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医用制品工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来源:卫生资格 发布时间:2021-01-08 点击:

 一次性医用制品工厂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泓域咨询

 报告说明

 自 2004 年以来,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快速上升。2016 年我国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 2.95 亿人,比上年末增加638 万人。2007 年 7 月,我国开始正式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当年有 4,291 万人参与,2016 年参保人数已达 4.49 亿人,比2007 年增长了 9.45 倍。行业的下游客户所属行业主要为各级医院、社区或乡村卫生服务站、各地疾控中心以及其他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随着医疗卫生资源的增长,特别是保险覆盖率的提高,我国居民将更好地享受改革开放的红利。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45851.99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40577.1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88.50%;建设期利息 627.2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37%;流动资金 4647.66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0.14%。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 72200.00 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 60151.50 万元,净利润 7012.37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14.85%,财务净现值 3328.24 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 7.44 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

 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

 实现“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必须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转型、率先、特色”的发展理念。机遇千载难逢,任务依然艰巨。只要全市上下精诚团结、拼搏实干、开拓创新、奋力进取,就一定能够把握住机遇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够加快实现全面提档进位、率先绿色崛起。

 可行性研究是投资决策前的活动,它是在事件没有发生之前的研究,是对事物未来发展的情况、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结果的估计,具有预测性。因此,必须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充分地占有资料,运用切合实际的预测方法,科学地预测未来前景。

 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

 目录

  第一章

 项目总论说明

 第二章

 背景、必要性分析

 第三章

 行业市场分析

 第四章

 产品规划与建设内容

 第五章

 项目选址分析

 第六章

 建筑工程可行性分析

 第七章

 原辅材料成品管理

 第八章

 技术方案

 第九章

 项目环保分析

 第十章

 劳动安全

 第十一章

 项目节能分析

 第十二章

 组织机构、人力资源分析

 第十三章

 进度计划

 第十四章

 项目投资分析

 第十五章

 经济收益分析

 第十六章

 项目招标及投标分析

 第十七章

 风险风险及应对措施

 第十八章

 总结

 第十九章

 附表

  附表 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附表 2:建设投资估算一览表

 附表 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附表 4:流动资金估算表

 附表 5:总投资估算表

 附表 6:项目总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附表 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附表 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 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附表 1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附表 1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第一章

 项目总论说明

  一、项目名称及投资人

 (一)项目名称

 一次性医用制品工厂建设项目

 (二)项目投资人

 xx 有限公司

 (三)建设地点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 xx。

 二、编制原则

 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社会效益和不境效益为重点指导思想,以技术先进、经济可行为原则,立足本地、面向全国、着眼未来,实现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1、优化规划方案,尽可能减少工程项目的投资额,以求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2、结合厂址和装置特点,总图布置力求做到布置紧凑,流程顺畅,操作方便,尽量减少用地。

 3、在工艺路线及公用工程的技术方案选择上,既要考虑先进性,又要确保技术成熟可靠,做到先进、可靠、合理、经济。

 4、结合当地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5、根据市场预测和当地情况制定产品方向,做到产品方案合理。

 6、依据环保法规,做到清洁生产,工程建设实现“三同时”,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7、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劳动安全、企业卫生、消防抗震等有关法规、标准和规范。做到清洁生产、安全生产、文明生产。

 三、编制依据

 1、《中国制造 2025》;

 2、《“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3、《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4、《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6、关于实现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

 7、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技术参数;

 8、相关产业调研、市场分析等公开信息。

 四、编制范围及内容

 依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有关部门的行业发展规划以及项目承办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项目的建设要求,对项目的实施在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论证。研究、分析和预测国内外市场供需情况与建设规模,并提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项目能否实施做出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确定建设条件与项目选址。

 2、确定企业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

 3、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4、分析技术、经济、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情况。

 5、预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国民经济评价。

 五、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诊疗消费的不断增长,国内医用耗材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据中国医保商会统计,2015 年国内医用耗材市场规模达到 1,853 亿元,同比增长 11.5%,高于医用耗材出口增速约 9 个百分点,医用耗材内需很大。据国家财政部公布的公立医院改革补助资金,2015 年为 111.24 亿元,同时,为支持地方做好 2016 年公立医院改革相关工作,中央财政已下

 达 2016 年公立医院改革补助资金 98.04 亿元——公立医院改革的“大红包”,将助推国产医用耗材发展。

 一次性无菌医用高分子制品产品巨大的市场成长空间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生产厂家进入该行业,尤其是国外大型医用材料与一次性医用制品制造企业,可以凭借其成熟的市场经验及资金优势通过对国内同行业生产企业进行并购,从而占据或扩张其在国内一次性医用制品行业的市场份额,加剧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行业现有厂商要维持其行业的领先性,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推出新产品、完善产品线,并且扩充融资渠道,通过资本化与市场化的规范运作,才能保证其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实现“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必须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转型、率先、特色”的发展理念。机遇千载难逢,任务依然艰巨。只要全市上下精诚团结、拼搏实干、开拓创新、奋力进取,就一定能够把握住机遇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够加快实现全面提档进位、率先绿色崛起。

 六、结论分析

 (一)项目选址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 xx,占地面积约 99.26 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二)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一次性医用制品 10000 吨的生产能力。

 (三)项目实施进度

 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24 个月。

 (四)投资估算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45851.99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40577.1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88.50%;建设期利息 627.2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37%;流动资金 4647.66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0.14%。

 (五)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 45851.99 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 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33051.99 万元。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 12800.00 万元。

 (六)经济评价

 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72200.00 万元(含税)。

 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60151.50 万元。

 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7012.37 万元。

 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4.85%。

 5、全部投资回收期(Pt):7.44 年(含建设期 24 个月)。

 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18176.49 万元(产值)。

 (七)社会效益

  本项目实施后,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国家及地方财政收入,带动产业升级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由于本项目环保治理手段完善,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

 66173.27

 约 99.26 亩

 1.1

 总建筑面积

 ㎡

 84040.05

 容积率 1.27

 1.2

 基底面积

 ㎡

 37057.03

 建筑系数 56.00%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386.39

  1.4

 基底面积

 ㎡

 37057.03

 2

 总投资

 万元

 45851.99

  2.1

 建设投资

 万元

 40577.13

  2.1.1

 工程费用

 万元

 35632.31

  2.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4066.85

  2.1.3

 预备费

 万元

 877.97

  2.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627.20

  2.3

 流动资金

  4647.66

  3

 资金筹措

 万元

 45851.99

  3.1

 自筹资金

 万元

 33051.99

  3.2

 银行贷款

 万元

 12800.00

  4

 营业收入

 万元

 72200.00

 正常运营年份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60151.50

 ""

 6

 利润总额

 万元

 9349.83

 ""

 7

 净利润

 万元

 7012.37

 ""

 8

 所得税

 万元

 2337.46

 ""

 9

 增值税

 万元

 2487.80

 ""

 1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2698.67

 ""

 11

 纳税总额

 万元

 7523.93

 ""

 1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19784.51

 ""

 13

 盈亏平衡点

 万元

 18176.49

 产值

 14

 回收期

 年

 7.44

 含建设期 24 个月

 15

 财务内部收益率

  14.85%

 所得税后

 1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3328.24

 所得税后

 第二章

 背景、必要性分析

  一、行业背景分析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其中第六十章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部分提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广全民健身,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纲要内容包括: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系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降低运行成本,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深化药品、耗材流通体制改革,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

 2、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 年)

 明确提出医疗卫生资源相关目标: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构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

 实现 2020 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奠定坚实的医疗卫生资源基础。

 3、2015 年卫生计生工作要点

 主张健全完善全民医保体系,继续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水平,缩小政策报销比和实际报销比之间的差距。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切实减轻群众大病医疗费用负担。建立完善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核报制度,切实发挥托底救急作用。开展跨省就医费用核查和结报试点,加强新农合基金监管和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推进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扩大改革试点范围。推动建立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医疗救助等制度的信息互通和操作衔接机制。推进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建立健全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的考评机制。

 我国自步入 20 世纪以来,人口的增长、寿命的延长以及人民收入水平的改善,是推动医疗卫生市场发展的“三驾马车”。目前,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多的国家,虽然近些年人口增速有所放缓,但人口基数仍然庞大,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步显现。而自新中国建立以来,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我国人均平均寿命一直有所上升。与此同时,

 随着人均 GDP 的增长,人们对健康的投入越来越大,诊疗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这些都为我国医疗耗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而医疗耗材行业也极大地反哺了国民健康事业的发展,是利国利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由下图可见,近十余年来,我国的卫生费用总支出增速一直在 GDP 增速之上。

 二、产业发展分析

 1、国际产业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医疗器械行业是当今世界发展快的行业之一。据欧盟医疗器械委员会的统计数字,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销售总额已从 2004 年的 2,468 亿美元迅速上升至 2015 年的 5,332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7.25%,远超同期GDP 增速。

 从全球的市场格局看,欧美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发展,其医疗器械行业已步入成熟期,并已形成庞大的销售网络。

 美国是全球第一大医疗器械市场,全球领先医疗器械企业在此聚集,加上领先的科技水平和资本的密集程度,均使该地区的市场领先地位不可撼动。欧盟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2016

 年,欧盟 28 国人口达到了 5.10 亿以上,而且该地区经济基础好、医疗器械消费能力强,市场仍然保有内含驱动力。

 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医疗器械市场目前是世界上具潜力的医疗器械市场,年平均复合年增长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份额显著提升。虽然目前而言发展中国家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的加工和生产,利润率较低。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制造业的发展,以及庞大人口基数带来的广阔市场,未来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我国产业现状

 近年来,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迅速。2015 年度,医疗器械行业收入和出口额增速均高于医药行业整体的增速。但是从整体来说,我国医疗器械的国际竞争力与先进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2015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蓝皮书》显示,2015 年全国医疗器械销售规模约 3,080 亿元,15 年间增长约 18 倍。据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抽样调查统计,2016 全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规模约为3700 亿元,比 2015 年度的 3,080 亿元增长了 620 亿元,增长率约为20.13%。然而 2015 年的药械消费比(医药:医疗器械)为 1:0.33,远低于 1:0.7 的世界平均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的 1.02:1 的水平。中国居民平均一年花在医疗器械方面的费用不到 7 美元,国外是 100 美元。

 从药械消费比来看,中国只有发达国家的 1/5。因此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市场也远远没有饱和。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显示,2006 至 2016 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口、出口额快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17.46%、11.55%。2008 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医疗器械出口额增速总体放缓,进口额也自 2011 年起开始减速。2016 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口额达到 184.05 亿美元,通用诊疗设备、彩色超声波诊断仪、X 射线断层检查仪、内窥镜、等为主要进口产品。2016 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额达到 205.05 亿美元,首次出现负增长,这与我国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有关。原来我国医疗器械出口主要依靠医用敷料和一次性耗材,现在中小型医疗设备、高附加值产品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

 截至 2016 年 11 月底,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统计,全国共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15,343 家,其中:一类 4,979 家,二类8,959 家,三类 2,366 家。全国共有二、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335,725 家,其中,仅经营二类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 164,634 家,仅经营三类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 62,220 家,同时从事二、三类医疗器械经营的企业 108,871 家。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呈现企业数目众多且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技术水平整体不高等特点,面临产品更新换代、产业升级整合等问题。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兼并收购数量不断增长,产业集中度有所提升。据私募通统计数据显示,2008 至 2015 年上半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共发生了 111 起并购事件,并购金额达到 73 亿美元,平均每笔并购金额耗资超过 4,000 万美元。2015 年,医疗器械行业已披露的并购案例超过 50 笔。

 企业通过横向扩张补充产品线、进入细分领域、提高创新能力,通过纵向整合完善产业链、向价值链上游转移、增厚业绩。预计未来几年医疗器械行业兼并重组依旧活跃,市场终端企业或者创新型小企业将迎来良好的发展契机。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省情、市情,“十三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叠加期,也是实现弯道超越的黄金机遇期。一是国家实施重大战略带来的新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必然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我市面临的最大、最直接的战略机遇。这一战略的实施,使京津冀城市群成为带动全国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河北打通开放新通道、打造国际产能新

 样板、实现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机遇。长江经济带建设,也必将使我市沿海靠港、交通便利等方面的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对承接产业转移、产品出口等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二是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当前,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必然衍生一些新举措、新政策,其中蕴含很多发展机遇和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行动计划的实施,孕育着新型产业、新兴业态与全新发展模式,为我市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新产业、新业态的产生和加速成长创造了有利契机。随着一些新技术产生,各种产业发展由“制造”向“智造”转变,必将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对我市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技改升级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现有资源优势所蕴含的新机遇。便利的区位优势赋予了我市对项目、资金、人才的强大吸引力。经过不懈努力,我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优势日益凸显,电子机箱、管道装备、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能源车辆、汽车零部件等一些前景好、潜力大的战略新兴产业已见雏形,发展质量、发展速度明显提升,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

 通过持续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我们成功引进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并陆续开工建设、达产达效,为今后发展积蓄了充足后劲。

 在看到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综合实力还不够强,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够优化,财政支撑能力不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项目投产达效的任务依然艰巨;二是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实践、创新成果、创新举措还不够多,全社会创新、创造和创业的活力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三是资源约束与环境问题集中显现,节能减排压力仍然较大,破解要素制约与发展矛盾的任务艰巨。

 第三章

 行业市场分析

  一、行业基本情况

 1、有利因素

 (1)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剧的社会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人均 GDP 增速一直以世界瞩目的速度保持着高增长。与此同时,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人均平均寿命不断上升,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步显现。老年人医疗总费用支出的加大将推动未来数十年一次性无菌医用高分子制品需求的不断增长。此外,国家医疗卫生的持续投入、居民支付能力提升、住院及手术人数的增加,这些都为我国一次性无菌医用高分子制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而一次性无菌医用高分子制品业也极大地促进了国民健康事业的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

 (2)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均将医疗器械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领域,其中 2006 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首次写入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内容。2016 年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提到了深化医药耗材行业改革的内容。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多种类型科研或开发资助项目(如 863 计划、国家重点专项、产业化专项等)中,列入医用材料

 与制品相关课题明显增加。国家在医用材料及制品领域科研开发上的巨额投入,大幅度地提高了行业的技术水平,缩短了产品更新周期。

 (3)医疗保险覆盖率的提高

 自 2004 年以来,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快速上升。2016 年我国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 2.95 亿人,比上年末增加638 万人。2007 年 7 月,我国开始正式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当年有 4,291 万人参与,2016 年参保人数已达 4.49 亿人,比2007 年增长了 9.45 倍。行业的下游客户所属行业主要为各级医院、社区或乡村卫生服务站、各地疾控中心以及其他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随着医疗卫生资源的增长,特别是保险覆盖率的提高,我国居民将更好地享受改革开放的红利。

 (4)基础科学及制造技术的进步

 一次性无菌医用高分子制品业具有技术工艺水平高、多学科交叉综合的特点,其研发和生产具有技术密集型的特点。近年来我国在临床医学、材料学、生物医学等学科取得了长足进步,与此同时,精密仪器制造业、高分子制造业、电子制造业也取得了许多突破,技术更新和科技进步较大,产生了一批科学技术专业人才,为我国一次性无菌医用高分子制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预计未来行业将

 持续研发和生产更多实用、经济的医用高分子制品,为国民健康卫生事业做出贡献。

 (5)行业监管制度的不断健全

 从 1998 年开始,国务院调整医药产品监督管理的组织体制,颁布《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2009 年 12 月,国家药监局印发《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并要求自2011 年 1 月 1 日起无菌医疗器械和植入性医疗器械应严格执行《规范》的有关规定。同年,国家药监局制定了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实施细则等配套文件,进一步明确规范了无菌和植入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及监督检查工作。

 国家药监部门发布的一系列行业监督管理办法,已逐步建立起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体制。随着管理办法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将有效促进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规范有序和整体效率,为一批拥有丰富生产经验,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和拥有业内技术骨干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2、不利因素

 (1)跨国企业的竞争

 目前全面掌握关键生物及新材料产业化技术的是美国几大医疗器械企业如强生公司、3M 公司等,其具有从上游材料研发到下游产业化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优势。近年来,我国在该领域的追赶速度日益加快,在生物、新材料研发及其产业化应用方面的水平显著提高,这些技术可大量运用到介入及外部医用高分子制品领域。但目前国内尚没有企业有能力全面掌握上游材料研发领域的控制力,并保持与国际同步的升级和创新。除此之外,国内企业在资本实力及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与国外同行相比差距明显。

 (2)新进入者的威胁

 一次性无菌医用高分子制品产品巨大的市场成长空间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生产厂家进入该行业,尤其是国外大型医用材料与一次性医用制品制造企业,可以凭借其成熟的市场经验及资金优势通过对国内同行业生产企业进行并购,从而占据或扩张其在国内一次性医用制品行业的市场份额,加剧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行业现有厂商要维持其行业的领先性,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推出新产品、完善产品线,并且扩充融资渠道,通过资本化与市场化的规范运作,才能保证其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二、市场分析

 1、我国是人口大国,且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增速

 我国是全球人口多的国家。截至 2016 年底,我国总人口约达13.83 亿。1978 年至 2016 年,我国人口出生率由 18.25‰下跌至12.95‰,而死亡率则相对稳定,维持在 6‰-7‰左右,近几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维持在 5‰左右。

 2、我国人均寿命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步显现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一直在稳步上升。1949 年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仅为 35 岁,而到2010 年,平均寿命延长至 75 岁。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中更是进一步提出了 2020 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 岁的目标。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统计显示,我国人口已呈现出老龄化趋势。1982 年,我国年龄在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 4.91%;2000 年该比例上升至 6.96%;到 2015 年,我国年龄在 65岁及以上的人口达 1.44 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 10.47%。

 3、人均收入持续增长,卫生支出占比增大

 2005 年至今,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GDP 年增长率一直维持在 7%-8%左右,而人均收入也有了长足的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从 2005 年的 10,493 元增长到 2016 年的 33,616 元,年均复合增长率 11.1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也从 2005 年的 3,255 元增长到了2016 年的 12,363 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 12.90%。

 与此同时,我国人均医疗卫生费用支出增长也很明显。从 2005 年的人均每年 662 元增长到 2015 年的 2,980.8 元,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 16.23%。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进一步显现,预计未来我国的年人均卫生费用将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为医用耗材行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多学科交叉体现在其涉及到高分子材料、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等多个学科;技术密集体现在其生产技术涉及医药、机械、材料等多个技术的共同运用,是典型的高新科技产业。因其关系到人类生命健康,是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战略地位。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国民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该行业已成为现代临床医疗、疾病防控、公共卫生和健康保障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并形成了一个市场广阔、需求稳定的行业。

 第四章

 产品规划与建设内容

  一、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一)项目场地规模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 66173.27 ㎡(折合约 99.26 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 84040.05 ㎡。

 (二)产能规模

 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 xx 有限公司建设能力分析,建设规模确定达产年产一次性医用制品 10000 吨,预计年营业收入 72200.00 万元。

 二、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

 本期项目产品主要从国家及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市场需求状况、资源供应情况、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具体品种将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各年生产纲领是根据人员及装备生产能力水平,并参考市场需求预测情况确定,同时,把产量和销量视为一致,本报告将按照初步产品方案进行测算。

 第五章

 项目选址分析

  一、项目选址原则

 1、符合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应符合当地工业项目占地使用规划的要求,并与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和自然生态保护相一致。

 2、项目选址应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它特别需要保护的敏感性目标。

 3、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耕地。

 4、项目选址选择应提供足够的场地以满足工艺及辅助生产设施的建设需要。

 5、项目选址应具备良好的生产基础条件,水源、电力、运输等生产要素供应充裕,能源供应有可靠的保障。

 6、项目选址应靠近交通主干道,具备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原料和产成品的运输。通讯便捷,有利于及时反馈市场信息。

 7、地势平缓,便于排除雨水和生产、生活废水。

 8、应与居民区及环境污染敏感点有足够的防护距离。

 二、建设区基本情况

 项目建设选址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区域核心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体系开放便捷,周边 10 分钟车程范围内,有高速公路 4 条、高速公路出入口 6 个,多条国道在区内通过,立体化交通网络通达。

 项目建设地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园区绿化率达 50%以上,空气和水质优于国家标准;项目建设地配套功能设施完备,基础功能设施达到“十通一平”,建有大型商务写字楼、会议中心、星级酒店等,能够提供会议、住宿、餐饮、医疗、休闲等服务。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省情、市情,“十三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叠加期,也是实现弯道超越的黄金机遇期。一是国家实施重大战略带来的新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必然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我市面临的最大、最直接的战略机遇。这一战略的实施,使京津冀城市群成为带动全国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河北打通开放新通道、打造国际产能新样板、实现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机遇。长江经济带建设,也必将使我市沿海靠港、交通便利等方面的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对承接产业转移、产品出口等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二是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当前,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

 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必然衍生一些新举措、新政策,其中蕴含很多发展机遇和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行动计划的实施,孕育着新型产业、新兴业态与全新发展模式,为我市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新产业、新业态的产生和加速成长创造了有利契机。随着一些新技术产生,各种产业发展由“制造”向“智造”转变,必将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对我市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技改升级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现有资源优势所蕴含的新机遇。便利的区位优势赋予了我市对项目、资金、人才的强大吸引力。经过不懈努力,我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优势日益凸显,电子机箱、管道装备、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能源车辆、汽车零部件等一些前景好、潜力大的战略新兴产业已见雏形,发展质量、发展速度明显提升,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通过持续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我们成功引进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并陆续开工建设、达产达效,为今后发展积蓄了充足后劲。

 在看到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综合实力还不够强,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够优化,财政支撑能力不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项目投

 产达效的任务依然艰巨;二是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实践、创新成果、创新举措还不够多,全社会创新、创造和创业的活力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三是资源约束与环境问题集中显现,节能减排压力仍然较大,破解要素制约与发展矛盾的任务艰巨。

 2019 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全力建设“高质量产业之区、高品质宜居之城”,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2020 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复杂多变,但中国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对标对表抓落实,沉心静气谋发展,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再上台阶。

 三、创新驱动发展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创新资源,激活创新主体,改善创新环境,让一切创新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新价值充分展现,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

 创新资源,激活创新主体,改善创新环境,让一切创新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新价值充分展现,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一)实施科技创新引领

 大力实施协同创新战略,积极鼓励企业与京津科研机构、院校开展对接活动,组建技术创新联盟,增强自主创新和持续创新能力。瞄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计划,积极争取和培育实施新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大力提升重点骨干企业的高新技术含量,使之成为技术优势明显,经济效益显著的区域经济龙头企业;抓住有潜力的高新技术项目和高新技术产品,精心培育,大力扶持。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构建一批“众创空间”,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或管理运营创业载体,为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环境。着力实施“互联网+”战略,逐步推进互联网科技大市场发展,建立集技术交易、技术经纪、科技金融、科技咨询、知识产权于一体的线上线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成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农村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科技合作交流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体系和技术信息网络成果推广服务体系。

 (二)加快人才创新步伐

 制定出台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积极实施人才培养扶持工程,吸引各类人才到青县兴业创业,为高端优质人才的聚集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技能型人才和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加强职业技能教育,不断提升技能型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加快人才引进平台体系建设。大力支持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实验室与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与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组建产业针对性强、促进发展升级的技术联盟。

 (三)加大机制创新力度

 创新市场运作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制度体系,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创新股权激励机制,鼓励企业采取股权奖励、股权出售、股票期权等方式,对企业重要管理、科技人员实施股权激励。鼓励企业以科技成果作价方式入股其他企业。

 创新园区建设机制。推广“政府推动、企业经营、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园区开发模式,建立市场化建设、专业化招商管理服务机制。

 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树立注重品行、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

 四、 “ 十三五 ” 发展目标

 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 2017 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同口径翻一番;到2020 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迈上新台阶,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同步提升。

 ——产业支撑更加有力。“三大新兴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传统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初步构建起支撑区域发展的产业新体系。

 ——城市品质更加优良。进一步突出以人为本,城市综合功能进一步完善,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就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保、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五、产业发展方向

 以“中国制造 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引领,实施产业强县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率先发展。着力建设一流的

 经济开发区,打造现代制造业先进配套基地。以开发区和特色产业基地为发展平台,以项目建设为发展支撑,深入推进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率先发展,形成先进制造业主导的工业发展格局。到“十三五”末,力争全部工业总产值突破 500 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每年新增 15 家以上,达到 220 家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 9%以上。

 (一)着力推进园区率先发展

 以规划为引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招商引资进度,以“工业新城• 生态园区”为目标,助力产业转型发展、率先发展。

 (二)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十三五”期间,配合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淘汰低端钢铁压延、低端零配件加工制造等技术含量低、高耗能低产出行业,实现传统特色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三)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大力培育壮大新能源车辆制造、汽车零部件生产、数控设备生产等新兴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支撑。力争到“十三五”末,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30%以上。

 三、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项目选址所处位置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项目生产所需原料、辅助材料和成品的运输。通讯便捷,水资源丰富,能源供应充裕。项目选址周围没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目标,自然环境条件良好。拟建工程地势开阔,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良好。项目选址具备良好的原料供应、供水、供电条件,生产、生活用水全部由项目建设地提供,完全可以保障供应。

 第六章

 建筑工程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一)工程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二)工程设计结构安全等级及结构重要性系数

 车间、仓库:安全等级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 1.0;

 办公楼:安全等级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 1.0;

 其它附属建筑:安全等级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 1.0。

 二、建设方案

 (一)建筑结构及基础设计

 本期工程项目主体工程结构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框架结构基础采用桩基基础,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基础工程设计: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荷载较小的建(构)筑物采用天然地基,荷载较大的建(构)筑物采用人工挖孔现灌浇柱桩。

 (二)车间厂房、办公及其它用房设计

 1、车间厂房设计:采用钢屋架结构,屋面采用彩钢板,墙体采用彩钢夹芯板,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

 2、办公用房设计: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多孔砖非承重墙体,屋面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为钢筋混凝土基础。

 3、其它用房设计:采用砖混结构,承重型墙体,基础采用墙下条形基础。

 (三)墙体及墙面设计

 1、墙体设计:外墙体均用标准多孔粘土砖实砌,内墙均用岩棉彩钢板。

 2、墙面设计:生产车间的外墙墙面采用水泥砂浆抹面,刷外墙涂料,内墙面为乳胶漆墙面。办公楼等根据使用要求适当提高装饰标准。腐蚀性楼地面、地坪以及有防火要求的楼地面采用特殊地面做法。依据建设部、国家建材局关于建筑采用使用的规定,框架填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砖混结构承重墙地上及地下部分采用烧结实心页岩砖。

 (四)屋面防水及门窗设计

 1、屋面设计:屋面采用大跨度轻钢屋面,高分子卷材防水面层,上人屋面加装保护层。

 2、屋面防水设计: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均采用刚性防水。

 3、门窗设计:一般建筑物门窗,采用铝合金门窗,对于变压器室、配电室等特殊场所应采用特种门窗,具体做法可参见国家标准图集。有防爆或者防火要求的生产车间,门窗设置应满足防爆泄压的要求,玻璃应采用安全玻璃,凡防火墙上门窗均为防火门窗,参见国标图集。

 (五)楼房地面及顶棚设计

 1、楼房地面设计:一般生产用房为水泥砂浆面层,局部为水磨石面层。

 2、顶棚及吊顶设计:一般房间白色涂料面层。

 (六)内墙及外墙设计

 1、内墙面设计:一般房间为彩钢板,控制室采用水性涂料面层,卫生间采用卫生磁板面层。

 2、外墙面设计:均涂装高级弹性外墙防水涂料。

 (七)楼梯及栏杆设计

 1、楼梯设计: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

 2、栏杆设计:车间内部采用钢管栏杆,其它采用不锈钢栏杆。

 (八)防火、防爆设计

 严格遵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中相关规定,满足设备区内相关生产车间及辅助用房的防火间距、安全疏散、及防爆设计的相关要求。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九)防腐设计

 防腐设计以预防为主,根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介质的腐蚀性、环境条件、生产、操作、管理水平和维修条件等,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综合考虑防腐蚀措施。对生产影响较大的部位,危机人身安全、维修困难的部位,以及重要的承重构件等加强防护。

 (十)建筑物混凝土屋面防雷保护

 车间、生活间等建筑的混凝土屋面采用 Φ10 ㎜镀锌圆钢做避雷带,利用钢柱或柱内两根主筋作引下线,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大于十八米(第Ⅱ类防雷建筑物)或 25.00 米(第Ⅲ类防雷建筑物)。

 (十一)防雷保护措施

 利用基础内钢筋作接地体,并利用地下圈梁将建筑物的四周的柱子基础接通,构成环形接地网,实测接地电阻 R≤1.00Ω(共用接地系统)。

 三、建筑工程建设指标

 本期项目建筑面积 84040.05 ㎡,其中:生产工程 52609.07 ㎡,仓储工程 9748.65 ㎡,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 5630.68 ㎡,公共工程 16051.65 ㎡。

  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单位:㎡、万元

 序号

 工程类别

 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

 投资金额

 备注

 1

 生产工程

 23197.70

 52609.07

 5342.19

  1.1

 1#生产车间

 6959.31

 15782.72

 1602.66

  1.2

 2#生产车间

 5799.43

 13152.27

 1335.55

  1.3

 3#生产车间

 5567.45

 12626.18

 1282.13

  1.4

 4#生产车间

 4871.52

 11047.90

 1121.86

  2

 仓储工程

 4298.62

 9748.65

 1228.40

  2.1

 1#仓库

 1289.59

 2924.59

 368.52

  2.2

 2#仓库

 1074.65

 2437.16

 307.10

  2.3

 3#仓库

 1031.67

 2339.68

 294.82

  2.4

 4#仓库

 902.71

 2047.22

 257.96

  3

 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

 4433.61

 5630.68

 768.76

  3.1

 行政办公楼

 2881.85

 3659.94

 499.69

  3.2

 宿舍及食堂

 1551.76

 1970.74

 269.07

  4

 公共工程

 5127.10

 16051.65

 1829.62

 辅助用房等

 5

 绿化工程

 4764.48

  27.59

  6

 其他工程

 24351.76

  2921.68

 场地、道路、景观亮化等

 7

 合计

 66173.27

 84040.05

 12118.24

 第七章

 原辅材料成品管理

  一、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

 本期项目在施工期间所需的原辅材料主要是:混凝土、水泥、砂石等建筑材料,xx 及周边市场均有供货厂家(商户),完全能够满足项目建设的需求。

 二、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

 (一)主要原材料供应

 本期工程项目将以一次性医用制品量生产为流程,原材料及辅助材料均在国内市场采购,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是:纸张、薄膜、布、化工原料、导管、敷料等若干,xx 有限公司拥有稳定的供应渠道并且和这些供应商建立了比较密切的上下游客户关系。

 (二)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管理

 1、项目建成投产后,物资采购部门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制定原材料采购计划,掌握原材料的性能、特点,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项目所需原辅材料合理地选择品种、规格、质量,为企业节约使用原材料降低采购成本。

 2、本期工程项目所需要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实行统一采购集中供应,并根据所需原材料的质量、价格、运输条件做到货比三家。

 3、验收材料应根据领料单或原始凭证进行清点实测验收,发现规格、质量、数量不符等问题应及时与有关人员联系处理;做好原辅材料原始记录和资料积累,及时准确地做好月报、季报和年度各种统计报表工作。

 第八章

 技术方案

  一、企业技术研发分析

 新品的开发要坚持树立市场占有率最大化、加速核心业务跨越式发展的企业发展战略,重点抓好产品发展的技术创新战...

推荐访问: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厂
上一篇:尾气催化剂项目实施方案
下一篇:天津人工关节研发及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