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林业局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来源:护士资格 发布时间:2020-08-29 点击:

 学 海林林业局第一中学 2021 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第 第 I I 卷

 选择题(共 8 48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4 24 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计 8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幽王被杀后,褒姒所生之子伯服逃到晋国,晋欲拥立伯服,但绝大部分诸侯支持申后所生的前太子宜臼,晋侯最后杀死了伯服。这反映出当时 A.天子地位一落千丈

  B.守法血缘关系衰落 C.正统观念仍受重视

  D.分封秩序遭到破坏 2、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从隋朝开国的 581 年到12 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

  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 C.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

  D.豪门望族势力壮大 3、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

 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 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大一统的产物 4、读《九卿职能表》,从中可见秦朝中央官制

 官称

  职能

  官称

 职能 奉常 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

 郎中令 宫中警卫 典客 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卫

 尉 宫中警卫 宗正 皇室财政 廷

 尉 司法和首都警卫 治粟内史 国家财政

 太

 仆 宫廷车马 少府 皇室财政

  A.仍具有家国一体的色彩

 B.各级官员既配合又牵制 C.便于皇帝操纵军国大权

 D.彻底打破贵族分封体制 5、 《元史》卷 91《百官志》记载:“中统、至元年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由此反映了元代政治的特点是 A.中央直接控制地方行政

 B.地方分权,各机构相互牵制

 C.中央对地方实施多层次管理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6、(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A.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现实基础

 B.商业贸易尊重自由和平等的原则 C.海外贸易活动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

 D.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 7、《十二铜表法》规定:“凡依‘现金借贷’的方式缔结契约的,其所用的语言即为当事人的法律……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得自备伙食,如无力自备,则债权人应每日供给谷物粉一磅,愿多给者听便”。上述规定体现出 A.《十二铜表法》实际是习惯法

  B.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债务人利益 C.《十二铜表法》兼顾奴隶利益

  D.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严格的限制 8、“分权原则之所以会在 1787 年被制宪会议采纳,本就不是为了促进效率,而是为了排除独断权力的行使。”“它的目的不是为了避免权力之间的摩擦,而是想通过不可避免的权力摩擦使国民从专制下解脱出来。”这主要说明 A.分权会影响政府的工作效率

 B.分权会带来各权力之间的摩擦

 C.分权以效率为代价来保障民主

 D.分权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9、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1774 年,当路易十六执政时,他所继承的是一个自路易十四时代就已经达到空前鼎盛的专制的王朝。……大革命是在人民对苛政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在大革命之前,欧洲国家几乎全部都是君主制和农奴制,而法国在 14—15 世纪就废除了农奴制。法国大革命前二十年,人口在增加,财富增长得更快……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候。”作者观点的实质是 A.革命前法国的社会矛盾并不尖锐

 B.专制社会里,君主改革容易带来危险 C.经济繁荣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D.经济繁荣加速了革命的到来 10、1702 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带之一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11、以下是某西方国家特使致本国外交大臣的密函:“额尔金勋爵把事情搞得太过火了,甚至想消灭现今统治的皇朝,可能还要去援助南京叛乱份子,我不愿意、也不能够走到这样的地步,与其为了满足一种复仇的需要而去损害我们在这一国家的利益,那我就宁愿和他分手……”密函可能写于哪一时期 A.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问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D.辛亥革命期间 12、“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曾国藩《讨粤匪檄》)这从侧面反映了 A.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

 B.太平天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C.曾国藩兴办洋务以实现富国强兵

 D.太平天国农民的愚昧无知和落后 13、有学者认为,“近代条约制把西方的法治概念和对游戏规则在参加者之间平等讨价还价的概念引入中国……打破了官方对商业的垄断和对私商的任意侵夺,要求清政府将税收制度公平和透明化。”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条约制度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经济

  B. 近代条约制度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C.近代条约制度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近代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具有平等性 14、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到“上升”的转折时期。从政治文明的角度来看,“沉沦”和“上升”的转折点是 A.辛亥革命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15、傅立叶曾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医生希望病人多,卖棺材的希望多死人,粮食投机者希望发生灾荒,律师希望家家打官司,建筑师希望每天失火,玻璃商希望下冰雹打碎所有的玻璃……。作者意在 A.号召人民用暴力推翻资本主义统治

 B.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的自私与腐朽 C.为马克思的科学革命理论提供论据

 D.强调他的“新和谐公社”的优越性 16、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式样被称为现代化模式。在早期现代化理论中。人们往往把“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从模式上突破了早期现代化理论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C. 巴黎公社的建立

 D.十月革命的胜利

 17、1927 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这段话意在说明

 A.党中央认识到革命必须重视农民的作用

 B.农民是检验中国革命成败的决定性力量 C.革命队伍中存在着反对农民运动的倾向

 D.“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思路趋向清晰 18、在一份历史文献中,中共中央宣布:“(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这一决定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胜利发展

 B.使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C.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为签订《双十协定》创造了条件 19、右图是近代著名漫画家张漾兮发表在1945 年 10 月 24 日《自由漫画画报》的漫画《小距离》,该漫画主要反映出 A.国共两党的矛盾与斗争

  B.确立了和平建国的方针

 C.重庆政协会议的合作

 D.北平和谈的即将破裂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以上内容出自 A.1949 年《共同纲领》

  B.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56 年《论十大关系》

 D.1984 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1、近年来,台湾的一些入主张借国际法意义上的“民族自决原则”组织台湾岛上的居民进行所谓“统独公投”以决定台湾的前途。国际法专家认为:“国际法上的民族自决是指一切处于外国殖民统治、外国占领和外国奴役下的民族,具有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政治地位和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权利,并且这种权利应该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据此可见,上述材料中“台湾的一些人”的主张 A.严重挑衅了“一个中国”的原则

  B.符合国际法中“民族自决原则” C.基于台湾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原则

  D.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应遵循国际法 22、1962 年年中,戴高乐到法国中部视察期间,在利莫日发表讲话强调说,法国在履行其对

 北约义务的同时,不会让任何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它将在联盟内部实行自己的“意愿”、“行动”和“政策”,法国的目标是“建设我们的欧洲”,而不是“两个大国”的欧洲。这表明法国 A.准备与美苏决裂

 B.力主奉行独立自主 C.企图称霸欧洲大陆

 D.倡议建立欧洲联盟 23、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 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美国取得上述成果的措施客观上 A.把欧洲纳入美国的经济势力范围

 B.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C.直接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

 D.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24、1953 年底,美国情报部门的一封电报中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 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这种判断的依据是,中国政府提出了 A.另起炉灶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I II 卷( ( 非选择题共 2 52 分) )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4 4 小题,第 5 25 题 题 0 10 分,第 6 26 题 题 0 20 分,第 7 27 题 题 12分,第 8 28 题 题 0 10 分, , 共计 2 52 分。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实际上也有一定的分权色彩,即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权辅政…… 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目的。

  --------据赵沛《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材料二

  1793年,英国使臣马格尔尼觐见乾隆皇帝,以下是英国的礼单和中国的回礼单:

 礼单一(英国):天文仪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透镜、气压计等,工业设备有蒸汽机、棉纺织机、梳理机和织布机,军事装备有步枪、装备有110门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等。

 礼单二(中国):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和各色食品等。

 ———据《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材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选取两个朝代史实,说明古代中国权力运行中“也有一定的分权色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分权与近代西方分权在目的上的主要差异。(6分)

  (2)提取材料二中关于18世纪末中英社会文明进程的关键信息,指出中英两国发展的差异。(4分)

 26 、(2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制订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是美国资产阶级纲领性文件,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

 材料二: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中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

 ——H.科特《欧洲的美国精神》 材料 三:民国初年是一个非常的时代,处于制宪政治时期,而非常态政治时期。制宪政治要解决的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参与制宪的各个党派虽然有各自的价值、信念和利益,但要求他 们在制宪的时候,暂时放下党派之私见和私利,从国家的长远和整体利益出发,制定超越党派的永久宪法。……美国在建国之初也曾出现过私人利益泛滥、普遍出现腐败、派系与党争等一系列问题。……在费城制宪会议的过程之中,虽然各州、派系之间有利益冲突,但为了实现共同的国家未来和长远的政治秩序,大家一方面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美国人坚信,只要有适当的制度性安排,各种分散的私人利益可以“共和”为民族的整体利益。

  ——许纪霖《辛亥后民初的制度转型为何失败?》 材料四:

 我们需要提高对“现代化”概念的综合性的理解。已经为人们很熟悉的“现代化包括器物、制度与观念三个层面”这句话,在很多学者那里“器物”被解释为经济,“制度”被解释为政治,“观念”被解释为文化,于是现代化就被解释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现代化。“层面”被“方面”,物质(器物)的内容与制度的、观念的内容割裂开来,“经济现代化”被突出地强调,……。而从综合思维的角度看,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着不同的层面。比如,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等方面,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或领域)都包含着物质(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

 ——尹保云《经济现代化的三个层面》 材料五:

 大国竞争的核心是文明的竞争,大国崛起的核心是文明的崛起。一部人类文明史证明了这样一条规律,谁创造了领先世界的文明,谁就可能成为世界强国。历史深层的运动,决定着哪些国家有条件实现“崛起”。这“历史深层的运动”,便是文明的运动。

  ——李洪峰《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4 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美国民主政治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的表现。(4 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民国初期、美国独立初期面临的相同政治问题。(4 分)

 (4)指出材料四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 分)请以辛亥革命影响为例来说明上述观点。(3 分)

  (5)材料二论证大国崛起运用了什么史观?试以此史观阐释英国“历史深层的运动”。

  (3分)

  27. . (2 12 分)历史认识具有多元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中世和近世的大转变出现在唐宋之际。

 —— 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明清两代交替时期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来华那段时间作为近代中国的起点会来得恰当。

 ——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

 徐中约 费正清 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

 ——《中国近代史》 到了 1860 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剑桥晚清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内藤湖南和徐中约各自的观点。(4 分)请任选一种观点说明其分期依据。

 (2 分)

 (2)材料二中徐中约和费正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认识近代中国的条约体系?(2 分)你赞同哪种观点?根据材料简要分析。(4 分)

 28 、(1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虽然直到 1917 年俄国革命,社会主义者没有赢得任何政府的控制权,但是他们的批评,连同保守者和自由主义者一起,在说服政府革除早期工业化的弊端,为工人阶级提供保障方面起了巨大作用……1832 年伊始,一系列法案扩大了男性公民选举权,财产资格的限制大大降低,这为最终实现男性公民的普选权铺平了道路……19世纪80年代,德国在奥托·冯·俾斯麦的领导下,引入医疗保险、失业补偿金与养老金,为劳动大众提供社会保障。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通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三

 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 的 实 践 中 , 在 我 们 的 斗 争 中 , 证 明 了 是 对 的 。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工人革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提出这一理论的经济和思想基础。(3 分)

  (2)据材料二,概括“工人革命”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作用,说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之间的关系。(4 分)

 (3)据材料三,归纳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结合 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革命的史实,说明这一主张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主要表现。(3 分)

 高三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5.( 12 分)(1)说明:秦朝设三公,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三公互不统属,互相牵制;唐朝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分别负责起草诏令、封驳审议和执行政令,三省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宋朝中书门下负责行政事务,枢密院掌管军政,三司掌管财政,中央机构按职能分工。(任答两个朝代 4 分)

  差异:中国古代以加强皇权为目的;近代西方以维护民主,防止专制为目的。(2 分)

 (2)中英两国外交目的不同:英国试图通过外交打开中国市场;清政府仍奉行朝贡外交,七目的是宣扬国威。

  两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英国礼单有天文仪器、工业和军事设备等以工业品为主,中国礼单主要是手工业和农产品;

 英国已进入工业文明阶段,而中国仍是农耕文明;(任答两点 4 分)

  26、(20 分)(1)特点:通过立法确立民主政治;建立健全议会民主制度;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原则(任答两点 4 分)

  (2)表现:1787 年宪法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两党交替执政;实行共和政体等。(两点 4分)

 (3)相同问题:都存在党派之争、利益群体之争;都急需制定宪法;都需要建立稳定的政治体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任答两点 4 分)

 (4)主要观点: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物质、制度、观念三个层面。(2 分)

 辛亥革命影响:物质层面,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制度层面,建立了中华民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文化层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民心。(3 分)

 (5)运用了文明史观。(1 分)

  “历史深层的运动”表现在政治文明上英国开创了君主立宪制、内阁制、政党制等现代政治制度;(2 分)

 或在物质文明方面英国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1 分)

  在科技方面,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人类进入科学时代等。(1 分)

 27、(12 分)(1)内藤湖南:中国近代史起于唐宋之交。(2 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起于明清之交。(2 分)

 前者依据:①政治:唐代科举制打破社会等级和贵族门阀制度。

 ②经济: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市民群体兴起;海外贸易繁荣;租佃制弱化人身依附关系;

 ③文化:文艺世俗化趋向。【任答 2 点得满分 4 分】

 后者依据:①明中叶资本主义萌芽;②新航路开辟,中西交流;③明清进步思潮,冲击传统思想体系;④早期西学东渐。【任答 2 点得满分 4 分】

 【两种观点同等得分,学生可任选一种观点作答】

 答案 C C C A D D B C D B B B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B A B D C C A B A B D B

 (2)角度:徐中约是民族主义角度;费正清是全球化角度(2 分)。

 【言之成理即酌情给分,如学生回答:徐中约:侵略与反侵略角度或民族危机角度;费正清:近代化角度或文明融合角度也可得分】

 观点:我赞同徐中约的观点。(1 分)

 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和西方国家通过攫取在华特权和割占中国领土,破坏中国主权,扩大经济侵略,加深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3 分)

 观点:我同意费正清的观点。(1 分)

 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西方国家在入侵中国的同时,既推动中国融入世界,也传播了工业文明,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3 分)

 【两种观点同等得分,学生可任选角度作答,不拘泥于答案,论述合理充分即酌情给分】

 28、(10 分)

 (1)目的: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经济基础: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思想基础: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3 分) (2)客观作用:扩大公民选举权;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或推动了西方国家的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 分)

 关系:相互促进(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人运动;工人运动丰富马克思主义)。(2 分) (3)看法: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思想方面的主要表现:“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实践方面的主要表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3 分)

推荐访问:海林 牡丹江市 林业局
上一篇:药品科技活动周总结
下一篇:银行保安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