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练习题答谢中书书

来源:卫生资格 发布时间:2020-08-29 点击:

  短文两篇练习题答谢中书书

  作 业 导 航

  1.理解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把握两篇文章的语言特点

  3.掌握文言词语的用法

  一、基础部分

  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北宋_______家,_______家。和父亲_______、弟弟__________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五色交辉 晓雾将歇

  B.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C.月夜入户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相与步于中庭 但少闲人

  3.翻译句子。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4~8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6.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7.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8.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2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

  10.把全文划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

  11.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

  1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

  [甲]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士导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乙]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而节叶具焉具:________

  节节而为之为:________

  14.[甲]文中包含了两个成语,请写出一个,并解释它的意思。

  答:成语是:____________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乙]文中说“意在笔先”,[甲]文中也有文字说的是这个意思,请将这些文字找出来,写在下边。

  答:这些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甲]文中作者明确指出了当时画竹的毛病,这些毛病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语句作答。

  答:这些毛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选出对[甲][乙]两文意思理解分析不正确的项

  A.[甲]文的主旨在于揭示手不能画出胸中之竹的原因,[乙]文的主旨在于阐明画竹的“定则”。

  B.[甲]文强调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方能“振笔直遂”,[乙]文主张画竹应“意在笔先”。两文作者见解一致,观点相同。

  C.[甲]文主张画竹先要静观默察,烂熟于心,才能一气呵成;[乙]文阐明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者的关系,两文都道出了艺术的真谛。

  D.“胸中之竹”源于“眼中之竹”,画者“手中之竹”又并非完全是“胸中之竹”,这是说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甲][乙]两文都蕴含了这样的道理。

  三、试一试

  18.人们常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请写出它们所比喻的高贵品质。

  短文两篇·自学评估

  达标训练

  1.给加粗字注音。

  ①夕日欲颓 ②未复有能与奇者③藻、荇交横

  2.解释加粗字。

  ①五色交辉: ②晓雾将歇:

  ③夕日欲颓: ④沉鳞竞跃:

  ⑤念无与为乐者: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⑦相与步于中庭:⑧庭下如积水空明:

  3.填空。

  ①《答谢中书书》作者是南北朝时南朝的____________。

  ②《记承天寺夜游》是_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所写,他与其父、其弟合称为“____________”。

  能力提高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天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全承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行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翻译下列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怀民亦未寝”中“寝”的读音是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_中有这个字,就作这个意思讲。

  5.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放探究

  试比较下面两段文字在写景抒情上的异同。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参考答案

 

  1.①tuí②yù③xìng

  2.①交相辉映 ②消散 ③坠落 ④潜游在水中的鱼 ⑤考虑、想到 ⑥参与,这里指欣赏 ⑦共同,一起 ⑧形容水的澄澈

  3.①陶弘景 ②宋 苏轼 三苏

 

  1.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月光 竹柏影 比喻

  3.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一样清闲而有雅趣的人。

 .qǐn 友好亲睡觉,废寝忘食等。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写景上都写令人赏心悦目之景,但前者是融天下美景于一文,而后者是洞庭湖一处之景。抒情上都抒发欣喜之情,但前者表达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后者则表达迁客骚人宠辱皆忘的愉悦之情。

  短文两篇·综合能力测试

  一、为下列字注音

  颓 鳞 遂 荇

  二、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三、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

  1.两岸石壁,五色:________________

  2.晓雾将:________________

  3.竞跃:________________

  4.未复有能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词语。

  念: 遂: 盖: 但:

  2.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上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写景,写了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

  抒情,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游白水书付过

  苏轼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复习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

  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一、文学常识

  1、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日“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本文是给谢中书复信中的一部分内容,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是写景的名篇。

  2、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隐居茅山。有《陶隐居集》《真诰》《真灵位业图》《本草集注》《养性延命录》等著作流传于世。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3、 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二、重要词义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四时:四季。俱:都

  2、晓雾将歇歇:消散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颓:坠落。竞跃:争着跳跃

  欲:将要。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三、重点翻译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早晨的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3、实是欲界之仙都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欣赏这奇美的山水。

  四、课文理解

  1、本文反映了什么思想?

  反映了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

  本文表达了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4、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美”字 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 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5、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举他有什么深意?

  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表现的自得之情。

  6、“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

  7、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好在哪里?

  它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

  8、你能否再找出两句写山或水的优美诗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

  五、填空答案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表现了

  之美。山水相映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表现了

  之美。色彩配合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表现了

  晨昏变化之美

  六、精选练习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5.写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信 给谢中书的信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3.对偶 对偶,借代

  4.三 自古以来,文人们都夸赞山水的美丽。

  具体描绘各种美丽的极致。

  感叹这样的人间天堂,再也没有人能欣赏到。

  5.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第27课 短文两篇

  一、基础部分

  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作者____,字__,号____。北宋____家,_家。和父亲__、弟弟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__”。

  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五色交辉 晓雾将歇

  B.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C.月夜入户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相与步于中庭 但少闲人

  3.翻译句子。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4——8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1.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

  1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 二、试一试人们常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请写出它们所比喻的高贵品质。

  27答案一

  1 东坡志林》__》,作者__苏轼__,字_子瞻__,号__东坡居士__。北宋__文学__家,_书画_家。和父亲__苏洵_、弟弟__苏辙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_三苏__”。

  C

  3

  1 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猿和鸟都一同叫了起来。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4.“___信_____,“__给谢中书的信_____。

  5.。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6.

  对偶

  对偶,借代

  7.本文分____三___层,。

  自古以来,文人们都夸赞山水的美丽。

  具体描绘各种美丽的极致。

  感叹这样的人间天堂,再也没有人能欣赏到。

  8.

  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9.

  比喻:庭下如积水空明。

 拟人: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反问: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10.

  点明夜游的起因、时间、同游的人及游览的地点。

  运用比喻描绘庭院月色

  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情感。

  11.

  借景抒情,表达和张怀民的深厚友情。

 12.何夜无月?两人者耳。略

  二、。

  (只要能写出松的坚韧不拔,竹的高风亮节,梅的凌寒傲骨等意思即可

 

  感 谢 阅 览!

推荐访问:短文2篇答谢中书书 练习题 短文 答谢
上一篇:委托代缴社保、代发工资协议
下一篇: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1000字例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