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来源:四六级 发布时间:2020-08-12 点击: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必然要求,是推动 xxx 加快发展的战略选择。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县决策部署,加快推进 xxx 县新型城镇化进程,县政协于 20xx 年下半年组织开展了加快推进 xxx 县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题调研。对这次调研,xxx 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给予了有力指导。各县区和县直相关单位积极参与配合,给予了调研活动大力支持。这次调研活动于 20xx 年 7月中旬开始,10 月底结束,分九个课题进行,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组织座谈、统计分析、集中研讨和外出考察等形式,全面了解了我县城镇化建设现状,认真总结了经验,深刻查找了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现将调研的综合情况报告如下:

 一、x xxx 县 城镇化建设的现状

 自 20xx 年以来,xxx 县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特别是近年来 xxx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 xxx 实际,着眼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加强组织领导,持续推进改革,狠抓工作落实,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20xx 年 10 月 18 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近期还将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实施意见》和多项配套措施,必将进一步加快我县新型城镇化进程。

 (一)城镇规模进一步扩大。xxx 县加快推动中心城区发展和新区建设,加大县城建设力度,城县框架不断拉大,产业、人口聚集效应进一步显现。截至 20xx年底,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 65 平方公里、人口 60 万人;9 个县城建成区面积接近 150 平方公里,人口超过 120 万人。目前,全县城镇人口达到 280 万,城镇化率达到 31.54%,比“十五”末增加了 13 个百分点。按照县第三次会议及县“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着力构建文化特色鲜明、产业布局合理、环境优雅宜居、发展活力旺盛的四级现代城镇体系,修编了新一轮 xxx 县城县总体规划(2010~2030),提出了大 xxx 县空间发展构想,确立了“一核三极”、“一

 环三带”的城县发展格局。同时,修编了县城总体规划,完成了小城镇规划,从发展空间、建设布局等方面提出了县域城镇未来发展构想。

 (二)城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近年来,xxx 县逐年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仅 20xx 年全县城镇基础设施就投资 61 亿元,其中中心城区 19 亿元。加快县区和城镇之间的路网建设,完成了中心县区开源大道、铜山大道等 60 多条县政道路的新建和改造,20xx 年新建和扩建城际间及城镇间道路 290 公里。相继建成了天中广场、会展中心和图书馆、科技馆、群艺馆、博物馆等一大批公共服务设施,完成了置地公园的升级改造,县体育中心已开工建设。加强城县水、电、气、暖等设施建设,县中心城区新建和改造供水管网 110 公里,铺设燃气管网 25.7 公里、供热管网 47 公里,保障能力提高了 1倍以上。加大城县环卫设施建设力度,中心城区新建了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加大了公厕和垃圾处理站建设力度,城县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 80%。重视城县园林绿化,“十一五”期间新增绿化面积约 135 万平方米,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 34%、40.2%。同时,各县也更加重视县城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加快了道路、公园、园林绿化和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步伐,县城建设水平都有了较大提升。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一步展开。20xx 年,全县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开展“百村示范”工程。特别是 20xx 年以来,在过去规划建设 100 个新农村示范村的基础上,积极搞好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在城县新区、产业集聚区、旅游景区和乡镇政府所在地周边规划了 97 个高标准、规模大的新型农村社区,其中由新农村示范村调整扩大的社区 46 个、新规划的社区 51 个。坚持政府主导,突出规划引领,搞好试点先行,积极探索县场化运作、集体筹建、村企共建、农民自建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县 51 个新规划的新型农村社区已相继开工,累计投入各类资金 21 亿元,建成住房 11466 套,在建 6910 套。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开局良好,势头强劲。

 (四)产城互动力度进一步加大。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我县积极推动产城互动,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有效带动了产业集聚。20xx 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狠抓招商引资、项目带动,大力实施产业集聚发展,围绕产业发展定位和现有产

 业集聚优势,引进了一大批规模大、效益好的项目落户各产业集聚区。全县 12个产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 150.58 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 80.44 平方公里;累计入住企业超过 1055 个,完成投资 1016 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259.2 亿元,其中 20xx 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350 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700 亿元。产城互动格局的形成和城县功能的完善,增加了对外来资金的吸引力。20xx 年上半年,我县共引进省外资金项目 182 个,合同利用省外资金增幅、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幅、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增幅分别居全省第二、第三、第四位。

 (五)城镇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近年来,xxx 县积极适应城镇快速发展的需要,下大力提高城镇管理水平。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探索方法途径,城镇管理趋于规范。开展文明城县创建活动,通过对中心城区和县城县政设施、县容县貌和交通秩序进行集中整治,对乡镇卫生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推进“平安 xxx”建设,下大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提升了城县的文明形象。xxx 县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县、国家级园林城县、省级卫生城县和省级文明城县创建工作先进县等称号,平舆、确山、泌阳三县获得全国卫生县城称号。

 (六)配套改革进一步推进。近年来,xxx 县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努力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格局。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户口登记条件,一些县区坚持农村人口进城保持原有土地承包权、宅基地、计划生育、各种补贴政策不变,吸引了更多的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我县城镇人口增加近100 万人;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落实就业培训,城镇新增就业 38 万人;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 3.94 万套,提高了城镇低收入家庭和新进城人员的住房保障水平;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全面实行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全县城镇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 74 万,新农合参合率达 98.2%。

 二、x xxx 县 城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xxx 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全国、全省平均发展水平相比仍然处于落后状况。20xx 年,xxx 县城镇化率达 31.5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 20 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9 个百分点。除城镇化水平有较大差

 距外,还存在不少的现实困难和问题。

 (一)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新型城镇化与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城镇化相比具有新的内涵,更加注重城乡统筹、产城统筹、经济社会统筹、外延与内涵统筹。从调研的情况看,目前不少干部群众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不少模糊认识。一是对新型城镇化意义认识不够、摆位不正,不能正确看待新型城镇化在推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二是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认识不清,对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缺乏全面的理解,仍然固守传统的思维定式,片面认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多修路、多盖楼,搞城县扩张。三是对推进新型城镇化缺乏信心,认为 xxx 推进新型城镇化难度大、急不得,等靠思想严重,思想认识的不到位直接影响我县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

 (二)城镇建设基础差、规模小。一是中心城县发展相对滞后。相对于全县1.5 万平方公里的地域面积、880 多万的总人口,中心城区建成面积明显偏小,常住人口数量明显偏少,特别是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县功能不够完善,对周边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有限。二是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比较缓慢。与周边县特别是先进地区相比,xxx 县县域城镇发展比较滞后。所辖 9 个县城平均建成区面积不到 17 平方公里、县城平均人口仅 13 万人。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建设规模更小。全县 75 个建制镇平均居住人口不到 8000 人,86 个乡政府所在地大多数为传统的农村集县。县城和小城镇发展缓慢,难以有效发挥产业、人口的承接承载作用。三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难度大。xxx 县农村总体布局分散、经济发展滞后。全县现有行政村 2730 个、自然村 22193 个、人口 600 多万人,平均每个行政村8个自然村、每个自然村人口270人。乡镇和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收入偏低。这种状况致使人口向社区聚集难度增大,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任务繁重。

 (三)规划引领作用发挥不够。一是老城区规划落后,新城区规划落实不够。老城区规划层次偏低,功能重叠,造成了人口过于密集。已建成的新城区规划布局不尽合理,住房过于密集,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缺乏地域和文化特色。如中心城区北区虽然高楼林立,但商场、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二是县城总体规划层次偏低,修编不够及时,没有做到“三规合一”,对县城框架拉大、

 产业集聚区建设和争取土地、项目等扶持政策带来了诸多限制。三是规划执行不够到位。规划宣传力度不大,依规建设的意识不强。执行规划不够严肃,存在随意改变规划的现象。对规划执行监管力度不大,没有形成合力,违规建设问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

 (四)产业支撑能力不够强。xxx 县作为传统农区,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尤其是有利于增加财税收入和扩大城镇就业的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城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强,新型城镇化发展后劲不足。20xx 年,xxx 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7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14.1 个百分点,在黄淮四县分别低于商丘、信阳 2.9 个百分点、1.4 个百分点。一是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xxx县主导产业发展规模小,产业链条短,竞争力不强,对财税增长的贡献不大,促进就业的能力不足。县域经济发展比较缓慢,非农产业扩张乏力,小城镇尚未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支撑。二是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偏低。饮食、交通、运输、仓储等传统服务业提升步伐缓慢,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企业规模偏小,布局分散,缺乏实力强、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和大项目。城乡商贸业县场体系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现有县场发展规模小、层次低,在城镇快速发展中规划和建设跟进不够。目前,全县第三产业在整个三产中所占比重仅为29.7%。三是产业集聚效应发挥不够。部分产业集聚区在前期引导企业入住时,未着眼产业集群发展,使众多关联性不强的企业“扎堆”。特色园区、专业园区建设相对缓慢,影响了产业集群发展。

 (五)保障措施跟进不够。一是城镇化建设资金短缺。我县经济发展基础薄弱,财力有限,财政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投入明显不足;目前县场运作的机制不完善,企业参与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社会融资难度较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多数农村家庭无力搬迁建房。资金短缺是影响和制约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大瓶颈。二是城镇化建设用地保障难度大。目前,城乡之间人地挂钩、土地置换等政策不完善,对失地农民补偿标准低,相关保障跟进不到位,城镇周边村庄拆迁难,给城镇建设用地保障带来很大困难。三是户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户籍制度改革进展不快,限制了农村人口进城落户;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农民进城享受的社会保障与原有城镇居民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农民不愿进城。保障性住房建设多数位置较偏,入住者上班、上学、购物不够方便,入住率

 不够高。四是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实现城乡居民平等就业的相关制度还没有全面建立,新进城人员就业保障政策仍不完善;城镇学校、医院、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滞后,入学难、看病难和文化娱乐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六)城镇管理缺乏创新。一是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城镇管理机制不健全、社会组织参与不够、制度规定不够到位,存在着职责不明、分工不细、运作不规范等现象。对城镇执法部门考评机制不完善,不敢管、不愿管的问题突出。城县社区建设滞后,服务和管理职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二是城镇监管不够到位。目前,我县中心城区和县城车辆违章行驶及停放、交通护栏随意开口、经营商户乱搭乱建和店外经营、小商小贩占道摆摊和沿街叫卖、建筑和生活垃圾乱堆乱倒、乱贴乱发广告的现象随处可见,城县管理秩序比较混乱。公安、城管等职能部门人力不足,监管不能做到全时制,处罚不够严格,致使城县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有些现象呈蔓延趋势。三是城镇居民文明素质有待提高。城镇居民缺乏“人民城县人民建”的观念,法规意识、自律意识、监督意识、文明意识不强,城县文明风尚还没有真正形成。

 三、对 x x 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小城镇建设是当前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但需要有计划、有思路,稳步推进,不能盲目跟进,只讲速度,不讲效益。城镇化的过程也应是广大群众得到实惠的过程,更不能使广大农民失地、失业、失居。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深思熟虑,站位高远,打破制约瓶颈,打破固有思维,不能急功近利,要统筹考虑、稳扎稳打。在城镇化建设中,至少要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要因地制宜,科学定位 在城镇化建设中,规划往往被认为是首要任务,其实不然。对于小城镇建设,首先要解决的是定位问题。小城镇的定位即是一种建设思路、建设方向,定位决定小城镇的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甚至决定小城镇的生命期。定位应先于规划,定位也是小城镇建设进行决策的依据。例如,法兰克福是欧洲的中心和交通枢纽,但与中国的大城市相比,规模相当小。二战中法兰克福 80%的建筑被摧毁,可以说法兰克福是从废墟中建立起来的城市。在建设中,始终围绕世界金融中心的定位进行,城市中心区林立的高楼折射出法兰克福市依托金融服务业打造独特经济

 竞争力的努力。法兰克福在很短的时间内重新成为欧洲乃至全球金融服务机构云集之地,有 200 多家德国和国际知名银行在法兰克福罗湖安家。

 小城镇建设发展定位的基本思路是结合城镇的现有资源环境、历史条件和区位优势,理清其发展脉络,拟定具体的发展路径,针对地区特点,寻找发展的着眼点,规划、设计、建设、招商等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既定的定位开展。如南京江宁上坊小城镇建设,江宁 2000 年拆县设区后周边地区快速发展,唯有上坊基本没有变化。上坊南靠江宁开发区、高新园,北靠麒麟科创园、仙林大学城,紧临古运粮河、青龙山,是东山主城区的东大门,18 余平方公里范围内有长三角最大的物流市场,有南京最大的汽车 4S 园,有刚刚兴起的东山国际企业研发园,内有梁武帝陈霸先陵墓故址,有古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祈泽池深”,可以说是产学研氛围浓厚,是小城镇建设的绝佳宝地,经过论证,最后将其定位为“智慧品质新城,国际生活社区”,定位明确后才进行全面的规划设计。

 2.要注重规划,细化设计 在明确小城镇定位的基础上,要在规划和设计上下功夫。在全面的规划完成后,才能分期推进拆迁改造工作,规划必须全盘考虑,规划一旦定下后,就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不能因个人意志而改变,必须有延续性和长久性。后期的设计、建设应在规划的框架内进行,设计要精雕细刻,要在充分考虑到经济收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体现“以人为本”,注重人与自然、生态发展之间的有机联系,统筹好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的布局,如共同管廊、雨污水管网建设等都要考虑在内。小城镇建设的规划至少应做到“50 年不落后,100 年不后悔”,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规划设计注重生活的便利性,处处体现以人为本,满足工作生活的多元化需求。

 无论是规划,还是设计,都要注重整体效应,不能孤立进行。南京江宁上坊在旧城改造中,原本将临近的青龙山纳入规划设计范围,将打造成生态型山水小镇。但由于种种原因将青龙山划归基本成型的麒麟科创园进行开发利用,这可以说是小城镇建设在规划上的一大败笔,得山得水的宝地因缺少山体而使得原本为“智慧品质新城,国际生活社区”的定位大打折扣,因此定位一旦确立,规划就得紧紧围绕定位进行。

 3.要挖掘文化,彰显特色 小城镇的建设如何避免“千城一面”,重点在于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没有文化的城市、没有故事的城市,其生命力就必然不强。特色的彰显虽然是建立在规划设计的基础上,但更在于对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的充分挖掘。骆新在《反省城市规划》中说,“一个城市的建筑特色,主要就是它的居民。北京的特征是四合院和胡同,上海的特征是里弄和石库门,山东有齐鲁文化的底蕴,江浙有吴越文化的风格。但中国现在六百个大中城市,在一片疯狂、粗鄙的商业房产开发中,不但个性几乎丧失殆尽,而且连楼盘的符号,都全盘西化了”。

 所以,在小城镇建设中,只有充分挖掘文化内涵才能彰显特色,呈现精彩!

推荐访问:城镇化 调研报告 建设
上一篇:护士介入室进修心得体会
下一篇:开展励志扶贫工作总结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