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疆高中教师招聘笔试说明【二】】 2018邯郸教师招聘公告

来源:司法考试 发布时间:2019-01-17 点击:
教师招聘网免费发布2018年新疆高中教师招聘笔试说明【二】,更多2018年新疆高中教师招聘笔试说明【二】相关信息请访问教师招聘网。

【导语】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5330名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特岗教师,报名时间:5月22日-28日。大范文网现将笔试说明发布如下,供考生参考。
  历史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报考人员对报考岗位所必需的历史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知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

  (1)内容比例:中国历史约占60%,世界历史约占40%。其中,初中部分占30%,高中部分占70%。

  (2)题型及比例:选择题约占40%,非选择题约占60%。

  4.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6∶2∶2。

  三、命题依据

  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为命题依据。具体内容如下:

  (一)古代

  1.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①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②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③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④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⑤明清君主*制度的加强。

  (2)古代中国的经济

  ①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②手工业的发展;③商业的发展;④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①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②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③宋明理学;④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①科技成就;②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③文学成就;④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2.古代世界

  (1)古代亚非文明

  ①古代埃及;②古巴比伦;③古代印度。

  (2)古代欧洲文明

  ①雅典*政治;②罗马法。

  (3)封建时代的欧洲

  ①法兰克王国;②*教的兴起与传播;③西欧庄园;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4)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①大化改新与日本古代社会;②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帝国。

  (二)近代

  1.近代世界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①文艺复兴;②宗教改革;③启蒙运动。

  (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①新航路的开辟;②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③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①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②美国共和制的确立;③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①马克思主义产生;②巴黎公社。

  (5)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①美国南北战争;②*废除农奴制改革;③明治维新。

  (6)第一次世界大战

  ①“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形成;②战争的经过;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7)近代科学技术

  ①经典力学;②进化论;③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2.近代中国

  (1)近代中国的*革命

  ①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②辛亥革命;③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④新*主义革命;⑤抗日战争。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①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②*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思想解放的潮流

  ①洋务思想;②维新思想;③新文化运动;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现代

  1.现代世界

  (1)*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①*十月革命;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③“斯大林模式”;④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①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②罗斯福新政;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4)第二次世界大战

  ①慕尼黑会议;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①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②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③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②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③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7)现代科学技术

  ①相对论和量子论;②第三次科技革命。

  (8)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①文学的主要成就;②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③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④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2.现代中国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①开国大典及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②西藏和平解放;③抗美援朝;④土地改革。

  (2)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①*政治制度的建设;②“*”;③改革开放以来*与法制的建设;④“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①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④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4)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①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5)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①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②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③大众传媒的发展。

  (6)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①孙中山的三*义;②毛泽东思想;③邓小平理论;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7)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①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③教育事业的发展。

  地理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考生对报考岗位所必需的地理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考试范围

  考试内容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参考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①②③。其中初中内容约占30%,高中内容约占70%。

  考查具体内容如下:

  (一)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2.经线和纬线。经线和纬线的划分。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3.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4.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二)区域地理

  会分析世界和我国主要区域的特征及区域特征与区域人类活动的地理关系。

  (三)高中地理必修1

  1.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大气受热过程。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天气系统的特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四)高中地理必修2

  1.人口与城市

  人口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产业活动与地域联系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

  展特点。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交通方式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五)高中地理必修3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的含义。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产生的危害及解决措施。

  流域开发的条件、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三、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知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及题型:选择题40%,综合题(含读图分析、问答等)60%。

  四、试卷难易度比例

  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6∶2∶2。

  音乐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考生对报考岗位所必需的音乐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命题依据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为命题依据,以初中音乐教材、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为基本内容,着重对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教学理念的应运考查。

  三、考试形式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知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

  (1)试卷内容:音乐理论基础、音乐欣赏基础、歌曲、乐曲和戏曲等相关知识。

  (2)主要题型:客观题(含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连线题、译谱题、移调题)约占60%,主观题(含简答题、论述分析题)约占40%。

  (3)试卷难易比例: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6∶2∶2。

  四、考试范围

  以音乐理论基础知识、音乐常识知识为主,涵盖教育部普通初级中学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必修内容。其中初中部分占30%,高中部分占70%。

  (一)音乐基础乐理知识

  1.音:音的产生原理、乐音与噪音、乐音的四种性质;乐音体系、音名及其分组;音列、音级、半音、全音、十二平均律与等音的概念;二连音、三连音、四连音、五连音、六连音、七连音、九连音;自由延长记号与连音线的作用。

  2.节奏与节拍:节奏、节奏型、节拍、拍子、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变换拍子、交错拍子和音值组合法。

  3.速度与力度:速度与力度术语,基本速度与变化速度术语的相关知识。

  4.装饰音与常用记号:各种装饰音与常用音乐记号。

  5.音程:自然音程、变化音程、等音程、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单音程、复音程、音程转位、音程的名称与标记。

  6.和弦:三和弦、七和弦;原位与转位三和弦、七和弦;大、小调式中的三和弦、七和弦;为简单的歌曲配置和声。

  7.调与调号:调、调号、等音调、平行调、同主音大小调。

  8.调式基础知识:大调式、小调式的音阶结构、民族五声调式与七声调式音级的名称与标记。

  9.译谱与移调、转调:将简谱译成五线谱或将五线谱译成简谱;按移调、转调的概念进行移调、转调。

  (二)音乐综合常识和音乐欣赏知识

  1.人声的分类、演唱形式,中外民族民间民歌及歌曲的不同种类、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基本特征。区分大合唱、组歌等教材中音乐作品曲式结构形式,包括亚洲、欧洲、拉丁美洲音乐的主要代表作品。

  2.音乐体裁知识、风格特点。中外器乐名曲主题: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古典乐派、浪漫乐派、民族乐派、印象乐派、现代主义音乐及通俗音乐、经典流行音乐与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要代表作品。

  3.中国近现代音乐与作品,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学堂乐歌)。

  4.中国民族器乐常识、分类及演奏形式;民族乐器及其代表作品;传统乐种与民族管弦乐。

  5.西洋管弦乐队常识、分类及演奏形式。

  6.大型器乐体裁知识及其名曲:(1)室内乐;(2)组曲;(3)序曲;(4)奏鸣曲;(5)协奏曲;(6)交响曲;(7)交响诗。

  7.综合艺术常识:(1)歌剧、舞剧、中外歌剧、舞剧;(2)京剧,传统京剧及现代京剧;(3)音乐剧、戏剧和影视配乐等相关知识及其主要音乐作品。

  体育与健康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考生对报考岗位所必需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掌握程度,包括高中体育教师应合理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中的各项原理,同时对《体育理论》、《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人体解剖》、《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史》等要有较深的了解,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正确掌握初中、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材,各种运动(如田径、体操、球类、武术、游泳等)基础理论知识。

  二、考试范围

  学校体育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体育管理学、运动训练学、体育测量与评价、运动医学、运动保健学、医务监督、奥林匹克运动知识、初中、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材中各种必修及选修教学内容。

  1.学科专业知识

  (1)学校体育学:①学校体育课程的本质;②学校体育课程的功能和目标;③学校体育课程实的施计划;④体育课的结构特点;⑤体育课的负荷与密度;⑥课堂教学设计及方法;⑦课外体育竞赛方法;⑧体育游戏。

  (2)运动生理学:①血液与运动;②人体基本代谢;③呼吸与运动;④运动技能形成;⑤身体素质的概念与分类;⑥身体练习方法与形式。

  (3)人体解剖学:①人体肌肉分类;②人体骨骼分类;③人体解剖基本方位。

  (4)体育心理学:①体育教学心理;②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③体育教师心理。

  (5)体育史:古代学校体育。

  (6)体育测量与评价:①身体形态的测量与方法;②学校体育评价的方法。

  (7)体育保健学:①健康的含义与标准;②常见的运动损伤及急救方法。

  (8)奥林匹克运动知识:①奥运会历史;②奥运会文化;③奥运会项目及简单规则;④时事奥运。

  2.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材必修和选修教学内容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体育与健康》(必修)第一、二、三册及选项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教材范例中的技术动作:人体基本运动和队列队形的概念和内容;田径运动:各种跑的技术要领;不同姿势的跳高或跳远技术环节;不同姿势的投掷技术要领。体操:技术动作的保护与帮助方法。球类运动:球类比赛场地和基本规则;球类基本技术分类和动作要领。武术:文化和礼仪;基本功的分类。韵律体操和舞蹈:概念及特点。

  (2)高中教材中各项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各项运动的组织与竞赛方法等。

  (3)体育锻炼基本常识和方法。

  (4)教材教法掌握与运用。

  3.从事高中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应知应会)的学校体育专业基础理论常识

  (1)学校教育指导思想与基本理念。

  (2)教育与体育。

  (3)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试卷结构、题型

  1.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知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包括选择、判断、填空、连线、名词概念或动作术语解释、简答等题型。

  4.各学段内容比例:初中部分占30%,高中部分占70%。

  5.试卷难易度比例: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6∶2∶2。

  美术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考生对报考岗位所必需的美术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考试形式

  1.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知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填空题约占20%;选择题约占30%(单项选择);简答题约占20%;技能作图题约占10%;案例分析题约占20%。

  三、难度设计

  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6∶2∶2。

  四、命题依据

  以《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理念、主要精神,以人教版、人美版、湘美版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中的基本内容为命题依据。

  (一)内容比例

  高中、初中知识所占比例为7∶3。

  (二)考试能力要求

  1.理解造型语言,了解美术创作的过程与方法,能选用相关材料、技法或现代媒体创造性地进行表现、设计或制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及美化生活。

  2.能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了解美术某一门类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轨迹,理解美术作品的文化含义和风格特征;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并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3.能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关信息,认识美术活动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与自然、社会的联系;会用美术的方式或结合其他方式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4.会运用美术展示的知识和方法,有创意地展现美术学习的成果,有自我表达的意识,会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美术学习的成果;能通过以视觉艺术为主的艺术交流,与他人进行思想和情感沟通。

  5.能够认识和理解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并能够运用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

  6.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能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

  (三)考试基本内容

  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划分的模块“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以及《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划分的“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三个领域中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和相关教学内容。

  1.高中知识

  中外古代、近现代优秀美术作品鉴赏。重要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

  品、主要风格、流派。

  形体的比例、构图、明暗、*和色彩等知识。

  中国画、素描、水粉画、水彩画、油画、版画及卡通等绘画类别

  中的某种基本技法、表现形式。

  雕塑语言、类型和制作方法。书面的形式评价自己和他人的绘画

  作品或雕塑作品。

  设计基础、视觉传达设计(标志、招贴画等)、工业造型设计(服

  装、生活用品等)和环境艺术设计。

  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基本操作方法,计算机三维立体设计的基本过程。

  2.初中知识

  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

  构图、明暗、*、比例和色彩知识。

  速写、素描、水粉画、水彩画、中国画、版画、雕塑等基本概念、类型和表现方法。

  设计的主要门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

  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形式原理和制作方法。

  连续纹样等图案知识。

  标志、吉祥物、招贴、请柬等设计知识。

  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的主要特点及作品的寓意。

  (四)命题基本要求

  1.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所要求的能力水平和内容,不出偏题、怪题。

  2.命题突出对美术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运用,注重对考生教*用能力的考查。

  信息技术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考生对报考岗位所必需的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知识及技能掌握程度,以及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教学的理念。

  二、考试范围

  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包括两部分内容,其中信息技术知识部分占90%,教育技术知识部分占10%。初中、高中知识所占比例为3∶7。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知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单项选择题和判断题约占60%;简单应用题约占20%;综合应用题约占20%。

  4.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约为6∶2∶2。

  四、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信息技术部分

  考试侧重考查信息技术学科主干的基础性知识、基本技能和考生的信息素养。试题注重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特点;注重考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考查。

  各学段考试内容和要求如下:

  I.初中部分

  专题一:硬件与系统管理

  1.硬件与数码设备

  (1)能说出计算机主机内的基本部件及其作用。能连接计算机的硬件及其常用外设,使之能正常工作。(2)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如台式机、一体机、笔记本和平板电脑等),了解各类计算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计算机发展的历史演变和趋势。(3)能通过案例、数据或史实客观评价民族IT产业所取得的成就。(4)能正确使用身边的数码设备(如手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和摄像头等)。(5)能使用身边的数码设备采集信息,并实现数码设备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2.计算机软件

  (1)了解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关系,理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2)能指出商业软件、共享软件、开源软件和自由软件的差异,了解开源软件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3)能根据提示安装、更新和卸载软件。(4)会使用软件中的帮助或借助网络搜索引擎解决计算机使用中遇到的问题。(5)能够对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简单的维护与管理。(6)熟悉文件管理的功能和操作方法,能依据分类管理思想建立合理的文件目录结构。(7)能够使用计算机和移动终端中不同品牌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Android),比较其界面、功能、操作方法上的异同。(8)了解信息在计算机中的二进制编码方式,认识信息的存储单位及大小。(9)了解文件格式的多样性,能根据需要对文档或多媒体文件进行常用格式转换。(10)了解文字、图片、声音等信息在计算机中编码的方法及特点。

  3.信息安全

  (1)理解病毒、木马的危害及传播途径,会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能更新杀毒软件并查杀病毒,会更新系统补丁。(2)会合理而科学地设置帐户和口令。(3)具备计算机及个人信息及资料的安全防护的手段和意识。(4)具备使用适当方法对网上和生活中的信息进行鉴别的意识。

  专题二:信息加工与表达

  1.文本

  (1)能够根据要求设计文本排版格式使之符合表达规范。(2)会使用查找替换等工具对文件内容进行统计或批量修订等。(3)会文档编辑中修订/文件合并/批阅模式等的使用方法,通过协作完成任务体会这些功能的社会意义,提高协作能力。

  2.表格

  (1)理解表格在排版和数据统计计算方面的作用,能分析生活实例中表格的不同功能。(2)能简略说明不同工具软件中二维表格的共同特征及差异,能够根据需求设计二维表格行列属性。(3)能根据需求绘制或套用排版类型表格,能按要求对其属性进行调整、设置。(4)根据需要在不同软件中相互复制表格,并观察辨析其属性的迁移情况。(5)能应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的简单统计、计算与直观表达。

  3.图片

  (1)了解多种图片采集的方法。(2)能使用专用工具软件浏览与管理图片。(3)能使用画笔、选区、图层和滤镜等功能加工图片,表达创意。(4)能根据表达需求在文本中插入合适的图片,并对图片各项属性做适当设置或调整。(5)能区分艺术创作和“恶搞”的差异,尊重他人隐私和名誉,健康合理的使用图片加工技术。

  4.声音

  (1)能了解多种声音采集的方法。(2)能根据需要使用简单工具软件对声音做基本的剪接与合成等处理。(3)了解简单工具软件中降噪、环绕等音效处理功能。

  5.动画

  (1)能通过编辑图层和关键帧制作逐帧动画、运动补间动画和形状补间动画,表达创意。(2)会制作引导线动画和遮罩动画。(3)能够说出逐帧动画、运动补间动画、形状补间动画、引导线动画和遮罩动画等多种动画形式的异同。(4)能够根据情节与内容需要,运用逐帧动画、运动补间动画和形状补间动画制作出简单的动画作品。

  6.视频

  (1)了解多种视频采集的方法。(2)能根据表达主题,借助简单的工具软件,通过视频剪辑、添加文字标题、特效和背景音乐等方式合成视频短片表达创意。

  7.综合应用

  (1)通过对多媒体信息的观摩和体验,理解多媒体的优势和主要应用领域,感悟多媒体的社会价值。(2)围绕某个主题,能够使用媒体集成工具,综合运用多种媒体信息,设计、制作、发表或发布多媒体作品,并能根据任务的要求评价多媒体作品的表达效果。

  专题三:网络与信息交流

  1.信息网络

  (1)了解网络的分类、组成、功能和工作机制。(2)了解IP地址、域名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学会根据网络环境配置本机IP地址。(3)分析实例说出常见的因特网接入方法。(4)通过体验移动互联、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成果,了解网络技术应用发展的动向。

  2.信息获取

  (1)了解常见的因特网服务及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影响。(2)能够使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提高搜索效率。(3)能够根据需求,利用关键词组合以及*网站查找等方法准确查找信息。(4)知道选择恰当的*方法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3.信息交流

  (1)能够综合利用多种网络通讯工具进行信息沟通、辅助学习。(2)在网络交流中,知道自我保护方法,学会鉴别和评价信息,自觉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和网络礼仪,不断强化信息安全习惯。(3)尊重他人知识产权,能在信息表达与交流中合法利用网络资源,能通过归纳、演绎、总结和评估各种信息形成新的观点。

  专题四:算法与程序设计

  1.生活与程序

  (1)了解自然语言与程序设计语言的异同。(2)了解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概念,熟悉VB程序开发工具的编程环境,理解控件、对象、属性等基本概念,掌握程序的编辑、编译、运行的方法。(3)了解程序设计语言中的数据分类,理解数值型数据和字符型数据在程序中的作用。(4)理解常量和变量,掌握常用算数运算符、关系运算符和常用的数值型标准函数的使用方法,能够根据任务要求写出数学表达式。

  2.结构与算法

  (1)掌握输入、输出语句的用法和功能,能够编写具有顺序结构的简单程序。(2)了解多种分支结构的功能和用法,能够构造合适的分支条件,编写具有分支结构的程序。(3)了解多种循环结构的功能和用法,了解双重循环的结构及运行过程,能够编写具有循环功能的程序。(4)通过实例模仿,理解算法的概念与作用,以及算法与程序的关系,能使用流程图表达算法。(5)能够根据需求,编写由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形成的混合结构程序,解决简单问题。(6)掌握数组的概念和使用方法,能够采用简单算法(如枚举法)解决实际问题。(7)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能分析程序的功能和调试程序。

  II.高中部分

  专题一:网络技术应用

  1.网络通信原理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能够举例说明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能够描述三种拓扑结构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3)知道网络的开放系统互联协议(OSI)分层模型的基本思想,能描述因特网TCP/IP协议的基本概念、思想与功能,知道并能说出一两种其他它网络协议。(4)理解IP地址的格式与分类;知道因特网IP地址的管理办法及相应的重要管理机构。(5)知道域名的概念和域名解释的基本过程;知道域名的管理办法及相应的重要管理机构。(6)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知道网络服务器的主要作用与基本原理,掌握内网通讯、打印服务、资源共享的相关设置。(7)知道常见的因特网接入方法,了解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及应用。(8)了解交换机、路由器、WiFi等网络相关概念与功能,能够有效借助网络基础知识构建家庭局域网并接入因特网,如设置无线路由器等家庭上网设备。

  2.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

  (1)了解网络应用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的方法和一般过程。(2)能够简要描述网络应用系统体系结构(B/S、C/S)的概念和特点。(3)能够在规划设计的基础上使用网页设计工具制作简单的网络应用系统界面。①理解站点的含义,能用可视化方式表达站点的层次结构。②会使用网页设计工具进行简单网页设计,如插入文字和图片,利用表格进行网页布局、建立超链接。③掌握简单的表单设计方法。④了解HTML基本元素,如HTML基本结构,文本、图片、表格、超链接以及表单等对应的HTML元素。

  专题二:多媒体技术应用

  1.图形图像

  (1)了解常见图像和图形的类型和格式,及其数字化表示、存储、呈现和传递的基本特征与基本方法。(2)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采集图像信息,能解释图像信息采集的基本工作思想。(3)能够根据主题表达需求,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方法,实现图像色彩和色调的调整、设置特殊效果等,并能综合图层、滤镜、蒙版和路径等处理技巧对图像进行加工,表达创意。(4)体验矢量图形绘制工具的使用,并能绘制简单的矢量图形。

  2.声音

  (1)了解常见声音的类型和格式,及其数字化表示、存储、呈现和传递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法。(2)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方法,能解释声音信息采集的基本工作原理。(3)能够根据主题表达需求,选择专业工具软件,实现声音的降噪、剪接、合成、音量均衡调整及添加特殊音效等常用处理。

  3.动画

  (1)了解动画的产生原理、分类以及常见的动画文件格式。(2)能够根据表达主题的需求,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方法,实现二维交互动画制作和简单多场景动画制作。

  4.视频

  (1)了解常见的视频类型和格式,及其数字化表示、存储、播放和传递的基本特征与基本方法。(2)了解流媒体的工作原理、常见的流媒体视频格式。(3)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采集视频信息,能解释视频信息采集的基本工作思想。(4)能够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方法,实现视频片段的剪辑及添加音视频特效、转场效果等常用处理操作。

  5.综合应用

  (1)了解常见媒体及多媒体特征,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2)会使用非线性方式组织多媒体信息。(3)能从问题解决的需求出发,了解规划、设计、制作多媒体作品的一般方法。(4)能根据表达、交流或创作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媒体和多媒体编辑工具,规划、设计、制作多媒体作品,表达意图,并能够对创作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5)通过评价与鉴赏他人的多媒体作品,体验其创作思想,明白其中所蕴含的意义。(6)能够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合乎规范地使用多媒体技术。

  专题三:算法与程序设计

  1.程序基础

  (1)掌握利用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2)掌握常量及变量的定义方式,能够正确选择变量的数据类型,并能说出定义不同数据类型的理由。(3)掌握程序中运算符、函数、表达式的表示方式,学会将数学表达式转换为程序表达式;掌握常用的内置函数,如随机数函数、数学函数、字符串函数的使用(如利用随机函数实现猜数小游戏)。(4)熟练使用基本语句,结合三种结构进行程序设计。(5)掌握数组的使用,能用数组存储批量数据(如排序问题)。

  2.统计类问题:了解穷举、排序的算法思想及其作用。

  3.计算类问题:掌握常见计算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如公约数、多元一次方程求解、一元多次方程求解、爬楼梯等同难度问题。

  4.程序开发:掌握VB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思想与方法,了解对象、属性、事件、事件驱动等概念。能够使用VB开发出如计时器、闹钟等小程序。

  (二)教育技术知识部分

  教育技术知识部分以《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所包含的内容为主,考试内容如下:

  1.了解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环境的建设要素,包括班班通教学系统、语音教室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微格教学系统、远程网络教学、校园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广播系统、卫星数据接收系统等环境。

  2.了解现代数字媒体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术。如服务器、PC机、笔记本电脑、数字采编播一体机、数字电视一体机、CD/DVD播放机、数字投影仪、实物展示仪、背投、数码相机、摄像机等常见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3.能运用教学设计理论系统地对教学资源与过程进行基本的设计、开发、应用、评价和管理。

  4.能够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工作。

  通用技术

  一、考试目的

  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通用技术部分)以及现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技术与设计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技术与设计2》的内容为命题依据,考查了解考生对报考岗位所必需的通用技术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考试范围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通用技术部分)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技术与设计1》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技术与设计2》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Ⅰ卷为选择题,Ⅱ卷为非选择题,其中包括选择题(30%)、填空题(10%)、简答题(包括作图题)(30%)、实践设计题(10%)、综合分析题(20%)。

  4.内容比例:《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通用技术部分)占10%,《必修1》占50%,《必修2》占40%。

  5.试卷难易度比例: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6∶2∶2,主客观题比例为7∶3。

  四、考试内容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通用技术部分)

  考试内容及相应能力层级:

  知道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总目标,了解2个必修、7个选修课程模块基本内容,理解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理念。

  知道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总目标,了解2个必修、7个选修课程模块基本内容,理解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理念。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技术与设计1》

  具体内容有技术及其性质、设计过程、设计的交流、设计的评价。

  考试内容及相应能力层级:

  (1)理解技术的性质,了解技术的发展历史和一些最新的技术成果以及技术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能正确认识技术对人们日常生活及社会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具有正确使用生活中一些常用技术的基本技能。

  (2)了解技术设计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技术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技能,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能对技术设计的过程、方案和成果作出比较全面的评价。

  (3)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能绘制和识读一些简单的技术图样(如三视图),会使用几种常用的规范的技术语言进行交流。

  (4)熟悉一些常见材料的属性及加工方法,能根据设计要求选择材料和工具,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产品或模型。

  (5)具有初步的技术试验的操作技能,能进行基本的技术测试和技术指标测量,会写简单的技术测试和技术试验报告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技术与设计2》

  具体内容有专题性技术设计,即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

  考试内容及相应能力层级:

  能从技术设计的角度理解结构、系统、流程、控制的一般概念,了解简单的结构设计、系统设计、流程设计、控制设计的基本知识,以及这些知识与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内在联系和广泛应用。

推荐访问:2018年新疆高中教师招聘笔试说明【二】 2018年新疆招聘信息 2018教师招聘笔试成绩
上一篇:食品药品安全现状 [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书怎么写]
下一篇:【2019年考研:建筑学专业全国一流高校推荐】2019年建筑学考研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