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贵州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流对经济发展影响及对策研究

来源:四六级 发布时间:2020-08-05 点击: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系别:社会科学系

 专业:

 经济学

  级别:2014

 级

 论文题目

 贵州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 李寿春

 学生学号 142006011017 指导教师 杨易 指导教师职称

 开题报告内容:

 1 1 、 Purpose/ 研究目的

 在贵州经济建设过程中,贵州农村经济发展也必然要经历产业化、城镇化的过程。随着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农业的大面积推广,今后贵州会源源不断地出现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不仅会造成农业生产的低效率,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农民收入难以实现快速增长,而且会导致对资源的过度需求,削弱贵州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于农业的同时,大批的外地劳动力也流向贵州,也给贵州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正面及负面的影响。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问题成为贵州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应首要关注的问题。我们只有通过对贵州剩余农业劳动力外流状况进行全面深入考察、分析,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才能探索出适合贵州实际需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模式,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经济增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2 2 、 Contents/ 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阐述本文为何要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即问题的提出,并对国内外的研究动态进行综述,然后对全文的研究内容作了概述,也即本文的综述部 第二部分:对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对贵州劳动力的基本状况进行描述。

 第三部分:对贵州省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对经济的影响进行详细地介绍。

 第四部分:提出本文的主要结论以及相关政策建议。

  3 3 、 Significance/ 研究意义

 贵州省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新常态下贵州省剩余农村劳动力外流存在的问题突出。在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家规划进入“十三五”的特殊背景下,研究如何加快贵州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

 意义。尽管贵州省在近年来的农村劳动力外流过程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面对新常态经济形势,贵州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仍旧是贵州城镇化进程中的一大难题。本文分析新常态下,分析贵州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流对地方经济产生的影响,以及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如何加快贵州省省农村劳动力外流的进程。

  4 4 、 Research Status/ / 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动态

  在理论发展过程中一个重大的转折是 1954 年新古典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W. A. Lewis)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二元结构模型”的建立。在此模型中,劳动力决定从农村流向城市的惟一理由是城乡实际收入差异,只要城市工业部门的一般工资水平高于农村农业部门的一般工资水平且达到一定比例,农民就愿意离开土地,从而实现劳动力在产业与区域间的流动。刘易斯模型出来后即在学术界引起很大的反响,沿着刘易斯的思路产生了很多二元经济发展模型。如美国的发展经济学家拉尼斯(G. . Rains)与费景汉(J. Fei)对 Lewis 二元经济结构模型的不足进行了修正和扩展,更详细地叙述了在经济结构转换中就业结构转换的条件和阶段。他们重视人口增长因素,提出了部门间平衡发展的思想,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理论提供了新的、更复杂的内容。唐纳德·博格((D. J. Bogue)的人口迁移“推一拉”理论则认为,农村种种消极因素形成“推力”(如低收入),城市种种积极因素形成“拉力”(如较好的生活水平),农村剩余劳动力总是在“推力”和“拉力”的比较中和流动后的正负效益权衡中,做出是否流动的决定。这一理论实际上是从一般意义上对影响劳动力流动的社会、经济及制度因素作了综合。“新劳动力流动经济学”(Newconomics of Migration)(以 Stark 等人为代表)与托达罗模型的理论一脉相承,只是将分析的基本单位或出发点由流动者个人改为家庭,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行为并非完全是为了获得城市中的更高的收入,也是出于回避农业生产风险的考虑,以求得更加稳定的家庭长期收入。

 国外理论多方面多角度地论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动力、途径及最终结果,可为我国的实践提供科学依据。然而,有些理论也有其缺陷性和先天不足,如刘易斯假定农村存在剩余劳动力而城市不存在失业,拉尼斯一费景汉假定农业劳动者的工资

 不会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托达罗假定农村不存在剩余劳动力等都与事实不符。

 (二)

 国内研究动态

 郭江平(2013)指出其有利于农村耕地的规模化经营,从而推出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官永彬(2016)指出,农户外出务工是为了追求家庭效用最大化、规避家庭风险而做出的理性选择,他们外出的收入将有利于改善家庭的福利和消费甚至投资状况;盛来运(2014)指出其推动了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农村的人力资本等,在许多方面都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贾伟(2014)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使非农产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的附加值向两个相反的方面发生变化。齐明珠(2014)通过量化研究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对剩余劳动时间的利用,提升了其利用效率,还通过提升其从事的产业结构,提升了总体劳动生产率水平,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要素。

  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其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关学者及其主要观点如下:张思军、吴仁明(2012)指出其会导致农业现代化人才的缺失和流失,降低了再生劳动力的质量,致使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大大下降;孙自铎(2014)做了一个关于跨省劳动力转移对输入地和输出地产生的影响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虽然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对提高农户的家庭收入有积极作用,但是这种没有户口迁移的转移,不仅加大了矛盾,还不利于经济发展。

 还有学者认为两者之间的影响是双向的。刘黎明(2012)用博弈论的方法论证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均有较大的影响。其中,人口的适量流动,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但是,一旦形成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会降低输入地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同时还会造成输出地形成“资源外溢”效应,他是较早提出人口迁移必须适量这一理念的。李靖、徐雪高等(2014)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但会给部分农产品的供给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农民工回流将给农村经济带来新的活力。

 上述研究多集中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方面,更多的是侧重于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关于一个省的农村劳动力外流对研究比较少。

 5 5 、 Approach and methodology/ 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本论文第一章,通过到学校图书馆中查阅相关书籍,到中国知网上等学术网站搜索学术资源,来学习掌握有关劳动力外流的相关理论知识,梳理并归纳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的研究动态。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与汇总,深入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情况。

 2.比较分析法。本论文第二章和第三章中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收集了相关报告和统计数据,力求通过定量分析对问题客观把握,寻找制约贵州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

  6 6 、 Work plan/ 工作计划

 7 7 、 Outling/ 论文提纲

 一、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二、 农村剩余劳动力相关理论概述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

 (三)贵州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贵州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贵州农村劳动力外流现状

 (二)贵州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流存在的问题

 四、优化贵州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流的策略

 (一)加大农村劳务输出培训教育经费投入

  (二)加大政府投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拓展农业就业空间

 (三)

 建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

 (四)全面取消户籍制度,改变农民身份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填表说明:1、此表可手填可打印 2、若打印则标题采用小四号宋体加粗,其余内容要求小四号宋体字、18 磅行距;3、“指导教师签名”及“日期”要求手写。4、此表连同封面共为三页,若附页请控制在五页内,并双面打印。

推荐访问:剩余劳动力 开题 外流
上一篇:卫生委员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工作计划,党校工作计划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