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学设计——高雁

来源:监理师 发布时间:2021-04-17 点击:

  《 三峡 》教学设计

 山东省济宁市第十五中学

 高

 雁

  《 三峡 》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三峡》是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一篇描写山水景观的文言散文。这篇文章文字清新、语言隽永、结构严密、脉络清晰,宛如在读者眼前缓缓展开了一幅如诗如画的优美画卷,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郦道元)对祖国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所以教授这篇课文,我设计了三个层次:

 其一,是字词。这是一篇文言文,积累和掌握文言字词是学习的第一步,对于文言字词的学习有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充分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让学生自主学习;二是配上图片,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文言字词的意思;三是扎实,当堂练习、检测,引导学生形成积累文言字词的意识和习惯。

 其二,是美景。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三峡春夏秋冬的山水景观,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景物的优美并深深地沉醉其中呢?首先是“游画中三峡”,即借助现有资源,运用多媒体把三峡的图片、录像配上课文(一、三段)的文字,展现给学生,从视觉上震撼他们;其次是“品诗中三峡”,即以李白的诗为入手点,拎出三峡的夏秋之景(二、四段),反复品读、诵读课文,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脑海中勾画三峡美景,从意境上感染他们。

 其三,是情感。“江山如此多娇”,面对三峡美景,如何进一步激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呢?首先是“读——说”带领学生选择各自喜欢的季节(段落)熟读成诵,然后谈谈喜欢的原因;其次是由点及面,以三峡为起点师生共同畅谈“祖国之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字词是基础,美景是外在的感受,情感是内心的震动。《三峡》之美在文字、在语言、在内容、更在思想情感,把握住这条线,循序渐进的展开教学,再适时的配以多媒体展示,《三峡》可谓美轮美奂。

 【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积累文言字词,合作学习——品读四季风光;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适时地进行引领、组织、点拨、解惑等教学行为。

 2.范读、齐读、自读、选读、品读、男女生合作朗读、诵读……,各种形式的读贯穿课堂,书声琅琅,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

 3.活动课理念:首先是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其次是默契的师生互动,再次是多媒体、图片、录像的介入……使课堂“活”起来。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 2.欣赏三峡美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㈠

 导入新课 1.导语:讲课之前,让我们去拜访一位古人 (多媒体:郦道元简介),谁愿意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位古人? 2.这节课我想邀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郦道元的《水经注》,去畅游三峡的美丽风光。

 3.板书标题、作者:三峡

 郦道元 4.请同学们大声齐读我们这节课的活动任1.介绍郦道元

 2.齐读活动任务。

  务。

 (多媒体:活动任务 1 1 、积累文言字词;2 2 、欣赏山水美景。

  ㈡

 整体感知 活动一:读文中三峡

 1.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正音。

 (多媒体:全文 )

 2.要求学生自己大声把课文读一遍,把不会读的字圈画出来。

 3.带领学生解决不把握的字音。

 4.要求学生把《三峡》齐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边读边想一想:文中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 (多媒体展示要求)

 5.组织学生回答:文中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

 6.过渡:

  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的景物,想不想亲眼看看?(生:想!)

  老师带来了许多有关三峡风景的图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游画中三峡!

 (多媒体超链接:游画中三峡 —— 两岸连山、素湍绿潭、绝巘怪柏、悬泉瀑布)

 两岸连山、素湍绿潭、绝巘怪柏、悬泉瀑布,这四个景观,你们想先看哪个?

  1.听读课文、正音。

 2.读课文、圈画不会读的字。

 3.针对不会读的字提问,师生共同解决。

 4.齐读课文,思考:文中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

 5.相互补充,回答问题:山、水、瀑布、松柏、猿猴……

  活动二:游画中三峡 1.两岸连山 ① (多媒体超链接:文配图)带领学生探讨:

  “自三峡七百里中”,“七百里”说明什么?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缺处”是什么意思?“阙”,怎么讲?“略无缺处”说明山的什么特点?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隐天蔽日”什么意思?这说明什么?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什么意思?“自”怎么讲?“曦”是什么意思? “亭午”和“夜分”分别是一天的什么时辰?为什么只有到了正午或半夜才能看到太阳和月亮? 总结:第一段从正、侧两个方面写出三峡的山高、山长、山连的特点。带着理解让我们齐读第一自然段,体会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和三峡山高、山长、山连的特 1.学习“两岸连山”:

 ①和老师、同学一起结合课下注释、工具书、图片等探讨各个问题,积累文言字词,总结出三峡山的特点,体会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齐读第一段。

  ㈢

 合作探究

  点。

 2.素湍绿潭  (多媒体超链接:文配图)带领学生探讨: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什么意思?水在什么时候呈现出白色?在什么时候是绿色的呢? ②总结:所谓“绿潭”就是“回清倒影”,整幅图景可以说是:色彩相间、动静相生请同学们自己把这句话再翻译一遍,体会一下。

 3.绝巘怪柏  (多媒体超链接:文配图)带领学生探讨:

 “绝巘多生怪柏”。“绝巘”是什么意思?“绝”怎么讲?  (多媒体图片展示)这是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松柏,是石缝间的生命、这是三峡植被图,可说是郁郁葱葱。

 4.悬泉瀑布  (多媒体超链接:文配图)带领学生探讨:

  “悬泉瀑布飞漱间”,“飞漱”怎么解释?在哪里急流冲刷?  (多媒体图片展示)这里还有两幅图,看看是不是悬泉。看着这两个图片,我忽然想到了一句诗,谁知道是哪句诗? ③ 组织学生齐读这首诗,感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气势!

 5.小结:

 四个景点都欣赏完了,三峡还有没有其他美景呢?让我们继续欣赏。

 (多媒体图片展示)这是三峡顶峰的云海图;这是三峡傍晚的夕照图,这是三峡夜间辉煌的灯光;这是从飞机上拍的三峡,可谓是九曲连环,这是三峡的秋景,让人想起了一句诗“霜叶红于二月花”…… 面对三峡这么美丽的景色,就连见多识广的郦道元,都忍不住感叹 (多媒体展示)“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什么意思? ③ 让我们把这句话齐读两遍,读出赞叹之情来!

 活动三:品诗中三峡 1.其实不止郦道元,唐代大诗李白也曾写诗赞美三峡的景色, (多媒体:《早发白帝城》)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古诗,去 2.学习“素湍绿潭”:

 和老师、同学一起结合课下注释、工具书、图片等探讨各个问题,积累文言字词,体会动静相生的手法。

 ②翻译句子。

 3.学习“绝巘怪柏”:

 和老师、同学一起结合课下注释、工具书、图片等回答各个问题,积累文言字词。

 欣赏图片。

  4.学习“悬泉瀑布”:

  回答问题,积累字词。

 齐答:“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③齐读古诗,感受气势。

  5.小结

 欣赏图片

 回答: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有太多的情趣。

 ③ 齐读这句话。

  1. 师 生 齐 诵 《 早 发 白 帝城》,读课文,找课文中与诗文内容相对应的语段。

  品诗中三峡。

 (多媒体展示)请同学自己把课文读一遍,找出课文中与诗文内容相对应的语段。

 2. (多媒体展示二、四段)组织学生四人一个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二项任务:第一,解释红色的字;第二,翻译这两段文字。遇到不会的问题,可以参考课下注释,可以小组商量讨论,也可以举手问老师。

 3.检测学习成果。

 4.组织学生带着理解把这两段齐读一遍,边读边思考:第一段写了夏天江水的什么特点,第二段写了秋天三峡的哪些景物? 5.带领学生体会夏天的江水浩荡的特点以及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6.带领学生找秋天三峡的景物,想象三峡秋景的凄凉美。

 7.组织学生男女生合作朗读两遍(二、四段)感受三峡夏秋景的特点。

 8.小结:

 (多媒体展示全文)夏水浩荡,秋景悲凉,春冬之时良多趣味,三峡的四季各有各的特色,你更喜欢哪个季节?选择相应的语段,大声地读一读,争取背下来。

 (检查背诵情况)

 我相信不管同学喜欢哪个季节,都一定是感受到了三峡的美丽,让我们带着这种理解和感受再次齐声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体会三峡如诗如画的四季风光。

 9.板书:如诗如画。

 2.合作学习,完成二项任务。

  3.展示学习成果。

 4.齐读第二、四段,思考两个问题。

 5.体会夏天的江水浩荡的特点以及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6.找秋天三峡的景物,想象三峡秋景的凄凉美。

 7.男女生合作朗读(二、四段)两遍,感受三峡夏秋景的特点。

 8.选择相应的语段,大声地读一读,背下来。

  齐读全文,体会三峡如诗如画的四季风光。

 ㈣

 拓展迁移 活动四:谈祖国之景 1.多媒体播放祖国风光美景的录像。

 2.师生共同畅谈祖国还有哪些美景。

 1.欣赏录像。

 2.介绍自己知道的景观。

 ㈤

 收束

 结束语:

  三峡的景色很美,但世间美丽的景色却不止三峡一处,在这里,老师衷心的祝愿每位同学都能踏遍大江南北,看遍天下美景。

 【教学实录节选】

 片段一:

 师:(图)“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什么意思? 生: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打着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师: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到“素湍”白色的急流、再找到“绿潭”绿色的潭水。

  想一想:水在什么时候呈现出白色。

  生:流动时,水流速度快时,会泛起白色的泡沫。

 师:很好!动态的水是白色的。在什么时候是绿色的呢? 生:静止时。

 师:据我所知,水在静止时应该是无色透明的,怎么会是绿色的呢?(提醒学

  生注意看图片)

 生:四周的树是绿色的,河底的水草是绿色的,就把水映成了绿色。

 师:对!所谓“绿潭”就是“回清倒影”,(指图)看着整幅图景,可以说 是,色彩相间、动静相生。

 (多媒体)请同学们自己把这句话再翻译一

  遍,体会一下。

 生:(翻译)

 片段二:

 师:秋天三峡有哪些景物呢? 生①:林。

 师:树林怎么样? 生:寒,寒冷。

 师:还有什么景物? 生②:涧。

 师:山涧怎么样? 生:肃,寂静。

 生③:猿 师:猿的叫声怎么样? 生:凄异。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想象一下:到了秋天,早晨,到处结满了霜花,白茫茫的一片,树林异常的寒冷,山涧也特别的寂静,只有远处高山之上的猿猴,在不停的叫着,声音凄凉怪异,在空荡的山谷之中来回回荡,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指一生)什么感觉? 生:凄凉。

 师:(再指一生)你也来说说。

 生:悲凉、萧条。

 师:对,秋天的三峡有一种凄凉的美。让我们读一读,感受一下,女生来读第一段,感受一下夏水的浩荡,男生读第二段感受秋景的悲凉。

 生:男女生合作朗读。

 师:交换一下,男生读第一段,感受夏水的浩荡,女生读第二段感受秋景的悲凉。

 生:男女生合作朗读。

 【板书设计】

 三峡

  郦道元

  如 如

 诗

 如

 画

  《 三峡 》教学 反思

 山东省济宁市第十五中学

 高

 雁

 《 三峡 》教学 反思

  山东省济宁市第十五中学

  高雁

  回顾整节课的设计和教学,我觉得自己的满意之处有五点:

 第一:环节清晰。“读文中三峡”——“游画中三峡”——“品诗中三峡”——“谈祖国之景”四个大环节的设置,逐层深入、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挖掘文本。

 第二:有“语文味”。范读、齐读、自读、选读、品读、男女生合作朗读、诵读……,各种不同形式的读贯穿课堂,可谓书声琅琅;补入《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诗文,丰富了语文课的内涵,使课堂充满“语文味”。

 第三:以学生为主体。其一,精心设计问题,难易结合,留给学生很大的参与空间和思考空间,使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二,学习方式多元化,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了讨论、想象、检测等多种学习活动,使学生“动”了起来。

 第四:生动形象。精美的图片、优美的风光录像弥补了文章视觉的缺憾,带给学生视觉震撼的同时又为《三峡》做了形象的注解。课堂显得生动而不枯燥、活泼而不沉闷。

 第五:《三峡》是我对“山水散文类文言文”教学模式的粗浅探索。在这堂课里有我的一些思索:“工具书要物尽其用”、“字词讲解可拿出来单讲,也可随文讲,但一定要检测学生是否掌握”、“图片和录像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注释书”、“讲文言文要注意多补入相关诗文”…… 当然,对这节课,我也有一些遗憾,主要有三:

 其一,短短一节课的时间,总觉得顾此失彼,难以做到读、讲、析、练面面俱到,深入扎实。分析写法涉及的少了些,不够深入。

 其二,古诗文讲究当堂成诵,因为时间关系,没能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背诵全文,只能进行片断背诵,实是一大遗憾。

 其三,三峡之美不止在古代,现代亦是,相信有不少学生游过三峡,在教学设计中如能引导学生谈一谈现代的三峡景观会更好,诚能如此,学生对三峡的了解会更全面。

 古人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愿以此自勉。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上一篇:个人住房贷款质押合同范文
下一篇:2020-2020学年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