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人物先进事迹(共)

来源:卫生职称 发布时间:2021-01-26 点击:

感动人物先进事迹(共4篇)
第1篇:感动矿山先进人物事迹感动矿山先进人物事迹 ————于继生 为营销部主管副部长的他,于继生始终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吃苦耐劳、尽职尽责、只讲奉献,干工作从不知疲倦的一步步踏实走来,演绎着一场不断努力,不断成长的人生剧。

随着矿井生产能力的加强,许多设备设施已跟不上矿井快速的发展脚步,如何通过技术改造,不断优化生产系统,提高生产效率等现实情况摆在了面前,于继生也把这些情况定为了自己要攻克的目标。地面生产系统20 3、301等岗位溜煤筒,系矿井生产咽喉通道,由于该溜煤筒(铁制)长期运转过程中不断的磨损、变形,生产中经常因水煤煤湿导致阻塞甚至漏煤而影响矿井生产。同时由于溜煤筒属长方形结构,往往正常磨损面为底面当调整后也仅能供底面和上面使用,从而导致溜煤筒使用上的浪费。于继生组织科技术主管和机电骨干,多次深入现场,共同商议、研究、分析,设计图纸,拿出了一个成熟的方案,他们将原来的长方形溜煤筒替换为方形溜煤筒,同时在新改造的方形溜煤筒中增加防腐处理,这一改造的实施不仅解决了溜煤筒造成的停车影响生产时间的问题,还使原先每月需更换一次的流煤溜延长到了现在每季更换一次,每个月为科节约了材料费__元。今 以年来,在于继生的带领下,全科还实施了20 1、301传动装臵技术改造、508加装溜煤筒技术改造等多项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大大提高了生产设备的效率,节约创效价值约3万元,更为适应我矿高产高效的要求做出了贡献。

于继生的手机是24小时常开的,不是因为有什么好处,而是为了在科生产上有难以解决的困难的时候,能够随时得到消息,又便在最短的时间能够赶到现场,半夜骑着电动车从家里赶到矿上这样的事,对于于继生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1月份的一个晚上,时间已经是23点了,于继生刚刚钻入暖和和的被窝正准备睡觉,枕边的手机铃声响了,原来是科里201皮带机出现了故障,值班修理工一人无法解决,需要他赶紧回矿处理,于继生急忙穿好衣服,和爱人打了个招呼,就骑上电动车匆匆忙忙地赶回到矿上,亲自动手指挥处理故障,直到正常恢复生产,这时候已经是接近凌晨1点了。

有人说他好,有人说他傻,也有人说他不懂得如何“做领导”,于继生都不臵可否,只是默默坚守着做为一名管理人员和一名共产党员那种淡定的执着。

年3月12日 第2篇:“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展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展 用生命托起战机,最终倒在工作岗位上的航空英模——罗阳 长使英雄泪满襟 如果你没有离开,依然会,带吴钩,巡万里关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灯看剑,梦一回再吹角连营。你听到了么?那战机的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而奏响! 歼-15总负责人 罗 阳: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阳所在的沈飞集团是中国重要的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他本人也是飞机设计专家,11月25日,随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参与舰载机起降训练的罗阳,在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原性猝死,不幸殉职。

罗阳1982年毕业于__航天航空大学高空设计专业。他担任中航工业沈飞董事长、总经理的5年,是沈飞新型号飞机任务最多、最重的5年。难关难度,难题难点,好像排着队一样。罗阳善于解决问题,采取多种措施推动研制进度,创造了新机研制提前18天总装下线,从设计发图到成功首飞仅用10个半月的奇迹。

年1月,罗阳担任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舰载机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没有经验,也没有现成的关键技术可以借鉴,航空制造大国对技术的封锁,逼着航空人只有自主创新一条路可以走。在航母上,罗阳坚持亲力亲为,与科研人员一起整理试验数据,观看每次起降过程,记录和分析飞机状态,出现身体不适,也没有中途下舰,甚至都没有去找医护人员检查。

难度高,任务重,时间短。重重考验摆在罗阳面前,可是他就有这么一股不服输、不懈怠的劲头。他曾说,外国人能干成的事情,中国人同样能干成,而且还能干得更好。

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不知疲倦,劳心劳力,没有一刻休息,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一生奉献给核事业,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科学家——林俊德 纵死终令汗竹香 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 工作到最后一刻 林俊德:
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年病逝。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
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在南海默默守礁二十年,为气象观测做出巨大贡献的海军气象工程师——李文波 能受天磨为铁汉 二十年坚守,你站成了一块礁石,任凭风吹浪打。却只能愧对青丝白发。你也有梦,可更知肩上的责任比天大。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里,祖国的风帆从不曾落下。

南海守礁王 李文波:中国海军南海守礁士兵。李文波21岁时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当年入伍,三年后赴南沙永暑礁,直到现在。20多年来,他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

长期恶劣环境下的生活,李文波的身体大不如从前,风湿病越来越重,但他仍然坚持一次不落地守礁,还经常顶替战友。除了坚守岗位,李文波还不断创新,为守礁工作总结经验,编写教材。他设计出了南沙第一套水文气象月报表程序,还编撰完成了《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教材》。

为了守礁,李文波亏欠家里太多。他新婚5天后回到南沙,20多年来,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到3年。年4月,李文波第一次回到老家,才知道母亲已经卧病在床3年, 年9月,母亲病危,李文波回到老家陪伴母亲仅十天,就接到执行南沙守礁的命令,在前往南沙的舰艇上他接到了母亲病逝的消息,一个人长跪在甲板上向北方失声痛哭。李文波说:“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荣耀,就算下辈子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 为救出学生失去双腿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 冰雪为容玉作胎 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
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

最美女教师。

张丽莉:女,28岁。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__中学初三(3)班班主任。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碾到了车下。

张丽莉出生在一个世家,年,她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佳木斯市第__中学任教。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

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肉都翻卷起来,路面满是鲜血,惨不忍睹。被轧伤后她有时清醒有时昏迷,在送医院的途中,还对大家说:要先救学生。昏迷多天后,张丽莉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 经过抢救,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的后果会是怎样,但张丽莉很快接受了事实,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得,很幸运,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你们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福的。” 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她回答:“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经28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28年的快乐时光。那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刚刚开始。” 为保障农民工利益,多次到企业卧底打工的“民工”局长——陈家顺 动人以行不以言 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
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谁。

卧底民工局长。

陈家顺: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1968年出生。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从年9月起,陈家顺先后深入5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云南沾益县是劳务输出大县,陈家顺担任副局长后,积极组织家乡农民到浙江义乌等地务工,并关注他们的切身利益,为他们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摸清农民工工作、吃住、工资待遇、劳动时间等情况,陈家顺从年9月起先后深入5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和农民工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当过操作员、仓库保管员,养过猪,干过装卸工,当过民办学校教师。几年来,他“卧底”考察了义乌市及周边县市的许多家企业,为农民工提供了180多家用工情况良好的企业信息。

在调解各类用工纠纷时,他总是挺身而出,为农民工利益据理力争。4年来,共为农民工调解各类纠纷780余起,挽回损失180万余元。在农民工遇到困难时,他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多次协调企业垫付农民工车费、伙食费、医药费等共7万多元。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当地民工和社会各界的称赞,陈家顺被人们誉为“卧底局长”、“民工局长”。

坚持五年背着生病母亲上下班,为年轻人作出榜样的孝子——陈斌强 孝更绝伦足可矜 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背着妈妈上班。

陈斌强: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决定带着母亲上班。他用一根藏青色的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然后每天骑着电动车。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

那时,陈斌强的儿子不到两岁,妻子建议他把妈妈送到养老院去,他说:“一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被欺负了怎么办?”为了照顾妈妈,他硬是把儿子提前一年送进幼儿园。

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
凌晨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
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
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

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着两个班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2+1活动。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 丈夫背着妻子,坚持20多年在大山中行医的乡村医生夫妇——周月华、艾起 清香传得天心在 她背起药箱,他再背起她。他心里装的全是她,而她的心里还装着整个村庄。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华皎洁,爱正漫漫的升起。

:残疾医生夫妇 周月华,女,43岁,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乡村医生。二十多年来,她硬是靠着拐杖和丈夫的后背,“爬”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辖区近5000村民带去了医疗服务。

周月华出生后8个月被诊断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这一切并没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凭着自己的执着,周月华完成了中学学业并成功从卫校毕业。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周月华因身体残疾而四处碰壁。后来,看到乡亲们每次都要步行几个小时才能到镇上医院看病,她就动了行医的心思。

周月华将平时省吃俭用下来的200元加上家中仅有的600元储蓄作为开诊所的启动资金,又把家里堂屋修整了出来做场地,药品采购则靠两个弟弟用小竹筐一筐筐往回背,1990年11月,周月华的“柳荫镇西河村卫生室”终于正式挂牌营业了。

“我喜欢我的工作,喜欢我现在所做的一切。” 周月华说道,“住在偏远地方,农民看病要走上好几小时。所以我现在做多一点,让乡亲们少跑一点,少花一点,自己会感到很开心。”最开始行医时,周月华右肩挎的是药箱,左肩杵着拐杖在山间艰难行走,这种行医方式直到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条左腿――她的丈夫,艾起。

周月华和艾起结婚之后,无论上山涉水,刮风下雨,只要有出诊,艾起便会揽起周月华的手,用宽阔的后背将她背到病人家里。“背你一辈子,我无怨无悔!”这个男人用20年的行动,默默支持着妻子的事业。二十多年来,她硬是靠着拐杖和丈夫的后背,“爬”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辖区近5000村民带去了医疗服务。

因病去世并把器官捐献给他人的十二岁女孩——何玥 何处春江无月明 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捐献肝肾器官的“最美女孩” 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9月初,病情复发二次入院,肿瘤已扩散至脑部组织。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

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却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住院进行了第一次手术。9月初,病情突然复发二次入院,肿瘤已扩散至脑部组织。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脑死亡,父亲根据她的遗愿将她的两个肾和一个肝捐给了三个人。

在亲人眼里,何玥是个爱学_、有爱心的孩子。今年4月,做完手术第三天,她就回到学校上课了。她的家里满满一面墙都贴着她的“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奖状。08年汶川地震时,她硬逼着父母捐出了一个月的工钱。她被查出脑瘤后,学校为她捐钱,她要父亲捐给更需要的人。

9月中旬,爸爸从广东打工回来,她第一句话就说:“爸爸,我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她说,她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命,她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由于是何玥最后的心愿,爸爸妈妈奶奶叔叔婶婶最终同意了孩子的想法,决定帮助她完成遗愿。

11月17日凌晨零点10分,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自己短短12年的生命历程。

凌晨4点,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其中一名是身患尿毒症的18岁藏族小伙索朗旺青。

何玥因捐献器官被称为“最美女孩”,她死前的这个愿望被称为“最美遗愿”。

备受思乡之苦,为上百位老兵带回骨灰的台湾老兵——高秉涵 悲莫悲兮生别离 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少小离家,如今你回来了,双手颤抖,你捧着的不是老兵的遗骨,一坛又一坛,都是满满的乡愁。

台湾老兵 高秉涵,台湾律师,老兵。1936年出生于山东菏泽。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所有台湾老兵经历的坎坷和艰辛,同时也见证海峡两岸从隔绝到沟通的一段特殊历史。

高秉涵生于山东菏泽,13岁已经成为“小学兵”,在“南逃”路上几乎丢掉半条命,辗转抵达台湾之后,他又成了孤儿流落于台北街头。他流过浪,做过小贩,几经周折考上了台湾“国防学院”法律系,毕业后成为金门驻军军事法庭的法官。

他审的第一个案子是金门逃兵案,一个士兵在值岗时冒险抱一只轮胎穿越金门海峡想游回厦门的家,但是没能成功,被判处死刑。一个想要回家孝敬母亲的人怎么会有死罪?为什么一段浅浅的海峡会让骨肉同胞分为两个世界?身为法官的高秉涵无能为力,但他的内心受到极大的触动。

1973年,高秉涵退出军界,成为一名挂牌律师。1979年,离家31年后,高秉涵写的第一封家书,由台湾至欧洲、经美国寄到中国,又经__、广州、辽源,历时三个多月,于母亲葬礼的当天抵达亲人的手中。

两岸开放后,他开始奔波于大陆和台湾之间,义务为台湾老兵寻亲提供支持,20多年间,先后抱回了54个老兵的骨灰罐,帮助他们完成遗愿,回归故乡的怀抱。

坚持十四年,以家庭的力量撑起爱心小院的农家妇女——高淑珍 爝火燃回春浩浩 粗糙的手支起课桌,宽厚的背挡住风雨。有了爱,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壮起来。你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你洒下辛苦的种子,善良会生长成参天大树。

爱心小院 高淑珍,56岁,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普通农村妇女。附近村庄也有一些因肢残不能上学的孩子,他们都对读书充满渴望。她想让不幸的孩子都能读书,于是在家里办起了学校。

高淑珍的儿子王利国4岁那年得了类风湿,落下了残疾。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不能上学。高淑珍心疼儿子,想在家里办个小课堂。后来她发现,附近村庄也有一些因肢残不能上学的孩子,他们都对读书充满渴望。她想让不幸的孩子都能读书,于是在家里办起了学校。

__年4月,她的“炕头课堂”开讲了,老师是女儿王国光。5个孩子、4张课桌、2块小黑板和借来的旧课本……高淑珍的家里响起了读书声。

这个学校一开就是14年。14年间,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却从未收过一分钱。高淑珍和女儿每天用自行车接送孩子,中午就在她家一起吃大锅饭。渐渐的,自行车已经接不过来,她一咬牙,买了辆旧面包车。有两个肢残严重的孩子,路上她怕颠坏了,就一直抱在怀里。后来,为了让孩子少受罪,她索性让孩子都住在家里,免费吃住读书。

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但是高淑珍精力有限,家里地方有限,还债务累累,但是“不”字她始终说不出口。无论多么艰难,她总是尽最大努力,让孩子们的生活过得好一些。高淑珍家承包了20多亩水田,稻谷就是孩子们的口粮。但是歉收的时候,让每个孩子吃饱并不轻松。为了多挣几个钱,她每天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驮着批发来的一些日用品去赶集,一骑就是100多里地。有的时候下大雪没有集,高淑珍就走街串户地卖,“我一天出去挣十块二十块,给孩子们买点好吃的,我心里头欢喜,骑着车子都有劲。”她说。

高淑珍爱心小院的故事见诸媒体后,引起强烈反响。爱心小院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捐助,还有不少志愿者从各地赶来实行爱心接力。有的志愿者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三年多时间,上海一家医院为小院的10个孩子实行了治疗手术。

特别致敬——公安部湄公河“105案”专案组 公安部湄公河“105案”专案组 年10月,东南亚缅泰边境的“糯康集团”制造“湄公河105惨案”,杀害13名中国船员,震惊世界。公安部禁毒局局长刘跃进带领专案组成员,深入案发地,经过6个多月的努力,将策划实施“105”的特大武装贩毒集团首犯糯康抓获。

湄公河“105案”密谋策划于境外、组织实施于境外、犯罪后又逃匿藏身于境外,中国公安机关的侦查、调查、取证、抓捕等工作主要在境外开展,犯罪首领糯康与地方势力关系良好。这都给案件的侦破带来了极大难度。

糯康的大本营主要是在湄公河的缅甸一侧,他和他手下骨干分子多数时间待在缅甸。被警方追捕后,糯康逃走杳无音讯。今年2到4月间,专案组的调查进入了低潮,东南亚各国警方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刘跃进带领干警不断搜集新线索,并据此调整策略。为了把糯康挤到老挝,刘跃进积极和缅甸的军方警方加强联系,督促他们加强对糯康的清剿。终于,经过六个月的努力,糯康在老挝被抓获。年9月20日,“105案”开庭审理,11月6日首犯糯康被判处死刑。

湄公河“105”案成功侦破,告慰了逝者及家属,维护了我国法律的尊严,彰显了我国政府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决心和能力,也树立了国际警务和司法合作的典范,有力打击了跨国犯罪活动,有效维护了湄公河流域安全。

第3篇:2020感动上海人物先进事迹1. 丁昆源 男,1934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16岁入伍,从军30年,曾任军飞行大队副政委、政委等,转业退休后,迁住青浦区夏阳街道桂花园社区,积极投身形势宣讲,先后加入社区党建服务中心讲师团、青浦区形势宣讲团。年以来,撰写讲稿7,累计40万字,开展宣讲600余场,听众达4万多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数1140小时。曾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上海市社区优秀志愿者、上海市基层宣讲先进个人等。

丁昆源出生于上海的一户中产家庭,1938年时值抗战时期,年仅4岁的他随家人一路颠沛流离,最终在重庆市长期生活。1949年11月30日,重庆市解放后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其就读的重庆市广益中学冉冉升起。而其班主任就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项阳信同志,在班主任的影响下,丁昆源逐渐接触了党的理论和思想,牢固树立了对党的坚定信仰和坚持党的事业的拳拳____。

在校期间,丁昆源积极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并担任了解放后第一届广益中学学生自治会文化宣传部部长,从事群众宣传动员工作,这或许就是他投身于宣传的起点。

1950年,年仅16岁的丁昆源响应国家的号召,参军入伍,开始了长达30年的军旅生涯。刚入伍的他因学历较高被安排到__军教导团,作为后援部队跟随陆军进入原地区,该教导团主要负责做好后方群众、藏民的宣传发动和稳定民心,并让当地老百姓真正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好、人民解放军好、社会主义好。

1994年退休后,闲不住的丁昆源一时适应不来,四处找“活”干,积极参加各类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但他还是有“怨言”,他说:“社区活动多是多,但是都是‘临时工’,最好能有份稳定的‘长期工’。”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这位老党员、老军人如愿以偿了。年,全国上下掀起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夏阳街道组织筹备形势宣讲团,桂花园社区党支部推荐丁昆源为宣讲团成员,听到这消息可把他乐坏了,他说:“我做了大半辈子的宣传工作,本以为退休后要没事干了,没想到还能发挥余热,真是大喜事,大喜事啊!” 自年起,他先后加入夏阳街道社区党建服务中心讲师团、青浦区形势宣讲团,向社区居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向社区青少年忆传统、讲世情。他所主讲的报告,覆盖了夏阳街道居委、村委、两新组织、盈浦街道侨联、香花桥街道侨联等40多个单位。

与一般的老人相比,丁昆源不打麻将、不打牌、不抽烟、不喝酒,更是从来不睡午觉,唯一的兴趣爱好就是读书、看材料。或许是因为军人出身,直到现在,他仍保持着部队的“原始生态”方式,早起早睡,被子都是叠得方方正正的。

有人对丁昆源说,“活得潇洒点”“生活太单调”“没劲头”,但丁昆源总觉得很充实,他说:“基层党员、村委、居委对于时政的关注度很高,他们又有高涨的政治热情,这让我感动,让我有动能,不间断地做一些社区宣讲。” 因为军人出身,丁昆源至今都保持着良好的_惯,那就是“两眼一撑忙到熄灯”,但如今,他忙的多是“备课”。不会百度、不会微信,丁昆源的所有资料都来源于每天的9份报纸,剪报成了丁昆源的日常工作。

“八九点钟入睡,凌晨两点会醒,醒了就会在床上思考、想课程。迷迷糊糊,5点多再起来,写下来……”丁昆源打趣地说:“对于写作的人来说,凌晨这个时候头脑是比较清醒的,我讲课的材料方向一定要对,内容更不能出错。” 在丁昆源的家中,放的最多的就是一摞摞的报纸与一叠叠手写的讲稿。看似杂乱的案头其实有着特别的归置方式,属于朝核问题的放在一起,属于中美贸易争端的用夹子夹在一起,要是领导人的最新的讲话或是资料,那就需要留档保存了。

讲课如今已经成为丁昆源生活的一部分。尽管近年曾因胆结石两次住院,但老人身体总算硬朗,行动自如,讲话中气足,声音如洪钟。他说:“很多老年人喜欢出去玩,也蛮好的。我想来想去,祖国的名山大川、好看的风景,我在藏区当兵的时候都见过啦。现在,做宣讲工作就是让我感到最快乐的事。” 2. 刘绍旭 男,1979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市杨浦区房屋建设开发公司总经理。带领团队克服种种困难,在全市率先完成杨浦滨江15.5公里贯通任务,实现基础建设与新旧建筑协调美观的设计施工,开发出锈而不沾、金属纹理清晰的滨江独有“锈色”,获得专利。亲自抓安全生产不松懈,被工友们成为“守护神”,带出一支过硬的年轻团队。曾获上海市住宅建设实事立功竞赛建设功臣、第五届杨浦好儿女等。

去年年底,黄浦江两岸滨江45公里全线贯通,昔日“养在深闺”的岸线,成为市民赏景、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为了绘就这美丽画卷,无数建设者奋战在工地,倾注心血,贡献智慧。杨浦滨江公共空间项目经理刘绍旭就是其中一位。

打通断点,构筑亲水平台是滨江最主要的工程之一。但施工平台漂浮在黄浦江中,受到过往船只掀起的波涛和潮汐的影响。为了防止施工平台撞击建设中的亲水平台,操作中需要用小船把施工人员送入亲水平台下部。可是,万一涨潮,水位把小船顶在亲水平台下,那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啊!刘绍旭二话没说,拿起救生衣上了平台。

刘绍旭是山东人,年从同济大学毕业后便到杨浦区建设集团和住房保障中心工作,干水上项目是头一回。站在平台上,江水反射着阳光,时间长了腿发软。有一次中午太阳特别猛,他的眼睛被刺伤,疼了一个星期。

工程结束,刘绍旭才敞开心扉:“说一点不害怕是假的。但我是共产党员,又是工地负责人,我不带头谁带头?” “涛声回响”,是杨浦滨江的一个特色景观。前来参观游玩的人们,却不知道,这“涛声依旧”来之不易。

原来,过去单薄的防汛墙在巨浪拍击下,会发出巨大的涛声。但亲水平台的建设将使这一声音景观闷在平台下面消失不见。刘绍旭带领团队跟设计师沟通后,决定将部分亲水平台制作成透水又透气的钢格栅,游人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黄浦江的潮起潮落;
而示范段处本来是纺织厂,把防汛通道制作成纺车形状,也是对杨浦“百年中国工业摇篮”的纪念。

项目团队发现,原先工厂留下的金属柱杆,锈迹斑驳,仿佛时光都凝固在这自然“氧化”的杰作中。刘绍旭来了灵感:如果在沿江栏杆、灯杆上造出这种暗红的“锈色”,不是能够呈现出新与旧、历史与现实交错的独特效果吗?可几轮实验,锈板不是油漆“爆面”就是“短命”。刘绍旭带着项目成员与厂家共同研制,终于开发出看似锈迹斑斑,却不沾手不沾衣,金属纹理清晰的柱杆。这项首创的研究还申请了专利。

刘绍旭常说,对于贯通工程要像做盆景一样精雕细琢,因为黄浦江滨江公共空间是上海的地标,“我们要对得起历史!” 滨江公共空间建设过程中,刘绍旭将原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原厂房、码头遗留的老物件,在他眼中都是宝贝。

去年,在上海船厂道路施工过程中,工人发现了埋在地下的老船排。原来,100多年前没有起重设备,轮船造好后,是通过由巨大的圆木组成的船排推下水的,这也是上海最早的船厂船排。刘绍旭立即下令停工保护。如今,原貌重现的老船排,很好地保护了历史文物和船厂记忆,人们漫步滨江时一低头就可以看到。

3. 舒嵘家庭 舒嵘,男,汉族,1971年4月生,中共党员,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长期从事空间光电遥感有效载荷研制工作,为“嫦娥一号”成功研制我国首个空间用激光高度计,成功研制“嫦娥三号”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使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在离月面100米高度进行行星软着陆自主避障。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卫星副总师、有效载荷总体主任设计师。舒嵘一家两代人接续传递科学力量,父亲舒美冬为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神光”装置靶室科研人员,母亲也在上海光机所从事机械设计。

“爸爸是干什么的呀?”用这话逗问舒嵘的女儿舒乐言时,她的回答是:“爸爸是出差的。”无忌的童言足以看出,舒嵘很忙。身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兼研究室主任,他白天是科研管理者,晚上是科研工作者,一周至少出差一次,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深耕科研领域26年,舒嵘参与嫦娥工程、量子卫星等重大项目,带领团队在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和时间赛跑、和国际赛跑。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家庭的温暖支撑。

舒嵘从小就_惯了科研工作氛围。父亲舒美冬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母亲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系,工作单位都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小时候,舒嵘的玩具是实验室里的螺丝螺母,他常常和所里的叔叔伯伯讲话,后来才知道,有好几位都成为了著名的科学家、院士。舒嵘回忆:“我父亲经常带我去这些叔叔伯伯家玩,我记得当时听到他们说,‘人生每一次要给自己定一个较高的目标,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虽然语言质朴平淡,对我影响却非常深。” 耳濡目染,舒嵘也选择走上科研之路,不过他并没有选择做基础研究,而成为一名工程技术专家。自合肥工业大学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后,舒嵘进入中科院技物所工作,一边工作一边读完了硕士、博士,并在导师的支持下早早就独立承担项目。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舒嵘开始参与我国的嫦娥探月工程。年,在青岛出差的舒嵘接到了所长的电话,说嫦娥工程要立项了,针对卫星是用微波测高还是激光测高,相关研究机构开展了激烈的讨论。在临阵受命、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舒嵘当即赶往__参与答辩,顺利地拿下了这个项目。“这个机会对我后续整个科研生涯都非常关键,意义重大。”舒嵘坦言。最终嫦娥一号项目非常成功。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掀起一股留学热,原本舒美冬也想送他出国深造,可舒嵘对此不感兴趣。他说,只要西方国家能做到,我们国家也能做到,而且做得不必别人差。这份朴素的爱国情怀与发自内心的____感,促使他不断奋战在科研工程的第一线。

“科学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科学家提出了好的想法,身为工程师的我们必须尽早实现它。”舒嵘说,我们做的行业代表国家核心技术,既然在这个岗位上,就一定要把工作做好,要做就要做到国际领先水平。

科研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成功必有失败。舒嵘团队在嫦娥二号项目中遭遇失利,被迫改用备用方案。“我们整整归因了一年,开过一百次会议。”舒嵘说,失败一次并不可怕,我们必须集中精力打好翻身仗。

在嫦娥三号项目时,为了解决探测器落月避障问题,保证它能安全着陆,舒嵘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终于成功研制出了国际上第一个用于空间自主着陆避障的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经历过坎坷,这一次团队准备得格外充分,他们对结果充满信心,成功几乎成为了必然。

舒嵘的科研事业,离不开家人的支持与理解。父亲舒美冬对舒嵘的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不仅鞭策舒嵘在科研上深入学_、不断进修,也为如何管理好一个团队、培养领导力提供不少建议。如今,自主创新成为了他对儿子的最新期望。

“父亲从小就教导我,不管在什么环境里,不管做的是大事还是小事,都要脚踏实地、尽力而为,努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最好。”舒嵘说,“我现在也是这么女儿的,再简单再平凡的一件事,你也会从中有所收获,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采访刚刚结束,舒嵘就匆匆赶往机场,他临时又有一次新的出差。繁忙的工作,让他鲜少有完整的时间参与家庭生活。比如女儿舒乐言出生的时候,他就连续3天没有睡觉,守在医院的过道病床边,一边安慰阵痛的妻子,一边赶写PPT报告。

“普通家庭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对我来说却很难。其实不只是我,我们所里类似的现象非常多。”舒嵘说,现在只要在家,女儿的睡前故事就由舒嵘来讲。“我现在已经给她讲完了光学和量子力学的幼儿读本。未来,希望女儿能做一个仰望天空的人。” 4. 顾天来、郑君华家庭 夫妇俩是浦东新区张江镇环东村人,郑君华是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外科医生,顾天来是该院医患纠纷协调办公室主任。“白衣天使”乐于奉献,年一起报名参加中华骨髓库,郑君华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我国第12位捐髓者。10多年来,夫妇俩积极参与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活动。他们的奉献精神来自于从事医务工作的父辈“有德则乐,乐则能久”的家风传承。曾获上海市最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入选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

“求恩继志今何在?现世医护亮节操。救死捐生常辛苦,老少安康含泪笑。”这段诗句出自于郑君华的父亲郑开邦。作为我国的第一批药剂师,郑开邦对于医德的崇尚也成了日后闪耀在顾天来、郑君华夫妇心中的一盏明灯,也成了这个“全国文明家庭”的传承。

顾天来、郑君华夫妇是浦东新区张江镇环东村人,郑君华是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外科医生,顾天来是该院医患纠纷协调办公室主任。同在一家医院工作的他们没有想到,一次造血干细胞捐献会引起日后不少关注,而旁人有所不知的是,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决定竟源于一篇文章。

年9月,一篇讲述台湾地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故事被刊登在《读者》上,作为医生的郑君华阅读后,感触颇深。“我当时在考虑一个问题,为什么台湾这样一个岛屿,都存在大量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而在当时的大陆,捐献者却寥寥无几,且配型成功比例非常低。”郑君华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当即拉着丈夫一起,报名参加中华骨髓库,次年,妻子郑君华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中国大陆第12位捐髓者,这也是我国卫生系统首位捐髓者。

“我当时也没想那么多,虽然自己是医生,但是最早知道白血病并非不治之症也是从媒体上得知,了解到造血干细胞的作用后,我觉得可以去试一下,就算对身体有轻微的影响也没关系,这是一份责任。”郑君华说道。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据郑君华介绍,当初接受细胞移植手术的患者身体各方面都很健康,也因为这件事,两家人犹如“亲人般”,每年春节都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如今,郑君华每年都会带着自己的儿子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我希望他能明白,在我们这个家庭,无私奉献是一种光荣,这也对他以后的人生有帮助。” 早在郑君华夫妇被媒体报道前,丈夫顾天来已是环东村出了名的“白衣天使”。郑君华表示,“90年代的时候通讯、交通都没现在发达,那时候村里人有点小毛小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丈夫,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半夜三更,只要接到村民电话,他就立马出门。”“有些病我一下子也看不出个所以然,只能用些‘土办法’尽量帮村民找出病因”,顾天来说道。久而久之,环东村的村民毛病不管大小首先想到的不是120而是顾天来。

能解决的顾天来义不容辞,而他不能诊断的则会尽量利用自己的资源帮助他人。一次,顾天来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只听电话那头不断传来感谢的话语。突然接到这样一个电话,顾天来有点懵,聊了几句才回忆起这样一件事。

__年前后,一位村民因为检查出肺癌找到了顾天来。“当时能治疗肺癌的医院就不多,加上地处农村地区,想治好这个病对于村民来说难如登天。”顾天来说道:“这是人命关天的事。”于是,顾天来利用自己的资源多方打听,终于联系到了上海市肺科医院的专家,经过治疗后,这位患者的病至今没有复发。而那个陌生电话便是这位患者在60大寿时特地打来的感谢电话。

顾天来、郑君华夫妇的奉献精神离不开家庭的传承和父母的教导,而说起他们的父母,又是另一段故事。

顾天来的祖辈世代从医,他的爷爷年轻时就曾开设中药铺,为一方百姓就诊开药。顾天来向记者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他小时候就知道爷爷开设的药铺始终不以盈利为目的,当时很多人买不起药就在顾天来爷爷的药铺里赊账,而这一赊就是好几年,许多账单到药铺关闭后也没能还上,而顾天来的爷爷并没有因此去追讨,认为当时的条件下大家都不容易,能让则让。

同样的无私奉献精神也体现在郑君华的父辈郑开邦身上,作为我国第一批药剂师,老郑退休后曾接受医药有关单位的返聘,然而在这段时间里,老郑从未拿过返聘单位一分工资,郑君华说道:“在我父亲眼里,这些都是他应尽的义务,在能做的时候多一点奉献。”结束返聘工作后,老郑去了药店干活,但因为看不惯老板的“商业味”,没过多久便辞了职。“父亲一辈子和医药打交道,关于医生的底线他也坚守了一辈子”,郑君华表示。

如今,70多岁的老郑爱上了写诗,到现在已经坚持写了10多年,且几乎每天都要创作。开篇的诗句正应了女儿女婿现如今作为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精神,而“救死捐身”也成为老人子女的一句话。

顾天来、郑君华两人的工作并不好做,尤其在当下医患关系较为紧张。郑君华是外科医生,忙的时候一天要做好几台手术,而顾天来则负责协调纠纷,这是一份里外不讨好的工作。正因如此,从小到大,陪伴儿子的时间要比常人少许多,这种情况下,郑君华的公婆承担了许多抚养小孩的责任。

“我的婆婆性格属于外向型,直来直去的,但也小孩子这方面丝毫不怠慢”,郑君华说道:“人家都说隔代带小孩子容易溺爱,而我的婆婆在孩子这方面总能和我保持一致,绝不过分爱护。”郑君华的婆婆有一句话常挂在嘴边,“小孩子要放在心理疼。” “孩子也知道我们俩不容易,所以几乎没有怨言。”在郑君华儿子14时,学校曾要求给父母写一封信,在信中,儿子对于父母的爱与体谅用最直白的方式表现了出来。“我当时看完眼泪马上就下来了,确实这些年来因为工作的关系,许多事情都是小孩子自己扛过去的。”郑君华说。

现在,孩子长大了,虽然有时还会跟郑君华顶几句嘴,对爷爷奶奶和外公却孝敬有加,从不顶嘴。因为他知道,他们在他成长过程中给予了太多太多。在顾天来和郑君华眼里,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后,一家人没感觉到有什么不一样。小家依然按照原来的节奏运转着,夫妻俩依旧那么忙碌。

第4篇:感动某青年人物先进事迹感动XX年度青年人物 XXX同志先进事迹 XXX同志是XX市XX区XX镇XX村人,现任市、区人大代表,并任XX村村主任,该同志一贯热心公益事业,关注民生,关爱社会弱势群体,是XX区慈善总会名誉会长,作为一个代表,他经常下乡下村倾听百姓心声,了解百姓疾苦,特别是市代会、区代会闭会期间,走乡访村,将百姓普遍反映的热点难点议题列入提案,并谏言献策,履行一个代表的职责,为此深得广大群众的好评。

一、倾听群众呼声,真心为群众办事 人民代表代表的是人民利益,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在工作中,他按照“当代表、尽职责、做贡献”的原则,认真为人民办事,与百姓保持密切的联系。

XXX同志现任XX镇XX村主任,上任之后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变村容村貌,先后为四个自然村铺上了水泥村道以及完善其它一些的基础设施,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特别是行政村所在地XX尾,因防洪堤年久失修,每当汛期一到,洪水便会淹上村庄,给村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在无村财收入的情况下,该同志四处奔波,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并自己垫入大量资金,修建了三十多万元的防洪堤,确保了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考虑到该村的林业、矿产资源丰富,又是XX镇主要的产粮区,到镇上的路途较远,且道路坑洼不平,给该村的经济发展造成瓶颈,为解除该村民经济发展的制约,该同志又多方联系协调,筹集资金,基本完成了十五公里的水泥路面(目前尚差2公里正在施工),从根本上给XX村的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每年的春耕生产时期是他最忙的时候,农民们备春耕生产要买种子、化肥、农膜等及购买车辆,急需资金周转,每年这一时期,他 1 都积极地与信贷员沟通,找信用社帮助贷款,解决村民生产上的资金问题。

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调查研究,当好人民群众忠实代言人 作为一个从普通公民中走出的人大代表,XXX同志一直把联系选民、走访群众作为履行职责的一个重要前提,广泛征求和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群众的意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调查研究,为正确行使代表职权打下坚实的基础。他在联系选民工作中,主要采取两种形式:
一是定点联系。作为来自XX镇选区的市、区人大代表,XXX同志与选区选民保持了紧密的挂钩关系,经常深入了解民情,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意见和反映的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几年来,就XX镇选区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生态环保、公共交通、社会发展、建设新农村等热点问题,他广泛听取了各方群众的意见,并将这些意见进行归纳整理,积极与各位代表联系沟通,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是重点联系。作为XX村村主任,并兼任XX市XX泉龙电站董事长一职,在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因为经常联系到区和镇两级政府各部门,XXX同志所了解到的选区群众对区、镇两级人民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都会及时地向两级人民政府反馈转达,对两级人民政府进一步做好管理服务工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依法履行代表职责,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当好为民办事的贴心人 一个人大代表,不但要善于倾听民情民声,还要针对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依法履行代表职责,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当好为民办事的贴心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构建和谐,关注民生也成了生活当中的主旋律,XX村有位名叫杨XX的低保户,孤身一人,年纪已六十多岁,不幸在年11月摔伤,因身体多处骨折,躺在医院不能动弹,因丧失了劳动能力,经济相当的困难,XXX同志闻讯后多次到医 院探望,因伤情严重,多次和院方磋商治疗方案,并为其捐助了四千余元的医疗费用,考虑到其孤身一人,无依无靠,万一身体不能恢复将如何安度晚年,因此XXX同志又多次走访民政局等有关部门,寻找敬老院,如今伤情虽未痊愈,但生活已能自理,他还交待其他村干部要关心老人的生活,让其度过详和的晚年。为这事,这位老人每次见面总是千恩万谢。邻村XX村杨XX的孩子考上大学,因家庭经济较为困难,XXX同志每年资助5千元人民币至其学业完成为止,并鼓励她好好学_,将来为国家、对社会多做贡献,就是对他最好的报答。在尊师重教、推动当地事业发展方面,XXX同志先后多次出资捐助本地中学、小学的校园建设;
在发展公益事业、支持社会慈善工作方面,XXX同志十分关爱公益事业和弱势群体。他年年无偿捐款助学,年捐款50万元成立XX慈善基金,另外还资助两名优秀贫困大学生上学;
村里群众有困难找到他,他总是义无反顾地帮助;
为让群众生产生活的方便,他积极联系上级各部门,硬化通村道路;
为提高农民收入,他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争取上级相关部门资金,修建水利设施。。。。。。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职工及弱势群体人员的称赞,年XXX同志先后被选为XX村村主任及镇、区、市人大代表,并被区人大评为先进代表,年任XX区慈善总会名誉会长。

四、以身体力行为前提,努力完善自我,不断提高参政议政水平 4年来的代表经历,XXX同志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必须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必须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参政议政和民主督政能力,真正成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代表广大人民群众行使好管理国家的权力。

在当选代表后,XXX同志有意识地加强了各方面专业知识的学_,一是加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的学_,近年来,他先后学_了《宪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经常翻阅《中国人大》、《福建人大》等刊物,并把学到的政治理论知识在代表实践工作中融会贯通,进一步增强人大代表的责任感和____感,与时俱进,积累新的经验。二是加强宏观经济形势和经营管理学原理的学_,正确把握好履行代表职责和做好 本职工作的关系,处理好大会及闭会期间活动的关系,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几年来,他所领导的企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XXX同志在人大代表任职期间,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尽到了人大代表的职责,但他深知,人大代表肩负的责任重大,____光荣而艰巨,要真正做到不辱光荣____、不负人民重托,必须勤政为民,鞠躬尽瘁,这也将是激励他今后不断成长、不断前行的方向所在。

二OXX年三月二十一日 感动宝坻人物先进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唐山人先进事迹感动 感人先进事迹 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先进事迹

推荐访问:
上一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内多音字汇总
下一篇:年县水利工作总结年工作打算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