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建设路径

来源:实践技能 发布时间:2023-01-24 点击:

王 斌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厦门 361012)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方式,是高校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基地。通过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了解国家现实情况和发展状况,增长强化自身能力与水平,培养良好的行为素养,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01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指导意见,提出了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相关要求,要求强化实践活动,增强师生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性,[1]由此可见,如何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各高校面临的紧迫任务。

思政课实践教学应坚持问题导向,从分析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以提高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识为前提,以探寻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为要点,以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践为方向,寻找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策略,形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考核办法、基地建设等较为系统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制度,为思政课实践教学规范化管理提供指导。

通过对部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情况进行调研,梳理出在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运行机制、基地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模式缺乏规范性

没有把思政课实践教学当做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缺乏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教学考核办法。思政课教学除了理论课的相关内容,也要求对学生开展实践性教学。教育部05方案已经对思政课理论教学明确规定,从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时学分等相对稳定。就思政课实践性教学要求,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强调教学中有严格的学分和学时要求,专科学校需要1个学分,本科学校需要2个学分,在暑假期间则需要有一周的实践性教学内容。但具体到各个学校,执行情况好坏不一、落实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学校未落实学分,有的学校未落实课时,有的学校未制定统一的实践教学大纲,有的实践教学内容选择随意性大。这些现象表明,思政课实践教学基本要求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2.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以一定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建立其针对学生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方法,被称为教学模式。在现代化教学模式要求下,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大多以参观考察、社会调查为主要教学形式,模式单一。有的学校组织实践教学,缺乏对学生做认真、系统的指导,对实践教学内容的背景介绍不够,为何开展这次教学,教学中是以何种方法和理论进行的,怎么将理论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实践性教学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如何撰写实践报告,只有在教师指导下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才能收到实际效果。实际教学活动中,有些学校缺乏明确要求,结果是实践教学虽然满足于完成了课时,教学实效性却未必达到理想效果。

3.运行机制缺乏协同性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包括以志愿服务、演讲比赛等第二课堂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等。由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暑期社会实践属于不同的部门负责,思政课实践教学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部)管理,第二课堂和暑期社会实践主要由团委、学生处组织和实施,各部门之间缺乏统筹协调、相互配合,实践教学中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缺乏一种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统一整合起来的机制,难以形成教育的合力。

4.实践基地缺乏稳定性

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一个基地作为教学的重要依托。由于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数量作统一要求,各高校普遍存在着实践基地数量不足、稳定性不够的问题。一些营利性的教育基地受经费影响,缺乏互利互惠的制度保障,和高校合作的热情不高、意愿不强。如果没有有计划的规划和开发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组织起来就更为困难。教育主管部门没有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作为学校评估和思政工作检查的硬指标,是实践基地建设滞后的原因之一。

5.考评体系缺乏科学性

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活动质量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调动积极性,抓好对教师和学生的考核,是提高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关键。目前来看,实践教学考评体系还相当薄弱,更谈不上科学合理。对教师来说,组织实践教学计算多少工作量,组织活动是否执行实践教学大纲,指导学生是否到位,效果如何,还缺乏科学考核的标准和办法。对学生来说,实践活动完成之后,如何考核学生的参与态度,如何评价学生的实践成效,如何评定学生实践成绩,并与奖学金、综合评定挂勾,没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考评体系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生参与实践教学积极性,进而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以上问题的存在成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阻力,严重影响思政课的实际教学效果。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对一件事有足够的认知,才能对投入更多的精力。加强对思政课教学意义的认识,对于提升思政课教学实践效果意义重大。只有在提高认识基础上,在学校领导、有关部门、思政课教师层面统一思想,才能制定可行的方案,形成思政课教学齐抓共管的合力。

1.实践教学是大学生提升实践性的重要保障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以思政课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开展关于实践性的教学形式,具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实践五大方面的显著特性。实践教学不是单纯停留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认知层面,而是通过大学生实际的参与行动,切身的情感体验与领悟,强化大学生对于社会问题的分析能力,帮助大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政治信念,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理论知识中阐述的政治理论理念和方法,在了解中国现状之后,能将社会需求与自身知识能力相结合,将自身理念与社会现实相统一。能够有效地将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起来,兼具课程育人和实践育人的双重功能,因此,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

2.实践教学是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是理论的源泉,也是检验真理是否为真的重要标准。思政课理论性强,传统的课堂教学较多的关注传道、授业、解惑,缺少实践锻炼的机会,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恰好弥补这一不足。思政课实践教学能把作为主体的大学生,与社会现实直接地、现实地联结起来,使大学生从社会现实中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它可以把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分析社会现实的实践中,并在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中检验和印证理论,强化自身水平。大学生只有亲身参与实践教学,走出学校,走进社会,走近人民群众,才能在社会大课堂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提高认识社会、改造社会实践能力。

3.实践教学是大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

实践教学一般分为三种形式,课堂实践、课外实践和虚拟实践。课堂实践主要指通过视频赏析、情景设置、演讲活动以及案例讨论等活动开展教学,以课堂上的理论传导和实践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课外实践主要是通过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各种活动,在实践理论知识的同时,强化各种能力;
虚拟实践一般是指通过互联网为平台,以VR等模式实现一些教学活动,满足现实中难以实现的各种可能。[2]在各种实践模式中,大学生可以充分接触社会,了解各种不同的生活状态,在参与一些富有现实意义的实践活动中,强化其认识世界的能力,提升分析思考与鉴别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符合教育的目的,也符合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在实践中获取的知识与能力,将内化为他们自身的政治信念和道德修养,促进个人成长和人格完善。在实践中,学习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丰富生活经验,学习课堂里学习不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人际交往水平,提升表达能力,对于大学生的能力提升极有帮助。

4.实践教学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载体

自我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和要求,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是学校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自我教育不是闭门造车,而是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理论知识为基础,通过社会调查、实地考察、志愿服务等形式,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过程,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学、思、行结合,变他律为自律,明确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强化自我认知。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载体。

5.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政课吸引力的重要途径

实践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也是教育改革背景的新趋势,不同以往的教学模式,这种方式更灵活可变,操作性强,且能让学生直观看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学生非常喜爱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快速调动起学生对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学习过程变得丰富和快乐。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知识传授,增加学生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强化理论内容的记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是巩固思政课课堂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对于大学生思想品德塑造和理想信念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22年1月,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指出,“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课题对高校思政课建设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抓好后继有人根本大计要求思政课培根固本、铸魂育人,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要求思政课提质增效、引领方向,应对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形势要求思政课激浊扬清、立破并举,大学生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多样多变要求思政课解疑释惑、析理明道。”[3]

探索合理可行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加强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需要从搭建完整的教学体系入手,促使教师在教学中有理论可依,促使实践课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和有效渠道。

1.缔造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整体脉络

把思政课实践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课程标准,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解决思政课实践教学组织实施不规范、教学内容随意性大的问题。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统筹安排和科学规划,把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打造与实际教学内容相呼应的教学方式,强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可行性和教学模式的规范化。

2.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

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就是由相关学校领导牵头,以从事思政课的教育工作者为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与,协调各部门职责任务,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志愿者服务、社会调研、三下乡实践等活动内容相融合,并纳入教育体系之中,构建纵向的管理体制,齐抓共管,形成协作机制和教育合力,指导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充分发挥高校大思政的作用,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有序开展。

3.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

实践教学的具体承载方式,成为影响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主要组成力量。高校在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来开展,以学生为主题,围绕教学活动的主题来开展实践活动的设计工作。在设计中确保既不偏离思政课教学要求,同时可以让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内容之中,将抽象的知识转换为形象的活动内容,促使教学实践活动得以顺利展开。社会考察、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校园内外的实践活动,也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为思政课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撑,必须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研究和思考,才能深化实践活动的效果。

4.运用社会大课堂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

习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曾经强调了思政课的重要性,他认为思政课不只是课堂上的任务和内容,更多的是社会中的活动。在推进思政课教学内容过程中需要和实践相结合,不能照本宣科,不应该单调枯燥,而是和实践结合的,富有生命力的。[4]在推进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让思政课实践与理论结合,让思政课内容鲜活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是思政课的鲜活素材,也是值得学习和研究的伟大历史。在疫情肆虐的当下,我国率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且对于全面清零工作毫不放松,并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充分彰显“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充分展示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最鲜活最生动的教材。在党的领导下,我国14亿人口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国内总产值突破100万亿元大关,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全面小康,稳居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随着我国各项尖端技术的发展,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量子通信等各项基础和前沿领域都获得了巨大成果,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10亿多人拥有基本养老保险,13.6亿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险等等。[5]可以让大学生进行相关内容学习和研究,讨论这些历史性和标志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有英雄的人民。也可以组织大学生讲抗击新冠疫情的故事、讲脱贫攻坚的故事、讲致富奔小康的故事,引导大学生大力发扬中华儿女的奋斗与拼搏精神,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自己的力量。

5.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稳定基地

教学基地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坚实后盾,也是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必然途径与有效方式,更是强化思政课实践内容的有效保障。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不是一项简单的实践活动,它实际上服务于高校教学总的教育目标,并随着教学理念和时代形势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发展,教学实践基地的建成不仅可以为思想政治课程提供新鲜丰富的教育素材,还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6.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

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是对理论进行深化的过程,也是考核学生知识全面性的重要依据。从活动策划、组织、到调研活动和实际体验,再到报告的撰写,最后考核评价,对整个过程必须进行规范的组织和管理,其中,建立考核办法是一个重要环节。考核的依据应当是学生在实践中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基本水平和能力的高低,而非完全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为考核标准,更重要的是能否把这些基本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分析并解决现实中各种各样的问题,综合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实践表现与平时表现相结合,把课堂实践、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表现相结合,成为实践课程中学生的最终成绩。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实践教学是思政课理论知识强化的过程,也是提升思政课有效性的重要方式。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促使实践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是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必然趋势。

猜你喜欢 思政教学模式大学生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少男少女·教育管理(2022年3期)2022-05-12“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体育教学(2022年4期)2022-05-05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2期)2019-05-28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人生十六七(2016年14期)2016-12-01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理科考试研究·高中(2014年8期)2014-10-17让大学生梦想成真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推荐访问:路径 实践 教学
上一篇:新时代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基于OBE理念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