15.下列《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论证,运用对比论证方法的有(ABCD)

  A.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D.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怜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E.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6.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所采用的主要论据是(ABE)

  A.后唐庄宗“所以得天下”的历史事实B.后唐庄宗“所以失天下”的历史事实

  C.“盘庚之迁,胥怨者民”的历史事实D.周任“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名言

  E.《尚书》“满招损,谦受益”的名言

  17.下列议论文中,全文贯注对比论证方法的有(ACD)

  A.《谏逐客书》B.《答李翊书》

  C.《五代史伶官传序》D.《答司马谏议书》E.《论毅力》

  18.下列文章中,主要通过对比手法来表达主旨的有(AB)

  A.《答司马谏议书》B.《五代史伶官传序》

  C.《寡人之于国也》D.《香市》E.《种树郭橐驼传》

  19.《谏逐客书》的说服力来自于(ABDE)

  A.论点始终紧扣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心理B.反复对比论证利害得失鲜明

  C.正言直谏,敢于批评秦王耽于声色D.论据充分,事实胜于雄辩

  E.语言铺陈排比,文章气势充沛

  20.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这四君指的是(ABDE)

  A.秦缪公B.秦孝公C.秦始皇D.秦惠王E.秦昭王

  21.李斯在《谏逐客书》中,用下列论据来论证驱逐客卿是错误的,其中运用类比论证法的有(BCDE)

  A.秦国历的四位君王“皆以客之功”B.“地广者粟多”

  C.“泰山不让土壤”D.逐客是“藉寇兵而赍盗粮”E.五帝三王“地无地方,民无异国”

  22.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这里的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有(ABCD)

  A.排比B.对偶C.比喻D.类比E.归纳

【篇三】

一、单项选择题

  1.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的是(A)。

  A.王安石B.欧阳修C.苏轼D.范仲淹

  2.《答司马谏议书》中“谏议”是指(C)。

  A.名B.字C.官职D.劝谏

  3.《答司马谏议书》“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君实”指(A)。

  A.司马光B.君王C.蒙君实D.诚实

  4.王安石以“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有司”驳斥(A)。

  A.侵官B.生事C.征利D.拒谏

  5.王安石以“举先王之政,以兴利作弊”驳斥(B)。

  A.侵官B.生事C.征利D.拒谏

  6.王安石以“辟邪说,难壬人”驳斥(C)。

  A.侵官B.生事C.拒谏D.致谤

  7.王安石以“盘庚之迁”的事例驳斥(D)。

  A.侵官B.生事C.拒谏D.致谤

  8、下列哪位作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C)

  A、李清照B、辛弃疾C、王安石D、杜甫

  9、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是一篇什么体散文?(B)

  A、赛疏B、书信C、辞赋D、小说

  10、《答司马谏议书》的总体行文风格是(D)

  A、慷慨激昂B、平易质朴C、含蓄委婉D、刚柔相挤

  1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驳斥司马光指责新法“征利”的观点时,所操持的理论依据是(C)

  A、“受命于人主”B、“举先王之政”C、“为天下人理财”D、“度义而后动”

  12、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所采取的主要驳论角度是(A)

  A、驳斥论点B、驳斥论据C、驳斥论证D、驳斥态度

  二、简析题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1)概括这段议论的中心论点。

  作者针锋相对,逐条批驳司马光强加给的五条罪名。

  (2)这段议论的驳论着眼点是什么?

  驳论点。

  (3)司马光攻击新法的主要观点有哪几个?

  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

  (4)王安石驳斥司马光种种观点的总立论原则是什么?

  作者先把名实必须相符确立为辨别是非的原则。

  (5)这段驳论的力量主要来自哪里?

  用新法的实绩逐条批驳。用事实说话。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婿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必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1)这段议论的驳论中心是什么?

  驳斥司马光强加给他的“致怨”的罪名。

  (2)这段话可分两个层次,请概括这两个层次的大意。

  一层:表明自己是为了国事、皇上而有损害了一些人的利益而招怨,也是预先就想到的。

  二层:用盘庚迁都的事实,说明坚持改革会受到怨诽是正常的,但时间和实践会证明这是对的。

  (3)在驳斥过程中,作者揭露了什么?

  保守势力为了一已私利反对新法是料想中的事。这也是王安石变法所招致的。

  1、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辩。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1)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聒:强作解释,勉强唠叨。见:被视遇:看待。

  (2)将“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译成现代汉语。

  所以现在详细地阐述事情的缘由,希望或许得到您的原谅。

  (4)王安石引用盘庚东迁的历史事实来说明什么?体现了他怎么样的决心?

  自己变法由于损害一部分官僚地主的利益而招怨、反对,是他先前所料想中的事。表明了他要顶住压力,不为流言所动,坚持变法、维护新法的决心。

  (5)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怎么样的风格特点?

  寓刚于柔。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1)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知:领教

  膏泽:施恩泽给这些人民。膏泽:这里作动词用。膏:油泽:雨露。

  事事:做事。前一“事”字是动词,后一“事”字是名词。

  (2)概括本段的中心意旨。

  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绝不妥协的立场和决心。

【篇四】

一、选择题

  1.《诗经》中用于宗庙祭祀的诗是(D)。

  A.国风B.小雅C.大雅D.颂

  2.《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A)。

  A.国风B.小雅C.大雅D.颂

  3.《诗经·氓》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C)。

  A.恋妇B.思妇C.弃妇D.节妇

  4.《诗经·氓》中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A)。

  A.赋B.比C.兴D.比兼兴

  5.《诗经·氓》中运用比兼兴的诗句是(A)。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B.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C.淇则有岸,隰则有泮D.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4.《诗经·氓》中使两个人物性格得到更鲜明体现的表现方法是(B)。

  A.类比B.对比C.象征D.侧写

  5、下列诗句中,运用反比的是(D)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淇水汤汤,渐车帷裳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6、下列诗句中引发议论的是(B)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淇水汤汤,渐车帷裳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7、下列诗句运用“赋”法的是(A)

  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C、于嗟鸠兮,无食桑葚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8、下列作品选自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的是(A)

  A、《氓》B、《国殇》C、《陌上桑》D、《短歌行》(其一)

  9、从表现方法上说《氓》是一首(B)

  A、抒情诗B、叙事诗C、哲理诗D、寓言诗

  10、从内容上说《氓》是一首(D)

  A、战争诗B、劳动诗C、祭祀时D、弃妇诗

  11、《氓》选自《诗经》中的(A)

  A、风B、小雅C、大雅D、颂

  12、下列成语出自《氓》的一组是(C)

  A、夙兴夜寐,夜以继日B、夙兴夜寐,翻云覆雨

  C、夙兴夜寐、信誓旦旦D、夜以继日、信誓旦旦

  13、下列诗句运用了比兴方法的是(C)

  A、自我徂尔,三岁食贫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C、于嗟鸠兮,无食桑葚D、淇水汤汤,渐渐帷裳

  14.《诗经》在表现形式上的特点有(ABDE)。

  A.以四言为主B.多用比兴

  C.平仄协调D.讲究节奏和韵律E.常用重章叠句

  15.《诗经·氓》中的对比手法表现在(AB)。

  A.氓与弃妇的性格对比B.氓的性格的前后对比

  C.弃妇性格的前后对比D.氓自身性格间的对比E.弃妇自身性格间的对比

  16.《诗经·氓》中抒情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主要有(AD)。

  A.善良忠贞B.卑劣无耻

  C.虚伪凶狠D.勤劳坚毅E.委曲求全

  17.《诗经·氓》中运用的比兴诗句有(BCDE)。

  A.不见复关,泣涕涟涟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C.于嗟鸠矣,D.其黄而陨E.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二、简析题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指出其中的比兴句及其比兴意义。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这里用桑叶的茂盛、润泽,暗喻女子的年青貌美。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黄落喻女子颜色衰老。

  (2)这两首诗的抒写着眼点有何不同?

  时间不同。用了对比的手法,一是年青貌美时,一是年老色衰时。相对应就是所受的遭遇也不同。

  (3)指出体现女主人公不幸遭遇之原因的诗句。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指出其中的比兴句及比兴意义。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反比弃妇自己遭受的苦难无边无尽。

  (2)指出体现氓“士贰其行”的诗句。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

  (3)指出体现女主人公决绝态度的确诗句。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3、阅读《氓》中的一段诗句,回答问题: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1)解释这段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愆:愆:过失,过错。将:请

  (2)请按照作品情节的发展,挑出最能概括这段文字大意的原文。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3)结合诗句分析这段诗句中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男:卑劣无耻、虚伪凶狠。

  女:善良忠贞、勤劳坚毅。

  4、阅读《氓》中的一段诗句,回答问题: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1)将这段诗句中的“载笑载言”译成现代汉语。

  又说又笑。

  (2)简要说明这段选文所写的主要内容。

  女人公结婚时复杂情情绪和结婚时的情况。

  (3)这段选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对比,比喻。

  (4)这段选文刻画了怎样的人物性格特点?

  女主人公的多情和对爱情的忠贞。

  5、阅读《氓》中的一段诗句,回答问题: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1)将这段文字中的下列诗句译成现代汉语。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夙:早。兴:起来。寐:睡。

  言既遂矣:是说你的目的达到了,就对我粗暴起来了。言:句首语助词。遂:达到。

  (2)概括这段诗句的大意;

  女主人公在结婚后,十分勤劳,努力治家。但不但没受到丈夫的感激,反而受到了打骂*。

  (3)结合诗句分析男、女主我公的性格特点

  男:虚伪凶狠。

  女:、勤劳坚毅。

推荐访问:
上一篇:2018查分中考成绩查询入口_中考查分网2018陕西安康中考成绩查询入口已开通
下一篇:非常有气势霸气的口号 企业团队展宏图口号:强化竞争意识,营造团队精神。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