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西北地区自然环境与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来源:护士资格 发布时间:2020-10-27 点击: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 流程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导入

  师:本节课,大家一起来完成一个探究活动“葡萄干的秘密”活动如下:

 1. 求证葡萄干是否产自于干旱的环境 2. 探索葡萄干甜的秘密 下面请同学们先来品尝一下葡萄干,说一说有什么样的口感?水分如何? 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葡萄干的故乡——西北地区,是否具有干旱的特点

  同学们与老师一起了解探究活动过程。

  同学们品尝葡萄干,说出感受:甜、水分较少,推测葡萄干产自于干旱的环境之中

  通过探究“葡萄干的秘密”从感知葡萄干水分少,到推测葡萄干制作环境可能是干旱的地区,再从西北地区位置及自然环境入手,在每一个环节中找到其干旱的证据,将干旱的自然特点与西北地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探究一 西 北 地区 的 自然环境

 结合课本 73 页西北地区地形图及内容,小组合作完成学案 探究一中活动一的内容。

  请学生展示探究成果,教师深入启发学生每一个自然环境方面是否会导致西北地区形成干旱的环境。

  展示出中国气候类型图,从气候类型图中找到西北地区干旱的直接证据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活动一:西北地区概况 1. 在图中用红笔描出西北地区的界限 2. 填注西北地区主要山脉,描述西北地区的范围 3. 填注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归纳西北地区地形特点 4. 描绘西北地区主要河流,归纳河流特点

 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探究成果

 学生读气候类型图,能准确说出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学会通过气温曲线及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得出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完成学习过程.在合作中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共同学习

  西北地区地域广阔,总体呈现干旱的特点,但东西部地区在自然景观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请同学们完成课本 74 页的活动并结合《西北地区地形图》及《西北地区降水量分布图》探究造成景观差异的原因。

  教师从位置和地形两方面总结西北地区降水量变化的原因

  对照课本 74 页活动能说出自东向西从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规律,小组合作探究西北地区景观差异的原因 活动二: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 1. 自东向西的景观变化规律;自东向西的降水变化规律。

 2. 结合《西北地区地形图》《西北地区降水量分布图》探究西北地区降水量变化的原因

  学生分享探究成果

  运用地图教学,让学生学会在地图中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解决地理问题

  分享结论结合地图,提高学生利用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探究二 西 北 地区 的 农业 师:西北地区地域广阔,美食众多,除了葡萄干,我们来看看西北人的餐桌上,还有哪些美食

 师:从这我们可以看出,西北地区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地区,根据西北地区的自然条件,适宜发展畜牧业。请同学们结合《西北地区牧区及畜种分布图》完成探究二西北地区的畜牧业

  生:烤全羊、羊肉串、酸奶,烤馕……

  学生结合课本以及老师展示的地图,自学完成西北地区的畜牧业

 通过视频的学习,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体会到在干旱环境下西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感受古老中华民族在农业中的智慧与勤劳

  教师按照两大牧区分别总结其畜牧业发展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西北地区在发展种植业中的水源问题

  出示西北地区主要的灌溉农业区的分布图

 出示绿洲灌溉农业和引黄灌溉农业区图片.

 对于蒸发量大的问题,西北地区人民想出了减少蒸发的方法—坎儿井 播放《坎儿井》视频

  思考:为什么新疆的葡萄甜? 播放视频《最甜葡萄的秘密》 学生分享自学成果

 学生整理答案,完成后阅读课本 75 页阅读材料“蒙古包”了解蒙古包的特点

 学生通过读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到西北地区灌溉水源可能分布的地区 黄河,塔里木河等河流,天山山脉,祁连山脉冰雪融水以及地下水

 学生读图指出主要的灌溉农业区及其利用的水源形式

 河水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天山山麓,河西走廊

  观看视频,了解坎儿井的作用。

  观看视频,并理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积累糖粉这一农业优势。

 从干旱环境入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地图学习,培养学科思维

  通过视频学习,使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小结

  教师展示本节课知识结构 强调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畅谈收获

 当堂总结,加强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

  拓展提升 分析青藏地区的农业

 出示《青藏地区地形图》 《我国年平均气温图》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青藏地区农业发展不利条件,出示《青藏地区农牧业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其分布原因 学生结合地图分析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点及农业发展制约因素

  结合《青藏地区农牧业分布图》学生找到农业分布区并分析其自然条件 按照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分析其他地区农业发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习题 练习

 分基础题和提高题设置问题,了解学生在本节课上的掌握效果。

  进行习题练习,评测自己的学习效果。

  巩固提升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的初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中国领土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中国的疆域就简单多了。但由于地理内容有的问题很抽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录像、“读一读”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主要采取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

 效果分析 《西北地区》一课导入环节,教师设计探究活动“葡萄干的秘密”导入本节课程,通过品尝葡萄干,推测葡萄干在干旱的环境制作,以及探究葡萄干甜的原因两个问题设置,将本节课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及农业特点都包含在为体中。教师从葡萄干导入,引导学生从品尝中发现干旱,探究西北地区干旱的证据以及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完成对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了解。在这一重点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利用西北地区的饮食很巧妙的将内容过渡到了西北地区的农业特点,结合饮食特点,使学生明白西北地区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为辅这一农业特点。在西北地区畜牧业分布这一内容的学习上,教师给出西北地区主要牧区及畜种分布图及材料,大胆放手给学生,通过自学来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之后讲解并留给学生思考,消化的时间,使学生加深学习印象。在对于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发展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干旱引出水源问题,通过找水源,探分布以及保水源等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完成西北地区种植业这一主要问题。在“坎儿井”、瓜果品质高这些难度较大的问题中,教师采用了生动有趣的视频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了这类复杂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本节课的最后,教师带领同学们梳理本节课的学习思路,并注重学生能立提升,通过分析我国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及农业发展,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方法的印象,在以后分析同类型农业问题的时候有了很好的方法知道,提高了学生的学科思维及应变能力。

  教材分析

  内容简析: 本章共分“自然特征与农业”和干旱的宝地-

 塔里木盆地“两节。二者先总后分,由粗到细。第一节综述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农业发展,第二节则以塔里木盆地"这一特殊地理单元为特例,详尽说明自然环境对当地人民生产、生活以及城镇和交通线的分布等方面的影响。

  第一节分为草原和荒漠”、牧区和灌溉农业区“两大框题。第一框题首先穿插西北地区的沙漠景观图和草原景观图”,通过视觉感知来吸引眼球,然后再利用西北地区的地开图来引导认识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等自然特征。接着引入“西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帮助学生理解和探究西北地区地表景观变化规律及其原因这一章节难点。第二框题牧区和灌溉农业区重在成因分析和特色农牧业介绍。配备的活动题主旨在于通过“俯视图和剖面图”,来引导学生认识坎儿井这古老饮水工程的结构、设计原理及其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进而深刻体味古代人民的勤劳和勇敢,感知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发展理念。另外,在牧区知识的学习环节,采用对比方法,以贺兰山为分界,说明其东部和西部分别为草原草场和高山草场,并把各牧区代表动物在地图中加以显示。灌溉农业区“知识介绍中,不仅结合西北地区气候特征点明发展灌溉“农业的成因,介绍当地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的资源优势,而且还利用四幅地理图片,对比西北地区内部不同地域不同的特色农业和灌溉水源。让学生明白:即使在同一地理区域内部,仍会存在差异。

 第八章西北地区“知识结构与前文第六章北方地区“和第七章“南方地区”基本类似,学习方法也大同小异。所以本章学习可以充分借鉴学生前期已经掌握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结合其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好奇心足、乐于接受趣味生活常识的年龄及心理特征,结合地图及景观实物图,提高本节课的趣味性。整个学习过程可采用分组合作交流一集中讨论共享的思路,加强读图一识图一析图一记图意识的培养,结合从地图上查阅、获取有效地理信息,对比分析地理区域差异的方法,可大大提高本章节课堂知识学习的实效性。本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材设计了两道活动题.

  活动一: 认识西北地区的景观变化规律及原因。第 1 小题活动要求简单且有趣味性,学生可以独立、自主完成; 第 2 小题则需要教师稍加引导,注意提示观察地图中甲、乙、丙三地降水量分布情况,然后再将对应地点和图片连线; 第 3 小题则是本活动题需要重点突破的难点,也是对学生进行正确地理思维观养成的训练。通过分析西北地区气候和地表植被、自然景观之间的相互影响,由此及彼,引导学生在今后地理学习过程中关注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对立统一的自然属性。

  活动二: 认识坎儿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 1 小题需要学生通过图片直观感知、想象和推测,难度较小; 第 2 小题则需要学生仔细观察坎儿井剖面示意图”,从中发现坎儿井多修建在山麓地带地下水的富集区,且最高处几个竖井深度要低于地下潜水面等结构特色。至于为什么修建暗渠而不修建较容易开凿的明渠"这一话题,可采用分组讨论一个人交流一答案共享一教师总结的方式,触发学生兴奋点,积极探究和分析,提升综合思考能力和交流讨论的实效; 第 3 小题重在让学生体验人类智慧的无穷魅力,培养积极向上、努力开拓、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

 评测练习

 基础题 1、西北地区各地自然条件的共同特点是(

 )

 A.地形以高原为主

 B.干旱

  C. 植被均为荒漠

  D.河流均为内流河 2. 坎儿井是新疆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在地下取水是为了(

 )

 A.利于灌溉

  B.避免蒸发

  C.利于地势自流

 D.节约成本 提高题 3.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存在东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类型

  D.海拔 4.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西北地区优质农业发展的优势气候条件是(

 )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水热丰富,热量条件好 C. 光热充足,无霜期较长

 D.预热同期,复种指数高

 拓展提高

  分析我国青藏地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 分析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地形

  气温

  降水

 2 青藏地区的农业分布特征

 以畜牧业为主, 种植业多分布在河谷地区:湟水谷地

 雅鲁藏布江谷地

 课 后 反思 本 节 课 的 设 计

  思 路 总 体 来 说比 较 清晰,分为两 大 部分自然环 境 和农业。自 然 环境突出干 旱 的气候及其 对 其他自然要素的影响,农业部分是通过干旱的气候导致畜牧业和灌溉农业比较发达。所以本节在讲授时抓住干旱这一突出自然特征,围绕、干旱开展,通过景观认识到气候干旱,再来分析原因为什么干旱,在总体干旱的特征下由于西北空间跨度大干旱程度也不一样由此进一步认识干旱对植被景观的影响及其原因,干旱还影响了本区河流,更景响本区的农业不能像南方、北方那样发展大范围的种植业,种植业只能在有灌溉水源的局部地区发展,在适合草类生长的地方比较适合发展牧业形成了我国重要的牧区,由于干旱程度不同畜牧业和种植业的生产特点也出现了变化。

  在对于坎儿井这样的学习问题是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到的,通过视频的学习,既让同

 学们对这类枯燥的理论知识产生了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古老中华民族的智慧以及我国在农业发展中做出的努力,提升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葡萄为什么这么甜”来引导学生思考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带来的优势,通过观看视频,学习了地理知识,也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从身边事入手,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的习惯。

  同过最后的能力提升问题,引导学生按照学习西北地区的方法来分析其他区域的自然环境及农业生产,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方法的掌握,又加强了他们对分析农业问题的方法,使得学生在今后碰到同类型问题时,都能快速的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标分析

  《地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 关于我国不同地域差异的认只提出以下要求: 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用实例说明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向。具体到鲁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的学习标准,其核心内容可细分如下:运用地图简要评价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西北地区主要地形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说出西北地区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归纳西北地区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举例说明西北地区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举例说明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分析西北地区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说明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合西北地区自然特征,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二、目标拟定

  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和景观图引导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地形、降水和地表景观等自然特征,进而: 深入分析其气候特征的成因; 明确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前提下,进一步分析干旱的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当地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理解西北地区从东部向西部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初步探讨其成因; 了解西北地区的牧区及其主要代表动物; 了解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区的分布及其水源类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各种地图的阅读明确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分析其主要自然特征,着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思维能力; 对比西北地区贺兰山东部和西部草场类型差异以及灌溉农业区的主要分布地,明确不同牧区和农业区水源的不同来源; 通过对不同景观图的感知和不同类型地图的查阅,使学生理解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成因及其对本区植被、河湖和自然景观递变规律的影响,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强化他们

 对探究地理学科理性的兴趣和爱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地图查找地理规律,联系地理现象寻找因果关系。利用分析地理环境中各要素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观、人地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西北地区自然环境以及农牧业发展等知识的学习,可以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的情感教育,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从小树立开发边疆、保护生态、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

推荐访问:西北地区 情分 自然环境
上一篇:城管局联合执法工作总结—总结报告
下一篇:【强烈】水利工程施工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