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现状|黄褐斑针灸3个疗程

来源:卫生资格 发布时间:2019-03-30 点击:

  黄褐斑(chloasma, melasma)是一种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现代医学认为多种病因可致本病,如紫外线照射、化妆品、妊娠、内分泌紊乱、过度疲劳、种族和遗传等。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主要病机为气血不能上荣于面。目前临床上中医药治疗本病方法较多,其中针灸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方法主要有毫针针刺和耳穴贴压,还有穴位埋线、刺络放血、拔罐等。笔者查阅了CNKI数据库中近5年国内运用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文献,发现利用针灸治疗黄褐斑越来越受到重视,现综述如下。
  
  1毫针及其复合疗法
  毫针是针刺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针具,可以针刺全身腧穴[1]。毛忠南等[2]采用经络美容法,选取百会、风池、大椎、肺俞、肝俞、脾俞、肾俞、手三里、足三里、关元、三阴交,印堂、四白、颧�等穴位,配和辨证施针及局部皮损美容针围刺治疗黄褐斑,总有效率93.3%。张学丽等[3]根据时辰的干支按时取穴,同时取合谷及色斑所在部位腧穴,配合辨证取穴(肝郁气滞加太冲、三阴交、膈俞,脾胃虚弱加足三里、脾俞、胃俞,肝肾亏虚加三阴交、太溪、关元),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史红裴等[4]选取双侧蠡沟、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或丰隆及中脘、尺泽(右),配合皮损局部围刺和辨证取穴,总有效率90.0%。宋鹏[5]采用局部围刺结合背俞穴配合辨证治疗。总有效率为97.2%。魏凌霄等[6]采用围刺配合体针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和中药辨证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朱玉[7]采用辨证针刺配合对大椎及背俞穴进行梅花针叩刺和拔罐治疗,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组。李子勇等[8]应用皮损局部挂针加直接灸配合体针并辨证配穴治疗黄褐斑,全部有效。
  
  2耳针及其复合疗法
  “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口问》),耳与经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的发生与内分泌、自主神经功能有关。而通过刺激耳穴,可以疏通经络、运行气血,尤其对调整内分泌的功能非常重要。近年来,以耳穴治疗黄褐斑的报道较为多见,大部分配合毫针针刺、点刺放血等其他疗法。张晓阳[9]采用耳压配合面部浅刺和背部反应点放血治疗黄褐斑,耳穴贴压取皮损相应部位、内分泌、肝、肾、脾、肺、缘中、内生殖器、耳中、皮质下,面部针刺取阿是穴,点刺放血取背部反应点(脊柱两侧的黄色斑点或深黄褐色斑块),所有病例全部有效。张帆等[10]采用耳穴贴压(取肺、肝、脾、肾、口、面颊)配合黄褐斑处悬灸法及面部推罐治疗,总有效率95.6%。刘丽等[11]采用耳穴贴压(取穴肺、心、内分泌、肝、脾、肾、内生殖器)配合刺血拔罐背俞穴治疗女性黄褐斑,总有效率92.0%。吴艳等[12]采用耳尖放血(选神门、交感、肝、脾、外肺、子宫、内分泌、面颊8穴)配合局部围刺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总有效率93.3%。
  3其他针灸疗法及其复合疗法
  除了毫针针刺和耳针治疗黄褐斑外,近年来通过穴位注射、穴位埋线、背部走罐、音乐电针和长圆针微创治疗黄褐斑,同样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张永英[13]用针管抽维脑路通针2ml穴位注射(双侧肝俞、脾俞、膈俞)治疗黄褐斑,统计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辛卓萍[14]选取双侧足三里、三阴交、膈俞、肝俞并辨证配穴进行穴位埋线,总有效率84.0%。肖倩[15]采用穴位埋线配合面部挂针治疗黄褐斑,埋线取穴关元、气海、子宫、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肝俞、肾俞、曲池、合谷,疗效确切。卢文等[16]采用穴位埋线加耳针治疗,结果发现愈显率显著高于体针加耳针对照组。史连俊[17]采用背部走罐加局部围刺治疗黄褐斑60例,总有效率为98.3%。梅成等[18]采用音乐电针治疗黄褐斑,主穴:气海、足三里、血海、三阴交,辅穴:肝俞、脾俞、肾俞,并辨证加减配穴,统计分析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李江舟等[19]采用长圆针在背腧功能带解结治疗黄褐斑,总有效率100%。
  
  4小结
  黄褐斑,祖国医学称之为面尘、肝斑、妊娠斑[20],认为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临床对黄褐斑的辨证分型也基本遵循病机,主要分为肝郁证、脾虚证和肾虚证[2-9,14,18,20]三大证型。而黄褐斑与肝经、脾经、肾经等人体经络的关系,早在《灵枢经》中已有记载:“足厥阴之脉病,面尘脱色;足少阳之脉病,面微尘......足少阴之脉病,面黑”[21]。总结近五年临床取穴规律,发现临床上较多选取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少阴肾经的太冲、行间、蠡沟,三阴交、血海、阴陵泉、太溪等穴位。另外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合谷、曲池、气海和关元也是经常被选取治疗黄褐斑的腧穴。这些穴位中最为常用的是太冲、三阴交、太溪、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及合谷等穴。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体阴而用阳,肝气郁滞,则影响肝脏藏血调血与疏理气机的双重功能[21],故选取太冲(肝经的输穴、原穴)和肝俞(肝之背俞穴)等穴位疏肝理气。劳伤脾土使中土转输失职,气血不能濡煦,则生褐斑[20],故多选取脾俞(脾之背俞穴)和三阴交(三阴经之会)等穴位调节脾胃和脏腑功能。肾虚精亏,水亏不能制火,虚火上炎,颜面失于荣润[20],故选肾俞(肾之背俞穴)和太溪(肾经的输穴、原穴)等穴位调之。“头为诸阳之会”,体手足阳经皆上行于头面,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气血旺盛、流畅,则面部皮肤红润、光泽;若气血运行受阻,或血虚、气滞等,则面色晦暗或有黑斑[21],故选取足三里(足阳明胃经合穴)和合谷(手阳明大肠经原穴)等阳明经穴上走头面,行气活血,使气血充盛条畅得以上荣于面。
  综上所述,应用针灸治疗黄褐斑时,临床仍遵循病机选取肝、脾、肾经之腧穴或五脏背俞穴中的肝俞、脾俞、肾俞等穴位,以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耳穴治疗同样多选取内分泌、肝、脾、肾等穴位以调节人体内分泌和五脏六腑功能,配合皮损局部(阿是穴)围刺,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标本兼治之目的。
  
  [参考文献]
  [1]姚 彦,闵仲生.针灸在皮肤科美容相关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7(3):190-192.
  [2]毛忠南,李占虎,贾建兵.经络美容法治疗黄褐斑120例[J].甘肃中医,2009,22(3):51-52.
  [3]张学丽,刘 颖,王 兰,等.常规针刺加飞腾八法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9,29(6):455-457.
  [4]史红斐,徐 兵,郭希超,等.调肝脾针法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女性激素、促黑激素、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脂质的观察[J].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52-54.
  [5]宋 鹏.局部围刺结合背俞穴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4):29.
  [6]魏凌霄,周剑萍.围刺法结合体针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8):1776-1778.
  [7]朱 玉.针刺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黄褐斑50例[J].陕西中医,2010,31(4):476-477.
  [8]李子勇,老锦雄.面部挂针加直接灸治疗黄褐斑68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6,14(6):17-18.
  [9]张晓阳.针灸治疗黄褐斑80例[J].四川中医,2008,26(4):122-123.
  [10]张 帆,王国书.耳穴贴压配合面部艾灸推罐治疗黄褐斑68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5):32.
  [11]刘丽,李文丽. 耳穴贴压配合针刺治疗女性黄褐斑50例[J].陕西中医,2009,30(3):331-332.
  [12]吴艳,黄蜀,童丹丹,等. 耳尖放血配合局部围刺治疗气滞血瘀型黄揭斑6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0,19(3):11.
  [13]张永英.穴位注射治疗黄褐斑8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3):2856.
  [14]辛卓萍.穴位埋线治疗黄褐斑24例[J].甘肃中医,2010,23(4):50-51.
  [15]肖 倩,苏 戈,刘 宁.埋线疗法结合面部挂针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9):644-645.
  [16]卢 文,任 虹,斯维特娜・曼恩.埋线为主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2):7-8.
  [17]史连俊.背部走罐加局部围刺治疗黄褐斑60例[J].北京中医,2007,26(7):427.
  [18]梅 成,邢 越,周振坤.音乐电针治疗黄褐斑120例临床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21(7):81-82.
  [19]李江舟,张茉莉. 长圆针治疗黄褐斑60例疗效观察[D].中国针灸学会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2009年)重点论文选编. 辽宁:中国针灸学会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2009:176-178.
  [20]徐宜厚,王保方,张赛英.皮肤病中医诊疗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1-173.
  [21]许 昕.京城名医刘奉五[J].北京中医药,2008,27(6):431.
  
  [收稿日期]2011-03-19 [修回日期]2011-05-11
  编辑/李阳利

推荐访问:黄褐斑 针灸 临床研究 现状
上一篇:二氢青蒿素抑制兔耳瘢痕增生的实验研究:二氢青蒿素
下一篇:长圆针结合毫针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长圆针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