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城市道路交通工程专项规划说明书

来源:村官 发布时间:2020-09-16 点击:

 X XX 县城市道路交通工程专项规划 --- 说明书

 目

 录

 前言............................................................................ 1 1

 规划概述....................................................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1.1 规划范围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1.2 规划期限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1.3 规划依据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1.4 规划原则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1.5 规划指导思想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1.6 规划思路与目标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1.7 技术路线及编制重点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2

 现状概况....................................................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2.1XX 县概况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2.2 现状道路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3

 对外交通规划................................................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3.1 发展目标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3.2 总体思路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3.3 铁路规划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3.4 高速公路规划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3.5 省道规划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4

 城区道路规划................................................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4.1 发展目标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4.2 总体思路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4.3 道路等级划分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4.4 总规路网的问题及调整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4.5 道路平面定位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4.6 道路横断面规划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4.7 慢行系统规划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4.8 交叉口规划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4.9 路面结构规划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4.10 公共交通规划 ............................................. 错误! ! 未定 义书签。

 4.11 公共停车场规划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4.12 公共加油站规划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5

 近期建设规划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6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前

 言

 2009 年 11 月,国务院正式批复《XX 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XX 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发展 XX 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先后列入了国家和 XX 省的“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XX 省已经确定以东营市为中心发展 XX 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充分发挥 XX 三角洲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尽快建成辐射沿黄经济带和环渤海经济区的外向型经济区,使之成为全国的能源基地、石油化工基地和农牧渔业基地。这些都标志着 XX 三角洲开发建设,已经摆在了 XX 全省开发战略的重要地位。

 XX 县是 XX 市唯一划入 XX 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区县,XX 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充分利用这一政策优势,并对城市空间的发展布局提出了新要求。

 XX 县正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大、由小型城市向中型城市转型的时期,XX 县城区需要一个适应现代中型城市的城市道路系统,以满足总量不断增长、性质逐渐分化的现代城市交通需求。但现状城区正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城市交通问题:城区机动车辆快速增加,公共交通规模不足,主干路断头、错位、断面不统一,支路网密度较低,交通畅通性不足,不同性质交通混流,道路使用分工尚未成型,道路交通设施缺乏统一规划,城区部分地段的土地使用与道路使用存在一定冲突,城区内外交通衔接和客货站场枢纽化程度不足,货运交通和物流空间缺乏统一规划和组织。

 在此背景下,受 XX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托,我院承担 XX 县市政工程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专项规划包括道路交通、竖向、排水防涝、弱电、管线综合五个专项。本说明书为城市道路交通工程专项规划的说明书,道路交通工程专项规划在《XX 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0 年)的指导下,对既有规划进行整合、调整和优化,为 XX 县的交通发展和建设提供框架性总纲,推动 XX 县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在总体规划中,一般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和人口等规划指标,仅进行市政基础设施的配置,同时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提出指导性要求。在控制性详细性规划中,重点落实总体规划确定的场站设施、控制用地和各类管线的规模需求,且往往由于本身规划范围较小,难以从更大范围的大系统角度出发形成完整的工程体系,并缺乏工程实施必需的准确竖向和坡度数据等技术指标。这两个规划层次的市政规划均有相当的局限性,其成果难以达到指导具体工程实施的深度,为此,就需要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开展全面、系统、能够指导工程实施的市政工程专项规划工作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而其中道路交通工程专项规划是先行和基础规划,为其余市政专项规划提供必须的基础支撑。

 道路交通工程专项规划既是对上位规划的深化和落实,又从更大范围的角度,整体上、系统上考虑道路交通设施的配置和建设,确定道路网布局、道路等级划分、道路规划红线,规划横断面、进行道路平面定位,并对区域交通组织模式、交叉口型式以及道路路面结构形式提出建议,是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道路交通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XX 县遵循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能经营的原则,对城市各项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路交通作为 XX 县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开始就重视道路交通规划工作,未雨绸缪,明晰道路交通发展思路,提出相关举措,为 XX 县市政道路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本次城市道路交通工程专项规划,深入调查分析 XX 县城市道路交通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编制期间为了更详尽的了解规划区域内市政道路交通的情况,与 XX 县建设局进行多次对接,掌握了大量基础数据。同时,我们也邀请各有关部门对道路交通规划方案进行讨论,在广泛征求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完成了《XX 县城市道路交通工程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在此,对规划编制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的各位专家、领导表示衷心感谢!

 1

 规划概述

  1.1

 规划范围 北至济水路,南至北支新河,西至磁谷路,东至开泰大道,规划总面积约 38 平方公里。其中,规划重点为中心城范围内的区域,即总体规划中明确用地性质的区域,面积约 23 平方公里,并对其北侧约 15 平方公里的区域做适当延伸和控制。

 图 1.1 规划范围

 1.2

 规划期限 2015 年至 2020 年。

 1.3

 规划依据 国家与 XX 省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

 (4)《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 50442-2008)

 (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6)《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CJJ 152-2010)

 (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8)《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

 (9)其它相关法规、规范。

 相关规划、计划:

 (1)《XX 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2)《XX 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0 年)

 (3)《XX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4)其它相关区域规划 统计资料:

 (1)XX 县统计年鉴(2001--2011); (2)道路、交通、规划等相关主管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

 1.4

 规划原则 (1)在坚持城市交通设施可持续发展,实施城市交通设施一体化发展的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目标的指引下,规划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适度超前的城市道路网系统。通过制定合理的交通体系,协调城市各种交通方式的功能和作用,确保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和顺畅。

 (2)在总体规划指导下,结合城市道路工程的发展,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分期实施,逐步完善,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

 (3)完善路网结构,明确道路系统的功能和等级,理顺城市路网与国道、省道、城市出入口的关系,协调好改造与规划路网以及远景规划的关系,合理确定路网密度。

 (4)坚持科学态度,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既要体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又要安全可靠。

  (5)贯彻城市道路为人民服务,为发展生产服务,为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服务,为各行各业服务的方针,确定合理的道路方案

  1.5 规划指导思想 (1)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总体规划为依托,打造高品质市政道路配套设施,建立“高效、环保、安全、经济、舒适、耐久”的道路网系统和交通组织系统。

 (2)按照交通设施网络化、站点布局合理化、设施功能现代化、管理机制科学化、服务标准品牌化的要求,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建管并重。

 (3)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交通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道路网结构。

 (4)坚持以人为本,形成道路主要是以实现人与物有效位移的规划思想。

 (5)立足于对现状地形、现状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交通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可行性分析。

 (6)理顺、优化各类道路交通系统,实现人车分流,尽量减少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加强交通管理,把道路交通网络建成内部环境良好,对外交通顺畅,同时能够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综合交通系统。

 (7)依据本地区总体规划,近期与远期结合,动态考虑城市道路的建设安排。

 (8)城市道路与铁路、公路等其它交通线路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能够得到较好的发挥。

 (9)体现较强的可操作性,尽量结合区内道路现状,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拆迁,以降低工程投资。

 (10)与相关工程规划密切联系,充分考虑其它专业(如地下管线、景观绿化等)对道路工程设计的要求,合理地确定道路的各项设计指标。

 (11)综合考虑道路、广场、停车场的配套建设,并且充分考虑城市交通管理的要求,使城市道路在城市交通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1.6 规 划思路与目标 在 XX 县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城市道路交通工程专项规划着力建立与 XX 县规划定位相适应的功能结构清晰、布局科学合理、服务水平优良的道路网系统;专项规划着重处理好区域内外交通的衔接,合理组织区内交通和过境交通,建立一个便捷高效有序的交通系统。

 1.6.1 规划思路 (1)持续发展的思路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使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适度超前发展交通设施,运用交通需求管理的手段,以高标准的交通条件满足出行需求,尽量减少抑制交通的消极措施。

 (2)优先思路 即公众利益优先、资源利用效率最大优先、社会环境优先考虑的原则,为此应优先提高大众受益的公共客运服务水准;优先投资具有重大决定意义且总体效果最佳的建设项目;优先扶植交通运输管理的更新换代,最终构筑高效、公平的交通运输环境。

 1.6.2 规划目标 构筑“对外交通系统发达、内外衔接系统紧密、城市道路系统完善、公共交通系统便捷、城市慢行系统连续、城市停车系统灵活、交通管理系统现代”的可持续、协调、一体化发展的城市道路系统,实现“畅通 XX、和谐 XX、活力 XX”,促进 XX 县经济社会快速、全面发展。

 可持续——以科学发展观与环境、能源、资源约束下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兼顾效率和公平,构建“优质、高效、低耗”的交通系统, 促成可持续发展的“和谐 XX”。

 协调——以交通与土地开发相结合、交通与社会经济相适应、交通与城市环境相协调发展为基础,建成“优美、舒适、宜人”的交通空 间,促成协调发展的“活力 XX”。

 一体化——以设施平衡、运行协调和管理统一的一体化发展为目的,提供“安全、畅达、便捷”的交通服务,促成一体化发展的“畅通 XX”。

 1.7 技术路线及编制重点 1.7.1 技术路线 道路交通工程专项规划既是上层次规划的深化与落实,从更大范围的角度,整体上、系统上考虑道路基础设施的配置与建设,又是进行控制性规划(市政部分)和道路施工图设计的依据。通过对道路交通工程各专项内容深入细致的研究,确定道路交通设施的规模,落实用地,从更大的区域角度,统筹考虑防洪排涝、河流水系和大型市政基础设施的配套,同时确定道路红线、横断面、控制点坐标等设计要素,以直接指导下一步控制性规划、施工图设

 总体规划、分区规划 道路交通工程专项规划 城市设计 景观设计 控制性详细规划 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 交通组织设计 道路交通工程施工 修建性详细规划 计和地块的开发建设等。道路交通工程专项规划范围一般与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一致。技术流程图如下:

 1.7.2 编制重点

  本次道路交通工程专项规划是对 XX 总规的落实与深化,着重解决区域内外交通的关系,合理梳理道路网系统,确定区内交通组织原则,重点编制内容为:

 对外交通网络分析 现状道路资源分析 道路网系统规划 道路平面定位规划 道路横断面规划 道路交叉口控制性规划 典型道路交叉口交通渠化设计 交通体系控制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停车系统规划 公共交通站点规划 加油加气站站点规划等

  2

 现状概况

 X 2.1 XX 县概况 2.1.1 自然地理条件 1、地理位置

 图 2.1.1 地理位置 XX 县位于 XX 市北端、XX 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地理坐标为北纬 37°04′至 37°19′,东经 117°33′至 118°04′。

 西北两面隔 XX 与惠民县、滨州市滨城区相望,XX 过境长度为 45.6km,南以小青河为界与桓台县、邹平县相临,东与博兴县接壤。南距济青高速公路 35km,胶济铁路 45km,西距济南国际机场 120km。县域面积 831 km2,东西最大横距约 45km,南北最大纵距约 26km。

 2、地形地貌 XX县位于XX、小清河之间,地势西高东低,地面坡降为1:7000;北高南低,坡降为1:5200;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马扎子地面高程海拔 16.5m,东部姚家套海拔 7.5m,平均海拔为12m,属河流冲积平原,由于 XX 多次改道、决口,致使泥砂沉积,反复冲切,相互迭压,逐渐形成缓岗地、微斜平地和浅平洼地。内河、沟渠纵横,被分割成不规则块状。XX 大堤蜿蜒曲折、气势磅礴,岸内有 3 个大滩,以马扎子、刘春家为分界线。境内自南向北依次有金铃、银铃、铁岭缓岗地横贯,缓岗间为微斜平地、浅平洼地,另有决口扇形地、河滩高低。

 3、气象条件 XX 县属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差较大。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少雨、冬季寒冷少雪; 多年平均气温 12.5℃,月平均最高气温在 7 月份,为 26.6℃;月平均最低气温在 1 月份,为—3.8℃;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579.5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1325.6mm,无霜期约 210 天,冻结期一般为 11 月下旬至翌年的 2 月底,最大冻土深度小于 50cm,年平均风速 3.1m/s,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

 4、水文条件 XX 县属 XX 流域小清河水系,主要河流有 XX、小清河、支脉河及北支新河,均顺县境由西向东,顺势入海。

 XX:自县西南部黑里寨镇潘家入境,流向东北,在木李镇白龙湾村转向东流,至赵店镇沙土魏村出境,在县内顺境长度约 47km,为 XX 县的北部边界河流。

 小清河:流经 XX 县南部边界,发源于济南市,向东入莱州弯;由县西南部黑里寨镇前崔村南入境,东至高城镇堰头村出境,过境长度 46.4km。

 支脉河:系排涝河,入渤海,在县境内长 35.2 km,流域面积 563 km2。

 北支新河:系 1977 年开挖的防洪、排涝、改碱河道。西起黑里寨镇乔家村北,东至唐坊乡赵家出境,在博兴县境内入支脉河,县内长度 35.4km,流域面积 428km2,是 XX 县城区的主要排污河道。

 2.1.2 行政区划 XX 县下辖田镇街道办事处、芦湖街道办事处 2 个办事处,XX 镇、高城镇 、黑里寨镇、唐坊镇、花沟镇、常家镇和木李镇 7 个镇。县政府驻地田镇街道办事处。

 截至 2010 年底,根据 XX 市统计局、XX 市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 XX 市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县户籍人口为 36.5 万人。2011 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为 36.6万人。

 2.1.3 社会经济基础 2011 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130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实现 7.6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 129 家,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分别达到 228 亿元、31 亿元、17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2.56%、30.9%、27.14%。“十一五”时期,全县经济结构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 2005 年的 21.5:49.6:28.9 调整为 2010 年的 15:52.9:32.1,由农业县向工业县转变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效。

 目前 XX 县经济发展迅速,先后获得全国棉花百强县、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中国棉纺织名城、中国金融生态县、中国改善人居环境范例县、XX 省园林城市、XX 省投资环境十佳县市等荣誉称号。

 2.1.4 建制沿革 1948 年,由原 XX 县和 XX 县合并而成,取两县首字而得名。

 公元前 1046 年,周成王封姜尚于齐,建立齐国,XX 地属齐。秦时,置狄县(今高城一带),XX 东部隶临淄郡,今 XX 西部、黑里寨大部属济北郡。西汉置千乘郡,故城在今高城北 25km(今旧镇地),又置千乘县(今唐坊镇孙集东南 1.5km 有遗址)。东汉初,复置狄县,改高宛县为 XX 县。三国魏时,XX 为临济县、千乘县、XX 县地,属乐安郡,乐安郡治 XX 即今邹平苑城。隋统一后,XX 初为长乐、邹平县地,属齐郡,隶青州。唐朝,XX 为 XX、邹平县地。

 宋朝,为 XX、邹平县地,属淄州,隶京东东路。元朝,将 XX 县小清河以南所属村庄大部分划为新城(今桓台)、邹平县。公元 1369 年(明洪武二年),将 XX 县并入邹平、齐东县,XX 更名为清池店。公元 1734 年(清雍正十二年),XX 为三府四县地,东南部为 XX 县地,属青州府;西南部为邹平县地,属济南府;西北部为 XX 县地,东北部为蒲台县地,皆属武定府。

 1940 年,XX、XX 县属清河专署。

 1943 年,XX、XX 县属清河行政主任公署。

 1945 年 8月 XX 省政府成立,领胶东、鲁中、鲁南、渤海、滨海 5 个行政公署、21 个专员公署,XX、

 XX 县属清河专员公署,隶渤海行政公署。

 1948 年 4 月,XX 与 XX 合并为 XX 县,初属三专署,后属清河专署,隶渤海行署。

 1950 年 3 月, XX 与齐东合并称齐东县,隶惠民专署。

 1958年 11 月,将齐东析入博兴、邹平县地,皆隶 XX 专署。

 1961 年 10 月,复置 XX 县,隶惠民专署。1990 年 1 月 XX 县划归 XX 市,XX 县的旧镇划入滨州市,全县设 4 镇 6 乡。1994 年 12月唐坊撤乡建置镇;1995 年 9 月常家撤乡建置镇;1996 年 12 月赵店、花沟撤乡建置镇;1998年 4 月,木李乡撤乡换镇;2000 年 8 月,成立 XX 县城区办事处;2001 年 3 月,樊家林乡并入花沟镇;2010 年赵店乡并入常家镇,同时设立田镇街道办事处、芦湖街道办事处;至 2010年底,全县设 2 个城区办事处、7 个镇,形成目前建制。

  2.2 现状道路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2.2.1 对外交通现状

 图 2.2.1 对外交通现状 由济水路、千乘路、磁谷路、开泰大道所组成的城区外环路已经形成,外环路以外有S319、S323、S238、S246 共 4 条省道经过,城区以东有南北向的滨博高速经过,并在与省道 S319 和 S323 相交处设有两个出入口,出入口距离城区约 11 公里。

 对外交通评价:以滨博高速为骨架,四省道为干线,由城区经外环路向外、多方向延伸的对外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且路况良好,交通顺畅。

 存在的问题:

 (1)受 XX 影响,城区与北部地区的联系偏弱。

 (2)东西向无高速公路,与济南方向的联系偏弱。

 2.2.2 城区内部交通

 1、 现状道路网布局

 图 2.2.2 城区内部交通现状 规划范围内,现状道路网呈方格网状,初步形成“四横、六纵”的道路网骨架。

 四横:田横路、XX 路、XX 路、大悦路; 六纵:东邹路、营丘大道、文化路、中心路、芦湖路、国井大道。

 存在的问题:

 (1)主干路中,田横路、XX 路、营丘大道、国井大道均未与外环路直接连通。

 (2)主干路中,芦湖路虽然与外环路已经连通,但与田横路相交处形成了错位。

 (3)主干路中,XX 路和芦湖路沿线的学校、居住区、客运站等机动车出入口设置过多,降低了 XX 路和芦湖路的通行能力。

 (4)次干路和支路中,唐北路、齐东路、文化路、蒲台路、学府路均为断头路,即未与主干路连通。

 (5)田横路东段和国井大道南段的线型不符合方格网状的道路网骨架,且不利于地块的开发。

 2、 现状道路网密度 表 2.2.2 现状道路网密度 道路等级 长度(km) 规划面积(km2 )

 道路网密度(km/km2 ) 2 )

 规划指标(km/km2 ))

 主干路 36.3 37.6 0.96 1.0~1.2 次干路 19.5 0.52 1.2~1.4 支路 26 0.69 3.0~4.0

 经计算,现状道路网密度均不满足规范要求,其中,支路密度最低。

 造成支路密度最低的原因:

 (1)规划范围内约有一半用地未开发。

 (2)对支路的重视程度低于主、次干路。

 (3)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的地块面积过大,且其内部道路未与城市道路相连通。

 3、 现状道路横断面

 主干路现状横断面如下表所示:

  次干路现状横断面如下表所示:

  支路现状横断面如下表所示:

  现状横断面存在的问题:

 (1)规划范围内,全部 27 条道路中,只有主干路 XX 路(东邹路-芦湖路,三块板)、中心路(XX 路-大悦路,一块板、慢行一体)实现了机、非、人分离,其他道路均为一块板、机非混行模式,且部分道路无人行道,路权分配不公平、不合理,安全隐患大。

 XX 路(三块板)

  中心路(一块板、慢行一体)

  (2)由于没有一个完善的规划来指导建设,城区内出现了同一条道路有多个横断面的情况,造成通行能力不统一,如 XX 路、芦湖路、田横路、开泰大道、文化路、蒲台路、唐北路等。

  芦湖路(大悦路以南、车行道宽 28 米)

 芦湖路(大悦路以北、车行道宽 11 米)

  4、 现状道路路况

 经现场调查,规划范围内,大部分道路路况良好,存在问题的路段如下:

 (1)国井大道:扳倒井路以北至广青路段,车行道路面坑洼不平,长约 1820 米。

  国井大道(扳倒井路以北至广青路段)

 (2)XX 路:由于敷设、维修地下管道,非机动车道局部路段破损严重、坑洼不平。

 XX 路(非机动车道局部路段)

 (3)东邹路:广青路以南至 XX 路段,车行道坑洼不平,长约 670 米。

 东邹路(广青路以南至 XX 路段)

 (4)XX 路:芦湖路以东至开泰大道段,车行道破损严重,长约 2980 米。

 XX 路(芦湖路以东至开泰大道段)

 (5)齐东路:XX 路以南至大悦路段,车行道已出现大量裂缝,长约 480 米。

 齐东路(XX 路以南至大悦路段)

 (6)天鹅商城步行街:XX 路以南至大悦路段,路面破损严重,长约 1285 米。

 天鹅商城步行街(XX 路以南至大悦路段)

  5、 现状桥梁

 经现场调查,规划范围内大部分桥梁状况良好,存在问题的桥梁有两个:

 (1)营丘大道跨北支新河桥:现状车行道宽 8 米,两侧人行道宽各 0.8 米,车行道路面已出现大量裂缝。依据 XX 县总体规划,营丘大道为南北向主干路,道路红线 35 米,规划向南与千乘路连通。

 营丘大道跨北支新河桥 如图所示,北支新河以北段,现状营丘大道的车行道宽度为 14 米,因此,此桥已成为营丘大道向南通往千乘路的交通瓶颈,远期建议拓宽。

 (2)中心路跨北支新河桥:现状车行道宽 6 米,无人行道,桥面及栏杆破损严重,现场已限制大型车辆通行。依据 XX 县总体规划,中心路为南北向次干路,道路红线 35 米,规划向南终止于北支新河。

 中心路跨北支新河桥 如图所示,北支新河以北段,现状中心路车行道宽为 14 米,因此,此桥即不满足近期交通量的需求,也不符合总规的远期规划,远期建议拆除。

 6 6 、城区内部交通存在的问题汇总如下:

 (1)道路网布局:方格网状路网布局已基本形成,但存在主干路与外环路未连通,部分道路断头、错位,主干路沿线开口较多等问题。

 (2)现状道路网密度:均不满足规范要求,其中,主干路最好、次干路一般、支路最差。

 (3)现状道路横断面:城区道路以一块板、机非混行为主,半数道路无人行道,且部分道路有多个横断面,造成其通行能力不统一。

 (4)现状道路路况:大部分道路路况良好。

 (5)现状桥梁:除营丘大道和中心路跨北支新河桥外,其余桥梁状况良好。

 3

 对外交通规划

 3.1 发展目标

 构建城际交通快速化、城乡交通一体化、客货运交通分流的对外交通网络体系,全力助推 XX 县的城镇化进程,促进 XX 县加速融入黄三角经济区建设。

 3.2 总体思路

 城际交通:

 新建城际轨道交通、快速交通通道,促进城际交通快速化。完善过境常速公路交通网络,逐步实施骨干公路网的客货运交通分流。优化市区及周边铁路线路和场站布局,畅通铁路货运通道,系统规划和高效利用货运站场。形成围绕 XX 县县城、涵盖周边城市的四十五分钟交通圈。

 城乡交通:

 升级 XX 县城至各乡镇的主干公路,提高公路等级,大幅度提高城乡骨干道路畅通度和通行速度,形成围绕 XX 县县城、涵盖所有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半小时交通圈。

 对外客运:

 系统、科学的规划对外客运场站和通道,全面提高对外客运效率,实施内外客运一体的客运组织模式,对规划的长途客运站实施运输区域分工,划定对外客运入城区通道。确保对外客运交通进出市快捷、换乘方便,内外交通的相互干扰降至最低。

 对外货运:

 系统、科学的规划货运站场和对外货运通道,促进物流园区化,将过境货运分流至外环路。实现过境货运与入城区货运的交通分流,实现城区对外货运和内部货运的高效衔接。

  3.3 铁路规划

 按照 XX 三角洲规划要求和省政府《实施意见》,推进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在 XX 的布局,总规规划了两条铁路,分别为济东滨城际铁路和寿平铁路支线,如下图所示。

  济东滨城际铁路:规划自济南,经济南国际机场——XX——滨州——利津——东营,进入 XX 县后 为引导城区发展方向,服务 XX 城市建设,在 XX 南、大芦湖以东转向滨州,XX站规划位于桃源南路与芦湖路交叉口附近。轻轨线型选择和站点设置与 XX 县城镇向南、向东的发展方向一致,可以带动 XX 城镇发展带向南发展,融入 XX。

 寿平铁路支线:规划自高城镇以西入境,结合小清河航运码头设置货运站场,平行于东环路东侧到达开发区、精细化工与新型材料工业园,在开发区设置铁路货运站场。

 3.4 高速公路规划

 在现状滨博高速公路和国家规划定线的长深高速(二横)的基础上,规划将长深高速(二横)西延经大芦湖以南—北外环以北、常家镇以南—XX 镇以北—济南机场。

 高速公路出入口由现状的 2 处增加到 5 处。在现有的滨博高速公路 XX 互通立交、XX 北互通立交基础上,规划增加滨博高速公路的高城互通立交,长深高速(二横)延长线上规划东二路互通立交和 XX 互通立交。

 3.5 省道规划

 依据 XX 县总体规划,规划形成“一环、四横、四纵”的省道路网框架:

 一环:北环路、西环路、盛世路、南环路。

 四横:刘扬路、广青路/潍高路、南外环、李中路。

 四纵:庆淄路、青苑路、高淄路、赵班路。

 通过以上规划,使对外交通逐步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以省道、县道为干线,以乡道为延伸的道路交通网络。

 此外,确保沿 XX、小清河救灾通道畅行无阻,强化城镇之间联系通道,完善城乡路网体系,中心村通村路达到四级以上标准。

 4

 城区道路规划

 4.1 发展目标

 规划期末,XX 县应建成高效的道路系统,该道路系统应以快速通道和主干道为道路网络骨架,次干道路、支路为道路网络基础,功能明确,层次清晰,平衡发展,合理布局,内外衔接紧密,主次衔接有序。

 (1)完善道路路网布局,优化道路功能,形成以外围公路、主干路为主,次干路为辅,衔接良好的城市道路网络。

 (2)增加道路容量,提高道路供应水平。

 (3)提高交通服务水平和道路运行车速。

 4.2 总体思路

 城区道路网络系统规划:

 结合 XX 县社会经济发展特征,规划符合现代中小型城市需要的城市道路网络体系:与城市用地空间结构匹配,充分适应各城市片区或地段的用地方式。规划密度、间距合理的城市骨干路网,规划衔接城市组团的外围快速通道系统和组团间城市干路。合理确定主、次、支路的道路断面形式和交叉口布置形式。全面梳理和规划城市支路网络,构建结构合理、层级清晰、分工明确、分布均衡的城市道路网络体系。

 城区道路附属设施系统规划:

 结合 XX 县城市建设发展现状,合理规划城市公共停车系统,对停车系统实施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同步规划,较充分化解内城公共停车的矛盾。合理布置城市公共广场系统。合理规划城市加油站。对城市用地规划提出合理建议,确保城市公共广场和加油站服务的城区全覆盖,并较充分满足城市交通和社会发展需求。规划符合中小型城市规模的公共交通线路系统和场站系统,以充分支撑“公共交通优先”的交通发展战略。

 城区交通组织与控制:

 以交通分工、分流为总体思想,对城区道路使用模式进行设计:常速交通与快速交通分流、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分流、客运交通与货运交通分流、生活性交通和疏通性交通分流。确定各类道路的使用性质和使用方式。在老城区道路改造难度较大的实际情况下,以优化交通组织和管理为主要手段,来改善内城区道路交通。对城市交通复杂片区、地段、路段和交叉口进行系统研究,设计合理的交通组织模式。

 4.3 道路等级划分

 依据《XX 县总体规划》,将规划范围内的道路分为三级: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1)主干路:

 一环:由济水路、磁谷路、千乘路、开泰大道组成的外环路; 二横:田横路、XX 路; 三纵:营丘大道、芦湖路、国井大道。

 (2)次干路:

 四横:倪宽路、扳倒井路、XX 路、大悦路。

 三纵:东邹路、文化路、中心路。

 (3)支路:

 三横:田镇街、XX 路、临济路。

 八纵:利君路、唐北路、齐东路、蒲台路、学府路、杨朝英路、建信路、董柏路。

 4.4 总规路网的问题及调整

 4.4.1 总规路网的问题

 1、道路网密度:

 主干路满足规划指标,次干路、支路均不满足。

 现状 XX 县的道路网建设较为完善,但城区道路等级级配特征为 “主干路不主,次干路不次,支路网密度较低”。在总规路网中,道路级配状况得到一定改善,但未获根本改观。主干路密度较大,次干路总量不足,支路网体系性不足(由于工业区的用地性质对地块要求比较大,地块不宜被支路切割的太小,一定程度上使得支路网的密度更加低,但是不能掩盖整体上支路网密度较低的问题)。本规划的总体建议为:尽量挖潜,积极改善,疏散人口,规避矛盾,以外带内,综合解决。

 4.4.2 总规路网的调整 1、增加次干路和支路:在总规路网的基础上,新增次干路和支路以满足规范要求的路网密度。

  将东邹路、文化路、学府路,由田横路向北延伸至济水路。

  2、调整后的道路网密度:

 如上表,主干路和次干路已满足规范指标,但支路仍不满足。

 本次专项规划中,支路规划原则:已建成区,通过改造,逐步打通原有地块内封闭的居住区道路、厂区道路,使其成为城市支路的一部分;规划区,由于用地性质未确定,该范围内的支路不做平面定位规划,但规划地块内的支路密度不得小于 3km/km2 。

 4.5 道路平面定位:

  1、依据《XX 县总体规划》和常家镇 1:500 地形图、老城区 1:2000 地形图,对规范范围内的道路中心线进行平面定位(XX 坐标系)。

 如图,定位坐标分两个精度等级,1:2000 地形图和 1:500 地形图范围内的坐标(黑色)可指导施工图设计;其余 1:10000 地形图范围内的坐标(蓝色)仅作为规划参考,待1:2000 地形图测量完毕后进一步确定。

 4.6 道路横断面规划

 4.6.1 规划原则:

 1、道路红线宽度原则上以《XX 县总体规划》为准。

 2、横断面规划应按道路等级、服务功能、交通特性,结合现状横断面的各种控制条件(如现状行道树等),在规划红线宽度范围内合理布设。

 3、机动车车道数的确定:按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城市主干路机动车道不少于 4 条,次干路和支路机动车道不少于 2 条。

 4、经现场调查,由于规划范围内的居民出行方式以步行、自行车、电动车为主(80%以上),因此为保证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依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主干路和

 次干路应符合机非分离的原则。

 4.6.2 依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对道路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的宽度要求如下:

 1、机动车道宽度:

 当设计车速不大于 60km/h 时,

 小客车专用车道最小宽度 3.25 米;

 大型车或混行车道最小宽度 3.5 米。

 2、非机动车道宽度:

 机非混行,最小宽度 2.5 米;

 机非分离,最小宽度 3.5 米。

 3、人行道宽度:最小宽度 2 米。

 4、规划范围的主、次干路以一块板为主,受道路两侧空间和道路红线的影响,

  机非分离将主要采用慢行交通一体化的模式实现,慢行一体最小宽度 5.5 米。

 5、分隔带最小宽度 1.5 米。

 4.6.3 横断面形式 1、通过三块板实现机、非、人分离:

 以 XX 路为例:

 规划横断面:

 XX 路为生活性主干路,道路设计车速 50km/h,红线宽度 35 米(50 米),道路横断面规划为双向 4 车道,三块板形式,具体尺寸如下:

 磁谷路-芦湖路段,保持现状横断面不变,即红线 35 米=3.5 人+5 非+2 分+14 机+2 分+5非+3.5 人。

 芦湖路-开泰大道段,红线 50 米=4.5 绿+3.5 人+5 非+4 分+16 机+4 分+5 非+3.5 人+4.5绿。

 2、通过慢行一体实现机非分离:

 以国井大道为例:

 规划横断面:

 国井大道为交通性主干路,道路设计车速 60km/h,红线宽度 35 米,道路横断面规划为双向 4 车道,一块板、慢行一体形式,具体尺寸如下:

  保持现状车行道不变,一块板,双向四车道,机非分离,即红线 35 米=7.5 慢行(3.5人+4 非)+2 分+16 机+2 分+7.5 慢行(4 非+3.5 人)。

 3、通过护栏实现机非分离:

 以芦湖路为例:

 规划横断面:

 芦湖路为交通性主干路,道路设计车速 60km/h,红线宽度 40 米,道路横断面规划为双向 6 车道,一块板形式,具体尺寸如下:

 田横路以南段,保持现状横断面不变,即红线 40 米=4 人+2 分+28 车+2 分+4 人,为防止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行驶、停车,以及保证非机动车辆的安全,机非之间采用护栏进行软隔离,非机动车道宽度为 3.5 米,如下图所示:

 田横路以北段,按一块板、慢行一体,双向六车道,机非分离进行规划,即红线 40 米=6.5 慢行(3 人+3.5 非)+2 分+23 机+2 分+6.5 慢行(3.5 非+3 人)。

 4、一块板、机非混行:

 以磁谷路和济水路为例:

 规划横断面:

 磁谷路和济水路均为交通性主干路,道路设计车速 60km/h,红线宽度 35 米,由于外环路的非机动车辆较少,以及受道路红线的限制,无法实现机非分离,因此道路横断面规划为双向 4 车道,一块板形式,机非混行,具体尺寸如下:

 保持现状车行道宽度不变,一块板,双向四车道,机非混行,即 35 米=1 绿+3 人+2 分+23 车+2 分+3 人+1 绿。

  4.6.4 横断面规划成果 通过以上四种方式,对规划范围内的道路进行了横断面尺寸的确定,详细如下表所示:

 1、主干路,除磁谷路、济水路、开泰大道外,均实现了机非分离。

 2、次干路,除扳倒井路东段、大悦路外,均实现机非分离。

 3、支路,除齐东路、XX 路外,均未实现机非分离。

 4.7 慢行系统规划

 4.7.1 城市的空间布局 由于 XX 县城区面积较小,外环路间距约为 7.5km,自行车出行的最大用时为 30 分钟,且地势平坦,非常适合慢行交通的发展。

 4.7.2 慢行交通的现状 经现场调查,县城居民的出行方式 80%以上为步行、自行车、电动车等非机动车,而城市道路大部分为一块板、机非混行,不利于慢行交通的安全。

 4.7.3 建设慢行交通系统的意义 建设慢行系统对于一个崭新的、以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城市来说,具有以下意义:

 (1)有利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慢行系统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对城市环境的积极作用方面。大量的汽车出行导致了土地资源及能源的巨大消耗,污染排放物的总量也急剧上升,慢行系统对资源的低消耗和对环境零污染的特点完全符合 XX 县的生态定位。

 (2)有利于缓解人车矛盾

 小汽车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人车矛盾的激化,这种矛盾突出体现在人车路权分配的不合理以及大量的行人和自行车伤亡事故。通过慢行体系的建立,可以提供给行人和自行车使用者以相对独立而连续的交通空间,做到快慢分离、互不烦扰、各取所需,有效缓解人车矛盾。

 (3)有利于与公交系统相衔接 “公交优先”战略需要其他系统的支持和衔接才能发挥出更高的效率,而慢行系统就能够与公交系统很好的衔接,解决公共交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4)有利于创造人性化交往空间

  在现代机动车占主导的城市空间中,人性化的交往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和侵占。通过慢行系统的建设,一定程度上与机动车道的相对分离,并与公园、绿地以及学校、公交站点、文化设施、景观设施等相衔接,使人们能够充分而便捷的利用城市公共空间,一方面享受绿色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交流,舒缓都市生活的压力。

 (5)有利于保证社会公平性

 城市道路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社会公平性问题,目前的城市中,小汽车交通占据了绝大多数的道路空间资源,而弱势群体交通---行人和自行车的道路空间资源却严重不足,这有违和谐社会的宗旨,公平分配路权才能够保证公众利益。

 4.7.4 规划目标与发展战略 1、规划目标:

 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理念,构建与城市发展相适应,与机动车发展相协调,与公共交通良好衔接,管理有序的安全、便捷、高效、低成本的非机动车系统。构建便捷通畅的步行路径与网络,营造舒适宜人的步行设施与环境,形成以人为本、体现 XX 县地方特色的步行系统。

 2、发展战略:

 (1)以优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为基础,建立慢行与公交衔接良好的换乘系统。

 (2)以城市道路为依托,建设以安全、效率、公平为准绳的快慢分离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3)以城市慢行区和步行单元为依据,整合区内慢行交通网络。

 (4)以人为本,提高慢行系统的安全性、可达性、识别性与系统性,提升慢行系统品质。

 (5)建立、完善慢行交通管理体制和公共政策,提高市民交通安全意识。

 4.7.5 步行交通系统规划

 1、步行系统规划目标:

 构建安全、便捷、通畅的步行途径与步行网络,引导居民步行+公交出行,提供舒适、宁静、公平的步行设施与环境,形成以人为本的、体现 XX 特色的步行系统。

 2、步行系统发展战略:

 1)构建完善的步行系统,创造“安全、公平、连续、便捷、舒适、优美“的的出行空间与环境,实现步行优先,提倡并引导人们选择步行出行方式。

 2)完善步行与外部系统的转换与衔接,在实施公交优先的基础上,大力推广“步行+公交”的一体化交通模式。

 3) 进行合理的城市道路断面设计,在安全、效率、公平的基础上推动“快慢分行”。

 4)规划主要步行廊道,联通城市商业中心、大型社区中心、交通枢纽、公交换乘点、滨河公园等,满足步行交通高峰需求。

 5)完善路段、交叉口人行过街设施,因地制宜的选择合理的人行过街设施形式。

 6)注重步行广场建设,使线型空间与节点空间相结合,既满足人们交通行走的需要,又满足人们驻足观赏或停留休息的需要。

 7)保障照顾弱势群体(老年人、残疾人与儿童)出行利益,提倡他们自主活动的能力与范围。

 8)提高全民现代化交通意识,加强宣传力度,保障行人安全。

 9)不同区域步行规划应结合出行目的、通道条件等区别对待。

 3、步行通廊和步行通道 1) 城市绿色步行通廊 在城市绿色蓝色区域中主要依托城市绿地公园、公共开敞空间与河流水系等天然的绿化条件,进一步强化城---水之间的步行联系,形成城市结构性的绿化步行通廊。城市城---水步行通廊是优先发展的步行区域,应严格限制其周边的开发建设,保证步行环境的整体性和连续性,最大限度地减少机动交通对步行的干扰,完善通廊的配套步行设施,避免部分路段的设施盲点。在不同的区段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商业服务设施,提倡周边土地的混合使用,以活跃步行活动的多样性。最大程度地发掘城---水景观的潜质,在景观通廊末端设置公共开敞空间,形成具有良好景观的高品质步行空间。

 2) 依托城市道路的重要步行通道 在城市绿色带状区域中,居民的交通性步行活动主要沿城市道路展开,规划综合考虑城市的主次干路、主要的公交通道、主要的公共活动中心、地下公共设施和人口分布等要素确定城市重要的步行通道。重要步行通道主要由城市道路两侧的人行道系统构成,以步行交通、交通换乘和向次级通道疏散为基本功能,因此必须首先保证系统的连续性和畅通性。

 3) 在具体实施中,人行道的通行宽度应不小于 3 m,在绿化带较宽的路段应结合绿地安排休息设施; 过街天桥的设置根据两侧用地功能的不同而采用不同标准,一般路段为 300~500 m,商业路段间距为 200~300 m; 步行通道应结合重要步行通道的交叉口、人流量大的次级步行通道交叉口、公交车站、出租车停靠站和交通车站设置。

 4.7.6 非机动车交通系统规划 1、非机动车系统规划目标:

 构建与城市发展相适应、与机动车发展相协调、与公共交通良好衔接、管理有序的安全、便捷、高效、低耗的非机动车系统,引导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营造舒适、宁静、公平的骑行设施与环境,形成富有 XX 特色的、以人为本的非机动车系统。

 2、非机动车系统发展战略:

 1)根据居民出行特征,非机动车客流空间分布模型,在城市客运走廊上建设完善的非机动车廊道网络系统,廊道网络应覆盖所有的慢行区。

 2)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增加公交吸引力,促使中、长途出行的非机动车出行向公交出行转换。

 3)注重非机动车停车场的建设与管理,建立非机动车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常规公共交通之间良好的换乘系统。

 4)改善非机动车系统空间,尽量实现“机非分离”,保障出行安全。

 5)建立、完善非机动车管理体制和公共政策。

 6)以慢行区划分为依托,优化整合区内非机动车网络,鼓励中小区域非机动车出行。

  3、非机动车系统重要通道:

 (1)城区慢行通道:

 城区内部慢行系统主要依托城市主要道路两侧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如 XX 路、扳倒井路、大悦路、中心路、芦湖路、营丘大道等主次干路,结合北支新河、干二排等水系绿化

 中的绿道设计,将居民区与芦湖公园、北支新河等水系绿化系统联系起来,形成城区内部的慢行休闲系统。

 (2)区域慢行通道:

 在城区慢行系统的基础上,沿国井大道东侧水系绿化、济水路北侧生态隔离带、旅游路东侧生态绿化体系中的绿道设计,建立中心城区至 XX 大堤的区域性慢行休闲系统。

 4、非机动车系统换乘停车场规划...

推荐访问:道路交通 说明书 专项规划
上一篇:安全生产工作总结,5,7.
下一篇:大中专毕业生人事,管理就业思考-人事档案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