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优质课教学设计一等奖及点评

来源:托福 发布时间:2020-09-04 点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4.1函数 设计说明

 一、内容与内容解析

 1.内容

 学习函数相关概念,能利用函数定义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函数关系.

 2.内容解析

 纵览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七年级下册学习了“变量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体会到了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变量,变量与变量之间存在着联系,积累了研究变量数学的活动经验.本节课是八年级上第四章“一次函数”的第一节,其探究的主要内容是初步掌握函数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可以看成函数关系.本节课基于已学知识,正式介绍了函数的定义,为后期学习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做好理论准备,因此可以说本节课在教学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目标与目标解析

 1.目标

 (1)回顾“变量之间的关系”相关知识,梳理观察“谁随着谁的变化而变化” 的一般视角,感受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2)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间是不是函数关系;

 (3)经历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函数概念的过程,进一步感悟抽象的数学思想,积累抽象概括的活动经验,从而提升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4)感知函数是刻画变量间关系的常用模型,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

 2.目标解析

 在七年级下册“变量之间的关系”一章的基础上,继续通过实例中变量关系的考查,明确“给定其中某个变量的值,相应地就确定了另一个变量的值”这一共同特征,从而归纳出函数概念.因此本节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完成函数这一新概念的建构.

 多样的函数原型,不同的变量关系呈现方式,全都驱动着学生去尝试抽象函数概念,抓牢函数概念本质属性——蕴含于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函数应用的广泛性和函数学习的必要性.本节课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积累学生研究变量数学的活动经验,学生在本节课中进一步感受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变量之间的关系”基础上的,所以学生对生活中变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存在是了解的,但要从函数大量原型实例中抽象出函数概念,需要学生关注“谁随着谁的变化而变化”,以及“给定其中某个变量的值,相应地就确定了另一个变量的值”这一共同特征.换言之,给一个x的值,只能确定一个y的值,这一核心特征,对于学生的分析归纳、数学抽象等综合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在起初的原型研究过程中适当加以引导.基于此,我认为抽象函数概念是本节课的难点,只要突破这一难点,后面判断多种呈现方式中变量间关系是否为函数关系就水到曲成.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1.函数原型实例方面,为了提供不同的变量关系呈现方式,我从学生感兴趣的游乐园项目的探究出发,通过情境视频,调动学生探索其中包含的共性的欲望.

 2.利用视频短片对函数发展历史做简要介绍,可以在课堂中丰富学生对数学史料的了解.

 3.板书设计方面,重点展示三个实例的探索结论,便于学生归纳函数概念共性;同时,白板左侧重点保留函数概念,和学生一道圈点归纳,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我制定了5个环节:

 1.复习引入

 2.探究新知

 3.自主归纳

 4.典例剖析

 5.课堂小结

 具体内容如下:

 1.课题引入

 上学期,我们认识了变量,初步体会了变量之间的关系.小车下滑时间随支撑物高度的变化而变化;三角形面积y随底边x变化而变化;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将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支撑物高度、底边长、时间是自变量,相应的下滑时间、三角形面积、温度是因变量.

 【设计意图】先温故后知新,复习引入既回顾了相关概念,又将学生研究思路直接引到变量之间关系上来,可谓开门见山.

 2.探究新知

 生活无处不变化,今天继续研究变量关系,一起走进游乐园看看吧.你喜欢哪一个游乐项目?

 活动一

 实例1:激流勇进刺激我们的是俯冲过程不断加快的速度.下表呈现了小船俯冲过程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时间t(s)

 0

 1

 2

 3

 4

 5

 速度v(m/s)

 1

 5

 9

 13

 17

 21

 问题串1:

 观察表格,我们可以发现,t从0变到5,v从1变到21,在这一变化过程中:

 ①有几个变量?分别是?

 ②谁随着谁的变化而变化?时间t是?速度v是?

 ③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用什么方法呈现的?

 ④给定一个时间的值,我们可以读出几个对应的速度的值?

 【设计意图】从表格直接入手,学生可直接看出时间和速度的变化情况,与其他实例比较,易于上手.同时这一实例的研究,提供了驱动学生思考的问题串,为随后的研究指明了途径.

 实例2:卡丁车刹车前速度为v(km/h),刹车之后的滑行距离为s(m),对于某种卡丁车而言,s和v之间满足关系:.算一算,当分别取30km/h,40km/h,50km/h,60km/h时,相应的s是多少?

 问题串2:

 通过计算,我们能感受到谁随着谁的变化而变化? (结论填写表格)给定一个速度v的值,可以算出几个对应的s的值?

 【设计意图】化用教材习题,用关系式展示了变量间关系,先做再说.让学生先代值运算,感受到两个变量的变化情况,这样学生更易确定到给一个速度的值只能算出一个滑行距离的值,为后面归纳共性做好铺垫.

 实例3:教材75页图4-1反映了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h(m)与旋转时间t(min)之间的关系,请根据图象填表,分别填的什么?

 问题串3:

 t=2时,如何确定h=36?若t=7,如何找h的值?当h=14时,t为多少?

 通过作图,可以发现给定一个t的值,我们可以找到几个对应的h的值?反之,给一个h的值,相应的t的值唯一吗?

 我们主要研究h随t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将研究结果整理一下.

 【设计意图】充分挖掘教材引例摩天轮问题的功用,体会给一个t的值,只能从图中找到一个h的值与之对应,反过来,给一个h的值,不能唯一确定t的值,从正反两个方面辨析特性,得出h随t的变化而变化,确定而确定.

 变量个数

 自变量

 因变量

 表示方法

 激流勇进

 2

 时间t

 速度v

 列表法

 卡丁车

 2

 速度v

 距离s

 关系式法

 摩天轮

 2

 时间t

 高度h

 图象法

 本环节总体设计意图:研究学生熟悉的游乐项目蕴含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利用三个实例和不同的表示方法展示了函数原型,借助每个实例情境研究并形成结论,及时填表归纳,呈现了阶段性研究结果,为后面的自主归纳环节提供铺垫.

 3.自主归纳

 活动二

 通过对三个游乐项目的探究我们得到了这些结论,其中蕴含了哪些共同特征呢?

 【设计意图】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先自主探究共性,抽象函数概念是本节课的难点,让学生在探究实例后再回顾过程和形成的结论,归纳共性就变得相对轻松一些,同时学生的语言可以反馈他们对函数概念最初的理解层次,以肯定和鼓励为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问题,我认为不断培养自主归纳的习惯,学生对抽象的问题理解力会不断提升.

 活动三

 阅读教材,理解函数概念,师生协作归纳要点.

 【设计意图】在自主归纳基础上,理解教材给出的函数概念,对概念文本的理解可以借助勾画重点词句等方法,提醒学生注意细节便于对概念的准确掌握.

 活动四

 视频短片展示.

 【设计意图】视频短片介绍函数研究、翻译等历程,并用寄送信函作比,以辅助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本环节总体设计意图:函数概念生成是本节课的难点,本节课突破难点的前提是学生有足够的研究变量间关系的经验,以此为基础,通过自主总结归纳的形式,形成自我对概念的认识.同时,阅读教材定义,理解核心词句,方能抓住本质特征.这一环节承上启下,至关重要.

 4.典例剖析

 请大家先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后在组内比对答案,讨论结果,同时小组代表填写成果报表,准备展示.

 活动五

 (1)下列各图能表示y是x的函数的有____________.

 ① ② ③ ④

 【设计意图】先给出图,后给式,初次运用概念解决问题,图形相对直观,学生可将“数形结合”,准确得出判断.

 (2)下列关系式中,不能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____________.

 

 追问:中,x是y的函数吗?与能表示y是x的函数吗?

 【设计意图】原题考察利用定义判断,个别学生会在选项C上面纠结,但仔细分析后可以发现还是回到定义解决问题.学生能举出反例判断选项D.通过追问,让学生考虑问题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紧扣定义.

 (3)下列各题中分别有几个变量?你能将其中某个变量看成另一个变量的函数吗?若能,请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①

 ②在国内投寄到外埠质量为100g以内的普通信函应付邮资如下表:

 信件质量m/g

 邮资y/元

 1.20

 2.40

 3.60

 4.80

 6.00

 【设计意图】运用教材习题,再现实际情景,体会函数运用的广泛性,同时注意到自变量取值范围,以及第②问中隐含的“多对一”情况的理解,若学生困惑,还是回归定义解决.

 活动六

 小组比对结果,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基于独立完成练习前提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比对自己完成的结果,互相交流碰撞切磋,加深对函数的定义的认识.同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便于调动全体学生对练习环节的积极性,让学生有参与感,有获得感!

 活动七

 回顾前面的探索过程,可以发现共同特征是三组变量关系都是函数关系,不同点是什么?

 【设计意图】我们以研究共同特征生成概念为主,以研究函数表示方式为辅,不同点放在本节课后半段.

 5.课堂小结

 大家学到了函数的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自身学习行为的反思,启发学生从知识、技能、方法、情感等方面自主小结,期盼学生逐步养成整理知识、提炼思想方法的习惯,不断提高运用数学语言的素养,日益增强数学总结、反思、质疑的意识.

 六、目标检测设计

 1.阅读任务P81读一读 中国古代漏刻;

 2.笔头任务P77—78习题4.1 第1题、第2题、第4题.

 【设计意图】阅读任务体现了数学文化,内容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智慧,同时时间计量运用了正比例函数相关知识,学生阅读可以起到一定的预习作用;教材笔头作业很好的考查了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上是我的教学设计,恳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4.1函数》点评稿

 程老师执教的《函数》是一章的起始课,也是一节概念课。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目标清晰合理,过程推进自然

 重难点是对概念的理解,合理把握目标要求,重心始终落脚于函数概念建构过程,对实例探究后,注重启发学生用数学语言提炼和表达蕴含的共性;学习过程由复习“变量之间的关系”开始,到运用变量知识探究新实例,再到抽象概念,辨析、巩固概念,全程推进自然。

 二、注重前后联系,活用教学素材

 对函数的学习遵循螺旋上升的原则,注重了知识和方法的前后联系,从“变量”研究到“函数”研究,学生一直在利用变化的视角研究变量数学;除灵活运用教材素材外,还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了函数运用的广泛性。课堂介绍函数研究历史,课后布置阅读材料,丰富了教学素材,让我们得到了数学文化的浸润。

 三、彰显主体地位,体现四基要求

 组织有序,参与积极,互动频繁,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彰显;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的同时,尤其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及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学生通过想、说、悟等过程积累了概念学习的经验,用函数的眼光去观察现实世界,能体会到函数这一模型学习的必要性。

推荐访问:桥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设计 函数 优质课
上一篇:中班案例:牛奶打翻风波教学设计
下一篇:英语培训机构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