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青少年自卑心理成因及其克服

来源:护士资格 发布时间:2020-08-12 点击:

  关于青少年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其克服

 1 自卑心理的成因

 1.1环境因素

 1.1.1家庭环境

 不良的家庭环境是导致缺乏自信的直接原因。童年期是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深刻而长久影响的关键时期,心理科学的研究已证实,不少心理问题都可在早期生活中找到症结。自卑作为一种消极心态也不例外。心理学家认为,在童年早期形成的自卑感,到了青年期,依然会在各种场合中表现出来,深刻影响了他们的自我认识。家庭是一个人最早接触的环境,不良的家庭教育及氛围容易极其导致个体自卑心理的形成。家庭对孩子自卑心理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经常数落孩子易形成自卑。在过分严厉而缺乏关爱、专制而缺乏民主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自卑感往往比较重。批评和挑剔多于肯定和鼓励,就会使孩子无法看见自己的长处,无法滋生并培养悦纳自我的情感体验。指责甚至谩骂,会造成孩子对犯错误有种神经质的恐惧,伤害孩子心理的正常发育,最终导致自卑的形成。处于幼儿期的孩子,由于心智发育不成熟,还没有自我评价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对自己的认识和判断,往往来源于成人的评价,如有的父母当孩子稍有失误,常常指责孩子“这不对”、“那也不行”,缺乏正确引导与评价,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形成一种自卑的自我认识。

 其次,家长过高的期望导致孩子追求完美。很多家长都对子女有很高的期望。他们会从言谈举止中向孩子传递着高期望的信息。由于孩子心理年龄和各方面能力所限,常常难以达到父母的高要求,因而时常受到父母的否定。标准过高,孩子达不到,屡遭失败,会使孩子产生持续失败的挫折感,长此以往,容易积累“我不行” 的消极情感体验,它不仅使孩子得不到积极自信心形成所必需的成功体验,反而时常经历失败,使孩子由经常的自我怀疑而走向自卑。

 最后,家长包办代替太多。有些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这也包办,那也包办。这一方面会让孩子对大人产生被动、依赖心理,这样的孩子从小缺乏自信,觉得大人是强大的、能干的,自己是渺小的、无能的,一旦发现别人会的自己不会,就易产生自卑心理;另一方面由于父母事事包办,剥夺孩子的锻炼机会,使得孩子动手能力差、独立生活能力差而与同年龄人拉开距离,并产生自卑感。

 除了以上几点外,从小生活在破裂家庭以及不完整家庭孩子,由于没有得到足够的父爱或母爱,缺少与其他同伴相比的优越感,会使一些人产生自卑心理。而有的青少年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差感到自己不如他人;有的因为父母职业问题而感到自卑;有的因自己家住农村而从不在别人面前谈论自己家庭情况以及父母的文化程度等都会形成个体的自卑心理。

 1.1.2学校环境

 老师是对儿童发展至关重要的人物,其影响可能对儿童的一生都有重要意义。老师往往是儿童崇敬的对象、学习模仿的榜样。儿童不仅从老师那里学习知识,而且学习怎样为人。他们观察和模仿老师的举止、言行、态度,老师的思想、信念、对事对人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人生观形成。当遇到一些有性格缺陷、自身素质比较低或者只看重学生成绩的老师的时候,老师对学生做出不良的评价、不恰当的批评,都有可能导致个体自卑心理的形成。

 学校中的同学关系也是影响儿童性格品质形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儿童从同伴那里接受信息感受,别人和社会对他的期望,别人对他的看法,于是进一步认识自己,促进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的发展。儿童也从同伴那里获得同龄人对生活、对社会的看法或态度,或对人对事的态度,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这些态度和观点将对他的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感到自信或自卑。而且当个体不被群体接受,或者感觉着自己与其他个体有很大的差异,个体很有可能形成自卑心理。

 1.2个人因素

 1.2.1遗传对个体的影响

 研究表明,自卑的形成也与气质、性格有关。气质抑郁、性格内向者大都对事物的感受性强,对事物带来的消极后果有扩放趋势,而且不容易将消极体验及时宣泄和排解。因而同样的环境对他们心理的影响往往要比对其它气质、性格类型者的影响来得大,产生自卑心态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大。如属于抑郁质类型的个体,性格较内向,表现为细致敏感,情感脆弱,体验深刻,沉默寡言,不善交际,常常自惭形秽,容易因一时的失败灰心丧气,甚至自暴自弃。这类人往往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1.2.2生理上的缺陷对个体的影响

 生理上的某些不足而引起消极的心态。一个人相貌、身材、体重、肤色等,都可能导致自卑感的产生。有些女学生常因为自己长相不够漂亮,或者身材矮小、肤色黝黑而感苦恼、自卑;男学生中,因为身材不够高大、魁梧而感到自卑的也大有人在。至于那些有先天性生理缺陷的人,如聋、哑、盲、残疾等等,存在自卑感的现象就更普遍了。

 1.2.3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这种人在认识自己时,过分看重自己的缺点和不如他人的地方。比如身高、长相、家庭出身、家庭经济状况等有不如人的地方。其实有些问题是生来而定的,如家庭出身、身高、长相,是一种既成事实,谁都无法改变的。在这些方面不如别人却又不能客观看待,时时耿耿于怀,反复计较,久而久之就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低人一等,从而形成自卑心理。有的人对自己的要求期望值过高,他苛求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应完美无缺,都应做得比别人好,赢得他人的赞赏、表扬和羡慕。而一旦达不到自己的目标时则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从高度自信转为自卑。而又有一些自卑者对自己的期望过低,在做事情之前他们就觉得自己很难成功,这样就抑制了能力的正常发挥,结果导致最终的失败;而失败又恰恰验证了他们的自我认识和期望,从而强化了不正确的自我认识,使自卑感加强。

 1.2.4不良的个人归因方式

 归因是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对于某件事的成败,可能有各种主、客观原因。而自卑心理强的人更多地归结为主观的甚至是不可改变的原因。比如部分学生成绩不佳,他们不是从学习态度、刻苦程度、学习方法上找原因,而是仅仅归结为天赋不高,这种能力归因更容易让人产生无能感,进而强化自卑心理。

 1.2.5消极的自我暗示

 消极的自我暗示是指本来是正常的现象或无所谓的小事,自己却总是将其往坏处想,做不利于自己的联想。惯于这种思维的人对周围的环境往往又特别敏感,可能别人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很正常的问题的讨论,他都以为这是别人在批评他、攻击他、轻视他、看不起他,他对此更加不安,更加敏感地关注周围环境,一旦陷入这个怪圈,他的自信心会不断受到打击,以致于最后丧失自信,害怕交往,不敢进入陌生环境,害怕和陌生人讲话,将自己封闭起来。

 1.2.6缺乏成功的经验易导致自卑

 成功的经验是影响自信心建立的重要因素,不能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则是导致自卑感形成的重要原因。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人的需要、期望是不断发展、永无止境的,但是新的目标总要以已有的目标实现为基础。一个人的成功经验越多,他的需要和期望就越高,自信心也就越强。反之,若一个人几次努力都失败了,又不能正确地分析失败的原因,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在挫折中难以自拔,产生自卑感。失败和自卑如影随形,互为因果。失败引起自卑,自卑导致失败。所以,在实践中缺乏成功的体验,经常遭受失败和挫折的人,自尊心、自信心会日益消蚀,而自卑也日益加重。

 2 自卑心理的克服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人类的行为都是出于自卑以及对于自卑的超越。当人们认识到自己生理或心理上的不足,希望改变现状,从而导致对优越性的追求,这是人类进步的动力,这种对待自卑的态度可以作为克服自卑的心理基础。如何克服自卑心理呢?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消除引起自卑感的外部刺激因素

 成人的贬抑性评价,是使孩子产生自卑感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刺激因素。因此,父母和教师要注意不要轻率地评价孩子与学生,尤其不要随意贬低他们的能力或品质,以免损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多看到他们的优点,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对于孩子取得的成绩要做出正确的评价。在孩子失败时,要加以鼓励、引导,帮助总结经验,树立起自信心。从个人角度来说,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对于贬抑性的评价不要盲目接受。此外,要学会把贬抑性的评价化为自己向上的“动力”,看成是对自己的鞭策和督促,这样能防止自卑感的产生。

 2.2找出自卑心理的深层原因

 在专家的帮助下或自己翻阅相关资料后,通过自由联想和对早期经历的回忆,经过分析找出导致自卑的深层原因。经过心理分析,让自己领悟到,一个人所以有自卑感,并不是自己的实际情况很糟,而是潜藏意识深处的症结使然。显然,自卑者会发现被过去生活的阴影影响今天的心理状态是没有道理的,从而他们有豁然开朗之感,最终从自卑的阴影中能解脱出来。

 2.3正确认识自我

 就是通过全面、客观、辨证地看待别人和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应该坦然地接受自己的优点,但也不忌讳自己的缺点。这样就能正确地与人比较,在看到自己不如人之处时,也能看到自己的过人之处。其实,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通过自身努力达到可能的最大限度,而不是追求完美无缺,也不应以自己的弱项简单地比别人的强项。若能如此思考,很多烦恼便会排除,能防止自卑的产生或很快予以化解。让我们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增强信心和勇气,从而克服自卑心理。

 2.4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自卑本身就是消极的自我暗示,做事之前就对自己说“我不行”、“我什么都干不好”等,结果就真的干不好,这种消极的暗示导致不必要的精神紧张和精神负担,使自己的情绪充满失败感。结果做事情就束手束脚、畏首畏尾,主动性、创造性受到压抑,自然就妨碍了成功。因此,要勇敢地暗示自己“我能行”、“别人能干的事,我也能干”、“我要勇敢”等,这样会增加自己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力量,成功就会向我们招手,自卑也就逐渐丢在脑后。

 2.5从实践中锻炼自己

 自卑感往往是在表现自己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挫折,对自己的能力发生怀疑而造成的。因此,不妨先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一次成功后便会有一份喜悦,每一次成功都是对自信心的强化,而自信心的恢复是克服自卑的关键。但自信心的恢复需要有一个过程,切不可着急。应从一连串小小成功开始,通过不断的成功来表现自己和确立自信,来消除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表现自己时,期望值不要过高,不要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地锻炼自己的能力,逐渐用自信心取代自卑感。有自卑感的人多为性格内向、敏感多疑,因此还得从锻炼自己的性格入手。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坚韧性、果断性、勇于进取等优秀品质,而且还可以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摆脱自我封闭的现状,改善不良心境,形成开朗、乐观向上的性格,提高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增强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2.6正确补偿自己

 针对自己的不足,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来积极补偿:一是以勤补拙,如果某方面的不足是由于自己没有尽全力去努力,潜力没有充分发挥,那就要下更大的功夫去努力,以顽强的毅力和决心去克服缺点;二是扬长避短,对那些让自己自卑的而经过自己努力后仍难以有大的长进的方面,就放弃它,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奋斗,以其它方面的成就来补偿这一方面,比如长相难看的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来弥补自己长相的不足。

 以上是克服自卑心理的主要方法,各人情况不同,采用调适的方法也各有侧重。要真正克服自卑,不仅要懂得方法,更重要的是要积极行动,只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就能步步向前,最终克服自卑心理。

 

推荐访问:自卑心理的成因 成因 自卑 克服
上一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下一篇:XX年有关律师行业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