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资料: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高频】

来源:卫生资格 发布时间:2021-03-04 点击:

 专题 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高频】

 第 第 1 1 节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选考考点:

 ①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 (b b)

 )

 ②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 (c c )

 ③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灌溉工具 —— (a a )

 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 (c c )

 】

 【考点 1 1 】

 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b b )

 1 1 、 耕作方式 的演变:

 刀耕火种 → 铁犁牛耕(注意:答题时必须写出一前一后的变化)

  【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

 刀耕火种出现时间:

 春秋战国

 推广:秦汉尤其是汉代 2 2 、耕作技术的进步:

 ①铁犁牛耕:出现于 春秋战国,推广于秦汉,尤其是汉代。

 ②制犁技术:

 东汉出现的 “ 一牛挽犁” ”技术,更利于牛耕的普及 。

 ③汉代农具:A、耧车(播种)

 ;

 B、曲柄锄(中耕)

 ;

 C、大镰(收获)

 ④唐代农具:出现了 曲辕犁 。

  【标志着中国古代农耕技术的 成熟。】

  优点:它可以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提高生产效率。

  3 、 影响:

 (1)积极: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促使农产品 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 农业经济的发展。

 (2)消极:以 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 革命性的发展。

 (了解:此处革命性的进展指的是“机械化”。)

 【考点 2 2 】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 (c c )

 (一)、商周时期 —— 井田制

 (1)出现:商周时期, 井田制出现。

 (2)崩溃: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渐崩溃。

 (3)废除:

 战国时期,秦国的 商鞅变法正式从法律上 废除井田制,(史载“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的 私有。

 (二)、封建社会 —— 土地私有制(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主流形式)

  (1)形式:

 ①君主土地私有制;②自耕农土地私有制;③ 地主土地私有制。(主流)

  (2)地主土地私有制:

 ①概况:

 土地兼并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②后果:A、经济:影响国家赋税收入。

 B、政治: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

 (三)、均田制(特殊情况)

 1、时间:北魏至唐中叶的土地制度。

  2、性质:土地公有制。

  3、内容:分配给农民的土地只准使用,不准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服徭役、兵役。

 【考点 3 3 】

 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灌溉工具 —— (a a )

 (一)、著名的水利工程

 1 1 、战国:秦国蜀郡太守 李冰主持的 都江堰(四川)、水工郑国主持的 郑国渠(陕西关中)。

 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注意:结合地图、工程简图记忆】

 【记清楚都江堰的水流形状】

 【记清楚这 3 3 个水利工程的分布地区】

 2 2 、汉代:

 (1)关中农民创造了“ 井渠”,这种水渠至今仍流行于新疆吐鲁番、哈密一带的干旱地区。【新疆地区称之为“坎儿井”。】

 (2)东汉:王景治理 黄河,基本解除了水患。

  (二)、灌溉工具的进步

 (1)隋唐五代时期:

  A、北方:

 立井水车 (左图)

 B、南方:

 高转筒车

  (2)宋代:水转翻车。

 (3)明清:风力水车

 【考点 4 4 】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 (c c )

  1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 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2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精耕细作。

 (1)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户个体经营。

 (2)稳定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3)落后性:规模小,导致对技术革新的要求不高,农业生产技术难以取得 革命性的进步。

 第 第 2 2 节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 济

 【选考要求:

 ①古代中国的丝织业 —— (b b )

 ②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 —— (b b )

 ③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 —— (b b )

 ④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 (c c )

 】

 【考点 1 1 】

 古代中国的丝织业 —— (b b )

 1 1 、 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 A、原料:麻、葛、丝;

  B、技术:已经出现 人工育蚕、 丝织技术。

 2、商周时期: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 地位重要:

 (1)有负责指导桑蚕生产的专职官员; (2)《周礼》中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是“国有六职”之一。

 3、汉朝:

 ①丝织技术发达:代表作——“素纱襌衣”<“襌”音同“单”,本义单薄); ②远销海外:汉代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了解:汉帝国与罗马帝国同一时代)

  4、唐代:A、官营纺织业规模大;B、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5、宋代:

 A、丝制:丝织业工艺水平有新的提高; B、棉纺织:棉花种植及棉纺织业技术已经推广到 闽 、 粤等地区

 (注意:棉布已经出现,但并未普及)

 6、元代:

 A、棉纺织家 黄道婆创造了新式纺车,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B、 棉布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 7、明代:在纺织业发达的 江南地区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 自由劳动力市场; 意义:自由劳动力和雇佣关系的出现,标志着 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

 (史载“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

  【理解:

  工人指单纯依靠“ 工资”生活的劳动者; 农民是靠“ 土地”产出生存的劳动者。】

  【考点 2 2 】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 —— (b b)

 )( ( P13 )

 1 1 、商周青铜器的铸造:

 (1)商代青铜器分布广泛、生产规模大。

 (2)青铜器大多作为 礼制的象征,铸造工艺水平高。

 2 2 、汉代冶铁技术:

 ①制度:汉武帝推行 铁业官营制度; ①燃料变化:开始使用 煤炭作为燃料(矿物,非木炭); ②供风形式变革:

 东汉太守杜诗发明水力鼓风装置—— 水排。(见下图)

 3 3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 灌钢法。

  4 、北宋时期:有了以 煤作为燃料冶铁的 明确记载。(但汉代已经开始使用,此处为有证据可查找的明确记载。)

 【考点 3 3 】

 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 —— (b b)

 )( ( P15 )

 1 1 、 唐代:

 ①制瓷业已经成为 独立的生产部门。

 ②釉陶制品“ 唐三彩”。

 ③瓷器体系:

  A、 越窑(南方):

 青瓷(诗赞“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B、 邢窑(北方)、江西景德镇、 四川大邑(西南)的 白瓷制作精美 (诗赞大邑白瓷“君家白碗霜胜雪”);

 C、湖南长沙 铜官窑首创 釉下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晚唐时期)

  2 2 、唐宋:

  (1)国内:各地瓷窑所产瓷器各具风格,闻名天下。(如下图)

 A、 河北定窑(代表作:北宋定窑白瓷孩儿枕); B、 河南钧窑; C、 江西景德镇窑; D、 浙江龙泉窑; E、 陕西耀州窑。

 (2 2 )国外:瓷器成为中国经“ 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这条对外贸易路线也因此被称为“ 瓷路”。

 【考点 4 4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 (c c )

 1、从国际地位看:

 历史悠久,长期 领先世界,产品 远销海外(如丝织品、瓷器等)。

 2、从发展概况看:

 技术革新, 分工明确。

 3、从经营形式看:

 官营、 民营、 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长期共存。

 4、从社会地位看:农业与手工业紧密结合,手工业受农业的制约。

  5、 明清时期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出现了 资本主义萌芽。

 第 第 3 3 节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选考要求:

 ①“市”在历代的发展 —— (d d )

 ②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 (c c )

 】

 【考点 1 1 】“市”在历代的发展 —— (d d)

 )(P18、19)

 1、秦代:A、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 明码标价;

 B、从事手工业和为官方出售产品的人,收受金钱时必须当面把钱投入到陶制容钱器中,违反法令者要受到处罚。

 C、统一 度量衡。

 2、汉代:A、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固定地点交易。

 B、汉武帝时代开始实行 盐铁官营制度。

 3、南北朝: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离城镇稍远,自然形成),设“草市尉”管理。

 4、唐代:

 A、草市作用显著,演进为相对集中的 地方商业中心; B、 夜市繁荣。

 5、宋代★:突破了原先空间、时间上的限制。【系统背诵】(见下右图)

 ①形成了繁荣的 商业街;(打破“市坊”界限)

 ②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③原先不允许设置“市”的城郊和乡村,也出现了“市”;

  【理解:“市”为官市,“草市”为民间集市,到宋代,官市才开往城郊、乡村,之间城郊、乡村存在的都是“草市”。】

 ④“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 饮食服务设施。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

  【考点 2 2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 (c c )

 (1)市场类型多样:城市中有 市、 庙会等,乡村中有 草市。

 (2)商业城市发达:历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 商业大都市,明清时期更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 市镇。

 (3)对外贸易发达:以 丝绸之路和“ 海上丝绸之路 / 瓷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4)货币种类丰富:

 宋朝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明朝时期 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5)商业地位低下:商业始终都是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第 第 4 4 节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选考内容:

 ①

 “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 (c c )

 ②

 “海禁”政策及其影响 —— (c c )

 】

 【考点 1 1】

 】

 “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 (c c )

 1、开始:

 战国时期, 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2、含义:强调要发展 农耕,限制 商业和 手工业的发展。

 3、表现 (1)汉代:

 A、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B、 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 官营商业的政策。

 C、确立商人应入市籍, 一入市籍则不得为官的制度。

 (2)唐代:西汉时确立的“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则不得为官”的制度依然继续实行。

 (3)宋代:宋代商人的社会地位才开始转变。

 (注意:这并不能说明宋朝政府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只是对于商业的管理有所放松。)

 4、影响 (1)积极方面:

 A、经济:推动 农业经济的发展; B、政治:有利于 巩固封建 统治,维护社会稳定。[来源:学科网] (2)消极方面:

 ①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 ②阻碍 资本主义萌芽。

 【考点 2 2】

 】

 “海禁”政策及其影响 —— (c c )

 1、含义:明清王朝 禁止 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 限制 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注意:朝廷的官方海外贸易并未被禁止,被禁止的是民间私人海外贸易)

 2、沿革 (1)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注重“ 朝贡”(官方)贸易体制,但对民间海外贸易则严加禁阻。

 (2)清朝继承并发展了闭关锁国政策。

 (3)短暂的“开放”实质上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仍然禁止 民间贸易往来。

 3、影响:

 (1)

 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2)

 使中国社会在 9 19 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推荐访问:专题 年高 复习资料
上一篇:《简爱》读后感例文
下一篇:2021年2月时事政治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