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必2《现代交通运输新变化》

来源:实践技能 发布时间:2020-09-25 点击:

  1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引领我进行本课教学设计的首先是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这是历史课程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理念。教育的目的是关注人的成长和发展,因此以立德树人理念为指导的课堂教学才能够科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增强内心对国家建设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其次,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更好落实核心素养立意为特征的高考改革,本课设计中重点运用“学为中心”“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学生才是学习和课堂的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实现高效和有效课堂。

 二、 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普通高中教科书选择性必修 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中的一课,承接上一课古代和近代水陆交通的变迁。本课教材内容包括三目,前两目为 20 世纪交通运输在陆、海、空领域的具体成就,包括世界和中国两部分,第三目为现代交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分别从经济、公共交通、生活等多角度进行分析。本课内容便于同社会现实进行对接,总体难度不高。

 三、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高一必修教材的学习已经对现代世界及中国政治、经济及思想的发展有了初步了解,这些知识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知识背景,因此学习现代交通领域的新变化相对比较轻松。但是学生依然存在自主学习较差,多角度思维欠缺等问题。

 四、教学目标 了解 20 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注重对时空观念的理解;结合材料分析交通事业的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意义,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理解科学家们为交通事业发展、国家繁荣富强所做出的努力,明确自主研发、创新思维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进而引导学生对祖国建设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落实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 20 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意义,特别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交通运输发展对推动社会进步的深远意义;教学难点是理解人类为改善生活而进行的推动交通运输发展的努力,进一步理解交通运输与社会生活、科技的关系。

 六、教学设计思路 课标对本课的要求为认识 20 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和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意义。教材虽对 20 世纪以来世界交通运输的变化都有涉及,但重点明显放在新中国以来中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根据对于本课的理解,将本课的整体思路确定为:通过中国在陆、海、空领域建设的三个重大交通工程为切入口,结合科学家们奋斗的事迹,让学生理解自主研发、创新思维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并以此引导学生认识到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是推动区域经济的巨大“引擎”。核心素养中重点凸显家国情怀的落实。

 通过播放中国自主研发 C919 飞机的视频导入本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对现代交通事业,特别是中国现代交通领域成就形成直观认识。

 对于 20 世纪交通运输新变化的史实,由于比较简单,主要通过制定大事年表和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进行展示,体现先学后教,引导学生对时空观念的重视。在教学中不仅止步于简单识记具体史实,还需要注重问题引领,让学生概括各领域交通变化的特点,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对概括类问题的思维模式。

 陆、海、空三大领域交通相关史实落实后,均把重点放在中国交通建设方面的成就,以青藏铁路、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机场为切入口,通过了解张鲁新、林鸣等科学家的事迹,理解科学家们为交通事业发展、国家繁荣富强所做出的努力,明确自主研发、创新思维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进而引导学生对祖国建设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落实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对于 20 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带来的影响这一内容,通过课堂辩论的形式进行展开。从弊大于利和

  2 利大于弊两个角度分析,体现唯物史观辩证的、全面的看待问题的方法。最终使学生们认识到,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是人类文明中迈出的重要一步,是推动区域经济的巨大“引擎”。

 通过结合所学和《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白皮书的节选材料,要求学生概括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原因,这体现对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培养,并加深学生对于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认识。

 最后以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关于“交通强国”的一段话为结语,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交通运输行业对于中国伟大复兴的重要性。

 七、 教学过程 课前渲染:播放视频《人类从走到飞》 【设计意图】视频通过沙画形式按照时间顺序展示出人类交通工具的变化,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不同时期交通工具的使用形成整体认知,有利于构建时空观念,另一方面也能调动学生对本课的兴趣,激发其深入了解的求知欲。

 导入:播放中国自主研发 C919 飞机的视频。

 教师:飞机的发明实现了人类自古以来的飞天梦,而这正是 20 世纪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表现。除了飞机之外,20 世纪交通领域还有哪些新变化?这些新变化又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一历史变迁,学习第 13 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形式展示从古代至现代交通运输的变迁,使学生对不同时期交通工具的使用形成整体认知,有利于构建时空观念,同时也能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其深入了解的求知欲。

 教师:下面我们就通过陆、海、空三大领域来了解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展示表格: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p73—74 并结合所学知识制作有关陆上交通的大事年表。

 生答。

 参考答案:

 1、汽车工业发展推动道路建设。

 2、速度不断提高。

 3、由一国发明到各国迅速普及。

 4、中国起步晚,发展快,如今已居于世界前列。

 提问:根据所填表格内容,概括 20 世纪陆上交通的新特点,注意多角度思考。

 生答。

 教师:从汽车、公路的内在关系看,汽车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道路的建设。对速度的要求不断提高,是高速公路的出现重要原因。从各国参与的角度看,汽车、公路和铁路领域的发展均经历了由一国发明到各国迅速普及的过程。从中国的角度看,中国起步晚,发展快,如今已居于世界前列。

 【设计意图】陆上交通的发展这一部分内容比较零散,设计以表格的形式分汽车、公路、铁路三大领域让学生填表,可以培养学生分类归纳的能力。同时在学生活动方面,先自主学习,再展示成果,后由教师订正,体现先学后教,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在对具体史实落实到位的前提下,让学生概括陆上交通发展的新特点,并进行多角度的引导,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教师: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陆上交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课堂小游戏,通过一段评语来猜一猜这是哪一个交通工程? 展示材料:

 它被誉为天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的高原铁路,2013 年入选“全球百年工程”,汽车 世界

 中国

 公路 世界

 中国

 铁路 世界

 中国

  3 是世界铁路建设史是的一座丰碑。它是哪一个交通工程? 生答。

 【设计意图】通过根据评语猜交通工程这一环节的设置,既激发学生对于青藏铁路为何获得如此殊荣的好奇心,同时也起到了让学生主动参与,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

 教师:一说起天路,同学们都知道是青藏铁路。下面就让我们走近在生命禁区筑造天路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著名冻土科学家张鲁新,体味他的高处人生。

 展示材料:

 1974 年冬,刚刚结婚 7 天的张鲁新,便与新婚妻子告别,调到了兰州铁道科学研究院西北研究所。随后他以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分布与特征研究课题组组长的身份,带领其他科研人员一道,走上了高原。

 他在高原上曾多次一天一夜没吃一顿饭,在试验场一蹲就是 30 多个小时。最长的一次,他一年零一个月没有走下唐古拉。一次他外出勘察,途经唐古拉山,大雪封山,雪有半尺多厚,稍有不慎,就会摔得粉身碎骨。司机吓得不敢前进。最后,张鲁新在前面蹚雪探路,司机开车,在风雪中跋涉了 30 多公里,终于冲出了死神的魔掌。

 张鲁新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参与了多项冻土课题的研究。张鲁新曾说:“我站着,就是路标;躺下,便是路基!一定要把青藏铁路修道到拉萨去,实现几代冻土科学工作者的理想。”从 1978 年 3 月开始,他先后主持冻土路基、冻土力学课题四项。他参与主持的“多年冻土地区锚杆长期抗拔力的研究”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改编自《张鲁新:一个人与一条路》 提问:通过张鲁新等几代冻土科学工作者的努力,改变了我国在冻土铁路领域的落后局面,最终实现了青藏铁路的顺利通车,并且填补了世界冻土领域研究的多项空白,这说明了什么? 生答。

 教师:创新驱动发展,科研成就自信。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加强文化自信,实现大国尊严。

 【设计意图】在对新中国陆上交通成就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之上,选取青藏铁路的建设这一视角,让学生从细节上产生具体认知。通过走近冻土专家张鲁新,了解他不懈努力、攻克科研课题的经历,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家为交通事业发展、国家繁荣富强所做出的努力,进而理解我国陆上交通的发展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世界的进步,从而引导学生对祖国建设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体现家国情怀。

 展示材料:

 自青藏铁路通车后的 2006 年至 2015 年,青海省 GDP 由 641 亿元增长到 2417 亿元,西藏自治区 GDP由 342 亿元增长到 1026.39 亿元,年均增速均保持在 10%以上。尤其是 2015 年,西藏自治区 GDP 突破千亿元大关,增长 11%,增速位居全国第一,是青藏铁路通车前的 4 倍。

 ——《天路”架起雪域金桥 写在青藏铁路通车十周年之际 》 提问:请同学们分析这组数据,思考这说明了什么? 生答。

 教师:通过分析这组数据不难看出,在青藏铁路通车后当地 GDP 出现高速增长,这说明青藏铁路已经成为拉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对改变青藏高原贫困落后面貌,增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促进青海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海上交通领域,进入 20 世纪,世界又发生了哪些新变化?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p75 思考这一问题。注意分角度从教材中简要概括答案。

 生答。

 参考答案:

 1、航海雷达的使用和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

 2、船舶制造出现了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自动化和内燃化等多种趋势。

 3、1994 年英法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和第二长的铁路隧道。

 4、1982 年,中国首次按国际标准制造并交付出口船舶,中国造船企业进入世界造船市场。

 教师:进入 20 世纪以来,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航运技术和船舶制造业的发展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中国的造船业也逐步腾飞。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继续思考,中国海上交通发展有何特点?

  4 生答。

 教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造船业融入市场,发展迅速。这说明国家政策的调整,对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设计意图】海上交通发展这一内容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即可了解相关史实。因此在这一知识点的处理上为培养学生思维,通过问题引领的方式,帮助学生在了解基本史实的前提下进一步思考中国海上交通发展的特点,并点出对外开放政策对这一领域的深远影响,使得学生的认识从基本史实上升到内在规律。

 教师: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海上交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一段评语来猜一猜这是哪一个交通工程? 展示材料:它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工程。由于建设难度之大,它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它是哪一个交通工程 生答。

 教师:下面就让我们走近“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林鸣,了解他和港珠澳大桥的故事。

 展示材料:

 2009 年,港珠澳大桥项目刚刚成立,在沉管隧道领域,中国的技术还无法比肩国际水平。当时全国江河沉管隧道总长不超过 4000 米,在此基础上要建立一个长 5664 米的外海沉管隧道,费用之高、难度之大、风险之大,难以想象!

  面对外国公司 15 亿元的漫天要价,林鸣和他的团队决定走自主研发之路。他带领团队攻破无数难关,一起熬过无数个夜。在筹备第八个“孩子”--E8 沉管安装的关键时刻,林鸣出现了鼻腔大出血,情况十分危险。在做了两次全麻手术后,他立马又投入安装工作,医生只好跟着上船。10 年来,几乎每到关键和危险的时刻,林鸣都会像“钉子”一样,几小时、十几个小时、几十个小时地“钉”在工地。10 年来,他瘦了整整 40 斤。

 在林鸣的带领下,建造港珠澳大桥过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实现了中国建设从“跟跑”到“领跑”的蜕变,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智慧和实力! ——《“朗读者”林鸣:人生就是要不断出发》 提问:在林鸣和他的团队的努力下,中国建设从“跟跑”到“领跑”的蜕变体现了什么? 生答。

 教师:正是万千和林鸣一样的造桥工程师不懈的努力,技术攻关的勇气,造就了世界级的工程,推动了中国的大跨步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上发表的讲话中所说“ 港珠澳大桥是国家工程、国之重器,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 【设计意图】在对新中国海上交通成就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之上,选取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这一视角,让学生从细节上产生具体认知。历史是关注人的学科,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林鸣的经历为切入点更能拉近学生对这一超级工程的亲近感,感受科学家为交通事业发展、国家繁荣富强所做出的努力,进而引导学生对祖国建设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落实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教师:

 港珠澳大桥自建成通车以来,极大缩短了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这再次体现了交通运输的发展对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作用。接下来,我们把视线转向蔚蓝天空,进入 20 世纪,在航空领域又有哪些新变化?阅读教材 p75,请同学们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简单构建 20 世纪航空领域的成就,3 分钟后请一位同学上台投影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投影展示思维导图。

  5

  提问:通过思维导图,请大家思考航空领域成就有何内在联系? 生答。

 教师:

 航空领域的发明之间存在连锁反应。

 【设计意图】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理清航空领域成就之间的内在联系,既由飞机的发明再到航线出现的连锁反应,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并培养利用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点的方法。

 教师:目前我国有一个还在建设中的交通工程,一旦竣工,它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场,旅客吞吐量最大能满足 1.3 亿人次/年。2016 年,它被英国《卫报》评选为即将竣工的”新世纪七大奇迹“之首。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哪一个交通工程? 生答。

 教师:下面我们就通过一段材料走近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指挥部,看看他们为中国航空领域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展示材料:

 大兴机场不同于以往任何一座机场,这是第一次把一座机场的作用上升到国家发展动力源的高度。

 世界级的机场工程,也带来了世界级的工程难题,再加上工期紧张、环境复杂、协调难度大等一系列难点问题,挑战之大超乎想象。然而面对这些难题,机场建设者都力求以工匠精神推进精细化管理,以创新精神推进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截至目前,机场完工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全部达到了 100%。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在建设过程中还采用了行李系统、离港系统等众多国产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打破了外国公司长期以来在大型枢纽机场的垄断地位,为推动我国在国际民航规则和标准制订上获得主导权和话语权提供了有力支撑。

 ——改编自《回首不负使命 前行尽展新颜——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开工建设四周年》 提问: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说明了什么? 生答。

 教师:正是无数机场建设者以工匠精神推进新技术,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才取得了重大进展,推动了我国在国际民航领域的进步。大兴国际机场在 2019 年正式运营后,将对京津冀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设计意图】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之上,选取北京大兴机场这一视角,从航空领域继续引导学生感受机场建设者对为交通事业发展、国家繁荣富强所做出的努力,进而引导学生对祖国建设的荣誉感和使命

  6 感,落实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教师:20 世纪交通运输领域产生了一系列巨变,给社会经济带来深远影响,人们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重大变化。然而对于交通运输新变化带来的影响,却引发了一些不同的声音。现代交通的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立论,结合教材和材料进行论证。注意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材料展示:

 通过交通,能够有效地跨地区调度经济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益……能够极大地丰富各地群众的物质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同时,交通产业自身也创造国民收入,并直接带动旅游无烟产业的发展。

  ——《交通的内涵和社会意义》 从文明演进的脉络看,交通运输发展是人类追求交流联通的自由意志挑战时空阻隔的过程及结果,成为技术、经济、社会和文明进阶的重要标志。

  ——《交通运输发展的中国道路》 交通拥堵、航班延误、各类突发交通事故等造成的经济财产损失、时间浪费、人员伤亡,不仅损坏自然生态系统,而且对人文环境造成混乱和伤害。

  ——《交通运输发展与环境保护探析》 生答。

 教师:同学们辩论得非常精彩,不管选择哪一种观点,同学们都能意识到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带给社会的影响有利也有弊,这正体现了唯物史观辩证的、全面的看待问题的方法。通过辩论,同学们对现代交通的影响又有了进一步认识,我们必须承认这是人类文明中迈出的重要一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是推动区域经济的巨大“引擎”,同时必须注意在发展中药兼顾环境的保护。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一种观点,提取材料信息加以论证,这一课堂辩论环节的设置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现代交通发展带来的影响的认识,促进了学生史论结合能力的培养。关于利和弊的分析,则体现了唯物史观全面的、辩证的看待问题的要求,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

 教师: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陆、海、空领域我国的交通事业均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所学思考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原因,注意论从史出,多角度思考。

 展示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明确提出首先要创造一些基本条件恢复交通运输。经过 3 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期,修复了被破坏的交通运输设施设备,恢复了水陆空运输…… 1978 年,改革开放揭开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交通运输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中国政府把交通运输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放开交通运输市场、建立社会化融资机制方面进行开创性探索,积极扭转交通运输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被动局面…… 1992 年,中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交通运输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白皮书 生答。

 参考答案:

 1、新中国的成立提供政权保障。

 2、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交通运输的发展。

 3、政府制定政策扶持交通运输发展。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推动交通运输的发展。

 5、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创新进取。

 教师:新中国的成立为交通事业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也推动交通运输的发展。政府制定相应扶持政策,为交通运输发展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进一步推动了交通运输的发展。更有不负时代的几代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创新进取,以满腔热血为我们交通事业的发展无私奉献。

  7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和所学概括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原因,体现对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培养,并加深学生对于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认识。

 结语:2017 年 10 月 18 日,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首次提到要加强“交通强国”建设,这标志着建设交通强国已经由行业愿景上升为国家战略。

 从世界大国崛起的历史进程来看,国家要强盛,交通须先行,交通运输行业必须义不容辞地扛起先行的旗帜,踏上奋力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的新征程!

 课后作业:同学们,假如要你设计一条交通成果大道,大道两旁计划拜访一些 20 世纪以来重大交通工具或交通工程的模型,你会选择那些?并分别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的布置具有很大开放性,作为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测,学生可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交通工具或交通工程进行展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体现对学生历史叙述能力的要求。

 八、 教学评价设计

  根据本课制定的教学目标,制定多维度的教学评价目标,侧重于以课程内容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为依据。例如针对 20 世纪交通运输新变化的史实,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并制定大事年表和思维导图,在评价时,主要关注具体史实是否正确,时间顺序是否错乱,侧重于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评价。在围绕 20世纪交通运输发展影响的课堂辩论中,要求学生选择观点,结合材料论证。在评价时,主要关注是否能够论从史出,是否能够做到全面、辩证的评价,是否能够以历史语言明确表达自己观点,侧重于对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方面的评价。

 九、板书设计 (一)、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1、陆上交通的发展 2、海上交通的发展 3、航空的发展 (二)、现代交通发展的影响 十、教学反思

  本课关于 20 世纪以来交通运输新变化的具体史实较多,且零散,在处理过程中尽量通过表格和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识记,然而还是占用时间还是偏多。课堂小辩论环节的开展学生表现不够活跃,也许与老师引导不充分有关,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更多设计类似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推荐访问:新变化 交通运输
上一篇:河北省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试卷(II)卷
下一篇: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人民法院机房改造建设项目竞争性谈判成交公告571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